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3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及创新路径 (范例推荐)

| 来源:网友投稿

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及创新路径 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及创新路径卢凤君;张敏;金琰;卢凤林;孙金晶【摘要】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城市功能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及创新路径 ,供大家参考。

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及创新路径

  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及创新路径

  卢凤君;张敏;金琰;卢凤林;孙金晶

  【摘

  要】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城市功能融合型、产业集群支撑型、传统农业主导型3类乡镇6种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功能服务、区际分工和传承创新为准则,围绕定位与主体、关系与机制、平台与创新、效益与效应筛选出14项指标,总结发达与欠发达乡镇农业发展的差异特征,探讨乡镇农业发展的普适规律及内在机理,提出基于主体培育、机制构建和平台网联,促进乡镇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和优化的创新路径.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41)011【总页数】5页(P207-211)

  【关键词】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创新路径;农业价值链

  【作

  者】卢凤君;张敏;金琰;卢凤林;孙金晶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100044;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北京100020;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03.3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已经进入由

  生产主导的传统农业向服务融合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由于各乡镇的区位交通和禀赋资源不同、主体创业能力和外部机会对接差异,乡镇经济出现了明显分化,乡镇农业也演绎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1-2]。经济发达乡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主动选择或适应城市化推进对农业功能服务的需求、要素机会成本上升引致的区际分工,并结合“三农”文化传承进行统筹决策与体系创新,基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而大多数经济欠发达乡镇农业并未形成适应性演进,目前仍以传统农业主导,农民增收缓慢,甚至出现了厌农弃农、农村凋敝现象,造成与发达乡镇和大都市形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鸿沟。因此,总结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探讨农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对提高乡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消除大都市区乡镇经济发展的洼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一些学者已开始探讨大城市郊区乡镇农业发展的不均衡现象[3-4]。连健等[5]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2005年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空间特性,得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空间聚集特征,但也存在“热点”和“冷点”现象。张雯等[6]认为大城市远郊乡镇农业发展通常滞后于近郊乡镇,并结合沈阳市远郊乡镇农业基础,提出因地制宜选择工农互补、农业园区、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卢道典等[7]以广州为例提出了大都市区小城镇整合发展模式,认为经济欠发达小城镇适宜依据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政府搭建专业镇发展平台,形成“一镇一业”格局。已有研究成果大多结合典型城市探讨乡镇农业非均衡发展问题及解决思路,但在成功经验总结和落后原因剖析方面还存在缺陷,导致研究结论缺乏理论普适性和实践指导性,尤其是乡镇农业发展创新路径的研究还很少见。本文立足功能服务、区际分工和传承创新的视角,总结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差异特征、剖析普适规律及内在机理,探讨农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为大都市区乡镇农业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思路方法借鉴,为乡镇政府科学选择农业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大都市区的乡镇类型及农业发展模式

  依据乡镇经济的功能及形态差异,我们认为大都市区的乡镇主要存在城市功能融合型、产业集群支撑型、传统农业主导型3种类型。其中,城市功能融合型乡镇是指受城市化推进影响,对接城市的空间规划、功能需求、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行政管理,逐步发展成为大都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功能副中心的乡镇;产业集群支撑型乡镇是指以专业化生产为主,具有一定产业集聚规模、主导镇域经济发展和就业格局,基于产业集群衍生与小城镇建设良性互促,加快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乡镇;传统农业主导型乡镇是指长期以来承担大都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涵养的重任,现代化的工商业发展受限或开发不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镇域经济以传统农业主导的乡镇。鉴于不同类型乡镇的资源区位、非农产业、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其农业发展的路径模式必然各不相同;同时,由于主体能力、行为选择及效果差异,同类乡镇中也必然存在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

  1.1城市功能融合型乡镇的农业发展模式

  该类乡镇处于城乡结合部。随着大都市相关规划制定并落实,乡镇所在空间被界定为城市功能区,部分集体农用地经过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或生态用地,部分农民转为市民、农业为主导转为非农业主导、部分农村转为城市社区。主要有以下两种农业发展模式:一种是非农产业主导、农业功能拓展,即乡镇集体利用产业用地发展科工贸服等业态,同时保留部分农用地,传承“三农”并融合生态、科技、文化等元素,服务于镇域乃至大都市对农业多功能的需求;一种是瓦片经济蔓延、农业停滞衰退,即乡镇集体经济发展低端工业及制造业,大都市流动人口及低端业态在不断外移的城乡结合部驻足,导致小城镇低素质人口及就业规模扩大、“瓦片经济”蔓延,农用地撂荒或农业低质低效发展。

