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四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是汉语词汇,拼音是nèi róng,意思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一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基本含义、意味或审美价值。内容关涉的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感觉的、主观的、心理的和情感方面的意涵,与我们对描绘性方面的单纯知觉相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4篇

第1篇: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2018年01月03日 09: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杨志勇 张斌 汤林闽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中国正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以实现预算改革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目标。这不仅仅需要改进收支预算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构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

  中国地方政府的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问题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不直接举债,但是只要地方政府拥有地方国有企业,间接举债机制就一直存在,间接负债以及或有负债问题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我们很难一一厘清地方政府的债务责任,但是采取谨慎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债务风险,应对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当下,太多的人关注地方债问题,实际上,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的严重性超出社会的想象。这意味着,社保基金的缺口问题不容小觑。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在内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是这一制度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要求化解重大领域的风险。积极应对风险,需要对包括债务风险在内的各类重大风险有全面的认识。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研究可以帮助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决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自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就开始了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研究工作。这一方面是为了回应社会各界对中国政府债务风险应对能力的关切,另一方面是财税改革和现代财政制度探索提供决策支撑。

  时至今日,地方债问题仍然受到关注。不同的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唱衰者甚至认为中国债务负担会让中国崩溃,显然这不是事实,但中国到底有多强的应对债务风险能力呢?持续增长的财政收入有助于应对债务风险,但经常性收入毕竟首先要满足经常性支出的需要,应对历史累积起来的债务风险,在相当大程度上需要考虑政府资产因素。资产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资源,资产持续带来的收入和资产变卖的一次性收入都可以用于应对债务风险。中国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国有土地和其他国有资源都可以带来巨额收入,但是政府资产到底有多大,仍然需要给出较为明确的答案。摸清家底,是现代财政制度建立不可或缺的内容。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现实意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帝王占尽天下资源的时代,帝王家也必须掌握自身可动用资源的情况,要不时地进行权衡取舍,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现代社会中,政府所谓的理财实际上只是代理天下之财,所掌握的资源也只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均非社会所需。现代政府更有必要了解自己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涓涓细流,各种财政收入或者当即转化为支出,或者形成各类资产。如此,收支在预算表中就会得到体现。政府在不同时期形成的资产未来都有可能转化为政府可支配财力。由此,政府资产就成为应对不时之需的“储备”。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现代国家基本上放弃了“量入为出”的理财原则,而转向“量出为入”,这样,收支缺口的出现就非常正常。收不抵支,就有了赤字和公债。债务需要偿还。政府有多少偿债能力,除了看当期财政收入之外,还要参考政府资产状况。在经济遇到困难时,财政收入往往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一定要惨淡度日。往昔所积累的资产能够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助政府一臂之力。当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金融风险就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严重时甚至酿成财政危机。因此,政府未雨绸缪,实属必要。

  未雨绸缪要求财政有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政府能预测未来风险,且对自身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有充分的了解。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政府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现代政府是受人民之托而成立的政府。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也需要有充分披露政府信息的载体。政府预算可以帮助人民了解政府收支信息,政府资产负债表以及其他报表可以让人民掌握更全面的政府财务状况。中国正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以实现预算改革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目标。这不仅仅需要改进收支预算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构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

  编制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需注意特殊国情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尚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服从于目标,政府资产的内涵界定同样要从目标出发。不是政府控制的资产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上体现,意义不大。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首先因金融危机而起。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所要解决的是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不是所有资产都是可以动用的资产。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一方面我们无法真正掌握矿产资源的实际总数,另一方面有些矿产资源即使我们明知它在那里,也不适合开采,这样的矿产资源肯定属于国有资产范畴,但在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时需要慎重处理。总的原则应该是,不能动用的资产即使是政府资产,也不必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现代政府所拥有的资产形式多样,中央银行作为一个特殊机构,它所拥有的资产应该怎么处理?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实际上是通过负债的方式扩大自己的资产。中央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会随着货币发行而扩张,但是,政府的实际可支配财力增加了多少,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实际可支配财力与物价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央银行资产不能被直接列入政府资产,否则可能产生误导。

  土地作为自然资源,一些国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中不列示。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土地在中国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形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列示,那么这就很容易低估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最近20年,地方政府无论是建设基础设施,还是提供公共服务,都离不开土地所产生的财力。因此,无论如何,土地都应该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得到体现。但是,这里有一个估值问题。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值钱,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得到利用。因此,应该有合适的方法区分不同的土地,并用合理的方法对土地进行估价。

