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完整)

| 来源:网友投稿

《别房太尉墓》唐诗1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作品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完整)

《别房太尉墓》唐诗1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作品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757年(至德二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763年(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诗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他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联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此诗极不易写,因为房琯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句句都要得体;而杜甫与房琯又非一般之交,所以句句要有情谊。而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这是因为房琯的问题,事干政局,诗人已经为此吃了苦头,自有难言之苦。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表现出诗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扩展阅读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扩展1)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3篇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1

  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注释房太尉:房琯。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赏析

  分句分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

  创作背景

  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757年(至德二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763年(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扩展2)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3篇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1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

  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

  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

  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杜甫诗鉴赏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

  至德二年(757), 被肃宗所贬。杜甫曾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拜特进、刑部尚书。途中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

  (见《旧唐书·房琯传》)二年后杜甫经过阆州,在房基前赋此诗。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写诗人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房的晚岁坎坷、身后凄凉可想而知。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无干土的原因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致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谢傅指谢安。

  《晋书·谢安传》说:谢玄等破苻坚,有檄书至安方对客围棋,了无喜色。诗人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可见他对房琯的"推崇倍至。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解剑系其冢树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达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指出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连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唯字统领以下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和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断。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亦如同哀乐阵阵。此时此地,只见此景,仅闻此声,格外衬托出坟的孤寂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房琯的问题,涉及肃字,已经为此吃了苦头的杜甫,自有难言之苦。

  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使人感到:

  诗歌不仅仅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诗人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2

  【原文赏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解

  1、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2、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3、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韵译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评析

  房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3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

  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

  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

  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杜甫诗鉴赏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

  至德二年(757), 被肃宗所贬。杜甫曾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拜特进、刑部尚书。途中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

  (见《旧唐书·房琯传》)二年后杜甫经过阆州,在房基前赋此诗。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写诗人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房的晚岁坎坷、身后凄凉可想而知。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无干土的原因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致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谢傅指谢安。

  《晋书·谢安传》说:谢玄等破苻坚,有檄书至安方对客围棋,了无喜色。诗人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可见他对房琯的推崇倍至。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解剑系其冢树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达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指出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连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唯字统领以下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和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断。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亦如同哀乐阵阵。此时此地,只见此景,仅闻此声,格外衬托出坟的孤寂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房琯的问题,涉及肃字,已经为此吃了苦头的杜甫,自有难言之苦。

  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使人感到:

  诗歌不仅仅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诗人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扩展3)

——杜甫诗词《别房太尉墓》

杜甫诗词《别房太尉墓》1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

  房太尉:即宰相房琯,玄宗时拜相,肃守时因战败被贬职,代宗时卒后获赠(封典)太尉称号。太尉,名为武官官阶的"一级,多无实权。

  谢傅:晋代名将谢安。他在征讨符坚所率百万大军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

  徐君:此句喻两人的交情生死如一,不忘知遇之恩。典出《说苑》:“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

  赏析:

  杜甫与房琯谊厚情深。房琯降职,杜甫上书鸣一*,房琯去世,杜甫悲痛不欲生。代宗广德二年,诗人路过故人坟墓,见林花凋谢,黄莺悲鸣,倍觉凄清,不禁有泪如倾。本来是知交,如今自己正飘泊异乡,在途中看到故人坟墓,当然倍加哀感;出自大诗人的手笔,写来更是凄凉。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扩展4)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3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作文顺养气的观点,学习作者少年立志和他的批判精神。

  2、体会文章跨越时空的联想,体会作者关于把联想交织于议论、抒怀中的思维和写作方法。

  3、积累文言实词"形、致、称、溢、广、冠、志、壮"等,掌握虚词"以,而"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文者气之所形"中"文"、"气"及其两者的关系;学习作者步步推进的议论方法,学习议论和抒怀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作者此文为干谒处处自荐,既要表现出自己对巨公硕卿的景仰,又要不卑不亢、袒露自己的胸襟、豪气,其分寸进退的把握确实是非常不易的,讲解讨论时顺注意于此。

  作业布置:完成课课练

  教学过程:

  简介作者:

  苏澈(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简介枢密韩太尉:

  枢密韩太尉指韩琦。韩琦(1006-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御西夏有功,被任为枢密副使。后自请为扬州、并州等知州。喜祐年间重入*,擢升为枢密使、宰相,主持全国军政,历任三朝。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等同为保守派道首领。封魏国公,蓍有<<安阳集>>。

  教读新课:

  1、解决重点词句

  (1)、辙生好为文。生:生性。 辙生十有九年矣。生:出生。

  (2)、气可以养而致。致:得到。

  (3)、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称:

  (4)、以为文者气之所形。形

  (5)、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居家: [邻里乡党]古时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五百家为乡。

  一词多义

  (6)、虽无所不读。虽 虽然 虽多而何为?虽,即使。

  (7)、故决然舍去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然,连词 但是。

  (8)、

  古今词义

  党 古义:古五百家为党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今义:政党、集团

  向 古义:从前向之来 今义:朝向

  尝 古义:曾经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今义:

  游 古义:交往其居家所与游者 今义:游泳

  虚词

  介词凭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连词 来 闻一言以自壮 连词而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倒装句:

  【未之见】动宾倒装句。未见之。没有见到您。

  2、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证明他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提出观点是"文不能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不培养自己的气质、修养,单去学习写文章,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又是靠学习、培养而获得的。之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孟子通过内修养,司马迁通过外在阅历,殊途同归,都取得很高成就。文中的气,可以理解为人的胸襟气度,学问阅历,见识情趣等。苏辙认为死守经卷,刻意学习写作技法,绝对写不出好文章,道德道德养气。

  (2)、第二段作者为什么"决然舍去"?

  讨论并归纳:

  所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所见者:不过数百里之间,不足以自广。

  所读者:百氏之书,古人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3).作者"决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厂大。以养其浩然之气。"

  (4).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卞梁。 于人:见欧阳修。(未见太尉)

  (5).提问:最后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作者所乐的是什么"Z

  讨论并归纳:

  所乐的是"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6).提问:第二段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赞颂太尉,表达自己对大尉的瞻仰敬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见;另一方面,也使太尉高兴,对自己有好感,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

  四、小结

  作者在给韩太尉的信中发表了自己对作文章的看法,以及离开家乡壮游天下的所见,并希望见到韩太尉,得到他的指教。这封信写得汪

  洋恣肆,才情横溢,不亢不卑,不媚不谗,不愧为大家手笔。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作文顺养气的观点,学习作者少年立志和他的批判精神。

  2、体会文章跨越时空的联想,体会作者关于把联想交织于议论、抒怀中的思维和写作方法。

  3、积累文言实词“形、致、称、溢、广、冠、志、壮”等,掌握虚词“以,而”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文者气之所形”中“文”、“气”及其两者的关系;学习作者步步推进的议论方法,学习议论和抒怀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作者此文为干谒处处自荐,既要表现出自己对巨公硕卿的景仰,又要不卑不亢、袒露自己的胸襟、豪气,其分寸进退的把握确实是非常不易的,讲解讨论时顺注意于此。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苏澈(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枢密韩太尉指韩琦。韩琦(1006—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御西夏有功,被任为枢密副使。后自请为扬州、并州等知州。喜祐年间重入*,擢升为枢密使、宰相,主持全国军政,历任三朝。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等同为保守派道首领。封魏国公,蓍有<<安阳集>>。

  二、教读新课:

  1、解决重点词句

  2、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证明他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

  作者提出观点是“文不能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不培养自己的气质、修养,单去学习写文章,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又是靠学习、培养而获得的。之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孟子通过内修养,司马迁通过外在阅历,殊途同归,都取得很高成就。文中的气,可以理解为人的胸襟气度,学问阅历,见识情趣等。苏辙认为死守经卷,刻意学习写作技法,绝对写不出好文章,道德道德养气。

  (2)第二段作者为什么“决然舍去”?

  讨论并归纳:

  所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所见者:不过数百里之间,不足以自广。

  所读者:百氏之书,古人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3)作者“决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厂大。以养其浩然之气。”

  (4)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卞梁。于人:见欧阳修。(未见太尉)

  (5)提问:最后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作者所乐的是什么‘Z

  讨论并归纳:

  所乐的是“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6)提问:第二段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赞颂太尉,表达自己对大尉的瞻仰敬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见;另一方面,也使太尉高兴,对自己有好感,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

  三、深入理解,点拨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了自己的写作观点。

  第二部分(第2段):写自己的游历过程。

  第三部分(第3、4段):点明了求见韩琦的目的。

  2、通读全文,讨论:作者认为写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

  明确:是“气”,而这种“气”必须通过修养才能得到。也只有通过“养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3、提问: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养气?

  明确:作者提出了孟子和司马迁两个例子,指明了要养气,一要注意内在修养,二要注意外在阅历。

  4、提问:作者在第2段中大写特写自己的游历过程,目的何在?

  明确:目的在于强调外在阅历对于“养气”的重要作用,强调山川形胜、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义。

  5、提问:这是一篇干谒文章,而作者却在文中说:“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他这样说,是否说明他这个人口是心非,非常虚伪?

