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篇)高校毕业典礼致辞汇编(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7篇)高校毕业典礼致辞汇编(全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毕业典礼致辞汇编(17篇)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院长周玉波教授在树达学院202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2021届毕业生同学们:
晴空万里,和风拂煦。在这个温馨祥和的时刻,我们在此隆重举行毕业典礼,欢送你们顺利走向新的岗位,我谨代表树达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始终关心、支持、帮助你们成长的父母、师长和亲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树达学院的时空里,你们以拼搏和坚韧完成了大学的学习历程。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宿舍、食堂,凡是你们学习、研究、锻炼、生活的每一个场域,都洋溢着你们欢快的笑语和青春的气息。你们将无数的自我怀疑变成自我肯定,把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突破,全方位扩展了对于“自己是谁”“自己能做什么”的注解,逐渐认识到了关于自己的真相,一个值得塑造和追寻的真相。你们厚实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磨砺了意志,锤炼了品格;
沉淀了稳重,升华了浪漫。你们把“大学生活”装点得色彩斑斓,把“树达学子”演绎得熠熠生辉,树达学院为你们喝彩为你们骄傲。
对大家来说,今天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未来的路上,将会碰到更大的不确定性挑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合理、不友善、不公平、不平等,会有成功也可能会遭遇失败,这很正常,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组成的图画,是由社会复杂元素组成的交响。每个人都是生活场景里的主角,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生存方式。“我思故我在”,人生的意义不是迎合别人对于“成功”的定义,而是自己在不断的奋斗中寻求“得与失”“大与小”“宽与窄”“重与轻”的平衡点,并由此获得对于生命价值的哲学真谛。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没有什么比自己内心的信念更加真切,没有什么比自己内心的力量更加强大。你们要保持定力,勇敢地直面现实,不论周遭环境如何,始终不坠青云之志,昂首挺立迎接风雨和彩虹。
你们沐浴着湖南师范大学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充满朝气、活力和自信的树达学院成长,承续了大学理性、坚定、追逐阳光的高贵品质,这种品质能够抵挡在未来日子里可能遇到的挫折和伤害。
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已经踏上满载80多年历史的湖南师范大学校友的列车,向着一个个新的目标进发。我们充分相信,你们将以自身的天赋和在树达学院铸就的本领,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和灿烂的人生。
母校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你们是母校永远的牵挂。我们以无限期待的心等候你们随时归来。
让我们一起许诺:不变的初心,一生的幸福!
祝家长朋友们、老师们吉祥安康,万事顺意。
怀揣理想,奔赴星辰大海
——在江南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 陈卫
亲爱的2021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一句老话验证了时间的不经用。而不经意间,你们也从曾经的看客变成了今天毕业季的主角。毕业典礼是大学最不舍的谢幕,其“仪式感”让人格外难忘。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努力把毕业典礼办得庄严盛大,希望给你们的大学生活留下最美好、最难忘的临别记忆。今天,我们选择在“七一”中国共产D建党100周年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前夕,用最十足的诚意、最隆重的场面为你们举行毕业典礼,共同见证4276名本科生、2116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今天,既是“毕业礼”,也是“祝福礼”,更是“启程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完成学业、顺利毕业的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并向为你们成长成才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家长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几年来,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重大时刻,分享了许多欢乐与荣光:如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热烈庆祝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亲历了学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举办了60周年校庆,共同参与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等。同时,我们也见证了你们执着奋进的美好时光,你们在这里经历了淬炼成长,增长了知识才干,收获了友谊甚至爱情,也烙下了属于你们自己的历史印记:有的在国际数学建模、全国“挑战杯”等竞赛中大显身手,让大家领略了江南人的聪明才智和锐意进取;
有的在足球、音乐、舞蹈等文体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让大家感受了江南人的青春活力和才华横溢;
有的勤勉刻苦,在专业学习、个人发展中表现不俗,近千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749名同学顺利考取研究生、186名同学被评为市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展示了江南人的踏实专注和笃学尚行。
尤为可贵的是,很多同学心系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校长信箱”中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心声,我为大家这份深切的责任感欣然感动。其实,是青春洋溢的你们,为江南增添了靓丽风景,注入了青春活力,赢得了广泛赞誉。在此,我感谢大家在最美的年华选择了江南,把人生最灿烂的岁月留在了江南。现在,我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最可爱的同学们。
同学们,明天你们将陆续离开,告别这段再也不会重来的旅程。值此远航之际,我也在思考母校还能给同学们送些什么。作为一个“惯例”,同时作为一位教育“布道者”,校长总要说些临别赠言、谈点人生体会、聊点希望寄语等。借此机会,我再寄语同学们三句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第一句,希望大家要理想不要彷徨,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心中有理想,脚下才有力量。有了坚定的理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奋斗的动力。100年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一批年青人,挺身而出,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不知大家留意没有,最近很多年轻人正被一部号称“火遍剧圈无敌手”的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所圈粉。有段剧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青年毛泽东怀抱《青年杂志》在雨中奔跑出场时——“那个再造华夏的人来了”“民族的希望来了”“伟大领袖”“超级英雄”“劳苦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太阳升”等弹幕满屏。此剧还带火了《毛选》《鲁迅全集》、印有《新青年》封面的T恤等一众产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年认同主旋律剧作?有人说:因为很多青年开始意识到,*治课上原先很多死记硬背,觉得十分遥远缥缈的东西,原来一百多年前真的被一群人当做毕生理想去奋斗、去实践、去追寻、去牺牲。也有人说:当看到那一代青年人为了实现革命理想而奋起抗争,奏响爱国主义之歌时,有一种莫名的抑制不住的“生理性”感动,大家不自觉就泪流满面。
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希望。前程似锦,这个前程是我们每个人的,更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去年,大家都亲历了前所未有的抗疫大战,也见证了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作为平视世界的新青年,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毕业的国家队青年,希望你们胸怀大志,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洪流中,勇挑报效祖国的重担,成为有使命感的江南人。
第二句,希望大家要奋斗不要躺平,做一个有担当作为的人。
同学们,任何理想,都需要奋斗来实现。人生若要焕发光彩,奋斗才是最好的磨刀石。近期,“躺平”成为网络流行语,并衍生出“一时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躺平即正义”等大量段子。一时间,如何看待“躺平”众说纷纭。其实,“躺平”一词虽然火,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躺平”只是广大青年吐槽、自嘲或解压的一种方式,从来没有成为现实的主流选择,绝大多数青年在努力在拼搏奋斗才是事实。作为“前浪”的我们也好,作为“后浪”的你们也罢,我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奋斗的共识”。本质上,我们都是“奋斗的一代”。“谁的人生不奋斗?谁的青春不奔忙?”***总*记说过:“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夜晚、节假日的校园,我们图书馆、自习室灯火通明,广大青年学子埋头苦读;
去年的抗疫一线,无数80、90甚至00后青年白衣战士和志愿者逆行出征;
各类科研院所、各大企业公司,无数青年人独当一面,意气风发地奋斗在实验室、战斗在创新创业第一线。
奋斗者最美丽,这是中国人的行动哲学。国家如此,学校如此,个人也是如此。自古雄才多磨难。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些都告诫我们,唯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脱颖而出、才能担当作为。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躺平虽无罪,但奋斗更有理。作为母校,特别希望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一些平坦,少一些坎坷,但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个人抱负的征程上,挫折阻碍总不可避免,我们仍需接续奋斗,永不懈怠。
第三句,希望大家要格*不要狭隘,做一个有胸襟气度的人。
格*,就是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以宽大的胸怀做事情,而不是拘泥于一个狭小的世界。“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我们是否能烙出满意的理想和所希望的未来,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口锅就是我们的“格*”。你到底是在砌墙,还是在盖一幢高楼,抑或是在建一座新城市,完全取决于你的格*和境界。
在新的征程中,希望同学们走上社会、走上岗位后,既要有利益考量,更要有理想情怀,肩负好实现个人价值和服务国家建设的双重责任,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此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一份包容的心态,多一些欣赏、从容,少一些抱怨、焦虑,把“大志向”与“小幸福”落实到岗位上,把责任与担当分解到每一天、办好每件事、站好每班岗,在奉献集体、帮助他人中收获幸福。
同学们,你们毕业的今年,恰逢中国共产D建党100周年。你们生逢其时,你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你们的“剧情”才刚刚开始,我们也特别期待未来有江南人更多的精彩演绎。
最后,作为你们的学长、师长、校长,我就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长空万里,好风正劲,祝各位同学怀揣理想,奔赴各自的星辰大海!
谢谢大家!
以创新成就卓越人生
——在武汉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张清杰
2021年6月22日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对全校老师和同学们来说又是一个让人难忘和恋恋不舍的日子。11614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离开殷殷期望的师长,去开启你们全新的人生征程。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全体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向2021届全体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关心帮助你们的父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精心指导和培育你们成长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还特别要向回到母校的2020届毕业生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母校永远为你们守候,欢迎同学们回家!
四年前,我在你们的开学典礼上以《心怀敬畏行于至善》为题给你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几年来,你们心怀对大学、对梦想、对时代的敬畏,激发求真热情,坚定前行目标,书写了属于大学生涯的精彩篇章。还记得你们当中经济学院的周媛同学,她坚持公益服务十年,作为中国唯一志愿者代表,参加联合国“全球青少年战疫经验分享会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理工学子的奉献担当。还记得升升公寓E栋424室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四兄弟”,他们以平均学分绩点4.068的优秀成绩,保送至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继续深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理工学子的勤奋刻苦。还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的林蔚骁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
交通学院的吴希钢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
汽车工程学院的杨韬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你们在高水平科技竞赛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使学校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排行结果(本科)”榜单中,位列全国高校前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理工学子的拼搏创新。亲爱的同学们,过去的几年,你们和母校共同成长,“理工群星”光芒闪耀,正是“最好的你们”成就了“最好的大学”!
