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摘要:干部“红色教育”要注重实效,本文分析了“红色教育”偏离本位的表现,并梳理出了相关的路径。
关键词:红色教育;回归本位;思考
随着干部教育的加强,“红色教育”被纳入教育体系,并受到重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本位的现象,本文提出了相关解决的办法。
一、“红色教育”偏离本位的表现
(一)场所被闲置,作用发挥的不好
国家和地方花费巨大财力和人力修建了“红色教育”场所,各个地方也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但有些地方的教育场所全年没进行过几次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场所往往沦为当地百姓休闲场所,正常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发挥,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形式较为单一,走马观花式开展活动多
虽然各地在宣传自己如何创新开展红色教育,但实质上较多教育更多的是大家浮光掠影的走走看看,草草结束,往往流于形式,不论其后果和效果。
(三)教育基地商业化味道浓
有些教育场所大搞红色旅游,偏重门票经济,教育场所内外的布置与红色教育不协调,同时又开展了一些与教育不相干的商业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最终变异成一场名副其实的旅游。如南方周末报道:2014年11月中旬某天,南方周末记者跟随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学员到开封的三个教育基地“学习”了一次,“课程”是通过旅行社安排的,导游成了“授课老师”,临行前学员被要求不戴学员证。课程表顯示当天的“课程”是上下午都有,但实际安排是上午在导游带领下走完三个地方,下午在开封市区自由活动。(南方周末,2015年1月9日)
(四)并不鲜见的辱先烈事件
继2013年秦火火造谣雷锋6元工资穿90元行头、诋毁雷锋的形象后,前一段时间,网上也出现了“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等质疑烈士的声音。今年,陕西省延安市某红军纪念园内,95后李某某爬上女红军雕像并坐在其头上“撒野”, 陕西延安胜利山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男游客对女蜡像做出了不雅行为。这些事例说明,我国公民的革命传统素质还很缺失,让公民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也是“红色精神与党性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这些现象是“红色教育”偏离本位的表现,而要回归本位则需多举措并举。
二、让“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途径
(一)开展体验式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内容是形式的基础,形式是内容的表现。一般来说,“红色教育”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而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则是多样的。多样的形式是开展好“红色教育”核心要素之一,体验式的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有助于受教育者增强体验,留下较深的印象,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多维度开发教育内容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开发具有时代意义与价值的教育内容是开展好“红色教育”的另一个核心要素。以重庆的“红色教育”为例,重庆虽然有很多红色资源,但是狱中八条是必学的内容,为什么?重要原因是狱中八条具有鲜明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例如,狱中八条第一条是防止领导成员腐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领导干部的腐化(败)并不鲜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塌方式”腐败,腐化(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毒瘤”,腐化(败)导致的亡党亡国是苏联血的教训。第二条是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和颠覆一刻也没有停止,所以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具有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条是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我国的政治生态有“跟对人,站好队”的说法,这是典型的小团体主义的反映,在这种思维下很容易衍生出对领导的迷信与盲从,下级很可能沦为“奴才”,这是现代民主国家中不应该出现的。第六条是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从近年来落马官员的情况来看,无不与经济问题有关,而且经济问题往往与生活作风问题密切相关。落马官员的忏悔无不说到自己疏于自律,走向不归路,但是如果平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和生活作风问题的监督,很可能挽救他们。
(三)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
现在的 “红色教育”正面引导多,反面警示往往不够,而恰恰反面警示能给人更大的心灵触及与震撼,所以警示教育应该是“红色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为达到警示的效果,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听落马官员的现身说法也许是很好的选择。
(四)加强对“红色教育”的考核与管理
除了将“红色教育”纳入必学内容外,可适当增加该项教育的学时等,同时要提高该项教育的考核权重,加强对教育过程和效果的跟踪。另外,要加强对教育场所的管理,规范教育场所的经营行为,去掉过重的商业味,对职能发挥不好或管理不力的场所采取“摘牌”降级等处分措施。
(五)全方位系统开展“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的对象不光包括领导干部,还应包括普通公民,普通公民通过接受红色教育和党史教育来提高爱国情怀和对共产党执政的认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总之,我们应该提高对“红色教育”偏离本位的警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让它回归本位,切实提高教育的效果,切实坚定党员干部和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简介:田伟(1982—),男,汉族, 甘肃通渭人,研究生学历,重庆市九龙坡区党校教师, 研究方向:区域发展。
下一篇: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