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教学设计3篇【完整版】
《乙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活动与探究建议 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乙醇》教学设计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乙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活动与探究建议
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与强氧化剂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这一课,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学习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选修四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多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关注与乙醇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钠的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联系生活
有关酒的诗句导课
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析乙醇的燃烧
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探究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总结乙醇的用途
学生学过的诗句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语
乙醇的球棍模型
酒精灯、酒精汽油的应用
喝酒后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
酒驾的检测原理
乙醇钠的应用
用酒精消毒,做燃料,制护肤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
李白喝酒的图片
【提问】
*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的诗人喜欢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你所学过的诗句和酒有关的有哪些?
酒的成分是什么?
【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学生回答:乙醇。
明确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心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增强学习效果。
自学乙醇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展示】装在试剂瓶中的酒精
【PPT展示】乙醇的物理性质
【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利用了乙醇的什么性质?
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观察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
【PPT展示】
乙醇的球棍模型
指导学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投影展示】
学生书写情况并进行评价
指导学生判断乙醇是否是烃的衍生物,提出结构决定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在化学性质学习中官能团的变化。
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在学案上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对书写情况进行自评和它评。
接受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生活情景展示
【生活情景展示】
观看前,提醒学生观看情景展示是应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观看后提问】
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
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和用途的问题。
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并进行生命教育。
把这三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准备接下来逐一解决。
【PPT展示】
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
三个人情景展示: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没问题!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行,来,干杯!
(甲、乙喝酒状)
甲:你脸这么红,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怎么了?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丙:有没有喝多,不是看酒量呢,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学生回答问题:
1.两人做得不对,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酒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1)汽车可以加酒精吗?(2)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3)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
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家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
展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使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使学生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燃烧
【PPT展示】
乙醇的燃烧反应的方程式,现象,酒精灯,酒精炉,介绍乙醇汽油,并介绍乙醇汽油的优点、缺点。
【习题】
乙醇燃烧时断裂了什么键?
认真听讲。
思考并回答。
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乙醇的催化氧化
【讲述】
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及对人体的影响。
【追问】
乙醇在人体内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能实现吗?
【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为什么铜变黑,后来又变红?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2、能写出乙醇在这个过程中的总方程式吗?
通过分析系数、氧化铜和铜的作用,指导学生写出总方程式。
【习题】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裂了什么键?
【flash演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键情况
认真听讲。
合作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方程式
2Cu+O22CuO、
CuO++H2O+Cu。
总方程式:Cu或Ag
解决大家思想中的疑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引导→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乙醇的氧化反应,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动画演示微观反应机理,形象生动,重点强化,难点突破。
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乙醇可以被氧气氧化,它能不能被其他强氧化剂,比如酸性KMnO4或者酸性K2Cr2O7氧化呢?
【探究实验】乙醇与酸性KMnO4、酸性K2Cr2O7的反应
【PPT展示】交警检验酒驾的原理
思考后开始探究实验。
以白纸为底,展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去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乙醇与钠的反应
【PPT展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
【问题】乙醇会不会和水一样可以和钠发生反应呢?
【多媒体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
【强调】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的现象。
【提问】1、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2、根据金属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出它们-OH中的H原子的活泼性。
【PPT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讲解产物乙醇钠的作用,强调羟基和钠与氢气的对应的量的关系,及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习题】乙醇与金属钠
反应的断键位置是?
思考。
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现象:钠是在液面上还是在液面下,是否熔化钠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反应是否有响
声。
学生回答现象并思考回答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
认真记笔记。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及等效类比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PPT展示】乙醇的化学性质,及断键位置。
认真看,思考。
加深学生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印象。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总结乙醇的用途
【讲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性质和所给图片,总结乙醇的性质。
讨论,总结,回答。
重新认识乙醇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看待事物的态度。
小结
【PPT展示】
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
<课时作业>124-125页
课外作业:
制作一张以“酒后驾车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为主题的手抄报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酒驾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危的认识。
板书设计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燃烧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4、乙醇与钠的反应
四、乙醇的用途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1)
——《乙醇》说课稿5篇
《乙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在高中化学必修2的有机部分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因此,我认为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也不需要过多的知识迁移,更系统性的有机物学习将在高二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完成。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通过高一化学将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验分组时注意将各种不同层次及不同特点学生组合搭配,互相帮扶,鼓励各小组学生主动与老师、同组同学以及组与组之问多交流,形成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习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乙醇的结构式、物理和化学性质;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力。
③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学习乙醇的分子结构,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之美。
②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③通过乙醇用途的介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假酒、乙醇汽油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④介绍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的教学。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三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动画演示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③在烃的衍生物的教学中,抓住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四、教法分析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乙醇与金属钠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增加几个探究实验(如乙醇的溶解性实验;乙醇、水和钠的实验;乙醇与重*钾、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等),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疑问→思考→引导→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2.讲授法: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善。而且不论是哪一种
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点评、总结。
3、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乙醇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反应中分子中的断键情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5、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酒的资料收集、酒后驾驶的检验、酒精汽油的推广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6、自学、讨论法: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乙醇的用途。
五、学法指导
1、学好烃的衍生物知识,应抓住有机物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知识的应用水*。
2、在理解掌握乙醇的断键本质的基础上,注意分析理解乙醇羟基和乙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3、要注意反应条件(外因)的影响,着重把握乙醇的消去、氧化反应及其条件和产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酒类、酒精和乙醇的知识,由教师加以简单分类评析,并以酒的简史,结合我国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体验乙醇的色、态、味。利用“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俗语和“茅台酒故意碎瓶”的故事加深乙醇挥发性的认识。
【学生实验】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性实验,学生体验乙醇的溶解性。
无水酒精、75%酒精分别与无水硫酸铜的实验
【学生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教师提问】消毒酒精、药酒、酒精去油污的原理、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
(3)乙醇的分子结构
a. 学生回忆并写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
b.结构: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组成推测乙醇的结构,写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
(A) CH3-CH2-O-H (B) CH3-O-CH3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
【演示实验】无水乙醇和Na 的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探究结构】提问:如何利用此反应推测乙醇的结构?
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并用实验验证。再告诉学生,1 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 molH2,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简式为(A)式CH3CH2OH 。
【动画演示】电脑投影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学生看模型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简介官能团的概念。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打下基础)
(4)乙醇的化学性质
a.乙醇和Na反应
【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实验现象比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气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方程式
【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
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气反应
①燃烧:展示一个酒精灯,点燃。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酒精可以做燃料。
思考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产物是CO2、H2O?
②催化氧化
【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重点观察液体气味和铜丝颜色的变化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
【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醇的结构变化。
总结醇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
【演示实验】乙醇分别与重*钾、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说明检验酒后驾驶的方法。
【归纳小结】 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自学讨论】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乙醇的用途。
【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乙醇反应的物质还很多。下一节,我们将学习乙醇和乙酸的反应。在选修课中,我们将接触到更多的以乙醇为原料转化为其他物质的重要变化。
【课堂练习】课后练习1、2
【课后拓展】收集查阅资料回答:(3、4任选一个)
1、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要在酒精中蘸一下的原因是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工业酒精为何不能勾兑成饮用酒?
3、根据收集的有关酒的资料,结合老师的简单分类和本节学习的知识,选择 研究小课题,进行探究。(酒的发展史,酒的酿造、酒的结构与性质,酒文化,酒的用途)
4、小论文:试论饮酒的利与弊(1000字左右)
七、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课堂参与积极性评价、操作实验能力的评价、化学用语规范表达的评价
2、终结性评价:习题检测评价(课堂练习及作业分层次)、课后研究论文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自评、组内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乙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节教材在编写中,由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即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由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这样编写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累积与迁移应用。但教材又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地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化合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这样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了一些重要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本课时介绍乙醇,它在烃的衍生物中处于核心地位、起桥梁作用。
2.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乙醇的结构、主要性质;了解乙醇的主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加工能力。
4.选定该课时内容作为网络课内容的依据:
(1)教材特点决定该节内容可以作为网络课的内容。首先,教材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贴近生活,难度不大,没有抽象的、纯理论的知识,而且限于教材篇幅,所涵盖的信息有限,希望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其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途径。
(2)学生实际情况决定他们可以采用络网互动的形式进行学习。首先,酒精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频繁的一种物质,而且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其组成、燃烧等知识,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更深知识的能力。其次,在高一阶段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如:会打字,会使用鼠标,具有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等。
(3)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5.网络课件的设计
在设计网络课件时,我始终抓住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的用途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这条主线索。所以在课件设计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物质——酒,出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具体物质——乙醇;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的应用,设计习题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它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等)。通过[问题过渡]乙醇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引出下一个环节——乙醇结构的探索。在这个环节介绍了乙醇的元素组成、结构式、展示分子静态与动态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其结构与乙烷、水有何区别,为接下来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作结构上的铺垫。在设计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时,我设置了两个探究情境将问题引出:
问题情境1:
[设疑]:前面分析我们知道乙醇的结构可以看成水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乙基(-C2H5)取代而形成的。根据结构决定性质,那么乙醇的性质与水是否有相似之处呢?比如:水可以和活泼金属钠反应,乙醇是否也具有呢?