同学们,你们的毕业季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毕业的你们,是极其特殊的一届毕业生。你们是唯一在建党百年之际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未来30年,正是你们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向同行的30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加速演进。同学们可曾想到,我们的国家该如何应对这个时代变革?同学们可曾想到,你们这一代青年又该如何成为国家应对时代变革的奋进者?所以,对于你们这一届特殊的毕业生,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校长,在你们即将告别母校、走向新的人生征程之际,应当给予你们什么样的临别赠言呢?我思考再三,最终选择以创新成就你们的卓越人生作为对你们的临别赠言。因为创新对我们国家来说,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应对世界变革的生存的需要;
因为创新对你们个人来说,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你们个人应对时代变革的生存的需要。未来影响你们人生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但在我看来对你们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创新。
创新需要冲破思想桎梏,冲破思想桎梏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并成为国家领导核心的伟大经验。建党初期,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严重思想桎梏之下,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党内弥漫着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情绪。1927年,当时仅34岁的毛泽东在批判质疑中创新、在科学预见中创新、在调查研究中创新,坚定不移地打破思想桎梏,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思想,指引中国革命从逆境中走向胜利。同学们,创新思想是一切创新的源头,是你们前行的方向、奋进的灯塔。老一辈共产党人参加革命时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你们现在也正是这个年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希望你们传承创新思想、勇于革故鼎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年轮中刻录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成就你们的卓越人生。
创新需要坚定自立自强,坚定自立自强是我国打破国外封锁、实现独立自主并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制胜之道。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投身新中国建设,从“一穷二白”起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实践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尖端科技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谱写了中国科技从困境中追赶、并跑、超越的奇迹,铸就了“两弹一星”伟大精神。当今,我国在一些决定国家发展的关键重大核心技术领域仍面临着被西方大国“卡脖子”的困境和窘迫,有些方面甚至不亚于建国初期,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同学们,奋斗自强是一切创新的动力,是你们前行的底气、奋进的力量。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仅9天就立即乘船回国,那时他只有26岁,你们也正处于这个风华正茂的年龄。希望你们勇于创新实践、接续奋斗力量,在国家前行的伟大征程中实现新时代青年的人生价值、成就你们的卓越人生。
创新需要坚持久久为功,坚持久久为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弯道超车并逐步引领世界的精神伟力。这个月初,华为鸿蒙2代面向全球正式发布,面对西方大国的蛮横打压,华为公司未雨绸缪、持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十年磨一剑”的奋斗创新精神在操作系统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开启了国产操作系统革命的新时代。同学们,不懈坚持是一切创新的有效路径,是你们前行的信念、成功的基石。华为公司的董事长梁华是你们的学长,华为年轻的技术研发团队中有很多你们的师兄师姐,他们以“一息尚存,此志不懈”的信念和“把冷板凳坐热”的决心实现了华为在绝境中的生死突围。希望你们坚守创新精神,坚持潜心问道,在国际竞争的宏伟浪潮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成就你们的卓越人生。
同学们,你们是在“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理工大人”。我深信,你们是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理工大人”,“理工大人”践行追求卓越大学精神的根本就是创新。你们作为具有卓越追求的“理工大人”,千万不能因为不喜欢“内卷”就选择“躺平”,“躺平”不可能产生创新成果。同学们,在伟大变革开创伟大时代之际、在国家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之际、在你们人生面临新的起点之际,我希望你们牢固树立惟创新者赢、惟自主创新者强、惟高水平创新者胜的自觉意识,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思想、自立自强的创新实践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坚持创新,实现在逆境中突围,在困境中自强,在绝境中新生,成就一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我的卓越人生!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征程就在你们脚下,纵有万般不舍,也只有就此别过。此去经年,路远山高,无论你们走到哪里,不管你们身在何方,母校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你们也将成为母校永远的牵挂,母校一直都在这里守候你们,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
最后,祝愿你们一帆风顺,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做一个尊重手上饭碗的人
—2021年苏州大学法学院毕业致辞
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去年面对没有一位同学的会场进行毕业典礼致辞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转眼又到了今年的毕业季。在毕业典礼上“究竟应该说点什么?”已经成为全国法学院院长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毕业意味着同学们即将离开校园,正式迈入社会。从事一份职业谋生是迈入社会的标志。职业就是我们的饭碗,尊重自己手上的饭碗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之本。我始终无法忘记十几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黑泽明导演的《七武士》中一个镜头:日本山村的农民饱受强盗劫掠之苦,试图聘请流浪武士保护山村。志村乔扮演的武士犹豫不决,因为接受意味着以性命相搏。但是当他看到村民们吃着黑乎乎的糟糠,却把白花花的米饭捧给他时,他端着饭碗郑重地说了一句话:“我不会白吃你们的米饭。”真正的日本武士从不发誓,因为他们认为发誓是对自己名誉的毁损。“武士一言”就是对所说的话的真实性的充分保证。所谓“武士道”就是武士在其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之道,也就是随着武士身份而来的义务。
随着武士阶层的消失,武士道也像樱花一样随风逝去,但是正如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所指出的,武士道作为一种体系已经灭亡,但是作为美德却还活着。就像在风中散落的樱花,仍然会用它的芬芳来丰富人世。武士道对日本现代社会的最大影响,就体现在日本人的职业伦理中。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崛起,日本人的职业伦理观功不可没。稻盛和夫指出,日本企业没有魔术般的经营管理体系,没有任何法宝可以胜过意气风发、努力工作的员工。武士道精神甚至对民法典的具体条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日本民法典》第474条第2款规定:“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不得违反债务人的意思进行清偿。”我妻荣认为该款受到了武士气节的影响,因为自尊的人不愿随意受人恩惠。我国民法典这次新增了第524条第1款第1句:“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第三人对履行该债务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权向债权人代为履行。”上述规定可以说是武士道精神对中国民法典的反哺,因为武士道的精神内核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学们可能会认为,武士道和中国没有太大关系,中国人很难从中汲取多少养分。但是,当我在日本人撰写的《武士道》一书中,几乎每隔几页就能看到孔子、孟子或者王阳明的时候,一方面非常诧异,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也非常自豪。日本学者明确指出,孔子的教诲是武士道最丰富的渊源,武士道提倡的勇,即敢作敢当、坚忍不拔的精神就源自孔子在《论语》中对勇下的定义:“见义不为,无勇也。”武士道倡导的诚则源自孔子在《中庸》中的一句话:“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孟子对武士道也发挥了巨大的权威,武士道中最严格的教诲——“义”就源自孟子的一句话:“仁,人心也;
义,人路也。”所谓义,就是决断的心,就是凭道理下决心而毫不犹豫的意志。在一个流行着动辄以阴谋诡计为战术,以弄虚作假为战略的时代,这种率真而正直的男子汉的美德,是闪耀着最大光辉的一块钻石。《南方周末》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让们假设自己能够回到古代,他们最想采访谁。有一位说她想采访宋襄公,问他为什么不在楚军渡河的时候进攻,而是要讲仁义,让楚军渡河列队以后再决战,最终导致了战败身亡的结果。实际上,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田忌赛马的谋略时,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就开始下降了。
尽管孔孟思想对武士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日本人同样认识到知识只有在学习它的人的心里同化了,并在他的品质上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否则只是一个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种对知行合一的追求,使得日本人完全拜倒在阳明哲学的脚下。日本人甚至认为,王阳明在贯彻理想主义方面,丝毫不逊于西方的贝克莱和费希特。尽管他的学说也存在极端唯我论的某些谬误,但是它具有强烈的确信力,因而它在发展个性的坚强性格和宁静气质方面的道德意义是不容否定的。竭力提倡高尚职业伦理的稻盛和夫,他的京瓷哲学就是阳明心学的日本现代版。尽管他坦率地承认并没有读过王阳明的书,但是他的偶像,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功臣西乡隆盛就是王阳明的忠实崇拜者。西乡隆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修心练胆,全从阳明学而来。”稻盛和夫也把西乡隆盛的人生信条“敬天爱人”作为京瓷公司的社训。
稻盛和夫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基础,反复强调认真工作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他从一所不知名的地方大学毕业以后,求职无门,有时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他不禁诅咒世道不公,感叹自己命运不济。因为学过一点空手道,他甚至一度想加入黑社会谋生。后来在一位大学教授的推荐下,进入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工资迟发是家常便饭,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大学生最终都辞职离开,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人被逼到绝路上反而想开了,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逼迫自己天天专心做实验,最终开发成功了一种可以用在电视机显像管上的新型陶瓷材料,当时电视机刚刚开始普及。这也是他最终创立位居世界500强的京瓷公司的重要资本。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明白了一个真理,就是人的命运绝不是天定的,它不是在事先铺设好的轨道上运行的,根据我们自己的意志,命运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心制造出来的,心态决定命运。自己撒下的种子,必定会在自己的身上开花结果。
稻盛和夫的感悟几乎是王阳明“龙场大悟”的翻版。公元1508年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内忧外困几乎命悬一线,他时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突然有一天大彻大悟说出了一句著名的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圣人之道,或者事物的本质、人生的意义等,全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只需内求,到外界的事物中去寻找,都是方向错了。王阳明甚至作诗自嘲,反省过去的错误:“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世界在每个人眼里都不同,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同样一份工作,有的人觉得苦不堪言,有的人却乐在其中。有没有值得终生投入的工作可做,是人生幸与不幸的关键,但是首先要找到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首要意义是养家糊口。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除非含着公开讲话出生,每个人都需要从事一份工作以换得生活必需品。著名的经济学家米塞斯认为,基于人好逸恶劳的天性,工作被认为是痛苦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闲暇比工作好。人们只有在工作的报酬高于闲暇所产生的满足时才会去工作。因为工作招致负效应。根据西方人的观点,工作的辛劳是上帝对人原罪的惩罚,因此《圣经》里有一句话:“你必汗流满面才能获得食物。”对于法学专业的人来讲,我们要感谢社会分工的细化,这使得我们不需要汗流满面,但是我们必须绞尽脑汁才能获得食物,工作的负效应并没有降低。但是我仍然不能完全同意米塞斯的观点。
如果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有很多现象无法得到合理说明。著名的法学家萨维尼十二岁左右就失去了双亲,继承了巨额遗产的他,无需任何工作就可以过上悠闲的生活。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大学教师的职业,这个职业在当时薪酬很低,而且社会地位也不高。正是凭借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奠定了德国法学在世界法学界的影响力。
孟德斯鸠继承了伯父波尔多市议会议长的职位,因为不喜欢当官,他把这个职位卖了一个天价,光凭利息就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混吃等死,而是凭借对学术的热爱写出了不朽的名著——《论法的精神》。
我们华人里最顶尖的法学家王泽鉴教授已然退休多年,他尽可以过着优裕的颐养天年的生活,所到之处也必然是鲜花掌声、前呼后拥,但是他在年届八旬之际,仍然出版了两本厚厚的专著:《人格权法》和《损害赔偿》。在八十三岁高龄之时还对自己的债法体系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作为晚生后辈,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会对王老师充满敬意。
如果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们完全没有办法解释这些腰缠万贯,甚至是退休多年的学者为什么还要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根据经济学的边际效益递减理论,“食不过一腹,居不过一屋”,在满足基本温饱以后挣得每一分钱,它的效益都是递减的。在稻盛和夫创办京瓷公司以后,我相信金钱对他而言只剩下符号的意义。但是他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78岁高龄就任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会长以后,仅用一年时间就创造了日航史上最高的利润。经常有人说他对自己太苛刻,生活过得太辛苦,但是他认为正是这种艰辛苦难,他才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尽管沉重的工作负担常常使他心力交瘁,但是他仍然从心底热爱他的工作。只有喜欢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寻得乐趣的人,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稻盛和夫反复强调,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温饱,它还陶冶人的情操。全身心地投入每一天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修行不必脱离俗世,没有必要假模假样地去终南山,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意志的地方,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罗伯特·诺奇克在《被检验的人生》中也指出注重日常生活的神圣性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来源。“度过人生而对生活和世界所包含和揭示的东西无动于衷,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犹如某个人穿过房间而对那里正在演奏的美妙音乐充耳不闻。”人的日常生活是由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组成的。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家庭生活的范围不断缩小,以至于个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家庭之外的社会生活中度过的。而社会生活就是在社会分工的前提下,基于一份职业和其他人产生联系。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涂尔干写出了三本著名的书——《社会分工论》《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论自杀》,从而奠定了社会学鼻祖的地位。
涂尔干的核心观点就是强调职业伦理对个人和对社会的意义。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人类社会无可避免地从熟人社会转向了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普遍意义上的道德的作用在下降,这是社会失范的重要原因。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在座的每位同学出一万块钱,让我围着法学院旁边的大草坪裸奔一圈,尽管我非常想挣这几百万块钱,但是我还是不会去裸奔。因为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裸奔以后即使苏州大学不开除我,我也不好意思再走上大学的讲坛;
如果换到非洲刚果机场旁边的大草坪裸奔一圈,我很可能会答应大家,因为除了招来陌生非洲黑人诧异的眼神,我几乎不会损失什么。
因此只有强调职业伦理才能实现社会的有机团结。与普遍意义上的道德规范不同,有多少种不同的职业,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职业伦理。作为一名教授,我不必去履行商人的义务,企业家的义务和士兵的义务、士兵的义务和医生的义务也迥然不同,如此等等。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尊重自己的职业伦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个社会就会很好。
对于个人而言,尊重自己的职业伦理也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证。因为幸福的反面就是社会失范的极端形式——自杀。与动物的生理性自杀不同,只有人类的自杀主要是因为社会因素引发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看一看中国自杀率的变化就不难明了,这种变化一度让世界卫生*织很困惑。在西方社会,男性的自杀率一直维持在女性自杀率的四倍左右,因为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比女性大。但是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的自杀率都远远高于男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女性的自杀率居高不下。因为农村女性没有工作,在经济上要依赖男性,如果遇到家庭矛盾或者家庭暴力,很容易自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按照西方的理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自杀率的增长存在正相关,但是中国的自杀率不升反降,关键的原因就是农村女性自杀率的大幅下降。因为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而且可以进城打工,尽管条件仍然非常艰苦,但是她们毕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她们在真正的意义上变成了社会人。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在现代社会,拥有一份职业是个人获得自由和尊严的最主要保障。
涂尔干甚至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结婚早的男性更容易自杀。中国古话也说,先立业后成家。没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单纯的家庭生活不会让人感到幸福。这也是现代社会人的结婚年龄越来越晚的重要原因。我30岁结婚,38岁才有女儿。必须坦率地承认,我并不是看了涂尔干的书才做了这个选择。看到周围的同学纷纷娶妻生子,内心里也是焦虑万分,但是我一直在为自己的前途打拼,四处求学、居无定所,根本没有娶妻生子的现实条件。当然,恋爱还是可以谈的。
说了这么多自杀,真实目的是希望同学们都好好地活着。人是一长串人类祖先的后裔,经历了无数的偶然事件、残忍的捕获、幸运的逃脱、在战争和疾病中侥幸活下来。要产生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有一个异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事件锁链。成为当前世界的一部分,是一种殊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通过辛勤的工作,把自己的一点特征添加到实在的永恒过程之中,就是构成幸福和欢乐的东西。但是寻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不容易。
盖洛普公司在最新一期的《全球职场环境调查报告》中指出,其于2014年-2016年在全球155个国家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只有15%的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敬业地投入工作,三分之二的人并不热爱却能敬业地工作,18%的人完全谈不上敬业。如果一个人凭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和自己的热爱是重合的,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如果没有这样的运气,我希望同学们也不要成为后18%中的一员。
自己的热爱和职业的错位,很多时候是人生的常态。梁漱溟先生在山东进行乡村建设运动时,也曾和自己的学生谈及择业问题,他认为最好的态度有两个:第一就是遵从自己的兴趣,兴趣之所在,就是自己的聪明才智之所在,但是周围环境不一定就有机会给你;
给你的机会,也不一定合于你的要求和兴趣。这个时候的态度就是随缘,把自己的心态放宽,这是一个很大方的态度。但是随缘不是躺平,而是随外缘机会尽自己的心力来表现自己。梁先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兴趣就是将自己对社会学的见地和哲学的见地从容地写出来,这是人生唯一快事。只是为了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他不得不承担很多行政事务,识人任事又不是他的所长,有时候会觉得苦。但是他不固执,而是随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梁先生的观点和马克斯·韦伯的“天职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职业伦理观念能够深入人心,马克斯·韦伯功不可没。韦伯在分析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时,发现在西方的语言中,无论是拉丁语、德语、英语还是意大利语,职业这个词都有蒙召、召唤、天职的意思。天职这个词在起源上有浓厚的宗教意味,意指人必须接受且必须适应神定之事。这个词最终在韦伯那里获得了彻底的世俗意义,所谓天职就是一种义务,是假定个人对自身职业活动的内容应该感觉到、也确实能够感觉到的义务。
韦伯本人也是践行学者天职观的典范。韦伯在著名的演讲《以学术为业》中坦率承认了这样一件事情:鼓励年轻学者以学术为业是一项难以承担的责任,因为学术生涯就是一场疯狂的赌博,它需要勤奋、运气和悟性。每一位刚入职的年轻人几乎都会说,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着,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是极少数。关于学术是否是一项具有客观价值的职业,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是肯定学术的价值,是从事教学工作的预设前提。
韦伯认为,就个人来说,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对此有了肯定的回答。在学术领域,只有那些全神贯注于手头工作的人,才能说是有个性的。只有发自内心地献身于他的任务,才能使学者达到自己所服务主题那样的高贵与尊严。单靠祈求和等待,只能一无所获。我们应当去做我们的工作以满足当下的要求,无论在为人处世还是在履行我们的天职方面,都应如此。这其实是平实而简单的道理,不过条件是,每个人都找到并服从握着他生命之弦的那个魔鬼。
韦伯说得真好,我从中也得到了现实的启发。自从担任了院长,就额外增加了每年两篇作文的义务——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致辞。这些致辞既不能发表,也不能获得物质奖励,同时也不能用来评各种人才头衔,但是,既然无法逃避,不如随缘将这项任务作为院长职务的天职。在准备致辞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同时对人生的感悟也加深了,这也是一种快乐。因此,今年的致辞表面上是为同学们讲的,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我也是讲给自己听的。因为我也一直在苦苦地寻求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谨以这段感悟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共勉,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尊重自己手上的饭碗,并寻找到真正的快乐!谢谢大家!
