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防护措施6篇
篇一:上海疫情防护措施
上海市公安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面秩序管理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公安局
【公布日期】2022.04.13?
【字
号】
【施行日期】2022.04.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稽查执法
正文
上海市公安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面秩序管理的通告
为严格落实本市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面秩序管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本市疫情防控规定,按照分区分类差异化防疫管理要求,严格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二、禁止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因疫情防控、生活保障、城市运行、应急处置、紧急就医等需要的除外。交通管制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
三、严禁实施下列行为:
(一)封控区内人员在封闭管理期间擅自出户;
(二)封控区和管控区内人员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擅自离开居民小区/自然村(单位、场所),或者进行聚集活动;
(三)防范区内人员擅自进入封控区、管控区,或者防范区场所未合理控制人
员数量;
(四)违反隔离管控规定,故意破坏门磁、封条擅自出入;
(五)拒绝接受本市防疫部门、医疗机构组织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六)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拒绝按规定接受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等人员拒绝按规定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或健康监测;
(七)接受隔离治疗或者医学观察人员,符合出院或者解除医学观察标准,拒绝出院或者解除医学观察;
(八)在医院、方舱、隔离点等救治隔离场所,或者居住小区、单位等其他场所,辱骂、殴打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防疫工作人员,或者起哄闹事,扰乱公共秩序;
(九)编造、故意传播涉疫虚假信息,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核酸检测证明、道路通行证等证明文件;
(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本市防疫措施的行为。
四、违反本通告规定的,公安机关将严格依法处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全力守“沪”、同心抗疫,维护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秩序,为早日取得疫情防控胜利共同努力。
上海市公安局
2022年4月13日
篇二:上海疫情防护措施
上海防控措施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以保障市民的健康和安全。这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入境人员的管控。上海市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确保他们不会带来病毒。同时,对于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还会进行更加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以确保他们不会对上海市造成疫情的传播。
二、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上海市对所有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包括对公共交通工具、商场、餐厅、医院等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同时,市民也被要求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三、加强社区防控工作。上海市对所有社区进行严格的防控工作,包括对社区居民进行体温检测、健康问询等工作,以及对社区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同时,市民也被要求在社区内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四、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上海市对所有医疗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确保疫情期间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市民也被要求在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
上海市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以保障市民的健
康和安全。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也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疫情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篇三:上海疫情防护措施
上海防控措施
首先,作为中国的一个大城市,上海一直在全力以赴地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以下是一些上海防控措施的具体信息和要求:
1.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上海市政府下达通知,所有企业必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按照要求配备防护物资。同时,在公共场所,如轨道交通、商场、酒店、景区等地,防疫措施也得到了严格执行,包括温度检测、佩戴口罩、消毒等。
2.集中隔离和医疗救治
上海市内已设立多家集中隔离医院和发热门诊,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同时,上海市也积极支持民营医院以及社区医疗机构,为民众提供更广泛的医疗服务。
3.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管控
为了控制疫情传播,上海市政府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管控。所有人员
必须向社区报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通过“健康上海”APP进行健康码申领。外来人员必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否则将被拒之门外。
4.加强宣传和教育
上海市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并掌握正确的防控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加强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监管,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总之,上海市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全力以赴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相信在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下,疫情一定会被彻底控制。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篇四:上海疫情防护措施
上海2+5管控措施,5天能出门嘛
5天自我健康管理能出门,但要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以上海市为例,为控制疫情传播风险,根据国家和本市的防控要求,对部分风险人员采取“2天闭环管理+5天自我健康管理”的侍让巧管理措施,并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自我健康管理”期间可以上班,但要避免参加聚集性老键活动。
