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7篇
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7篇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用性村庄规划实践与 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有了很大提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用性村庄规划实践与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有了很大提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现状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环境与人口问题的制约,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农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发展,农民的幸福是地方政府和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用性村庄规划关键所在。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庄规划;实用性
随着科技与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但在边疆贫困地区,仍然有许多居民处在相对贫困的边缘,需要帮助农民去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帮助农民一起脱贫,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1]。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用性村庄规划与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1.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做好村庄规划工作,把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帮助农民更快致富。
第一、推进乡村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全国人民吃饱穿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农村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建设,从实际上解决“三农”问题,协助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第二、我国的乡村占地面积比较大,且人口数量较多,大多数比较贫困。要逐渐改变农村贫困的现状,提高农民素质以及文化水平。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基础,做好农村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和水平,帮助农民学习比较多文化知识,同时进一步努力建设文化强国[2]。
第三、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所在。从基层开始,改善我国基层人民生活条件,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有力建设和谐、民主、文明、富强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为根本的途径。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部署规划村庄建设,可以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个人的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发展,从而做到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影响乡村规划和建设因素
“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问题,将“三农”问题解决好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所在。“三农”问题普遍存在如下因素:首先,由于环境因素限制,大部分农村公路覆盖率相对低,道路窄而陡,交通不便导致基础设施条件差,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在比较偏远地区,医疗设施不够齐全,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思想相对顽固,在进行房屋的建设、道路河道的建设、公共设施的规划及选址建设落实比较困难。其次,农村的空心化情况相对严重,随着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农村经济水平也相对过低,大部分年轻人与中年入城务工[3]。农民在进入城镇之后,致使农村出现人走屋空的现象,大片的土地与房屋闲置,产业出现空心化现象,导致乡村规划及建设难上加难。再次,农村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农民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垃圾乱扔、肥水乱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少数农村的地区河流与土壤遭受污染,影响乡村青山绿水建设,对后续农村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另外农村有些地方基层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农民的素质教育落后,出现村霸与流氓势力,对农村正常建设开展产生一定影响,以上种种“三农”问题间接对村庄规划实施及农村建设产生严重影响,一定情况下影响农村的发展。
1.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应用与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关键是做好合理实用规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结合实际,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研,对需要规划的乡村进行摸底调查,对乡村地域,人口、风俗习惯、房屋现状等进行系统调研,对乡村现状进行分析,是乡村发展规划,做好乡村建设关键,能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应用。第二,乡村规划设计方在乡村规划方案初稿出来以后,应召集村民召开设计初稿征求意见会,收集村民意见,针对村民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设计文本召开各个领域的专家评审会,并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再次进行规划文本内容修改,形成规划设计最终版,最后报上级政府部门进行审批,层层抓落实。在乡村规划过程中,深入实地调研,实施民意调查,召集专家评审,制定合适方案,促使规划方案实用性,规划相应发展路线,帮助农村建设与发展。第三,找到乡村发展的优势与发展的劣势,制定相应的以农业发展或者是以旅游发展等为主的发展主题。第四,充分利用好相关资源,在对乡村发展进行规划建设时,需要充分去考虑整个村庄资源的调配,确保在资源不浪费情况下,实施乡村规划建设。另外,需要合理设计规划性方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性的运用,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达到共同致富目的[4]。第五,调整相应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目前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根据分散家庭的生产模式,同时农副产品的加工能力相对较差,致使相关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应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的渠道与村庄产业布局规划,发展现代化农业,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性种植业,发展具有民族风俗的旅游业。按照村庄的地形与土地的条件,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强化、加强特色化的种植模式,达到传统粮食作物的生产以及现代经济作物生产共同性发展,加快对配套农副产品的加工和交通,延长产业链条,达到村庄产业转型的目的。第六,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好村庄原有的文化。村庄的公共设施主要是在原有设施保留的基础上,完善和优化公共设施,可以把空置小学或废旧房屋改造成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建设健身场所、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保护修缮村庄具备历史性与观赏性文物建筑。
1.
结论
村庄建设通过进行实地性调研,对村庄现状、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等综合性因素进行详细了解,深入对村民生产、生活特点与需求进行了解,根据村民利益作为中心,对村庄进行不断完善与规划,同时提高规划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确保村庄的建设以及规划的实施,给乡村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定基础,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建设起富强、文明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也是提高农民基层群众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关键所在。开展好乡村规划,一步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村生活带来幸福的生活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梁启帆,胡佳,陆慧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民意"探索与实践——以湖州市伍浦村为例[J].城市住宅,2022,29(1):72-75.
[2]乔建.试析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性村庄规划[J].建材与装饰,2021,17(4):139-140.
[3]张欣梅.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思考[J].低碳世界,2020,10(5):89-90.
[4]罗政,方琴,罗改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衡阳县盘龙村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33(4):51-55.