杨宗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毕业典礼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期而至。5248名本科生、3653名硕士生、317名博士生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的新征途。在此,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在西电的这几年,你们一定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个人记忆。你们应该不会忘记跨越五湖四海、相聚西电的兴奋与憧憬;
不会忘记当上抗击疫情的检查员、宣传员、守门员、配送员时的紧张与光荣,以及对在线上课、人脸识别的初次体验;
不会忘记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看到自己时的惊喜;
不会忘记学校严把教育质量后,饱满的日程表、一座难求的大师报告、智慧教室里的争辩、“学在西电”里的回放课程、国际双创周上的互动、为互联网大赛和星火杯彻夜不眠的夜晚;
不会忘记青春洋溢的文化节、艺术节,还有在劳动实践基地肆意挥洒的汗水;
不会忘记让你反复修改论文的老师、与你谈过心的辅导员、帮你取过快递的宿管阿姨,特别是苦乐与共的伙伴。1000多个日夜,你们奋斗的足迹踏遍校园的每个角落,你们的欢歌与烦恼走过校园的春夏秋冬,母校见证着你们一天天成长为更加自信、更加坚定的西电青年!
在西电的这几年,你们很幸运,党和国家的盛事如此集中地相伴在你们的记忆中。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建国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
你们毕业的今年,更是恰逢建党100周年。我们永远铭记泛舟南湖的那一叶红船、井冈山上点燃的燎原星火、宝塔山下的创业脚步、巍巍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宣告。今年还是建校90周年,我们永远铭记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军队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关怀备至,永远铭记那台开创西电历史的半部电台,永远铭记红星第三大队、延安通校、军W工校、西军电等历史坐标,它们早就内化为我们心中传承永续的热血记忆,激励一代代西电人前仆后继,一往无前。
回望过去的90年,西电人披荆斩棘、接续奋斗,锻造了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奉献的红色信念,脚踏实地践行红色信念的优良作风,善于开创引领的精深专业优势。这种又红又专的特质,就是母校打在你们身上的“西电烙印”。这种烙印,源自历经血火考验、苦难磨练的璀璨将星、学术大师、行业领军,是他们闪耀了西电的辉煌、铸就了西电的丰碑、挺起了西电的脊梁。我很高兴地看到,这种烙印今天也成功地铭刻到你们身上:你们当中,有的放弃高薪前往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军工单位,服务国家大战略;
有的不怕艰苦奔赴基层和西部建功立业;
还有一半以上学生继续深造,立志成就更好的自己。你们今天的选择,必将让人才培养的“西电现象”更加鲜亮,我为你们点赞、鼓掌、自豪!
你们是我2017年作为西电校长迎来的第一批学生。此时此刻,我既高兴又纠结,纠结是因为依依不舍,从今天起你们将离开母校的怀抱,奔赴远方;
高兴的是,西电的孩子已经长大,即将走向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远方。
希望你们坚守爱党为国、赤诚奉献的西电烙印,奔赴更有高度的远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信息科技成为占据特殊地位的核心驱动力: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在国际战略博弈中掌握主动权,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是行不通的,中国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立自强的道路不可。这两年,我们共同见证了嫦娥五号从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5G在全球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些让国人惊叹的高光时刻,清晰呈现出信息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
它们背后闪耀的西电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更让全体西电人为之振奋。特别是今年,中国航天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凯歌前行,西电航天人也大放异彩。从78级校友,火箭控制系统总设计师包为民院士、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院士;
到84级校友、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80级校友、天和核心舱总设计师杨宏,短短半年,中国航天和西电航天总师不断刷屏:在春晚向祖国报告、作客央视讲述航天精神、打出“欢迎报考我的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硬核广告,让每个西电人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骄傲,感受到了爱党为国、赤诚奉献的西电烙印在总师们身上刻画之深。同学们,很高兴地向大家透露,一会儿几位总师就要“云端相聚”,与你们面对面了!这是母校对航天总师的致敬,也代表着母校的一份期待。你们这一代是见证、实现205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一跳”的主力军,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你们每一个人的肩头。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你们,以总师们为榜样,传承浓浓的家国情怀,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将个人理想奋斗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立志为国奉献,立志科技报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把党的下一个百年带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希望你们坚守心中有梦、脚踏实地的西电烙印,奔赴更有境界的远方。国家的发展需要物质财富的积累,这是基础;
但也需要有更高层次上的精神追求,这是动力。这种追求,绝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要始终葆有一种境界和情怀,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哪个位置,都能脚踏实地、孜孜以求。1936年,毛泽东在看望延安通校师生时,就教导大家不要只想着去前线,后方的担子也很重;
在通校历史上,不仅有王诤这样对党有大贡献的英雄,还有100余名学员到“隐蔽战线”当起了无名英雄。抬头看山、脚下有路,心中有梦、脚踏实地,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也能发出高光,这种烙印在新一代西电人身上崭露无遗。他们之中,有参与创造“奋斗者”号中国万米载人深潜记录的2018届毕业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廖佳伟,他的工作包括在日头暴晒的甲板上拷贝设备数据,在漆黑的夜里布放和回收设备;
有95届毕业生、进入深圳40年40人榜单的霍大伟,他在华为深圳实验室为中国特色社会**先行示范区建设添砖加瓦;
有97届毕业生,全国科教兴村带头人、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孙键,他通过对接知名电商平台及生鲜企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有创办诺瓦星云、蜂语科技、维塑智能等西安知名硬科技企业的一批年轻创新创业者,他们正在西部大地一展身手。同学们,你们不可能刚毕业就在短时间内达到航天总师们那样的高度,但不论干什么,坚持你们的梦想,以实干家的态度、以奋斗者的脚步勤勉求索,必能让你们行稳至远,抵达更有境界的远方。
希望你们坚守术业精深、开创引领的西电烙印,奔赴更有品味的远方。什么是品味?绝不是金钱、华服、豪宅堆砌出来的,而是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志趣,而支撑这种志趣的重要力量,就是精深的术业,它给了你们持续向上的底气和信心。作为从信息领域国家队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毕业的学生,我相信在学期间,西电不仅仅给了你们前沿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数理基础和广博的人文素养,还赋予了你们扎实的学风、科学的精神、批判的思维、计算思维,以及通过系统思考、交叉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颠覆性技术常常重塑整个产业形态。但是,即使你把现有知识全部忘光、即使现有知识被新知识更新覆盖,刚才提及的那些能力,不仅不会消逝,还让你学习的速度大于变化的速度,在变化的时代驾驭变化,始终立于前沿。希望你们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时时磨砺这些能力,为有一天机遇风口降临后牢牢抓住做好准备;
特别是立足精深的术业能力,奋力奔向国家最紧急、最紧迫的“卡脖子”关键问题,勇于揭榜挂帅,力争在中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有所作为,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先锋。
同学们,你们马上离开学校了,我还想最后提醒大家,在学校的时候,学院管着你,老师看着你,辅导员守着你,同学们提点你,总有人精心引导着你,让你走路走大路、走直路,少走弯路。但是,真正的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离开学校这个温室,你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直面风雨、直面挫折。请记住: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它对于弱者是绊脚石,让人却步不前;
对于强者却是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西电最年轻的校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子是树,带着西电精神走向四面八方,西电学子的根不管植于何处,总有一支会伸回雁塔晨钟、秦岭脚下。请你们记住,无论将来飞得多高、走得多远,你们永远都是西电的孩子。当你们累了、倦了,母校的怀抱永远为你们敞开!谢谢!
学习:贯穿人生旅途的生活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2021年毕业典礼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校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去年的毕业典礼因为疫情的原因只能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一直有些遗憾。跟去年毕业季空旷冷清的校园相比,现在校园里处处回荡着欢声笑语,充满着青春朝气!这些天的校园里到处都是穿着学位服拍照留念的同学,校训石、夏晨广场、图书馆、乐享青春·我爱CNU文化墙,吸引了同学们争相打卡拍照。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701名本专科生、2408名研究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所有帮助你们成长成才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你们这一届毕业生既是盛世中国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主力军。3天前,我与14名毕业生代表座谈,“相约未来,共话成长”。他们中有的将成为人民教师,有的将奔赴边疆,有的将入职公务员,有的将支教保研,也有的将继续深造。他们饱含深情,纷纷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把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相信首都师大的毕业生一定会把握时代潮流,用奋斗点亮青春,用拼搏创造荣光,在肩负时代重任中追求卓越,在为国为民奉献中成就一番事业!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向前的旅途,在这个旅途中,我们会经历多姿多彩的风景,也会收获各式各样的感悟。对于今天在座的各位毕业生而言,你们在首师大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段精彩的人生历程,无论对于你们,还是对于首都师大而言,都是宝贵的、独一无二的!我们不禁要追问,作为一名首都师大的毕业生,我们应当坚守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才能让自己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上不留遗憾呢?今天,我就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一种理念:学习是一种贯穿人生旅途的生活方式。
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人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也就是说,人无论生来如何,尽管才智有差异,能力有大小,但“知物由学”却是人成长成才的普遍规律。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而止”。这启示我们,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睿智。今天,你们从学校毕业了,这只是人生漫长学习过程中的一小步,并不能决定你们未来的一生。同学们要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重学、好学、乐学,始终把人生设置在学习状态,保持满格正能量!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掀起一场终身学习的运动,人们由此对学习的内涵,以及学习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是不断假设、不断实践、不断检验的过程,学习是持续不断的。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也是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并不仅仅指向习得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更深层次上指向对我们所身处的意义世界的不断追问与探寻。通过学习,去探索自我,塑造更加深刻丰盈的灵魂;
去探知世界,发现更加深邃广袤的天地;
去探享未来,创建更加深醇美好的生活,进而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人生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外在要求为内生动力,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再割裂,学习成为一种贯穿人生旅途的生活方式,成为伴随人生的亮丽风景!
首先,要做一名善于反思的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在面向未来人生旅途的起点上,我希望大家要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太容易被一些眼前的、实际的小利益、小目标所吸引,常常遮蔽了对问题本质的洞察。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学以成己”。这并不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说法,而是希望你们能够将学习与人生的目的安放在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之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希望“作为生活方式”的“学习”能真正成为你们人生旅途的底色。面对这个纷繁复杂、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的世界,唯有通过主动的、反思性的学习,才能辨识不同的价值,选择并践行人生的道路,完成人生意义链条的建构,进而让每一个人成为平凡而伟大的人。
其次,要做一名赋能升级的学习者。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知识迭代更新的速度最新讲话系列,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后于时代。如果说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个圆,那么学习就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人生就越广阔、越丰富。今天,同学们毕业离校结束的只是作为“学生”的身份,并非“学习者”的身份。面对当今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你们必须时刻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努力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运用科技赋能学习升级,创设并融入更智能更便捷的学习场景,不断拓展学习的视野和疆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能,唯如此,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第三,要做一名深学笃行的学习者。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就必须躬身实践,在实践中砥砺才干、磨炼本领,不断实现螺旋式上升。要坚持知行合一,不要以知代行,夸夸其谈却无务实举措;
也不要以行代知,不求根务本,没有达成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同学们,不管你们未来从事何种职业,都一定要将个人的前途理想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强烈的家国情怀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深学笃行、精益求精,求真知、致良行,不断增益其所不能,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致力将青春华章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
同学们,再过6天,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大国大党,正道沧桑。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是你们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责任和担当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无限的未来!我相信,首都师大的毕业生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勇于担当的青年!我希望,在你们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让勤奋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人生远航的不竭动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我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们。
祝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祝同学们一帆风顺、鹏程万里!