如发现自己有发热等可疑症状,要第一时间报告单位、报告社区,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到就近的发热滑辩门诊就诊,并及时告知医生自己正处于健康管理期间。
2+5管控要求
为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对密切接触者涉及的相关场所和区域采取“2天闭环管理+5天自我健康管理”管理措施,即指密切接触者居住地所在的楼栋、密切接触者的工作单位、密切接触者涉及的医疗机构、学校等采取的管控措施,前2天闭环管理,后续5天转为自我健康管理。闭环管理当天、第2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1次核酸检测。
管控措施包括:重点区域封闭管理,严格限制人群聚集,果断实施全面管控,强化健康监测排查,筑牢社区立体防控。只要是在管控措施条例以内的内容,所有的事情按照管控文件进行处理。
也就是说涉及到管理或者是控制方面的举措。管控措施一般在执行管控行为之前就需要拟定好的,而且还必须是获得了批准的。管控措施必须要做到合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不能够想当然地就制定一系列的管控措施。
篇五:上海疫情防护措施
上海市对入境人员的管控措施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乙类乙管”后入境人员的相关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自2023年1月8日零时起,新入境抵沪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可来华,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
二、自2023年1月8日零时起,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若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其他情况提倡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诊治。
三、对尚在沪处于隔离管理的已入境人员,1月7日统一完成一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可自主选择居家、居所隔离或就医;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解除隔离进入社会面。
四、自2023年1月8日零时起,不再对入境人员“健康码”赋码;同时1月8日零时取消现有入境人员“健康码”红码。
五、后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动态调整防控措施。请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三件套”,做到“五还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加强个人防护。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上海发布)
篇六:上海疫情防护措施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住宿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第二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公布日期】2022.06.01?
【字
号】沪文旅发〔2022〕20号
【施行日期】2022.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传染病防控
正文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住宿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第二版)》的通知
沪文旅发〔2022〕20号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
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住宿业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
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市场化经营,市文化旅游局研究制订了《上海市旅游住宿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第二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督促指导旅游住宿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旅游住宿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第二版)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1日
附件:
上海市旅游住宿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第二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市防控办的有关要求,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了进一步指导本市旅游住宿业提高疫情防控水平,在《上海市旅游住宿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第一版)》基础上,修订形成本指南。
一、主体责任
(一)各旅游住宿企业应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企业管理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层层压实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因时因势完善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
二、人员管理
(二)严格落实测量体温的工作要求,对入住登记客人一律进行体温测量。对旅游住宿企业员工应每日进行2次体温测量。按照属地工作要求,明确对发热症状人员的应急处置流程,发现被测对象体温大于等于37.3℃,或出现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状的,旅游住宿企业应通知区疾控部门,在其指导下进行处置,并及时报告属地相关部门。
(三)实行场所码、随申码、行程卡、核酸检测信息(“四码”)必检管理。在旅游住宿企业入口通道的显著位置展示“场所码”,客人进入场所时,应当扫描“场所码”或通过“数字哨兵”扫描“随申码”或读取身份证进行登记核验,确保人员可查询、可追溯,所有客人进入场所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四码”查验异常人员,旅游住宿企业应按照属地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处置。对于无法通过手机扫码登记的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可进行线下手工登记。
(四)推动信息登记全覆盖,对所有入住客人,要求其如实填报《旅客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见附表),建立完善工作台账,妥善保存登记信息,以备相关工作部门随时调阅。
(五)提醒住客尽量减少接待访客。在人员较多、较为密集的室内公共区域活
动时,要提醒宾客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提醒宾客注意保持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接触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六)各旅游住宿企业应实现员工防疫管理全覆盖,要将外单位派驻人员、第三方外包人员等统一纳入管理,实施无差异化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完善场所区域划分和岗位设置,固定岗位、固定区域、固定人员,避免不同区域之间人员的直接接触。积极推进疫苗接种,所有工作人员应按照“应接尽接”原则,完成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种,对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应完成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未接种加强针的工作人员,原则上应安排非一线岗位工作。
(七)做好全体员工的每日测温登记,组织员工每日1次抗原检测,每两日开展1次核酸检测,并做好记录,如属地防控部门要求的抗原及核酸检测频次高于上述的,从其要求。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对不同工作区域实施不同的防护标准,一线工作人员必须全程戴好手套,规范佩戴口罩,高风险岗位可额外采取佩戴KN95/N95口罩、佩戴护目镜/面屏、隔离衣等防护措施。
