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小侄子”,教育焦虑应成改革动力
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是一位网友吐槽自家十岁的小侄子。这个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等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这么优秀的孩子,当然是父母的骄傲。但是,小侄子竟吐槽自己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能让自己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十岁小侄子”火了,家长们炸了锅。一个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规划得极其清楚的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童真和感性,这让不少网友觉得“冷汗直冒”。
这样一个未经证实的网络热帖不排除伪造的可能,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帖子可以引爆舆论热点?因为帖子的内容确实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现状,戳中了现实教育的痛点。
从客观层面来讲,这个孩子的想法没有一处错误,甚至比许多大人更深思熟虑:学英语是为了以后能出国留学;学围棋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大脑;锻炼身体是为了让身高突破家庭基因的束缚。这位网友十岁的侄子知道光靠聪明还不够,还要从体能到思维上都彻底蜕变,他已经认清当下教育的本质了。这样一个看似逻辑正确、思想成熟的孩子,不能不说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哀。
孩子会清晰映照出成人世界的问题,很多家庭普遍存在一种逻辑: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找份好工作,稳固现有的小资状态,或者改变人生进而改变家庭的处境。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提升。如果把所有精力和资源都投入“教育军备竞赛”中,那么毫无疑问,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谁都不可能是人生的贏家。小到一个健全的家庭,大到一个健全的社会,如果唯阶层论,唯功利论,为名利不惜一切代价,那价值观必然会扭曲。这个孩子内心充斥着出身论、阶层论留下的各种后遗症,而孩子的功利心何尝不是大人的映射?没有了基本的人伦道德,没有了家庭情感的羁绊牵挂,没有健全的人格,再优秀的孩子也只是成才不成人。
当我们集体陷入为孩子的未来焦虑时,当全民都在吐槽教育现状时,我们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被这个时代裹挟着前进,家长在集体焦虑中往往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家长的焦虑产生于教育,但根本上是社会因素所致。
但或许,这种社会集体情绪可以是变革的动力。群众情绪是一种要求改造社会的自发性,蕴含着强大的创造力,但也往往具有盲目性和破坏性。善于引导这种自发性并使之成为自觉性,它就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否则就有可能对社会发展带来破坏。
重要的是,问题存在之后,我们有没有回顾和反思,有没有尝试修复和改善。当焦虑情绪蔓延开来,我们更应警惕这种实用主义至上的教育。对于家庭来说,爱的教育十分重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教育好的家庭,父母会把爱和信任给孩子,孩子会把爱和信任给父母。一个教育不好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情感的空虚,心理的失落。他们会把这种不满和失落带给他人,带给社会。好的教育改变一个人的状态,而更好的教育是让人超越阶层,看到比地位、财富、受人尊敬等更重要的东西。
(文章选自2017年8月29日《钱江晚报》)
【写作借鉴】
作者由“十岁小侄子”网络热帖火了,引出现实教育的痛点,而后通过理性思维来分析这种现象,指出这样一个看似逻辑正确、思想成熟的孩子,不能不说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哀,进而分析原因,道出问题的实质,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教育焦虑应成为改革动力”这一颇有见地的结论,同时升华文章的思想——好的教育改变一个人的状态,而更好的教育是让人超越阶层,看到比地位、财富、受人尊敬等更重要的东西。全文层层深入,思路清晰,是一篇针砭时弊的优秀时评文。(福州市闽清一中 程必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