乘势而上,鲲鹏击浪从兹始
——在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学校向8000多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2021年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年份。4月19日,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日前夕,***总*记来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总*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同学们,你们见证了风雨中勇毅前行的中国力量,见证了奋进中人文日新的清华风采,你们也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来自加纳的工物系硕士生伊冯娜(DzovorYvonneSefakor)同学,因疫情不能返校,她克服8小时时差坚持在线上课。在硕士论文研究的关键阶段,她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忍受着高烧不断、甚至一度失去味觉的痛苦,她坚持开展学术研究,在战胜病魔的同时出色地完成了论文工作,论文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我们为伊冯娜点赞,我们也为每一位经受考验、超越自我的同学点赞!同学们,你们还经历了学校深化学术评价改革的过程,破“五唯”让你们不再为论文发表数量焦虑。数学系博士生桂政平同学,不追热点,不满足研究小问题、出快成果,努力做优美而深刻的数学,在量子场论的数学构造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同学们,你们在清华园里潜心耕耘、收获成长。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岁月中持续耕耘、不断成长,一定会成为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
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110周年校庆全方位呈现了清华百余年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新时代改革发展铸就的新气象。校庆晚会上,校友们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和成绩向母校报告,展示了清华立德树人的成效和清华人的价值追求。大学校长全球论坛上,清华倡导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并推动形成《清华共识》,彰显了清华的引领意识和国际影响力。“大学”系列论坛上,清华师生重思在充满变化的世界里大学的意义、价值和使命,体现了清华的办学境界。110年来,清华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扎根中国大地、把握时代大势,实现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势,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规律的趋向,发端于事物本身的内在动力,发展于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在内外部因素不断的相互作用下积小为大、积弱为强,最终成为推动事物朝着确定方向发展的力量。***总*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面对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未来,你们要顺应大势、不负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要察势而明,修己明理,将个人生命融入历史的洪流。察势是要在复杂多变的情形中敏锐地洞见事物发生和演变的规律,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过程中汲取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力量。“真理所在,即趋附之”。对势的认知理解程度,体现了人的智慧和素养,也决定了人生的方向和格*。100多年前,中国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社会**蓬勃兴起这一时代大势,在救亡图存的艰辛求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抗争、浴血奋战、发愤图强、与时俱进,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铸就了不朽丰碑。“彼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牢牢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就可以从根本上重塑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命运。同学们,希望你们记住,融入浩荡历史的生命将永不凋谢,投身伟大事业的个人将被永远铭记。
要因势而谋,谋大事业,涵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因势而谋,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谋划远大而坚定的人生事业。要有“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信念,不跟风取巧、摇摆不定,不汲汲营营、小富即安。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在美国访学,梁思成先生来信中“百废待兴”四个字让他毅然决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回到清华。吴良镛先生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用一辈子去“谋万家居”,去实现“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美好理想。同学们,希望你们“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心怀“国之大者”、情系四海苍生,在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诚奉献中实现远大抱负。
要乘势而上,只争朝夕,在行胜于言的实干中成就人生高度。历史的机遇倏忽而逝,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和懈怠者,那些踟蹰不前、旁观空谈的人,只能留下“有志但碌碌,无绩可章章”的遗憾。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乘势而上是“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一往无前,是力争上游、追求卓越的勇猛精进,是不断攀登高峰的自我驱动。1958年,清华大学抓住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重大机遇,主动担当筹建原子能科学实验基地(“200号”)。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年轻人,喊出了“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豪迈口号,1964年就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与运行的屏蔽试验反应堆。上世纪80年代,核安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200号”人抢占先机、引领创新,于2000年建成了世界首座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同学们,希望你们把握当下、珍惜韶华,以坚定果敢的魄力、义无反顾的决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时与势总是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时与势总是在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青年人一边。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明大势、谋大事,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我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人生最美的年华,乘势而上,振垂天之云翼,开万里之鹏程!
清华园是孕育梦想的地方,也是人生启航的地方。同学们,今天是一个让人眷恋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
坚定理想信念奔向星辰大海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毕业晚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陈广飞董事长,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毕业季,此刻,我们用最燃的热情、最真的情怀,为2021届全体毕业生准备了一场独一无二的毕业盛典。这是同学们大学时代的最后一课,也是扬帆起航的第一课,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高兴!我谨代表三全学院全体师生,为你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向培养、支持和陪伴你们成长的老师们、家长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与母校,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在这场遇见里,点缀着星星闪闪的美好记忆:可能是烈日灼灼下军训教官的威严,是流连于舌尖的某个风味小吃,是一场考试前、上下眼皮打架的熬夜奋战,也可能是第一次实验课上面对“大体老师”时的心惊和敬重……
这场相遇里,你们在越变越好:近五年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全体在校生获得了专业类竞赛奖271项、创新创业类竞赛奖87项,你们这些一个个竞赛达人、创业之星,为转型发展中的学校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这场相遇里,学校也在越变越好:时尚而大气的新图书馆投入使用,智行书院如期落成,东西“网红”餐*热闹营业,国际学生新面孔融入校园,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获批举办,“2019-2021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挂牌,学校位居武书连2019中国高校排行榜与“金平果”2020年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第一名。
这场相遇里,因为有你们,学校还平添了几许时尚元素和灵动气息:抖音上时常有高点击量的短视频,微博里经常有高转发量的美文,琴湖里的爱心锦鲤也体验了一把上热搜的快感,虽然其中不乏善意的吐槽,但你们的一次次点击与传播,向社会展示了更立体、更真实、更精彩的学校。谢谢你们!
但同时,我也要代表学校向你们说声抱歉。学校虽有1000多位优秀教师,但仍然阻止不了你们对别人家老师的羡慕;
学校地理区位上远离市区,那些别人几站公交、地铁就可到达的商场与步行街,却成了你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还有,我听说,几百米之外的王府井奥莱商城,今年九月份就要开业了,这仿佛又验证了“你一毕业,学校及周边就变好”的魔咒......然而,我始终相信,这些稍稍有些遗憾的一言一语,并不会妨碍你们继续热爱这里的一点一滴。几年相伴,一生有缘。学校这几年阔步发展、勇立潮头的精神已经融进同学们的思想和血脉,并将在今后与你们关联一生。等到以后,看到关于学校的信息,我相信,你们的心中依然会涌出亲切、热爱和自豪的真实情感。
同学们,前几天,在毕业生纪念册上,经过认真思考,我为你们写下了三句赠语。今天,我想把他们拓展开来,与你们共同分享:
第一句话:有善则暖
战国时期,韩国人张良被秦国追捕,逃亡到了下邳(pī)。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见到一位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张良忙帮老人拾起鞋子。老人又故意将鞋子扔到桥下,指示张良再次拾起。张良惊愕并有些生气。但张良心存善念,看到老人年岁已高,就再次拾起鞋子并帮他穿上。因为这一善念,张良得到了老人传授的《太公兵法》,辅助刘邦成就了大业。这就是张良拾履的故事。心中有善,才能天地有我;
心中有爱,才能温暖人间。我们对自己、他人乃至周围的世界,都应心存一份善意。
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
心中有善的人,对世界会心存敬畏,才能被世界真诚以待。这几年的大学光阴里,不管是妈宝、师宝还是辅导员宝,你们都是“全”宝宝,但一出校门,很多事情就得独自面对了。你可能会陷入茫然无措的黑暗,可能会遇到家人、领导、同事的不理解甚至是责难;
但你也会不断迎来喜悦,也会高兴地如同骑哈罗单车过校园减速带时,忍不住吹着口哨跳起来。很多同学可能都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大家现在想想:是不是武功越高的人,对店小二越客气?而那些一进店就大呼小叫的,是不是很快就会领盒饭?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希望大家心存善意、敬畏规则、坚守自我。我们都是社会人,不光要在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还要尽可能地让别人生存、发展,如果能用自己温暖的一束光,照亮自己也顺便照亮了周围的路,那就太好了!
第二句话:有志则明
同学们,你们即将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去迎接挑战、搏击风浪。面对焦虑、压力甚至迷茫,有人可能会选择在自暴自弃中随波逐流,有人却将选择在风雨中破浪前行。这些同样境遇里的不同选择,往往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清晰的志向。
历史的车轮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有思路清晰、志向坚定的人,才有可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你们同届的毕业生,智行书院的赵严佳同学,在河南省骨科医院实习时,被医闹的当事人失手打致鼻骨骨折,却依然见义勇为、阻止纠纷,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你们上一届的学姐郝莺歌,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拿着长长的移液器,不间断地从咽拭子样本中提取核酸,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自己的青春志向。前几天我们官微推出的明星人物,83岁的严新志老教授,他谢绝高薪,81岁时选择在杏坛执教,用奋斗演绎了优秀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一生所向。
同学们,无论是你们的同辈赵严佳、师姐郝莺歌,还是令人钦佩的严教授,他们都用切身经历向我们证明:选择跟起点无关,志向跟年龄无关。你们当中,未来几十年里,有的人会为学,有的人会为医,有的人会为商,有的人会为官,你们会在不同领域上为实现人生价值而拼搏,不管在哪里、做什么,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把不确定性看作可能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当你在抖音发完一条动态、在B站上传一条视频、在知乎回答一个提问之后,尽量不去在意点赞数、评论量,因为数字背后的人并不会真正在意你。
同学们,要勇于离开舒适区,离开“二十岁该干啥、三十岁该干啥”的外在“格子”,别把希望寄托于“啃老”和“小确幸”,更不要在“内卷”面前随随便便“躺平”。希望你们勇敢并愉快地走上社会,跟着你清晰的志向去奋斗,把这个社会普遍滋生的“内卷”绽放成新的精彩!
第三句话:有恒则成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
同学们,我是70后,与你们的父辈一代,几乎同龄。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与社会转型期,奋进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好时代。今天的典礼结束后,你们可以暂时狂欢一下。但是,我,包括我身边的这些教授、老师,也包括台下前排的家长以及你们远在家中的父母,却要转身走回工作岗位继续奋战。因为,成长与奋斗,从来不是某一个阶段,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是一代代人持续拼搏的力量传承。正是因为一代代人的持之以恒、接续奋斗,我们才能一步步走近伟大而光荣的中国梦。
同学们,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党和国家立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迎难而上、顺势而为,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中开新*,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面开启了社会**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你们在校的这几年,我们共同见证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目睹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盛况,亲历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典。特别是在令人难忘的2020年,你们以各种方式勇敢地投身伟大的抗疫斗争,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就在前天,随着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华民族“摘星揽月上九天”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你们这一代年轻人与伟大的时代同向同行,何其幸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时代有为青年,你们要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磨练中砥砺坚强意志,心中有爱、有信仰、有力量,眼中能够看到星辰大海,更能够看到国富民强对青年人的期望,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能量,接好时代传递的接力棒,以更多的创新智慧、更优的创新路径、更宽的创新格*,为建成社会**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同学们,就要说再见了。你们是特殊的一届毕业生,去年在家上了一整个学期的网课之后,就直接奔赴了实习单位。学校还欠你们一个学期的在校光阴,这一个学期,学校永远为你们留着,如果未来有时间、有需要,欢迎你们随时回家看看!
最后,我代表学校,再次向大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愿你们“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祝你们阔步奔向星辰大海,开启新的人生精彩!谢谢大家!
张晓慧院长在清华五道口2021年毕业庆典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各位出席清华五道口2021届毕业典礼。回想去年此时,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2020届毕业生无法返校,同学们只好在云端匆匆别过。今天的相聚,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正是因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胜利,我们才得以回归线下的相聚——在美丽的仲夏黄昏,在草木含情的五道口小院,来一场紫藤花下的告别。
毕业典礼,是同学们身份转换的重要节点,也是同学们人生中的高光和荣耀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向你们表示最最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向辛勤培育五道口学子的各位老师、教职员工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每到毕业告别之时,我的内心总是五味杂陈,既喜悦又激动,既欣慰又不舍。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造就的盛世之下,今天的五道口毕业生较之过往历届同学有着更高远的起点、更开阔的视野、更优越的条件、更成熟的内心。作为院长,我只想代表学院奉上临行的嘱托和期许,为大家即将扬帆出发的远航一壮行色。作为学姐,我与在座最年轻的硕博、MBA同学之间已横亘30年时光,怕是早已缺乏一份作为“过来人”唠叨的勇气;
至于百战归来再读书的EMBA、CEO班、高管班的同学们,多半已在各自的领域积极作为、颇有建树,我并无可以说教的资本。不过我想,我们之间至少有一个最大的公约数——我们都曾在五道口小院里求学,都曾带着对前沿问题的求索精神而来,在红楼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分;
满载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而去,奔赴我们心中的理想。因此,在同学们即将跨出校门之际,我仍有一些发自肺腑的体会,想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第一,“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去年6月27日,***总*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如是说。100年前,复旦的老校长陈望道先生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00年后,在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青年一代更需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方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再过几天,我们将要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如何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发展史,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我们的信心,坚定我们的信仰。我以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回望过去两年,面对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我们深切感受了中外抗疫的差异,这段特殊的共同经历,无疑将增强我们对中国制度优势、道路优势的理解和信心。
回望过去五年,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已开启新的伟大征程。
回望过去四十三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人民生活福祉的跃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期间还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风雨过后更见自信和从容。
回望过去七十二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全世界,只有社会**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守正创新才能让中国大踏步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中国发展本身就是为解决人类问题对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
回望过去一百年,从苦难深重的民族伤痛到意气风发的发展跨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百年最是风华正茂,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打造了百年DS的“青春密码”和祖国基业长青的“神奇力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仰的力量,必将穿越时空的阻隔,抵达灵魂的最深处。衷心希望五道口的青年学子,以理想为旗帜,以奋斗为底色,以学习为阶梯,以青春之本我,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贡献己力!
