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10篇(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是共青团梅州市委员会、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梅州市乡村振兴局、梅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10篇,希望大家喜欢。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_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2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领袖的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
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领袖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
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翻看历史,五四运动发端于青年,陈独秀、鲁迅站在时代的潮头振臂高呼,点起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个时代;战争年代,千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带领下,抛头颅洒热血;建国伊始,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青年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归祖国,为国铸重器。而我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学习秦玥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牺牲能壮志,浴血坚持创小康。
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领袖16岁到乡村插队,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3
回得去的故乡,看得见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这就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我们要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习近平主席说,即使未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建设要与时代以同频率的步伐向前迈进,让故园依旧,让“小桥流水人家”的场面与我们同行,让在外远行的游子有自己的归属,让更多的老人、儿童得到温暖的陪伴,再无空巢之人,再无留守之痛,才能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乡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走在乡村建设的路上,有农民在大地上奋斗,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艰苦奋斗,将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的薄弱村,发展成了文明村,并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笔回信。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发展,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的希望。总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但是当踏上了中国梦的征途后,一切仿佛那么和谐。在这条路上,乡村建设如同烟火,偶尔冷漠受挫,但终归发展;恰似人间,终有光明时刻。
乡村建设如星星之火,照亮未来。
干部下乡,扶贫,带给老无所依的农民情感与物质上的关怀;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少个希望工程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福音,送去知识,传递希望。下一代的农民,不能只当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执政党的不忘初心与创新引领,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家是较小国,国是千万家!村庄较能体现的发展变迁与开拓进取,小家的幸福才是大国的未来。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生产发展齐头并进,生活宽裕无烦恼,乡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洁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责,这就是美丽乡村。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却又不忘初衷,传统依旧,乡村才是真正的“进行时”,农民的春天才会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建设美丽乡村,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4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5
20_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其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农牧民仍然是牧区的主体人群,而乡村又是我们发展中最大的短板、难点和差距所在,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振兴乡村的各项工作。
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目前,扶贫工作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多数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实现退出问题不大,下一步主要是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好教育、宣传、引导、组织、带领、支持群众的作用,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高农民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加强政策宣传,搞好解惑释疑,通过参观成功典型等形式,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树立信心。改进帮扶方法,探索在产业扶贫上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的做法,通过有效参与和投入,提高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政策设计,在政策支持上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_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7
乡村是承载人民精神生活,与城镇共同构成人民活动的重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重要一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中华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基在乡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掘金点也在农村。只有从文化、经济、人才、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出发,才能振兴乡村,才能促进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全方面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于产业振兴让农民富起来。在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他们“有干头、有赚头、有劲头”。而这需要有优质产业的支持,发挥特色产业的富民效应,譬如借助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手工艺等,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百姓增收致富“一箭三雕”。