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之下,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由此就给我们国家进行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有关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在新时代之下三农工作的新型要求、新型部署以及新型战略。乡村振兴最关键的就在于振兴,因此怎样有效把握具体战略的本质以及总体要求和目标等,就成为当前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要想落实该战略就要对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与分析,由此制定出来相应的振兴技术等等。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行解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内涵;实践路径;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D422.6 ;F32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当中乡村振兴战略是其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同样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当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党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新的调整,使其能够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在改革开放之下我们国家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其它事业相比较有着极大的进步。另外国家还在不断调整农业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得了极大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大量的精壮劳力进入到城市,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土地无人种植,使得城乡之间发展距离逐渐扩大。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1振兴乡村的重要性
第一,实施该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農村地区的建设一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最大的一项短板,具体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够稳固以及各项事务发展滞后等等。这不仅仅影响着农村的发展,还影响着“四化”的发展与进行。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之中必须要解决这一基本问题。
第二,这也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最基本的要求。当前的社会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农业发展不够充分,新农村建设不充分以及各项社会基础性措施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要想解决好这几个主要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实施该战略,让农村能够强大起来。
第三,这也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体现。立政之本与农相关,中国是农业大国,更加应该要重点建设农业。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从农村的土地制度、经营制度和产权制度上入手,始终将人民作为中心,以满足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所有农民都能够感受到改革的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感。
2理论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就是要确保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以及生态宜居、治理有效。能够发现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该振兴战略要求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内容变得更加全面,其中所包含含义更为丰富,层次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具体的振兴目标也变得更为宏大。所以同样能够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次的调整,更多的是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向的变革。
其中产业兴旺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只有保证产业有了相应的发展农村地区才会变得更加稳定,农民的收入才会提升,最终乡村才能够实现兴盛。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就是要构建起来相应的生产体系以及经营体系,重点发展第一、二、三产业,伎其能够相互融合,有限延长产业链,确保最终农业综合效益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
有关生态宜居问题,这是该战略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地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乡村环境面貌进行改善,将城镇的基础设施引入到乡村,由此发展起来绿色农业,保证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生,并实现农村现代化,确保最终能够建设起美丽的新乡村。
第一,对于乡风文明来说这是该战略有效实施的灵魂,同样也对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乡村提出了的新要求。具体来说该内容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将农民的精神风貌予以改善,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自身素质,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倡导要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之间和谐共处等等,确保最终能够建设精神文明村庄。
第二,对于治理有效性来说这也是该战略当中的一项重要保障,是对农村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乡村一直都是国家建设发展体系的最末端,所以加强乡村的治理是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最关键的一部分内容。该战略要求就是要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情况下坚持综合性治理和系统性治理,保证乡村居民能够安居乐业,整体的社会秩序更加有序和安定。
第三,生活富裕是该战略的终极目标,也是经济建设过程中给乡村地区提出的具体要求。具体的生活富裕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多的是要体现在精神以及对物质文化的追求上。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提升农民的家庭收入,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最终确保农村地区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能够全面发展,使全国人民可以一起步入小康社会。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全面性振兴,它包含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其总体性布局是优先发展农业,最终目标是保证实现农村富裕、农村美丽、农村富强;具体的发展方向在于确保实现农村现代化;具体的手段是城乡之间融合发展;详细载体就是建设美丽乡村。该战略部署除了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还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最基本的方向指南。
3实践路径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化来积极回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它将城市和乡村建设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上,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做出的伟大战略部署。要想确保该战略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性推进。
3.1发展农业现代化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同样这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当前农村地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最大的一个短板。进一步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是确保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战略,同样也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同步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和城市都是命运共同体,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始终向三农方面倾斜,积极鼓励各种人才、资金以及技术等向农村地区流动,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之间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政策体系,积极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将科技进一步强化,使其能够给绿色农业的发展助力。
3.2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只要不解放农村地区的生产力该战略就无法实现。对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就应该要从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以及资源变资产三个方面入手,将其土地流转及集体资产盘活,进一步壮大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品牌化经营,最终确保农民可以致富增收。除此之外还应该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要将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提升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率,将环境、资源以及土地之间的价格理顺:二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市场监管,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并积极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产品的种植,使得国家粮食安全能够落实到位。
3.3健全农村治理体系
基层组织是农村工作及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在农村地区其基层组织治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战略目标的贯彻与实施。在党的十九大之中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建立起法治、德治以及自治相互融合的治理体系。始终使用法治的手段去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使用道德的力量去约束和规范农民的行为,并用自治的方式激发起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只有将这三者相互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构建起新型的治理体系,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3.4培养工作队伍
该战略目标的实现最根本和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科技与人才。当前制约该战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含有科技资金投入力度缺乏、农产品当中的科技含量较低以及农民的知识体系难以有效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等。对此要想实现该战略就一定要将人才以及科技的支撑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大对科技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與此同时还可以运用贴息贷款等形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并建立起双创支撑的服务体系,对农村的干部及农民等进行业务培训,最终培养起一支不仅懂农业发展,还热爱农村以及热爱农民的人才队伍,给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3.5深化制度改革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该战略的实现可能性,还应该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革与优化,使所有的农民都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改革的红利以及实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地区土地改革,完善与巩固相应的经营制度以及保护制度,发展起适度经营的规模,并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等等。该政策的提出与完善能够有效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当中的重要地位,并增创增收,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基本的长治久安。
4结束语
当前我们国家还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其中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内涵,根据正确的实践路径保证农村能够实现有效发展。通过对机制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该战略,以此构建出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