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才需求征集和人才引进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人才需求征集和人才引进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人才需求征集和人才引进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聚焦产业引才,着眼长远育才,突出实效用才,优化环境留才,释放出市委敬才爱才、重才用才的强烈信号。我市拥有独特的科教优势和创新基因,我们将锚定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人才集聚高地目标,深入实施“留在共青”计划,全力锻造“智汇共青”品牌,推动人才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突出产业导向,做优聚才平台。人才兴则产业兴。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动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共赢态势。聚焦重点产业引才。围绕“1+3+3”产业需求,按照“一产一策”“一企一策”绘制人才引进“云图”,探索在产业链、重点企业、知名高校建立人才招引服务专员和聘请“校园人才招引大使”机制,加大“一事一议”引才和人才飞地模式引才力度,着力集聚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项目平台招才。紧盯5年引进培育100名左右地市级领军及以上人才目标,深入实施“共青英才”项目,通过引进“顶尖”人才、培育“拔尖”人才、聚集“荷尖”人才“三尖行动”,不断提升人才引育质量。大力推进以江中食疗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南昌大学光氢储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为载体的重大人才平台建设,延伸“研究院+产业园”特色聚才路径,办靓“创青春”一赛一会等品牌赛事活动,构建具有共青标识的人才梯次招引体系,打造一批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强磁场”。坚持校地合作揽才。充分释放17所驻市大中专院校11万余名大中专学生的资源红利,做大做响“共邀天下 才成未来”大型校园招聘、“红林青招 云引未来”等品牌工作,加大优质岗位供应,持续扩大人才总量。深化“一校一系一企一村”校地企合作育人模式,重点加大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学院、泛半导体装备制造产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支持力度,推动校地携手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产教融合示范区。
厚植发展生态,做暖留才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坚持以“绣花”功夫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增强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城市魅力。提升政策精准度。全面贯彻落实九江人才新政20条,盯住“大腕”人才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精准吸附。针对青年人才集聚特色,加快打造中部地区青年人才集聚高地15条专项支持政策的落地效率、落实力度,构建上下贯通、点面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吸引和留住万名大学生来共留共创业就业。提升服务暖心度。坚决落实市委“进万家门、排千企忧、解百姓难”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要求,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人才政策“三项机制”落实等常态化机制,拓展青英人才发展学院“培、创、链”服务范围,完善线上线下一体一站人才服务平台功能,构建诉求一窗受理、服务一站供给、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以人才工作“好作风”,赢得广大人才“好口碑”。提升城市舒心度。依托“青春文化圣地”这一品牌,围绕富华山旅游区、共青精神体验园、低空文旅小镇、青春不夜城等城市IP,高起点规划营造人才工作生活良好生态,提升人才公寓服务品质,布局发展青年人才驿站,推行“青年人才畅行卡”,丰富“红林青春谷”人才综合服务体“学、训、展,居、娱、演”功能,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让人才“青”有独钟。
压实工作责任,做硬兴才保障。牢记“国之大者”,落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增强各方面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一把手”领衔。深入实施“党委书记领衔创建人才特色品牌”活动,用好人才季度晾晒、年度专项述职评议“指挥棒”,引领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人才“责任田”,构建人才工作百花齐放大格局。推进“一揽子”改革。突出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企业认可、竞赛认定等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人尽展其才。深入推进人才市场化改革,持续走好“人才+服务+产业+资本”发展新路子,激发用人主体活力。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探索建立校地“人才复用”试点,让更多高校人才沉到发展主战场、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生产线,持续放大人才效能。强化“一系列”支撑。今年,市委市政府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我们将聚焦人才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安居保障、医疗健康、奖励补贴等重点,简化程序、集成支持、一键兑现,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支撑力,让各类人才在青春之城绽放绚丽之花。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在全市人才需求征集和人才引进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 会上 征集 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