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自查报告 >

小学编制使用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编制使用自查报告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编制使用自查报告3篇

第一篇: 小学编制使用自查报告

南山学区关于教材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及县教体局的文件要求,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材教辅征订、使用,我学区对教材、 教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严格目录管理。对国家和地方教材及教辅材料实行目录管理。我校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教辅严格执行教材教辅材料准入制度,均为上级部门规定并配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音乐、美术等部分学科使用了循环教材。学校或教师不存在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行为。

2、我学区使用的校本课程教材、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发行、订购均属正规渠道,在我学区不存在盗版教辅材料和非法编印教辅材料的行为。经自查给我学区提供、的教材印刷字迹清晰、配图形象生动,无劣质印刷品。没有境外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没有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等违规违法行为。

3、除上级部门提供的教材和配套练习外,学区严格控制教材教辅资料,加强学生用书管理,坚决不征订其他各种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同时也不向学生推荐其他学习资料,并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4、做好公示工作。开学前,学区将推荐选用的教辅材料种类、版本、数量、定价等通过短信、微信、宣传栏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保护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大对教辅材料违规征订使用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报必查,有错必纠。对于违规违纪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桂林镇南山学区

2018年9月29日 个人工作业务总结

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在他们耐心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

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迅速的完成了职业角色的转变。

一、回顾这四年来的职业生涯,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参与了新疆库车县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的野外测绘和放线工作、点之记的编写工作、1:2000地形地质图修测、1:1000勘探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提交成果《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普查报告》已通过评审。

2、参与了库车县城北水厂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项目的室内地质资料编写工作,提交成果为《库车县城北水厂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现已通过评审。

3、参与了《新疆库车县巴西克其克盐矿普查》项目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参与项目包括:1:2000地质测图、1: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最终提交的《新疆库车县康村盐矿普查报告》已通过评审。

4、参与了新疆哈密市南坡子泉金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监测工作,项目包括:野外地质测量与室内地质资料的编写,提交成果为《新疆哈密市南坡子泉金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现已通过评审。

6、参与了《新疆博乐市五台石灰岩矿9号矿区勘探》项目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项目包括:1:2000地质测图、1:1000勘探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并绘制相应图件。

7、参与了《新疆博乐市托特克斜花岗岩矿详查报告》项目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项目包括:1:2000地质测图、1:1000勘探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并绘制相应图件。

通过以上的这些工作,我学习并具备了以下工作能力:
1、通过实习,对测绘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及实际意义有了系统的认识。加深对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熟悉了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并掌握了全站仪、静态GPS、RTK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了GPS控制测量内业解算软件(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以及内业成图软件(南方cass)的操作应用。能够将外业测量的数据导入软件进行地形图成图和处理。

4、在项目技术负责的指导下熟悉了测量技术总结的编写要求和方法,并参与了部分项目测量技术总结章节的编写工作。

5、在项目负责的领导下参与整个测量项目的组织运作,对项目的实施过程有了深刻理解。通过在项目组的实习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
从事测绘工作以来,深深感受到工作的繁忙、责任的重大,也因此没能全方位地进行系统地学习实践,主要表现为没有足够的经验,对于地形复杂的地段理解不够深刻;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实践能力尚为有限。以上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将努力做到更好。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通过总结四年来的工作,我无论从工作技术上,还是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我会在此基础上,刻苦钻研,再接再厉,使自己在业务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为测绘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 小学编制使用自查报告

依提木孔园艺场小学教材使用分析

自查报告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语文自查

一  总体的情况
  老师普遍认为,低年级教材编写的有时代感、有文化品位,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编排注重整合,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本。而高段语文教材对对学生而言,许多课文那一理解,尤其是口语交际给民族学生带来的难度较大。习作中的题材不符合我们新疆学生。 但总体来说,老师们反映:这套教材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低段教师对教材的反应情况:

1、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量是否偏多,一些字是否偏难。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见仁见智,毁誉参半。我们普遍认为,一年级识字量偏大,学生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大多数教师反映,学生感到识字吃力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当堂的初步认识上(当堂认识字的问题不大),而在于巩固跟不上,导致回生问题严重。巩固跟不上的原因有三:一是认读字在教材中出现的几率不高;二是农村孩子的课外识字环境不如城市;三是一年级下册开始,课文篇幅加长,花在识字方面的时间难免有所减少。所以我们认为,提前识字是很好的,但是所要认识的字不要太难,识字量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二)写字教学是否得当

     对于教材中写字部分的编排,教师普遍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一年级上册与下册比较,写字教学的难度一下超过一上,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写字量猛增;二是写的字复杂起来,主要以合体字为主;三是一下教材去掉了描红,师生一时适应不了,作业中经常出现笔顺错误的现象。

2、关于课文教学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二:一是篇幅长,有些篇幅过长如《失物招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伙伴》都比较难学;二是课文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孩子们不容易理解,不感兴趣,如《火车的故事》。

 (二) 教材中规定一些该读轻声或变调的词语应标原调,其配套练习却标上改变后的声调,让孩子感到模糊。 
 (三)、《揠苗助长》图上的农民伯伯穿着鞋袜在田里拔苗与现实不符合,禾苗不可能往高里拔一大截,更不可能第二天都枯死了,而且禾苗应该是种在水田里,可插图却是旱地;《丑小鸭》一课,图文不对应,文中描写丑小鸭的毛灰灰的,身子瘦瘦的,可图上的丑小鸭的毛是淡黄色的,身子并不瘦。《三个儿子》中,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说明已经离开井边很远了,可在课文中仍画了井和妈妈们同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文中讲柜台前挤满了人,插图中只有两个小朋友在买玩具。《爱迪生救妈妈》与现实生活很不符合,显得假。

3、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一下的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我们身边的垃圾”;再如一下第一单元的“春天在哪里”──因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冬天!

