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情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情况,供大家参考。
2022 年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情况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近年来,我县立足本地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现代化农业,同时积极与 XX 省农科院对接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当前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XX 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量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一是粮食产量“高”。全县现有耕地 170 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 90 万亩,2021 年小麦种植面积 144.9 万亩,夏粮收获 14.8亿斤;粮食总产连续 8 年稳定在 20 亿斤以上,先后 7 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全省四个国家超级产粮大县之一。二是经营主体“多”。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 5932 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 家、数量全市第一,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 5653 家,2020 年 208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 169 亿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健全,农业区域性中心、站点发展到 27家,实现农业托管服务面积 100 万亩。三是品牌效应“广”。
全县农产品品牌数量达到 652 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92 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0 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 4 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到 25 个。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成功发布“好郓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e 品好郓”公用电商品牌,现有 35 家知名企业、186 个农产品纳入“好郓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平台管理;聚焦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统一配送体系,“e 品好郓”平台自去年 8 月上线运营以来,先后吸纳 79 家经营主体进驻平台,累计实现交易额 1900 余万元。四是发展潜力“大”。与省农科院、山农大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成立了全省首个县级农业农村高端专家智库,省农科院牡丹、芦笋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 XX,XX 成为全省科技支撑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侯咽集镇纳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范围。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品牌建设。大力推动以绿色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和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如鲁金达面业、久源芦笋、八里湾蔬菜、百蔬园西红柿等,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目前,全县绿色粮食高质高效创建面积发展到 45 万亩,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 32 家,优质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 22.6 万亩,食用菌面积发展到 2.4 万亩;我县大
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制定实施了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发布了“好郓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郓半夏”获批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 13 个农产品获 XX 名牌,11 个获XX 省著名商标;“富士达”、“鲁荷华宝”牌冷鲜肉、“八里湾”牌蔬菜、“笋人”牌芦笋入选 XX 省知名农产品品牌,8 项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35 个优质农产品品牌纳入“好郓来”平台管理。
(二)发展观光农业,拓展商业功能。加快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如油桃妹采摘园马庄村、红色旅游体验地杨集村、农耕文化体验地任屯村,按照“家庭农场+农户”等形式,以民俗文化和传统农业资源为依托,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拓展农业的商业功能,实现农业利益最大化。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产业链条。开发以肉类食品为主的农业加工产业建设,通过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如以神州食品为代表的牛羊肉加工、以富仕达为代表的兔羊肉加工、以华宝食品为代表的猪肉加工、以宏远肠衣为代表的猪羊肠衣加工。2020 年,我县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建设坚持“生产+加工+研发+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化设备,不断提升蔬菜生产基地的种植技术和水平,深化蔬菜深加工能力和研发能力,扩大主导产业产能。全县蔬菜和花卉产业
基本形成以核心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集中发展的“两核两带”产业区,集生产、加工、休闲、研发、服务等于一体,功能板块布局合理、紧密连接,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加工链条相对完整的优势产业聚集示范区,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济效益显著,带动增收明显,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目前,产业园年总产值达到 25.29亿元。
(四)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县已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累计清查集体资产 12.99亿元,清理集体土地、林地、水面等资源性资产 229 万亩,全县资产总额增加 3.72 亿元元,经营性净资产增加 0.87 亿元,非经营性资产增加 2.85 亿元;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全县成立1053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5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08 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 家,省级 7 家;农民合作社 5432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5 家,省级示范 18 家,市级示范社 50家,有 13 家合作社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3 家合作社通过了蔬菜农产品绿色认证,17 家合作社获得了商标注册,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合作社产品品牌。
(五)加强监管力度,保障质量安全。我局高度重视农
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围绕食用农产品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五个环节,对农业生产基地的农资投入品,实行了严格监管制度,对农产品生产关口,落实了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确保全年农资市场和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率达到 100%,重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 100%,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和反馈率达到 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达到 100%,2020 年,我局被评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
三、存在困难 (一)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多数都是经过初步包装后进行售卖,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产品加工链条短,精加工、深加工能力弱,利润低、市场竞争力小,缺乏精深加工产业。
(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缺少资金支持。虽然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快、数量多,但是因为融资难,合作社缺乏资金支持,难以发展成为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示范带动效应,社员收入增幅较低;合作社转变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的愿望很强烈,但是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实现转型;一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如梦真、八里湾等也因资金问题,难以扩大发展规模,农业机械化水平难以提高,成为发展设施农业的瓶颈。
(三)农产品品牌多而不精。“三品一标”等品牌是农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县通过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从 2015 年的45 个增加到 192 个,增速迅猛,但普遍存在有标识无品牌、有品牌无溢价现象,品牌的数量增长没有转化成效益的增加,带农促农作用不明显。“好郓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效益初显,由于推广途径较窄、推广力度偏弱,与“聊胜一筹”等区域公用品牌相比,知名度较低。
四、意见建议 (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一是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链条化”发展。一方面向前延伸,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逐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向后延伸,引导企业向基地延伸,企业自建原料基地,有效降低企业原料成本、稳定农副产品质量、保证原材料供应。二是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富有各自特色的专业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土地、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聚集,紧抓返乡创业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积聚。三是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重点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顶天立地”型企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大中小企业并举、初深加工搭配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体系。
(二)扩宽融资渠道,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质量。一是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将新型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建立健全符合新型经营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优化授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倾斜和优惠。二是在做好贷款质量监测和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对于有市场前景、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涉农民营企业,灵活采取调整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变更担保方式等贷款重组措施,积极推广联合授信和银团贷款,缓解企业债务压力。三是引导支持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开发和应用有助于解决“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特色产品,助力我县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一是提升“好 X 来”品牌知名度。加大“好郓来”农产品宣传力度,组织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参加各类大型农业宣传推介活动,通过特色产品展览展示、项目推介等方式,提升“好郓来”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提高 XX 优质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今日头条、腾讯视频、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火山等热度较高、大众关注多的新媒体,发布“好郓来”品牌视频,提升品牌影响力。二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打铁还需自身硬,抓住与 XX 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战略合作机遇,充分发挥农业高端专家智库的引领作用,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农产
品品牌科技含量,形成一批在国内立得住、叫得响、卖得好的农产品品牌。
推荐访问: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情况 现代农业 助力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