篇二: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总方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加强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乡村振兴十大发展思路
1.从开放资源上突破。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怎样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需要我们创新。
2.从市场主导上突破。建以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市场化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半会儿的扶持是无法实现行续发展的。
3.从政策扶持上突破。如何扶持乡村发展?我们绝不要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送猪、送钱解决不了问题,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建议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不要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要劲往一处使,否则资金分散,出不了效果,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政府一定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
4.从吸引人才上突破。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要只盯住城市,乡村广袤、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的人才略也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一样可以设在农村,总部不应只在城市,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总部、一个庭院也可以是一个总部。日本现在流行大学教授、企业老板逃离城市到农村种田,叫一耕一渎。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或者软件开发iT行业,流行进入一个村庄,只要把基础设施、宽带什么装进去之后,城里人就会进到一个村庄,整个公司就搬到这个村庄来。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就可解决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5.从策划规划上突破。怎样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怎样用活乡村的本土材料、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日模仿城市建
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
6.从产业融合上突破。将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乐园、把农业园区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要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要让加工生产更具体验性,就会提升产品价值,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扩大知名度,形成收益的互补
7.从用地政策上突破。振兴乡村,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必须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不能吃、不能住、不能娱就留不住游客,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消费;建议集体土地不仅可以用于租赁住房,也应用于旅游康养服务。
8.从金融改革上突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旅项目不会有大量的国有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没有上地证、房产证,就没有足够的低押,融资贷款比登天还难想要扩大规模更是难上难,导致长期以来有的项日不能做大、没法做强,有的只好民间借贷而被高额利息拖死。所以怎样打破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瓶颈。
9.从平台搭建上突破。村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鉴袁家村模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乡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筹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共享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更多的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的资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
10.从宣传营销上突破。一个城市的品牌营销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包括乡村、景区景点和土特产品。我们的城市营销也应该象山东一样不仅宣传景区景点,还应从美丽乡村、产品品牌上进行包装推介,把一个项目、一个景点、一个产品推介好了也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靠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营销。政府打捆推介,项目好了政府的税收也好了,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说实话山东旅游不如成都,旅游景区景点也不咋样,但好客山东却是家喻户晓。
二、乡村振兴具体措施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强县域统筹,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积极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推进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效衔接的结构布局,促进县乡联动、产镇融合、产村一体。推进县域、镇域产业聚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县域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
工流通企业下沉重心,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二)持续做强现代种养业
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种养业规模化发展,向全产业链拓展延伸,提升效益和质量。巩固提高粮食产能,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速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证2020年完成8亿亩建设任务,力争2022年提高至十亿亩。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育种创新,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增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肉蛋奶等供给。优化生猪产业和屠宰产能布局,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奶业振兴。推进渔业健康养殖,提质增效。
篇三: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
“五个振兴”在乡村规划中具体应用骆崧涛【摘要】以南安市丰州镇铺顶村村庄规划为例,分析了“五个振兴”的主要内容,并详细阐述了丰州镇铺顶村规划中的原则、目标、具体实施方案.【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乡村振兴;铺顶村;规划原则;规划目标;方案实施【作者】骆崧涛【作者单位】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
0引言基于“五个振兴”,构建乡村的美丽城镇,是加快乡村产业建设,保证乡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文化积淀,并在乡村内优化治理工作,最终完成富民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根据多方面的要求,并遵循相应原则,提出建设方案,南安市丰州镇铺顶村村庄规划即以此为准则。故,本文拟详细阐述该村庄规划的原则、目标及其实施方案,以具体地再现“五个振兴”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步伐。
1“五个振兴”的主要内容农业是我国的基本产业之一,所以,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策略,为我国“三农”进入新时代后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乡村振兴的要求,不只是改善农村的整体情况,还需深入乡村内部,从人、地与经济等方面实现全面振兴,并借鉴其他地区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实现农村发展模式的创新。因此,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根据所在农村的基本情况,根据“五个振兴”的内容及提出的要求,实现乡村美丽环境的建设。“五个振兴”内容如下:(1)乡村产业振兴。即以产业为基础,提升村镇的经济实力,为振兴提供经济支持。根据农村各产业特点,实现产业融合,加快产业转型,构建乡村的产业美,改变农村现有的供给结构,让产业出现新的发展形态,完成智慧农业的建设。其中,可根据其特有的农业产业特征,发展特色旅游,逐渐把产业变成品牌,加快绿色发展脚步。(2)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本体需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放松的空间,保证人们生活愉悦。所以,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即根据新时代对乡村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目标,根据全域景观化的建设模式,实现环境的综合治理。具体内容有建设城中村、改造旧房屋、修建村落景观等,在整个乡村中增加大量的花园式景观。(3)乡村文化振兴。即应把文化作为载体,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即通过乡村特有的家风、民风等优化建设,体现其作为独特的乡村美,并在基于本文化形态基本不变的基础上,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继续传承,让乡村变成美好家园。(4)乡村组织振兴。乡村若想振兴,必须有好的治理。我国的治理模式是法治、德治,乡村是在这两种治理方式的基础上加入自治。通过这三种治理方式融合,助推乡村内部构建出新的治理模式,使乡村的整体环境变得和谐。(5)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富民,所以,为加快乡村的发展,是让