  1.2产业集群支撑型乡镇的农业发展模式

  该类乡镇大多处于道路通达性高、资源禀赋较好的大都市郊区或区际界面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有远见、有技能和有资金的能人在高科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及流

  通领域创业,在内企分化、外企植入、机会对接等驱动下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促进了产业集群衍生,使乡镇农业成为跨区域涉农产业链的重要环节[8-9]。具体农业发展模式如下:一种是涉农企业集聚、区域分工协作,即在区际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与替代影响下,乡镇农业围绕优势产业做专做精开展创业再创业、植入再植入、创新再创新,形成龙头企业主导、关联企业配套、创新平台支撑和社会服务保障的涉农产业集群;另一种是重大工程对接、集群链网强化,即对接重大涉农工程和城镇产业发展机会,搭建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品牌主题活动提升镇域产业或衍生新业态,吸引客户和合作伙伴,促进功能集群、企业集群、产业集群衍生和价值链网强化。

  1.3传统农业主导型乡镇的农业发展模式

  该类乡镇通常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承担着大都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涵养的重任,“三农”文化传承优势明显,但是与城市化、现代化相关的科技、文化、创意等元素融合不足,以农为主的镇域经济价值总量偏低。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农业发展模式:一种是能人创业短期化、农业亟待转型,即乡土能人尝试创业,但由于创新氛围缺乏、机会对接能力不足或者外源动力缺失等原因,创业主体形成孤岛,探索动力逐步弱化,转而从事低风险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另一种是能人缺失、人口萎缩、经济衰退,即镇域经济发展既没有专业能人探索、又缺乏行政力量支撑,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农地资源减少,多数青壮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后代返乡意愿小,乡镇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发展日益萧条。

  2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

  2.1发达乡镇与欠发达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

  由上述分析可知,基于“农业功能拓展”的城市功能融合型乡镇、基于“涉农企业集聚”和“涉农工程对接”的产业集群支撑型乡镇,涉农产业发展相对较好,镇域经济繁荣,属于发达乡镇;基于“农业停滞衰退”的城市功能融合型乡镇、基于

  “能人创业短期化”和“能人劳动力缺失”的传统农业主导型乡镇,涉农产业乃至整个镇域经济迟缓滞后,属于欠发达乡镇。依据区域分工、产业集群和价值链理论,综合考虑资源区位、非农产业、环境条件对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围绕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定位与主体、关系与机制、平台与创新、效益与效应,基于功能服务、区际分工和传承创新3个准则细化并筛选了14项特征指标,分别总结发达乡镇与欠发达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表1,表2)。

  表1大都市区发达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分析特征指标产业定位乡镇政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主体组织外部机会要素资源平台运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标准水平规模结构效益效率品牌效应城市功能融合型乡镇

  产业集群支撑型乡镇农业功能拓展考虑非农影响发展体验休闲,满足城市对农业多元功能需求理念前瞻,资金实力雄厚,探索并引导主体开发多功能农业集体主导的股份合作企业集团镇域内外能人聚集并创新创业企业集团+服务联盟+经营主体城市交通设施及生态建设工程技术、资本、创意人才富集依托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注重高新奇特新品种创新休闲生态、体验创意服务技术/服务/管理标准高新奇特农业主导;规模小价值大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价值大从业农户收入水平高在区内有一定品牌影响名村名园名品效应显著涉农企业集聚考虑要素机会成本及区际分工,围绕优势农业做专做精资源调配和服务能力强,引导产业集群与城镇建设互促内企成长分化、外企植入能人创业、示范带动能人龙头企业+基地+能人大户对接跨区域企业植入机会技术、资本和创业人才较富集依托产业集群的平台组织注重产业链技术集成创新技术/培训/金融/设施等服务技术/服务/管理标准较高专优精品农业,规模大价值大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价值较大从业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在区内外有品牌影响名企名镇名品效应显著涉农工程对接以涉农工程聚集客户和资本,引领区域、联通区内外把握外部机会能力强,基于农业传承进行统筹决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的园区能人创业、示范带动能人虚拟企业集团:核+链+网对接重大涉农工程落地技术、资本和创新人才富集依托农业园区的平台组

