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14篇)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14篇)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二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从2018年全县的整体数据录入情况看行政区域面积城乡和村属性指标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但在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1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二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从2018年全县的整体数据录入情况看行政区域面积城乡和村属性指标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但在是否是革命老区和边区以及是否是民族乡村的认定上填报人员未认真学习制度中的指标解释凭个人想像和理解选填错项较多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工作于2021年1月正式启动(农业供给侧改革),2021年正式定名为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工作,全县2021年纳入统计监测的共3家农业生产企业、4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规模户(家庭农场);涉及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及1个涉农社区(杂谷脑镇芙蓉社区)。填报表种包括:农村土地经营情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情况、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情况、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情况、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乡(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等9套报表。目前,2021年数据已于2021年6月由省、州审定;2021年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已启动,预计4月20日前完成录入所有村(社区)基本情况表录入,5月底前完成全部报表的录入和审核工作。二、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从2021年全县的整体数据录入情况看,行政区域面积、城乡和村属性指标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但在是否是革命老区和边区以及是否是民族乡、村的认定上,填报人员未认真学习制度中的指标解释,凭个人想像和理解选填,错项较多。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指标来源的行业主管部门不同,国土管理部门提供的耕地面积与农业部门认定的播种面积相比较,因指标范畴不同,无法
-1-
真实反映农作物复种指数,需要在系统中进行人工核对并填写审核说明。公安提供的常住户数、户籍人口与乡村干部统计的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人口流动频繁,常住人口认定困难。
根据2021年在库数据分析,我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存在较多弱项和短板,一是现代农牧业技术应用率不高,设施农业、设施林业数据为零;二是农业生产条件仍然有待完善,2021年无达标的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完善,缺少制度和措施,数据认定困难,缺少农产品销售专业市场;三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通过粗、精加工增效增收环节缺失,缺少农产品加工企业,无规模以上农业企业,仅靠提供原始产品,群众收益不高;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心化严重,绝大多数专合社既无生产场地也无实际的成员,更没有严格的制度和章程,基本作用仅限于民间中介的角色,示范、带动效果不佳;五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品牌认证、产品分级、质量认定、产品溯源等机制,市场影响力有限,缺少拳头产品。
-2-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Megan精品文档
2020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总结
Megan
2020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总结
xx县位于xx东部、xx州西南部,地处xx流域核心区,与xx、xx、xx山水相连,幅员xx平方公里,辖xx个乡镇(街道)、xx个行政村、xx个社区,总人口xx万,享有“xx之乡、xx之乡、xx艺术之乡、xx之乡、xx文化艺术之乡、xx之乡”等6张全国名片,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殊荣,持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持续四年获评“脱贫攻坚先进县”,四度荣膺“西部百强县”。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软弱领袖下,以创建“xx省县域先进县、乡村振兴示范区、xx旅游名县”三大目标,补短强基,托底压舱,聚力赋能,示范引领,聚力xx县“7+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荣获【1】,见名词解释x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哺育县,乡村振兴纵深推进,“三农”发展磅礴转型。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三农”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新局面。
一、以健全体制为前提,稳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能级。一是深入调研早谋划。因地制宜研究谋划三农工作重点,出台《xx县创建x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工作方案》等文件,高质量完成xx县乡村振兴“1+6”规划【2】、高水平编制xx县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高起点完成“7+3”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二是科学决策早部署。维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研究制定《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xx县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实施方案》、《xx县“乡村振兴开局年”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乡村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思路目标、提出了推进措施。三是明确责任早落实。印发《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鼓舞办法》,把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落实党政一把手抓乡村振兴首先责任人制度,落实领袖干部包村制度,落实农办专职副主任,创新成立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公室并配置正式人员,形成全县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的格局。
二、以固基促稳为基础,持续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底盘。一是稳定粮食播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示范工程,全县实现种植粮食作物181.9万亩、种植油菜27.9万亩,扩种粮食作物4.9万亩、油菜2万亩、花生3万亩,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二是扩大生猪供应。新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8个、德康家庭生猪养殖农场85户,建成生猪养殖场695个(其中:年出栏500头及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85个)。前三季度累计出栏55.1万头(完成全省目标任务的66.4%,位居全市首先)。三是强化要素保障。保障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本年度明确了乡村振兴投入27.83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中55%以上,有序扩大用于支
1
Megan精品文档
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建设债券6000万元,确保亩均财政投入不低于3000元,全款拨付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6939.25万元,完成2020年度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安顿不少于8%新增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新编县乡及国土空间规划均安顿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三、以产业兴旺为核心,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突出特色兴产业。发展优质粮油、柑桔柠檬、黄花、花椒、辣椒、水产、竹林等“7+3”特色农业产业150万亩,实施321111品牌哺育工程,持续发掘“渠字号”内涵,打造“賨前味”品牌,认证“三品一标”认证52个,哺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闻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商标1个,省名牌农产产品4个,实现一产业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增添值70.28亿元,形成中国黄花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项目,2020年承办“xx农产品主产区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二是内育外引共发力。充分发挥“院县战略合作”作用,与省农科院、xx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柑研所等签订了“院企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推广新品种18个、新技术7项、新模式4个,推广面积6.5万余亩。引进华西渴望、中顺洁柔、帮豪种业等500强企业3家以上,哺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建成现代养殖小区7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97家、家庭农场976家、种养大户1130户,构建“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专合社+土地租金”等经营模式,通过激励种植企业、大户和农户“抱团”发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因地制宜建园区。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先后建立1.5万亩“有庆-中滩”粮油、10万亩李馥青花椒等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呈现代农业高产基地样板,让山山沟沟披上了“绿被子”,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2020年在“有庆-中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承办xx州市“农业多贡献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获得与会领袖一致好评。四是夯实基础强保障。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52.4万亩,新建95座产地初加工设施,提升13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集配中心,冷链物流静态库容达10500吨,推动华西德康200亿生猪全产业链暨川东北区域总部、温氏1000万只肉鸡养殖屠宰深加工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实现总产值达300亿元,全县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57.5%,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四、以生态宜居为重点,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共处。一是基础设施显然提质。统筹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社保、住房等基础民生事业建设,基本建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完成2020年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75公里,建设58个标准化卫生院,完成8个饮用水源地掩护区的污染防治规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建设395户、危房改造1135户;在安北乡高桥村、涌兴镇群益村等乡村安装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320盏,“六网”健全乡镇(街道)37个,“六网”健全村达到261个、占全县行政村的98.1%。二是村容村貌显然改善。印发《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行动实施方案》《“瑰丽xx县·宜居乡村”推进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脏”“臭”“乱”“差”管理工作,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车60辆,建有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场地37处,修建村级垃圾收集池等设备568个,配有
2
Megan精品文档
保洁员950人,建立乡镇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厂28个,推行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畜牧粪污综合利用率83.39%,落实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请求,做好农用地分类管控,农药、化肥施用量维持零增长。三是庭院卫生显然好转。维持党建引领,妇联带动,村社发动,群众互动模式,以瑰丽家园“亲清我家”为打造契机,成立266支巾帼志愿者队伍扎实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发挥女党员、女村民代表的作用,持续打造“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家风美”的农家庭院,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62960户,整村推进50个村无害化改造厕所6370户,建改农村公共厕所27座,2020年全县50%以上村社区达到“五美庭院”标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污水处理达到50%以上,自然村生活垃圾90%以上得到有效管理,实现人人美、家家美、时时美、夜夜美。
五、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结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提领思想认识,创新创造培亮点。通过开展“政策大宣讲”、“法纪大宣传”、“典型大哺育”“风气大哺育”“感恩大教育”等宣传活动,深入发掘凡人善举,弘扬真善美,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四好村、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中滩镇、中滩镇寨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李渡镇狮牌社区、天星镇长青村等5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xx县涌兴镇、xx县中滩镇天山村等村镇候选全国文明村镇、xx县蜀东汽车驾驶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功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二是建立规则制度,夯实制度保协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哺育践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简朴节约、勤勉务实、和睦共处”的良好品格和“自强进取、忠诚正直、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为着力点,把“立规矩、扬作风、传祖训”作为规定动作,采取“一事一条,一条一事”形式,修改完善522次村规民约,265个行政村建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制度,营造出“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完成屏西乡元通村杜家四合院、李馥镇凉风村杨家院子等6处传统古村落、古民居掩护工作。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凝结合力树正气。通过“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三下乡”活动、“科技之春”等集中宣传活动30次、“群众讲坛”活动50余场次,开展法纪教育1200余场次,结合“法治宣传进乡村”“一村一法律顾问”“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等工作,放映农村电影500余场,发放文明礼仪见识、惠民支农技术等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科技书籍10000余册,科普挂图2000余份,哺育村级后备力量1042名,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全笼罩,持续增强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踊跃性,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
六、以管理有效为突破,推动乡村协调发展。一是维持联动协作,统筹谋划增合力。按照“统筹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构建基层管理委员会—职能单位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组织体系,构建以村党组织为领袖、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1+2+2”联动管理体系,37个乡镇(街道)配备111人专职从事乡村振兴工作,266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任村庄乡村振兴指导员、规划员、辅导员,着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配合、整体联动的基层管理新格局。二是维持对标对表,畅通管理拓路径。印发《xx县城乡基层管理2020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的通知》以“基层管理模范县”【3】创建三年行动为抓手,以“1234N”党群服务矩阵体系
3
Megan精品文档
构建工程【4】为载体,推进实施“院坝问事135”基层商议议事行动【5】、“三雁工程”【6】、亲民工作法等,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现245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固化基层管理的城市、农村“双十条”等工作标准体系【7】,推动乡村管理动作落实落细落到位。三是维持抓点带动,引领示范建样板。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维持“三管齐下”,一手抓软弱涣散整顿提升,一手抓先进评定鼓舞,一手抓试点示范创建,分行业分领域哺育5A级党组织2个以上、4A级党组织4个以上,3A级党组织34个以上,着力形成对标看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
七、以生活宽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加快“内涵提标”,农村改革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改革工作,完成对37个乡镇(街道办)、415个村(社区)、3606个村民小组、31万农户、第二次土地全国调查耕地面积159.096万亩的任务改错、资料归档、完成省级数据汇交等农业改革工作,确保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率96%以上,持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通过“折股量化”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2019年全县200多个村财政资金入股量化分红达1000万元,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二是聚焦“民生提档”,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落实高龄老年优惠政策,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功能,启动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6400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11018.12万元、特困供养金3700.21万元、价格临时补贴2202.69万元,慰问留守儿童、困境儿童255人,发放慰问款物6万余元,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179万元。三是围绕“振兴提速”,服务保障越发有力。印发《xx县“15+1”扶贫专项2020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贫困“临界户”帮扶政策,构建出“1+7+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专班体制,在定远镇团寨村、三汇镇白蜡村等地开展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全县落实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计划安顿资金6049.55万元发展扶贫产业,改造完成粮油基地2万亩、现代经作基地0.5万亩,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项目落地建设,巩固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果,构建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振兴脱贫搭把手,三农工作一起走”的良性互动格局。
4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运用大数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爱民【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有全新的理念.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决策科学化、农业现代化、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优质化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目前我国在大数据思维、数字基础平台、大数据人才、数据共享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受到限制,今后需要在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期刊名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大数据;乡村振兴;战略【作者】张爱民【作者单位】盐城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江苏盐城22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
大数据技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全新思维和有效路径。我国农业部出台的《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大数据应用,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建好用好重要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等,加快推进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加快推进政务信息