    (二)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4、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 需动笔项目是否太少

    (二)“我会认”中的识字回生率比课文中的高

     教师普遍感受到学生较喜欢“我的发现”这一板块,学生参与发现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了识字的方法。但“我会认”的生字,学生记忆的回生率远高于课文中的识字,原因主要是脱离语言环境,没有上下文的联系,学生只有短暂记忆。

总之,我们希望这套教材能越办越好。

5、百家争鸣

     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自实践,许多教师觉得这套教材如果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将会锦上添花。

     1、识字量过大

     随文识字,编排得很恰当,但面对刚入学的孩子400字那太难了,特别是农村民族孩子,家里没人辅导,有时候因各种因素,只能走马观花。任务实在繁重。

     2、上册内容过多

     汉语拼音4单元,课文6单元(20课)内容实在太多,孩子刚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要有一个梯度,如此繁重的学习内容教师也累,学习更累,据很多教师反映,一年级上册功课常常要“赶”,“不赶”的话,教不完,如果因为这样的话,那适得其反。 

三、高段年级教师反应情况:  

    (一)教学问题

     1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又得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花较少时间。

     2字的轻声教学让老师模糊不清。如,《寓言两则》课文中“窟窿”中“窿”标轻声,“盘缠”的“缠”标原调,而此处两字都应该读轻声,老师解释得勉强。

(二)、关于课文教学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1)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练习复述课文。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 2)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三)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如三上第七单元);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 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如三下的第七单元),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四)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

    (2)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有的孩子知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3)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六)、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的编排模式化。

二.园地与园地之间在形式上的差别不大。

三.单元主题不明显。三年级着力培养学生“三读”(初读、略读、精读)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以句段为重点、从篇着眼,从段入手,侧重练习八种构段法(连续、递进、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先总述后分述或相反、先点后面或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相反、先概括次记叙后抒情、对比),文章开头五法(交代四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抒发感情)和结尾五法(事情结尾、点明主题、展示未来、抒发感情、描写)的读写训练。虽然在积累的段篇和口语交际中有所体现,但教师建议能否将主题贯穿整个园地。

以上意见与看法均源于教学一线的实践,广大教师普遍为这套教材叫好!“吹毛求疵”是因为爱它,希望它更好!

(七)、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根不上《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规定小学六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5万字,这个数字对于农村学生现有的学习环境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其重要原因是农村学生大多被托付给长辈亲戚照顾,这些代理监护人文化程度低又整日忙于农活,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意识、方法,他们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根本认识不到,愿意跟学生花钱买“课外读物”的家长只占到11.2%;另外,学校图书室图书存在数量不足、种类单一、年代久远,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需要。

(八)小学语文新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存在哪些弊端?

1、内容编排偏多。小学语文新教材,以五、六年级的教材为例,每册一般是八个单元,内容偏多,造成教学时间紧迫,尤其是要应对考试,时间更显得紧迫。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应编排六至七个单元的内容,比较适宜。

2、适应性差。小学语文新教材一旦投入使用,不是让教材适应学生,而是让学生适应教材,这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再说,教材中的所选的课文,绝大多数是成人的作品,很少有与学生同龄的小作者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我们在教学中为理解课文内容曾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再者,那些成人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学生也很难学到手,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愿意自己花钱去买小学生作文集来帮助自己写作文的原因。

3、实践性差。语文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与生活紧密相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语文的空间应有多广。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语文新教材的内容过多,加上要训练的东西过多,再加上考试的逼迫,教学时间非常紧迫,有许多语文活动都很难开展起来,使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大打折扣。为了现实的功利性——考什么就教什么,老师只能带领学生疲于奔命,直捣“黄龙府”了,哪里还顾得实践活动?