  中国国有经济规模不小。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家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如何计算也是一个难题。不同企业根据会计准则采取不同的资产计量方法,直接加总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舍弃直接加总方法,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替代呢?能做到用统一的方法计量,确实不错。这样的理想状态实际上是无法达到的。例如,同样是无形资产,有并购交易的企业就可能计算在内;没有并购交易的企业,就可能不予计算,而且即使都计算无形资产的价格,由于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结论。考虑到这样那样的因素,次优的直接加总计算政府资产总额的方法可能会胜出一筹。

  采取谨慎性原则编制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

  政府负债状况一直是争议很大的问题。直接显性负债几乎没有争议,但是间接负债、或有负债、隐性负债等争议不断。间接负债在多大程度上才会传递到政府,并最终转化为政府的债务责任呢?这中间的传递过程,不同的间接负债可能有不同的情形,很难一刀切。或有负债同样如此,或有负债或者转化为直接负债,或者不转化,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转化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隐性负债可能更加复杂,潜在的债务负担首先要历经显性化过程,各种各样的计量问题都可能出现。中国地方政府的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问题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不直接举债,但是只要地方政府拥有地方国有企业,间接举债机制就一直存在,间接负债以及或有负债问题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需要确立的是,即使地方政府没有举债的额度限制,地方层面也应有力量遏制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冲动。现阶段显然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仍然会复杂下去。虽然我们很难一一厘清地方政府的债务责任,但是采取谨慎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债务风险,应对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中国亟须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无论是从应对金融风险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财政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来看,这都是应当的。现代财政制度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良好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当下,太多的人关注地方债问题,实际上,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的严重性超出社会的想象。这意味着,社保基金的缺口问题不容小觑。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政府的总资产完全能够覆盖包括社保基金缺口在内的总负债,且还有较大空间。这是我们试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应用。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的基本情况

  由于数据所限,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2017)所试算的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全面数据截至2015年。2010—2015年中国政府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概况如下:

  2010—2015年,中国政府的总资产几乎都超过百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分别为106万亿元、86万亿元、102万亿元、114万亿元、111万亿元和125万亿元。从2010~2015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政府总资产与当年中国GDP的相对规模,在1.8倍左右。

  2010—2015年,如果计入社保基金缺口(均取参考值10万亿元),中国政府总负债分别为41万亿元、44万亿元、48万亿元、54万亿元、69万亿元、70万亿元。如果不计社保基金缺口,中国政府总负债从约30万亿元增加至约60万亿元,平均看占GDP的比例约为80%。

  2010—2015年,按照最保守的计算方法,即计入社保基金缺口(均取参考值10万亿元),中国政府净资产分别为65万亿元、41万亿元、54万亿元、59万亿元、42万亿元和55万亿元,相应地,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率,即总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虽然有所波动变化,但平均看来基本维持在50%上下的水平,最低时不到40%,最高时也仅略超过60%。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政府总资产完全可以覆盖政府总负债。

  从试编的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10-2015年,无论是否计入社保基金缺口参考值,中国政府净资产(值)都保持了庞大的规模,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说明中国政府的总资产可以完全覆盖总负债,并且还有较大空间。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只需审慎处理,注意防范局部风险,就可以有效应对。

  第二,政府总资产中,财力性资产占主要份额,2015年约占70%;服务性资产占比较低,2015年约占30%。这种结构表明政府拥有资源中,能够提供财力的资源较多,政府财力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第三,财力性资产结构变化较大。2010-2015年,国有经济和资源性资产相对比重从资源性资产占主要份额,变为二者基本平衡,国有经济占比略占优势。变化趋势表明国有经济的发展比较平稳,资源性资产的波动性较大,前者是政府掌握的更稳定的财力资源。

  第四,资源性资产中,土地资产占绝大多数;油气资产的占比很低。在资源性资产中,土地构成了政府的主要财力资源。

  第五,政府总负债中,若计入社保基金缺口参考值,或有和隐性负债约占三分之二的份额;若不计入社保基金缺口的参考值,或有和隐性负债仍占主要部分,但与直接显性负债的占比更加平衡。注意,或有和隐性负债占主要份额。