[实验]:向试管里注入约2mL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发生的现象,检验生成的气体。
[思考]:钠与乙醇反应有何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现象有何区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情境2:
[场景]:某一公路上,驾驶员正在接受交警的检查,交警让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三氧化铬(CrO3)的硅胶测试仪,而后断定该驾驶员过量饮酒驾车,属于违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交警通过酒精测试仪就知道驾驶员是否过量饮酒?这与乙醇的什么性质有关?
[设计实验]:向试管里注入约2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然后伸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再思考]:①该实验说明了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②该实验对你解释“为什么交警通过酒精测试仪就知道驾驶员是否过量饮酒”有何启发?③你知道酒精在人体中是如何代谢的吗?
通过这两个情境探究总结出乙醇的化学性质;而后根据性质决定用途,总结出乙醇的用途。最后围绕三维目标,设计了一份含有10道选择题的练习,同时还设计了以下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看法:①结合近期机动车驾驶员饮酒造成严重交通事故案例,谈谈饮酒的利与弊。②查阅工业酒精中毒事件的相关资料,谈谈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③乙醇作为未来的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它有什么优点?(目的在于——再次体现了教学设计围绕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的用途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这条主线索。同时,考虑到网络课堂的延续性,知识的学习不应下课铃声的响起而跟着结束。)
由于该节课是设计成网络课的形式,因此这两个实验,就以视频的方式呈现。
二、教学方法
与非在线教学法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法真正做到加大教学密度、及时反馈教学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分层次教学等优点。
1.大教学密度: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使得加大教学密度并非难事。该节网络课所涵盖的知识容量是非在线课堂无法达到的,就这样4 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和延长了。
2.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计算机联网中CAI信息处理系统的使用,为知识反馈释疑和进一步深化的及时性创造了条件,缩短了反馈周期,也使教室中的每位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置于教师主机的监控之下,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形成了课时内讲、练、评一体化。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分层次教学而言: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台。学生在网络课堂上不象在非在线课堂那样跟着老师齐步走,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自己控制学习步调,真正满足好的学生吃得饱,学习薄弱的学生吃得到。
三、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归纳总结
在线研讨
导入新课
布置作业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网络课堂核心环节
1.引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自古就是一个酒的国度,酒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而长眠不绝。酒与各民族文化相结合,组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就让咱们在“品酒文化”的过程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吧。
首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历代哪些名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接着,请学生欣赏几句脍炙人口的诗词。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通过历代名人了解酒的发展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提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
〖学生发言〗
〖小结过渡〗(交代注意事项)
酒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酒精。咱们今天就来学习酒精这种物质。考虑到大家对它都比较熟悉,而且初中也学了它的组成以及一些简单的性质,所以这节课咱们就借助网络这个*台,应用老师制作的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我先简单介绍课件的内容。它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其中学习内容又包含结构、性质、应用、练习。大伙儿自主学习的重点主要在“学习内容”这个部分。老师再交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家应注意哪些问题:①依据课件进行自主学习;②一边自主学习,一边将存在的问题留在留言板上;
2.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研讨过程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活动〗一边自主学习,一边将存在的问题提交给论坛。
〖教师活动〗适时跟踪论坛,留意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解答,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交流研讨的过程可以说是网络课堂最精彩的环节,师生如何互动、互动的情况怎样,可以间接反馈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目前我们学校所使用的在线交流方式主要有:网络教室专门的课堂讨论系统、建阳一中网站的“在线论坛”、教研组自己的博客等。本节课主要使用建阳一中网站的“在线论坛”作为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将问题发布在上面,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提问作出回答,甚至可以就同学的回答做出点评。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因课堂时空的限制,而受到“冷落”,教师则*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地对精彩的留言作出点评,并不是抛出一些问题,引导整个讨论过程向着有利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真正体现教师是“*等中首席”的地位。
3.归纳总结
就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统一再解答一次,再一次给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4.布置作业
课堂讨论的三题中选择一题,写成小论文。
《乙醇》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烃的衍生物”的第二节,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开篇,同时也是继卤代烃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内容包括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及醇类。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卤代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由认识酒类、酒精到学习乙醇、醇类的性质,实现了由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向书本的理性认识的飞跃,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提高了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节内容分二节课完成。第一课时: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
第二课时:乙醇的用途、制法、醇类。
下面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
2、教学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物理和化学性质;
②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3)科学思想
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4)美育渗透点
①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让学生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之美;
②介绍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的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形成这个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实验进行分析、检验的科学思想,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同时只有掌握好乙醇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
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三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②通过试验探究和动画演示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③在烃的衍生物的教学中,抓住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二、教法分析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醇与金属钠的实验、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增加几个实验(如醇的溶解性实验等),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疑问→思考→引导→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3、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学法指导
1、学好烃的衍生物知识,应抓住有机物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知识的应用水*。
2、在理解掌握乙醇的断键本质的基础上,注意分析理解乙醇羟基和乙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乙醇 醇类)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3、要注意反应条件(外因)的影响,着重把握乙醇的消去、氧化反应及其条件和产物,并以此为出发点,扩展至醇类的重要反应。
四、教学程序
1、教学程序设计
设疑
实验探究
多媒体演示
归纳小结
小组讨论
启思诱导
规律应用
练习反馈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酒类、酒精和乙醇的知识,由教师加以简单评析,并进一步介绍酒和酒精的知识。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无水乙醇。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实验】乙醇与水、碘单质、苯的溶解实验
(3)让学生思考如何推测乙醇结构
a.回忆并写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
b.结构: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组成推测乙醇的结构,写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
(1)CH3CH2OH(2)CH3-O-CH3
【学生实验】无水乙醇和Na的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提问:如何利用此反应推测乙醇的结构?
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并用实验验证,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动画演示】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4)乙醇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比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来推测-OH对乙醇性质的影响,猜测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断键位置。
a.乙醇和Na反应
【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
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实验现象比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气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实质
【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
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气反应
①燃烧:
②催化氧化
【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
【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机物的结构变化。
总结醇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
c.乙醇的脱水反应
①分子内脱水:
【展示】乙烯的实验室制备装置。
【动画演示】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的实质,弄清乙醇分子在该反应中的断键位置,引出消去反应的概念。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②分子间脱水
【动画演示】分子间脱水的反应过程,强调乙醇的断键位置。
从醇的氧化和脱水反应的过程中体会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小结】最后再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并且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几道课堂练习题,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节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OH(羟基)
(乙醇 醇类)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H3CH2OH+Ca→(CH3CH2O)2Ca+H2↑
点燃
2、乙醇的氧化反应
a、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催化剂
Δ
b、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浓H2SO4
170oC
3、乙醇的脱水反应
a、分子内脱水:CH3CH2OHCH2=CH2+H2O
浓H2SO4
140oC
b、分子间脱水:CH3CH2OH+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小结:羟基决定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乙醇》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节教材在编写中,由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即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由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这样编写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累积与迁移应用。但教材又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地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化合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这样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了一些重要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本课时介绍乙醇,它在烃的衍生物中处于核心地位、起桥梁作用。
2.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乙醇的结构、主要性质;了解乙醇的主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加工能力。
4.选定该课时内容作为网络课内容的依据:
(1)教材特点决定该节内容可以作为网络课的内容。首先,教材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贴近生活,难度不大,没有抽象的、纯理论的知识,而且限于教材篇幅,所涵盖的信息有限,希望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其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途径。
(2)学生实际情况决定他们可以采用络网互动的形式进行学习。首先,酒精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频繁的一种物质,而且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其组成、燃烧等知识,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更深知识的能力。其次,在高一阶段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如:会打字,会使用鼠标,具有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等。
(3)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5.网络课件的设计
在设计网络课件时,我始终抓住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的用途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这条主线索。所以在课件设计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物质——酒,出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具体物质——乙醇;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的应用,设计习题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它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等)。通过[问题过渡]乙醇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引出下一个环节——乙醇结构的探索。在这个环节介绍了乙醇的元素组成、结构式、展示分子静态与动态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其结构与乙烷、水有何区别,为接下来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作结构上的铺垫。在设计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时,我设置了两个探究情境将问题引出:
问题情境1:
[设疑]:前面分析我们知道乙醇的结构可以看成水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乙基(-C2H5)取代而形成的。根据结构决定性质,那么乙醇的性质与水是否有相似之处呢?比如:水可以和活泼金属钠反应,乙醇是否也具有呢?
[实验]:向试管里注入约2mL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发生的现象,检验生成的气体。
[思考]:钠与乙醇反应有何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现象有何区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情境2:
[场景]:某一公路上,驾驶员正在接受交警的检查,交警让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三氧化铬(CrO3)的硅胶测试仪,而后断定该驾驶员过量饮酒驾车,属于违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交警通过酒精测试仪就知道驾驶员是否过量饮酒?这与乙醇的什么性质有关?
[设计实验]:向试管里注入约2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然后伸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再思考]:①该实验说明了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②该实验对你解释“为什么交警通过酒精测试仪就知道驾驶员是否过量饮酒”有何启发?③你知道酒精在人体中是如何代谢的吗?