  织视农业园区主业而定新品种/技术/模式展贸服务技术/服务/管理标准高高新精特农/规模小价值大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价值大从业农户收入水平高在国内外有品牌影响名园名企名业效应显著

  表2大都市区欠发达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分析特征指标产业定位乡镇政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主体组织外部机会要素资源平台运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标准水平规模结构效益效率品牌效应城市功能融合型乡镇

  传统农业主导型乡镇农业停滞衰退城市化导致农业发展环境巨变,原定位制约农业发展把握机会能力不足,决策失误或无作为集体经济缺失、无龙头企业农业领域缺乏专业能人农户主导的小农生产经营城市化及生态工程对接不足技术、资本、创意人才匮乏无无,且创新技术应用推广难无技术/服务/管理标准缺失规模小价值低,呈萎缩趋势很低无能人创业短期化忽视要素机会成本上涨影响,产业定位与优势产区趋同缺乏顶层设计,对能人创业和外企植入引导力不足有企业但规模小、实力弱专业能人孤立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利益联系吸引外部企业植入机会低技术、资本、人才吸引不足有待政府及相关主体共建少,创新技术应用推广较容易无技术/服务/管理标准低规模大价值一般,增长缓慢较低较弱能人/劳动力缺失传统农业主导,对生态资源与民俗文化开发定位缺失思想保守,资金乏力,创新探索性项目开发不足无无农户主导的小农生产经营无重大工程落地机会技术、资本、人才吸引不足无无,且创新技术应用推广难无技术/服务/管理标准缺失规模小价值低,呈萎缩趋势很低无

  由表1可以总结得出发达乡镇农业成功发展的规律:乡镇政府、企业和能人等主体主动选择或被动适应城市化推进对农业多元功能的客观需求、城市郊区要素机会成本提高引致的区际分工,并且结合“三农”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功能拓展与区际分工的统筹决策,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定位,基于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形成了高效的主体组织、运行机制和服务平台,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内部力量主要来源于乡镇的工商文化传承、政府引导和探索创新、能人创新创业效应。外部力量主要来

  源于乡镇空间城市化安排、跨区域企业植入和重大工程对接。在不同类型乡镇农业发展中,功能服务、区际分工和传承创新所起的作用是主辅结合,具体表现为:(1)城市功能融合型乡镇农业发展是城市化外力主导下的内力选择结果,主要是满足城市功能服务需求,基于“三农”传承对接科技文化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满足于城市居民需求,实现产品、功能与环境统筹。(2)产业集群支撑型乡镇农业发展则是自组织内力主导基础上的外力助推结果,主要是适应区际分工,基于优势资源、传承产业基础发展精专农业,基于标准做品牌,基于创新运营做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和产品价值链融合。

  由表2可以总结得出,欠发达乡镇农业发展的规律为:在城乡一体和区际统筹的大背景下,乡镇政府未能适应农业功能服务多元化、区际分工协作的要求,难以结合“三农”传承和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决策,农业发展定位不清晰、不合理,难以引导培育组织化主体、构建投资运营机制、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内力与外力驱动不足制约了乡镇农业转型。产业定位缺失或决策误导,直接影响了乡镇政府引导镇域内外能人创业和企业植入,进而引发机制和平台缺失,制约了乡镇农业发展。欠发达乡镇农业发展的类特征体现为:(1)城市功能融合型乡镇农业发展萎缩,源于城市化外力作用下上位规划限制或乡镇定位不科学,在农地规模大幅减少的同时农业功能开发内力不足,从而产生了瓦片经济对农业经济的挤出效应。(2)传统农业主导型乡镇农业发展迟滞,则源于能人干部主导的内力不足,或者机会环境对接形成的外力缺失——能人创业短期化乡镇经过自组织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能力,但缺少区际分工的能力和机会;能人劳动力缺失乡镇因区位偏远,基于休闲生态的农业功能开发不足而没有跨区域投资合作机会。