资源整合共享”。这说明了将国家大数据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将推动国家大数据战略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发展,也会为全面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插上腾飞的翅膀。一、运用大数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时间非常紧迫,任务也相当重。实施这一战略工程必须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大数据正好可以发挥其引领创新、驱动转型的独特作用。(一)有利于决策科学化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决策难题。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规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等水平不断提高,但因信息掌握不准确、不充分所造成的决策失误屡见不鲜。比如,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农业资源配置政策性失误,导致农产品市场波动性大,从而使农民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明显受损。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们逐步认识到建立在个人感知和小数据基础之上的“规范决策”并不能保证科学决策。要从根本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者必须确立全新思维范式,利用数据融合、数据挖掘、智能运算等技术,实现“用大数据驱动决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注重采集来自计算机、移动终端、监控视频和抽样调查、各种监测数据和报表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探索乡村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呈现的规律和趋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决策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制订科学、精准的决策;在决策的实施跟踪阶段,决策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与物联网等了解决策的实施情况,利用大数据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从而及时调整决策方向和决策模式。(二)有利于传统农业尽快转向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农业振兴。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快速减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变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遇到瓶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做强第二、三产业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在于合理利用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生产结构,需要针对水土资源、农业生产资料等客观要素,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由于土壤、光照、水资源的多样性,农业产地分布较零散,用传统抽样调查方式获取的小数据的普适性不强,特别是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基本资源信息搜集较为困难。在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技术能够解决数据信息收集不足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借助于综合数据平台合理调控农业生产和布局,而且可以适时记录农业种养和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我们只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就可以制订精准的调控和管理措施,促进传统农业向有特色的、智慧的、高端的现代农业有序发展。(三)有利于乡村治理精准化、高效化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治理结构不科学、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村民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治理的关键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大数据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建立党组织管理大数据云平台,收集、分析信息源分散的党建工作数据,我们可以充分获得地方的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信息,可以科学评估党内制度规范的运行状况,可以了解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发展趋势,有效改变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的状况,增强党建工作的精准性。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离不开信息传递的公开透明。在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方面,可以基于大数据的党(政)务信息开放和共享平台,通过农户家的计算机、电视、移动终端和广播等媒介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推送事关农民利益的重要信息,使农民了解基层政府的政策措施和村级组织的通知,并且通过意见表达、信息反馈真正参与农村事务的民主决策。
乡村治理的精准高效还体现在治理的前瞻性和预测性方面,大数据技术为事前感知和提前介入提供了可能性。当前乡村治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事后处理方面,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或对个别政策的不满情绪,经过长时间发酵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提前介入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治理主体通过接入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借助智能技术系统收集分散在众多虚拟空间的数据(包括村民生产生活数据和涉农主体在乡村管理方面的数据),并对这些庞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呈现乡村治理状况,甚至提供村民思想动态信息。平台智能分析系统能够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做好应急预案和及时启动矛盾化解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四)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和升级农村公共服务涵盖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等领域。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较大,总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但与乡村振兴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政府主导型的服务供给方缺少与需求方的信息互动,有时提供的服务产品与农民需求并不吻合,群众响应度低。另外,每个领域的公共服务都由对应的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推动,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使得公共服务被按功能分割,政府部门之间未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政府决策部门可以通过智能感知技术收集分散在各虚拟空间的需求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准确识别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偏好。在大数据云储存、大数据预处理和挖掘技术支持下,可以有效整合政府部门的信息流、资源流和业务流,有效突破专业化分工和层级限制,围绕农村公共服务形成虚拟的组织结构,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扁平化管理,增强公共服务主体的决策能力和协同能力,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二、运用大数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制约因素
大数据产业虽然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总体来说尚处于初级阶段,运用大数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一)全社会的大数据思维尚未形成以前,采用小数据归纳和样本分析的方法无疑是决策的主流思维和方法论。与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人的思维更新明显滞后,当前整个社会的大数据思维尚未形成,建构在小数据基础上的传统思维影响着治理方式的转型。大数据技术为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它的预测性和可视性是以往的传统思维和决策方法无法比拟的。大数据思维不执着于对精确性的追求,而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和混杂性;不执着于因果关系的研究,而更加重视事物间的关系。思路决定出路,应该通过大力宣传和科技普及,促进全社会尽快形成适应现代决策和管理需要的大数据思维。(二)农业大数据发展缺乏细化的实施方案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后,农业部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大数据试点方案》《“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农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最终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农业大数据指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要建成并应用农业大数据平台,必须出台一系列细化的配套实施方案。比如,在建立农业大数据资源目录、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制订农业大数据资金支持政策方面,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三)农村数字基础平台薄弱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要以完善的数字信息平台为基础。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村数字基础平台薄弱的状态。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互联网终端服务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一些农村还没有覆盖4G网络,智能手机拥有率不高,农业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仍然无法实现。(四)农村非常缺乏大数据人才
《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有2.01亿,占26.7%;城镇网民有5.5亿,占73.3%;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城镇35.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互联网发展领域,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仍然非常明显。村民的网络运用能力差,基层政府和乡镇企业的管理人员运用网络的比例也比较低。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一直是人才的洼地,具备农业生产技术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能够深入农业生产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更少,能够从事大数据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基本不会流入农村。为了配合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镇村基本上配备了相应的数据采集人员,但这些专业人员仅能够胜任简单的文字处理、数据录入和网上传输等工作。信息采集能力、采集设备、采集系统的不健全,使采集和整理的信息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大打折扣,信息更新慢使得信息缺乏时效性,制约着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五)数据共享遇到体制性障碍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以数据共享为前提,但由于部门间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每种类型数据仅在部门和系统内闭环流转,这就意味着数据录入缺乏统一标准,对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构成技术屏障。同时,在保护数据所涉隐私权和国家数据安全等方面,缺少完善的法律规制,因此部门之间普遍存在不愿、不能、不敢共享开放的问题。三、对策与建议为了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作用,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在制度构建、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心谋划、全力推进。(一)制订涉农大数据建设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乡村振兴战略关涉农业现代化、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因此,从大数据应用的角度看应该包括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农村治理大数据和农村公共服务等。围绕涉农大数据建设,各地要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和
要求,在《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国家层面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任务,规范不同层面平台间的数据衔接关系,界定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各地要根据本省市的实际状况细化工作目标,提出主要任务,搭建组织架构,明确实施主体、时间节点、步骤流程等。为了使实施方案能够真正落地,尤其要针对当前数据碎片化、数据孤岛现象产生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出台制度与规范,使数据信息资源统筹发展,真正通过统一平台共享和交换信息。(二)构建全国统一的涉农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是发挥大数据功能的先决条件,必须建立大数据融合平台,集成源于监测体系、治理体系、服务体系等国内外涉农数据资源,以农业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云平台+智能终端”为主要载体,形成统一、高效的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于一体的涉农大数据平台。首先,要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联合科研机构、各级农科部门、农业全领域生产主体,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涉农大数据统一平台。该平台主要收集和处理农业体系综合体的数据,应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子系统,同时要按照农业产业链条进行划分,分类采集农业环境与资源(土地资源、水面资源、气象资源、生物资源)、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和农业管理等领域的数据。其次,要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国家可以建立统一的乡村综合治理大数据云平台,对农村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归类,通过数据库建设,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动态地预警并提前介入具有共性的问题,不仅能有效化解矛盾,而且能够总结农村治理方面的经验,促进农村社会治理方式转变。最后,要建立统一的农村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要积极拓宽农村居民的服务诉求渠道,综合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为村民提供便捷的信息采集入口,构建集电话、短信、微信、微博、手机APP、民生一键通等多种数据形态
于一体的信息采集渠道和方式,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通过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化服务,可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三)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是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应该将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定为政府应该提供的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健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为我国农业信息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当前要在国家“金农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等惠农工程的基础上,加强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优化)乡村信息服务站,特别要完善和提升村、县相关数据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建立涉农大数据运用的完整体系。(四)引进和培养服务农村的数字化人才拥有信息专业人才是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引进和培养是解决当前农村信息化人才紧缺问题的现实选择。从引进人才方面来看,必须建立有利于信息化人才向农村集聚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待遇和工作环境。高等院校、农科部门要在农村建立工作站,选派信息人员长期在村镇驻点从事信息采集和服务工作。从培养人才方面来看,要建立针对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深造培训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相关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签订协议,让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素养的农村技术人员参加专业的信息化培训,着重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学习信息知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谭九生,任蓉.大数据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张春华.大数据时代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创新[J].重庆社会科学,2017(6).[3]李姗.民建中央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战略[J].农村工作通讯,2018(6).[4]刘晓洋.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供给的变革向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4).[5]平健.运用大数据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N].学习时报,2018-04-06(3).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最新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201_年统计年报)__省统计局制定201_年2月楷体三号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三)本制度统计范围为全省各县(市、区)辖区内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加工型龙头企业、经销型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型龙头企业等各类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产业园区等。
(四)各类基层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的统计标准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且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业,销售收入(交易额)占企业销售收入(交易总额)的70以上。农产品生产型龙头企业指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总资产20_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指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20_万元以上,总资产300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龙头企业指年综合收入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总资产20_万元以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型(含大宗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指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20_万元以上,总资产3000万元以上。社会化服务型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总资产20_万元以上。
规模农业(家庭农场)经营户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业经营户,按规模农业经营户登记:种植业:一年一熟制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100亩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的设施占地面积25亩及以上。畜牧业:生猪年出栏20__头及以上;肉牛年出栏20头及以上;奶牛存栏20头及以上;羊年出栏100只及以上;肉鸡、肉鸭年出栏10000只及以上;蛋鸡、蛋鸭存栏20_只及以上;鹅年出栏1000只及以上。林业:经营林地面积在500亩及以上。渔业:淡水或海水养殖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长度24米的捕捞机动船1艘及以上;长度12米的捕捞机动船2艘及以上;其他方式的渔业经营收入30万元及以上。农林牧渔服务业:对本户以外提供农林牧渔服务的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及以上。上述任一条件达不到,但全年农林牧渔业各类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0万元及以上的农业经营户,如各类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大户等,按规模农业经营户登记。
(五)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统计申报程序:①县(市、区)统计部门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产业化发展重点,会同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先期进行研究、评估,根据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的要求,初步认