4、趣味性差。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虽然经过了编者的精挑细选,但是编者总是以单元的主题来编排课文,总是着眼于某篇文章与单元主题的一致性,从而忽视了文章的趣味性,忽视了学生是否感兴趣。说实话,有些课文,我作为老师都感到没有趣味可言,更何况那些小学生了。比如,六年级上册中阿累所写的《一面》,邓启耀所写的《老人与海鸥》等。

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上种种弊端,导致了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冲破樊篱,解决难点问题之所在。

     (九)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课文及调整试行实施方法

六年级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有12篇,上册《詹天佑》《彩色的翅膀》《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的人》;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圆梦在今朝》。

对以上课文进行具体的分类就不难发现,不适合农村孩子学习的教材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1.城市特有的景观或城市常见的生活场景:

这类课文对农村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他们也许从他人口中有些许印象,或是自己少有的亲身阅历。但这些都在农村孩子心中仅是模糊的印象,对于教材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2.著名的异地风景或风土人情: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关于介绍著名自然景观的文章。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大瀑布的葬礼》,这类文章其反应的壮观的、震撼的自然景观是农村学生不曾见识和领略过。就算是配有插图,仍无直观的感受。但这类课文的语言内容十分精彩,教师可着力对字里行间文字的揣摩和品味,对课文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想象联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感受。

3.具有厚重文化背景的课文内容:

这类文章在教材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课文内容渗透着厚重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如《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这对于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的情况下,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课文阅读材料的补充,也可引导学生在家里向老人打听有关资料,使学生在充满了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课文学习和理解。

4.经典名著的节选片断: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鉴赏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学生阅读面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经典名著节选的课文教学时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节选内容不知“前”不知“后”。一方面给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学生对著名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没有一定的认识。如《景阳冈》一课就节选于《水浒传》。倘若学生对《水浒传》没有基本的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当时写作背景的了解。就会有许多的疑惑,如武松为什么出现在景阳岗?武松在前面的故事里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这些问题都会困扰学生,也会影响学生对这一节选内容的模糊。另外,这是古白话的写作方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达和纯文言文的表达都有区别,这样就增加了学生阅读学习的难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可预期对学生进行完整书目的推荐阅读,或是了解故事梗概,熟悉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5.关于科幻类课文:

这类文章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许是最有难度的。因为他们能够接触的科幻类资料很少。但是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面对这类文章时,教师不应该将课文内容机械地抛给学生,让学生犹如在阅读与自己无关的“说明书”一样。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合理的推测,并适时补充资料和推荐学生通过科教频道等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科幻知识。

     (十)各教学板块内容的困惑

1、课文阅读教学

(1)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六上下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大,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2)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2、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六下的“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再如六上第一单元的“走进大自然”——因为自从1998年以来,漳州市全面禁止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孩子们只能被关在教室里,哪有走进大自然的机会!

(2)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

(3)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4)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说“怎样说不行,怎样说行”,但总不能连“怎样说好,怎样说不好”也不说),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体思考

我认为本组教材的选择是虽然是经过编者的认真选取,但由于教育存在的地区差异、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教育意识的强度相差甚远等造成了本组教材部分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这种教育的差距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上升越来越明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语文成绩与学生年级的上升成反比。农村家庭的特殊性造成农村教育的特殊:农村教育基本上靠教师“单打独斗”,在面对这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文,教师该怎样把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教师应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载体。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就应熟悉教材,翻阅相关教学材料,思考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不适合学生的课文怎样弥补,教学的进度如何安排、哪一类课文学生缺乏兴趣,生字词详细规划,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对教材一定要烂熟于胸。备课时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自己的教案,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面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在调查中发现,散文是最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一类课文,其原因与学生的阅读面关系极大,学生能接触到的散文基本上来自我们的语文课本,想在在这方面进行突破笔者认为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是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散文极富语言美,教师坚持每个周利用早读、活动课、班会课声情并茂的给学生朗读几篇散文,学生会受到教师朗读的感染也融入其中;二是散文不可细讲只能品读、读出意境。三是抓住最美、最关键的语句多层次的品读想象交流、记录、绘画。四是利用电视的资源,中央台有散文朗诵的节目,并且还配有相应的画面,这种方式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课外阅读刻不容缓   

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缺乏,其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表的规定,可以说是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跟不上教材的编排。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也处在知而未行的状态;可以说教育的投入与教材的编者的意图脱节,要解决这问题可从下面两方面进行。

(1)发动家长。

如果农村学生也能拥有像城市学生一样拥有丰富的课外阅读读物,那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将大大减少。但在农村,家长普遍都没什么文化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关心孩子学习的结果,少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不懂语文的“积累”有什么用。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多给家长宣传,但不要抱有太大希望,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书,使家长看到真真切切的效果他们才会主动帮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农村的学生并不缺少零花钱,但学生基本上都用来购买零食、小玩具了。如何使学生把这些零花钱用到课外读物的的购买上呢?可从教师上课的形式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上进行。日常教学要不断打破学生原有认知,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经常举行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等。当然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购书,还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教学方法创新

这一点非常重要,较多的农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面对学生理解不了的课文就直接告诉学生,课堂效率自然不高。用语文的魅力去征服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语文是动态的但却被教师教死了,该怎样做呢?就是要让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这也符合人性的本态。在遇到“散文、诗歌”时上成朗读比赛,遇到“议论文”可以上成辩论赛,遇到“文言文”可以上成表演课,遇到“说明文”时刻以上成“导游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一直端端正正的坐着,多活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当的放松,说说、画画、唱唱、跳跳都是可以的。上课的地点也可以搬到操场上。总之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如说明文《鲸》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一是教师先用简笔画画一头“错误”的鲸,二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给黑板上的鲸改错,三是让学生把正确的鲸画下来并写出鲸的特点,四让学生上台介绍鲸。在作业的设计上力求做到精而简,使训练落到点上。

