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献身精神科学家事迹材料【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献身精神科学家事迹材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科学家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士。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献身科学的人物事迹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1
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 化 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作了好几次为-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 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荣誉。
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2
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朝统治者中有一部分人感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太落后,枪炮太差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会危及到清王朝的统治。因此,他们搞起洋务运动,购买外国的机器,办起一些工业来。
这时,曾经在美国留学过的爱国知识分子容闳提出了一项建议,希望清政府能不断地派学生到美国去留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容闳的用意,是让这些学生学成回国后,把中国搞得富强起来。热衷于搞洋务运动的一些官员,接受了这项建议,并奏请朝廷批准,接着,各省推选留学生。那时,各地都没有学过西方科技知识和外国语言文字的青年,所以必须挑选儿童,到美国去从头学起。
广东省挑中的儿童中,有一个名叫詹天佑的,他祖上是安徽省婺(wù)源县(今属江西省),后来移居广东。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詹天佑就出生在广东南海县。广东挑选留美儿童时,他正好11岁,年龄合格。他父亲是个茶商,和外界接触较多,愿意让他去,这在当时算是思想非常开通的。因为去遥远的美国读书,毕竟是件陌生的事。到那里去的华工,有不少病死异乡;留学生的命运究竟怎样呢?谁也不能保证。清政府怕负责任,要选中留学的儿童家长都签一份“出洋志愿书”,上面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就这样,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于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登上轮船,出发去美国了。
1878年(清光绪四年)5月,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门攻读铁路工程。他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和美国学生很合得来,一起游泳、滑冰、钓鱼、打球。詹天佑尤其喜欢打棒球。当时,中国学生组织了一个中华棒球队,詹天佑就是这个队的队员。因为他棒球打得好,在耶鲁大学出了名。他还阅读了大量欧洲文学作品,但是,对自己的专业课程,丝毫也没有放松。一、二年级时,他获得过数学奖学金。毕业时,他又考了第一名。他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码头起重机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当时在中国驻美公使馆中工作的容闳,为了让一部分成绩优良的学生学得更好些,打算选派一些学生进美国陆海军学校深造。詹天佑被选中了。但是,美国政府不让中国学生学习军事,这件事只能作罢。正在这时,清政府忽然下令,把全部留学生撤回中国。这个消息对留学生是个很大的打击。因为这时全体留学生中,只有两人取得了学位。绝大部分人没有学完就回国,岂不是半途而废?清政府为什么做出这样荒唐的决定呢?原来,它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只准学生到美国去学习技术知识,而不肯让他们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专任留学生学监吴子登,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方针,对留学生的行动监视得很严。他一贯指责学生参加打球之类的运动,干涉他们的衣服式样更不准留学生进教堂,可是,留学生和美国的学生接触多了,生活方式渐渐受到了影响。他们总觉得,脑后拖着条辫子不太雅观,穿着长袍活动也不方便。有些学生提出,要像美国学生一样穿西服;胆子大一点的,甚至提出要剪掉辫子。这样一来,可惹下大祸了。留学生要穿洋人的服装,这还了得!尤其是那根辫子,清政府把它看做是自己统治权力的象征,要把它剪掉,岂不是想丢掉根本?如果这样,学了技术对清政府统治还有何用?为此,吴子登将这些事报告给清政府,说如果让这些学生成了异端,贻害无穷。清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留学生全部回国。詹天佑还算幸运,是取得学位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他抱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要把自己学到的本领献给祖国。
1881年7月,詹天佑和他的同学们回到祖国。10月间,他被派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来清政府以为,大多数留学生没有完成学业,所以在国内让他们重新学习。詹天佑学的是铁路,竟派他去学轮船驾驶。詹天佑无法反对,便在水师学堂里认真学习。第二年6月,他以一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1月,就被派到“扬武”号军舰上担任驾驶官。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军舰开进马尾港,包围了福建水师。中国军舰却接到命令,不准先开火。于是,福建水师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詹天佑见情势危急,就对管带张成说:“法国军舰来了这么多,显然是想消灭我们。我们虽然接到不准先开火的命令,但也不能不做好应战准备。”张成也赞成这个意见,所以命令全舰士兵严阵以待。果然,法国军舰偷袭,“扬武”号军舰立即发炮回击,在闽江口与法国军舰激战近6个小时。这艘军舰上有5个学生,他们都学有所长,所以在战斗中技术操作非常熟练。詹天佑的表现尤其突出。在战斗中他毫不畏惧。当军舰中炮,有士兵落水时,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仗着留学时学得的高超的游泳技术,一连救起了好几个人。但是,由于法国军舰多,中国舰队的指挥也不恰当,这一仗,中国水师的损失很大。
1881年,詹天佑忽然接到命令,要他离开福建水师,前往中国铁路公司工作。詹天佑高兴极了,铁路是他的专长,现在终于有了发挥他专长的机会。詹天佑被公司总办伍廷芳聘请为“帮工程师”,作为外国工程师的助手,参加修筑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在铺设唐津铁路的工程中,詹天佑直接到工地指挥施工,从早到晚,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经过80天的努力,铺轨工程完成了。
这条铁路的关键性工程,是滦河铁路。1892年,这项工程开始。由于滦河河床的泥水很深,打桩难度很高。当时,英国的施工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金达便决定由英国人喀克斯包工承建。可是施工时,还是遇到前所未遇的困难;加上施工时水涨流急,喀克斯失败了。在无法进展的情况下,他请日本人来帮忙。日本人的技术并不比英国人高明,对此也无能为力。喀克斯又只得再将工程包给德国。德国工程师采用了空气打柱法的新技术,但结果还是失败了。
