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

  

  疫情下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危机、挑战与机遇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带来较大冲击,面临或出现市场风险和生存危机,经营将会出现巨大挑战。但危机、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尽快认知与转变观念及经营方式,积极找寻和紧抓新的商机及机遇,升级或转型以降低风险并求得生存。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危机、挑战与机遇

  一、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面临的风险及危机

  1.原料受交通运输的影响,出现阶段性短缺。原料阶段性短缺给我国数以万计的餐饮服务和个体劳动摊位市场造成诸多不便。全面“封城封村”阻断了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与各地原料供应商的交通运输,供方企业承担原料滞销风险,需方企业同样面临断料生产的危机。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信息难以反馈到上游生产,而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遗失或滞留风险不能得到较好把控。另一方面,多数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并不具备柔性生产和转产的能力,大量潜在的产能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2.人力资源方面影响,出现阶段性短缺。若企业组织复工复产,必须给每位员工发放口罩,但对于疫情轻微地区,口罩等物资大批采购依然困难。劳动型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向“在家远程办公”阶段转型尚未成熟,缺少在岗员工的企业想要复工复产更是难上加难。新冠肺炎疫情尚未退去,人力资源成为劳动型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最紧缺的运作资源。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需要尽快调整其落后的生产模式和人员流动及轮岗管理制度,尽量放慢人员缺口带来的亏损速度。

  3.生产成本的增加,出现阶段性销售市场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数以万计的民营中小企业更容易受伤,体质弱的企业会先倒下,不懂得极限控制成本的企业会先倒闭。随生产成本升高,预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民营企业会可能出现一次一定规模的关门、歇业、裁员等景象。许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现金流不太充裕,且面临员工的工资上涨,产品销售成本随之增加。原料仓储不足的弊端显露,威胁着小企业的命运。

  4.面临无收入将影响后续经营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撞上2020春节黄金期,导致小微企业和个人分别面临零经营收入和无薪假期延长,疫情当下,适者生存。从数据观察,2019年春节期间的内地电影票房为14亿元,2020年仅为140万元。除此之外,春运客运量下滑70%,娱乐行业损失1000亿,零售业损失2万亿,国际航运减少60%。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餐饮行业损失估计约为3万亿元。

  二、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面临的机遇

  1.新的观念与思考。用户对产品更新速度和品质的追求没有止境,生鲜电商行业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启发各传统行业的转变和顾客消费习惯的改变。比如“随用随买,随买随到”的新观念,这可能会成为更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为顾客服务的标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消费习惯是一种新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习惯上门服务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我们的消费主力,借此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2.数字经济的转型。工信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

  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平台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作和数字化管理。互联网经济发展至今,所有的产品交易都可以实现互联网化。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要运用数字技术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经济增长。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越大,企业越要不断推动新产品的生产与新模式的诞生,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数字经济的转型。

  3.新的行业发展。新行业发展以电商、手游、外卖、短视频、直播、新零售等为代表,行业面临大洗牌,而这些新行业却很吃香。外卖,“送菜上门”从备选项成为隔离在家的必选项。网游,腾讯游戏“王者荣耀”仅大年初一的收入达到20亿元,成为了巨大的红利行业。在线办公软件,下载量极增,它们帮助很多中小企业实现远程办公。短视频、直播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家消遣时间的乐趣,点播量狂升。在线教育,受疫情影响推迟开学时间,线上教育平台及技术支撑推动数字教育发展空间。

  4.善于运用良好的国家政策,积极学习创新开拓市场。在最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向上游寻求帮助,也要为下游承担风险。当整个经济被逼到墙角时,企业通过学习达成开拓市场共识,才有活下去的可能。我国政府也在关注民营企业,中央各部委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专项扶持政策,通过减税降费、延迟缴纳社会保险、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等手段来帮助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结语

  受销售市场、人力资源、生产成本、交通运输等因素所限,疫情下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我们需要直面它的勇气,更需要有认知它的能力,与危机和挑战共存,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市场风险和生存危机,当下重要的是运用自救和他救的方法避免更大的损失。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机遇归根到底是改变自己,必须保证能够在最低生存状态下使企业正常运转、确保现金流,同时要升级抗风险能力,确保有足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付一夫.大数据说话:中小企业正在被疫情“激活”[EB/OL].https://www.sohu.com/a/373557030_100171523,2020-02-16.[2]吴晓波.2020年的熬法和4个企业自救计划[EB/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20-02-17/doc-iimxxstf2013592.shtml,2020-02-16.[3]工信部.工信部出台20条举措

  帮助中小企业复产渡难关[N].中国商报社,2020-02-10().[4]付一夫.疫情之后,中小企业该把握哪些潜在机遇?[EB/OL].http://mini.eastday.com/mobile/200219070724026.html#,2020-02-18.

篇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詹绍文

  刘怡松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31期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文化企业影响巨大,无论是疫情刚暴发不久还是后疫情时代,都亟须系统应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针对陕西中小文化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回收有效问卷1362份。统计显示,主要问题依然集中在资金缺口大、融资能力弱、开工困难、劳动力市场不足、消费市场大量萎缩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企业冲击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小文化企业;生存现状;对策;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1-0016-04引言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向全国各地蔓延,对各行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对中小文化企业冲击巨大,尤其具有出行和聚众性质的文旅产业门类损失惨重。初步预计,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文化产业直接损失可达12592亿~19322亿元[1]。为了使疫情带来的损失最小化,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五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表示要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项舒缓政策和补助措施。

  为了让政策更加有效,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疫情给中小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因此,亟须根据各企业发展经营现状,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进行研判,聚焦中小文化企业有效幫扶,制定中小文化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中小文化企业短期恢复生产,长期健康发展等问题,逐步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企业冲击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一)数据来源

  选择网络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星为数据收集平台,采取问卷定向发放与定向回收方式,依托网络渠道对陕西省内登记注册的文化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62份,即样本

  量为1362份。调研时间为2020年2月17—22日,问卷共计21题,调研内容涵盖企业基本信息、经营情况、应对疫情概况等方面。对于文化和旅游中小微企业,另设有针对性问题,受访企业超七成是民营企业,涉及文化产业九大门类。

  (二)样本构成

  对调查样本的统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企业注册所在地、企业成立时间、企业所属性质、企业所属行业类型、企业员工数量、企业业务模式。从企业注册所在地来看,23.57%的企业注册地为西安,76.43%的企业注册地为西安以外的陕西省其他地市;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4.08%的企业成立时间在1年以下,20.39%的企业成立时间为1—3年,21.41%的企业成立时间为3—5年,2.53%的企业成立时间为5—10年,31.6%成立时间为10年以上;从企业所属性质、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和企业业务模式来看,民营企业占比高达70.03%,国有及控股企业占比为21.1%,个体等其他企业占比6.73%。比较来看,集体企业及三资企业较少,占比分别为1.83%和0.31%。在70.03%的民营企业中,21.7%的民营企业属于文化传播渠道类,19.8%的民营企业属于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仅有2.5%的民营企业属于新闻信息服务;这些民营企业的业务模式,大部分为纯线下经营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经营,占比分别为58.2%和39.1%。在纯线下经营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最多,高达67.5%,三资企业占比最少,仅为0.3%。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陕西文化企业生存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调查信息的深入探析,可以看出疫情下的文旅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线下文旅产业基本停滞,各文化企业面临营业收入预期不乐观、资金来源渠道受限、文化消费需求抑制等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一)疫情对陕西省上半年文化企业营收预期的影响