4、树立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尽可能的利用各种资源

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是由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阅读量不够等原因造成,当出现了与学生认知不符的课文时,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去发掘学生身边的的一切资源。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本领。

(1)寻找身边的类似物以代替不适合的课文。语文是一门最具生命律动的学科,他的资源非常丰富。

(2)没有教学用具教师与学生自制教具。

教学资源的的匮乏不等于没有办法,比如教师可以自制简单的教学挂图,也可以设计一幅课文的简笔画,但因为“麻烦”而被教师省去。虽然这样的做法简单,但把课堂的效益也给省掉了。学生看课本的插图与看挂图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自制教学挂图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保护学生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原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一课中的优美词句学生理解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画出来。

总之,面对这些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动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变难为易、变不适合为适合。

五、对教科书的修订改进建议。

   1、建议用彩色版面印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后及积累运用训练点少些。

   3、课时减少了,课文份量太重,教师、学生压力大,也不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建议编排6个单元的教材量为宜,这是教师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4、建议作文片断训练保留。

   5、多一些练习题的设计。

   6、多编排一些描写校园生活和学会做人的文章。

   7、识字量太多了。

(七)关于编写的教辅书

    我省小语从关心小语教师的角度考虑,编写了与教材同步的教辅书这是好事,是服务师生的一件好事。但为了保证教辅书的可用性,实效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采用彩色排版激发学生兴趣。

    2、建议标题应充满人文,具有激励性。

    3、建议题型要灵活多样,不要死板老套,多点创新。

    4、建议题量要适当,不要大山压来,最好题量每课不超过5道题。

    5、题的难度不宜深,要根据课标,不钻牛角尖。特别阅读解答部分,拓展题应予激趣思维为主。

    6、建议设计的题应于培养能力为主,不要和课后重复。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数学自查

1、教材的优势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旨在“体现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正是这样一套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材。它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下面以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中几个页面为例 谈谈几点浅见。

1 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教材对内容呈现做了较大的调整与变化教学内容的布局按照学习的主题进行规划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 有较好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以使得学生对于教材没有枯燥、恐惧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教材呈现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内容的布局以探究“乘法意义”为主题。先从一幅图开始,以“图形”方式呈现了学生拼图的实践活动。别出心裁的在图中蕴含着“不同加数相加”、“相同加数相加”的拼图以及5个学生的对话。直观体现出 让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并概括出相同加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受当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加法表示不方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心理“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 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教师及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板演 在分类的基础上 通过老师用陈述的语言“告诉”学生像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以“文字”的形式引出乘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又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和启发性,师生、生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得到了体现 增强了教材的阅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

2 提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体验、理解。

翻开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来源于学生熟悉生活的素材。对数学学习而言,素材与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相比,有着不确定性、原始性。但是,生活实际中的素材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它是最基本、最生动的。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为此,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素材 更好地体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很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统一,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算 为什么要这样算 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得出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的加法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自然而然选择较高思维水平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3 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也并非是简单模仿、记忆以及大量演练习题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数学活动、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为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权威”的姿态,改变了过去“…..就是….”“当我们遇到…..通常就…..”等陈述方式向学生“讲述”所有的数学。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增加了探索性的内容。并且围绕着探索活动,设置一系列“…..为什么….”之类的富有启发的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用“对话”的方式和图片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探索交流的活动,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此时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 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让学生通过用剪一剪、拼一拼 或者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自主探索 在交流中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这样的安排 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目的不仅是将知识点填入学生脑海,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探索活动中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单位”。 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多形式、多策略地认识“面积的单位”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留下广阔的拓展空间 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

新教材从素材的选择、内容的编排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 教材无论如何更新,它总是留下不足的方面。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真正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为此 新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 为教师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适当地增加校本化的内容、人本化的内容。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师 10只苹果,每个盒子装4只,最少需要几个盒子?小胖说:需要2个盒子。小亚说 需要3个盒子。你们认为谁说得对。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小胖对,有的认为小亚对。正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提出让大家一起动手来装一装 进行验证。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小亚说得对,从而引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出现答案=商+1的情况。师:用11元钱去买5元一支的笔,最多买几支?个别学生由于受上题的影响,也用商+1得到最多买3支。然后又一次引起同学们的争论,最后学生们得出在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答案=商的情况。最后学生归纳出装盒、乘车、分组等情况是要用,答案=商+1,而买东西、分物品等情况要用答案=商。

2、教师的备课情况。

  1 教师能够在上课前准备了相关教具,鼓励学生准备好学具。教师能够依据学校情况因漏旧简。

2 教师每堂课后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时刻关注自己在上课中的优缺点,从而指导今后的上课。另外,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

3 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欠缺。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师的备课影响较小。备课内容不能较好适应学生。

3、作业布置情况。

学生的作业主要有课堂、课外书面作业,课内口头作业,课外调查、课外阅读等形式。教师对于学生的书面作业采取批阅的形式,其他作业进行定时抽查和督促的形式。

4、使用后效果

使用此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教材的情景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这套教材还是比较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

