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培育的关键技术及操作要点
摘 要:本文首先对研究鱼种培育技术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作为鱼种培育关键技术及操作要点探讨的基础,接着从准备到养护等四个方面,对鱼种培育的关键技术进行说明,然后分析了鱼种培育关键技术的操作要点,希望本文能够为贵州地区的渔业发展和自然生态资源的恢复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鱼种培育;培育技术;操作要点
贵州深处西南,全境内河流众多,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大省。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独特的水文环境孕育了众多鱼种,成就了贵州大部分地区“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但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现代化,水源污染和城市森林资源减少,河流鱼种数量不断减小,城市周边湿地鱼类种类也存在单一化的危险,因此,进行鱼种培育成为目前贵州省渔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研究鱼种培育技术的必要性
(一)鱼种培育为贵州农副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鱼种培育技术是关于鱼类养殖和渔业生产的基础性技术,培育出安全、优质、健康的鱼苗,一方面使渔业发展有了基础性的保障,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渔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为贵州省农副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鱼种培育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研究鱼种培育技术对生态平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人工培育并在重要的水域撒种,通过这种方式调节水域中的鱼类种类和数量,以鱼类的繁殖促进水域中相关的植物生长,并保证为水禽类提供合适的食物和栖息地,以水域鱼种的平衡和完善促进食物链的完善,并以此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二、鱼种培育的关键技术
本文所探讨的鱼的品种以鲤、草为主、鲢、鳙为辅,这些鱼种由于基本生长环境类似,可以统一进行鱼种培育技术讨论。
(一)池塘准备技术。池塘准备技术指的是在培育鱼苗之前对培育环境的准备,包括对池塘大小的选择、根据池塘的基础条件进行池塘环境布置,根据池塘大小和环境决定适合养育和投放的鱼种。在池塘准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即将要培育的鱼苗种类和培育地能够提供的池塘大小,尽量将二者调整到最佳的配比,选择所要培育的鱼苗需要的水草,为池塘环境建设做准备。
(二)鱼苗投放技术。鱼苗投放技术指的是对鱼苗和池塘水的匹配性的鉴别,还包括根据池塘环境对鱼苗的数量进行确认。保证池塘环境适合鱼苗生长,并且估计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鱼病风险和成活率问题,确定鱼苗投放的数量。
(三) 鱼苗养护技术。鱼苗养护技术指的是在鱼苗成长过程中的喂养和看护技术,包括对鱼苗饲料的选择和投放、对鱼群的管理和一池内培养混合鱼种的相关技术。
(四)疾病防治技术。疾病防治技术是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中的重点,是保证鱼苗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疾病防治技术包括通过对水质的控制降低可能的鱼病爆发的风险,以及对已经产生的鱼病的治疗和养护等。
三、鱼种培育关键技术的操作要点
(一)池塘消毒和注水。修整池埂,清除杂物,如果时间充裕,排水曝晒池底。此时,也可以种植稗草、大麦等可作淹青的草本作物并施放发酵过的鸡粪肥。放苗前7~15天用药物彻底清塘消毒:每667m2用150kg生石灰化水全池遍洒(包括池埂及浅滩);也可用氯制剂或其他水产用清塘药物进行清塘。用药效果要达到杀灭水中一切有害生物,并且应该做到没有残留和污染。放苗前3~5天,加水至水深60~80cm。在投放适合鲤鱼、草鱼等鱼类食用的草本作物之后,将水注入到淹没全部植物的程度,保持10天时间。以后为池塘注水时,要用不大于60目的滤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如果需要马上用池放苗,应在原有的池水排净后加入碳酸氢铵,消毒4小时候再注水。
(二)投放准备和试水。放苗前需观察水质,肉眼能够判断池水为淡褐色,有能够辩别出来的轮虫和大型蚤等适合鱼苗进食的微生物为宜。如果池塘内的虫体过大,则说明池水洁净度不够,应全池均匀泼洒敌百虫进行杀毒。正式投放前应对水质进行鱼苗存活实验,用干净的、足够大的器皿取池水,放入鱼苗若干,4小时之后敲击器皿,鱼苗反应灵敏、体征正常,则说明池水适合放苗。鱼苗的放养量以鱼种的培育规格为主要依据,例如,以鲤鱼为养成目标,每667m2放苗在2万尾到5万尾之间。所有鱼种必须健壮、无伤并保证规格一致。鱼种投放前要用食盐水溶液浸洗5~15分钟,草鱼鱼种一定要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
(三) 投喂和分塘放养。对鱼苗的投喂应保证定时和定量,从鱼苗下塘起每天早晨、中午、下午个泼洒蛋黄浆一次,每次使用蛋黄适量用纱布搓揉成糊状,加水稀释,进行全池均匀泼洒。蛋黄除了供鱼苗食用外,还可以供浮游动物食用。在鱼苗长大到一定程度后,以颗粒料为主要的饲料。除了人工饲料之外,还应配合一定量的青饲料,即水草和浮游生物等,仍应定点、定量投喂在饲料台上。青饲料的投喂量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前一天吃食情况和人工饲料的摄取量决定。
分塘放养可根据池塘内鱼种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同塘生长的鱼种能够在第一次投放鱼苗时同时放入,在第一次投放的鱼苗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根据池塘内鱼苗的密度,进行分塘养殖或者继续投放鱼苗,保证池塘内鱼苗数量均衡。
(四)水质管理和施药。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是水质管理的关键,应做到5~7天加水1次,每次10cm左右。加水仍用密网过滤,保证水质健康。应定期防病治虫,每月用杀虫剂、消毒剂泼洒1次。白露节气前后通常是鱼病多发季节,要重点防治,应早晚巡塘,捞除杂物,掌握鱼种生长状态,发现个别鱼种离群独游,及时捞出,准确诊断,对症用药。在鱼病流行季节,应定期使用消杀灵、溴氯灵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一旦暴发鱼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疾病治疗。例如,5~6月和8~9月多发肠炎病,此病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对草、青、鲤的致死率在50%左右。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使用磺胺胍治疗:每10公斤吃食鱼第一天用药1克,第2~6天的用药量减半;第二,治疗肠炎与烂鳃病并发时,全池遍洒2-3ppm五倍子,同时连续6天投喂呋喃唑酮药饵,药量为每天10公斤鱼用药100毫克;病情严重时,呋喃唑酮的首次用量加倍;第三,按每10公斤鱼用大蒜50克拌料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鱼种培育技术的探究对贵州省渔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准备池塘、投放鱼苗、日常养护和疾病防治是关键的培育技术,而对培育用水的考量和投喂、分塘、施药等则是关键技术中的操作要点,只要做好这些,就能成功培育出好的鱼苗。
参考文献:
[1]余开.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支付水产养殖户[J].科学养鱼,2013(03).
[2]杨运义.大规格鳜鱼鱼种培育技术[J].广西水产科技,2012(08):115-117.
[3]徐 保.金丝鲩鱼种培育技术初探[J].渔业致富指南,2013(10):225-227.
[4]戴冬美.鱼种培育的关键技术及操作要点[J].水产养殖,2012(06):101-103.
下一篇:河滩养螃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