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汇报精选
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汇报精选 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汇报近期,国内城市房价跌幅过深、商品房成交量急剧萎缩,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市民的广泛关注。为充分认识和应对当前房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汇报精选 ,供大家参考。
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汇报
近期,国内城市房价跌幅过深、商品房成交量急剧萎缩,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市民的广泛关注。为充分认识和应对当前房地产业发展形势,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和引导我市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市建委牵头组织发改、财政、国土、统计、规划、房管、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对我市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房地产业发展整体情况
我市房地产业始于1985年的老城区改造,经历了1985-1991年的起步期、1992-1993年的开发热潮期、1994-1997年的深度调整期、1998-2002年平稳发展期、2003-2007年高速发展期和今年以来的适度调整期。从总体看,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健康、态势良好、贡献突出,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一是房地产业对地方经济支持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2007年,全市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22.9亿元,新开工面积242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05.7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5.4%,年均增长21.4%。二是房地产业开发土地收益、财税收入增幅明显。房地产业税收在第三产业税收增幅当中增长幅度仅次于交通运输业和租赁商务业。2007年,全市
房地产业共实现税收147198万元,占第三产业实现税收收入的38.61%,占税收总收入的13.1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8%,较2005年增长73.6%;实现出让土地收益22.7亿元,较2005年增长173.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8%。特别是乳山银滩等热点区域,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平均达到80%以上。三是房地产业直接拉动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经济增长。据测算,每增加1亿元房地产投资,可引发2.21亿元的总产出增量和0.61亿元的增加值增量,并直接带动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等50多个行业的发展;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可以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目前我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423家,从业人员约1万人,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市地方财政收入中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行业。
(二)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按照《市区旧村拆迁改造计划(2007-2009)》,将完成23175户、228.21万平方米的拆迁,新开工面积545.4万平方米,改善市区“城中村”近10万名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截止目前已累计拆迁16082户、170.92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309.66平方米,完成三年计划的69.4%、74.9%。全市累计建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94.6万平方米,为11588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建立和推行了廉租住房制度,为1418户家庭发放了
租房补贴。二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住房套型结构比例(90/70)等政策,新建商品房比例协调,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2007年以来,市区新增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房供应1.72万套、面积128.7万平方米,占新增总量的70.5%。三是认真执行国家土地、信贷、税收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了有关贯彻意见及措施,编制实施了《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XX)》,有效遏制了房价上涨势头。2008年以来,市区预售住房平均价格开始震荡下行,到9月份,市区预售住房平均价格为4077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8%,比最高月份(2007年11月份)的4637元/平方米下降了12%。
(三)人居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认真执行住宅产业化、“四节一环保”等政策,广泛应用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商品房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截止2007年底,全市实有住宅使用面积2854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5.55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区先后投资1亿多元,对15个旧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受益人口超过25万。建立了市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和房地产企业资信评价动态管理系统,健全完善了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组织企业参与行业交流合作,开展了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等系列评先选优活动,提升了我市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我市具有三
级以上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61家,年营业额过亿元的达12家,开发了一大批高水准的精品楼盘,有23个项目荣获“泰山杯奖”,有1个项目通过“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审查,1个项目荣获建设部“广厦奖”,10个住宅小区获得“省级优秀住宅小区”称号,很好地引导了行业发展和市场消费。
二、当前房地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开发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对金融支持依赖性较强。今年上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普遍对房地产企业实行信贷紧缩的货币政策(部分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审批条件中要求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由35%提高到50%),2008年7-9月份,房地产业贷款发放速度明显下降,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41.4%、55.7%、29.4%。再加上今年以来房屋销售形势严峻,资金回收慢,除少部分实力强的企业资金运作暂未出现问题外,大多数中小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些原有计划拿地的开发企业,出现观望或干脆取消拿地计划的现象;有些已经拿地的开发企业,出现停建或闲置不建的现象,市区在2007年前已出让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中,目前仍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土地有1609亩,其中既有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未完成的原因,也不乏人为闲置土地情况;有些企业的项目正在建设,因得不到
正常贷款被迫采取民间高息融资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有些企业因为销售市场低迷、资金回笼难,无法按期偿还原有银行贷款;还有一些旧村改造项目,在拆迁和回迁安置房建设上不同程度存在着找不到合作伙伴和资金短缺问题,市区至今有4个村还没有找到合作开发伙伴,还有4个村虽有开发商,但是遇到了资金困难,回迁房建设进度不快。
(二)房地产交易量明显下降。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大城市房价率先进入下行通道,广大居民已形成了房屋降价的预期,持币观望氛围非常浓厚,导致房屋交易市场持续低迷。以中心城市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共批准预售商品房81.82万平方米、5982套,而去年同期是130.71万平米、8952套,同比下降37.40%、33%;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27.29万平米,同比下降25.78%;二手房交易面积47.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31%;房地产交易额38.48亿元,同比下降12.62%。以往每年的“金九银十”是销房旺季,今年却变成了销售的寒冬,7、8、9三个月预售住房成交量大幅度减少,月均交易量只有445套,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3。市场的低迷也使商品房空置率增加,今年前三季度住宅空置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增幅达213%。
(三)在建房地产项目成本处于高位。我市在建的房地产项目,
大都是在2006-2007年“房地产热”时拿地建设,和现在低迷的形势相比,其成本处于高位,面临着较大风险。一是直接建安成本高。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以及工人工资出现大幅度攀升,钢材从3000元/吨涨到高峰时6300元/吨,水泥从270元/吨涨到高峰时440元/吨,工人工资也上涨了104%。另外,随着抗震、节能等国家建筑新标准的颁布执行,也增加了房屋建安成本。以多层住宅为例,上述因素能使建安成本增加56%。二是融资成本高。基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率的特点,其用于购买土地和建设的资金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外部的借款,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在前一段时间紧缩银根、加息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较大。三是土地成本高。在2006年和2007年,市区土地拍卖屡创新高,2006年,市区房地产开发用地平均成交价格比2005年增长-41%;2007年,市区房地产开发用地平均成交价格比2006年增长108%;今年上半年,市区房地产开发用地平均成交价格142.6万元/亩,比2007年增长51%。土地价格的节节攀升,使土地费用在房价中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平均25%左右上升到接近40%。以建大东南置业公司的机床厂项目为例,该项目土地拍卖价为450万/亩,按照容积率折算到建筑楼面价为3400元/平方米,再加上前期费用、建安成本、资金成本和税费,项目开发建设成本超过7000元/平方米。
上一篇:最美家庭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