7、教师的困惑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比较活泼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漂亮书本。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教学用书也减少了以往详尽的教材分析,这都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但也增加了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使不少教师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

(1)新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看起来好象在纵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了这一册的3、4课时 到下一册时又忘得差不多了。

(2)有的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 不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比如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应该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后,而人教版实验教材却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前。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安排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大多数都想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周长的计算,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笔算乘法。在长、正方形边长数据大于9时,学生想用简便方法计算就会遇到困难。

(3)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 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4)教材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5)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 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6 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重视估算,注重让学生说算理 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到处都是“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是怎么想的?”“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虽然让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他们经常会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但由于课堂上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使得许多必要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导致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不会算,教师不得不花较多时间给他们补课。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算法,学得扎实可课标中的有关理念与要求又难以落实。

以上自查只是对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民族学生,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的不同,及地域的不同造成,本次自查是根据本校特点而进行分析。

第三篇: 小学编制使用自查报告

依提木孔园艺场小学教材使用分析

自查报告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语文自查

一  总体的情况
  老师普遍认为,低年级教材编写的有时代感、有文化品位,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编排注重整合,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本。而高段语文教材对对学生而言,许多课文那一理解,尤其是口语交际给民族学生带来的难度较大。习作中的题材不符合我们新疆学生。 但总体来说,老师们反映:这套教材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低段教师对教材的反应情况:

1、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量是否偏多,一些字是否偏难。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见仁见智,毁誉参半。我们普遍认为,一年级识字量偏大,学生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大多数教师反映,学生感到识字吃力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当堂的初步认识上(当堂认识字的问题不大),而在于巩固跟不上,导致回生问题严重。巩固跟不上的原因有三:一是认读字在教材中出现的几率不高;二是农村孩子的课外识字环境不如城市;三是一年级下册开始,课文篇幅加长,花在识字方面的时间难免有所减少。所以我们认为,提前识字是很好的,但是所要认识的字不要太难,识字量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二)写字教学是否得当

     对于教材中写字部分的编排,教师普遍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一年级上册与下册比较,写字教学的难度一下超过一上,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写字量猛增;二是写的字复杂起来,主要以合体字为主;三是一下教材去掉了描红,师生一时适应不了,作业中经常出现笔顺错误的现象。

2、关于课文教学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二:一是篇幅长,有些篇幅过长如《失物招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伙伴》都比较难学;二是课文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孩子们不容易理解,不感兴趣,如《火车的故事》。

 (二) 教材中规定一些该读轻声或变调的词语应标原调,其配套练习却标上改变后的声调,让孩子感到模糊。 
 (三)、《揠苗助长》图上的农民伯伯穿着鞋袜在田里拔苗与现实不符合,禾苗不可能往高里拔一大截,更不可能第二天都枯死了,而且禾苗应该是种在水田里,可插图却是旱地;《丑小鸭》一课,图文不对应,文中描写丑小鸭的毛灰灰的,身子瘦瘦的,可图上的丑小鸭的毛是淡黄色的,身子并不瘦。《三个儿子》中,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说明已经离开井边很远了,可在课文中仍画了井和妈妈们同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文中讲柜台前挤满了人,插图中只有两个小朋友在买玩具。《爱迪生救妈妈》与现实生活很不符合,显得假。

3、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一下的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我们身边的垃圾”;再如一下第一单元的“春天在哪里”──因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冬天!

    (二)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4、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 需动笔项目是否太少

    (二)“我会认”中的识字回生率比课文中的高

     教师普遍感受到学生较喜欢“我的发现”这一板块,学生参与发现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了识字的方法。但“我会认”的生字,学生记忆的回生率远高于课文中的识字,原因主要是脱离语言环境,没有上下文的联系,学生只有短暂记忆。

总之,我们希望这套教材能越办越好。

5、百家争鸣

     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自实践,许多教师觉得这套教材如果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将会锦上添花。

     1、识字量过大

     随文识字,编排得很恰当,但面对刚入学的孩子400字那太难了,特别是农村民族孩子,家里没人辅导,有时候因各种因素,只能走马观花。任务实在繁重。

     2、上册内容过多

     汉语拼音4单元,课文6单元(20课)内容实在太多,孩子刚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要有一个梯度,如此繁重的学习内容教师也累,学习更累,据很多教师反映,一年级上册功课常常要“赶”,“不赶”的话,教不完,如果因为这样的话,那适得其反。 

三、高段年级教师反应情况:  

    (一)教学问题

     1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又得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花较少时间。

     2字的轻声教学让老师模糊不清。如,《寓言两则》课文中“窟窿”中“窿”标轻声,“盘缠”的“缠”标原调,而此处两字都应该读轻声,老师解释得勉强。

(二)、关于课文教学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1)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练习复述课文。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 2)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三)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如三上第七单元);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 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如三下的第七单元),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四)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

    (2)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有的孩子知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3)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六)、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的编排模式化。

二.园地与园地之间在形式上的差别不大。

三.单元主题不明显。三年级着力培养学生“三读”(初读、略读、精读)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以句段为重点、从篇着眼,从段入手,侧重练习八种构段法(连续、递进、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先总述后分述或相反、先点后面或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相反、先概括次记叙后抒情、对比),文章开头五法(交代四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抒发感情)和结尾五法(事情结尾、点明主题、展示未来、抒发感情、描写)的读写训练。虽然在积累的段篇和口语交际中有所体现,但教师建议能否将主题贯穿整个园地。

以上意见与看法均源于教学一线的实践,广大教师普遍为这套教材叫好!“吹毛求疵”是因为爱它,希望它更好!