  明确:教师首先补充,苏辙此时已经进士及第,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须参加吏部的考试,考中后才能授官。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强求答案的一致,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但要注意,作者这篇干谒文章与一般的干谒不同,没有这类文章常见的俗套,通篇无一句求仕进之语。这并不能说他就是口是心非,非常虚伪。

  6、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你对其中的哪一段内容或哪些内容最感兴趣?请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

  四、小结:

  作者在给韩太尉的信中发表了自己对作文章的看法,以及离开家乡壮游天下的所见,并希望见到韩太尉,得到他的指教。这封信写得汪

  洋恣肆,才情横溢,不亢不卑,不媚不谗,不愧为大家手笔。

  五、翻译:

  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单靠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土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各少数民族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侮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丰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心雄志壮,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作文顺养气的观点,学习作者少年立志和他的批判精神。

  2、体会文章跨越时空的联想,体会作者关于把联想交织于议论、抒怀中的思维和写作方法。

  3、积累文言实词"形、致、称、溢、广、冠、志、壮"等,掌握虚词"以,而"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文者气之所形"中"文"、"气"及其两者的关系;学习作者步步推进的议论方法,学习议论和抒怀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作者此文为干谒处处自荐,既要表现出自己对巨公硕卿的景仰,又要不卑不亢、袒露自己的胸襟、豪气,其分寸进退的把握确实是非常不易的,讲解讨论时顺注意于此。

  作业布置:完成课课练

  教学过程:

  简介作者:

  苏澈(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简介枢密韩太尉:

  枢密韩太尉指韩琦。韩琦(1006-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御西夏有功,被任为枢密副使。后自请为扬州、并州等知州。喜祐年间重入*,擢升为枢密使、宰相,主持全国军政,历任三朝。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等同为保守派道首领。封魏国公,蓍有<<安阳集>>。

  教读新课:

  1、解决重点词句

  (1)、辙生好为文。生:生性。 辙生十有九年矣。生:出生。

  (2)、气可以养而致。致:得到。

  (3)、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称:

  (4)、以为文者气之所形。形

  (5)、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居家: [邻里乡党]古时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五百家为乡。

  一词多义

  (6)、虽无所不读。虽 虽然 虽多而何为?虽,即使。

  (7)、故决然舍去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然,连词 但是。

  (8)、

  古今词义

  党 古义:古五百家为党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今义:政党、集团

  向 古义:从前向之来 今义:朝向

  尝 古义:曾经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今义:

  游 古义:交往其居家所与游者 今义:游泳

  虚词

  介词凭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连词 来 闻一言以自壮 连词而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倒装句:

  【未之见】动宾倒装句。未见之。没有见到您。

  2、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证明他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提出观点是"文不能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不培养自己的气质、修养,单去学习写文章,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又是靠学习、培养而获得的。之后,先引用孟子的话为道理论据来证明,然后举孟子,司马迁二人的事例为论据来证明。孟子通过内修养,司马迁通过外在阅历,殊途同归,都取得很高成就。文中的气,可以理解为人的胸襟气度,学问阅历,见识情趣等。苏辙认为死守经卷,刻意学习写作技法,绝对写不出好文章,道德道德养气。

  (2)、第二段作者为什么"决然舍去"?

  讨论并归纳:

  所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所见者:不过数百里之间,不足以自广。

  所读者:百氏之书,古人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3).作者"决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厂大。以养其浩然之气。"

  (4).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卞梁。 于人:见欧阳修。(未见太尉)

  (5).提问:最后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作者所乐的是什么"Z

  讨论并归纳:

  所乐的是"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6).提问:第二段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赞颂太尉,表达自己对大尉的瞻仰敬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见;另一方面,也使太尉高兴,对自己有好感,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

  四、小结

  作者在给韩太尉的信中发表了自己对作文章的看法,以及离开家乡壮游天下的所见,并希望见到韩太尉,得到他的指教。这封信写得汪

  洋恣肆,才情横溢,不亢不卑,不媚不谗,不愧为大家手笔。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扩展5)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知识归纳3篇

《段太尉逸事状》文言知识归纳1

  (一)通假字

  1. 不嗛,辄奋击。 嗛(qiàn),通“慊”,满足,快意。

  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 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

  4. 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

  1.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坏:使动用法,使……坏。

  2.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困汝。 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4.遇不可,必达其志。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裂裳衣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6.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使动用法,使……败坏。