  总体来看,疫情对陕西省上半年文化企业的营业收入影响巨大,对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均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以文化传播渠道类企业和文化休闲服务类企业为主。相比较而言,内容创作类企业影响较小,因为其办公灵活,线上办公即可解决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同2019年第一季度陕西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相比,预计今年陕西省规上文化企业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将损失70.2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受损最严重的为文化服务业,同比下降8.8%;其次为文化批发零售业,同比下降6.7%;最后是文化制造业,同比下降5.1%。

  疫情持续时间是影响文化产业复苏的最重要因素,中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和抗压能力普遍较弱,79.81%的企业认为疫情对自身影响非常严重,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文化传播及表演类企

  业。如果疫情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九成的中小微企业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30%~50%或更多,运营将难以维持。

  (二)疫情给文化企业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1.多数企业难以正常经营,市场拓展面临困难。由于此次疫情影响波及面大,对行业、产业、产业生态和金融业影响甚大,文化企业面临顺利复工的压力和阻力较大。因此,文化企业应思考如何开展线上业务,开辟新市场,实行“云办公”“云销售”“云创作”,将线上线下业务有机融合,保证企业资金周转,正常运营。据调查,疫情导致1/3的受访企业目前处于完全停工状态,超1/3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疫情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其他具体困难还包括人员聚集性、流动性的经营活动难以开展,市场需求受到抑制(59.12%);到期债务或还贷压力(47.3%)及营收减少、流动资金紧张和房租压力大(40.88%)等实际问题。除上述现象外,企业无法按期完成订单,使上下游合作遭受危机,面临纠纷和客户流失等也是企业所要迎接的挑战。

  2.企业资金缺口大,融资能力弱。疫情下的文化企业,生存形势严峻。中小微企业对外融资能力将更弱,负的供给冲击对民营经济产生更大的非对称效应,2/3的受访企业表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这些企业超七成为纯线下经营的民营企业,如果疫情影响持续时间更长,则陷入经营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将大幅增加,债务违约也会增加;企業股东未必愿意增资,民间金融、正规商业金融机构也会产生畏惧,将出现资金全面紧张的局面。即使有融资能力的企业,也会面临借贷无门的情况。

  3.营业收入减少,支出压力大。文化产业各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度高、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的行业,虽短期内尚未出现裁员迹象,但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就业实绩肯定会有所下降,这将使今年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随着企业业务缩减、效益下滑,目前这些行业的职工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工资收入将大幅下降。从调研中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受访企业承受巨大支出压力,首当其冲就是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的支出(高达73.09%),其次,房租租金(55.96%)、偿还贷款(39.04%)、支出账款(42.61%)及其他费用(16.51%)等支出也加剧了企业痛感。

  4.人员流动和集聚迅速减少,文化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春节期间,是全国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的重要时间窗口与增长旺季,2019年部分主要省会城市接待游客人次与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3。今年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扩散以及人们对疫情传染性的认识,加之政府流通、出行和商贸等领域的行政管制,人员流动量急剧减少,严重依赖于人员集聚的文化旅游、文化景区等行业将在一季度受到严重冲击。调查的企业中近60%的企业为此类企业,经营活动难以开展,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营业收入遭遇断崖式下滑。

  (三)企业应对疫情的措施及未来期望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营的压力,各企业积极应对,采取措施。大多数受访企业采取拓展营销渠道(45.16%)或者歇业(41.9%)措施,其他措施还包括减停部分业务,减少员工数量、降低或迟发薪酬、增加产品研发力度,仅有0.61%的企业采取注销企业这一措施。此外,有调查数据显示,2/3的受访企业更倾向于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希望能够争取部分先开工,加大宣传和营销,1/3的企业选择通过数字改造促进企业转型、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缩减公司规模来抵御风险,降低抗疫期间的经营损失。

  为让企业在疫情下平稳运行,政府出台一系列宏观扶持政策,超七成的文化企业了解近期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及措施。仅12.33%的企业认为政府相关政策与措施能充分解决企业生存困难,69.11%的受访企业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说明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尚需加强。

  受疫情影响,文化企业的资金压力大,受访企业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财政政策,呼声最高的是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提供稳岗补贴。1/3的企业对减免所得税、减免或延缓缴纳社保费、提供贷款贴息、中长期贷款和现有贷款延期有较大的需求。受访企业期望在疫情期间对于薪酬方式和复工时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企业招工和疫情防控上得到政府帮助。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对未来政策的思考

  目前,中央围绕减税降费、融资成本等方面紧密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抵抗疫情的优惠政策。在融资贷款方面,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期降低融资成本,不盲目抽贷、断贷;在减免税费方面,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其次,还有《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等,这些政策都全力支持企业稳步生产,对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给予充分扶持。然而这些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完善,结合陕西省政府防控疫情期间的22条有力措施,形成基于“中央—地方—行业—区域—企业”的对策体系。

  (一)细化扶持政策,助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不断出台,如何将政策有效落地,使企业“福利”落到实处,关键是政策间的配套和部门间的协调是否到位。

  针对文化服务行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版权局的政务服务事项应统一接入陕西省“一网通办”门户网站。审批和服务事项均可网上查询和申报,纸质材料和批复文件均可快递,实行“网上办、高效办、不见面、零跑动”[1];针对文化旅游行业,可联合陕西省旅游企业、行业协会等整合调动文旅行业及平台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升级数字文

  旅。有效提高陕西省文旅产业服务品质,为外来游客提质升级奠定基础[2];针对文化金融行业,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动陕西省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推出“审批快、免抵押、额度大”的银行贷款产品;针对出版行业,联合银行机构,抗疫专项贷款,支持文化产业协会对相关印刷、发行企业机构减免年度会费,并转变出版行业思维,从“以我为主”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力驱动下,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3]。

  此外,在2020年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经费中,应留出充足资金,用于支持激活文旅市场、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艺术表演、文化休闲娱乐、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倾斜,并适当提高中小微文化企业申报项目资助比例。持续开展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克服疫情困难,重点打造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对在抗击疫情中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在纳入“十百千”工程时优先考虑,已纳入企业在培育过程中应优先保障。

  (二)有序恢复生产,做好政策解读和体制优化

  在疫情相对宽松、湖北省以外拐点出现后,各部门、企业应有序恢复生产,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初步控制,各部门、企业开始复产,此时应“防疫情,稳增长”;第二阶段,疫情彻底控制,全国经济活力恢复正常,政策重点转向“稳增长,谋发展”。目前,各省市均已出台各项政策,包括进行“投贷奖”联动体系建设,发挥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本的联动性;大幅减免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避免企业倒闭潮;对员工进行稳岗补贴、减免社保缴费等。