通过这两个情境探究总结出乙醇的化学性质;而后根据性质决定用途,总结出乙醇的用途。最后围绕三维目标,设计了一份含有10道选择题的练习,同时还设计了以下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看法:①结合近期机动车驾驶员饮酒造成严重交通事故案例,谈谈饮酒的利与弊。②查阅工业酒精中毒事件的相关资料,谈谈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③乙醇作为未来的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它有什么优点?(目的在于——再次体现了教学设计围绕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的用途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这条主线索。同时,考虑到网络课堂的延续性,知识的学习不应下课铃声的响起而跟着结束。)
由于该节课是设计成网络课的形式,因此这两个实验,就以视频的方式呈现。
二、教学方法
与非在线教学法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法真正做到加大教学密度、及时反馈教学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分层次教学等优点。
1.大教学密度: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使得加大教学密度并非难事。该节网络课所涵盖的知识容量是非在线课堂无法达到的,就这样4 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和延长了。
2.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计算机联网中CAI信息处理系统的使用,为知识反馈释疑和进一步深化的及时性创造了条件,缩短了反馈周期,也使教室中的每位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置于教师主机的监控之下,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形成了课时内讲、练、评一体化。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分层次教学而言: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台。学生在网络课堂上不象在非在线课堂那样跟着老师齐步走,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自己控制学习步调,真正满足好的学生吃得饱,学习薄弱的学生吃得到。
三、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归纳总结
在线研讨
导入新课
布置作业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网络课堂核心环节
1.引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自古就是一个酒的国度,酒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而长眠不绝。酒与各民族文化相结合,组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就让咱们在“品酒文化”的过程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吧。
首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历代哪些名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接着,请学生欣赏几句脍炙人口的诗词。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通过历代名人了解酒的发展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提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
〖学生发言〗
〖小结过渡〗(交代注意事项)
酒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酒精。咱们今天就来学习酒精这种物质。考虑到大家对它都比较熟悉,而且初中也学了它的组成以及一些简单的性质,所以这节课咱们就借助网络这个*台,应用老师制作的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我先简单介绍课件的内容。它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其中学习内容又包含结构、性质、应用、练习。大伙儿自主学习的重点主要在“学习内容”这个部分。老师再交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家应注意哪些问题:①依据课件进行自主学习;②一边自主学习,一边将存在的问题留在留言板上;
2.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研讨过程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活动〗一边自主学习,一边将存在的问题提交给论坛。
〖教师活动〗适时跟踪论坛,留意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解答,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交流研讨的过程可以说是网络课堂最精彩的环节,师生如何互动、互动的情况怎样,可以间接反馈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目前我们学校所使用的在线交流方式主要有:网络教室专门的课堂讨论系统、建阳一中网站的“在线论坛”、教研组自己的博客等。本节课主要使用建阳一中网站的“在线论坛”作为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将问题发布在上面,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提问作出回答,甚至可以就同学的回答做出点评。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因课堂时空的限制,而受到“冷落”,教师则*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地对精彩的留言作出点评,并不是抛出一些问题,引导整个讨论过程向着有利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真正体现教师是“*等中首席”的地位。
3.归纳总结
就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统一再解答一次,再一次给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4.布置作业
课堂讨论的三题中选择一题,写成小论文。
《乙醇》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烃的衍生物”的第二节,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开篇,同时也是继卤代烃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内容包括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及醇类。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卤代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由认识酒类、酒精到学习乙醇、醇类的性质,实现了由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向书本的理性认识的飞跃,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提高了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节内容分二节课完成。第一课时: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
第二课时:乙醇的用途、制法、醇类。
下面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
2、教学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物理和化学性质;
②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3)科学思想
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4)美育渗透点
①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让学生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之美;
②介绍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的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形成这个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实验进行分析、检验的科学思想,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同时只有掌握好乙醇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
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三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②通过试验探究和动画演示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③在烃的衍生物的教学中,抓住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二、教法分析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醇与金属钠的实验、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增加几个实验(如醇的溶解性实验等),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疑问→思考→引导→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3、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学法指导
1、学好烃的衍生物知识,应抓住有机物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知识的应用水*。
2、在理解掌握乙醇的断键本质的基础上,注意分析理解乙醇羟基和乙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乙醇 醇类)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3、要注意反应条件(外因)的影响,着重把握乙醇的消去、氧化反应及其条件和产物,并以此为出发点,扩展至醇类的重要反应。
四、教学程序
1、教学程序设计
设疑
实验探究
多媒体演示
归纳小结
小组讨论
启思诱导
规律应用
练习反馈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酒类、酒精和乙醇的知识,由教师加以简单评析,并进一步介绍酒和酒精的知识。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无水乙醇。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实验】乙醇与水、碘单质、苯的溶解实验
(3)让学生思考如何推测乙醇结构
a.回忆并写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
b.结构: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组成推测乙醇的结构,写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
(1)CH3CH2OH(2)CH3-O-CH3
【学生实验】无水乙醇和Na的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提问:如何利用此反应推测乙醇的结构?
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并用实验验证,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动画演示】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4)乙醇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比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来推测-OH对乙醇性质的影响,猜测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断键位置。
a.乙醇和Na反应
【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
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实验现象比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气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实质
【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
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气反应
①燃烧:
②催化氧化
【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
【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机物的结构变化。
总结醇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
c.乙醇的脱水反应
①分子内脱水:
【展示】乙烯的实验室制备装置。
【动画演示】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的实质,弄清乙醇分子在该反应中的断键位置,引出消去反应的概念。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②分子间脱水
【动画演示】分子间脱水的反应过程,强调乙醇的断键位置。
从醇的氧化和脱水反应的过程中体会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小结】最后再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并且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几道课堂练习题,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节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OH(羟基)
(乙醇 醇类)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H3CH2OH+Ca→(CH3CH2O)2Ca+H2↑
点燃
2、乙醇的氧化反应
a、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催化剂
Δ
b、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浓H2SO4
170oC
3、乙醇的脱水反应
a、分子内脱水:CH3CH2OHCH2=CH2+H2O
浓H2SO4
140oC
b、分子间脱水:CH3CH2OH+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小结:羟基决定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乙醇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乙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乙醇教学设计1
资料呈现(情景创设):教师展示有关乙醇的各种学习资料,如乙醇的样品,乙醇的结构模型,乙醇的燃烧、与重*钾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实验录像,乙醇消去反应制乙烯的实验录像,探究实验用的实验仪器、药品(如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铜丝、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锥形瓶、试管、酒精灯等)。
提示研究问题:观察记录乙醇的物理性质;为什么乙醇能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乙醇催化氧化产物?人喝酒后,脸红、发热的原因?(注:这是因为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刺激人体表面毛细血管引起血管扩张)
探究学习:学生分组研究有关学习资料,讨论上述提示问题,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有关结论。
交流提高: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探究结论,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并进一步要求学生书写乙醇与钠的反应、消去反应、与氢溴酸的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教学设计2
复习再现(情景创设):复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乙醇的结构,深入认识羟基官能团。
探究学习: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首先讨论乙醇和水结构的相似点,进而根据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推测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规律。然后开展讨论,对比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乙醇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乙醇的还原性──乙醇被重*钾酸性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反应,讨论小结实验现象。
接受学习:演示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讲解乙醇的消去反应规律;讲解乙醇的取代反应规律;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规律。
迁移学习:根据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规律,推测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应规律,推测2脖醇可能的反应产物;根据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推测1脖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
小结提高: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变化的基团和不变的基团,归纳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规律。
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变化的是—CH2OH→—CHO,不变的是CH3—,规律小结:醇→醛,即R—CH2OH→R—CHO。
乙醇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1、活动与探究建议
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与强氧化剂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这一课,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学习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选修四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多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关注与乙醇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钠的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联系生活
有关酒的诗句导课
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析乙醇的燃烧
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探究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总结乙醇的用途
学生学过的诗句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语
乙醇的球棍模型
酒精灯、酒精汽油的应用
喝酒后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
酒驾的检测原理
乙醇钠的应用
用酒精消毒,做燃料,制护肤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
李白喝酒的图片
【提问】
*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的诗人喜欢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你所学过的诗句和酒有关的有哪些?
酒的成分是什么?
【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学生回答:乙醇。
明确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心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增强学习效果。
自学乙醇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展示】装在试剂瓶中的酒精
【PPT展示】乙醇的物理性质
【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利用了乙醇的什么性质?
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观察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
【PPT展示】
乙醇的球棍模型
指导学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投影展示】
学生书写情况并进行评价
指导学生判断乙醇是否是烃的衍生物,提出结构决定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在化学性质学习中官能团的变化。
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在学案上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对书写情况进行自评和它评。
接受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生活情景展示
【生活情景展示】
观看前,提醒学生观看情景展示是应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观看后提问】
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
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和用途的问题。
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并进行生命教育。
把这三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准备接下来逐一解决。
【PPT展示】
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
三个人情景展示: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没问题!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行,来,干杯!
(甲、乙喝酒状)
甲:你脸这么红,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怎么了?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丙:有没有喝多,不是看酒量呢,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学生回答问题:
1.两人做得不对,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酒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1)汽车可以加酒精吗?(2)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3)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
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家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
展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使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使学生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燃烧
【PPT展示】
乙醇的燃烧反应的方程式,现象,酒精灯,酒精炉,介绍乙醇汽油,并介绍乙醇汽油的优点、缺点。
【习题】
乙醇燃烧时断裂了什么键?
认真听讲。
思考并回答。
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乙醇的催化氧化
【讲述】
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及对人体的影响。
【追问】
乙醇在人体内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能实现吗?