乡村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加快当地产业的发展,使人才、土地、资金等整合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让农业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2“五个振兴”在铺顶村规划中具体实施本文选择的案例是丰州镇铺顶村,地理位置是南安市东部,与泉州市区接壤。铺顶村前身是泉州市西门外南安二十一都锦亭村,后改为铺顶村并沿用至今,属丰州镇的管辖,位于丰州镇西北部,距镇区约7km,东至丰州后田村,西至丰州素雅村,南至晋江(石砻溪),北至洪濑镇葵山。省道307线、南惠高速、漳泉铁路经过铺顶村。本地居民以汉族为主,主要有傅、黄、王、陈、林、李、颜等姓氏,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村分5个自然村(大宅、友谊、黎明、跃进、石门),有10个村民小组,2000多人。村部设于黎明与友谊交界处。全村土地面积8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多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花生、地瓜为主,另有小部分豆类。水果主要以龙眼为主,另有小部分杨梅、杨桃、芒果。村有卫生所一所、卫生室两所。铺顶村以生产砻石——花岗岩606#而闻名。基于规划需遵循的原则,明确规划目标。2.1规划原则以民为本、生态优先、基础设施先行、阶段开发与适时推进相结合,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的发展和谐统一,保证规划的合理与现实。同时,必须有效利用各类土地,根据生产、生活的需求,合理安排用地;而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保持整体结构的清晰,保证规划后不会改变乡村特色。最后,整体与重点应共同发展,协调远期、近期的发展规划。2.2规划目标加快生产发展的速度,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村内环境干净、整洁,缩小与城市发展的距离,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行。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发展乡村的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增加
服务业在所有产业中的比例,逐步建设产业群为主要建设目标。在社会发展方面,当地的规划目标与乡村组织振兴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组织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当地将完善民主管理,提高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视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文化发展对应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加大知识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素养。该措施既是促进当地乡村文化发展的目标,也是推动本土农业人才建设的目标。环境与村落建设目标对应乡村振兴目标中的生态振兴目标,前者是构建良好的村域生态环境,后者是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长期建设中,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形成村庄美丽的景观。2.3“五个振兴”的具体方案铺顶村的未来发展,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所在的区位良好,可接受周围城镇的辐射,经济基础稳定,且村落内有大量的树木,水系较多,风景优美;同时,村落从形成到至今,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劣势方面,虽有稀有的花岗岩矿产资源,基于生态保护理念的落实,已不适合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村民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的渠道;同时,村庄的土地利用率较低,整体布局不科学,村落与周围地区的交通连接不畅。2.3.1以产业布局优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在“五个振兴”的具体方案实施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土地布局规划,是“五个振兴”实施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布局的优化,有助于乡村经济的可持速发展与农民的增产增收。图1铺顶村村域产业布局图铺顶村产业发展布局如图1所示:铺顶村的产业结构以采矿为主,农产品为水稻与水果,并有多个特色产业,所以,产业优化方案是,改变主导产业,调整现有农业产业额结构,加快种植业、林果业的发展;同时,利用部分耕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面发展产业经济。基此,方案从以下4方面加快产业发展:①加大农业结
构的调整力度,让农业成为主导产业,保持粮食产量不变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结构的层次,并着重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升级;②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即在企业与农户间建立合作,根据自愿互利原则提出的要求,实现农业产业模式的创新;③增加筹资渠道,从金融、税收等方面,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引入新的产业项目;④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基于建设用地不集中,功能分区不明确是铺顶村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划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空间分布的特点,建议相关部门划分出多个建设区,并归类到相应的类别中,进而按照“一轴、两心、两组团”的方式开展规划。2.3.2完善民主管理,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村民民主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内一些地区所取得的经验,“村民议事厅”建设已经成为了提升农村地区民主管理机制实效性的有效措施。铺顶村也可以在对其他地区所取得的经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借助“村民议事厅”和“村民说事”制度等内容,对村民议事场所和民主议事程序进行完善,进而为村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地位提供保障。2.3.3依托文化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设施建设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规划扩大综合服务中心的占地面积,并在内部加入文化设施,以助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2.3.4借助人才战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人才因素对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规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引入人才,为产业发展打好人才基础。2.3.5依托村容村貌整治,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居住用地整治与绿化建设是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居住用地,规划方案根据现有的地貌,将多个因素组合,在相应的位置设计建筑结构与户型,根据人的需求,加入柔性化
设计,即保留了部分原始建筑,并根据建筑的分布情况,改变道路形态,并在局部重要节点中设置广场及开敞空间。对于公共建筑的用地,对于绿地的设计,则以构建公共、防护和宅旁绿地,使这些绿地分别对应相应的位置,让整个空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如图2所示。图2铺顶村主要居民点效果图3结语综上,铺顶村规划基于“五个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理念,从产业、道路、土地规划等方面优化乡村的整体建设,寻找最佳的发展思路,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增加经济来源与发展的活力。根据铺顶村的实际情况,产业布局的优化、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工作的强化、人才战略的实施和民主管理机制的完善,所应用的促进乡村提升战略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郑风田.乡村振兴需注意五个问题[J].农村经营管理,2018(01):26-27.[2]曹宪双.深入贯彻“五个要发展”理念精准推动林区全面振兴[J].奋斗,2017(15):21-23.[3]中共佳木斯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五个体现”狠抓贯彻落实奋力谱写佳木斯振兴发展新篇章[J].奋斗,2017(09):35-36.[4]易会满.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振兴要处理好五个关系[J].中国中小企业,2017(03):15.
篇四: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
5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Word可编辑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方案
1、规划工作流程
Word可编辑版
XX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规划深度《规划》既要符合国家及省乡村振兴政策导向,与国家和省规划相衔接,又要符合当地实际,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振兴基础、目标定位、主要任务等。保证通过采购人一次性验收合格。(3)规划成果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集组成,成果形式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最终成果为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集,A3幅面文本;清晰表达设计意图的主要彩色大图4套,展示图纸幅面;文件U盘资料和多媒体演示文档。3、规划理念(1)创新。特色乡村是创新的载体,它通过小空间大投资推动各地集聚资源要素、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彰显乡村的“特色”。(2)协调。特色乡村协调发展理念在于对“和”字的把握。一是协调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协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间的矛盾。(3)绿色。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致力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色乡村的建设无论在项目引进,生产经营和创新方向等方面都应当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开放。特色乡村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打造吸引投资者、创新者、旅游者的新平台,关键在于乡村的包容度。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平衡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的关系,公开公平公正地去规划乡村的建设,才能吸引国内外的高端要素和人才,形成特色乡村的创新创业平台。(5)共享。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规划建设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中都坚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坚持人是发展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4、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Word可编辑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