第二,“心有所期,全力以赴。”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生存的压力和现实的焦虑,许多年轻人渴望有选择的空间、拒绝的权利、宽松的出口和被接纳的机会,“内卷”、“佛系”、“躺平”等网络热词一度成为贴在年轻人身上最流行的标签。其实,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生命的意义恰恰在于不断开拓,而不是画地为牢,就地躺平。人生所有的至暗时刻,都应当被视为进阶的前奏。
相信前几天大家都对一张全网爆红的照片印象深刻,那是宇航员聂海胜从41岁到57岁三次担任“飞天任务”时的对比照。不知道同学们看了这三张照片作何感想,我的感想是“永远不要为你的人生设限”。出身、年龄、专业、外界环境从来都不是前进道路上的桎梏,能框住人手脚的只有自己头脑里的思维,思维里没有限制,人生才能不可阻挡。人,永远需要不断拓宽自身的边界。三位宇航员都是农村出身,且均已年逾不惑甚至接近耳顺之年,可在飞上太空的那一刻,聂海胜是博士学位,少将军衔;
刘伯明是硕士学位,少将军衔;
汤洪波是硕士学位,大校军衔。从农村娃,到具有高学历,再到成为全国人民崇拜的“偶像”,我想,是读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是梦想和努力让他们实现了人生的华丽逆袭。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同学们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同学们可以自豪的是,你们的人生轨迹将伴随中国梦同向而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30年也正是同学们人生奋斗的黄金30年,作为亲历者,你们将见证中国强起来的全过程,当然,也会在这一过程中经历波折和考验。然而,“心有所期,全力以赴。”一份源自内心的热爱,定会成为同学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五道口学子多为学霸,但我觉得更可贵的应是钻研精神,一种对学习的执着热爱。只有热爱学习,永远葆有好奇心,保持求索欲,才会有进步的空间。希望同学们离开校园后,也要保持终身学习、终身思考的习惯,要耐得住寂寞,不等、不靠、不懒惰,在广泛而丰富的阅读中汲取学养,在经风雨、见世面的淬炼中不断锻造意志和品格,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第三,“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金融是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金融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中资源配置最集中和最重要的场所,金融资源的特许性和稀缺性也总会引起不同利益方的激烈争夺,特别容易滋生腐败。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金融深化与腐败共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重大制度缺陷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同时,所谓“金钱永不眠”的铁律则充分暴露了人性中最贪婪的一面。
五道口因中国金融改革而生,随中国金融发展而发展。五道口创办人刘鸿儒老师曾说:“有人称我们是‘黄埔军校’,我觉得没什么不好。黄埔军校是培养革命精神、开创精神和改革精神的摇篮。我们就要按照这个精神继续前行,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经受锻炼。”五道口毕业的同学很多都会在金融部门或者金融管理部门工作,日常免不了要与金钱、财富、权力打交道。近年来金融领域腐败案件频出,涉案人员趋于低龄化和高学历。这不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同学们即将告别校园之际,我想与大家共勉的是,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才会牢记“慎”“独”二字,才能知方圆、守规矩,才能具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才能具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敬畏之心源自于信仰,敬畏不是惧怕,而是一种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老子云:“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三思后行,行有所循,行有所止。历鉴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面对林林总总的诱惑,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守法遵纪这根弦,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底线,忠于职守,鞠躬尽瘁。
在前不久纪念五道口办学40周年的研讨会上,我曾经感叹过,回望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发展四十余年的历程,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我们始终行进在一条蜿蜒向前的轨迹上。而在这条路上,一直都有五道口人奋勇向前、竭力推动的身影。不夸张地说,正是金融改革促使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过程成就了五道口学子的成长与发展,而五道口学子投身金融改革的实践也成为推动中国金融向前突破发展的关键力量。
同学们,“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一代又一代五道口学子在业界攒下的好口碑无疑是你们进入职业生涯最好的背书,相信你们会用行动继续描画好清华五道口人的一撇一捺,为学长们曾经的付出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经历疫情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正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对中国经济而言,最大的红利仍然是全方位和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未来中国金融的发展,比任何时期都需要改革开放带来的澎湃动能。作为现代经济的引擎,只有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经济学家曾经考证,在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最困难、下滑最快的时间段里,只有两个行业对GDP的贡献仍然为正,除了大信息科技行业就是大金融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仅金融业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社会融资估计就超过6万亿元,银行业对中小企业减费让利更高达1.5万亿元;
近年来金融业加速推进的信息化、数字化战略也在疫情危机中彰显强大的力量,我国金融业的数字化程度,尤其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金融服务已然名列世界前茅;
疫情危机同样没能阻挡住中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和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步伐,不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仍在继续推进,中国股市在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方面的改善也大大强化了疫情期间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而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战略定力更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金融的力量。
当前,疫情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经历过疫情考验的中国金融业将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之下,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洪流和数字化创新的浪潮,中国金融业将面临新一轮的结构变革和开放升级,未来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发展的任务都非常繁重。如何在经济运行日趋复杂、金融创新最新讲话系列的今天,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足以支撑和影响决策的经济金融理论框架,是时代赋予清华五道口人责无旁贷的使命。
同学们,无论你们未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还是进入实务领域,请始终葆有“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五道口传统,与中国金融改革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扎根中国大地,把握和顺应时代大势,将个人生命融入历史的洪流,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诚奉献中绽放。
母校永远关注你们、支持你们、祝福你们!请允许我引用守常先生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很多时候,你是一个人;
但更多时候,你还有我们。”
谢谢大家!
怀揣赤子之心,如江河汇入大海奔涌向前
——上戏院长黄昌勇在2021届毕业典礼致辞
亲爱的2021届毕业生,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2021届全体毕业生表示祝贺,祝贺同学们完成学业,在人生一级重要的阶梯又跨越了坚实的一步。我还要代表全校师生员工送上祝愿,好儿女志在四方,愿我们每一位毕业生,在今年建党100周年这样一个伟大时刻走向社会,在走向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巨变中成为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有用人才。
江南的梅雨季节,有点潮湿,还有点沉闷,校园充满了欢乐,因为毕业季到来了,你们的毕业大戏、大展在四个校区精彩纷呈;
终于我们共同迎来了今天,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翻过了今天,大家就有了新的身份,开始展翅飞翔;
校园成了回忆,青春化成故事,无论你在这里生活了四年或是三年,都成为一段难忘的历史、美丽的传说和镌刻在我们人生求索路上的足迹。
双休日,我在上戏校园碰到几位2020届毕业生,他们在校园里忙着拍摄毕业照,他们拉着我合影,并强烈要求补办毕业典礼。前一段,表演系16级杨上又同学给我短信,转发了朋友圈16级同学们的对话:有的同学自称是16孤儿!有的抱怨:悄悄毕业了连个合照都没有;
有的同学跟帖:何止是没有合照,是啥也没有;
他们还一致强烈建议学校补一场2020届毕业生晚会。这些都是好建议,记得去年我们也承诺了,关键在于把这个承诺落实了,我建议学校在今年12月1日76周年校庆日,把2020届毕业同学们请回来,补办一场别开生面、快乐难忘的毕业典礼。
今天讲这些,一方面想借这个平台向2020届同学传递这个信息,同时也想对2021届毕业的同学们说,我们真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内很好地把肆虐全球的疫情控制了,你要是在国外大学毕业,今年肯定是在线上了。5月28日我就看到哈佛大学线上举办毕业典礼,听了他们校友代表鲁斯西蒙斯的演讲《混乱时代的大学责任》很有启发,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全世界的大学生明年的毕业典礼都能够在线下举办。
每年的毕业季,我都为自己出个大难题,想把毕业典礼上这篇讲话讲的好一些,我事先会征求同事们甚至同学们的意见,应该讲一些什么主题、重点在哪里。大家建议我今年围绕上戏气质来谈,建校75年来上戏已经形成的一脉相承的传统,我们曾经讨论过上戏独特的家国情怀和家园精神,我们也讨论过上戏人养成的独特个性和品质,但真要概括起来也是一个大题目。
上戏的家国情怀就是从建校以来形成的红色基因的血脉相传,从横浜桥建校时历经的风雨,到50年代第一任院长熊佛西先生在华山路校区,仿照北大红楼建造了属于上戏的红楼,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赓续北大红楼所承载的新文化运动的光荣传统,继承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在这里谱写红色序章的伟大业绩。上戏在国家和城市建设最需要的时候,都能够出色的承担任务、完成使命,我们从来都是把国家的文化建设、艺术发展放在学校参与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位置;
几乎在每一个时代关口,上戏都会以自己富有深厚现实主义传统的出色作品,紧紧回应时代的声音。当然上戏的家国情怀,根本上还是表现在我们一贯坚持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人的根本目标,把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作为我们始终不懈的追求。
上戏的家园精神可能是每一个上戏人最深沉的体验。比如上戏食堂的阿姨可以和上戏的老师们有很亲密的互动交往;
毕业多年的校友回校时,不仅要去看望食堂的阿姨和师傅,临走时还要带上他们读书时最喜欢的包子;
最让人吃惊的是,师傅和阿姨们都能讲出现在已经出了大名的一些校友在校读书时的逸闻趣事。甚至有时候,学校要请某位校友回来,由某个阿姨或者某位已经退休的教务员来发出邀请可能更有用。我开始以为这些都是因为上戏校园的小和上戏师生人数的少,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上戏师生间独有的传统。当然,现在我们有了四个校区,人也多起来了,加上现在大家更多的是喜欢键对键,而不是面对面。我有些担忧,以后上戏人会不会互相间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其实家园精神也没有什么神秘,就是师生员工之间形成的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爱护的珍贵情谊。我们可爱的教职员工把对学校的爱转化为对培养学生的动力和热情。上戏之所以在培养人才上还能在专业艺术院校上有影响力,上戏之所还把本科教学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就是因为我们还那么多教职员工把全副身心都扑课堂上、排练*和剧场里,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对学生教育和培养上。也正是因为这些,上戏的家园精神就更加生动鲜活、更加光彩、也更加迷人。
《觉醒年代》热播之后,我们把饰演陈独秀的校友于和伟请回来,他与戏文系校友毛卫宁在端钧剧场接受访谈,大家都注意到一个细节,一开始,在台上,于和伟安排坐在主持人和毛卫宁中间,很快,于和伟就起身让师兄毛卫宁坐到中间他的位置上。无独有偶,当年校友王景春获得金熊影帝回学校,在陈明正老师讲话时,王景春是跪地为陈老师讲话手持话筒。对老师的尊重,浓浓的师生情,是上戏传至今日的好传统。
因为有了这份体验,在上戏寒窗苦读、苦练留下的记忆就成了浓得化不开的感情,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成为一种牵挂。今年,学生处创造性的选了六位毕业生代表一起发言,我读了毕业典礼发言征集到的全部稿件,有位同学在发言稿中提到的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她把四年的课堂笔记整理成六个笔记本;
二是为写发言稿,她找到了四年前刚入学时参加班会手写演讲稿。真是个有心人,恐怕在座诸位都找不到当初的笔记了,当然我也知道我们有些同学上课可能都没怎么记过笔记。我想这些整理和保留一定是有意为之,其实以这种形式作为记忆的载体,一定觉得四年大学生活是珍贵的,得给自己留下点什么。在发言中这位同学讲到她来到上戏的过程,她说就像是追求自己喜欢的男生的过程。在她心目中,上戏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男子。这比喻真好!这份发言很独特,这就是播音主持班的毕业生杨璐蔓同学,可惜,她没有进入六人发言团队,有遗珠之憾。
两周前,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带队来学校交流,当他们翻看学校画册时,对上戏历年来培养出大批人才很是吃惊,他们不知道很多知名艺术家、文化名家是上戏人。上戏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内敛低调!这可能与上戏历史上形成的强调基本功、注重扎实的传统有关,也可能受上海这座城市严谨精细的风格影响。由于地域和城市文化的关系,我们的校友中大多数毕业后要到北京去打拼,到了北京,又是一个新起点,因而不少校友在艺术道路上都是大器晚成,因为成长历程稍微有些漫长,反而更加历练了他们的淡定和在聚光灯下的分外冷静。校友于和伟回学校,我推荐他到《可凡倾听》做专访,他一再提到在上戏打下的基本功对他一生产生的影响,就有了在他遇到好作品和好导演的那份从容和淡定。他总是说,毕业二十多年,在最低谷的时候,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是作为上戏毕业生的那份骄傲感、荣誉感给了他支撑!