  2.2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规律及内在机理

  由3类乡镇6种农业发展模式的特征规律总结可知,乡镇农业发展主要受3种力量影响,包括城市化推进对农业多元功能服务的客观需求,城郊要素机会成本提高

  和区际之间农产品比较与替代引致的区际分工,以及基于“三农”文化传承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功能体系创新。乡镇农业成功发展在于其主动适应环境条件变化,在科学合理的产业定位指导下,在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引导创新主体形成并发挥作用、建立机制平台和业务体系,基于功能服务、区际分工、传承创新三者主辅互促和动态变化,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的复杂适应机制。

  如图1所示,以业务体系为核心,以定位目标-关系机制-平台舞台为框架,以功能服务-区际分工-传承创新为准则,基于定位目标引导、内力与外力、环境条件的循环反馈,构建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机理示意图。反观欠发达乡镇农业,导致其迟缓滞后的原因则主要在于产业定位与主体利益目标间存在冲突、没有建立起以杠杆放大为核心的机制、缺乏支撑创新-创意-创业的服务平台,归根结底是没有基于功能服务、区际分工和传承创新形成复杂适应机制,从而制约了农业转型升级。

  图1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机理示意图

  3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大都市的大多数区乡镇——尤其是欠发达乡镇,农业仍是镇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仍需要立足涉农产业,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势(有些乡镇还有区位交通、人文资源优势),不断对接城市居民日益强劲的生态环境和休闲体验服务需求,建立基于“产品-功能-环境”协同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借鉴大都市区乡镇农业选择或适应功能服务、区际分工与传承创新,基于“主体-机制-平台”三位一体的成功经验,提出大都市区乡镇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优化”的创新路径。

  3.1基于主体培育的农业价值链转型路径

  大都市区欠发达乡镇的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速这一过程,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在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指导下,引导内生企业分化,植入区外强势企业,或者通过对接重大工程项目吸引投资合作伙伴,培育在产业链具有核心地位、能够链接镇域内外主体和市场的投资运营主体,促进农业价值链转型。具体措施如下:

  (1)乡镇政府引导,加快企业成长分化和强势企业植入。适用于区位交通和生态环境优越,诸多能人创业但孤立发展、持续赢利能力不足的乡镇。以内生优势企业或植入强势企业为农业发展龙头,带链参与区际分工,同时拓展休闲体验功能,联通区内外市场网络,打造农业价值链族。

  (2)乡镇政府对接,积极争取重大涉农工程和项目落地。适用于乡土能人和大户开始在专精高新农产品生产经营领域创业,但品牌影响和经济效益还不显著的乡镇。乡镇政府积极争取与当地农业发展相关的国家及省市级重大工程项目落地,立足高端高效、高辐射、高融合定位树立乡镇农业发展的品牌标识,打造国内外研发、生产、加工、物流和创意等主体汇聚的交流展贸中心。

  3.2基于机制构建的农业价值链升级路径

  大都市区乡镇农业价值链升级,主要是通过构建竞合共生、杠杆放大、激励强化三大机制,使主体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转化系统内部负熵和外部负熵,从而拓宽价值来源、减少价值损失、放大价值增益。三大机制的构建思路如下:

  (1)基于投资运营主体的竞合共生机制。基于主体信用和相互信任,投资运营主体开展联合投资、互相参股、技术研发与转移、业务配套、知识共享和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合作,降低合作成本、规避运营风险、激发创新活力;投资运营主体共享乡镇品牌,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区内外的客户,基于客户联动、资源竞争共享,提高主体投资运营能力和收益水平。

  (2)基于标准品牌传播的杠杆放大机制。乡镇政府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结盟共同创建乡镇农业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基于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加快标准传播、拓展标准推广范围,树立乡镇农业的标准品牌。基于标准品牌的不断创新和传播,开展创新服务业务,降低单元服务成本、扩大规模服务收益,形成