通知》国办发〔2020〕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5、规划策略
(1)功能构成策略:复合聚集,提升产业能级;(2)配套保障策略:构建配套体系,提升服务质量;(3)景观绿化策略:梳理景观体系,提升环境品质;(4)道路交通策略:发展低碳交通,强化区域联系;(5)花卉观光策略:以农为本,突出特色,打造花旅品牌;(6)产镇融合策略:坚持城乡统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7)市政支持策略:完善市政设施,集约利用能源;(8)开发建设策略:创新开发模式,合理利用土地;
6、战略研判
(1)围绕1个思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紧扣“一大两新”要求,创新引领,数字赋能,促进产业
Word可编辑版转型升级。
(2)落实6大策略
7、功能分区规划分为五大功能片区休闲居住区:乡村居住小区统一规划,构成居住组团。商业街区:以现有主要商业街道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提升景观质量,赋予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乡村特色,形成独特商业街。文化体验区:以现有核心文化广场为基础,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定期体验式节目设计,打造核心文化活动体验区。公共服务区:以现有公共服务区为基础,新建文创中心、双创中心、国际物流电商中心等,形成乡村的产业园。8、建筑风貌的规划设计总体思路8.1设计理念在总体设计体现出魅力、传承、民俗、活力。以“文化”为纽带,以“特色”为驱动;聚合乡镇资源,传承地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将特色旅游乡村街道塑造成为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复兴街道生活。
Word可编辑版
8.2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以街道为轴、整合资源、提升特色乡村商业、增加内涵、完善配套、节能环保”。(1)以街道为轴道路本身就承担着分流交通、连接乡村东西、南北方向的作用,因此道路是一条重要东西及南北向轴线。建筑风貌整治规划应合并精简道路标识、标牌,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适应知名特色旅游乡村要求。(2)整合资源沿街建筑风貌提升改造不能仅以主要街道及轴线为中心,应结合中主要街道周边次干道、支路等道路增加具有特色的商业内街,将商业及步行交通引导至商业内街。通过改造,形成轴线,通过轴线向两侧发散带动特色乡村旅游商业。(3)提升特色商业通过增加特色商业内街,同时修理遮挡绿化、植入特色绿化,完善标识系统,结合重要商业空间出入口合理布置公共交通换乘系统等,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提升特色乡村旅游商业花街的目的。(4)增加内涵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展现乡镇内涵与形象的建筑被遮挡。通过此次主要轴线的提升改造应将标志性建筑前敞开,道路与公共通廊交接口等重要空间节点上设置小广场与街头绿地;另外通过添加艺术雕塑、街道家具等弘扬地域文化。8.4设计原则(1)提升沿街风貌品质
Word可编辑版
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及重要节点实施改造,提升沿街风貌品质。(2)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主要道路两侧沿街商铺的形式的布置应结合街道慢性系统设置,带动次级道路的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商业街区还应从优化次级道路商业结构和商业界面,使商业界面综合的,立体的发展。(3)突出历史文化内涵针对沿线历史文物众多、厚重的特点,在整治过程中,整治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让历史建筑更加醒目的展现出来,突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4)注重景观提升体现旅游特色乡村的特色,以绿化景观作为载体,通过构建多彩的绿地系统,丰富街道、广场,节点等花卉植物的配置,形成“一路一景”,提升乡村的形象,从而达到打造特色乡村的目的。(5)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配套完善市政设施,解决市政配套设施凌乱、缺失、形象不佳等问题,同步完善无障碍设施。(6)完善地下设施服务功能根据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道路整治配套完善地下管线资源。(7)彰显生态性的原则适当调整道路断面、标高和材质,努力实现40%生态目标的要求,系统建设慢行系统,在保障商业氛围的基础上,引导和倡导绿色理念。(8)坚持“经济性”原则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内容取舍结合,结合现有实际情况,能保留的设施尽量保留,形象较差的设施采用维修和更新的手段,适应立面空间整治提升的效果。8.5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Word可编辑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修订本)(2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2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程》GB50348-2004(2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8.6建筑立面改造原则(1)连续的建筑立面建筑外立面具有外显性,在物质文化实体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外显和内在的有机结合体(2)现代主义体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筑外立面是人们表达自己文化观念、传承文化意识的重要符号,通过了解建筑特色文化,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3)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材料许多外墙装饰材料岁月痕迹斑驳,改造中应灵活利用现代材料和本土地方性原有材料,合理的表达出文脉的延续性,通过改变饰面材料、材质、颜色等方式,
Word可编辑版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改变原有建筑的立面视觉效果。
(4)改造后立面与保留立面风格统一协调改造立面保留原有建筑的形态,从立面上突出竖向线条,对窗户,颜色,雨篷等建筑元素统一样式,改善了原来单调的立面,使立面干净清爽,风格明显。(5)节点空间结合景观、绿化等要素一体化统一考虑建筑立面节点空间、景观的优劣作为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对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居住环境、品质和形象都具有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拥有较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就应该将景观与建筑立面进行一体化的设计,营造出更加优秀的空间。8.7建筑立面特色整治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他在民族文化系统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建筑队人们的意义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人们精神交流、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通过特色街巷整治,整理、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精粹。参照传统建筑风格,对特色街巷外立面进行改造整治。根据“6米线”原理,仅对地平以上6米(行人正常视线范围)之间的建筑外墙改造,减少工作量,节约工程投资。
Word可编辑版8.8建筑立面元素控制
8.9沿街建筑灯光亮化设计(1)目标定位建设具有突出特色和代表性的照明发展轴线、生态景观轴线、主要空间区域和标志性节点,初步搭建特色乡村功能照明系统及景观照明架构,并重点建设服务于重点景区的联系道路及周边地区,满足特色旅游及节日庆典的需求。生态:在照明手法与技术手段上,倡导绿色及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合理利用,严格控制照明规模,防止光污染和光侵扰。宜居:增加夜间户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引导新的夜生活模式,塑造舒适、便利、宜人的人居环境。旅游名片:照明充分体现乡村的优势特色,通过完善、强化景点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照明,增强对外吸引力,从而促进夜间乡村晚休闲娱乐、购物消费,推动夜间经济发展。(2)创新理念整体构图。采用中国山水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手法表现手法。运用传统中国画留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点睛式”的重点勾勒色彩控制。在夜景照明规划中,建筑的照明色彩应统一协调,整体色调控制以黄白色为主调,以形成节制、高雅的夜景画面。节能控制。严格选择灯具、科学控制亮度b.减少泛光灯的使用,采用新
Word可编辑版
型的LED光源等。生态学原理。限制大功率霓虹灯的使用,减少光污染,节约能源,减少对生
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9、配套设施规划9.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规划利用现有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街道总工会,工商所,村委会等公共服
务设施,对沿街立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为特色乡村打造添光增彩。(2)教育设施规划保留现状幼儿园,保留现状中小学。(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保留现状卫生院,对大门等沿街立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4)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利用现有街道,提升改造民族文化广场景观效果和民俗活动展示功能。(5)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延续现有主道路,农资销售,商品零售,商业服务,美食店等沿街布置,打
造商业主街。10、给排水规划(1)规划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保证给水工程规划与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2)给水管网规划以环网布置为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水量水压的保证
程度。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补齐特色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
生活垃圾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特色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规划目标1)特色乡村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为特色乡村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Word可编辑版2)合理配置区域供水设施,优化供水成本、降低供水能耗。(3)规划采用的主要规范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Word可编辑版