定符合农业产业化内涵要求和统计标准的各类龙头经营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及其构成单位。
②由初步认定的单位填报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单位申报表并做出申报说明。③由当地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市统计局。④市统计局审核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上报省统计局。⑤省统计局审定核准后进行备案并以文件形式反馈各地,各地按反馈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六)基层报表数据资料的取得途径和方法:属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的从农林牧渔业统计中取得有关资料,各类龙头经营组织需直接填报,但须与工业、内贸、外经等相同处室进行核对,同一单位、同一指标数据要保持一致。无统计资料可取的指标要重新组织调查。重新组织调查的原则是:不易进行全面调查的要组织抽样调查进行总体推算;无条件组织抽样调查的要组织典型调查进行总体推算或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科学估算。调查资料和推算依据要妥善保存,以备查验。(七)综合报表的数据资料
篇五: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随后,带队赴徐州、南通、盐城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邳州市、如皋市、建湖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湖南省、广东省开展了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江苏人大网、中国江苏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
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徐州市贾汪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连云港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
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制定专项计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泰州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20XX-202__)行动计划》,着力培育省内外有影响的泰字牌绿色农产品。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举办农村公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打造溧阳旅游1号公路、睢宁淘宝小镇产业路等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产品电商双万人培训行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三是注重典型选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整合人、地、钱等资源的典型模式,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编印成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加强财政支农。20XX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33.78亿元,同口径增长7.1%。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注重金融惠农。无锡市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
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6.2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
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1200多个,开展50个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总结推广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已确定28座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治理有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为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遵循。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1.91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1192元、同比增长了8.9%。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苏北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
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期限偏短,
一般不超过1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80%的生产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
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书记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
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22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
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
扶持。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大丰区恒北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吴江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
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近年来,宿迁市遴选1324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29.7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总结盐城市阜宁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
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总结无锡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
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总结推广邳州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
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宣传推广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篇六: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三农发展有利于明确三农发展的远景规划一号文件的工作部署绝不仅仅是2018年它提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顾春梅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20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192-02
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体现在多方面,体现在“农”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其重要途径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实现。
一、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可以说,乡村振兴对于我国农村发展来说是一项大事,它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关乎我国现代强国、中国梦的实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持续的发展,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差距,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能够和谐与共,使农民对美好的乡村生活充满期待。
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三农”发展,有利于解决当前社会出现的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绩举世瞩目,但由于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等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多都集中在“农”上,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发展缓慢问题;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农民收入问题;产业发展中农业现代化问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1亿农民工的问题。2017年年底,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人民日报评论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道路,让农村不再是落后之地、贫穷之地、荒凉之地,使其成为美丽之地、富足之地,生机勃勃之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有利于解决集中在“农”上的问题。
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三农”发展,有利于开展“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事业,我们要充满信心不断地向目标迈进,也要认真面对其中的复杂和困难。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三农”发展,有利于明确三农发展的远景规划,“一号文件”的工作部署绝不仅仅是2018年,它提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个阶段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使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个阶段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个规划会使党的工作人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明晰该如何来发展“三农”,解决“三农”的问题;对农民来说,会增强其发展农业、农村的积极性;对普通城乡百姓来说,能够使其积极投身“三农”建设中,广渠道筹集“三农”发展的资金、人力资源等。为着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不忘初心加油干;有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与部署,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干;有利于查找“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打破瓶颈努力干。
二、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1)潜在的人力资源丰富,但为“农”所用不多。一是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丰富,但外流现象严重。我国13亿多人口,约有9亿农村户籍人口,农村常住人口仅约为7.97亿,约1.05亿在城市居住。从这几个数据表明了农村外流人口较多。外流的人力资源主要有生源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回农村就业的人数较少,甚至有的村大学毕业生全部流出,无一人回农村就业、创业;有农村“能人”,他们流出的主要途径是:参军、招工、头脑灵活外出就业打工等。农村人口外流,导致农村老人、妇女、孩子比例增加,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二是农村干部能力有限,素质不高。相当多的农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且年龄趋老,与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不相适应。而且由于农村干部待遇(政治待遇、收入、地位等)水平不高,也影响了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治理工作。三是对外吸引力不够,外来人口不多。由于大部分农村生活条件落后,信息不对称,与城市相比在教育、医疗等公共福利待遇较少,所以很多有能力的人不愿回农村。农村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制度不健全,对外吸引力不足,外来人口不多。农村人力资源欠缺,阻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哪个环节缺少“人”都实行不了,都是空谈。
(2)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为“农”所用资金不多。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财政资金、借入或者外来资金等。农村底子薄,自有资金不足。首先农民收入不高,财产性收入来源渠道较少,农民个人的自有资金不多,消费不足,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明显。其次,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如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如坐收会支、缺少原始票据等,影响安全性和完整性,使集体财产流失,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财政资金有限。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影响政府的财政性转移支付。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村财政转移支付绝对值逐年增长,但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是很高。借入或者外来资金渠道不畅通。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出现农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三、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效、生活富裕。因此,实施乡村振兴要从培养人才、增加财产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乡村振兴,人才是魂。长期以来,缺乏有用的人才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人,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优的资源也得不到利用。培养本土人才,留住本土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主体保障。从农村内部寻找培养适用人才,积极培育、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健全各种制度,如人才制度、就业创业制度,吸引外流人员回乡回村就业创业,为新农村注入新鲜血液。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障。把“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的优秀人才选入农村干部队伍当中,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管理水平。明确领导体制、领导权利与义务、职责等,转变领导方式,改变领导方法,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活到老学到老,通过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培训来提升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农村干部的待遇,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收入方面,完善其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收入水平。在政治待遇方面,要完善表彰制度,奖惩制度,对有成绩,群众拥护的农村干部,给予表彰,奖惩。其形式可以是金钱、收入待遇、荣誉称号、身份地位等。规范干部行为,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农村干部在群众中的满意度,避免寻租腐败等行为出现,完善考核制度,使其不适合的人清除出干部队伍。
(2)乡村振兴,钱财是关键。乡村振兴,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等“三资”的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要防止集体财产流失,提高农村集体组织经济收益,促进农民农村农业持续增收。要盘活集体资产,突出资源特色,在“三资”管理中,找出符合本地农村发展的定位、特色。乡村振兴,要广渠道,吸引外来资金或借入资金。政府要搭平台,完善招商引资制度,构建“亲”“清”政商环境,引入外来资金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为乡村振兴开拓融资渠道。要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民自有资本。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地位,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范畴,确保农业农村农民财政转移支付适度增加。鼓励引导农民自有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为乡村的一、二、三产业添砖加瓦。
乡村振兴也要解决用地的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业、工业、服务业用地合理配置。
责任编辑:杨国栋
篇七: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WORD格式
聚焦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目标,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时代越来越迫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优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基石,需要加大力度,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的绿色发展总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同时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细化为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是保障,需要实现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长郑风田表示,要围绕解决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等制度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
优先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宋洪远说,在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上,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上,紧扣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在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上,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林业和湿地养护。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指出,这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加充分、更加完善,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中央确立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
度基础。把农户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地块,使农户承包地权属更加明晰,农民流转承包地就能更踏实,利益预期就能更明确,农户才能放心流转、稳定流转。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石。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可以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不断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曾业松认为,当前,要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小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轨道上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深化?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目前,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规模庞大,全国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账面资产总额(不含西藏)
2.86万亿元,村均
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改革要把握原则,稳中求进。目前,全国
县先行先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的意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
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
权制度。
493.6万100个
实现这个改革目标,需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国40%左右的村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0%左右的村是由村民委员会代行职能。宋洪远分析,从实践看,建立健
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方向。这个新型集体经济,新在不是传统的“一大二公”的集体经济,而是集体成员边界清晰、集体产权关系明确的股份合作经济。
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宋洪远说,这个经济运行新机制,新在要坚持市场导向,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盘活集体资产,创新集体资产运营管护机制。需要全面激发农业生产要素的活力。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建设,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
工资性收入占比49.5%,家庭经营收入占比35.9%,转移性收入占比11.0%,财产性收入占比3.6%。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需要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郑风田表示,要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已经明确,要把选择权交
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按农民的意愿办,整个改革都要体现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
财新记者:中国经过三十多年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乡村“空心化”、衰败不堪,近年来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现
象。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如何理解?