【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为什么铜变黑,后来又变红?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2、能写出乙醇在这个过程中的总方程式吗?
通过分析系数、氧化铜和铜的作用,指导学生写出总方程式。
【习题】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裂了什么键?
【flash演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键情况
认真听讲。
合作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方程式
2Cu+O22CuO、
CuO++H2O+Cu。
总方程式:Cu或Ag
解决大家思想中的疑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引导→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乙醇的氧化反应,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动画演示微观反应机理,形象生动,重点强化,难点突破。
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乙醇可以被氧气氧化,它能不能被其他强氧化剂,比如酸性KMnO4或者酸性K2Cr2O7氧化呢?
【探究实验】乙醇与酸性KMnO4、酸性K2Cr2O7的反应
【PPT展示】交警检验酒驾的原理
思考后开始探究实验。
以白纸为底,展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去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乙醇与钠的反应
【PPT展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
【问题】乙醇会不会和水一样可以和钠发生反应呢?
【多媒体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
【强调】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的现象。
【提问】1、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2、根据金属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出它们-OH中的H原子的活泼性。
【PPT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讲解产物乙醇钠的作用,强调羟基和钠与氢气的对应的量的关系,及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习题】乙醇与金属钠
反应的断键位置是?
思考。
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现象:钠是在液面上还是在液面下,是否熔化钠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反应是否有响
声。
学生回答现象并思考回答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
认真记笔记。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及等效类比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PPT展示】乙醇的化学性质,及断键位置。
认真看,思考。
加深学生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印象。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总结乙醇的用途
【讲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性质和所给图片,总结乙醇的性质。
讨论,总结,回答。
重新认识乙醇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看待事物的态度。
小结
【PPT展示】
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
<课时作业>124-125页
课外作业:
制作一张以“酒后驾车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为主题的手抄报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酒驾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危的认识。
板书设计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燃烧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4、乙醇与钠的反应
四、乙醇的用途
乙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 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2.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化学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有关知识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乙醇
【导入新课】《舌尖上的*》酿酒视频导入
【推进新课】酒文化在*源远流长,一部中华文化史从一个侧面上看,也完全可以认作是一部酒文化发展史。那么酒到底是什么,它又有哪些主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她。
【板书】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板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引导】利用生活常识尝试总结乙醇的常见物理性质
【讨论】
【小结】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挥发性等等
【活动】给出乙醇的分子式和典型的结构特征,写出乙醇可能的分子结构(两种)
【思考】两种结构中哪种才是正确的?如何证明
【实验】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取一个洁净的小烧杯,导入约一半体积的无水酒精,再向其中加入数粒金属钠小颗粒。再将一个普通漏斗倒扣在烧杯上方,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点燃漏斗底部,继续观察现象,检验生成气体,讨论。
【现象】烧杯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气体可以被点燃;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结论】钠与乙醇能发生类似于水的反应,说明乙醇分子中存在与水分子相似的结构,即存在羟基(-OH)。此外,由于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它与水反应剧烈,也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H没有水中的活泼。
【投影】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结构简式:CHCHOH或CHOH 3225
【释疑】分析乙醇的结构,讲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讲解】乙醇之所以能与水反应的原因就是因为原子团(—OH)它的存在,这个基团决定了乙醇的性质,像这种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读作羟基,写作—OH,像我们以前学习过的-X -NO等都是官能团 。
2【讲解】现在大家重新审视一下乙醇的结构,与乙烷结构对比一下,可以看出乙醇相当于乙烷中一个氢被羟基取代,像这种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我们称为烃的衍生物。后面我们将要学到的醛、酸、酯和酚类等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板演】金属钠与水反应就是钠置换出了乙醇分子羟基中的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CHCHOH+2Na ==2CHCHONa+H↑ 32322【讲解】
①乙醇与钠的反应类似于水与Na的`反应,因此,乙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反应要缓和得多,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在乙醇分子里,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而不是乙基上的氢。
③综合乙醇与Na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便知,钾、钙等很活泼的金属也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练习】写出乙醇和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HCHOH + Ca == (CHCHO)Ca+H↑
323222【过渡】作为一种主要的清洁能源,乙醇可以燃烧。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乙醇的燃烧反应
【科普】乙醇汽油
【投影】铜器、银器煅烧以后都会变黑,银匠们却并不担心,光亮如新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原因何在?
【实验3-3】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CuO,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观察三个阶段铜丝的颜色:(a、没加热之前铜丝的颜色;b、加热后铜丝的颜色;c、伸入无水乙醇后铜丝的颜色。)
现象: 铜丝加热后变黑,插入乙醇中又变红;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板书】方程式:2Cu+O=====2CuO(由红→黑)
2 CuO+CHCHOH ==CHCHO+Cu+HO(由黑→红) 3232【师】Cu在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生】催化剂。因参加反应的Cu和生成Cu的量相等。
【板书】 (2)、乙醇的催化氧化:
【讨论】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成键位置 。以及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
【推进】与强氧化剂反应:与高锰酸钾或重*钾反应直接氧化成乙酸。
【活动】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观看救驾肇事视频。
【小结】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结构
结构简式:CHCHOH或CHOH 3225(三).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CHOH+2Na 2CHCHONa+H↑ 32322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乙醇的燃烧反应:CHOH+3O2CO+3HO 252 22(2)、乙醇的催化氧化
(四)乙醇的的用途
乙醇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学情分析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规范操作,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和对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手段,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主要用途和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特别是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诗歌引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设问:酒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了解乙醇发展的化学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感受化学与生活和文化的紧密关系。
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
无色、易溶于水、沸点比水低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
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总结及表达能力。
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2h5oh或ch3ch2oh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乙醇的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
讨论交流:学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2h5和—oh
学生参与拆插
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认识
演示:教师由水与钠的反应引出乙醇与钠的反应并作演示实验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倾听,思考。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书写学案中乙醇与钠的化学方程式
体现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观察:酒精灯的燃烧
ch3ch2oh+3o2 2co2 +3h2o
教师介绍:关注乙醇的能源价值
观察现象,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有机物燃烧的共性,感受化学与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做出解释。 教师在学生猜测生成了不同的物质时,给出乙醇在铜丝催化氧化下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介绍身边的化学:酒后驾车的检查原理、
乙醇的能源价值等
观察现象,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通过思考感受乙醇就在身边
体现 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
1、查阅乙醇的用途。
2、写一篇小论文:调查过度饮酒的危害
学会翻阅资料
板书设计
乙醇
1·分子结构: h h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h-c-c-o-h
hh
结构简式:c2h5oh或ch3ch2oh
2·物理性质:无色、易溶于水、沸点比水低
3·化学性质:
(1)与钠反应: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2) 氧化反应
①燃烧 ch3ch2oh+3o2 2co2 +3h2o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乙醇的分子式____,式量为____,结构式为____,结构简式为____或____。 2.乙醇俗称____,无水乙醇____色、透明而具有____味的液体。其密度比水____,____挥发,溶解性____。 3.工业酒精含乙醇____,无水乙醇是指____。 4.如何制取无水乙醇?____。
5、如何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
6、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_实验现象___ _ 应用____。
8、写出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__ __。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乙醇的性质知识,而且充分体会了假说和推理在学习中的应用,逐步了解通过实验现象剖析反应的本质,体会到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留下充分的余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能层次学生的关注。
设置“身边的化学”,把乙醇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化学教育中的sts思想。学生提出了许多乙醇应用的例子,一时难解释,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从现象到本质:观察乙醇推断物理性质;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性质,如乙醇与钠的反应,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通过生成的气体具有能燃烧的特性,推断可能是氢气等。学生能感觉到乐趣。
通过展示模型,让学生观察描述,写出结构式,结构简式,讨论结构特征。让学生开展探究,推断乙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教学中,看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做的实验必须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乙醇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乙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乙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学情分析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规范操作,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和对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手段,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主要用途和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特别是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诗歌引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设问:酒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了解乙醇发展的化学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感受化学与生活和文化的紧密关系。
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
无色、易溶于水、沸点比水低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
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总结及表达能力。
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2h5oh或ch3ch2oh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乙醇的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
讨论交流:学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2h5和—oh
学生参与拆插
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认识
演示:教师由水与钠的反应引出乙醇与钠的反应并作演示实验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倾听,思考。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书写学案中乙醇与钠的化学方程式
体现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观察:酒精灯的燃烧
ch3ch2oh+3o2 2co2 +3h2o
教师介绍:关注乙醇的能源价值
观察现象,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有机物燃烧的共性,感受化学与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做出解释。 教师在学生猜测生成了不同的物质时,给出乙醇在铜丝催化氧化下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介绍身边的化学:酒后驾车的检查原理、
乙醇的能源价值等
观察现象,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通过思考感受乙醇就在身边
体现 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
1、查阅乙醇的用途。
2、写一篇小论文:调查过度饮酒的危害
学会翻阅资料
板书设计
乙醇
1·分子结构: h h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h-c-c-o-h
hh
结构简式:c2h5oh或ch3ch2oh
2·物理性质:无色、易溶于水、沸点比水低
3·化学性质:
(1)与钠反应: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2) 氧化反应
①燃烧 ch3ch2oh+3o2 2co2 +3h2o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乙醇的分子式____,式量为____,结构式为____,结构简式为____或____。 2.乙醇俗称____,无水乙醇____色、透明而具有____味的液体。其密度比水____,____挥发,溶解性____。 3.工业酒精含乙醇____,无水乙醇是指____。 4.如何制取无水乙醇?____。
5、如何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
6、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_实验现象___ _ 应用____。
8、写出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__ __。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乙醇的性质知识,而且充分体会了假说和推理在学习中的应用,逐步了解通过实验现象剖析反应的本质,体会到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留下充分的余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能层次学生的关注。
设置“身边的化学”,把乙醇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化学教育中的sts思想。学生提出了许多乙醇应用的例子,一时难解释,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从现象到本质:观察乙醇推断物理性质;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性质,如乙醇与钠的反应,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通过生成的气体具有能燃烧的特性,推断可能是氢气等。学生能感觉到乐趣。