11、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1)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片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2)充分掌握和分析规划区的现状资料,根据地形、水文气象、水源和水环境情况、城市性质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建筑状况等,尽量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排水系统的优化分析,确定合理、有效、经济的排水系统。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补齐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生活垃圾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特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规划目标1)完善片区排水系统,因地制宜确定污水治理方案,污水处理率达100%,保护环境。2)在阐明现状排水情况、调查现状排水设施及管网情况的基础上,排水工程规划将预测排水量,确定排水规模,对片区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规划。(3)排水工程相关规范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Word可编辑版
1)排水与海绵城市统一协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统一性,统筹规划排水系统和海绵城市系统。2)因地制宜确定排水目标深入研究水的相关问题和水对发展布局的影响因素,因地制宜的确定排水工程的建设目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布局排水工程设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经济性、可行性。(5)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6)污水量预测1)折减系数城市给水厂供出水中包括漏失水量、自然蒸发、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这些水量不产生污水量,不进入污水系统,一般占供水量的10%~20%,所以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本规划取0.85。2)地下水渗入量及部分未预见水量考虑到管道及管道接口材料、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下水渗入现象,再加上存在部分未预见水量,所以设计水量时应考虑10%~15%的增加量。本规划取10%。3)生活污水量片区最高日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85%计,生活污水量根据给水量计算。(7)雨水量计算设计流量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q·Ψ·F其中:Q—设计雨水流量(L/s);Ψ-综合径流系数,取Ψ=0.6;F—汇水面积,hm²。q—暴雨强度,L/(s.hm²)。暴雨强度公式:
2411(10.877lgP)q(t10.1)0.81
Word可编辑版
其中:P—暴雨重现期,取P=5年;t为雨水径流时间:t=t1+t2;
t1为地面雨水径流时间:t1取10min;t2为管(沟)径流时间;(8)污水系统规划污水排放系统依据地形布置,污水顺坡排放,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向北排放,接入附近市政污水管,经转输后进入北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管网基本沿道路敷设,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以减少埋深,较少土方工程量。污水管道每隔约30米应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消能,管径不小于DN400。为避免污水干管与雨水干管交叉,污水干管敷设于雨水干管之下,并且污水干管便于周边支管的接入,规划污水干管覆土暂按2.0m考虑。(9)雨水系统规划雨水系统依据地形布置,雨水顺坡排放,就近排入片区现况水系内。雨水管网基本沿道路敷设,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以减少埋深,较少土方工程量。雨水管道每隔约30米应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消能,管径不小于DN500。为便于周边支次管网的接入,规划雨水干管覆土暂按1.5m考虑。(10)管材污雨水管道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8kN/㎡,管材必须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Word可编辑版
3)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应按部标《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规划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进行设置。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为800米以内。公厕规划为水冲式,一、二类公厕所占比重不低于30%,公厕的粪便应排入污水管道。4)垃圾收集站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5)垃圾转运站规划按照规范合理配置垃圾转运站,小型转运站每0.7~1.0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间距不小于5米;大中型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量大于200t/d,服务半径一般为3~5公里。根据以上对生活垃圾量的预测,生活垃圾量的转运主要通过小型转运站解决,而大中型垃圾转运站主要用于工业垃圾的转运。13、电力电信设施规划一、电力工程规划(1)负荷预测及计算;该次规划通过用地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负荷密度根据规范中相应指标同时结合区域特殊性和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确定规划区预测用电负荷。(2)10kV中压配电网络规划:1)10kV配电线路组网方式:规划区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电压等级,10kV主干线电缆网络宜按单环或双环组网,组成环网的电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2)10kV中压配电网线路规划:根据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电缆化的要求,结合规划区负荷的不确定性,沿规划区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下预留10kV电力线电缆沟,40m及以上道路沿道路两侧敷设电缆沟,40m以下单侧敷设电缆沟(与电信电缆异侧敷设),在穿越公
Word可编辑版
路时采用电力排管敷设。3)10kV变配电所设置:新建变电站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变电站宜按“小容量、密布点”的原则设
置。10kV配电网应能接受电源侧的全部容量,并能满足规划区的全部用电负荷,10kV配电网设计应根据负荷密度、供电容量、允许压降以及供电可靠性等要求进行合理的优化计算。
变电站宜采用室内站或箱式变。室内站宜采用两台变压器设计,两路进线,并根据负荷确定变压器容量;每台变压器出线4~6回;低压采用单母分段联络接线方式,装设分段断路器;低压进线柜宜装设综合配电测试仪。箱式变宜采用欧式箱变或美式箱变,低压侧4~6回出线。
变压器容量选择: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油浸式,630KVA,干式,800KVA。4)10kV开闭所设置:当变电站的10kV出线走廊受到限制、10kV配电装置间隔不足且无扩建余地时,宜建设开闭所。开闭所应配合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同时进行,可单独建设也可与配电站配套建设;开闭所宜根据负荷分布均匀布置,其位置应交通运输方便,具有充足的进出线通道,满足消防、通风、防潮、防尘等技术要求;开闭所电气接线应简单可靠,宜采用单母分段,两路进线、6-10路出线;开闭所按无人值班及综合自动化要求设计。(3)道路照明系统规划:1)规划区域设计照度:主干路和立交桥的平均照度为15~25LX,次干路为10~15LX。2)光源选择及灯具布置:在确保照度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发光效率高,损耗低及寿命长的高压钠灯,主干道采用内外热镀锌钢杆灯具,立交桥采用高杆灯,大交叉路口采用中杆灯。灯具及灯杆选型应根据当地周围建筑风格和景观合理配置,与环境协调。3)敷设方式及路灯控制:照明电源由设置于绿化带内的专用箱变或附近变配电所供电。在绿化带和人行道下照明线路通常穿PE50塑料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5米。穿越道路改
Word可编辑版
穿DN50热镀锌钢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7米.照明控制采用光控,时控及手控三种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控
制方式,并采用分散电容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功率因数大于0.9。二、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规模预测电信用户预测主要预测电话业务。电话主要包括业务电话、住宅电话和公用
电话三部分。根据相关规划提出的经济分析、用地功能及相关预测指标,参考人口发展预测规模等因素,采用单位用地面积指标法,对规划区内电话用户进行预测。
(2)通信网络规划为保障通信畅通,结合规划区内工业企业较多,其数据通信需求大的特点,确定规划区内应形成用户层—主干层的完备的通信网络以确保规划区内的各类通信需求。随着电信业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因其通信容量大,信号衰减小,保密性及抗电磁干扰性强,成本不断下降等优越性,逐步取代同轴电缆而实现全光缆化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规划确定主干层网络应以光缆为主,铜芯电缆仅入户时使用。(3)通信局所规划根据本规划所确定的通信网络结构,在一期规划范围内新建电信模块局1座,远期程控容量为4万门。增加交换和汇接设备,通过中继光缆管道与规划区所有端局相互连接,形成环网。(4)移动通信规划规划确定规划区内各移动通信网络应实现无间隙全覆盖。各移动通信网络BTS系统间距控制在600~800米间。(5)邮政局所规划规划区内与通信模块局同地点设置一邮政支局以保证实现信函基本次日投递。(6)有线电视规划规划与通信模块局同地点设置有线电视网络前端中心机房。进线光缆由乡村基地广电卫星地面接收站引入。规划区内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光缆传输,铜芯电缆
Word可编辑版
仅入户时使用。(7)电信管网规划:规划区通信管道的建设与道路的建设应同步进行,使市话管道网化,实现规
划区通信主干电缆埋地化。电信主干管道中敷设主干线路、中继线路、长途线路、专用线路。一般采用
树枝型和环型结构,局向用户辐射方式,规格逐渐递减;新设局所主干线路长度一般不超过2km,超过2km以上采用光缆为优。
逐步实现光纤到户,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实现固定电话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按照“光进铜退”的网络发展策略。
电信线宜设在道路的一侧,即电力线走向的另一侧。建成区内的信号传输通道统一规划,与电力线路分侧布置。工业、高压电力线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重点保护好居民集中区的空域环境。13、智慧乡村规划(1)智慧乡村概念智慧乡村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乡村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乡村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乡村的和谐、可持续成长。(2)智慧乡村总体框架规划以智慧乡村运营管理应用、智慧乡村民生服务应用、智慧乡村产业服务应用三大应用体系为基础,建设“两大体系、两重网络”。“两大体系”为: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和统一保障的城市级信息安全体系。“两重网络”为:无所不在的高速网络及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3)智慧乡村五大平台体系