詹天佑接受任务后,立即仔细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和其他方面的资料,并且穿着工作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他发现,在这里打桩,确实难度极大,怪不得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失败了。经过反复比较,他选准了合适的筑桥地点,并决定用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这种方法,在中国从未使用过,是否能成功没有把握。因此,詹天佑加倍小心,仔细计算。当潜水员潜入水底施工时,他常常站在现场的岸上,随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终于,这个新方法试验成功了。桥基工程顺利完成后不久,滦河大铁桥的工程也全部按期完成。这一成功,解决了唐津铁路的关键问题,詹天佑也因这次成功而名声大振。那些富有经验的外国工程师,不得不佩服这位初露才华的中国工程师。
1905年5月,詹天佑接受清政府的一项任命,担任由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以前,中国的铁路的建筑都是由外国人承包的,京
张铁路则是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重要干线。因此,詹天佑肩上的担子不轻。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并不算长。但是它要经过内外长城间的燕山山脉,沿途要穿越许多险峻的山岭。其中尤以南口到岔道城的“关沟段”最为险峻,工程十分艰难。詹天佑负责修建这条铁路的消息传开后,国内外许多人都认为,这条路不可能修成。接着,他便全力投入了筑路工程。当时中国非常贫穷,要花费大量的资本投入这条铁路,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詹天佑在筑路时,提出了三项修筑要求: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施工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找一条最合理的工程路线。詹天佑搜寻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还亲自访问沿线的居民。他冒着塞外的寒冷和风沙,骑着一头小毛驴,带着助手们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白天翻山越岭,测绘地形,晚上在油灯下核对资料,绘图计算。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京张路工程地区,取得了全部有关资料和数据,制定出三条线路方案,最后选择了最理想的一个。线路大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这给工程造成了无数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公处搬到工地上,与工程人员一起工作,及时解决难题。
八达岭是个天险,铁路经过这里,只能挖掘隧道。隧道深长难挖,詹天佑经过仔细考虑,决定采用分段施工和中距离凿进的方法。分段施工,就是分别从计划的隧道的两端向中间同时凿进;中距离凿进法,则是在计划的隧道中段上面开一口大井,直达隧道的深度,然后再向洞的两端开凿。采用这种方法,时间快,但是必须做到十分精确,为了保证精确无误,詹天佑总是亲自定线、定位,甚至检查每个炮眼的直径、距离和位置。过八达岭,全用隧道是不可能的。隧道只能有一定的长度,还需要设法使火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这就需要解决坡度大的难题;尤其是青龙桥地段,山多坡陡,火车爬上来既困难又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詹天佑做出了一项创造:他运用“折反线”的原理,设计出了一段“人”字形的线路,使火车沿着斜的陡坡上山;经过一段距离后再折返,朝另一方向斜着爬坡。这样就降低了坡度,不用挖隧道,由两台机车一拉一推,就可以使列车安全上坡。经过詹天佑和全体技术人员、工人4年的辛勤劳动,京张铁路终于在1900年8月全线竣工,比计划提前了两年,还剩余了28万余两白银。这条200公里长的铁路,共有4条隧道,总长1700多米,架桥125座,涵洞200多个,动土石2亿立方,工程是十分浩大的,当时有人称赞它是“祖龙望而夺气”,意思是说,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看到这条铁路,也要被吓倒的。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前来参观的广东代表兴奋地向他祝贺说:“詹总办独运匠心,不借助外国人一分一毫的力量,造好了这条铁路,为中国人扬眉吐气。”詹天佑听了这些赞扬的话,谦虚地回答:“这是造铁路的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力量。”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在世上的时间不算长,但在中国铁路做出的贡献,却是十分巨大的。
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3
有个叫菲利普·卡恩(PhilippeKahn)的硅谷工程师,因为临产的妻子住进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兹市的产院,他也赶到医院去照护。正在竭力忍受阵痛的妻子却忍受不了他的毫无意义的安慰话语,叫他:“你去一边安安静静地呆着。”于是他跑到医院角落里的一张桌子边,摆弄起他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等一大堆东西。因为初为人父,他非常急切地期望能把不一会儿就要出生的婴儿的照片立即传送给亲人和朋友们。
但是,当时这还是一个非常奢侈的愿望。如果你想要和别人分享你拍摄的照片,就先要用数码照相机拍照,然后把照相文件存入电脑,在连上互联网,把照片上载到网站,再把网站地址告诉亲朋好友,通知他们上网欣赏照片。卡恩觉得这个过程实在太麻烦了,心想如果拍下照后,一按键,就能传送照片那有多好。
出生于巴黎的卡恩当时已经是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分量的软件公司的创业人之一,当她的妻子被推进医院待产室后,他利用等待的空隙时间,开始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施。他悄悄地去无线电器材公司买了一些焊丝,然后将自己的数码相机和手机连接起来。几个小时之后,他利用这个非凡的“即兴创作为刚诞生的女儿苏菲拍了照片。这样世界上第一架带照相机的手机问世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他的女儿的生日1997年6月11日。
此后,卡恩把这一切整合为一个系统,起名为PictureMail。并为此成立了一家叫做LightSurf的公司,在北美推出了第一个移动传输图片的解决方案。他的这个创意催生了带照相手机行业的诞生和发展。
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4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5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 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献身科学的人物事迹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上一篇:有关医护人员的抗疫事迹5篇
下一篇:杨振宁人物事迹8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