(七)、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根不上《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规定小学六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5万字,这个数字对于农村学生现有的学习环境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其重要原因是农村学生大多被托付给长辈亲戚照顾,这些代理监护人文化程度低又整日忙于农活,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意识、方法,他们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根本认识不到,愿意跟学生花钱买“课外读物”的家长只占到11.2%;另外,学校图书室图书存在数量不足、种类单一、年代久远,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需要。

(八)小学语文新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存在哪些弊端?

1、内容编排偏多。小学语文新教材,以五、六年级的教材为例,每册一般是八个单元,内容偏多,造成教学时间紧迫,尤其是要应对考试,时间更显得紧迫。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应编排六至七个单元的内容,比较适宜。

2、适应性差。小学语文新教材一旦投入使用,不是让教材适应学生,而是让学生适应教材,这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再说,教材中的所选的课文,绝大多数是成人的作品,很少有与学生同龄的小作者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我们在教学中为理解课文内容曾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再者,那些成人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学生也很难学到手,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愿意自己花钱去买小学生作文集来帮助自己写作文的原因。

3、实践性差。语文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与生活紧密相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语文的空间应有多广。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语文新教材的内容过多,加上要训练的东西过多,再加上考试的逼迫,教学时间非常紧迫,有许多语文活动都很难开展起来,使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大打折扣。为了现实的功利性——考什么就教什么,老师只能带领学生疲于奔命,直捣“黄龙府”了,哪里还顾得实践活动?

4、趣味性差。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虽然经过了编者的精挑细选,但是编者总是以单元的主题来编排课文,总是着眼于某篇文章与单元主题的一致性,从而忽视了文章的趣味性,忽视了学生是否感兴趣。说实话,有些课文,我作为老师都感到没有趣味可言,更何况那些小学生了。比如,六年级上册中阿累所写的《一面》,邓启耀所写的《老人与海鸥》等。

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上种种弊端,导致了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冲破樊篱,解决难点问题之所在。

     (九)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课文及调整试行实施方法

六年级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有12篇,上册《詹天佑》《彩色的翅膀》《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的人》;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圆梦在今朝》。

对以上课文进行具体的分类就不难发现,不适合农村孩子学习的教材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1.城市特有的景观或城市常见的生活场景:

这类课文对农村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他们也许从他人口中有些许印象,或是自己少有的亲身阅历。但这些都在农村孩子心中仅是模糊的印象,对于教材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2.著名的异地风景或风土人情: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关于介绍著名自然景观的文章。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大瀑布的葬礼》,这类文章其反应的壮观的、震撼的自然景观是农村学生不曾见识和领略过。就算是配有插图,仍无直观的感受。但这类课文的语言内容十分精彩,教师可着力对字里行间文字的揣摩和品味,对课文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想象联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感受。

3.具有厚重文化背景的课文内容:

这类文章在教材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课文内容渗透着厚重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如《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这对于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的情况下,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课文阅读材料的补充,也可引导学生在家里向老人打听有关资料,使学生在充满了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课文学习和理解。

4.经典名著的节选片断: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鉴赏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学生阅读面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经典名著节选的课文教学时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节选内容不知“前”不知“后”。一方面给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学生对著名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没有一定的认识。如《景阳冈》一课就节选于《水浒传》。倘若学生对《水浒传》没有基本的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当时写作背景的了解。就会有许多的疑惑,如武松为什么出现在景阳岗?武松在前面的故事里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这些问题都会困扰学生,也会影响学生对这一节选内容的模糊。另外,这是古白话的写作方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达和纯文言文的表达都有区别,这样就增加了学生阅读学习的难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可预期对学生进行完整书目的推荐阅读,或是了解故事梗概,熟悉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5.关于科幻类课文:

这类文章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许是最有难度的。因为他们能够接触的科幻类资料很少。但是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面对这类文章时,教师不应该将课文内容机械地抛给学生,让学生犹如在阅读与自己无关的“说明书”一样。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合理的推测,并适时补充资料和推荐学生通过科教频道等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科幻知识。

     (十)各教学板块内容的困惑

1、课文阅读教学

(1)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六上下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大,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2)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2、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六下的“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再如六上第一单元的“走进大自然”——因为自从1998年以来,漳州市全面禁止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孩子们只能被关在教室里,哪有走进大自然的机会!