Word可编辑版
(4)智慧乡村总体目标更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模式更为灵活的敏捷运营机制更加便捷的民生服务手段更具潜力的产业发展环境(5)智慧乡村建设内容1)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2)创建智慧城市决策展示系统,打造服务民生工程的用户体验系统3)建设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决策、能源与资源管理等示范应用工程4)突破智能感知、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和服务发布等关键技术
Word可编辑版(6)智慧乡村产业链——智慧溯源溯源系统是根据相关部门对于产品追溯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等要求,通过
电子标签、标签的状态标识(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协作,来实现对产品(进货物资、生产过程、成品)、环境设施、服务人员的可追溯管理。
政府的主管部门和生产型企业有对追溯系统有迫切的需求,可分为:1)以对产品个体信息管理为基础,很容易实现生产型企业内容ERP和CRM等管理功能。2)追溯系统的建设,对产品生产和流通整个过程,进行了工业化的“流程再造”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3)通过溯源系统提供的查询界面,查询产品生产信息,做到放心消费。4)以追溯系统的建立为基础,将为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大流通、大循环创造自己出条件。
14、产业发展规划抓住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和XX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规划要求,规划建设特色乡村,实现“产、城、人、文、
Word可编辑版旅”的高度融合目标。依托优良景观资源与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导入和构建旅服务体系,辐射周边、吸引游客,打造旅游产业。形成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经营形态。主要围绕“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篇五: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
设计助力乡村振兴云南省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据统计,乡村承载了中国约94%的国土面积和40.42%人口,可谓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文化小传统的植根所在。新时代政府开展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围绕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战略,正是清晰的认识到了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很多设计思想虽然仅限高校授业,但归根结底也是从匠人的营造经验总结中得来,从乡村建设发展的模式探讨提炼中得来。设计作为建设的龙头专业,在乡村振兴这个重大时代命题下,我们更应该把设计带回到乡村去,中国的乡土设计若能真正根植于乡村,也将是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了文化更新,必将推动一种新乡村传统的建设创造。
【关键词】乡土设计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本土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47.9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
0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乡村作为农业的载体,围绕乡村建设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乡村建设作出了不同的目标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新愿景,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环境脆弱的问题。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上,更明确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目标。这一轮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性规划了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具有完整性、全局性、战略性。作为建筑设计行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提高整个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回答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
1以设计激发乡村文化新飞跃。乡村是什么?乡村在哪里?古往今来,许多描绘乡村的歌赋画卷举不胜举,说千道万,乡村是中华文明产生的基础和物质所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梦想体现,乡村社会就是中国的本根。经历了五千
年的沧桑,中国乡村文化依然充满活力。乡村文化是一个综合广义概念,它由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两大部分构成。有形文化包含村落空间环境、地理自然肌理、民俗风情建筑、特产服饰语言等,是乡村文化的物质体现;无形文化包含乡风民俗、传说故事、手工技艺等,是乡村文化的精神表现。设计下乡应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在当地传统乡土建筑特点个性的基础上,把现代设计理念带进来,设计出既能够保留本乡本土特色的民居建筑,又能够凸显现代文化的时代内核,把历史文化底蕴、地方特色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起来。以新的高度再造乡村空间,不仅要继承历史文化脉络,也要尊重自然地理肌理;不仅要考虑整体乡村建筑的风貌特点,还要拓展整合新的公共空间,为重塑现代乡村生活共同体奠定文化空间之基。很多村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生长起来的,不同的时代要求衍生出了不同的道路、空间、建筑格局。有的村落以古树、水池、集市等为中心,呈散射状;有的村落依托道路、溪流、山形等,成带状有序舒展;还有的以精神文化寄托为建设初衷,经过历代扩建,形成了传统思想的实物载体。它们都是设计理念的宝贵源泉,也是乡土设计最可借鉴的小传统原型,是乡村设计的魂。设计下乡应充分尊重、挖掘、发展这些地方小传统文化。但新时期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不应该一味循规蹈矩,过分保留。这时也需要根据民调民意创制出一些新的文化空间。比如乡村博物馆、乡土景观群、农业遗产带等等。具体手法既要考虑经济因素,也应发扬文化内涵。如将原有的集贸中心改造成民俗传习所,将灌溉水系丰富成景观绿化带,将种植梯田美化成农业遗产区……,这样,不仅激活了文化价值内涵,也再度成为了乡民认同的物质空间载体。设计引入乡村振兴,不仅复活了乡村文化,提高了建设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设计就像一种文化粘合催化剂,为新时代新文明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只有乡村文化复兴才可能振兴乡村社会。
2以设计促进乡村经济再发展。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物质基础。不难发现,一些发展好的古村落,基本都依托于某类产业生产或是某种矿产开发,再或是某位土司领主。传统的乡村农业生产已经逐渐失去了优势,今日乡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在市场经济洗礼下发生着结构性变化,乡村经济发展更需要在有机特色、文化品质等方面提质增效。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国务院出台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产业融合的具体政策,更是集中围绕创意设计着力,强化文化创意
和设计服务与农业的融合。无论是哪种农业经济业态,体验设计与创意营销的深度融入都可以进一步整合推广。一些新型有机农业及水培农业、经济花卉农林景观、乡村休闲旅游业、扶贫产品工艺产业等,都与设计服务密不可分。但设计下乡务秉承“可持续、能推广”的理念。乡村资金基本采取“农民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资本进一点”的方式,可谓滴水成河,得来不易。而设计也不能一味想当然,更应注重遵从政府引导,毕竟政府可以从大区域规划,大格局协调来统筹;设计更应该让群众全程参与,乡民世代生活于此,毕竟什么才是他们独有的,什么才是他们需要的,他们最清楚。只有共同缔造的规划设计,才具有实际操作性和自愿执行力。乡村因地理历史的不同,资源拥有也会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东部与西部的乡村,坝区与山区的乡村,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与情趣与各异。设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资源相对丰富的乡村,应整合周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小区域联动大区域的整体乡村打造。而相对资源缺乏和经济薄弱的地方,应强力推动市场参与,拓展建设准入条件,成立专项设计,联合高校、机构、协会、精准助力乡村建设。
3以设计服务乡村新生活。在城镇化加快的当代,在城乡人员的流动中,人们互相体验着彼此不同的新生活。乡村设计不仅要在基础设施、农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做文章,更要在民意调查、专题会商、专项设计方面下功夫。生态绿色的乡村,便捷高效的城镇,相互依托,乡村发展就在润物无声中完成,设计服务的价值,看似无形却发挥了综合带动作用。
4结语
乡村是一张白纸,设计既要让乡村振兴可持续、能发展,更要让乡村振兴不走形、不变样。在实现村容村貌改善的同时,更应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只有乡土设计根植乡村,才能推动创造新一轮的乡村传统建设高潮。
3
篇六: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
乡村振兴计划方案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长期关注三农问题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是在三农政策措施,以及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等改革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因为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其次是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基础设施的振兴。这些基础设施不仅限于水电气,还包括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同时还要改善人居环境。再次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第四是改善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总体要求: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
础设施,统筹河渠林田坑塘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具体措施:
1、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以引进项目、争取资金为目标。深化营商环境优化示范区创建,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年内新增科技型企业8家以上。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着力培育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
2、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完成21个村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继续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片区。狠抓教育、医疗卫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民生领域的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事业发展,推进教育医疗系统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3、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落实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利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全覆盖。深入推动扶贫开发,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富裕、文明、靓丽的现代化京南小镇。盘活农村闲置集体用地、闲置宅基地等土地资源,在符合产业规划和环保标准前提下,创新流转方式,创造效益,增加集体收入。
4、将“三区同建”作为我镇今后发展的战略举措。用3年时间着力打造韩村新型农村社区、韩村现代工业园区、韩村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推动生活、生产、生态深度融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实现就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就地城镇化。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5、打好污染防治、安全生产攻坚战。继续落实“1+14”综合治理方案,扎实开展扬尘、燃煤、“散乱污”企业等专项整治行动,充分发挥大气污染网格管理和行业安全监控。坚决铁腕治污。深入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涉危生产行为及环境违法行为。
5、提高政治站位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做到信访排查常态化,所发现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接访制度,因人施策制定解决办法。切实做好预警预防工作,
做到信息灵通,及早发现有效管控,保证问题不出镇。落实“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五包一”工作责任。
6、强基固本抓好党建。落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村、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48个行政村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深入开展“双汇报、双评议”、“五个年”等活动,严格落实日清日结、日志式管理等制度,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树立“党建+”理念。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大气污染、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切实强化党的领导,强化党员示范作用。
三、活动要求
(一)强化认识。各科室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各项工作的旨归,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都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确保落实到位。
(二)加强领导。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质行进展,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政府镇长任组长。负责掌握准入、组织协调、统筹规划等相关工作。班子成员要按照业务分工分别指导督促面临任务。
(三)严肃纪律。本单位将对各项振兴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并将此项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执
行不力、懒政不作为影响工作进度的个别干部进行追责,取消年度评优选模资格。
篇七: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设计介入方案
乡村振兴的九种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已涌现出许多新模式,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01“三融合”发展模式—浙江德清模式
近年来,浙江德清立足实际,根据乡村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发展特点,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德清模式”,包含“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和“城乡融合”等三个层次。即:通过绿色化转型、数字化提升,拉长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通过以产兴村、以村促产,破解产业升级、村庄经营难题,实现“产村融合”;通过改革破壁垒、服务一体化,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实现“城乡融合”。
1.突出旅游经济发展。依托名山、湿地、古镇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集体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产业、地理位置等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等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
2.突出资源要素配置。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一核心,有效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资源。2015年起,德清县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激活农村产权收益;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参事会“优化资源配置,凝聚人心人力”的作用。
3.引进数字技术赋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如,推动生产智能转型,推动业态“链上嫁接”。此外,还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可视化治理体系,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
02城乡一体化模式—湖南“浔龙河”生态模式
早在2012年,湖南长沙县浔龙河村带头人柳中辉开始打造生态艺术小镇项目,并被列入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目录。项目从盘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两部分入手,率先破题城乡发展瓶颈,形成了以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旅产业为抓手、康养产业为配套,四大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相容并生的产业布局。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集中治理、村民集中居住的“三集中”,实现村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土地改革和混合运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
产业,推动农民致富增收,逐步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
1.土地确权。成立土地产权调查小组,邀请专业的测绘队进行勘测,对村民组的四界范围、林地、耕地以及塘坝、河流、道路等公共用地进行测量确认。土地确权登记,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对农民的土地权利进行确权颁证,使其变为可交易、可转让的资产。
2.发展产业。产业是浔龙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浔龙河抓住长沙近郊农村独特的地缘优势,兼顾农业、农村、农民利益,统筹生态、文化与小城镇建设,布局生态产业、文化、教育、旅游和康养产业。产业之间形成了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为基础产业。
03“七化”发展模式—山东寿光模式
寿光围绕产业的标准化、园区化、品牌化、职业化、市场化以及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打造乡村振兴“寿光模式”。
1.产业标准化。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成立了4名院士领衔的67名专家团队,启动了11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工作。
2.农业园区化。自2018年以来,寿光市建设了占地3万多亩的18个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个大棚就是一个“绿色车间”,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绿色工厂”。
3.农产品品牌化。“寿光蔬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落户寿光,以寿光蔬菜为核心的千亿级蔬菜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了“七彩庄园”“寿光农发”等一批企业品牌以及“乐义蔬菜”“金彩益生”等一批蔬菜单体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6个。
4.新型职业化。寿光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培训,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青年人才回乡创业。
5.经营市场化。寿光拓展市场化经营体系,市场带动是“寿光模式”的突出特点,在用好农产品物流园等传统市场的同时,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形势下农产品销售由线下向线上转移的新趋势,与阿里、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全面合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蔬菜占比大幅度提升。
6.乡村宜居化。2019年,寿光市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道路、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十改”工程,不断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通过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寿光着力打造了一个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田园村庄。