  2.企业资金缺口大,融资能力弱。疫情下的文化企业,生存形势严峻。中小微企业对外融资能力将更弱,负的供给冲击对民营经济产生更大的非对称效应,2/3的受访企业表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这些企业超七成为纯线下经营的民营企业,如果疫情影响持续时间更长,则陷入经营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将大幅增加,债务违约也会增加;企业股东未必愿意增资,民间金融、正规商业金融机构也会产生畏惧,将出现资金全面紧张的局面。即使有融资能力的企业,也会面临借贷无门的情况。

  3.营业收入减少,支出压力大。文化产业各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度高、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的行业,虽短期内尚未出现裁员迹象,但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就业实绩肯定会有所下降,这将使今年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随着企业业务缩减、效益下滑,目前这些行业的职工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工资收入将大幅下降。从调研中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间受访企业承受巨大支出压力,首当其冲就是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的支出(高达73.09%),其次,房租租金(55.96%)、偿还贷款(39.04%)、支出账款(42.61%)及其他费用(16.51%)等支出也加剧了企业痛感。

  4.人员流动和集聚迅速减少,文化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春节期间,是全国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的重要时间窗口与增长旺季,2019年部分主要省会城市接待游客人次与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3。今年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扩散以及人们对疫情传染性的认识,加之政府

  流通、出行和商贸等领域的行政管制,人员流动量急剧减少,严重依赖于人员集聚的文化旅游、文化景区等行业将在一季度受到严重冲击。调查的企业中近60%的企业为此类企业,经营活动难以开展,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营业收入遭遇断崖式下滑。

  (三)企业应对疫情的措施及未来期望

  面对疫情冲击和经营的压力,各企业积极应对,采取措施。大多数受访企业采取拓展营销渠道(45.16%)或者歇业(41.9%)措施,其他措施还包括减停部分业务,减少员工数量、降低或迟发薪酬、增加产品研发力度,仅有0.61%的企业采取注销企业这一措施。此外,有调查数据显示,2/3的受访企业更倾向于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希望能够争取部分先开工,加大宣传和营销,1/3的企业选择通过数字改造促进企业转型、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缩减公司规模来抵御风险,降低抗疫期间的经营损失。

  为让企业在疫情下平稳运行,政府出台一系列宏观扶持政策,超七成的文化企业了解近期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及措施。仅12.33%的企业认为政府相关政策与措施能充分解决企业生存困难,69.11%的受访企业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说明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尚需加强。

  受疫情影响,文化企业的资金压力大,受访企业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财政政策,呼声最高的是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提供稳岗补贴。1/3的企业对减免所得税、减免或延缓缴纳社保费、提供贷款贴息、中长期贷款和现有贷款延期有较大的需求。受访企业期望在疫情期间对于薪酬方式和复工时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企业招工和疫情防控上得到政府帮助。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对未来政策的思考

  目前,中央围绕减税降费、融资成本等方面紧密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抵抗疫情的优惠政策。在融资贷款方面,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期降低融资成本,不盲目抽贷、断贷;在减免税费方面,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其次,还有《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等,这些政策都全力支持企业稳步生产,对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给予充分扶持。然而这些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完善,结合陕西省政府防控疫情期间的22条有力措施,形成基于“中央—地方—行业—区域—企业”的对策体系。

  (一)细化扶持政策,助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不断出台,如何将政策有效落地,使企业“福利”落到实处,关键是政策间的配套和部门间的协调是否到位。

  针对文化服务行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版权局的政务服务事项应统一接入陕西省“一网通办”门户网站。审批和服务事项均可网上查询和申报,纸质材料和批复文件均可快递,实行“网上办、高效办、不见面、零跑动”[1];针对文化旅游行业,可联合陕西省旅游企业、行业协会等整合调动文旅行业及平台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升级数字文旅。有效提高陕西省文旅产业服务品质,为外来游客提质升级奠定基础[2];针对文化金融行业,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动陕西省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推出“审批快、免抵押、额度大”的银行贷款产品;针对出版行业,联合银行机构,抗疫专项贷款,支持文化产业协会对相关印刷、发行企业机构减免年度会费,并转变出版行业思维,从“以我为主”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力驱动下,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3]。

  此外,在2020年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经费中,应留出充足资金,用于支持激活文旅市场、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艺术表演、文化休闲娱乐、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倾斜,并适当提高中小微文化企业申报项目资助比例。持续开展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克服疫情困难,重点打造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对在抗击疫情中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在纳入“十百千”工程时优先考虑,已纳入企业在培育过程中应优先保障。

  (二)有序恢复生产,做好政策解读和体制优化

  在疫情相对宽松、湖北省以外拐点出现后,各部门、企业应有序恢复生产,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初步控制,各部门、企业开始复产,此时应“防疫情,稳增长”;第二阶段,疫情彻底控制,全国经济活力恢复正常,政策重点转向“稳增长,谋发展”。目前,各省市均已出台各项政策,包括進行“投贷奖”联动体系建设,发挥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本的联动性;大幅减免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避免企业倒闭潮;对员工进行稳岗补贴、减免社保缴费等。

篇三: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不可抗?,尤其是中?企业难以单独应对,政府部门近期应急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必要、及时。但如果疫情持续时间半年以上,则九成企业难以为继,需要政府采取更多配套措施。本刊特约作者

  朱武祥

  刘军

  魏炜/?本?对995家中?企业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了问卷调查,包括收?下降幅度、可维持的时间、成本?付压?、??对策及对政府诉求等8个问题,验证了政府近期出台的?持中?企业的应急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基于疫情持续时间和影响的假设,提出了政策预案建议。包括:减免债务、设?国家中?企业救助或振兴基?,以及增加重要节?假期天数,弥补疫情期间未实现的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和持续增长。调查结果1.?业分布?科技企业占18.51%,零售服务业占17.1%,餐饮住宿娱乐及?化旅游占15.69%,加?业占14.19%,物流运输批发贸易分别占?8.35%、8.15%。2.员??数63.08%的企业员??数不超过50?,50-100?、100-500?的企业分别占14.89%、14.19%,员??数在500?以内的企业占92.16%,员??数在500-999和超过1000?的企业均为3.92%。3.2019年营业收?74.04%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在5000万元以下,10.36%的企业营业收?在5000-9999万元,营收1亿元以下的企业合计占?84.4%;营业收?1-5.9亿元的企业占13.38%。说明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绝?多数是中?企业。4.账上现?余额能维持企业?存的时间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就是说,67.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以上。5.预计本次疫情对公司2020年营收影响程度29.58%的企业估计疫情导致2020年营业收?下降幅度超过50%,28.47%的企业预计营业收?下降20-50%,合计58.05%的企业2020年营业收?下降20%以上。6.疫情期间公司?临的主要?出压??员??资和五险??占62.78%,租?13.68%,两项合计76.46%;说明多数?企业员?薪资和五险??是成本?出的?头,其次是租?;偿还贷款占13.98%,三项合计占90.44%。7.如何应对现?流短缺?为渡过难关,22.43%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21.23%的企业准备贷款,16.20%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13.58%的企业股东??增资,还有10.16%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当然,企业可能会同时采取多种途径渡过难关。