通过展示模型,让学生观察描述,写出结构式,结构简式,讨论结构特征。让学生开展探究,推断乙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教学中,看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做的实验必须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乙醇教学设计2
复习再现(情景创设):复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乙醇的结构,深入认识羟基官能团。
探究学习: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首先讨论乙醇和水结构的相似点,进而根据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推测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规律。然后开展讨论,对比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乙醇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乙醇的还原性──乙醇被重*钾酸性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反应,讨论小结实验现象。
接受学习:演示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讲解乙醇的消去反应规律;讲解乙醇的取代反应规律;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规律。
迁移学习:根据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规律,推测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应规律,推测2脖醇可能的反应产物;根据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推测1脖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
小结提高: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变化的基团和不变的基团,归纳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规律。
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变化的是—CH2OH→—CHO,不变的是CH3—,规律小结:醇→醛,即R—CH2OH→R—CHO。
乙醇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 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2.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化学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有关知识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乙醇
【导入新课】《舌尖上的*》酿酒视频导入
【推进新课】酒文化在*源远流长,一部中华文化史从一个侧面上看,也完全可以认作是一部酒文化发展史。那么酒到底是什么,它又有哪些主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她。
【板书】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板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引导】利用生活常识尝试总结乙醇的常见物理性质
【讨论】
【小结】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挥发性等等
【活动】给出乙醇的分子式和典型的结构特征,写出乙醇可能的分子结构(两种)
【思考】两种结构中哪种才是正确的?如何证明
【实验】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取一个洁净的小烧杯,导入约一半体积的无水酒精,再向其中加入数粒金属钠小颗粒。再将一个普通漏斗倒扣在烧杯上方,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点燃漏斗底部,继续观察现象,检验生成气体,讨论。
【现象】烧杯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气体可以被点燃;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结论】钠与乙醇能发生类似于水的反应,说明乙醇分子中存在与水分子相似的结构,即存在羟基(-OH)。此外,由于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它与水反应剧烈,也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H没有水中的活泼。
【投影】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结构简式:CHCHOH或CHOH 3225
【释疑】分析乙醇的结构,讲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讲解】乙醇之所以能与水反应的原因就是因为原子团(—OH)它的存在,这个基团决定了乙醇的性质,像这种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读作羟基,写作—OH,像我们以前学习过的-X -NO等都是官能团 。
2【讲解】现在大家重新审视一下乙醇的结构,与乙烷结构对比一下,可以看出乙醇相当于乙烷中一个氢被羟基取代,像这种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我们称为烃的衍生物。后面我们将要学到的醛、酸、酯和酚类等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板演】金属钠与水反应就是钠置换出了乙醇分子羟基中的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CHCHOH+2Na ==2CHCHONa+H↑ 32322【讲解】
①乙醇与钠的反应类似于水与Na的反应,因此,乙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反应要缓和得多,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在乙醇分子里,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而不是乙基上的氢。
③综合乙醇与Na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便知,钾、钙等很活泼的金属也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练习】写出乙醇和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HCHOH + Ca == (CHCHO)Ca+H↑
323222【过渡】作为一种主要的清洁能源,乙醇可以燃烧。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乙醇的燃烧反应
【科普】乙醇汽油
【投影】铜器、银器煅烧以后都会变黑,银匠们却并不担心,光亮如新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原因何在?
【实验3-3】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CuO,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观察三个阶段铜丝的颜色:(a、没加热之前铜丝的颜色;b、加热后铜丝的颜色;c、伸入无水乙醇后铜丝的颜色。)
现象: 铜丝加热后变黑,插入乙醇中又变红;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板书】方程式:2Cu+O=====2CuO(由红→黑)
2 CuO+CHCHOH ==CHCHO+Cu+HO(由黑→红) 3232【师】Cu在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生】催化剂。因参加反应的Cu和生成Cu的量相等。
【板书】 (2)、乙醇的催化氧化:
【讨论】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成键位置 。以及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
【推进】与强氧化剂反应:与高锰酸钾或重*钾反应直接氧化成乙酸。
【活动】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观看救驾肇事视频。
【小结】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结构
结构简式:CHCHOH或CHOH 3225(三).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CHOH+2Na 2CHCHONa+H↑ 32322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乙醇的燃烧反应:CHOH+3O2CO+3HO 252 22(2)、乙醇的催化氧化
(四)乙醇的的用途
乙醇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1、活动与探究建议
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与强氧化剂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这一课,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学习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选修四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多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关注与乙醇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钠的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联系生活
有关酒的诗句导课
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析乙醇的燃烧
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探究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总结乙醇的用途
学生学过的诗句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语
乙醇的球棍模型
酒精灯、酒精汽油的应用
喝酒后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
酒驾的检测原理
乙醇钠的应用
用酒精消毒,做燃料,制护肤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
李白喝酒的图片
【提问】
*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的诗人喜欢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你所学过的诗句和酒有关的有哪些?
酒的成分是什么?
【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学生回答:乙醇。
明确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心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增强学习效果。
自学乙醇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展示】装在试剂瓶中的酒精
【PPT展示】乙醇的物理性质
【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利用了乙醇的什么性质?
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观察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
【PPT展示】
乙醇的球棍模型
指导学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投影展示】
学生书写情况并进行评价
指导学生判断乙醇是否是烃的衍生物,提出结构决定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在化学性质学习中官能团的变化。
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在学案上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对书写情况进行自评和它评。
接受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生活情景展示
【生活情景展示】
观看前,提醒学生观看情景展示是应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观看后提问】
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
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和用途的问题。
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并进行生命教育。
把这三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准备接下来逐一解决。
【PPT展示】
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
三个人情景展示: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没问题!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行,来,干杯!
(甲、乙喝酒状)
甲:你脸这么红,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怎么了?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丙:有没有喝多,不是看酒量呢,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学生回答问题:
1.两人做得不对,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酒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1)汽车可以加酒精吗?(2)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3)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
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家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
展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使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使学生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燃烧
【PPT展示】
乙醇的燃烧反应的方程式,现象,酒精灯,酒精炉,介绍乙醇汽油,并介绍乙醇汽油的优点、缺点。
【习题】
乙醇燃烧时断裂了什么键?
认真听讲。
思考并回答。
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乙醇的催化氧化
【讲述】
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及对人体的影响。
【追问】
乙醇在人体内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能实现吗?
【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为什么铜变黑,后来又变红?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2、能写出乙醇在这个过程中的总方程式吗?
通过分析系数、氧化铜和铜的作用,指导学生写出总方程式。
【习题】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裂了什么键?
【flash演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键情况
认真听讲。
合作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方程式
2Cu+O22CuO、
CuO++H2O+Cu。
总方程式:Cu或Ag
解决大家思想中的疑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引导→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乙醇的氧化反应,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动画演示微观反应机理,形象生动,重点强化,难点突破。
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乙醇可以被氧气氧化,它能不能被其他强氧化剂,比如酸性KMnO4或者酸性K2Cr2O7氧化呢?
【探究实验】乙醇与酸性KMnO4、酸性K2Cr2O7的反应
【PPT展示】交警检验酒驾的原理
思考后开始探究实验。
以白纸为底,展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去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乙醇与钠的反应
【PPT展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
【问题】乙醇会不会和水一样可以和钠发生反应呢?
【多媒体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
【强调】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的现象。
【提问】1、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2、根据金属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出它们-OH中的H原子的活泼性。
【PPT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讲解产物乙醇钠的作用,强调羟基和钠与氢气的对应的量的关系,及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习题】乙醇与金属钠
反应的断键位置是?
思考。
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现象:钠是在液面上还是在液面下,是否熔化钠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反应是否有响
声。
学生回答现象并思考回答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
认真记笔记。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及等效类比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PPT展示】乙醇的化学性质,及断键位置。
认真看,思考。
加深学生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印象。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总结乙醇的用途
【讲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性质和所给图片,总结乙醇的性质。
讨论,总结,回答。
重新认识乙醇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看待事物的态度。
小结
【PPT展示】
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
<课时作业>124-125页
课外作业:
制作一张以“酒后驾车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为主题的手抄报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酒驾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危的认识。
板书设计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燃烧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4、乙醇与钠的反应
四、乙醇的用途
乙醇教学设计5
资料呈现(情景创设):教师展示有关乙醇的各种学习资料,如乙醇的样品,乙醇的结构模型,乙醇的燃烧、与重*钾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实验录像,乙醇消去反应制乙烯的实验录像,探究实验用的实验仪器、药品(如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铜丝、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锥形瓶、试管、酒精灯等)。
提示研究问题:观察记录乙醇的物理性质;为什么乙醇能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乙醇催化氧化产物?人喝酒后,脸红、发热的原因?(注:这是因为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刺激人体表面毛细血管引起血管扩张)
探究学习:学生分组研究有关学习资料,讨论上述提示问题,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有关结论。
交流提高: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探究结论,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并进一步要求学生书写乙醇与钠的反应、消去反应、与氢溴酸的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瑞雪》教学设计3篇
《瑞雪》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笼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能按时间顺序说说下雪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阅读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
难点: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录音机课文磁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下雪的经过;学习第1——3自然段及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板书:雪。你看到“雪”字会想到什么?