(2)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

(3)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4)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说“怎样说不行,怎样说行”,但总不能连“怎样说好,怎样说不好”也不说),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体思考

我认为本组教材的选择是虽然是经过编者的认真选取,但由于教育存在的地区差异、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教育意识的强度相差甚远等造成了本组教材部分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这种教育的差距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上升越来越明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语文成绩与学生年级的上升成反比。农村家庭的特殊性造成农村教育的特殊:农村教育基本上靠教师“单打独斗”,在面对这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文,教师该怎样把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教师应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载体。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就应熟悉教材,翻阅相关教学材料,思考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不适合学生的课文怎样弥补,教学的进度如何安排、哪一类课文学生缺乏兴趣,生字词详细规划,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对教材一定要烂熟于胸。备课时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自己的教案,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面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在调查中发现,散文是最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一类课文,其原因与学生的阅读面关系极大,学生能接触到的散文基本上来自我们的语文课本,想在在这方面进行突破笔者认为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是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散文极富语言美,教师坚持每个周利用早读、活动课、班会课声情并茂的给学生朗读几篇散文,学生会受到教师朗读的感染也融入其中;二是散文不可细讲只能品读、读出意境。三是抓住最美、最关键的语句多层次的品读想象交流、记录、绘画。四是利用电视的资源,中央台有散文朗诵的节目,并且还配有相应的画面,这种方式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课外阅读刻不容缓   

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缺乏,其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表的规定,可以说是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跟不上教材的编排。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也处在知而未行的状态;可以说教育的投入与教材的编者的意图脱节,要解决这问题可从下面两方面进行。

(1)发动家长。

如果农村学生也能拥有像城市学生一样拥有丰富的课外阅读读物,那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将大大减少。但在农村,家长普遍都没什么文化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关心孩子学习的结果,少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不懂语文的“积累”有什么用。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多给家长宣传,但不要抱有太大希望,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书,使家长看到真真切切的效果他们才会主动帮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农村的学生并不缺少零花钱,但学生基本上都用来购买零食、小玩具了。如何使学生把这些零花钱用到课外读物的的购买上呢?可从教师上课的形式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上进行。日常教学要不断打破学生原有认知,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经常举行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等。当然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购书,还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教学方法创新

这一点非常重要,较多的农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面对学生理解不了的课文就直接告诉学生,课堂效率自然不高。用语文的魅力去征服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语文是动态的但却被教师教死了,该怎样做呢?就是要让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这也符合人性的本态。在遇到“散文、诗歌”时上成朗读比赛,遇到“议论文”可以上成辩论赛,遇到“文言文”可以上成表演课,遇到“说明文”时刻以上成“导游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一直端端正正的坐着,多活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当的放松,说说、画画、唱唱、跳跳都是可以的。上课的地点也可以搬到操场上。总之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如说明文《鲸》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一是教师先用简笔画画一头“错误”的鲸,二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给黑板上的鲸改错,三是让学生把正确的鲸画下来并写出鲸的特点,四让学生上台介绍鲸。在作业的设计上力求做到精而简,使训练落到点上。

4、树立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尽可能的利用各种资源

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是由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阅读量不够等原因造成,当出现了与学生认知不符的课文时,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去发掘学生身边的的一切资源。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本领。

(1)寻找身边的类似物以代替不适合的课文。语文是一门最具生命律动的学科,他的资源非常丰富。

(2)没有教学用具教师与学生自制教具。

教学资源的的匮乏不等于没有办法,比如教师可以自制简单的教学挂图,也可以设计一幅课文的简笔画,但因为“麻烦”而被教师省去。虽然这样的做法简单,但把课堂的效益也给省掉了。学生看课本的插图与看挂图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自制教学挂图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保护学生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原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一课中的优美词句学生理解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画出来。

总之,面对这些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动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变难为易、变不适合为适合。

五、对教科书的修订改进建议。

   1、建议用彩色版面印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后及积累运用训练点少些。

   3、课时减少了,课文份量太重,教师、学生压力大,也不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建议编排6个单元的教材量为宜,这是教师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4、建议作文片断训练保留。

   5、多一些练习题的设计。

   6、多编排一些描写校园生活和学会做人的文章。

   7、识字量太多了。

(七)关于编写的教辅书

    我省小语从关心小语教师的角度考虑,编写了与教材同步的教辅书这是好事,是服务师生的一件好事。但为了保证教辅书的可用性,实效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采用彩色排版激发学生兴趣。

    2、建议标题应充满人文,具有激励性。

    3、建议题型要灵活多样,不要死板老套,多点创新。

    4、建议题量要适当,不要大山压来,最好题量每课不超过5道题。

    5、题的难度不宜深,要根据课标,不钻牛角尖。特别阅读解答部分,拓展题应予激趣思维为主。

    6、建议设计的题应于培养能力为主,不要和课后重复。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数学自查

1、教材的优势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旨在“体现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正是这样一套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材。它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下面以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中几个页面为例 谈谈几点浅见。

1 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教材对内容呈现做了较大的调整与变化教学内容的布局按照学习的主题进行规划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 有较好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以使得学生对于教材没有枯燥、恐惧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教材呈现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内容的布局以探究“乘法意义”为主题。先从一幅图开始,以“图形”方式呈现了学生拼图的实践活动。别出心裁的在图中蕴含着“不同加数相加”、“相同加数相加”的拼图以及5个学生的对话。直观体现出 让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并概括出相同加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受当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加法表示不方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心理“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 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教师及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板演 在分类的基础上 通过老师用陈述的语言“告诉”学生像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以“文字”的形式引出乘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又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和启发性,师生、生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得到了体现 增强了教材的阅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