刘守英:乡村振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提法。为什么提
这个概念?我们过去对农村的公共政策,
基本上是围绕工业
化和城市化对农村的需求来制定的——城市需要农村提供
粮食和原料,这样基本就变成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导向的农业战略,整个农村的发展就变成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由此导致整个乡村、村庄被忽视了。我们讲的“三农”,基本上就变成“农业”的“农”,“农民”的“农”主要是被带着的,讲怎么增收。并且,农业又窄化成粮食农业,农业就没得搞,人都往外跑。城市导向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就是村庄凋敝。城市化带来一部分村庄衰退、消亡是正常的,但在当下中国,整个村庄普遍破败,有的地方死寂一样地没有希望,这是不正常的。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实际上,中国乡村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三者缺一不可的。后来开始搞“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才开始有村庄的概念,但整个村庄向何处去的问题仍没有解决。
其中,必须要面对的是乡村现代化问题。过去,乡村的现代化是被无视的,政策花了那么大的功夫,主要一头围绕农业和农民增收,另一头围绕要素怎么快速地配置到城市,乡村本身如何现代化,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乡村的现代化不解决,乡村何处去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十九大在原来提“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农
业农村现代化”,这里就有了
乡村现代化的概念。施行乡村
振兴战略,是对原来对村庄重视不够的弥补,体现了中央对
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
这个定位不再是,农村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农业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工业。乡村要振兴,还需要乡村治理等一整套制度的跟进。村庄的治理制度该如何完善和支撑乡村文明、乡村稳定和乡村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农村政策的总体表述,落到乡村振兴,既顾及到我们现在乡村的现实,也预示着我们下一步要调整相关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核心是,人、地、资本,如何实现融合?
一方面,对于回流的农民,要考虑回流地(城镇)的产
业集聚发展,以及住房市场的供给等问题,
让他们能够安家。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另一方面,由于代际差异,很多“农二代”已经离土不回村了,生活方式完全是“城市化”的,政策要顺应这个趋势。要让农民在流入地待得相对体面。除了稳定就业,
还需
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包括给他们提供住房保障、解决“农
三代”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
“农一代”的问题是在城市有
没有工作,“农二代”问题是融入城市,获得相对体面的生
活。“第三代”的问题是公平的问题。如果孩子教育不解决,我们就会留下来大量非常棘手的“农三代”问题,这件事非常急迫。
而城市化的人口能不能在城市留下来,则牵涉到土地问题,土地的配置、供应方式等,都需要相应调整。过去,城市对农民进城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一亿多的人口在城市中难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待下来,这对城市来讲也一个很大的治理问题。
接下来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法合规地让这一批农民移民在城市体面地待下去。这群人中很少会有人去购买
商品房,住房保障也很难公平地将一亿多人全部涵盖。
目前,
已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的试点,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相当大批难以通过商品房来获得住房的人的需求,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
与此同时,资本也在流动。城市里老的经济活动回报在下降,未来的城市发展取决于创新的经济活动,老的经济活动会往城乡交界处迁移,带来产业的空间重构。乡村的经济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活动也在转型升级,农业的功能、形态、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在扩大,吸引着资本下乡。
中国未来很有可能的是,通过城、镇、乡村三者功能的分工,来调整城市的形态:城市就是知识密集、产业升级的地方,而乡村则是文化的、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在城乡之间还会有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驿站”,这个地带会产生产业重构的空间,有些会成为适合人居住的小镇。
在产业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对资本在城乡之间寻求投资的方向、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亟需土地制度改革,资源配置不仅要考虑到城市,更要考虑到如何满足乡村出现的新业态,要调整城乡土地权利体系来支持城乡互动。
您后下好,去,希,欢望让迎您我您提们阅出共读保同我贵进的文的步。章意,见本或建议WOR文。档阅可读编辑和修学改习,是也一可种以非直常接好打的印习。惯阅,读坚过持
专业资料整理
篇八: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探讨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农村地区的改革工作始终没有懈怠过,尤其是对于乡村振兴的措施,正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完善,加强乡村振兴发展是推动和谐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尤为重要,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调研措施,对于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完善,加强思想意识的转变与提升,将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效用实现最大化发挥。下文简述了,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作用
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乡村振兴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的基本保障。而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产业,因此,及时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体系进行全面的完善健全,有助于加快推动现代化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速度,同时还能够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随着近几年平衡经济改革工作的推进,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不断的得到落实,其中农业统计服务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相关人员应当全面提升农业统计服务水平,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出有效的统计服务效用,对制定农业生产政策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提升我国农业政策的科学合理性。
1、农村统计服务工作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1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农业统计服务工作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农业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三农”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来说,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更加可靠全面的数据来验证自身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发展对于农业统计服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国政府已经在各省地区之中建立起了容量庞大的数据库。以农业产业发展为载体的农业统计工作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到
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同时还要结合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利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来不断优化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规划。在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下,农业统计服务工作可以从农村实际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对于目前农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展开全面的调查,对于所搜集来的数据信息展开综合性的分析,以此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乡村振兴发展。
1.2帮助乡村振兴扩展发展路径
在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最终地开展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深化农业经济从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领导干部在制定农村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农业统计服务能够为其提供重要支撑,帮助乡村振兴扩展发展路径。在进行农业统计服务工作时,是将实际的农业经济现状作为开展基础的,为乡村振兴制定发展决策给予重要保障,扩展了发展路径,增添了资源获取渠道。与此同时,鉴于乡村振兴工作的特殊性,整体工作属于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这样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有完善的统计数据来作为基础,现行的农业统计调查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农业普查为基础、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多种调查方式并存的一套较为全面的体系。现行的农业统计体系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准确的统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农业统计服务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打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2、现阶段我国农业统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农业统计工作的认知不足
目前经济结构,经济的重心发生变化,农村统计工作受到影响和冲击,有些县乡领导仅仅在口头上重视农业统计,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农业统计。有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有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统计工作的认知不足,无法体会到农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此同时,存在个别人员对农业统计工作产生忽视,整体的重视程度迟迟得不到提升。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在细节上出现错误,迟报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度不高,整体的认知不到位
造成的。鉴于这样的基础上,那么在进行上报的数据报表中,就无法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甚至会出现报一次一个数,报两次两个数的情况,这样会严重影响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权威性。
2.2相应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农业统计工作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应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健全,具体的管理措施无法有效落实到位。伴随基层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基层单位都设立了相应的统计机构,但是在人员配置和组织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对农业统计相关的新政策、要求等了解掌握不全面、不深入;业务素质和技能都相对偏低。从而就会使农业统计工作失去了有据可依的重要保障。就近几年的农业统计工作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农业统计工作都是依靠“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形式开展的,这样便无法保障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2.3农业统计队伍整体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缺失
2.3基层农业统计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失现阶段,农业统计工作在队伍建设方面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乡镇人手短缺,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职农业统计人员很少,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平时工作任务繁重;同时基层农业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业务衔接不到位时有发生;村级农业统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和技能处于较低状态,不能做到自我更新统计知识,,对一些统计指标理解不到位,时常出现报表数据错误,进而加剧了统计部门的工作量;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不能有效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技能,而且,培训是往往是理论讲授多,实务操作少,灌溉式多,互动式少,缺少与针对性的实战培训。
3、加强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见
3.1全面提升农业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效果与质量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相关统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为了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同
时还能够降低农业统计工作中的风险概率,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相关部门务必要全面提升对于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将考核措施落实到实处。鉴于农业统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就要严格要求农业统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统计方法,同时还要对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进行熟练的操作运用,打造一支政治强、结构优、业务精、作风硬的农业统计队伍,配备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力量,形成树根型统计队伍网络。与此同时,要将考核机制提升科学合理性,通过考核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在安排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标准,将专业水平高综合素养强的人才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通过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最可靠的支撑,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
3.2及时转变思想,增强农业统计服务意识
要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加强农业统计服务工作建设力度,首先相关人员以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地转变思想,将创新优化意识不断提升,将农业统计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首先相关人员以及领导人要对于农业统计服务的发展灌输新鲜血液,将以往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及时地抛开,对于农业统计服务体系展开优化完善,及时地满足社会对于乡村振兴提出的全新要求,为农业统计服务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相关人员要及时地提升农业统计服务意识,掌握到农业统计工作的实际性意义与作用,将每位工作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将农业统计服务职能与效用发挥到极致。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开展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农业统计服务工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相关人员要及时地掌握到农业统计服务的重要意义,不断将相关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加强监督监管力度,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支持,尽可能减少农业经济活动中不必要的损失以及经济风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尽早实现辉煌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宁.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及发挥[J].花卉,2020(18):293-294.
[2]荆瑞花.农业统计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6-7.
[3]刘海峰.浅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6(1):139-140.