2、在“雪”前板书“瑞”,(完整课题)“瑞”读音(),意思()。(查字典:吉祥,好。)字形比较:瑞()端()
3、说说题目的意思。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学了课文我们会更明白。
4、认真抄写“瑞雪”2遍。齐读课题。
二、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朗读课文。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的一场雪?为什么把这场雪叫做“瑞雪”?
2、交流:读读学生自己找出来的语句和段落。同时,利用语言环境教学部分生字。
字音:凛冽()霎()时间笼罩()分()外巍巍()三层()被枕()掷()追逐()(在括号里注上读音)
字形:凛冽、霎、巍、罩、掷、眉(各写一个)
字意:霎时间、分外、巍巍群山、眉开眼笑
3、认读生字词语。
三、自读课文
1、字词学得不错,课文能读正确吗?请大家自己大声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评哪个同学读得好。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3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指名读,并框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昨天中午傍晚夜里今天清早
3、齐读这些词语。
4、细学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请标上句序。
用“——”划出描写雪前情景的句子,用“~~~”划出描写下雪时情景的句子。读读划出的句子。
(2)第1段除了写下雪的经过,还写出了这场雪的一个特点——雪下得很大。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一段,用“O”圈出写雪大的词。
(3)品味佳句: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a、点击课件:下雪时的景象,理解“大片大片、纷纷扬扬、霎时间、全都笼罩”。
理解:山川、田野、村庄一片白蒙蒙的景象。
b、朗读训练,读出雪“大”的语气。
c、试背这一段。
5、指名读读1——3段课文。
(1)哪几句是具体描写雪后美景的?
(2)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6、默读第3段。把第2句话改成“被字句”说说。(雪后的大地被一轮红日照得分外耀眼。)
你知道“好一幅”“好一派”的意思吗?用赞叹的语气读第4句话。
7、书面练习填空:
茫茫田野()好一派()的北国风光
巍巍群山()好一幅()的喜人图画
8、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练习
1、填空:
()的寒风刮起来了,()地刮了一个下午。()的雪花从天空中()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在()的大雪之中。
2、抄写生字词语。
3、辨字组词
瑞()冽()馒()分fen()
端()列()慢()分fen()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4、5自然段,知道课文之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总结全文学习,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听写第3节的第3、4句话(作业本第6题)
二、学习第4、5段
1、默读课文第4、5段。思考:为什么老农笑了?
2、点击课件,欣赏雪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板书:供水“雪”杀菌保暖
3、哪个词写出了老农喜悦的心情?理解“眉开眼笑”。
4、朗读训练。
5、出示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6、齐读第5段。面对大雪,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用“O”圈出动作的词。
7、朗读训练。
三、总结全文
1、课文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画面。这场雪不仅景美,而且对庄稼和人也有很多益处,所以我们叫它“瑞雪”。
2、引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一()红日一()雪白一()喜人图画一()风光
2、完成作业本第5题和第7题
《瑞雪》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分段。
1.课文共分几段?
2.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至第二节,“下雪”时的景象。
第二段:第三节描写雪后的景象。
第三段:第四节至第五节,写人们看到大雪的喜悦心情。
二、正音。
1.(念准字音)齐念:瑞rui(瑞雪)……
2.个别念、小组念、困难生念。
3.强调“一”的变调:一幅一派
三、理解字意。(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要求:
1.看懂一个,在生字表里打“√”。
2.A组同学上讲台接受老师辅导。B、C组找小伙伴讨论。
3.C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解释每个字的意思。
四、作业。
生字,连词带拼音抄2遍,课文读3遍。
第二课时
一、揭题
“瑞”是什么意思?(吉祥)这是一场吉祥的雪,是一场给人们带来喜悦的雪。
二、定向,并指导自学。
1.分组自学
(1)A1组学第一段,找出描写风、雪的词语,说说意思。
(2)A2组学第二段,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有表情地读读。
(3)B组思考为什么把这场雪叫“瑞雪”?体会人们的喜悦心情。
(4)C组思考瑞雪给了我们什么?
2.教师辅导A组及个别指导B、C组的同学。
三、交流、讨论。
师:描写雪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大片大片。(板书)
师:还有呢?(纷纷扬扬,白蒙蒙)(板书)
这里有一幅下雪前的图画。
师:请哪位同学来画一画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的雪。
(指名画)边画边落实词语:
“大片大片”形容雪的什么?(大)
“纷纷扬扬”说明雪——(多、乱、紧、密)
“霎时间”——一会儿时间山、川、田、野、村庄,会笼罩在……之中,画还来不及画呢!
(两生继续画)
师:霎时间笼罩了——生接:山川、田野、村庄。看图“大片大片、纷纷扬扬、飘落”有没有画出来?
那么多的词语,其实是围绕着一个字在写雪的,写雪的什么?(写在书上“大”)
大片大片、纷纷扬扬、霎时间、笼罩、整整一夜都在写雪的——(齐)大。(板书)
这场雪是一场大雪,读读第一段是不是在写雪的大?
生:不是,写风大。
师:风怎么样?(大)“凛冽的寒风”——
生(接):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师:“风大”跟“雪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风大?
生:“风大”和“雪大”密切联系,风大雪也大,虽然在写风,也是在写雪大。
师:课文第一、二两节你们学得很好,第三节是课文的第二段,你也能用一个字,写出来吗?(写好的给老师看)
想想为什么写这个字?
师:写出了雪的什么呀!’
生:“美”、“景”。
师:“景”也对,“美”把雪景的特点写出来了。
“美”在哪儿?(找出来)
生:茫茫田野里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师:“茫茫……白”为什么美?“巍巍。……装”为什么美?
生:……写出了这场雪的壮丽。
师:你再说说这雪后景色怎么美?
生:“一轮红日升……分外耀眼”就像*诗词中所说的红装素裹。
师:*诗词写的是北国风光,这里也是北国风光。(生:分外妖娆)书上是什么?(分外耀眼)
生: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
生: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师:紧紧扣住喜人图画(出示图)
四、朗读指导。
师:茫茫田野——(生接)一片雪白 巍巍群山——(生接)遍身银装 这山是壮丽的,杭州的xx山我们说它是(秀丽的)。
(念出气魄)好一派——(生接)
配乐朗读:师生对念(第三节)
美不美?再来一次。
师:喜从哪儿来?把这句话划出来。喜是因为——?齐读
“今冬……来年……”
插入练习:写最简单的答案。
1.“今冬麦盖三层被”是什么句?
2.这句话中哪个字是比喻雪的?
3.“盖三层被”对麦子起什么作用?
4.来年是哪一年?
5.“枕着馒头睡”比喻什么?
6.“今年……来年……”这两句是什么关系?
⑦比喻。
②被。
③因果。(因为……所以……人们称这场雪是瑞雪)
下了一场瑞雪,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体会一下怎么高兴?
(准备后)指名表演老农。
评价:表情是不是眉开眼笑?
师:(范念,指导)节奏可快一点,再念。
五、小结。
师:明天就是立冬,假如明天下雪,你怎么样?
生:掷雪球、维雪人。
生:欣赏北国风光。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选做题:瑞雪给了我们什么?
板书:
大 大片大片 纷纷扬扬 白蒙蒙
美 茫茫田野 一片雪白 分外耀眼
瑞雪 巍巍群山 遍身银装 壮丽雄伟
喜 今冬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眉开眼笑 笑声传遍
《瑞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凛、冽、嗬”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渗透、谚语、枕着、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瑞雪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们都看到过下雪,也领略过雪景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概你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自悟
自学要求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着结合课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场雪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4、提出思考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合作读文,检查是否读流利,难读的部分集中练习。
(2)交流自学要求中的第二、三、四个要求。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交流时,先读特点,再通过读相应部分,说说是怎样体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主要特点是“大”。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不仅写了雪景的美,通过“厚厚、万里江山、挂满、堆满”等词说明了雪大;第五段,不仅是写孩子们的快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树枝上的积雪”也写出了雪大。
四、小组内互查学习生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自由读课文。先说说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三、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要点:
(1)第三自然段,应读出夜静、雪大。“一会儿就白了”,“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吱一声响”等句,应认真体会并读好。
(2)第四、五自然段,不仅要读出雪大,还要读出雪美、孩子乐的意思。
(3)第六、七自然段,应体会到作者快乐的原因“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读出作者联想到此的喜悦的心情。
2、学生再练习读。
四、一场雪固然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可是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满怀如此强烈的激情来赞美这场雪吗?