  杠杆放大效应。

  (3)基于新型经营主体的激励强化机制。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家庭农场、专业能人、合作社等新主体将农资供应、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服务剥离,专注于农业园和生产基地经营管理,通过支付服务费用获得专业化服务,既提高新型经营主体收入水平,又强化乡镇农业的杠杆放大效应,形成政策激励、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其投入动力和能力强化的良性循环。

  3.3基于平台网联的农业价值链优化路径

  以联通镇域内外的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为载体,通过持续开展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加快功能集群、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促使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在系统动态开放过程中获得更大负熵,实现价值循环和价值链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1)乡镇政府支持,主体结盟搭建创新服务平台。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教机构和基层农业服务中心结盟共建支撑农业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基于

  “产品-服务-环境”一体的农业标准、规范和流程创新总结和应用推广,为镇域农业企业、休闲农园、园区基地提供专业化体系化服务,提高乡镇农业的投资和客源吸引力,进而为镇域外主体提供服务,强化创新服务的杠杆放大效应。

  (2)城镇建设支撑,促进区域性产业集群衍生。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对涉农科研机构和专家、创新型农业企业和品牌咨询中介机构的吸引力,优化涉农产业的人才结构,同时争取国际性涉农工程项目落地。基于品牌聚集品牌、人才聚集人才、项目聚集项目,衍生集农业科研、企业孵化、会展展示、交易交流、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集群,促进区域性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

  参考文献:

  [1]卢凤君.北京市顺义区村庄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2007.[2]张敏,苗润莲,王世民,等.京津冀都市圈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23):215-217.[3]王琛,傅向涛,温淑萍.国外村镇产业发展实践对宁夏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54-2455.[4]秦富,张敏,钟钰.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60-62.[5]连健,李小娟,宫辉力,等.基于ESDA的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空间特性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130-134.[6]张雯,白必政,刘喜波.沈阳市远郊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4):95-99.[7]卢道典,黄金川,王俊,等.大都市区小城镇的典型特征与整合发展模式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9(11):13-17.[8]卢凤君,张敏,李世峰.区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成功之路:集聚与升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16-119.[9]彭朝晖,杨开忠.政府扶持下的都市农业产业群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2):22-26.

推荐访问:镇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大都市区乡镇农业发展的特征规律及创新路径 农业发展 乡镇 路径

热门文章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专项治理成果验收自查情况报告

根据《关于印发〈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渝文旅发〔2018〕23号)

乡村振兴年度驻村工作计划4篇

乡村振兴年度驻村工作计划4篇乡村振兴年度驻村工作计划篇1xx镇充分挖掘自然禀赋、文化遗产、生态资

乡村振兴优秀申论范本

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全新的天地,取得新的成功,而当我们成功了之后,也会重新的回到这里,振兴自己的家乡,那么下边就是小编收集的一些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乡村振兴优秀申论范文1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

乡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6月17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xx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

20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6篇

20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6篇20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篇1全面实施

2022年乡镇委员会年度工作回顾及下一步经济发展工作计划【精选推荐】

《乡镇委员会年度工作回顾及下一步经济发展工作计划》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乡镇委员会年度回顾及下一步经济工作计划一年来,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全镇上下以富民强镇为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

2022年度乡镇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及下阶段推进河长制工作发展规划【精选推荐】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乡镇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及下阶段推进河长制工作发展规划》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乡镇委员会年度总结及下阶段河长制工作发展规划xxxx年,我镇紧跟县委、县****的工作步伐,坚持以打造滨水宜居新城、水韵幸福新村为主题,以实现绿色发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刚才,X县*已就市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工作情况作了汇报。下面,我补充汇报一下前线指挥部近期工作开展情况。一、指挥部运行和挂职干部到位履职情况2月X日,X*记亲自为前线指挥部授牌授印,标志着试验区

培育乡村振兴“动力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把产业

2022年乡镇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基层党建工作安排

《乡镇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基层党建工作安排》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乡镇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基层党建工作安排一、xxxx年工作总结xxxx年,我镇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x+x城市新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高质量推动农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心得体会4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心得体会4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心得体会

乡镇关工委助力乡村振兴发言材料---关工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xx县xx镇关工委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