[4]潘俊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展水平测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篇九: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编辑
《乡村振兴战略》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还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B、淳朴民风
2、农村社会治理开始朝着网格化方向实施制度创新,实施
“民生110”工程。表明:国家权
力契合农村基层法治的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以(
)的多元救济通道;A、以基层司法
为核心
3、目前世界上申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是
D、中国
4、社区营造就是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的(
),激发农村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自
下而上的方式,以“营造农村社区”为基础,实现基层政府、党团组织、社区协会和农村
居民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多元互动。B、社会资本
5、“村治”是指以()为后盾,强调高度的自治和一定程度的民主,事关村民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这里主要是指“村务”)由村民自己处理。D、以村规民约以及村民意愿
6、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B、保障
7、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采取了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了乡村自身精英缺失的不足。C、村党组织书记
一定程度上弥补
8、建设乡村文化礼堂,肇始于那个省A、浙江
9、村党支部是执政党在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形式,它按照(
)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领
导核心的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其职权,其合法性基础是基于《宪法》和党
章的国家权威,D、国家行政法规
10、调查表明:居住在同一块地,同吃一个井里的水,同走一条乡间路,共用一线路
电的同村村民,日常交往密切,具有凝聚力。这种文化被称为(
)A、地缘文化
11、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还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
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节俭族风
12、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采取了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自身精英缺失的不足。村委
13、村党支部是执政党在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形式,它按照(
)开展工作,充分发挥
其领导核心的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其职权,其合法性基础是基于《宪法》
和党章的国家权威,A、《中国共产党章程》
14、世界最早的生物防治是中国的A、利用黄猄蚁治柑桔害虫
15、基层农村社会治理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就是要有规范性的(
)D、文本制度
16、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还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
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B、淳朴民风
17、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采取了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自身精英缺失的不足。C、村党组织书记
18、畜禽粪便循环利用途径不包括()C、田园覆盖19、中国农业起源于什么时候?C、1万年前20、测土配方施肥,缓释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属于哪一类资源节约型技术()二、多项选择题
E、节肥
1、当前农村土地问题取代负担问题,治理危机出现新焦点的原因是()
A、减人不减地、增人要增地引发的纠纷
B、村组机动地管理不规范引发的纠纷。
D、外出弃田户重新要地引发的纠纷。
E、因征地引发的冲突。
专业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编辑
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首先要按照有标准()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A、有网络
B、有内容
3、文化相连是农村社会治理有效的心理基础,文化相连包括的基本内容是(
)
A、地缘文化
B、习俗文化
C、亲情文化。
4、生态农业按照组织层次,可以分为以下
3类模式()
B、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
D、生态系统循环体系模式
E、区域景观合理布局模式
5、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难以取得成效的原因,包括()
A、自治单位过大,村民自治难参与。
B、利益纽带缺失,村民自治难民主
C、行政自治相冲突,村民自治难作为
6、当前中国农村在村落内呈现“小聚居”的特点。人口多、地域广,地域之间没有共识,农
民认同感不强,参与机会少,参与成本高,参与质量比较低。因此以村庄为单位的村民自
治大多走向了()
A、形式化
C、文本化
D、悬浮化E物质化
7、建立常态化的精英吸纳机制,创造良好的精英成长环境,内容包括(
)
A、需要尊重和承认村庄精英在在乡村治理中的合法性地位;
B、出台制度化和常态化的村庄干部竞选机制;
C、完善“告老还乡”和“回乡光荣”精英们的制度吸纳机制;
D、把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农村建设输送人才的一项长远战略计划
8、推进基层农村有效治理内生性关键要素,包括(
)
A、利益相关
D、地域相近
E、文化相连
9、农村生活垃圾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
A、惰性固体垃圾
C、可回收利用垃圾
E、有害有毒垃圾
F、有机易腐烂垃圾
10、按照马克思关于民主的观点,民主化的过程就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的过程,但
是这种收回的过程“是以公民社会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治能力为前提的
”。对于民主的发展来
说,公民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素质,包括()
A、利益表达能力;
B、政治参与能力;
C、组织合作能力
11、被誉为中国农业的发明者有()
A、神农
C、后稷
12、下列那些属于乡村文化建设工程
A、文化广场
B、村史馆
C、文化礼堂
13、生态农业按照组织层次,可以分为以下
3类模式()
B、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
D、生态系统循环体系模式
E、区域景观合理布局模式
14、农业能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
A、需求产品供给
C、生活环境调节
E、精神文化影响
F、生态过程支撑
15、当前农村土地问题取代负担问题,治理危机出现新焦点的原因是()
A、减人不减地、增人要增地引发的纠纷
B、村组机动地管理不规范引发的纠纷。D、外出弃田户重新要地引发的纠纷。E、因征地引发的冲突。
16、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的具体表现是(
)
专业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编辑
A、人口流出现象严重
B、农村公共权力代理人的老龄化、权力日常行使的封闭化
C、公共事业建设艰难,“一事一议”变成“凡事难议”
E、集体债务化解无望,税费尾欠政策引发新矛盾
17、下列那些是农业文化遗产具备的特征
A、悠久性
B、战略性
D、活态性
18、通过乡村精英的制度培育,实现乡村振兴,其内容包括()
B、建立常态化的精英吸纳机制
C、提高村庄精英的生活待遇
D、提供完善的村庄公共服务,做好精英回流工作
三、判断题
1、现阶段,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农产品的质和量的需求,都已经得到了较好满
足
错误
2、“乡政”是指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强调高度的行政和一定程度的集权,是国家政权下
沉到最基层之所在,属于国家法律体系;错误
3、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利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行动得到的
报酬就越少。可见,合理的规模是有效开展基层民主,组织集体行动的重要条件。
正确
4、基层农村的网格化治理,就是将村民根据一定的地域条件、人口规模进行适度划分,形成一个基层社会控制的小单位。错误
5、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发展社会组织是提升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最好载体。6、乡村振兴战略是指生产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正确错误
7、基层农村的网格化治理,就是将村民根据一定的地域条件、人口规模进行适度划分,形成一个基层社会控制的小单位。错误
8、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只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种。
错误.
专业资料分享
篇十: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战略起点视角下山东省乡村振兴效果评价及
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周平渠涛邵波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3期
[摘要]基于鄉村振兴战略起点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的逆向归纳法,构建由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山东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2015-2018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振兴指数和排序上看,胶东半岛城市、济南等优势明显,同时可将
乡村振兴效果分为四个层次;乡村振兴效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沿海地区至鲁中地区向鲁西南地区优势递减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地方财政实力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此,可在高度明确“五位一体”的振兴指向、探索特色化乡村振兴模式以及实施差异化乡村振兴举措等方面构筑应对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指标评价;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20)03-0041-08
Abstract:Basedontheperspectiveofthestartingpointof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thereverseinductionmethodofgroundedtheoryisadoptedtoconstructtheevaluationindexsystemofruralrevitalizationinShandongProvince,whichconsistsof5first-levelindicators,16secondlevelindicatorsand31third-levelindicators.Onthisbasis,thecompositeweightdeterminationmethodcombinedwithfuzzyAHP,entropyweightmethodandclusteranalysismethodwereusedtoanalyzethedataofShandongProvincefrom2015-2018beforetheimplementationofruralstrategy.TheresultsshowthattheJiaodongPeninsulacitiesandJinanhaveobviousadvantagesintermsofthescoreandrankingoftheruralrevitalizationevaluationindex,andtheruralrevitalizationeffectcanbedividedintofourlevels;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effectofruralrevitalizationshowedatrendofdecreasingadvantagefromcoastalareastocentralShandongtosouthwestShandong;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agriculturaldevelopment,urbanizationandlocalfinancialstrengtharethemainfactorseffectingruralrevitalization.Inthisregard,thecountermeasurescanbeconstructedinsuchaspectsashighlyclear“five-in-one”revitalizationdirection,characteristicruralrevitalizationmodeanddifferentiatedruralrevitalizationmeasures.
Keywords:ruralrevitalization;indexsystem;indexevaluation;ShandongProvince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规定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并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据此,为准确把握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构建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对战略实施之前(2018年之前)乡村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明确战略起点水平。这对客观评价乡村振兴战略效果、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前,乡村发展评价体系已是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研究成果多以2005年颁布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为研究对象,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战略效果[1-4]。另外,李秀霞等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和地域特色5个方面建立“4+x”的评价体系[5];郭翔宇等从新型农民、发达农业、和谐农村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进行评价应用研究[6];王学军等从农村投入水平、政府效能发挥和新农村建设绩效3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应用评价分析[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乡村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贾晋等从五大振兴目标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体系进行理论解构,建立“六化四率三治三风三维”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对全国30个省份进行评价[8];韦家华等围绕5个维度的目标,构建28项指标的省级评价体系,借助案例法验证了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的有效性[9];张挺等把五大目标作为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分,建立包含15项三级指标、44项四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对11个省市的35个乡村进行实证评价,证明乡村振兴效果与战略实施时间成正向关系[10];徐海丽运用文献研究法,建立由5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案例法分析体系评价效果,强调统计监测的重要性[11];郑兴明在县乡村调查基础上,明确了战略实施现状和困境,构建了福建省乡村振兴潜力评价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和15个指标层,并用AHP和德尔菲法验证了体系的科学性[12];闫周府等针对乡村振兴的共性特征以及区域差异性,建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和43项三级分项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等方法综合赋权进行效果评估[13]。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研究上,已积累较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乡村发展研究以及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但现有研究成果中,评价体系的指标来源过于倚重文件性文献资料,体系构建方法和评价应用方法需更加系统化。因此,本研究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省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前山东省2015—2018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应用分析,明确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山东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既要遵循科学性和普适性相结合、导向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操作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等理论原则,也要遵循对接国家战略、符合山东实际、借鉴经验做法等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利用以下相关文献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逆向归纳法,通过开放性编码获取73项初始概念,从主轴编码获取23项主轴概念,并与给定的上述5个维度的核心概念对照,反向推演出16项新主轴概念,从中获取对应的初始概念,以此建立由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见表1)。
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3.山东省
委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推动乡村振兴的五大工作方案》,4.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监测方案、山东省十强产业监测通报制度实施方案、山东省三大攻坚战监测方案、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监测方案的通知》中的乡村振兴战略监测方案部分,5.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和湖北省等5省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①,6.检索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CNKI)的社科类相关文献后获得的代表性成果①。
(二)数据来源
本文相关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山东省及17市的《统计年鉴》《农村统计年鉴》《社会统计年鉴》《县域统计年鉴》,山东省及17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政府工作安排报告》,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等。表1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C7)、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C18)、“雪亮工程”入户数量(C20)、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C21)、村级综合治理中心建设达标率(C22)、民主自治参与度(C23)、农村居民治安满意度(C24)和村社邻里相互信任度(C25)等指标数据无法从上述统计资料中获取,因此,借助网络爬虫技术及访谈调查方法,对C18、C21、C22、C23、C24、C25的原始数据进行推算;通过上述方法依然无法获取数据的C7和C20,在实证分析中予以省略。
(三)研究方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权重。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Ai),i∈(1,2,3,4,5),系统层(Bi),i∈(1,2,…,16)和应用层(Ci),i∈(1,2,…,29),采用Thomas九级标度法[14],构建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计算其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权重,各层次CR值<0.1,通过一致性检验后,用算数平均求得各项指标权重()。