随文阅读小资料:
《瑞雪图》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写于1962年。1960一 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歉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 1962年的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了这人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写下了这篇短文。的确,这第一场雪,是我国经过三年困难时期重新走向富裕的第一个喜人的信号,怎不让人高兴呢!
加上自己新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课堂练习
1、在两首写大雪的诗中,任选一首背诵下来。
第一首: 夜雪
自居易
己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第二首: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瑞雪图》,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三)恰当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本节课辅助教学的精彩其一是开始的激情导入。用一段精美的动画,从形、声上一下把学生带入了雪的氛围。其二是学完雪后美景后,设计的一组配乐雪景土,不仅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更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深的喜欢雪,想要赞美雪。
四)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棒,我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 读一读”。又如学生朗读表现不好时,我首先肯定优点:“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异,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浒墅关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
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中不能恰当地控制浒墅关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在好学地方用时太长,导致时控失调,前松后紧。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展示。同时多学习、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能见好就收 ,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5)
——《野望》教学设计3篇
《野望》教学设计1
《野望》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曲作者王绩的生*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6、完成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生*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3、背景介绍:
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乱,故托病辞官归田而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2、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东皋:作者家乡,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领学生再次品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请同学翻译诗句。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让学生描述一下诗中的场景,想象一下诗人创作的意境。
把我们想象成作者:“你”在自己忧愁无依的时候,一个人在水边的高地上,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水声,这时秋风萧瑟,一轮金黄的夕阳照射在山上、树上,而树木光秃秃的,只留下满地的落叶,山上只有刺目的余晖,心中无忧的兴起一股忧愁、凄凉、萧瑟之感,恰恰这时一个牧童驱赶着牛群,踏着夕阳回家,打猎之人也骑着马归来,可自己却都不认识,这时会有什么感受呢?
2、品读诗歌,说说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五、课堂总结: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绩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野望》教学设计2
《野望》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曲作者王绩的生*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6、完成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生*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3、背景介绍:
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乱,故托病辞官归田而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2、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东皋:作者家乡,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领学生再次品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请同学翻译诗句。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让学生描述一下诗中的场景,想象一下诗人创作的意境。
把我们想象成作者:“你”在自己忧愁无依的时候,一个人在水边的高地上,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水声,这时秋风萧瑟,一轮金黄的夕阳照射在山上、树上,而树木光秃秃的,只留下满地的落叶,山上只有刺目的余晖,心中无忧的兴起一股忧愁、凄凉、萧瑟之感,恰恰这时一个牧童驱赶着牛群,踏着夕阳回家,打猎之人也骑着马归来,可自己却都不认识,这时会有什么感受呢?
2、品读诗歌,说说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五、课堂总结: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绩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野望》教学设计3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刚刚离我们而去,大家有没有好好欣赏欣赏今年的秋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秋天的唐诗《野望》,再来回顾一下这秋色的美!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学生自告奋勇背诵这首诗歌。
2、集体朗读诗歌,正音。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回答,并注意易写错的字。
东皋:作者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依:归依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4、学生自由选择两句诗文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对诗句。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集体诵读这首诗歌,感受一下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本诗通过对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当时孤寂、苦闷的心情。
三、走近作者:
那么,王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爷爷。除一度做过*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而这首诗歌就是他托病辞官归田后所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四、细读课文,赏析诗句: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讨论思考:(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以同桌、前后桌就近共同探讨解决,然后推举一个同学准备发言。)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东皋”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也隐隐传达出作者的归隐之意。
既有所望必有所见,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内容呢?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注意“树树”和“山山”传达出的景色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讲解。“树树”是每一棵树,说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连山,层峦叠嶂。这两个叠词用得非常好,写出了秋色的苍茫和广阔。)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这两句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很好,对牧人与猎马进行了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几个词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可以试着换个词,却是不能够的,看似很俗,细想起来那画面却是如现眼前,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所以作者的用词是自然而精警的。
(引导学生归纳这两联的写作手法,体悟作者光色交融,远近交错,动静结合的写景妙笔)
如果作者能与他们谈笑风生,共享成果那该是多么惬意啊。但他认识这些村人吗?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作者采用什手法来传达这种情怀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这里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而且还要跨越两千多年去寻找知己,这是怎样的一种旷古的落寞,旷世的情怀啊!
五、精读课文,写作探究: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诗歌讨论思考:(就近讨论)
1、本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在诗歌史上有什么重要作用?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一改南朝以来诗风的奢华艳丽之风,给人以朴素清新之美,“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很是难得。
2、这首诗是唐诗中的什么体裁,你怎么看出来的?
这首诗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律诗特点)
六、作业:
将此诗中写景的名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课堂语言描述的基础上再扩展,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写景小散文。
(在写作业之前,同学们先讨论交流一下改写的想法,互相启发一下思路,这样写起来会更容易些。)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6)
——《d t》教学设计3篇
《d t》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难点】
n、l 的发音及 n、l 与韵母的拼读。
【教师思考】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重点】
声母 d、t、n、l 的形状及 d、t、n、l 与韵母的拼读。
【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信息资料】
1、 d、t、n、l 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教学要求】
1、学会 d、t、n、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 d、t、n、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 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 d、t、n、l 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 n 、l 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 d、t、n、l 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 d d d;鱼儿跳舞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木棍 l l 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 d d d、用手指摆d的 形状;小伞把 t t t、倒拄拐棍 t t t 和“七”像;独木桥 n n n;l 的形状像数字 l、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p、n 和 u、m;t 和 f;l 和 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 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反思】
本节课力求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3、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联系日常生活、捏摆字母记忆字形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升华。
《d t》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d、t,并能在四线格中书写。
2.继续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d、t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
读准声母d、t,准确拼读d、t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读准声母d、t,准确拼读d、t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以邮递员阿姨送信、“开火车”读形式复习单韵母a、o、e、i、u和声母b、p、m、f。
二、学习声母d、t
1、学习d。
(1)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谁来学学马儿奔跑的声音?
(2)(出示卡片d)读“d”:示范发音,听音模仿;领读、指名读。
(3)识记形:d像图中的什么?相机书空,学儿歌。
(4)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d的内容。
2、学习t。
(1)观察图画: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出示t,范读,教读。用薄纸片放在嘴前,读“d”、“t”,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相机讲要点。学生练读,老师指导。
(3)识记形:联系t和图画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相机书空,学儿歌。
(4)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t的内容。
三、看图,读儿歌
四、学习“拼拼读读”
自由练习拼读,指名读,老师指导。利用卡片,合作练读。分组赛读,全班交流。
五、课中操(动作表演)
马儿跑,d d d,
小喇叭,da da da
汽车开,di di di
敲门声,du du du.
六、学习“读读连连”
1、以di、tu为例练习音节四声。
2、自己试着读读连连,同桌交流练读。全班交流。多种形式练读音节。
七、课堂小结
八、课堂练习
1、做组合、分解音节练习。
2、抄写音节。
教学后记: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7)
——《b p》教学设计3篇
《b p》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认识声母。读准声母b、p,能正确书写。
2. 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b、p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 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b、p的发音方法,学习拼读音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课件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橡皮泥、薄纸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师:“谁能告诉老师咱们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的六个单韵母娃娃都是谁?我们来有礼貌地大声叫它们的名字,好吗?”
2.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认识一些声母娃娃,它们的发音比较轻短,认识了它们就可以拼出一个个音节,认一些汉字,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了。
(二)学习声母b
1.读“b”:
观察图,图上画了什么?“菠”的发音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b的读音。
示范读、模仿读、分角色读等。
2.记“b”:
怎样记住b的样子?(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或用肢体、手势展示b的样子。如:右下半圆b b b)
3.写“b”:
(1)仔细观察四线格中的b,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送声母娃娃b回家(强调学生的读写姿势)。
4. 学习b与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方法。
(1) 课件出示:两个小孩分别拿“b”“a”两张卡片,猛地往中间跑,碰撞出“ba”这个音节。
(2) 谁会拼了?你怎么拼的?