  8.对政府和?融机构的诉求50.2%的企业希望政府在社保、租?、员?薪资等成本?出??给予补贴或减免。21.33%的企业希望减免税费,希望提供流动性?持的企业占?12.48%,还有10.16%的企业希望适度延期偿还贷款或豁免部分债务。中?企业疫情时期?临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1.遭受的损失能否获得补偿?补偿多少?如何补偿?不同的?业和企业,遭受损失的内容和程度不同。有些是原材料损失或者半成品损失,有些是产成品损失,销售不出去;有些是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还有的是确定的订单不能交货,可能遭遇赔偿;已有的货物遭遇拒收,或订单遭遇退款,经营陷?困境;有的?业和企业甚?经营休克、中断。此次疫情爆发和传染属于天灾?祸,除了少数有保险赔付外,其他的重?损失是否也应该赔偿或补偿?找谁赔偿或补偿?如何补偿?补偿多少?这个问题需要疫情结束后研究。2.如何合理分担各种法定的应付款?虽然很多企业因为疫情,经营收?受到重创,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发?或将要发?的各种法定应付款仍然需要?付,包括租?(有些可以退租)、社保、员?薪资、债务本息、货款、物流仓储费、预收款退单退款…。其诉求者可以分为:政府(税费等),员?(薪资),产业链上下游供销商(应付账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以及贸易、物流、仓储、配送等服务商(租?、仓储运输配送费),商业交易主体包括国企和民企。很多中?企业没有能??付,要想渡过难关,需要这些法定?付诉求?分担。企业应付款现?流出分担?式有2?类:(1)企业??承担,包括当期承担,延期?付。包括员?薪资、租?、社会保险费、税款、货款、贷款本息。例如,餐饮可以将顾客定?转换为储值卡。(2)转移承担主体,由政府、?融机构、服务提供商、?户等利益相关者分别承担?部分。可以细分为两种?式:?偿承担由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类型和数额的应付款,但不给予补偿。包括:企业裁员、减少薪资?付,由员?承担;商业物业主减少商户租?;政府减少税费,要求银?降低利率,甚?减免企业部分债务;或者由政府补贴企业的租?、利息、员?薪资等成本?出。有偿承担利益相关者承担企业的应付款现?流出,但要从企业经营恢复后的收?中补偿。例如,餐饮店把春节期间顾客预订的预收款,以更多优惠转为充值卡。如果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成本?付数额?较?,可以采?有偿分担?式,例如,作为债务,获得?定的利息;甚?可以采?可转债或者直接折算为股份。当然,企业还可以采取“?偿承担成本现?流出+有偿承担成本现?流出”组合的?式,减少??损失。3.如何保持融资性现?流?的供应?企业经营过程沉淀了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疫情及经营恢复期,?多数企业因为遭遇损失、经营循环中?,都会缺钱,需要注?新资?。?先是现有承诺的现?流?不中?。特别是现有贷款不抽贷、断贷和停贷;其次是如何注?新的资??包括债务、股权以及多样化的混合型融资?具。除了?融机构不抽贷、断贷、停贷,?融机构与危机?业及企业还可以通过协商妥协,创新?融?具。历史上,当经济

  除了?融机构不抽贷、断贷、停贷,?融机构与危机?业及企业还可以通过协商妥协,创新?融?具。历史上,当经济和?业受到重?危机时,往往会出现相应的?融创新。例如,零息票、优先股、收?债券、?收益债券,条款更为灵活,匹配企业经营恢复的现?流期限结构,满?投资者的风险收益要求。政策验证与补充建议此次疫情突如其来,属于不可抗?,并?企业??的经营问题,企业单独难以承担,需要政府号召、动员,媒体宣传,政府、?融机构、企业、员?等全社会?量?起?动,共同分担。上述调查结果,?定程度上验证了政府部门近期应急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其他地?政府也需要尽快出台和落实相似政策。包括:1.减轻中?企业经营成本负担??根据企业法定?付项?构成及诉求?类型,需要在政府、政府控制的企业以及民企之间分配如何减免中?企业的法定?付。(1)调整税费政策,减轻法定税费负担由于中?企业员??资和五险??两项合计占成本?出?头,因此,政府有必要及时通过返还、减免、补贴或延期等多种?式,直接减轻中?企业税费、租?、员?薪酬、社保等?出。例如,返还社保、失业保险费,允许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与员?协商薪酬。各地的中?企业?业分布和财政实?不同,需要进?步通过调研,根据企业在疫情时期遭受的损失状况和维持就业能?,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例如,如果财政状况?较好,在疫情结束后,延期?付半年的税费;对于餐饮、旅游、科技等?业的企业,如果企业不裁员,政府给予担保公司?定的补偿,?励担保公司给企业担保,银?提供?定额度的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如果政府减免补贴能?有限,可以允许企业在疫情期间及经营恢复期的房租、?员薪资等税前抵扣。(2)国企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事业服务收费也可以相应降低和减免例如,经营恢复期,可以减免?电费和物流企业及个体运输户的?速公路通?费;国企提供的场地,可以适当减免租?。(3)?励有实?的?国企减免中?企业费?例如,租?、物流配送费、?告费等。万达、?悦城等500多家商业物业主已经宣布主动减免商户租?。(4)?励社会捐赠2.降低资?成本,保持信贷供应,减免债务(1)降低资?成本,保证信贷供应《中国?民银?、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关于进?步强化?融?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向?融机构提出了若?要求。包括“维持信贷供应,加?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持?度”和“为受影响较?的地区、?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融服务;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运?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得盲?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中长期贷款等?式,以及降低再担保费?。”商业银?陆续制定了相关信贷?持政策,关键是如何落实到位。(2)适当减免债务?民银?等?部委的通知没有提到贷款本?是否可以适度免除、列?坏账核销。如果疫情持续2-3个?,可能有?些企业出现债务违约。为了减少企业破产,特别是对能够恢复经营的企业,需要?融机构作出相应妥协。可以考虑给银?增加疫情专项债务坏账计提额度,适度减免中?企业债务。

  (3)放款上市条件疫情可能导致?些拟上市公司业绩下降。中国证监会需要针对拟上市企业由于疫情导致报告期业绩下降、不满?上市前三年业绩达标的情况,相应放宽条件。?融?持升级预案建议根据此次疫情防控上海医疗专家组长张?宏教授1?30号的分析,疫情防控的最好情景是2-3个?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中间情景可能持续半年??年。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受疫情影响,31.27%的企业预计2020年营业收?下降幅度超过50%,59.39%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85.66%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当然,政府和银??持后,?部分企业的维持时间可以超过3个?。但如果疫情持续半年以上,90%的企业将难以为继,很可能歇业或者破产,依靠减免、返还和延迟缴纳税费,减少员?薪资、延期贷款偿还等政策可能还不够。?些中?企业会因持续半年恢复经营、没有收??还不了到期债务;更达不到现有债务和股权融资条件,需要升级?融?持?度。1.创新?融?具疫情持续半年以上,出现资?短缺的企业会更多。往往不符合现有贷款及股权融资要求。需要针对企业的经营恢复状况,创新?融?具,在还款条件上设计多种权?,增加灵活性。例如,半期限零息债务、收?债、?收益债等。2.设?国家中?企业救助或振兴基?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半年?1年,前述政策很可能还不够。因为?旦?量的中?企业持续半年以上不能恢复经营,企业股东未必愿意增资,民间?融、正规的商业?融机构也会产?畏惧,出现资?全?紧张的局?。即使有融资能?的企业,也会?临借贷?门。此时,需要进?步升级?融救助?案,政府?融站台、信?背书。可以考虑由财政出资,甚?发?特别国债,成?国家及地?中?企业救助或者振兴基?。此次疫情,波及??、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对?业、产业和产业?态影响甚?,只救助单个企业可能难以奏效。中?企业救助或振兴基?,可以细分?业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包括国企和知名民企,从产业链或商业?态?度,设计产业或产业?态层次的?融解决?案,带动产业或细分产业或细分?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此外,需要研究重?灾害及疫情保险产品。疫情防控见效后,可以考虑增加五?、端午节、国庆假、元旦等重要节?的假期天数,弥补因疫情失去的部分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和增长。作者分别为清华?学经济管理学院?融系教授,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主任、北京?微企业综合?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北京?学汇丰商学院教授致谢:本?调研设计和写作过程中,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侯博先?、中国信达陈义斌先?对问卷调查内容和?章内容提出了宝贵建议,王?阳博?制作了调研?程序,清华?学经济管理学院EDP中?王瑜、中国?商银?北京市分?张爱琴??以及众多企业家、?融家热?推送问卷,995位企业家热情参与了问卷调查,在此?并衷?感谢!