2.熵权法确定权重。设定m个评价对象(17市),n项评价指标,建立矩阵(X=(xij)mn),以分别对2015—2018年数据(Yj)进行标准化处理(Yj[0,1]),然后求取4年算数平均值Y2015—2018,通过计算熵值和冗余度获得指标权重(),如第j项指标的熵权为:,其中,。
3.确定复合权重。参照社会要素型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计算方法[15-17],运用F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设定复合权重为:
(1)
三、指数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权重水平
运用F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水平(见表2)。29项三级指标中,位于前五的分别为农业劳动生产率(0.1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0.1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0.050)、农药施用控制(0.049)和化肥施用控制(0.039);16项二级指标中,位于前三的分别为农业效率化(0.154)、农业产业化(0.145)和生产污染控制(0.082)等;5项一级指标中,在首位的是产业兴旺(0.418)。另外,三级指标的各项标准化值在全省17市离散程度上,农村道路“户户通”的村庄占比的SD值为0,17市水平相当,而农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SD值最大(0.807),17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从山东省乡村振兴总体评价指数看,位于前三的是威海(0.704)、青岛(0.635)和濟南(0.566),排名第一的威海是排名最后的菏泽的3.2倍。威海的乡村人口占比较低,受教育水平较高,地处胶东半岛东端,自然条件优越,整体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例如,2017年威海农村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土地生产率两项指标分别达到88.1%和80.59万元/亩,远远高于全省其他城市。从分项评价指数看,分项优势呈现在胶东半岛城市、省会城市济南等传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集聚的趋势。从产业兴旺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4.3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威海、烟台、青岛、济南、东营和济宁。从生态宜居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2.4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青岛、日照、威海、济南、东营和临沂。从乡风文明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4.9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威海、烟台、淄博、济南、烟台和东营。从治理有效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7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潍坊、烟台、威海、济南、青岛和淄博。从生活富裕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3.5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青岛、东营、潍坊、威海、淄博和济南。分项评价指标指数排序靠后的城市多位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其中在治理有效指标指数排序上排名第一的是排名最后的7倍。因此,排名落后地区需要着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提升乡村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表3中居后位的城市地区分布也存在例外。例如,在生态宜居指标指数排序上,位于胶东半岛的烟台排位偏后(14位),主要原因在于化肥施用控制、农药施用控制等生产性污染控制水平低于其他地区。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研究上,已积累较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乡村发展研究以及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但现有研究成果中,评价体系的指标来源过于倚重文件性文献资料,体系构建方法和评价应用方法需更加系统化。因此,本研究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省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前山东省2015—2018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应用分析,明确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山东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既要遵循科学性和普适性相结合、导向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操作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等理论原则,也要遵循对接国家战略、符合山东实际、借鉴经验做法等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利用以下相关文献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逆向归纳法,通过开放性编码获取73项初始概念,从主轴编码获取23项主轴概念,并与给定的上述5个维度的核心概念对照,反向推演出16项新主轴概念,从中获取对应的初始概念,以此建立由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见表1)。
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3.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推动乡村振兴的五大工作方案》,4.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监测方案、山东省十强产业监测通报制度实施方案、山东省三大攻坚战监测方案、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监测方案的通知》中的乡村振兴战略监测方案部分,5.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和湖北省等5省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①,6.检索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CNKI)的社科类相关文献后获得的代表性成果①。
(二)数据来源
本文相关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山东省及17市的《统计年鉴》《农村统计年鉴》《社会统计年鉴》《县域统计年鉴》,山东省及17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政府工作安排报告》,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等。表1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C7)、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C18)、“雪亮工程”入户数量(C20)、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C21)、村级综合治理中心建设达标率(C22)、民主自治参与度(C23)、农村居民治安满意度(C24)和村社邻里相互信任度(C25)等指标数据无法从上述统计资料中获取,因此,借助网络爬虫技术及访谈调查方法,对C18、C21、C22、C23、C24、C25的原始数据进行推算;通过上述方法依然无法获取数据的C7和C20,在实证分析中予以省略。
(三)研究方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权重。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Ai),i∈(1,2,3,4,5),系统层(Bi),i∈(1,2,…,16)和应用层(Ci),i∈(1,2,…,29),采用Thomas九级标度法[14],构建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计算其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权重,各层次CR值<0.1,通过一致性检验后,用算数平均求得各项指标权重()。
2.熵权法确定权重。设定m个评价对象(17市),n项评价指标,建立矩阵(X=(xij)mn),以分别对2015—2018年数据(Yj)进行标准化处理(Yj[0,1]),然后求取4年算数平均值Y2015—2018,通过计算熵值和冗余度获得指标权重(),如第j项指标的熵权为:,其中,。
3.确定复合权重。参照社会要素型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计算方法[15-17],运用F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设定复合权重为:
(1)
三、指数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权重水平
运用F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水平(见表2)。29项三级指标中,位于前五的分别为农业劳动生产率(0.1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0.1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0.050)、农药施用控制(0.049)和化肥施用控制(0.039);16项二级指标中,位于前三的分别为农业效率化(0.154)、农业产业化(0.145)和生产污染控制(0.082)等;5项一级指标中,在首位的是产业兴旺(0.418)。另外,三级指标的各项标准化值在全省17市离散程度上,农村道路“户户通”的村庄占比的SD值为0,17市水平相当,而农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SD值最大(0.807),17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从山东省乡村振兴总体评价指数看,位于前三的是威海(0.704)、青岛(0.635)和济南(0.566),排名第一的威海是排名最后的菏泽的3.2倍。威海的乡村人口占比较低,受教育水平较高,地处胶东半岛东端,自然条件优越,整体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例如,2017年威海农村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土地生产率两项指标分别达到88.1%和80.59万元/亩,远远高于全省其他城市。从分项评价指数看,分项优势呈现在胶东半岛城市、省会城市济南等传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集聚的趋势。从产业兴旺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4.3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威海、烟台、青岛、济南、东营和济寧。从生态宜居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2.4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青岛、日照、威海、济南、东营和临沂。从乡风文明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4.9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威海、烟台、淄博、济南、烟台和东营。从治理有效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7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潍坊、烟台、威海、济南、青岛和淄博。从生活富裕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3.5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青岛、东营、潍坊、威海、淄博和济南。分项评价指标指数排序靠后的城市多位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其中在治理有效指标指数排序上排名第一的是排名最后的7倍。因此,排名落后地区需要着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提升乡村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表3中居后位的城市地区分布也存在例外。例如,在生态宜居指标指数排序上,位于胶东半岛的烟台排位偏后(14位),主要原因在于化肥施用控制、农药施用控制等生产性污染控制水平低于其他地区。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研究上,已积累较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乡村发展研究以及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但现有研究成果中,评价体系的指标来源过于倚重文件性文献资料,体系构建方法和评价应用方法需更加系统化。因此,本研究
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省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前山东省2015—2018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应用分析,明确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山东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既要遵循科学性和普适性相结合、导向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操作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等理论原则,也要遵循对接国家战略、符合山东实际、借鉴经验做法等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利用以下相关文献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逆向归纳法,通过开放性编码获取73项初始概念,从主轴编码获取23项主轴概念,并与给定的上述5个维度的核心概念对照,反向推演出16项新主轴概念,从中获取对应的初始概念,以此建立由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见表1)。
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3.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推动乡村振兴的五大工作方案》,4.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监测方案、山东省十强产业监测通报制度实施方案、山东省三大攻坚战监测方案、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监测方案的通知》中的乡村振兴战略监测方案部分,5.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和湖北省等5省发布的《鄉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①,6.检索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CNKI)的社科类相关文献后获得的代表性成果①。
(二)数据来源
本文相关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山东省及17市的《统计年鉴》《农村统计年鉴》《社会统计年鉴》《县域统计年鉴》,山东省及17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政府工作安排报告》,第三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等。表1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C7)、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C18)、“雪亮工程”入户数量(C20)、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C21)、村级综合治理中心建设达标率(C22)、民主自治参与度(C23)、农村居民治安满意度(C24)和村社邻里相互信任度(C25)等指标数据无法从上述统计资料中获取,因此,借助网络爬虫技术及访谈调查方法,对C18、C21、C22、C23、C24、C25的原始数据进行推算;通过上述方法依然无法获取数据的C7和C20,在实证分析中予以省略。
(三)研究方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权重。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Ai),i∈(1,2,3,4,5),系统层(Bi),i∈(1,2,…,16)和应用层(Ci),i∈(1,2,…,29),采用Thomas九级标度法[14],构建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计算其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权重,各层次CR值<0.1,通过一致性检验后,用算数平均求得各项指标权重()。
2.熵权法确定权重。设定m个评价对象(17市),n项评价指标,建立矩阵(X=(xij)mn),以分别对2015—2018年数据(Yj)进行标准化处理(Yj[0,1]),然后求取4年算数平均值Y2015—2018,通过计算熵值和冗余度获得指标权重(),如第j项指标的熵权为:,其中,。
3.确定复合权重。参照社会要素型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计算方法[15-17],运用F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设定复合权重为:
(1)
三、指数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权重水平
运用F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权重确定法,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水平(见表2)。29项三级指标中,位于前五的分别为农业劳动生产率(0.1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0.1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0.050)、农药施用控制(0.049)和化肥施用控制(0.039);16项二级指标中,位于前三的分别为农业效率化(0.154)、农业产业化(0.145)和生产污染控制(0.082)等;5项一级指标中,在首位的是产业兴旺(0.418)。另外,三级指标的各项标准化值在全省17市离散程度上,农村道路“户户通”的村庄占比的SD值为0,17市水平相当,而农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SD值最大(0.807),17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从山东省乡村振兴总体评价指数看,位于前三的是威海(0.704)、青岛(0.635)和济南(0.566),排名第一的威海是排名最后的菏泽的3.2倍。威海的乡村人口占比较低,受教育水平较高,地处胶东半岛东端,自然条件优越,整体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例如,2017年威海农村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土地生产率两项指标分别达到88.1%和80.59万元/亩,远远高于全省其他城市。从分项评价指数看,分项优势呈现在胶东半岛城市、省会城市济南等传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集聚的趋势。从产业兴旺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4.3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威海、烟台、青岛、济南、东营和济宁。从生态宜居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2.4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青岛、日照、威海、济南、东营和临沂。从乡风文明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4.9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威海、烟台、淄博、济南、烟台和东营。从治理有效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7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潍坊、烟台、威海、济南、青岛和淄博。从生活富裕指标指数来看,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3.5倍,排名前六的城市为青岛、东营、潍坊、威海、淄博和济南。分项评价指标指数排序靠后的城市多位于经
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其中在治理有效指标指数排序上排名第一的是排名最后的7倍。因此,排名落后地区需要着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大力改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提升乡村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表3中居后位的城市地区分布也存在例外。例如,在生态宜居指标指数排序上,位于胶东半岛的烟台排位偏后(14位),主要原因在于化肥施用控制、农药施用控制等生产性污染控制水平低于其他地区。