(八)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渠道,加强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等防控知识的宣传。
三、公共区域卫生
(九)建议在大堂、电梯口、前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十)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地面、墙壁、卫生间等公共部位及公共接触物品进行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做到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污染。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
毒。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相关操作如下:
1.地面、墙壁消毒: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2.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消毒: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卫生间消毒:公共卫生间应增加巡查频次,视情况增加消毒次数。卫生间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卫生间内的表面以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4.拖XXX抹布等清洁工具消毒: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十一)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废弃口罩应设置专门垃圾桶或垃圾袋。每天对垃圾存放设施进行清洁消毒。垃圾处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
四、餐饮区域卫生
(十二)餐厅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营业期间要根据店堂内人群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导流措施和预警,应尽可能扩大客人就餐时人与人的间隔距离,确保宾客就餐安全。
(十三)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餐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十四)为宾客提供公共洗手池备有洗手液,鼓励对就餐客人提供一次性酒精消毒纸巾。提倡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和打包服务,倡导光盘行动、文明健康用餐。
五、客房区域卫生
(十五)通风
1.应注意开窗通风,客房需要保证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确保空调系统、换气设备、排气扇正常运转。
2.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十六)消毒
1.先清洁,再消毒。每天对桌椅、台面、门把手等接触频繁的物品和环境使用至少5%浓度的84消毒液进行喷洒/擦拭消毒;遥控器等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客房内卫生间每日消毒1次,客人退房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每天向卫生间马桶内投放消毒药片或使用1:30稀释后84消毒液进行消毒。
3.杯具消毒清洗方法: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布草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必要时可采买密封客耗品。
(十七)布草管理。整理布草时需装袋处理,将污渍部分包在布草内,每次装载量不超过洗衣袋的2/3。如外包处理,需用防漏袋包装脏布草,用绳紧紧系住包装口。可洗物品包括床单、枕套、毛巾和棉毯。严格按照预洗、主要清洗、漂洗程序,对布草进行洗涤。不可洗物品包括床垫和枕头,应按照相关卫生防疫要求进行处理。
六、通风管理
(十八)空调等通风设备,排气扇等机械通风设备每周清洗消毒1次;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和过滤器应每2周清洗消毒1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和管理应按
照WS696-20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卫生规范》的要求执行,每周对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冷却塔、空气处理机组、送风口、冷凝水盘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由具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
七、清洁消毒
(十九)按照相关清洁消毒技术要点和工作指南,注重每日对场所内公共区域、办公区域以及空气、空调等通风设备、卫生间及洁具、垃圾桶及垃圾存放点等进行科学系统的消毒消杀,特别是对人员接触频次高的物体或部件表面增加消毒频次,切实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在开展场所清洁消毒过程中,消毒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一次性帽子、KN95/N95口罩、隔离衣、鞋套、手套、面屏。划分固定区域,安排固定人员进行外来物品、快递的接收,在固定区域内进行暂存、消毒、拆封。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当集中收集按要求处理。
八、物资储备和应急处置
(二十)各旅游住宿企业应当做好防疫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及时采购抗原检测试剂、一次性帽子、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口罩、手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一次性鞋套、医疗废弃物袋、消毒剂、消毒器械等防疫物资以及必需的生活物资。建议可按照场所类型、规模、风险评估情况和使用量,按照14天以上用量进行储备。
(二十一)各旅游住宿企业应当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区,一旦有突发情况,必须立即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告,最大限度控制扩散和外溢,果断采取临时关停、人员暂停流动、异常人员和密接人员隔离等措施,做好物资保障,并在属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参与应急处置人员要做好二级防护,即穿戴一次性帽子、KN95/N95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服、鞋套和手套。
九、其他
(二十二)各旅游住宿企业要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两手抓、两手硬”的总体要求,做好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员工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对消防通道堵塞、垃圾堆物清理、违规用火用电、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等风险隐患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开展建筑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突出对照全市房屋风险排查发现的违法搭建、地面沉降倾斜、梁柱开裂变形、屋面局部坍塌等共性问题,加强排查整改。对既有建筑定期开展检测、维护和保养,加强建筑外立面安全管理,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二十三)本防控措施指南,将根据国家及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行动态调整。
本工作指南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
下一篇:小学师生疫情防控培训方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