篇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

  

  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工作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中国经济领域的“黑天鹅”事件,迫使各地延长春节假期,对正常生产经营和社会运转造成了严重冲击,抗风险能力较低的民营企业群体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少数第三产业中的小微民营企业已倒闭。如果疫情持续时间再超过预期,在目前我国企业债务率偏高的背景下,将可能引发短时间内的民营中小企业倒闭潮,造成严重的就业民生问题,甚至导致一定程度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疫情对民营经济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疫情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分析

  2019年,我国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7.1%、39%和53.9%。与2003年非典疫情影响相比,当前第三产业消费占比更高、受影响更甚,对全国经济的影响也更加严重。

  从第一产业看,疫情影响有限。因为其在GDP中占比只有7.1%,但总体影响还是负面的。目前第一产业增速只有3%左右,疫情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进而影响消费,尤其农畜牧产品出口可能会遭遇订单大幅下降的冲击。

  从第二产业看,疫情对工业和建筑业影响不容低估。从复工情况看,制造业1月基本保持正常生产,整个2月份受疫情影响较大,之后处于复工和产能逐步恢复期,预计3月中旬生产秩序能基本恢复正常,并有可能回补2月份的部分产值。根据wind、万博新经济研究

  院的数据测算,制造业一季度增加值大约为62168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随着复工率快速提升,加上政府出台稳增长措施的影响,二季度将回补一季度的部分产出缺口,预计2020年二季度增加值为72465亿元,同比增速为6.5%,预计上半年的整体增速为4.8%。

  从第三产业看,影响最为严重,个别产业甚至遭受颠覆性影响。2019年初步核实的第三产业GDP构成中,批发零售占17.9%,金融占14.4%,房地产占13.0%,餐饮和住宿占3.4%。旅游、交运、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性产业受疫情冲击更为持久,恢复也相对较慢。首当其冲的是餐饮住宿业。2019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的产值为4234亿元。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住宿餐饮业预计将有2100亿元左右损失,增加值约为2300亿元,同比增速为-45.7%。此次疫情对旅游业影响也非常大,短时间来看,交通运输渠道旅客人次大幅下滑,黄金周出行人数同比降幅63.9%;后续影响来看,旅游供给端整体受到波及,旅行社全面亏损,从业人员全面处于失业状态,中小旅行社面临歇业关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

  2019年一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7665亿元。预计本次疫情将使该行业一季度增加值损失230亿元、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增加值预计为8087亿元、同比增长5.5%,二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活动恢复正常,预测同比增速为7%。疫情对房地产市场行业影响非常明显。从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数据来看,1月1日-21日(疫情快速蔓延之前)商品房日均成交4592套,而2月10日-16日日均成交425套,仅为正常水平的10%左右;二手房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大,同比增速下降83%。

  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销售活动已经停止,市场处于冰封状态。长远来看,疫情下企业远程办公新型上班模式会提前到来,加上目前各地写字楼处于饱和甚至过剩状态,中小企业受到重大冲击,许多经营者会退出经营领域,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也会下降(以上预测数据是根据wind、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测算所得)。

  (二)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触及哪一阶段,及其冲击程度,将取决于疫情本身的演变及持续时间。总体而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对国内的供应链网络产生影响;第二,影响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中间产品;第三,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效果反馈,通过进口渠道反射影响我国;第四,供应链中断将向其他没有中国企业直接参与的全球供应链扩展。

  1.国内重点疫区疫情对全国产业链的影响分析

  国内重点疫区疫情将对多个产业链造成影响。首先,化工品制造直接受到影响,其下游需求较大的行业集中在橡胶塑料、造纸及加工,木材及加工行业,纺织业,这些行业由于自身需求冲击叠加化工品需求依赖,影响或更大。其次,武汉拥有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这些整车企业,并且因为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果停工的时间过长,企业可能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再次,由于复工推迟,建筑活动的延后,叠加汽车链条影响,将对黑色、有色冶炼、金属制品需求短期存在一定抑制。武汉不仅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半导体行业包括富士康(Foxconn)、和硕(Pegatron)、武汉新芯(XMC)和长江存储等公司在武汉均有业务。受疫情影响的广东、江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南也聚集着半导体行业的装配基地。计算机、电子与光学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整个链条均受到一定影响。产业升级的仪器仪表行业由于对计算机、电子、电气机械需求较高,或受到一定影响。

  2.疫情对我国在国际供应链中地位的影响分析

  疫情的演变和持续时间将决定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上是否会被边缘化。情况一,如果疫情只是短期冲击,其对产业外移影响较少,尤其对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基本没有影响。情况二,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3月下旬甚至4月,可能对出口订单产生影响,尤其对于季节性较强的行业,其新增订单将明显流失,并影响其2季度、甚至3季度的出口生产。情况三,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4月甚至6月,则将会对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破坏,并加速产业外移,尤其对于玩具产业、服装等供应链较短、对配套要求不高的产业。在过去两年中美贸易冲突之间,有些企业已经将生产转移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叠加贸易战余波,则跨国公司将有可能考虑进一步多元化其全球供应链,那么疫情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就会变得不可逆。

  3.日本和韩国几个亚洲国家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分析

  国内疫情持续缓解的同时,国外地区,尤其是距离较近的亚太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爆发的趋势。其中,日本、韩国更为严重,而且韩国已经将疫情预警升值最高级。日韩疫情扩散影响最大的就是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格局,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中日韩三国近年一直维持着三足鼎立的关系,日本主要生产上游材料、韩国则是以中游芯片为主,而中国是以生产下游产品为主。其中日本在材料领域,一直处于高度垄断,尤其是生产柔性屏的FPI膜、光刻胶、高纯度氢氟酸,这三个领域日本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此前日韩出现贸易摩擦,日本对韩国采取了阶段性的材料管制,这次日本疫情如果加速扩散,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再加上韩国疫情形势同样严峻,目前中日韩各自扮演的角色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中国可能会加大往半导体产业链中上游的渗透。