篇十一: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P>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和制度性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以国家、省市乡村振兴体制制度体系为主线,重塑五华县城乡关系,强化制度性供给,加快建立健全五华县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提升乡村“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强健乡村发展的“骨骼”和“血肉”,加快形成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以破除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加快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优化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畅通人口双向流动通道,既让农民进城,又促进城乡居民下乡和外出人口回流。建立城乡统一、主体平等、产权明晰、合理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价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落实城乡统一就业政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限制性、不平等性规定和做
法。(二)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城镇)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
游功能和社区特征,是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充分挖掘利用五华县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和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为布局,以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为内容,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突出“一镇一主业”、“一镇一风貌”,因地制宜争取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点、传承客家文化精髓、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充分利用自然禀赋,结合农业产业景观和农产品加工参观体验等有趣味环节,发展生态旅游、参与、运动、康养等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宜游宜玩的特色小镇(城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要延续文脉、挖掘内涵,做强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保护文化基因、兼具现代气息的特色小镇(城镇)。引领示范足球小镇,优先选择水寨镇、华城镇、安流镇、转水镇、龙村镇、河东镇、棉洋镇、郭田镇等有优势条件镇集中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美丽田园综合体,到2020年,争取培育创建2个左右市级特色小城镇,力争建成1个省级以上特色小城镇;争取培育创建2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力争创建1个省级以上特色小镇。
三、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重点优化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活跃主体、要素和市场,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贯彻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成果,以解决好土地流转、散乱土地怎么办为重点,依托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国家、省市批准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村级集体组织运行机制,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政革,到2021年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
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禁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县政府可通过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确方向,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推动农村配套设施改善、物业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依法依规开展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治理,到2022年基本化解农村“两违”历史遗留问题。2020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完成改革的涉农村(居)成立新型集体经
济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
(四)统筹推进农村其他专项改革推动农村改革提速、扩面、集成,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力争5年内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领域改革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推进相关改革试点工作,2020年全县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推进水库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四、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扩大“农业”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按照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要求,及省市的具体规划要求,从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中,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从农村基本收益、社会资本注入等方面充实资金库,切实打好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加快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县直
篇十二: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P> 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5.31•【文号】公告〔2021〕第7号•【施行日期】2021.07.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其他规定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告〔2021〕第7号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把更多
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
化金融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金融机构服务
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现予公布,自2021年7月4日起施行。附件: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附件
2021年5月31日
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
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依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关政策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金融机构实行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原则,尊重金融机构依法合规自主经营。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负责全国性金融机构法人的评估工作。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和银保监会省一级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和银保监会同级派出机构按照本办法负责辖区内金融机构评估工作。
第五条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工作按年开展,考核评估期限为上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二章评估指标和方法第六条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指标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其中,定量指标权重75%,定性指标权重25%。第七条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定量指标包括贷款总量、贷款结构、贷款比重、金融服务和资产质量五类,定性指标包括政策实施、制度建设、金融创新、金融环境、外部评价五类,另设加分项、扣分项。第八条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定量指标数据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两权”抵押贷款的专项统计制度、银保监会银行业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数据及相关监测制度的规定采集。
第九条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根据宏观审慎监管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和农村金融形势变化,结合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业务占比、相关业务进展等具体情况,适时对相关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应权重、评分方法进行调整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和银保监会同级派出机构可结合地方实际,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并报上级机构备案。上级机构应当进行备案审查,发现问题应当予以纠正。
第三章评估程序第十条金融机构应客观、真实、准确报送各项指标数据及资料,并于每年1月31日前(遇节假日自动顺延,下同)将相关材料加盖公章后报送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保监会同级派出机构。全国性金融机构总行按同样要求将各项数据及信息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第十一条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与银保监会同级派出机构加强会商沟通,综合考虑辖区内金融机构日常经营情况共同确定评估结果,并报上级机构备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加强会商沟通,综合考虑全国性金融机构法人日常经营情况,共同确定全国性金融机构法人评估结果。第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和银保监会省一级派出机构应当汇总辖区内所有金融机构上年度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于每年3月31日前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备案。
第四章评估结果和运用第十三条对全国性金融机构按照资产规模、网点数量、客户群体等标准分组进行考核评分。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和银保监会同级派出机构对辖区内金融机构,按照上述标准分组进行考核评分。对规模较大的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由其总行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保监会同级派出机构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评估等次分优秀、良好、一般、勉励四档,其中:综合得分≥平均值+标准差,为优秀;综合得分∈[平均值,平均值+标准差),为良好;综合得分∈[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为一般;综合得分<平均值-标准差,为勉励。第十五条考核评估年度内金融机构存在评估数据弄虚作假或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的,直接列为勉励档。第十六条对列入勉励档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视情节轻重依法采取约见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谈话等措施,督促其限期整改。第十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定期将评估结果抄送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并通过适当方式公开发布。第十八条加强评估结果运用,考核评估结果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以下工作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一)相关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二)银行间市场业务准入管理;(三)在银行间市场开展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四)对金融机构开展综合评价和监管评级工作;(五)对金融机构开展现场评估和现场检查工作;(六)审批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调整业务范围和增加业务品种;(七)对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监管等激励措施;(八)建议对涉农贷款实施风险补偿;(九)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认为适用的其他业务。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21年7月4日起施行。《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银发〔2010〕262号文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通知》(银发〔2011〕181号)同时废止。附:1.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指标体系2.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定量指标体系说明3.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定量指标评分方法
篇十三: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P>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摘要:我国在2021年成功全面脱贫充分说明我国脱贫攻坚战争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我国距离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仍旧存在极大的差距,乡村振兴战略仍旧需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而在这振兴过程中,村镇工程建设尤为重要。村镇工程建设推进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从根本加快乡村发展速度,而现阶段村镇中的许多建设工程质量都不达标,这反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进行相关分析,并通过相关的问题分析结合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际工作实践中的相应合理性方向,提出村镇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提升策略,以此促进于我国村镇建设工程行业在未来发展阶段中的更好良性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引言:我国自2017年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之后乡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直到2021年我国已经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许多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但是乡村的发展水平仍旧相对落后,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还应该继续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村镇工程建设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缩短城乡差距。然而村镇工程建设监管较差,导致许多建设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反而增加乡村环境不稳定因素,不利于乡村的稳定发展,所以在村镇工程建设推进的同时,当地政府还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保障工程质量,构建促使乡村地区真正意义上实现振兴。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建设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村镇建设工程在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中,也逐渐体现出了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我国的村镇建设工程行业也迎来了自身的飞速发展进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性问题也是需要结合实际去深入解决的。影响村镇建筑质量最终的直接因素就是对于其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村镇建设工程质量也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话题。就现阶段的建筑行业施工现状来看,我国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也还存在着一些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具体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相应的实际工作问题分析总结:
(一)农民自建房情况普遍
在许多农村地区中,农民自建房情况非常普遍。大多数农民因为自身的生活需求自建相应的工程,然而因为缺乏专业的建筑知识,再加上建设资金有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仅仅注重的是工程功能的完善,而不会注重工程的建设质量,所以村镇的许多建筑工程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1]。
(二)工程前期手续难以控制
由于村镇住房在布局上相对分散,所以实施具体管理时难度增加,在进行村镇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其建设区域一般就是在宇基地上进行房屋规划,这需要提前通过村委会的同意。但是,农村房屋分布相对涉及较为分散,建设形式较为多样,这使得其在具体申报的过程当中,相应的审批手续十分有难度。
(三)缺乏质量进度和安全管理机制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当中,有关村镇建设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相对较少,这就促使许多乡村地区在管理村镇建设工程的时候没有相应的条例可以借鉴,以至于管理效果相对较差,部门乡村地区甚至直接确实安全管理机制,许多工程施工都没有相应的监管,施工单位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工程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还缺乏对整体施工进度的质量管控,工程整体施工进度缺乏有效保障,工程无法在规定工期内完成的可能性极高,这就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再加上缺乏质量管控,工程的最终建设质量可能与建设标准相差甚远,甚至存在
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新时代背景下和谐乡村的建设,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针对进度管控以及管理机制两个方面瑞金村镇建设工作。