7.公共服务均等化。寿光还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完善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以城区文化辐射带动农村,以农村文化丰富反哺城区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让城乡居民同享“文化阳光”。
04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河北迁西“花乡果巷”模式
唐山迁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和市场为导向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优良的山水田园,百花争艳的多彩花园,硕果飘香的百年果园,欢乐畅享的醉美游园,群众安居乐业的祥福家园。
1.推进一产现代化发展。依托水杂果良好的种植基础,打造果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包括水杂果产业种植、果品生产加工、冷库仓储物流、市场交易集散、果品展览展销会,建立产业新村。
2.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打造“新六产”乡村发展新业态,重点打造六个层次的乡村文旅产业:乡村景观、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产业、乡村娱乐、乡村联动,实现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重构。对22个村庄进行分类发展指引,构建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研学、交通、电商、度假、康养、体育、艺术、便民等十大类型。
3.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按照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要求,通过垃圾专项治理、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提升村容村貌。
4.推进乡村振兴赋能。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在示范区全面开展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打造智慧乡村。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赋能。制定花乡果巷振兴学堂和开展小花小果能工计划,旨在打造成为京津冀乡村振兴的研讨高地、培训高地、实践高地。
05产业振兴“抱团发展”模式—辽宁盘锦模式
近些年,盘锦市以建设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园为突破口,把建设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盘锦市打造成了一个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变投入为产出,走出乡村建设示范、产业振兴输出的“盘锦模式”。
1.打造生态品牌。该市农业特色鲜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按照“打生态牌、走精品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稻、河蟹、棚菜、鸭子特色生态农业。
2.打造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盘锦鸭子、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棚菜等农业特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盘锦成为北方最大的粮食、河蟹专业市场。
3.打造“休闲旅游+农业”。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发展集种植养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型。
4.打造高科技“5G”农业。借助5G+AI精准种植养殖、5G+无人机植保、人工智能病虫害智能诊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打造高效农业。
06全产业链模式—四川崇州“天府良仓”模式
成都市崇州围绕打造“水稻+”产业链,形成农商文旅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围绕种植一棵稻(水稻种植优化),做精一粒米(水稻精深加工),做旺一个家(稻乡田园生活),最终落实一个梦(乡村振兴大计,美丽乡愁梦想)展开。
1.水稻种植优化。通过与高校及社会水稻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科研育种,以优化种子筛选培育;结合农业科技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民建立合作模式,通过培训、引导建立职业农民培养科学种植方式,在区域内布局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以建立就地服务体系,建立烘储物流体系等产业路径以强化种植环节。
2.水稻精深加工。建立水稻粗加工、精深科技加工产品体系及水稻周边加工产品体系;建立一套从餐桌到田间的质量可追溯系统以保障产品品质;建立品质大米标准体系。
3.建设大数据运营平台。与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项目运营商—北京奥科美公司合作,建设“天府好米”大数据运营平台。
4.打造一体化田园综合体。依托川西林盘打造,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立足“稻田+”农创体验,建设集国际竹稻艺术中心、稻作文化博览园、稻作文创集聚区等项目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07旅游与农业融合模式—贵州“三变”模式
贵州省的舍亨村,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和科普性,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舍亨村农民企业家陶正学,于2012年成立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后又成立了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亨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凭借自然条件优势,引进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投入资本和技术,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村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如,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
舍亨村的这种旅游与农业融合模式,又被专家们总结经验为“三变模式”。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种模式有利于吸引人才集聚和资源集聚,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三产融合”。
08“党建+”特色模式—安徽省“岳西模式”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是革命的老区。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党建+”一体化老区振兴特色模式。
1.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按照安徽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要求,依靠基层党组织,建立乡村信用评价体系,为引入资金注入乡村振兴奠定信用基础。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建立信用档案以及进行信用等级评定。金融机构根据农户信用等级批量给予符合要求的信用户额度授信,发放信用村建设贷款。
2.发展特色产业。突出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大农业等四大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格局。以“富裕党员、合作社、公司等+贫困户”方式发展特色产业。
3.打造智慧农村。充分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积极推广智慧化农机、病虫害远程诊断、农用航空、精准灌溉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和数字化管理。
4.打造研学旅游项目。依托独特的老区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传承、军事文化体验、国防民防科普为主题的文旅项目,以此带动休闲民宿康养发展。
09“五位一体”模式—河南省“孟津模式”
孟津县作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示范县,近年来打造了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1.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资源和都市近郊优势,大力整合农业园区、田园风光、黄河湿地、经济作为等旅游资源,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如,打造孟扣路果蔬产业集聚群、小浪底专用线高效特色农业观光带,以及“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等。
2.吸引乡土人才。孟津县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各镇党校、各村“三新”大讲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教育资源,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技术培训,尤其注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已成为孟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此外,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准入、税收、土地、融资、激励、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3.打造乡土文化品牌。该县以乡愁、乡情、乡望为主题,集中展示河洛地区知名古建筑、古文化、古风俗、古技艺等,弘扬农耕文化和中原文明。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如牡丹画产业等;还深入挖掘剪纸、杂耍、书画、戏曲等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4.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孟津县通过开展垃圾清零、一村万树、厕所革命、拆违治乱等工作,使得乡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打造出了设施完善、整洁干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5.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该县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打通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叫响做实了“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服务品牌。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推荐访问:地区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应用 设计介入方案 振兴 介入 乡村
上一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9篇
下一篇:解放思想振兴发展个人述学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