  (三)疫情对外贸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极为相似,从非典疫情可观察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路径和程度,本文将从外部环境、内部经济发展阶段、外贸规模、经济结构和自身实力五个方面与非典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进行对比。

  一是从外部环境来看,2003年中国正处于入世后的全球市场红利期,美国因“911事件”需要携手中国共同反恐,中美关系温和,国际贸易活动相对活跃,出口金额同比由2001年7%左右上升至2003年30%水平。当前逆全球化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方对华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税率不断提高。2019年中国对外、对美

  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0.5%和-12.5%,创2008年以来新低。中美贸易摩擦仍存反复的可能,外贸企业除了面临国内企业共性的问题之外,还面临着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诸多外部因素,两方面问题叠加,使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二是从内部经济发展阶段来看,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库存周期、产能周期、房地产周期共振向上的阶段,整体经济趋势性、周期性上行,人口红利释放,财政货币政策空间充裕,经济整体处于上行周期,非典疫情仅是经济上行期间的一股短暂“寒流”,仅延缓了实体经济快速抬升的势头。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大的增速换挡阶段,自2010年以来持续下行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宏观杠杆率偏高,2019年底经济低位暂稳、但基础不牢,财政及货币政策空间小于2003年。未来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的边际效用明显递减,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优势越来越突出,这次疫情会加速我国部分产业外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三是从外贸规模来看,“非典”时期中国外贸规模远不及现在,2019年进出口额减少1个百分点,相当于2003年进出口额减少4.475个百分点。不过,由于外贸依存度已经由2003年的51.3%降至2019年的31.8%,现阶段同比例的外贸下降对于经济的拖累程度与“非典”时期相比有所减弱。

  四是从经济结构来看,2019年一、二产业较2003年分别下降5.3和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1.9个百分点,分别拉动GDP增长

  0.2、2.2和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拉动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在近年来增长较快,但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相比几乎不再是一个数量级,因此货物贸易出口下降对于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第二产业。就外贸路径而言,疫情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压力更多聚焦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大头”的制造业。

  五是从自身实力来看,随着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断加速,与“非典”时期相比,中国的华为、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都已经走到世界领先位置,通讯设备、工程机械、家用电器、高铁、核电设备等领域的“中国制造”也在国际市场上驰名,总体上中国的外贸发展内生增长动力还是强劲有力的。

  二、疫情带来的深刻变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场疫情,既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检验,更让所有国民开始重新思考健康与财富的关系。疫情终会过去,但是经济社会必将因此发生一些深刻变化。

  (一)城市化发展模式或将由大城市化向都市圈转变

  过去,我国的城市化是“摊大饼”的模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在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也会暴露出抗风险能力低的弱点。由于一旦某个核心城市受到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冲击,风险就容易扩散,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未来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将更加均衡,而不再

  仅仅依赖某个核心大城市。随着对中小城市户籍限制的放开,以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辐射圈的都市圈将取代大城市化,实现大中小城市各有分工、协同发展。同时,疫情将催生城市变革,城市治理将更加注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将助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二)新经济对旧经济的冲击将更加明显

  在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电商开始崛起,淘宝、京东等迎来了大发展。在本次疫情期间,由于足不出户,移动社交、新闻资讯、医疗服务、短视频和在线视频、手机游戏、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行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以京东到家为例,其APP在苹果商店应用总榜(免费)上的排名自春节开始大幅前移,除夕当天还在246名的位置,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2月8日已经进入前30名之列。预计疫情结束后,人们出于安全便捷因素考虑,会更加习惯进行线上消费体验,快递柜、快递终端站点乃至“无人化超市”等事物将更加普及,将会催生出更适合消费者需求、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黑马。新经济取代旧经济的趋势一直都在,而疫情的出现更加强化了这一趋势。

  (三)全民健康生活新观念将进一步形成

  2003年非典之后,全社会对医疗预防工作日趋重视,促使人们健康体检意识进一步增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经过十几年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体检人次达到5.6亿,市场规模实现1498亿元。就像当年非典推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并成就像淘宝等一批世界级电商企业一样,这次疫情极可

  能成为互联网医疗的转折点和突破点,在5G的推动下,我国有可能诞生一批世界级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服务机构。例如,本次疫情中微医、丁香医生、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生平台充分调动全国医生资源,为全国人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大大缓解医院的压力。未来随着5G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传统医疗产生巨大变革。此次疫情事件让我们认识最深刻的是“最有效的药物是人的免疫力,免疫力才是最强护盾”。

  三、疫情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十大机遇

  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冲击是严重的,企业面临的生存威胁是现实紧迫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疫情终究只是一次性冲击,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不会产生长期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各地各部门为贯彻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部署要求,密集出台系列帮扶举措,有助于我们渡过难关、化危为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总是在外界的强烈冲击力下形成,大危机必有大机遇,甚至蕴含无限商机。严冬过后必是春天。十多年前“非典”过后,中国电子商务等一大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许多行业里,又何尝没有那场疫情逼迫的“功劳”呢?此次疫情,可能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对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企业家们要敏锐捕捉这些市场信号。根据近期的研究我们认为此次疫情事件可能迎来以下十大机遇:

  (一)中医药迎来重振辉煌的历史时刻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西医结合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湖北省确诊患者58182人,中医药使用率达83.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可改善患者发热症状、控制肺部炎症扩散、促进炎症吸收,还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激发机体自身防御能力。继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推荐相关中成药、中药处方后,工信部发布《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医疗应急)清单》,11个中成药上榜。疫情后,大众对中医药有了重新认识和定位,中医药的研发和生产,以及涉及的整个产业链都蕴含巨大商机,迎来了重新振兴中华瑰宝的历史时刻。我省有很多驰名中外的道地药材,拥有樟帮、建昌帮等国内外知名的炮制流派及中华老字号,广大民营企业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振兴赣商品牌。

  (二)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需求爆发点

  疫情之下,医疗健康领域反应最快,也是最直接的需求爆发点。例如阿里健康、腾讯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医联、丁香医生等平台都开通了在线义诊,初筛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缓解线下压力,减少交叉感染,让更多人接受线上问诊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的互联网就医方式。线上问诊的比例从2019年的2%-4%,提高至10%左右。再加上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已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可以预见,互联网医疗平台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爆发。

  (三)健康养老需求将得到极大激发

  此次疫情事件中死亡人员多数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了0-15岁人口,达到2.49亿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的人被一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另外,我国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以上海为例,上海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比例已超过30%,北京和天津也已经超过20%。针对这一众多群体的老年人未来新的养老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将可能迎来一个新的机遇。未来人们更加注重加强自身防护和提高免疫力,健身、养生等服务需求显著增长。此次疫情暴露了服务个人健康的公共资源不足,广大企业家可积极投资医疗、平台养老、养生养老、大健康等百姓迫切需要的产业。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在加强,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明显上升。