  由此,我们认为,应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政府债务风险。第一,政府负债的特点之一是或有和隐性负债占主要份额。这需要进一步分析负债的成因,需要分析地方政府是不是做了正确的事。第二,关注债务风险不能仅考虑政府负债本身,还必须同时考虑政府资产。年度财政运行即使收不抵支,也不见得有风险。只要政府资产能够及时变现,财政风险就不会出现。第三,应高度关注政府资产。政府资产是政府掌握的资源,摸清“家底”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一些政府资产处于“沉睡”甚至“失联”的状态,对政府负债的关注已经很多,对政府资产的关注还不够。为此,应加快和深化相关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特别是加快政府会计改革,尽快公布官方版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国家治理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未来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研究得到学界的重视,这无疑有助于这一工作的完善。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会计假设,可能导致设计出不同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我们所设计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以及所选择的方法,都是基于特定假设所选择的结果,肯定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我们的研究报告只是抛砖引玉,让这个问题引起社会更多人的关注,以集中更充分的力量,一起把国家大账算好,为防范金融风险做好基础工作,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面临数据滞后难题。这在正常时期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在特殊时期,就可能影响判断,因此除了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之外,还应该有一套能够大致厘清资产负债表报告日之后的情况说明办法。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问题,有许多在国际上也尚未形成共识。只有从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出发,我们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既是财政问题,又是会计问题,还涉及统计问题。财政学界、会计学界、统计学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当携手共同攻关,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克服难题,编制出既能为社会广泛接受又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政府资产负债表。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研究的意义重大。我们希望读者关注数据,但也希望读者能更多地关注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探索。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课题,并开展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我们愿意和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努力,并期待中国官方正式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公开问世,期待中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能够早日完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

第2篇: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

国家治理与我国现代财政制度构建
作者:白彦锋 张静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01期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做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战略部署。探讨国家治理理论的发展,从“统治模式”转向“治理模式”(善治),并对财政制度在经济、政治与社会子系统的媒介作用进行了阐述。基于财政在治理转型中的关键基础地位,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三个角度具体论述了如何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方式转型,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当前,我国进入“大国财政”的新常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建设大国财政,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不仅发挥财政的治国安邦作用,也发挥中国财政在全球治理中的更大作用。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财政制度;大国财政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6)01-0111-08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6.01.0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善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该论断意味着突破了原来的仅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财政职能的狭隘视角,而将财政的功能上升到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在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时期,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在科学把握现代国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承受着“三期叠加”①效应带来的严峻压力,经济增速由高速下降到中高速,财政收入增长转变为中低速。

第3篇: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

现代财政制度的几点理解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

财政,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即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并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

想要理解现代财政制度,首先应关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和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核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是我国迫切需要完成的目标。

《决定》中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由此可见,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建设,首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现代财政制度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治理理念的确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根本前提是实现国家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因此,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理念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由管理者转变为治理者,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现代财政制度的架构和内容:

现代财政制度具体应由完善的财政法律作为支撑,以现代财政收入制度,现代财政支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与财政平衡制度,现代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管理监督制度构成。

1.财政相关法律法规

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石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才会使现代财政制度有法可依,具有权威性和正当性。完善的立法不仅能使政府以正当理由执行财政政策,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的行为,保证公权力合理有效地运行。

2.现代财政收入制度

现代财政收入制度是对现代财政筹集经济资源各种渠道和形式的统称。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按收入形式分类。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有了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分配社会资源,运行政府机构。

3.现代财政支出制度

现代财政支出制度是对现代公共资源配置的各种用途的统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权力机构运转支出、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支出、公共工程支出、经济和社会调节支出等。财政支出应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支出地合理性。

4.现代财政税收制度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存在与公共治理的基础,也是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完善的税收制度有利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5.现代财政预算制度与财政平衡

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筹集、配置经济资源的计划手段。它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两个财政资金运行阶段从数量与结构上连接起来,达到某种平衡,处于整个公共财政运作的中心环节。财政收支平衡才能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

6.现代财政政策制度

现代财政政策制度是现代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和。它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完整的政策体系。

7.现代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

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是指现代财政管理主体在财政分配过程中运用公共经济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组织资源流、管护操作软件的职能活动,是财政及其他公共部门在管理公共资财活动中具体进行诀策、执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现代财政监督制度是指为保障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监察督促公共财政事务的各种活动。广义的财政监督体系,泛指由国家权力机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等通过财政收支和公共资产管理活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经济鉴证活动,对国家财税政策执行和财政资源运行情况所实施的监督。

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和监督制度,才能使财政运行更加合理有效。我认为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和第三方监督机构,能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

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地,更不能照搬西方已有的财政制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摸着石头过河,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财政制度试点的实施,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最终完成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