  (三)省略句、判断句

  1. 王子晞为尚书,其领行营节度使,寓军于邠州,其纵士卒无赖。

  2. 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3. 段公,仁信大人也。

  (四)状语后置句

  请辞于军。

  (五)宾语前置句

  欲谁归罪。

  (六)定语后置句

  邠人偷嗜暴恶者。 偷嗜暴恶之邠人。

  (八)多义词

  1. 状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

  (2)太尉判状,辞甚巽。 判决书。

  (3)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逸事状。

  2. 其

  (1)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代词,那。

  (2)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代词,它的。

  3. 注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 附着。

  (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敷上。

  4. 甲

  (1)晞一营大噪,尽甲。 穿上铠甲。

  (2)皆解甲。 铠甲。

  5. 辞

  (1)无伤也,请辞于军。 致辞

  (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辞却。

  (3)太尉判状,辞甚巽。 言辞。

  6. 以

  (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介词,凭。

  (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介词,因。

  (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介词,把。

  (4)又以刃刺酒翁。 介词,用。

  7. 愧

  (1)尚不愧奴隶耶。 愧对,动。

  (2)然闻言则大愧。 羞愧,形。

  8. 信

  (1)仁信大人也。 讲信义。

  (2)言信行直。 言语真实。

  9. 市

  (1)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集市,名词。

  (2)市谷代偿。 买,动词。

  10. 固

  (1)尚书固负若属耶。 难道,副词。

  (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 坚决,坚持,形容词。

  11. 请

  (1)请辞于军。 请让我。

  (2)请改过。 请求。

  (九)异义词

  1. 纵士卒无赖。

  古义:指横暴。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义:钱财和货物。

  今义:指货物。

  3. 折人手足。

  古义:指手和脚。

  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4.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①“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②单音词连用。

  今义:①陌生人。 ②指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

  5. 请假设草具。

  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

  今义:姑且认定。

  6. 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义:指长者。

  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7. 一夕自恨死。

  古义:羞愧。

  今义:指怨恨。

  8. 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指财物。

  今义:指钱。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扩展6)

——唐诗和宋词3篇

唐诗和宋词1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8、*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2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2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2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3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3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4、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园》

  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3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3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39、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4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4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4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4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绝句》

  4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4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唐·李商隐《无题》

  4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5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5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5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唐·李商隐〈晚情〉

  5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5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56、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5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5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5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60、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61、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6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64、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6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6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6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6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6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7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7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7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试《后赤壁赋》

  7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7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7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7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7、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7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7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8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8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8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8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8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89、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

  9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9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92、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9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9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5、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9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9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

  9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9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0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洪林《西湖》

唐诗和宋词2

  1、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蝶恋花》

  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3、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踏莎行》

  4、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蝶恋花》

  5、离合悲欢事几般。离有悲欢。合有悲欢。《一剪梅》

  6、明花艳草,依依似与骚人语。水点杨花,夏雨携烟起。《点绛唇》

  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

  8、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笼。欢笑有儿童。《望江南》

  9、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10、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一剪梅》

  11、缘来则聚,缘去则散,同行一段已经足矣。《长相思》

  12、无那缘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蝶恋花》

  13、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洒绿。《玉楼春》

  14、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

  15、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浪淘沙》

  16、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浪淘沙》

  17、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点绛唇》

  18、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

  19、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鹧鸪天》

  20、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桃蹊李径已成阴。深院莺啼人静。《西江月》

  21、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

  22、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西江月》

  23、惨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了冰生砚。《蝶恋花》

  24、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蝶恋花》

  25、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

  2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27、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蝶恋花》

  28、隐约绿纱窗未亮,似有魂来,小揭冰绡帐。报道感君怜一晌,明朝扫我孤山葬。《蝶恋花》

  29、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燕飞。《鹧鸪天》

  30、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鹧鸪天》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扩展7)

——唐诗《相思》3篇

唐诗《相思》1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

  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

  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

  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

  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诗《相思》2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古诗简介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是一首伤离惜别的词。抒情主人公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译文

  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共同阅读的旧书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注释

  ①衾:被子。锦衾:丝绸被子。

  ②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赏析/鉴赏

  沈雄《古今词话》:韦庄为蜀王所羁。庄有爱姬,姿色艳美,兼工词翰。蜀王闻之,托言教授宫人,强夺之去。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浣溪沙》诸词,情意凄怨。

  刘瑞潞《唐五代词钞小笺》:此词亦为姬作也,末致思归之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相蜀后,爱妾生离,故乡难返,所作词本此两意为多。此词冀其“携手入长安”,则两意兼有。端己哀感诸作,传播蜀宫,姬见之益恸,不食而卒。惜未见端己悼逝之篇也。

  张燕瑾《唐宋词选释》:词中“想君思我锦衾寒”句,一句叠用两个动词,代对方想到自己,透过一层,曲而能达。句法亦新。

推荐访问:太尉 唐诗 《别房太尉墓》唐诗3篇 《别房太尉墓》唐诗1 古诗别房太尉墓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