上戏和上戏人这种低调,我有时很欣慰,有时也很着急。我们的教师、学生、校友争金夺银,我们不敏感、不激动,校内反映的都有些慢。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戏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艺术大学。这个月初,我代表学校向市建设高水平地方大学专家组汇报,大家知道我们学校“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是办一所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艺术大学,但我那天着重谈了一个问题,我在上戏工作近十二年,从不太了解上戏到深深爱上上戏、懂得上戏,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上戏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大学?他未来又应该成为一所怎样的大学?什么是世界高水平或者世界一流艺术大学?我认为上戏早已经是世界高水平艺术大学!我们总是以国外大学作为对标,什么都要与国际上的大学对标,昨晚大家都看到我们戏曲学院毕业班同学在毕业晚会上的惊艳表演,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光芒四射,国际上的同行根本没有办法学习。当然在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大,关门办学,坚持吸收国外文化艺术有益的因素和营养,也同样重要。
上戏半个多世纪以来,承担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重任,这也是我一开场讲的家国情怀的重要表现。今年我们有一届西藏表演班毕业,昨天晚会上他们开场表演了歌舞《我们今天载歌载舞》,让我们好似回到雪域高原,纯净、热烈、美好。昨天中午我在食堂见到两位西藏毕业班的同学,谈到他们的毕业大戏《哈姆莱特》,谈到他们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他们说这四年翻过了三座唐古拉山,就是语言关,文化关、表演关。其实,每一位上戏学子在学期间无都是翻过几座这样的大山。这里特别向为西藏班付出的所有教职员工以及我们的特聘教授濮存昕老师表达感谢和致敬;
也特别希望即将回到西藏的22位同学,能够为雪域高原的艺术之花的繁荣做贡献。接下来西藏班同学还要带着《哈姆莱特》到哈尔滨、拉萨、日喀则演出,下半年要到北京、乌镇戏剧节、大凉山戏剧节演出,这里也希望他们在整个剧组团队的努力下,一场比一场演得好。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是作家张爱玲说的,真的误导了很多年轻人。张爱玲所处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当然等不及,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也有一些喧嚣,但已经翻天覆地。这些年,也有同学面对各种诱惑,有了机会就不会慎重地去选择,甚至一心就想着怎么能一夜成名!上戏仅仅成了一块闪闪放发的金字招牌。
我也知道,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机遇对我们都很重要。但是,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校园,就是一个只求安静苦读的地方,要能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它和社会应该有一堵围墙,阻断诱惑、隔绝功利,我们可以在这里心无旁骛地与老师、同学们切磋琢磨,下一番苦功,为走出校园积累可以燃烧、可以爆发的能量。
我也知道,现在就业对大家有压力,不少同学面临着灵活就业或创业的压力。当然对上戏的毕业生来说,我知道这个问题往往是择业问题而不是就业问题!现在网络上有个热词,叫躺平,这似乎是一个不被认同的词汇,我倒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在我们没有看清方向、没有找到目标、积累还不足以支撑梦想的时候,暂时躺平,也没有什么坏处,当然这种躺平就是先不管窗外的风雨,面对自我、重新定位、继续苦练,是为了有更多的积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出发。
这几天,我一直想今天这个讲话怎么结尾,昨天参加同学们的毕业晚会,一开场就听到主持人的一段话,觉得正是我所想,就借用作为今天对大家的再次祝愿吧: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时代的前浪,上戏的骄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建党百年这一伟大时刻到来之际,期待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怀揣赤子之心,如江河汇入大海,在日后奔赴祖国的各地,如繁星闪烁般将你们的身影缀满神州大地!
明所从来,知向何处
——在武汉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窦贤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对于你们每一个人而言,是一生中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是专属于你们的荣耀时刻。还记得四年前,我来武大见到的第一批新生就是你们这届本科生,我在武大参加的第一场开学典礼就是你们这届本科生的开学典礼。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珞珈山下,东湖之畔,处处留下了你们潜心向学、追求真知的身影,处处印刻着你们挥洒汗水、拼搏奋进的足迹,我和你们的师长们一起见证了你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既为你们学成毕业感到高兴,也为你们即将离别依依不舍。
今天,也意味着你们的人生开启了一个新征程。站在人生新的重要节点上,你们需要找准前行的方向,需要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总*记在DS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跨越三个世纪、历经两个甲子的武汉大学,正是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壮大、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紧紧相连。作为即将毕业的武大学子,你们不妨从中找寻人生发展的历史启示,获取照亮未来的精神指引。
回首风云际会的百年,武大在中华危难之际应运而生,孕育了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100年前,风雨飘零,山河破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从此踏上了争取独立解放的光明道路。溯源于清末自强学堂的武大,从一开始就把自身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在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伟大事业中,在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记。为了探寻革命道路,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一批武大先贤用热血和生命播撒革命的火种;
为了抗日救国,以李晓声为代表的150多名武大学子投笔从戎,离开亲人奔赴抗战前线;
解放战争打响后,武大师生又踊跃投身革命洪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乐章。历经这段救亡图存、自强不息的峥嵘岁月,武大将红色基因深植于自己的精神血脉之中,一代又一代武大人把民族大义铭刻于心、把家国情怀施之于行。同学们,红色是武大永不消退的底色,你们将来无论走到哪里、走多远,都要始终不渝地将爱国之情厚植于心,立安邦兴国之志,践强国报国之行。
回首风云际会的百年,武大在国家奋进路上勇挑重任,彰显了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新中国成立之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了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段历史时期,武大人主动服务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工业体系建设,从极地科考到测天绘地、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两弹一星"到粮食安全,以欧阳予、俞大光、张效祥为代表的一批武大人在多个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武大毕业生中又涌现出以泰康人寿陈东升、小米科技雷军、亿纬锂能刘金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站在时代前沿的行业领军人物,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深深烙印在武大人身上的强烈责任意识与开拓精神,激励着一大批武大人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
而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开拓精神,对于即将毕业的你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应该成为你们通向事业成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回首风云际会的百年,武大在民族复兴时代快速发展,不忘初心矢志培养卓越人才。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前景光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央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武大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强化一流意识,实行高标准办学,致力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学校历史性实现了高水平人才数量占比双倍增,并大力引导高水平人才上讲台,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最优秀的人;
实现了在国际最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成果的新突破,并大力推进科研反哺教学,把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启动了校外学生整体回迁校园,大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将一切优质资源用于学生成长成才。卓越精神和一流意识,不止于体现在办学治校过程中,更应该成为武大精神的重要内涵,伴随你们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转化为事业发展的精神指引,鞭策你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激励你们成为行业标杆、时代翘楚。
前不久,***总*记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夕考察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DS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回首武大百年发展与党的百年发展壮大、与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紧密相连的历史,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武大培养的学生要始终把个人的奋斗置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之中,在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找寻奋斗的方向、实现人生的价值、走向可期的未来。
走向可期的未来,我希望你们胸怀祖国,到国家发展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祖国广袤的天地里,处处是成就事业的热土,处处是施展才干的舞台,基层边远地区需要你们去贡献才智,科研攻关最前沿呼唤你们去攻坚克难,创新创业第一线亟需你们去开拓奋进,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都等待你们去大展身手。好儿女志在四方,我高兴地看到,今年我们学校又有一批毕业生志愿去西部艰苦地区工作,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武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青春因奉献而厚重,青春因奋斗而精彩。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心怀"国之大者",把小我融入大我,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本领、勇挑重担!
走向可期的未来,我希望你们勇于创新,到时代变革最前沿的领域去。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要素;
中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驱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开拓创新是我们武大人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多年来学校推进实施的"三创"教育培养出的武大学子尤其应当具有强烈的创新能力、创造意识和创业精神。面对创新与变革的时代使命,你们每一个人都重任在肩、大有可为,我希望你们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急需,聚焦科技产业发展前沿领域,迎难而上、勇攀高峰,主动担起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
我希望你们敢闯善创,在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领域拓新立业,主动担起建设社会**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走向可期的未来,我希望你们放眼世界,到更有挑战性的宏大舞台上去。当前,中国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承担大国责任、发挥大国影响、提升大国形象需要更多青年人参与。武大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坚定民族精神和广阔国际视野的国家脊梁,是具有民族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我希望你们不断开拓视野、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去推动社会进步、引领人类文明,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的更大贡献!
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
知向何处,不惑于方向。蕴含于武大百年历史的初心和坚守,照耀着面向未来的使命与担当。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明天由你们创造。你们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必将创造新时代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近,网上有首十分感人的歌在毕业生中传唱,其中的歌词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恰如你们当前的心境:"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同学们,谢谢你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选择了武大,在珞珈山和我们一起度过了几年快乐美好的时光。武大正在砥砺前行,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快速迈进;
希望你们离开校园后努力奋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人,将来继续关心母校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希望你们珍惜同窗之情,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最后,祝同学们一路顺风,一生幸福,再见!
踏着新时代的步伐从瑶湖出发
——江西师范大学2021毕业致辞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迎着夏日的晨曦,沐浴着建党百年的青春洗礼,满载着同学们学习的累累硕果,江西师范大学2021届6852名本科毕业生、1859名硕士毕业生和21名博士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扬帆起航。今天这庄重而又热烈的典礼,属于2021届8732名所有同学,属于师大三尺讲台度芳华的所有老师,属于默默奉献在学校各个岗位上的所有同志。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和培养你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回望师大校园的寒窗苦读,你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练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本领,那一幕幕温馨的画面犹在眼前,感人的场景仿佛重现。在疫情的考验面前,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听从学校的安排,有的勇敢战斗在防疫一线,有的自觉服务在社区、村镇,即使宅在家里也是抗疫。你们的青春在战“疫”中成长,信念在战“疫”中坚强,人生在战“疫”中升华。大家从战“疫”中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显著优势,感悟到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感悟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浓厚氛围中,你们读原文、品原著,深入学习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发展史,从“四史”学习中汲取力量,自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与百年前80后、90后先辈们的心灵对话,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书写鲲鹏展翅的青春华章。在练就服务社会本领的成长中,你们积极投入创新创业的热潮,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智慧攀登高峰,在全国“挑战杯”、“互联网+”、数学建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顶级舞台上迎来一次又一次高光时刻,真可谓小荷又露尖尖角、为国为校争荣光。
同学们,还记得学校80周年校庆六代同堂的师道传承吗?还记得每年元旦晚会喜庆祥和的新年钟声吗?还记得月圆之时领到的中秋月饼吗?还记得你们自发建起的“跳蚤市场”吗?我们且把这美好的记忆装进行囊,在离别之时去发现母校新的模样:大家发现了没有?学校中环大道上20公里限速牌悄然消失了,之后便有了安全出行的斑马线和面带微笑的志愿者,再也没有了违反交通规则限速牌下的照相留影,而随着人流车流的有序流动,不经意间我们有了对文明、法理、秩序的认同和尊崇,就连校园里那可爱的小鸟仿佛也有了安全感,时常飞进喧闹的大道上来来往往,犹如近期网红全球的云南大象迁徙般的泰若镇定、悠哉悠哉。这些悄然的变化浸润着大爱师大、有爱师大、大美师大的文化熏陶,彰显着社会**大学的人文关怀,更昭示着师大人遵循***总*记视察江西时“作示范、勇争先”和“五个推进”的要求,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坚持“改革驱动、特色发展、对标攻坚、学院实体、人才强校”发展方略,朝着建设植根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师范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同学们,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师大人向来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在你们成长之时、离别之际,千言万语说不完、道不尽,下面,我讲四句话。
一、在党的百年庆典青春洗礼中,希望同学们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无数英烈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鏖战拼杀,用鲜血染红了漫漫征程。这其中就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仿的青年人,他们之所以抛家不顾、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你们风华正茂正当年,建功立业大有为,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不用忍饥挨饿,但却有“卡脖子”的难关需要你们去攻克,有“反卡脖子”的技术等待你们去拿下。面对即将开启的青春搏杀,希望你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将人生理想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当好坚守初心的传人。
二、在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伟业中,希望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同学们,到2035年你们30多岁,到2050年你们50多岁,这既是你们个人成家立业之时,更关乎国家的社稷安邦。你们立什么志、明什么德、成什么才、担什么任与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其实,在座的许多同学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如立志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获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受到***总*记亲切接见的公费师范生李想同学,站在全国“挑战杯”大赛最高领奖台上的生命科学学院斯芳慧、陈晗舒同学,同一寝室全部考取研究生的理电学院卢文仲、韦诗琪、张雅婷、陈嘉珍同学等,这些都是同学们身边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代表。希望每一位同学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方,都要心怀“国之大者”,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把自己淬炼成国家的有用之才,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任。
三、在信息化时代和快餐文化氛围中,希望同学们心存“诗和远方”,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快餐文化的兴起,既给我们带来创新创业的机遇和学习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价值取向的多元和社会上的逐利现象。如何在逐名逐利中不迷失自我?如何在世俗、物欲和浮华中保持勤劳朴实的本质?同学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将经常经受着这灵魂的拷问。古往今来,但凡成大事者,无不是在脚踏实地中仰望星空,在苦苦探索中不懈追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坚守“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生扎根农田,几十年如一日干好种田这件事,赢得了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赞誉;
“两弹元勋”邓稼先,坚持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为国防事业殚精竭虑,功德无量、举世闻名、世人传颂。希望同学们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汗水谱写人生华章。
四、在未来的漫长人生旅途中,希望同学们终身学习、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学习是大学给予同学们必备而且是最重要的素质,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对人才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要求。走出大学校门,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是掌握本领、成就事业的新挑战。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人类的一切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思维习惯,进而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同学们,你们人生的路还很长,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持久力、忍耐力,长久保持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和忠贞,这就需要体力,所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建国初期就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标准,把身体好放到第一位其意义深刻,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之所以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基本遵循,也是对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真诚希望同学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既能享受个人成功的喜悦,又能经受住磨难和挫折;
既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能欣赏身边人成功的快乐;
既能忍受奋斗中的寂寞和孤独,又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向阳而生。
同学们,明天你们就将走出校门闯四方了,分别时我们能不能不说再见,因为江西师范大学已经注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暂时别离的是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的是对师大文脉的赓续和血脉的相连;
无论夕阳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无论你们翱翔的天空再高再远,母校永远是你们的根和源。同学们,再过五天,我们将迎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典,这是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是我们的青春洗礼。让我们迎着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召唤,从瑶湖出发,前进!前进!前进!进!