(四)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科技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完善进步。而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村镇建设工程行业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与更新改变。随着这样的改变趋势,我国国内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以及相应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完善。但在实际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却往往缺乏对于新质量管理技术以及研究的应用方式深入性分析,这样的实际形势也就造成了大多数情况下,相应的管理以及施工过程会参照以往的建筑施工经验来进行新阶段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在这样的过程就会导致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方法以及技术无法满足于当下的时代要求以及社会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程质量影响以及控制不足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也就导致了对于整体村镇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效果影响,因此也在不同的隐患程度上,为整体的村镇建设工程施工以及建筑安全留下了相应的风险。
(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限
从具体的管理人员角度来看,当前对于农村村镇工程质量控制的管理核心及控制核心还是在于管理人员。因此,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就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整个村镇建设工程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则有着必然的内在性联系。结合实际情况而言,农村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很多的质管人员由于自身的综合素质问题,也导致了一些相应质管的问题。在质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不仅包含专业素质,同时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因此,从两方面的问题分析来看,相关的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所表现出的则是,对于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技能不熟练,因此自身的管控能力也极为有限,这样的实际管理人员分析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质量控制的整体效率。其次,就是从质管人员的道德素质方面来看部分之间,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的责任感,对于很多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隐患,
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因此也就为后期的村镇建设工程施工与建筑质量埋下了风险与隐患。
(六)质量控制体系系统化建设缺失
结合于村镇建设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村镇建设工程的管理在更多方面上是一项长期的复杂性工作。其具体的村镇建设工程管理,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的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中,很多情况下具体的建筑管理机构则有多家组成,这样也就会导致建筑企业并没有一套科学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从而使得建筑管理机构之间在很多实际的工作方面都会出现复杂的混乱、交叠、以及重复现象。而缺乏相应的系统性质量管理体系,也会在最直接的影响方面上,使得建筑管理缺乏整体的监督力度及监督效率,最终导致对于整个村镇建设工程的质量影响更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相应的施工安全质量事故。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具体措施
(一)加强各种工程建设的审查
审查是预防众多劣质工程产生的基础手段。有效的审查能够在工程还未正式建设的时候就直接判断工程是否符合我国制定的工程建设标准,不符合建设的标准不予以通过,劣质工程的产出量就会明显降低。当地政府加强各种工程建设的审查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资金房问题。村镇工程建设推进中,60.0%以上的安全隐患都来自于农民自建房,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当地政府也要重点解决农村自建房的问题。当地政府出台相应的地方管理条例,要求所有农民自建房屋也需要经过政府的审查,政府审查不通过的工程不允许建设。当地政府要定期走访村庄,查看农民房屋情况,如果发现未经审核的自建房屋则予以相应的惩罚,危险性较差的自建房屋及时拆除,通过这样的措施及时消除工程隐患。[2]除了农民自建房以外,当地政府还要重点审核其他基础设施工程,例如水利工程等等,这些工程与民生息息相关,在乡村振兴中也发挥极大的作用,所以在审查这些工程时,当地政府也要格外关注,施工单位提交资料齐全,并且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工程才予以通过,这样的审核也能对基础设施工程假设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
(二)完善村镇房屋产权登记制度
村镇早期发展过程中,许多建设工程多没有明确的归属,这也导致许多纠纷的发生,同时也不利于乡村振兴,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村镇房屋产权登记制度。当地政府对村镇的房屋进行统计,有明确归属的房屋要求农民提供归属证明,而没有明确归属的房屋则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当地政府根据资料情况判定房屋归属。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对村镇房屋产权登记制度进行宣教,要求所有农民必须对房屋进行登记,长期未登记或者没有归属的房屋政府有权利收回。而已经有归属的房屋,农民需要拥有齐全的归属证明文件,以确定房屋真正归属,同时还能方便房建工程管理。在明确所有房屋归属之后,当地政府每月下乡走访,对村镇建设工程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存在房屋乱改的情况直接根据登记信息对房屋归属人进行相应的追责。如果房屋归属人长期不进行整改,当地政府有权使用强制手段对危险工程进行拆除,通过这种明确的法律法规将每个村镇建设工程所有权都落实到每个农民身上,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制定相应地方法律
各个地区的村镇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统一的管理标准虽然促使管理工作更加便捷,但是可执行性以及操作性都相对较弱,国家出台的许多有关工程质量监管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与地方的村站工程建设并不符合,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就需要在国家出台的相应法律法规基础之上制定地方立法,地方立法制定时更好的结合村镇建设工程情况,保证立法的针对性[3]。地方立法必须经过国家审核才能正式发布,并且地方立法完善和细化的时候不能违背国家出台相关法律的核心,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立法时也需要秉承规范性原则,让地方立法可以真正的落实到村镇工程建设推进上。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法律也需要结合村庄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村镇工程建设推进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如果地方法律不完善会导致村镇建设工程缺乏监督和管理,极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地方政府还需要定期对村镇工程建设进行调查,然后将新出现的情况融合到地方法律当中,促使地方法律可以更加符合村镇情况,对村镇工程建设推进有效规范的同时,加快乡村发展速度。
(四)质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体系建设
提升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控的整体效率,其提升措施中最有效的一点便是对相应的质管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集体培训。通过相应的质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体系构建,逐渐影响到最终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实际的质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体系建立过程中,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相应的直管人员进行素质培养:首先,在管理人员的行为及管理手段上进行严格要求,并且定期进行规范性的培训。管理人员在施工质量过程中的严格标准统一要有明确的培训体系要求,从而通过人员的集体培训以及相应规范性的明确意识。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更合理更标准的对,村镇建设工程质量进行规范的监督及管理;其次,通过多种方式渠道管理人员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素质系统化的培训过程,对管理人员的良好质量控制意识,并且在不断强化自身责任心与道德心时,还能够激发出帮助其他人员的良好道德素质,从而形成扩散式的道德性综合素质人员影响模式;最后,可以定期对相应的执法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以及专业素质培训,同时将相应的考核结果与奖励机制相挂钩,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激发其对于整体工程项目质量的深刻监督模式。
(五)构建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合理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工程质量控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标准。严格规范质量控制各个步骤,对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等进行整体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则需要根据施工项目要求、施工场地的情况等来制定村镇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保障工程项目安全有效地完成。随着我国国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具体的建筑质量要求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标准。因此,建筑质量也就成为了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管理项目之一。基于这样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建筑管理以及质量管控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村镇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以及国民在未来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以及财产保障。由此可论,在未来的发展阶段过程中,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在我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中也一定是最需要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为了尽快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十分重要。当地政府要充分意识到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各种工程建设的审查,即使是农民自建的房屋,政府也要求农民进行上报和登记,接受审查,如果不经审查就自建房屋,政府有权利拆除自建工程;完善村镇房屋产权登记制度让每个房屋都有明确的归属,不仅能够避免冲突,同时还可以方便管理;制定相应地方法律是对村镇建设工程建设进一步规范和管理,特别是加强自建房情况,最大限度消除隐患,这些措施构建更加稳定的乡村环境,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储云,季翔,唐苏敏.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宜居村镇建设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桃花潭镇为例[J].工业设计,2021(12):56-58.
[2]谭秀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规划与建设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59.
[3]黄晓茹.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61-62.
[4]于光玉,李勤,程伟.乡村振兴视角下宜居村镇建设策略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双杨镇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4):44-49.
篇十四: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P>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2019-20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镇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中央、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_、准确定位把握总体要求
㈠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委一号文彳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乡村振兴战略与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网格化治理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阳光扶贫”等重点工作相结合,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扎实推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
完善我镇乡村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健康五彩城活力新AA"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瞳。
2.坚持城乡统筹。看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之间人口、资金和技术等要素
的流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有序融合。
3.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分类施策,合理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各
村要根据产业、区位及资源禀赋科学定位。
4•坚持农民主体。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避免将乡村振
兴变为投资项目、基建工程,避免企业家将农民的土地流转后将农民排除在外。
㈢目标定位
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到2019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提前实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个,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1年,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5个,一二三产
融合水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
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注重系统性、协同性统筹谋划部署,加强对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彤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1•深化村庄布局规划。在已审批的《常州市新北区镇村布局规划》基础上,对接常州市规划设计院,2019年底前形成AA镇农村片区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规划支撑。
(责任部门乡村振兴办、国土资源所)
2制定美丽乡村试点规划。2020年完成编制AA镇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指导试点村村庄方案编制,推进试点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调整。债任部门:乡村振兴办、国土所、城建综合科)
3编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谋划满足我镇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梳理4个涉农村(社区)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2019年底前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责任部门:城建综合科)
4•健全社会事业布局规划。坚持统筹推进、区域均衡原则,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水平。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责任部门:社会事业科)
5•完善全城旅游规划。坚捋"全域城乡统筹"理念,增强城乡协调互动,合理引导旅游资源整合集聚,创新乡村旅游资源整合路径,2021年推动我镇乡村旅游
起步发展。(责任部门:宣传统战(文体)科)
三、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创新体制机制贯穿其中,不断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抓好成员界定、股权量化、健全机构、收益分配等环节,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2020年
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权能。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积极探索"政经分离"管理模式。完善
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到2020年,村集体完成流转土地3000亩,到2021年,村集体流转土地突破4000亩。(责任部门:农经
科)
2•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9年积极落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用地政策,直接
用于或者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性质进行管理。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教育科普
等产业,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21年积极争取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
推进集体土地入市,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优化完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入股分红、风险防控等制度。(责任部门:农业综合科、国土所、农经科)
3•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3年投入专项资金不低于1亿元,争取上级资金不低于1亿元。整合梳理涉农政策,集中资源,集成资金,2019年研究出台支
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等文件,形成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2020年创新投入模式,探索国有公司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开发建设的方式、路径。积极发
挥金融机构作用,构建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的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责任部门:财政分局)
4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全面推进农村”全要素网格"建设,完善农村网格化治理机
制,推动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基层服务的精准化、基层党建的精细化。同步推进涉农村(社
区)村规民约制定工作,2019年完成4个涉农村(社区)村规民约制定,2020年完成80个村民小组村规民约制定。积极推广"19:00议事厅"制度,逐步使社区民主议事机制公开化、常态化。通过城市先进治理元素带动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2020年逐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 振兴 乡村 监测
上一篇: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案例分析(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