2 提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体验、理解。

翻开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来源于学生熟悉生活的素材。对数学学习而言,素材与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相比,有着不确定性、原始性。但是,生活实际中的素材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它是最基本、最生动的。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为此,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素材 更好地体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很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统一,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算 为什么要这样算 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得出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的加法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自然而然选择较高思维水平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3 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也并非是简单模仿、记忆以及大量演练习题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数学活动、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为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权威”的姿态,改变了过去“…..就是….”“当我们遇到…..通常就…..”等陈述方式向学生“讲述”所有的数学。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增加了探索性的内容。并且围绕着探索活动,设置一系列“…..为什么….”之类的富有启发的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用“对话”的方式和图片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探索交流的活动,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此时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 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让学生通过用剪一剪、拼一拼 或者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自主探索 在交流中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这样的安排 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目的不仅是将知识点填入学生脑海,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探索活动中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单位”。 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多形式、多策略地认识“面积的单位”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留下广阔的拓展空间 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

新教材从素材的选择、内容的编排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 教材无论如何更新,它总是留下不足的方面。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真正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为此 新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 为教师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适当地增加校本化的内容、人本化的内容。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师 10只苹果,每个盒子装4只,最少需要几个盒子?小胖说:需要2个盒子。小亚说 需要3个盒子。你们认为谁说得对。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小胖对,有的认为小亚对。正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提出让大家一起动手来装一装 进行验证。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小亚说得对,从而引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出现答案=商+1的情况。师:用11元钱去买5元一支的笔,最多买几支?个别学生由于受上题的影响,也用商+1得到最多买3支。然后又一次引起同学们的争论,最后学生们得出在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答案=商的情况。最后学生归纳出装盒、乘车、分组等情况是要用,答案=商+1,而买东西、分物品等情况要用答案=商。

2、教师的备课情况。

  1 教师能够在上课前准备了相关教具,鼓励学生准备好学具。教师能够依据学校情况因漏旧简。

2 教师每堂课后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时刻关注自己在上课中的优缺点,从而指导今后的上课。另外,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

3 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欠缺。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师的备课影响较小。备课内容不能较好适应学生。

3、作业布置情况。

学生的作业主要有课堂、课外书面作业,课内口头作业,课外调查、课外阅读等形式。教师对于学生的书面作业采取批阅的形式,其他作业进行定时抽查和督促的形式。

4、使用后效果

使用此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教材的情景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这套教材还是比较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

7、教师的困惑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比较活泼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漂亮书本。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教学用书也减少了以往详尽的教材分析,这都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但也增加了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使不少教师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

(1)新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看起来好象在纵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了这一册的3、4课时 到下一册时又忘得差不多了。

(2)有的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 不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比如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应该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后,而人教版实验教材却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前。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安排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大多数都想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周长的计算,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笔算乘法。在长、正方形边长数据大于9时,学生想用简便方法计算就会遇到困难。

(3)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 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4)教材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5)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 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6 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重视估算,注重让学生说算理 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到处都是“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是怎么想的?”“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虽然让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他们经常会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但由于课堂上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使得许多必要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导致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不会算,教师不得不花较多时间给他们补课。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算法,学得扎实可课标中的有关理念与要求又难以落实。

以上自查只是对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民族学生,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的不同,及地域的不同造成,本次自查是根据本校特点而进行分析。

推荐访问:自查 编制 精选

热门文章

口腔门诊部医疗废物自查报告范文二篇

医疗是一个汉语词语,有医治和疾病的治疗两个含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口腔门诊部医疗废物自查报告2篇

教师师德自查报告参考范本(精选文档)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师德自查报告参考范文教师师德自查自纠报告范文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教师师德自查报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材的神圣职责,他们的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时刻在迁移默化

组织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8篇

组织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8篇组织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篇1

2022年大学生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自查报告

作为一名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大学生,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大学生政治理论方面存在不足自查报告青年是影响当前、决定未来的力量。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其

打击欺诈骗保自查5篇

打击欺诈骗保自查5篇打击欺诈骗保自查篇1近年来,xx县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打击治理

小学编制使用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以下

2024政治生态自查分析研判情况报告

2023年以来,我办坚持深入学习党的20D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清廉机关建设,紧密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对机关政治

党员信教情况自检自查报告范文(通用4篇)

自查是财务大检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事业单位组织自查小组或指派自查人员,依照国家财经法规对其经济业务事

关于党史组织生活会自查【五篇】

生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ēnghuó,意思有1、生存;2、使活命;3、指恤养活人;4、指为生存

清廉国企自查12篇

清廉国企自查12篇清廉国企自查篇1根据集团《关于对权属企业XX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建工作

教师工资及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自查报告例文

《教师工资及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自查报告例文【优秀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及津贴补贴自查报告例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教师工资及津贴补贴发放情况的自查报告范文20xx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三年行动,自查自检落实情况五篇

自检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zìjiǎn,意思是自我检点约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行动,自查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