谢谢大家!
西安欧亚学院胡建波教授2021年毕业致辞
各位毕业生、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西安欧亚学院2021届毕业典礼。感谢各位家长和嘉宾的光临,你们的到来让这个庆典更加温情,更具仪式感。
首先,我要祝贺诸位毕业生,恭喜你们顺利完成学业。相信你们在欧亚不仅收获了专业的知识,还一定收获了美好的回忆、亲密的友谊,以及具有欧亚气质的坦然和自信。所谓欧亚气质,就是坦然而不躺平,自信但不盲目。
其次,我要特别感谢欧亚的教职工们。疫情期间,同学们的学业、毕业与就业是头等大事,如果没有在座大家加倍的付出和努力,毕业生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和收获。诚恳地谢谢大家!
有些老师因为对教育教学的倾力投入,耽误了自己的业务学习和论文写作,假期期间,请各位继续努力。
我们国家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与很多人积极担负责任、做好本职工作、勇于奉献付出的职业精神有关。走出校园的你们,也要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成为必要时刻能为国家、社会、家人、*织挺身而出的人。当然,大家也需要躺平,比如休息的时候。人生的道理很朴素,不纠结:白天奋斗,晚上躺平。
同学们都知道,学校西区的餐饮大厦正在改造,完工后将在今年10月以全新形象的“虹桥学生中心”正式亮相。遗憾的是,这个项目工期比较长,来不及给你们呈现一个完整的“礼物”。似乎又验证了那句话:学生一入校,学校就装修;
学生一毕业,装修就完成。
餐饮大厦改造工程采取了分期、分步的施工思路。先是于去年九月完成校医院和超市的改造;
紧接着就恢复和打通了西区公寓与医院之间的道路,减少大家的绕行;
随后,我们又开始升级“虹桥学生中心”周边的景观,完成碎石广场的铺设;
为了迎接这次毕业典礼,欢迎你们的归来,前几天又打开了负一层的透视墙和南侧下沉花园。预期效果已经显现,同学们可以在餐*里一边就餐,一边欣赏落地窗外的美景。
据统计,我们前后共分四个批次逐步打开和调整了改造工地的围挡。这样做并不符合改造工程的正常工序,会加大施工的难度和成本。理由只有一个,让我们2021届毕业生在最后一学期,尽可能多地享用“虹桥学生中心”,让你们以后回忆起校园时光时,没有太多的遗憾。
“关爱学生”、“环境育人”、“美育”、“换位思考”等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在西安欧亚学院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学校领导与教职工年复一年的目标里,日复一日的行动中。
显然,欧亚的同学们对于这一切都感同身受,并且渐渐内化成自己的精神风貌与日常行为,从而构建了美丽洁净,愉悦放松的欧亚校园,这是我们共同的作品!
前不久,我在餐*遇到一个宿舍的同学聚餐,就聊了聊她们对学校的感受和看法。同学们对欧亚的住宿环境、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社团活动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的所作所为和努力,她们都可以感受到。
她们还告诉我,来欧亚之前大部分人并不了解欧亚,来了以后才亲身体验到这里非常不一样。尤其是外省的同学,报考时比较盲目,有些是因为亲戚朋友在欧亚学习,所以知道一些,但是来之前也不完全相信。
我也向几位同学谈了我面临的困惑,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投入很大,既没有追求利益最大化,扩大办学规模;
也没有以竞争为导向,简单围绕评价指标办学。欧亚在同学们中的口碑很不错,但是在获奖排名方面没有特别的优势。学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充裕的资源条件,所以我也常自我怀疑,当前走的道路是否正确?
一位同学鼓励我的话语非常朴素:“同学们的满意就是好的结果!”。短短一句话,让我收获了喜悦和信心。
“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是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趋势,但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评价体系,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试错,还要拥有情怀和耐心。
以前,我们也是追求“做大”“做好”的目标,所谓“做好”,就是选拔更优秀的学生,升格更高的办学层次,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获得更好的院校排名,似乎就是这些天经地义的事情。
其实,教育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欧亚关注“未来不变的事情”,教育最不变的内容是:让老师爱上教育,有教育的情怀,有教育的能力和定力;
让学生按照本来的样子生长,不花太多的学费,接受到好的教育;
让社会喜欢我们的毕业生。
为此,我们倡导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观,即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教育过程与学生特点相适应,质量承诺与资源获取相适应。
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学生当你们离开校园的时候,我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期待?我期望你们能在欧亚“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中得到借鉴和启发,知道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造独特的价值;
我也期望你们能从欧亚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汲取感性的力量,内心平静,不担忧、不焦虑、不抱怨,坚持做自己。
在不久前的一次学术论坛上,我介绍了欧亚的校园建设规划,当说到未来欧亚的总规划建筑面积达到约100多万平方米,可能需要七十多年的建设周期,台下有些骚动。对于听众而言,很难相信可以规划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2019年,我访问了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皇后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它们都是超过两百年历史的顶尖大学,每个校园都像一片绿洲躺在城市*央,校园里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老建筑,也有不乏现代气息的大楼,现代与古老互为交融,相得益彰。在这样的校园中布*和设计新建筑,不仅要考虑功能需求,还要表达时代精神与技术水平;
既要考虑与过去200多年来的各种建筑如何相处,如何对话,还要考虑百年以后,后人如何评价各个时代的建筑作品。
对欧亚而言,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土地是规划的第一要务,加之资源获取能力有限,拉长建设周期是必然选择。再对比国外名校,以百年为单位来考虑校园的整体规划才是正常的思维方法。
大学的教育教学变革一般需要以十年为周期进行规划。我们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但是成效一直不够理想。有一次,我在行政中心电梯里看到了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让我突然醒悟,欧亚的国际化发展应该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再来评判它的结果。这句话因此成为欧亚人自觉遵循的工作原则,重视战略规划也成为欧亚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法宝。
很多时候,我们形容一个人有格*,是说他所做的事情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放置到更长的时间坐标中去。
这就是我最后想告诉你们的话,要尽早确立未来的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而拥有一个充实的、没有遗憾的、独具特色的人生。
同学们,毕业快乐,再见!
追着光、成为光、散发光
——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毕业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开启人生新篇章。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顺利毕业的2961名本科生和47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和倾心培育你们的老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约而至,当我得知,校报记者团15名同学将校园生活的点滴、并肩奋斗的成长、未来道路的祝福写成一封6356字的毕业情书,作为礼物送给即将毕业的学长时,我非常感动。此时此刻,我和同学们一样,心中有着依依不舍,看到在座各位元气满满、朝气勃勃的面庞,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回忆、高兴、牵挂同时交织在一起。
难忘的是,在大学的时光中,我们一起拼搏创造,精彩与共。喜迎110周年校庆,各项活动格调高雅,盛况空前,你们是亲历者;
积极主动投身国家试验区建设,在全国美展、陶瓷文化交流合作、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国家标准制定等领域取得新的成绩,你们是见证者;
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你们是贡献者;
尚学楼、第二田径场、“国味餐*”投入使用,打造“美丽校园,陶大样板”,你们是感受者。百十陶大,因有你们而焕发新活力。感谢你们,把最美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陶大!
高兴的是,在陶大的日子里,你们在“诚朴恕毅”校训传统指引下,勤学修德,刻苦钻研,锤炼意志,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本领、收获了友谊。挑战杯、数学建模、“互联网+”创新创业等重大竞赛中,实现了属于你们的“王者荣耀”;
宝藏班级、学霸寝室组团上岸后展现了你们的“集体风采”;
国家奖学金、十佳大学生、雏凤翀霄荣誉徽章等奖项角逐中,见证了你们的“高光时刻”;
省运会、“文化宣讲,瓷韵传承”、瓷博会等各类志愿活动中,记录了你们的“最美瞬间”。作为校长,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高兴,为你们取得的出色成绩点赞!
牵挂的是,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开始新的征程,面对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有的同学歌以咏志;
“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也有的同学迷茫彷徨;
“各自努力,顶峰相见”,更多的同学是信心满格。同学们,“未来”已来,就在你们的眼前,“远方”不远,就在你们的脚下。当前,中国正在自信而坚定地走向世界舞台的*央,伟大的时代给每个中国人,特别是给你们年轻人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和绝佳的发展机遇。你们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未来的征途值得期待,在你们即将告别母校之际,作为校长、学长,我以“追着光,成为光,散发光”作为临别赠言,为大家饯行鼓劲。
第一,追光而行,用信仰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底色。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星”,我们追光而行,追求的亦是一种精神信仰。上个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令全国人民万分悲痛。在悼念袁老的人群里,青年人的身影格外凸显。“憋着一肚子气”搞导弹研发的钱学森、“要求自己鞠躬尽瘁”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为杂交水稻奉献一生的袁隆平,84岁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冠病毒的钟南山,他们正是中国青年最该追的星。回首峥嵘往昔,一串串光辉的名字值得我们崇敬,革命先辈、人民英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不同的时空里,带着真理、正义、善良、奉献的巨大正能量而来,坚定地将个人前途照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照亮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前行的方向。同学们,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希望你们学好百年DS,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第二,向光而长,用创新砥砺青年人的奋斗品格。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一方面,我们要拒绝躺平,“男儿志兮天下事,心系使命躺不得;
“位卑未敢忘忧国”,心中有责不能躺;
“长风破浪会有时”,心存理想不想躺。另一方面,我们要超越内卷。“内卷”一词最初是指在艺术领域中乍一看特别繁复精密,实则为没有创新的简单重复现象,现在用来形容内部竞争激烈,但不提高效率,不提高产出,不增加价值,只会让参与竞争者身心疲惫,焦虑不安。内卷的问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在前一段时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总*记谈到,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同学们,这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攻克“卡脖子”难题、掌握“杀手锏”技术,需要广大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希望你们顺应时代,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塑造克难攻坚的能力,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争做新时代不断探索的创新奋斗者。
第三,发光而为,用贡献践行陶大人的初心情怀。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110年前,晚清状元张謇等人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创办了中国陶业学堂。在过往的岁月中,无论是身处颠沛流离的苦难年代,还是勇立改革开放的时代潮头,一代代陶大人始终以“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为己任,为我国陶瓷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记嘱托广大青年,“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希望未来的你们,发扬“崇敬贡献”的陶大风尚,用贡献践行好陶大人的初心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发光,照亮社会、照亮他人、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最后,衷心地祝愿你们,初心不易,未来可期;
一生风景,不负韶华!
做最好的答卷人
——华东交通大学2021毕业致辞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花开半夏,似水年华,又到六月别离时。这些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同学们收获的喜悦、释放的激动和告别的不舍,看着你们穿上学士服在天佑桥头、在校风牌前、在九曲桥畔、在孔目湖边、在“花椒”列车旁一一合影留念时,我不禁想起自己大学毕业,一转眼,已是27年前的事了。我很羡慕大家,因为年轻就是资本;
我很珍惜大家,因为你们是第一批毕业证书上签着我名字的毕业生。在这里,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圆满毕业、重新出发的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同时,向养育你们的父母、培养你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同学们,纵然千般不舍,但“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今天,你们就要满怀豪情、出征四方,做人生与时代的答卷人。临行之际,作为师长,总免不了再叮嘱几句。
第一,时代之问,青春作答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100多年前,民族内忧外患,“五四”先驱们以经世济民的赤诚,树起了一座*主与科学的丰碑;
70多年前,国家动荡危亡,无数先烈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独立与*主的新中国;
40多年前,祖国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更是砥砺进取、自强不息,拉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序幕;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用百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历程,这样的发展成就,这样的历史巨变,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不可复制的奇迹!
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征途,不仅需要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国防的强大,更需要前赴后继的年轻人砥砺奋斗。“前浪”不惧风险、敢为人先,“后浪”同样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年轻一代有的以身躯做界碑,在万里边疆守卫祖国;
有的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守护人民健康;
有的执着坚守基层一线,助力脱贫摘帽奔小康,他们以青春之我回答了时代之问,都是好样的!