因此,要把乡村产业的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生活更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组织振兴让基层治理建起来。自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方政策也相继出台,为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前些年,农村社会组织化弱化,过于依赖各级政府,这不仅不利于各项基层政务的展开,也不利于群众真正享受到国家各项利好政策。而如今,各地农村积极推行的“群众办事不出村大厅”、“红白理事会”、新乡贤治理模式等多种优化基层服务的好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民众积极参与日常治理,提高参与度。由此可得,要想完善乡村的基层治理之路,需要将基层组织的建设落在实处,扎进群众心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人才振兴让能力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马太效应凸显,其中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地区没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不重视基层干部的政治引领,没有培养起干部的向心力。因此,着力建设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借助人才,激活乡村振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党中央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久久为功,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让乡村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8
美,有好多种。有人偏爱荷塘月色的安静之美,有人偏爱巍峨峻岭的雄壮之美,有人偏爱潺潺小溪的清澈之美。而我,独爱情感纯朴浓烈的乡村之美。
乡村之美,美在祥和。清晨,温暖的阳光会透过窗棂,射到你的脸上,让你感觉到无限的轻松。欢快的小鸟儿,会把你从睡梦中唤醒,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朵朵的鲜花也会向你张开笑脸,带给你馥郁的芬芳。七八点钟的时候,小动物苏醒过来,马路边的小店也会开张,早市的各种吆喝声让沉寂的村庄热闹了起来,来来往往的行人个个憨厚、淳朴、热情。
乡村之美,美在热情。中午,太阳暖暖的。劳作的人们,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见人就会打一声招呼,不是几句玩笑就是几声问候。回家后,人们纷纷端着自己家的饭菜,蹲在巷子口,边吃边聊家常,其乐融融,虽不是一家人,但爽朗的笑声变成了乡里乡亲开心的“沙龙”。如果你饿了,走进路边随便一家小店,店主都会热情招呼你坐下,无论是各种面食,还是新鲜的炒野菜,就会端到你的面前,每一样都会馋得你口水直流、内心痒痒。
乡村之美,美在静谧。夜晚,乡村没有城市喧嚣和流光溢彩。找一块草地躺下,天空中有漫天繁星,让你数也数不清。如果你是一位细心人,一定会发现最亮的那颗,还会在瞬间滑过夜空!如果你用心听,小河边草丛里的纺织娘娘还会“吱吱吱”地为你歌唱。那声音,既清脆又悦耳,还会让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等你躺够了,再沿着寂静的小路走到村口,皎洁的月光下几位正在说书的老爷爷,会让你明白乡村的古老和文化的不断流淌……
乡村之美,其实美在平凡,美在平淡,美在朴实!乡村之美,其实美在自由,美在平等,美在和谐!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9
如果我问大家喜欢乡村吗?你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呵呵,我的爷爷奶奶就住在乡下,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
因为爷爷奶奶家住在山中间,所以周围全是连绵起伏的大山。顺着山路往前走,就会看到一大块菜畦,里面种着许多爷爷奶奶亲手栽培的蔬菜,有白萝卜、辣椒、白菜、玉米等等。所以每逢长出蔬菜来时,从菜畦出来,总会满载而归。
到门前,唉,与其说是门还不如说是一张渔网呢!因为奶奶怕鸡跑到屋子里来,弄得小院和房子很脏,所以用铁丝和渔网围了起来,这样,既不担心鸡会丢失,又不至于天天要清理鸡仔们的便便了。哈哈,奶奶还真是用心良苦啊!
进了“大门”,来到小院,就能看到铁网外的一群母鸡正悠闲地散步,仿佛这世界上所有的烦心事都与它们无关了。门口的看家狗“甜心”,它总是趴在地上,眼睛紧紧地盯着大门。那模样,远远望去,还真像是一尊“门神”呢!
屋后有一座小山,山上种着许多板栗树。每天清晨,鸟儿们都在树上玩耍,“叽叽喳喳”那欢乐的歌声总会唤醒大地和勤劳的人们。而板栗成熟的时候,香甜的板栗也总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大山的脚下,有一条小溪,里面的水清澈底,水中的鱼儿不可计数,所以爷爷经常去那儿捕鱼。溪边芦苇很多,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如果你安静地站在原地仔细地聆听,就能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和小溪“哗哗”流动的声音。这时,就感觉自己好像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似的。
乡村是个美好的地方,这里可以隔离嘈杂的喧闹声,令人舒心、放松。有空,你也可以来体验哦!这便是真正的乡村之美。
《乡村振兴·青春足迹》心得体会10
四月的清晨,微风徐徐,阳光明媚。我跟随爸爸妈妈驱车回翔安老家。我已经记不清回老家多少次了,只记得,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家乡的变化。爸爸说,老家虽然和岛内市区隔海相望,直线只有十几公里,但是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从岛内回家一趟,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但现在不一样了!自从翔安海底隧道通车后,从市区回老家的时间不到半小时。由于交通的便利,老家的开发建设速度很快,到处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的车子刚进入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大字——"美丽西滨,滨海新村",看了让人精神振奋。爸爸指着标语对我说:“这一句简短有力的口号,不仅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还是全村人民建设幸福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听完爸爸这段话后,我真为我的老家在这西滨村感到自豪!
我们继续向村子里面走, 你看,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新房子,独家小院,花草环绕,还有那悠然自得又气宇轩昂的中华田园犬护家,这种景象,我想在城里应该很难找到吧。以前,村里的人们以讨海为生,现在很多人都做起了生意,海鲜馆的生意可好啦,从岛内专程来吃饭的人很多,中午吃餐饭还得排队等候呢!奶奶看着这番景象,激动地对我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连接新机场的滨海东大道从老家经过,老家的人们,到岛内市区逛街,到北站乘坐高铁,都是非常快捷方便,咱们老家再不是以前偏僻落后的样子了!”“是呀,现在村口的马路都漂亮多了!”妈妈接着说道。
听着奶奶与妈妈的对话,我回想起爸爸经常说的一句话:“我家出门走几步路就是大海了。”是的,你看家门口的张埭桥水库,就是大海带给全村人民的宝贵财富。以前没有规划和建设,处于杂乱的状态。现在正在规划建设面积91.84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这里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紫水鸡和白鹭,生态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还有位于村旁翔安隧道顶的扬帆公园,许多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经过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如今已经开发成面朝大海的开放式公园,成为了家乡人民的活动场所,有跑步的,打排球的,散步的,跳绳的,在健身器材上运动的,人们和绿化树木相映成画,一副春意盎然,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奶奶说赶上好时候了,她要在家乡过着幸福的养老生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家的人们正在用海的胸怀,讨海人的气魄,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建设属于自己的滨海新村!
下一篇:某乡镇信访形势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