第4篇: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

宋朝经济繁荣与财政制度探究

一、宋朝经济概述

我们都知道,宋朝虽然常年饱受战乱,军事上内忧外患。但宋朝的经济却十分繁荣,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0%,四大发明有两项诞生于北宋,在文化上可比盛唐,“唐宋八大家”北宋独占六席。这引起了我对宋朝经济和财政制度的兴趣,暂且撇开她在军事上的无能,看看宋朝是如何发展经经济的。

先看看宋朝经济的总体情况,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有人认为,宋代是工业革命之前,站在世界发展巅峰的超大规模经济体;有学者认为宋代乃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旷古空前的伟大年代。宋代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铁钱、白银与与黄金。黄金是用以保值、跨洲贸易的最佳首选,铜钱、白银是作为中远距离交易通货,铁钱则是作为零钱于在地市集、做小额交易使用。在后来为了解决金属货币流通过程中的不方便,也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还出现了交子这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还一度成为当时通行的世界货币。虽然由于后来政府在财政上管理不善,造成了剧烈的通货膨胀(交子危机),加速了宋朝的灭亡,但这足以说明宋朝的经济空前繁盛。

二、古代财政思想

其实,在宋朝以前,中国已经总结出了了各种财政思想,宋朝在建国后的财政政策都有所体现。其中主要的财政思想有:

一、轻徭薄赋思想

早见于孔子过泰山,感叹“苛政猛于虎也”古代思想家们认为,国家有城郭宫室建筑、百官有司俸禄和诸侯往来币帛之需,赋税不能取消,但国家取财于民必须控制在一定的界限之内。征税之后,必须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战国时期的法家著作《管子·权修》篇指出,土地生产财富有季节的限制,百姓从事劳动有疲倦的时侯,而君主的贪欲却没有止境。汉初统治者提出并实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史记·平准书》)的量出制入的税收原则,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财政学中的“量出为入”原则。

二、无夺农时思想

古代国家加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徭役,比赋税更难于忍受。因此,要求徭役无夺农时,即徭役的征发不要侵夺农忙时节,就成为历代思想家一项重要的主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分析了徭役不顾农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他说,统治者滥兴劳役,为他们的奢侈生活服务,造成百姓衣着不足,口粮难饱。因此,统治者只有减轻人民的劳役,不影响百姓的耕织活动,才能使百姓“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也指出,如果国家的徭役不烦多,百姓不疲劳,农民就会拥有较多的劳动时间;农民的劳动时间多了,各种农事就不会废弛,荒地就能得到开垦,农业就会增产。唐朝刘晏开始执掌唐中央理财大权,他在漕运改革中大胆放弃强迫徭役制,而采用雇役的办法,就大大提高了漕运效率。

三、开源节流思想

这种思想提倡发展生产以开辟财源,从而增加国家赋税收入,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所继承。北魏均田制的出发点,就是首先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都能拥有土地这一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从事生产,从而保证国家的赋税来源。唐朝的皮日休还明确提出了赋税要“励民成业”的原则,即国家税收应起到激励百姓发展生产事业的作用。这比较像现在的量入为出原则,宋朝的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措施都贯穿了这种思想。而这种富民为先,发展生产,保护财源以增加税收同时合理计划,减少财政支出的思想在今天同样的具有重要价值。

四、平均负担思想

这最早见于《禹贡》一书。《禹贡》所规定的分等征赋制度,就体现了平均负担的思想。通过分等征赋,使不同地区的田赋负担达到基本一致。在《周礼》中,则明确地出现了“均齐天下之征”。《周礼》提出了平均负担的三条原则:一是根据土地的肥瘠优劣来平均负担。二是通过赋税和劳役的合理搭配来平均百姓的负担。三是按年景不同平均负担。丰年,税率高一些;荒年,税率低一些,从而使百姓的纳税负担在不同的年景下也大体一致。

三、宋朝财政制度

我认为宋朝最为特别的还是在赋税制度和货币制度,特别是后来交子出现并收归国家管理之后。赋税制度方面,首先,兵役基本消失。唐中叶以后,均田制破坏,府兵制解体,兵农分离的募兵制逐渐取代兵农合一的调兵制。募兵制已占居主导地位。其次,厢军分担夫役。北宋农民的主要徭役负担是包括春夫和急夫在内的夫役。第三,夫役雇法推行。人们通常所称王安石的免役法或雇役法,指的是差役即职役雇法。赋税的名目繁多。赋税倍增的结果是:“民间苦赋重。”政府又通过将税收大量投入到军队里,利用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的政策辅以一系列常设的社会救济政策(特别是对老人和儿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所以两宋时期没有爆发过如黄巢起义,元末民变那样的大规模民变。