今天,接力棒传到了你们手中,我希望大家带上两本书奔赴人生新阶段:一是大学这本“有字之书”。大家要根植崇高理想和家国情怀,主动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在党和国家、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所学、贡献所有。二是社会这本“无字之书”。“书院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大家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修好校园里还没开设的“社会课”“民情课”,继续用双眼观察时代、用脚步丈量社会,才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骄人业绩!
第二,大学之问,未来作答
有的同学可能听过,在教育界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同样著名的还有一个“竺可桢之问”,“到大学来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这些问题,有的你们已经作出了回答,有的还需要你们在未来作答。
回望学校50年的建校历程,桃李天下、英才辈出。既有“国家杰青”李爱群、韩庆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高洪光,也有实现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输往几十个国家的“火车头代表”、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推动中国盾构机制造水平领跑世界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董事长谭顺辉……当然,更多的是服务基层、扎根一线的广大校友,他们都在平凡的坚守中铸就了不凡,在求真务实、努力拼搏后给出了最好作答。
今天的你们,有着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机会,站在更高的起点、眺望更远的未来。在你们当中,也不乏年少有为的好榜样:“全国自强之星”、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努尔比亚同学,成功考取*央*织部选拔的新疆专项选调生;
发表多篇SCI论文的黄爱同学保送到中南大学;
拿到3所排名世界前50院校offer的阮长天同学,即将前往曼彻斯特大学深造……
同学们,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希望你们在追梦途中,要有任正非“一张床垫半个家,两鬓斑白闯天下”的奋斗激情,拿出最佳状态、最大能力和最强斗志,把每件事做到极致;
也要牢记华交人铁人、铁军的本色和底色,绝不服输、永不言败,在未来的道路上书写新的传奇。大家要始终记得:你们怎样,交大便怎样,未来便怎样!
第三,人生之问,奋斗作答
“自信人生二百年”是毛主席的英雄气概,“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的旷达胸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的壮志豪情……人生,是一场经历,也是一场修行,只有同路的旅程,没有相同的人生,只有保持纯粹、执着专注、心向阳光,才能在只争朝夕的奋斗中抒写不一样的答卷。
什么是纯粹?纯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一种理想主义。钟南山院士每逢国难冲锋在前,是妙手仁心、大义担当的纯粹;
张桂梅扎根山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数十载,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纯粹;
学校建校50年来,更是涌现出了30余年坚守讲台、潜心教学、爱生如子的二根教授、王芸教授、胡丹教授等一批拥有纯粹的心、纯粹灵魂的教师。老一辈如此,更何况青春年少、无所畏惧的你们呢?未来,大家也许会面临许多岔路口,面对许多是非题,希望大家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面对何种境遇,依然能够记住今天胸口的滚烫、眼里的清澈和心中的纯粹,依然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追逐、又为什么热泪盈眶。愿大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什么是专注?专注是持之以恒,也是一种完美主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和人民,是躬耕田野的专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无影灯下,坚守临床一线78年,是治病救人的专注;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三十载,是为国“深潜”的专注。工贵其久,业贵其专。没有专注,就无法攻坚克难;
没有专注,就无法固本开新。成功从来就没有捷径,所有向上蓬勃生长的盛景,都离不开日复一日地向下扎根。
什么是阳光?阳光是热爱生活,也是一种浪漫主义。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在挫败的困境中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诗和远方,是自强不息的阳光;
毛姆笔下的查尔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是追求理想的阳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在苦难的命运中始终选择向阳而生,是乐观向上的阳光。面对挫折,依然执着前行;
身陷困境,也可以梦为马。时间总是顺流而下,生活却如逆水行舟。只有心向阳光,才不会随波逐流,才敢于迎难而上,才能够行稳致远。
同学们:
毕业典礼后,我们将在学位授予仪式上为大家一一扶正流苏,拨穗礼成后,你们将从“学生”成为“校友”,再过93天的9月19日,就是学校50周年校庆日,到时欢迎大家以校友的身份回家看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你们都还是20多岁的青年;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你们也只有50岁左右,华东交通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时候,你们也才70出头,希望我们在建校100周年时能够重聚交大!请大家记得:无论走多远、飞多高,母校始终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和最温暖的依靠!
同学们,时代的荣光属于你们,时代的责任也赋予你们。同学们,聚散有时,未来可期。欢呼吧,那是青春的释放;
奔跑吧,朝着梦想的方向;
前行吧,做最好的答卷人!
最后我送一首我自创的小诗给诸位,祝各位同学们从花椒启程,翱翔九天,鹏程万里!
龙舟竞发
花椒流连
书短情长
山高水远
玉汝于成
凤舞九天
开疆拓土
倦憩故园
文成武就
肇开新篇
煮酒五秩
筑梦百年
谢谢大家!再见!
扬帆远航成就梦想
——王志宏研究员在202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去拥抱灿烂的未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研究生导师,向圆满完成学业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各位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你们孕育梦想的地方,也是人生启航的地方。19年前,我也毕业于这里,获得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成为了一名“营养人”。但当时是有些遗憾的,没有如此盛大的典礼,甚至没有穿硕士服拍照,今天很荣幸穿着导师服站在这里,没有缺憾了。今天的你们是无比幸福的,在即将翻开人生新篇章的此刻,满满的仪式感!
回想我工作19年的时光:有欢笑、也有泪水;
有成功、也有挫败;
有面对挑战的犹豫彷徨、也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定力和自信。今天我更想作为你们的“老”师姐,分享一些我的经历与感悟,我谈六点,寓意你们的未来事事顺遂。
一是青春逐梦,不迷茫。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青年人要敢“想”,以梦为马——有梦想,才有前行的方向,更有不断前行的动力。但谁的青春不迷茫呢?一个人,十年光阴;
一座城,瞬息万变。作家刘同的小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可以读一读。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走出迷茫,把握现在,直面未来。
二是目标规划,步步高。设定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的小目标,目标太远,会迷失方向,挫败感会削弱自信心。小目标,能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不断的有成就感,让你更加自信更快地达到下一个小目标。在女儿满月手足印上,我们刻下了对她成长的祝福:“手到擒来事事顺,脚踏实地步步高”。同学们,同样的祝福送给你们,希望你们按着自己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最终梦想成真!
三是把握机会,不错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同学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善于学习,注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做好迎接让你厚积薄发的机会。很重要的一点,要善于发现机会,否则它与你擦肩而过,你却不自知。面对机会时,不要胆怯,要充满信心地努力去抓住它。如果你犹豫徘徊,可能就会错失良机;
如果敢于应对挑战,至少有50%成功的可能。青年人敢“想”,更要敢“作为”。不要害怕犯错,不要担心失败,跌倒了再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你们还年轻,有无限可能!
四是适度加压,变动力。每个人坚持走下去,都能遇见光芒。我在美国读博期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压力非常大,不断萌生再拿一个硕士学位,提前结束学业的想法;
每天晚上都想着第二天买张机票回国,但早晨醒来,又端着一大杯浓浓的黑咖,倔强地奔向图书馆……有时候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但我更想说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醒自己不要懈怠,执着追求、从容前行。但压力过大,内心不堪重负时,一定要记得松一松紧绷的弦儿。如杨绛先生所说:“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
五是团队作战,共成长。在攻读博士期间,我们组建了一个四人学习小组,来自四个国家,在学习和生活中团结互助,互相支撑。回想2016年初举国欢度春节之时,我却处于极度煎熬之中,临近博士答辩非常焦虑。小组的西班牙同学安慰我说:“你真的很棒,能用英语答辩,可是答辩W员们却不能用中文提问!”同学暖心的话语,有如雪中送炭,抚平了我的焦虑,最终我勇敢地站在了答辩的讲台上……同学们,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方能激发惊涛骇浪,无论你下一站去向哪里,都不要孤军奋战,要有团队精神,多沟通交流,主动寻求帮助,也不吝惜援助之手。团结友爱,共同成长,争取更长足的进步。
最后一点是健康快乐,不透支。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健康是第一位的。习总*记2021年3月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道理都懂,但很难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时限要求。确实是这样,我做得也不好,比如明知道熬夜有害健康,我还是熬夜写发言稿,平时也总是会说身不由己……但偶尔为之尚可,一定不要成为一种常态。适当的调整,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试试早起工作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仅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作为一名公共卫生领域的毕业生,首先要以身作则,努力做到多维度的“完全健康”,更要扛起健康中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多年来,习总*记的新年贺词网络刷屏,“金句”直击人心,让人热血沸腾,在此我想与大家一起重温、共勉: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方能梦想成真,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年)
同学们,请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古成功无捷径,千锤百炼才成金!希望你们能勇往直前,做生活的强者!意气风发,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风华正茂,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同学们,奋斗正青春,未来是属于你们的——让青春瑰丽绽放,让梦想自由翱翔!
愿你们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快乐奔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祝你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谢谢!
刘元春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各位同学最为重要且难忘的日子,也是家长们与老师们最骄傲和自豪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827名财金学子完成本阶段学业。你们将以这里为起点,昂首迈向未来的崭新征程。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全体教职人员,向财金毕业生们及家长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在这一路上帮助你们成长的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放眼世界,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人类与疫情的抗争还在继续;
世界*治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着眼我国,2021是不断奋进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身处在和平富强的新中国,远离饥饿、疾病与痛苦;
你们更是幸运的,因为2021年不仅是你们人生的重要节点,更是我们党和国家继往开来、迈向历史新征程的关键时刻,这是时代所赋予你们的空前的机遇和使命。作为一名人大财金人,今天你们将带着家庭与社会的期待,带着祖国与人民的嘱托,走出校园迈向新征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即将离开这方校园、迈向崭新人生阶段的你们提出几点期许:
首先,在个人的新征程中,希望你们保持定力、励学不辍,做人生路上不懈奋斗的探索者。迈出人大校门,迎接大家的将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离开了大学这座象牙塔,你们真正意义上迈向了社会,前路机遇与风险并行,光明而充满挑战。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也许你们一时会因陡增的压力而无所适从,因众多的考验而迷茫无措,在这些新的挑战面前,我希望大家能始终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中保持定力,在“千淘万漉虽辛苦”的磨砺中留存初心,既要勇敢地把握机遇,也要理智地鉴别风险,勇敢而坚实地迈出每一步。此外,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而不已,阖棺而止”,一张毕业文凭绝不是学习的终点,在知识的汪洋里,仍有无数未知的海域等待着你们去领略、去探索。当今时代的快速变迁对个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浪淘沙,唯有不懈努力、终身求索,才能成为时代中的胜者。在座的大家都已经拥有了很高的起点:人大的培养不仅带给了你们坚实的知识基础,更让你们养成了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心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希望在未来的新征程中,你们能始终带着在人大获得的这份对知识的热爱与敬畏,传承人大“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精神,勇敢探索未知的圣地、体会新知的惊奇,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
其次,在行业的新征程中,希望你们勤学笃行、立志创新,做财政金融专业的领航者。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总*记明确提出建设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也是开启财税金融行业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标志。大家作为人大财金的学生,应当兼备敏锐的行业嗅觉、坚实的知识底蕴和高度的责任意识。走过前辈之路,历代财金人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脚踏实地的精神:我国财政金融学科发展之初,以黄达教授、陈共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财金人,精心耕耘、呕心沥血,研究方向横跨货币银行、物价理论、财政综合平衡等多个领域,用一本本著作累积起我国财政金融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当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建设时期,新一代财金学者肩负时代重任、开拓创新,以专业知识为我国经济体制建设贡献力量。岁月流转,作为新时代的财金人,希望大家能铭记“实事求是”的校训,秉持财政金融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在实干中练就专业本领,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坚守中传承使命责任,把握我国财政金融行业转型方向,锚定财政金融发展的新突破口,研判时代风向、领航行业发展。
最后,收官“十三五”,奋进“十四五”,希望你们成为国家新征程中勇担使命的建设者。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起点,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也是建党一百周年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的时代对大家提出了新的期望,也为个人理想指出了新的方向。大家作为财金人,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着眼国内,不只要带来服务经济建设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有说实话、做实事、爱祖国、爱人民的责任与情怀。昔日一代代人大财金人将人生理想融入家国复兴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为后来人铺平了路、点明了灯。未来的你们,就是过去的他们,当你们接下接力棒,民生的温暖就交由你们来传递。走向国际,大家不只要充分展现深厚的学识积累,更要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貌与格*,让你们的朝气、底气与正气成为祖国的金名片,不畏将来,无惧流言,直面变*,沉着冷静,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进在时代前列。同学们,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走得多远,都要时刻谨记祖国赋予你们的使命与担当,将青春耕耘在大地上,去撑起下一个辉煌的时代。
同学们,昔日荣耀圆满收场,崭新征程就在眼前。愿大家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保持定力、励学不辍,做人生旅程的探索者;
勤学笃行,立志创新,做行业发展的领航者;
心系民生,胸怀天下,做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在人大、在财金的岁月里,你们曾与学校、学院一同取得无数荣耀与感动;
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也仍能时刻抱有身为人大财金人的自豪与自信,时刻担起财金人的责任与使命,做新征程中坚毅前行的财金人!
谢谢大家!
上一篇:(20篇)高校毕业典礼致辞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