  (四)优质农产品需求将得到激发

  人们对健康安全关注度大幅上升,尤其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人,维护个人健康的需求会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对食品方面会对高质量和优势的农产品有更大需求,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仍较低,农业正处于从近代化农业朝现代农业全面演进阶段,在政策支持、技术赋能、资本助推的基础上,叠加疫情的冲击,现代农业将产生化学反应,整个产业将朝着多样化、优质化、服务化、标准化、智能化、商业化等趋势加快发展。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要可能带来江西从食品大省、农业大省向食品强省、农业强省的转变,江西有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

  (五)传统产业开始拥抱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近年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对市场规模、产业配套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中国市场大、处在快速增长期,容易形成新商业模式。疫情迫使和促进许多传统企业更加重视和积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采购和销售生产资料,绝大部分厂矿、企业、公司借助数字化办公方式维持了正常办公秩序,培育了企业运用互联网平台直接交易生产资料的习惯,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既减少生产对人工的依赖,又提高生产的柔性化程度,可以更适应需求变化、更低成本地调整产能。许多服务业采取非接触式的方式,如在线教学、在线培训、在线问诊、在线买菜、在线影视等。比如,线下的辅导机构受疫情较大的影响,但线上教育却得到大力推广,并且成本更低、价值更大,有利于优势教育资源的推广使用。

  (六)5G发展处于加速阶段

  我国4G用户渗透率为91%,良好的用户基础已经形成,再叠加5G技术突破、政策推进等因素,5G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应用场景将从移动互联网拓展到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更多领域,能够支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释放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将带动GDP增长1.38%;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到2035年5G将创造13.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产生230万个就业机会。5G及其相关的产业将迎来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机遇。

  (七)远程办公需求稳步提升

  众多上班族如何在家办公畅通无阻、效率更高,成了各大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也给许多专注远程办公技术开发的公司,以及远程办公工具带来商机。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书等为代表的远程办公软件的推出、普及和使用率的提升,表明协同文档、在线会议、云盘以及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等多个领域产品和服务,任一细分应用场景背后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截至2017年,美国超过80%的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远程办公也将稳步发展。

  (八)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巨大

  随着企业上云步骤加快、云计算产业的逐渐成熟、云计算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网络攻击形态的不断演变,我国政商对于云安全的需求将逐年上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达37.76亿元,增长45%。随着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云安全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19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将达56.1亿元,增长近五成。到2021年,预计我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

  (九)部门管理效能提升有待改革推进

  疫情期间,湖北省某部门的物资管理和储存,从传统的分发制度转由国内领先的快递行业协助负责。这个事件表明,对于政府管理的一些平时利用率不高的机构,但在特殊情况下对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

  质却要求达到异常高的状态,可探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借助社会力量来提高效能和节约时间。中国经济中还有不少低效率的洼地,主要问题是基础产业领域市场准入不够,缺少竞争。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资五大基础性成本都比较高。如何通过实质性的改革降低这些成本,不仅能降低制造业的成本,也能降低服务业的成本,还有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成本。

  (十)参与国家完善医疗物资战略储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的会议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资源保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后勤基础,应急资源保障要能够适应复杂条件下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不少专家呼吁应该由国家与地方政府统一采购和各级医疗机构分购相结合,将医疗物资储备到医院、防疫等机构,长期储备物资应包括:救治设备,如负压救护车、呼吸机、人工心肺机、血气分析仪、供氧装置等;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等;消毒药械等。具有相关资质、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重点关注。

  四、民营企业应对后疫情时期的对策建议

  疫情当前,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挑战严峻、机遇重大,若能看准形势、找准机遇,就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迈不过去的坎,要么停滞不前、要么濒临绝境。因此,企业要不等不靠,努力向内找出路,脱困求诸己,于不确定性中不断调整、不断奋斗、不断突围,先守牢基本盘,再谋划新发展。

  (一)战略谋划,进行系统布局

  一是企业家要有战略定力,每临大事有静气。要有清晰明确的方向感,加强对危机严重程度的研判,以此来决定应对策略。要呵护企业的“士气”,疫情期间是锻炼企业克服困难能力的机会,在共克时艰中让企业文化价值观更加明确,激励士气的手段可以多样,比如,对员工防护工作的关心和落实、通过网络与员工充分沟通、开诚布公向员工交底企业的近期困难和中远期计划等,尽一切可能不裁员。

  二是企业要有战略评估,建议开展“三项评估”。首先,做好业务状况评估,建议按照急迫性依次开展现金流状况评估、应收和应付账款评估、存货状况评估、资产和债务状况评估、供应链保障能力评估、市场及客户状况评估。其次,做好战略环境评估。第一时间审视疫情后变化了的战略环境,建议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从所处的细分市场到行业再到上下游,对疫情后变化的政策环境直到宏观环境进行评估,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要重点开展国际环境评估,同时还要结合业务评估开展自身资源能力分析。再次,做好管理体系评估。建议重点开展市场与客户服务体系评估、供应链与生产管理体系评估、财务与融资管理体系评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评估、风险控制体系评估、安全健康防范管理体系评估。

  (二)辩证思维,强化居安思危

  一是反思突发的经营危机。首先,树立危机意识。企业面临的风险时时存在,企业家必须未雨绸缪、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保持“活下去”的生存危机意识。其次,建立危机管理机制。重点要做好会给企

  业“活下去”带来致命打击的预案管理。面对各种可能的危机,企业必须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准备,进行应有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以提前对危机进行识别、预防及准备应对,避免危机来临时企业束手无策。再次,做好危机管理工作。“活下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粮草安全。一方面,企业应保持合理的现金;另一方面,在运营中,莫要过度举债经营。

  二是及时开展“四项重构”。首先,业务发展重启。建议以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并在疫情过后重新获得市场份额为宗旨,以获取经营现金流、获得疫情新市场份额、提高生产和服务水平、改进生产、压缩成本为目标重启业务。其次,战略规划重构。建议企业需要认真审视,重新确定新的定位和战略目标体系,并重新建立基于新环境、新战略的经营目标分解和业绩考核体系。再次,管理体系重建。建议企业关注重建销售与客户服务体系、供应链与生产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安全健康防范管理体系和包括财务、人事等在内的其他中后台管理体系。最后,人才队伍重塑。人是企业的根本,建议把人才队伍重塑作为一项单独的重点工作来开展,包括人才队伍状况盘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构、核心人员稳定与激励体系重塑、员工关怀与企业文化体系重塑,必要时开展心理援助。

  (三)抱团理念,寻求多方支持

  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冲击,需要社会各界合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实现健康发展,企业家要学会借力发展,抱团共赢。

  一是借力政府,享受政策红利。各地各部门连续出台大量政策,都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度难关,比如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条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创新优化“赣服通”功能加强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若干举措》等,为江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涉及财政支持、投资拉动、金融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专项资金支持,税收政策及补贴,产业政策及劳资用工等方方面面,企业要研究透,找准结合点。

  二是抱团发展,形成上下游紧密协同。要组建有应急管理项目组长、跨部门成员的风险管理团队,确认供应商的生产产能受影响程度,比如材料是不是缺、人工是不是缺、何时复工、是否有其他大客户积压订单等,同步搜集备选材料和服务供应商市场情报,整理已有或预测订单的交付期要求,然后评估出对于客户的影响和相关方采取能控制的措施,并及时提前通知客户。疫情结束后,企业要回顾疫情中的教训和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风险管理机制。