宋代的农民赋役制度,名称和中唐之后的两税法一样,但内容不同,宋两税是单纯以土地为征收对象的土地税,标准是按各户所占有田地的数量和质量收取,这种征税制度也体现了平均负担的思想,考虑了农民的负担,在百姓能上交的基础上收取。而唐两税却是要综合每户的人丁和资产包括土地、桑、居宅、牲畜和钱财等定户等再以户等计算本户之两税。可知唐两税的范围远较宋两税为广,唐两税包括田亩税、户税、力役,而宋两税只是纯田亩税而不包括户税、力役。在宋,户税、力役是另算的,按各户人丁收的税称丁税,也就是户税,按户等财产分级别收的税称役钱,也就是力役的内容。也就是说,宋的两税加丁税再加役钱才约等于唐的两税。

宋商税主要有住税和过税。住税即买卖交易税,资料上大多记载税率3%,过税即商品流通税,税率2%。宋公布了商税则例,把应纳税的商品名目颁布于税务、官署、交通要道,使商人了然。税务按照则例收税,商旅按照则例纳税,非则例所载(即假如税务私增收税条目),商旅可以拒纳并越级上诉。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的赋税制度更加平等,根据农民拥有的土地来纳税。宋朝经济本来就发达,交税占的也只是百姓收入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就是统治者开始考虑民众的意愿,不像宋以前有繁重的兵役制度,在战时甚至还要强征百姓,加重百姓负担。

至于宋朝货币制度,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这使得宋朝的货币形态和信用有了新的发展,货币制度具有以下时代的特点:

1、货币种类多,以钱币为主:

宋代币材的种类较多。铜、铁、金、银、纸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货币。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铜铁钱币、纸钞、金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这是宋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之一。

2、货币流通区域性:

宋代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虽然宋代流通的货币以铜铁钱币为主,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铸造的钱币和发行的纸币各不相同,互不流通。从整体上看,宋代流通的货币虽然以铜铁钱币为主。

3、白银货币化:

宋代银钱的数量也超过了以往朝代。白银的货币性及其货币地位大为提高,白银在宋代全面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国际货币的职能。宋代 银币已成为国家法定货币的一种,民间与官方普遍使用,不受区域的限制,通行全国,也是当时纸币的兑现基金。

4、纸币的应用:

宋朝币制的第四个特点即其最大特点是纸币的产生和推行。宋代的货币不仅逐渐从贱金属货币向贵金属货币过渡,而且还出现了信用货币——纸币。公元10世纪的北宋初期,益州(四川)地区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结语

所以,宋代经济的空前繁荣是有原因的。首先,统治者受以前财政思想的影响,平均负担、开源节流、无夺农时。而且政策相对开放,鼓励农业、工业、制造业、商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也增进了其他产业的联系。其次,交子的出现增强了货币的流通性,促进了金融行业的繁荣,政府对于交子的发行在之前控制较为严格,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另外,宋朝还开辟了国际贸易,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在众多沿海城市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与周边大部分国家都有贸易关系,朝廷每年都能从进口的大量商品中收取不少关税,本国的富于产品倾销到国外更是带来巨额收入。总体而言,宋朝的财政制度较为自由和开放,给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一、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成立幼儿园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计

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六篇】

《工作》是埃曼诺·奥尔米执导的剧情片,LoredanaDetto和SandroPanseri出演。该

疫情晨午检制度表格范文四篇

制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dù,意思有1、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2、制订法

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四篇

内容是汉语词汇,拼音是nèiróng,意思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一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基本含义、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范文六篇

安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ānquán,通常指人没有危险。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

企业作风建设制度(通用5篇)

作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uòfēng,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

2024年(13篇)关于入院前急救制度材料7篇(2024年)

一、目的院前急救设备齐备,人员装备办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进步医疗效劳量量。二、适用范围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三、职责(一) 由科主任、企业管理长负责督促配置

疫情晨午检制度范文(精选6篇)

制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dù,意思有1、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2、制订法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制度集合5篇

制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dù,意思有1、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2、制订法

课后服务制度15篇

课后服务制度15篇课后服务制度篇1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

村卫生室规章制度目录【四篇】

制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dù,意思有1、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2、制订法

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

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集团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