  (四)创新求变,实现转型突围

  在疫情冲击下,不少企业通过转型和变革寻求出路在所难免,有些是行业暂时性的制约不得不“断臂求生”,有些是中长期的趋势必须要“革故鼎新”。不管怎样,受疫情冲击的当代民营企业,必须要学会“以变应变”。

  一是数字化变革,要拥有数字化能力。整个疫情防控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企业应借势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拥有数字化技术的公司,使数字化模式贯穿商业模式和组织运行模式。

  二是发展模式变革,实现共生价值成长。如今企业发展环境不再是传统的线性、可连续的,而是非线性的、非连续性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复杂性才是基本特征。因此,企业发展模式要从竞争模式转向共生模式、从规模增长转为价值增长,用创新驱动增长而不是投资驱动增长,协同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

  三是组织管理模式变革,领导优于管理。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卓越的领导力带来有序与高效,而一味在意管控与权限,则会带来混乱并贻误战机。面对此次疫情,企业要进行反思,变革封闭的、僵化的组织状态,变革管理者画地为牢、管控为主的管理习惯,训练管理者真正发挥领导职能,提升组织面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四是工作方式变革为智能协同。新的工作方式可以让组织成员更具创造力,让企业能够动态应对变化,更高效地创造价值。实现智能协同的工作方式,核心是精简组织结构,让组织成员可以更贴近顾客和价值伙伴成员,这就要求企业对传统的、内化的组织结构进行彻底变革。

  五是公众沟通模式变革,注重“私域流量”的影响。这次疫情可以让大家更理解到传播的力量,尤其是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私域流量”的影响力,企业要真正转换传播沟通的方式,升级自己对于新的媒介技术、新的传播技术的理解,确保自己跟上消费者变化的步伐,以及技术变化的步伐。

  六是关注新机会,实现新飞跃。相信未来几个月全国各地将涌现更多的政策利好机会,为民营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在全力支持受疫情

  影响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同时,也要坚持化危为机,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同时,要加快培育原创新药、网络诊疗、医疗器械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智能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健康经济等,支持更多创新型企业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共同打好疫情阻击战。

  疫情突如其来,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这个春天要来得晚一些,但晚春依然孕育着无数希望。这一次,受过严冬洗礼的民营企业也必然萌发出很多创新。这种创新,依赖企业的坚定信念,自挖潜力,迅速调整,以变应变;也依赖中国企业家的担当、坚忍、创新、无畏和搏击巨浪的气魄。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当自强。仅供参考

篇五: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作者:王洪广

  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30期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服务业基本都暂停服务,不少中小企业损失惨重,甚至倒闭,其余没有倒闭的企业,大多也只能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降薪裁员等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维持基本的运营。对于多数实体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场考验性极强的耐力跑,不仅需要响应政府号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解决现金流,还需要认真思考企业发展问题。

  [关键词]疫情;中小企业;传统服务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06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无论是企业还是公众都被弄得措手不及。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防止疫情扩散的应急措施。由于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复工复产的一再推迟导致市场低迷,更是给中小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实现恢复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仅要依靠国家支持,还需要自身积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只有危重思变,积极自救,才能挺过难关,稳健发展。新冠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虽有损失也有补偿。一方面有些企业受疫情和防控措施的影响停产停业甚至倒闭,但对于另一些医疗企业、关乎民生大计的企业、电商企业等来说又是机遇,甚至可以说这些行业迎来了巨大商机。另一方面企业停产停业损失很大,但政府又快速出台各种维稳性政策,减缓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总体来说疫情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企业风险是否会影响公司存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本身的内外部情况。

  1现状

  自疫情暴发以来,举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冠病毒有高传染性,会危害人类健康,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各地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对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对于遏制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企业不能正常运行,很多企业自身也已经采取或者拟采用一些应对措施,有些企业员工只能居家办公,有的线下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尤其是线下消费行业。这次疫情全国人民自由受限、脱离工作岗位,社会经济承受巨大损失,对政府和人民来说记忆都是深刻的。疫情之后政府和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可能会发生转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民众可能会注意防护,加强锻炼,更注重身体健康,并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网课、电商、人工智能可能会让企业和个人有新的思考,这些都会给企业复工复产注入活力。企业需要了解用户需要,抓住民众心理的变化,调整管理架构,创新性发展。就我国而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基本控制了疫情蔓延势头。2020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为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

推荐访问: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思考 肺炎 疫情 应对

热门文章

结合疫情谈谈我理想作文合集(全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结合疫情谈谈我的理想作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今年,因为新冠,本该是平凡的一年,由此变得不平凡。,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经历磨难与痛苦后,才发现原来理想竟然触手可及,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结合疫情谈谈

2022年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目前,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形势越来越缓和,胜利就在前方,全面的复工即将迎来。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蔓延,xx公司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

公司防止疫情反弹做好防控工作总结范本3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公司防止疫情反弹做好防控工作总结范文3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防止反弹总结范文3篇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是为了谁。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鲜明,他们不计得失,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公司

2022年度疫情防控主题班会心得感想优秀范本经典4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疫情防控主题班会心得感想优秀范文经典4篇》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2022主题心得感想优秀范文经典4篇这场疫情不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场大考。疫情面前不恐慌、不轻视,不存侥幸心理,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的认知保护、保

最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总结(完整)

《最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通过总结,找出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地总结去年的情况。如果你有需要改变的地方,会鼓励你为下一年的工作设定合理的目标,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

2022年疫情再次来临心得感悟经典范本六篇(完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疫情再次来临的心得感悟经典范文六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2022再次来临的心得感悟经典范文六篇疫情就是命令,就是责任。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带头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带头服从学校一切防控的相关部署和要求。下

抗击新冠疫情演讲稿800字范本(精选文档)

《2022抗击新冠疫情演讲稿800字范文【通用】》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是一场硝烟的战争,这更是顽强抵抗、绝不服输的中国精神的体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新冠演讲稿800字范文【通用】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抗击新冠疫情演

疫情爆发那一刻作文600字左右范本(全文完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疫情爆发的那一刻作文600字左右范文2022》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就算没有任何人守在你身边,都需要自己有着清醒地认识,需要自己能够严于律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最新抗击疫情期间暖心话简短语录(全文)

《2022年最新抗击疫情期间的暖心话简短语录》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面对,要团结一心,团结一心,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尽快还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世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2022年最新疫情的暖心话简短语录,一起来看看吧!1 抗击疫情期间的暖心话简短语录

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有感素材(2022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年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有感素材》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大考答卷思政专题片开始了。疾风知劲草,大浪现英雄。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白衣天使们众志成城,逆向而行,奔驰前线,只为让人们安心地与家人团聚。

社区疫情防控演练应急方案最新三篇【优秀范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年社区疫情防控演练应急方案最新三篇》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下面是小编整合的2022年演练应急方案,一起来看看吧。2022年疫情防控演练应急方案1一

2022抗击疫情期间口号标语大全【完整版】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抗击疫情期间的口号标语大全》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大疫当前,防输入,防扩散,万众一心战,,一定会打败它!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抗击疫情期间的口号标语大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2022抗击疫情期间的口号标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