(3) 示范并小结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4) 分小组学习b与o、i、u的拼读。
① 介绍小组学习的方法。
② 学生练习,相互评价。
③ 反馈,学生介绍方法并相互正音。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声母b及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二) 学习声母p
1. 实验比较,区别发音。将薄纸片放在嘴前比较发音:发b时,纸片基本不动,发p时,纸片有明显的颤动。
2. 捏橡皮泥:捏一个b,一个p,比较b、p的形。
3. 创编儿歌,右上半圆p p p。
4. 在四线格中写p。
(三) 用b与i、u、o相拼的方法学习p与部分字母的拼读
(四) 完成课后练习
1.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 以一组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带调音节的拼读方法。
3. 学生尝试练习,师指导。“pá po”、“bà ba”的后一个音节念轻声。
4. 完成连一连,再次练读。
(五) 学习儿歌
1. 看图,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2. 教师范读儿歌,注意听带有b p的字音。
3. 学生齐读,分男女读,加动作读。
教学后记:
《b p》教学设计2
一、教材解读
(一)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字母教学板块
(1)读准音
在读音方面,正确认读声母b p m f的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先从情境图入手,结合学生说到的词语学习四个声母的发音,然后通过对比区分三个双唇音b p m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区分声母和韵母发音的不同——声母发音轻而短,韵母发音重而长,最后编成情境儿歌进一步掌握发音要领。
例如:b p 的发音,借助情景图中学生说到的词语“广播、山坡”学习发音,然后拿一张薄纸放在嘴前,比较发音的不同,薄纸发b 时,基本不动,发 p时有明显的颤动,最后让学生编儿歌“我听广播b b b”“爸爸带我爬山坡”。
(2)识记形
在识记四个声母的形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先来发现图中与字母相似的部分,借助实物感知字母的形,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识记字母。
借助情境图发现图中“收音机”“T恤衫”“山洞门”“拐杖”等与字母相同的部分,借助实物或者做手指操感知字母的形,联系生活实际编儿歌,识记字母的形。例如:左手朝上bbb,右下半圆bbb,小6小6bbb。
2. 拼读板块
学生在本课第一次接触拼读,要指导学生看懂示意图b—ɑ→bɑ,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配合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声母b和韵母ɑ的四声拼读是难点,教学时借助图上的具体事物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音节。例如:拼读bá,出示小兔拔萝卜的图片,帮助孩子正确拼读。学生刚刚学习拼读,有不少学生不会拼。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图片拼读,联系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拼读。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多多练习。
3. 词语板块
用看图说话引出两个词语,联系生活经验讲解词语的意思。在识字方面,“爸、妈”的认读是重点。借助卡片正确拼读音节,知道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了解轻声音节的读法。
正确识记“爸”“妈”两个字的字形是另一个重点。两个字都可以借助插图,通过不同情境下不断复现词语来识记。多种方法识记有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书写板块
作为汉语拼音的第三课,要继续巩固对四线格的认识。正确书写声母b、p、m、f是重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看占格位置,二看有无新笔画,三看起笔收笔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b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竖的书写一定从第一线下起笔到第三线收笔,起笔不能顶第一线,而且要直;右半圆是新笔画,要在二线下些起笔,三线上一些收笔。
f 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有新笔画右弯竖。书写时要注意:继续按照“仔细观察——教师范写——独立描红——认真书写”的顺序来学习本课书声母的书写。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书写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板书设计
三、教学评价
四、资源链接
手指操,依据四个声母编成的儿歌。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看口型,猜六个韵母。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来看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这是哪一个韵母。
ɑ、o、e、i、u、ü 猜对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
2. 看图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境图)
今天,我们继续在拼音王国里畅游。这是什么地方?(预设:山上)
原来小明和他的爸爸一起去爬山。请再仔细观察,说说“谁在干什么?”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小明手里拿着的收音机正在播放美妙的音乐,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幅图里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四个拼音字母。老师板书课题。
结合情境,学习b、p、m、f
1. 学习声母b。
①教师范读:
听,小明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美妙的音乐。(出示声母卡片b),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播放”的“播”发音是差不多,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仔细看老师的口型:双唇紧闭,把气憋住,让气流自己冲出。
②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开小火车读。
③编小儿歌,记住发音。
我们可以这样记:播放,播放,bbb;你还会说什么,什么,bbb?(广播,广播,bbb;菠菜,菠菜,bbb......)
(2)识记形。
①再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我们来看看图,这个b像什么呀?(预设:像小明手里拿着的收音机。)(课件:收音机旁边出现b)
②联系生活,编口诀识记。
左手拇指bbb;右下半圆bbb;
数字识记:小6小6 bbb
2.学习声母p。
(1)读准音。
①出示图画,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
(预设:他们在爬山坡。)
②出示声母卡片p,示范p的发音。
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听老师读,你们认真看口型,双唇先紧闭,突然张开,送出很强的一口气,p。
③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自己试试。开小火车。注意: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编儿歌:山坡山坡,ppp;泼水泼水,ppp;……
(2)对比b、p。
b、p长得很像,你能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1:发音不同。)
老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请同学们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预设2:样子不一。)
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左手点赞摆出b;
左手拇指朝下摆出p。
(3)游戏:猜口形。
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3.迁移学习,模仿认读声母m和f
(1)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m和f也藏在这幅图画中,谁发现了?同桌之间找一找,编一编儿歌。
(预设:两个门洞很像m,摸人的摸的读音就是m,爸爸手里的拐杖的样子就是f。)
(2)读准m。
①请学生来教,注意得读得轻而短。
②给m编口诀。两个门洞mmm。
(3)读准f。
①请生来教,注意上牙齿碰到下嘴唇,读得轻而短。
②给f编口诀。一根拐杖fff。
读情境儿歌
老师把这四个声母编成了一首儿歌。个别读,齐读。
(课件出示:儿歌内容。)
爸爸带我上山坡,
迎着风儿爬上坡,
收音机里正广播,
爱护花草不乱摸。
课中休息——请你和我这样做
课中休息——请你和我这样做。
学习b和a的"拼读
1. 创设情境,体会拼读过程。
(课件出示图片)
看,这个小女孩,她正用力地把b往前推,说明在读的时候声母b要快速滑向韵母a,就拼成一个音节。拼读:ba。
2. 小结两拼音拼读的方法。
拼的时候前面的声母要轻而短,后面的韵母要重而响,跟老师读——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自己试着拼拼看。
3. 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谁来试一试?同桌互相拼一拼。
【设计意图】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拼读,采用生动的动态的方式来表现拼读的方法,一方面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方法具有画面感,便于学生模仿。
学习b和a的带调音节
1. 观察书上图片:
韵母ɑ戴上声调帽子,你会不会拼读呢?请你仔细观察书上四幅图片,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预设: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2. 在黑板上贴四张图片,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
师:请你拼一拼,你能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吗?
3. 学生看图自由拼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小组比赛,借助图片拼多多
比赛规则:(1)拼对一个音节为小组积一分。(2)比赛结束,哪组得分多哪组胜。
(课件出示图片和音节)
【设计意图】
会读音节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教学重点。教学中组织学生借助生动的图片拼读音节,降低了拼读的难度,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熟悉拼读方法,提升拼读能力。
同桌互查,拼读书上15个音节
同桌互查,拼读书上15个音节。
拼读词语,认识“爸、妈”
1. 活动一:看图猜一猜
(1)猜猜图上画的是谁?
出示词语看看你猜对了吗?
(2)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词语。
2. 引导发现,读好轻声。
(1)观察:观察音节,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前一个音节有声调,后面一个没有声调。)
(1)说明:后面的不带调的音节我们叫它轻声。
开火车读词语,注意轻声。
3. 用“爸爸”“妈妈”说一句话。
4. 出示句子,圈出句子中的“爸”“妈”。
(1)我爱爸爸。
(2)我爱妈妈。
(3)爸爸非常爱我。
(4)我爱妈妈。
(5)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孩子在学习单圈,对着投影订正。
复习四线格
(课件出示四线格)
通过前两课书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线格是拼音宝宝的家。今天我们学习的四个声母宝宝怎么在四线格里写规范、写漂亮呢?
书写声母b、p、m、f
1. 学生观察:
一看拼音住哪里。(预设:b、f*格和上格;p*格和下格;m*格。)
二看拼音有几笔。(关注四个声母中新笔画。)
师:具体学习每个字母的书写时我们再学习新的笔画。
三要看清每一笔。(看重点笔画注意什么。)
2. 学习书写b、p
(1)观察:b两笔写成,b*格和上格;p也是两笔写成,*格和下格;有个新笔画右半圆。
(2)教师范写: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b,竖的书写一定从第一线下起笔到第三线收笔,起笔不能顶第一线,而且要直;右半圆是新笔画,要在二线下些起笔,三线上一些收笔,要写圆,圆要占满中格。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p,竖的书写从第二线起笔到第四线上一些收笔,收笔不能碰第四线,而且要直;右半圆是新笔画,要在二线下些起笔,三线上一些收笔,要写圆,圆要占满中格。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 学习书写m、f
(1)观察:m三笔写成,*格。有个新笔画右弯竖。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m,第一笔竖顶第二线和第三线,要写直;第二笔第三笔都是右弯竖,弯要圆,竖要直;两个门洞要一样宽。
(3)观察:f两笔写成,*格。有个新笔画左弯竖。
(4)教师范写: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f,左弯竖的书写不能顶第一条线,弯要圆,竖要直。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 投影展示,学生评价。
采用三颗星的评价方式,写得正确、规范、干净,得三颗星。差一点得两颗星。
学生评价句式:我给XXX几颗星,一颗什么星,一颗什么星。因为……
书写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无论是拼音还是汉字,写的数量都很大,教学时间又有限。从书写拼音开始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训练学生学习书写的的步骤。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书写地习惯。
《b p》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熟练认读声母b p 及有关的音节和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拼音。有个小朋友听到这个消息,也想和咱们一起学,你们欢迎吗?他来了。(点击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听听他和我们说了些什么。
(听录音)
2、刚才小朋友介绍了他的爸爸给我们认识。他爸爸有什么爱好?(爸爸爱爬山。)
(指名读、齐读。)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爸”
(1)我们还记得它吗?(指名读、齐读)
(2)“爸”用音节来表示就是这样。(出示音节bà)这个音节当中有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单韵母,还记得它怎样读吗?
(3)音节中前面这个字母也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声母”。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声母“b”。发这个音的时候,要把嘴拢圆,一下子发b这个音。(范读、领读、指读、齐读)
(4)b这个声母我们怎样来记住它?
(出示广播图)
老师用这幅图为b编了儿歌,请仔细听“拉开天线听广播,广播天线向上拉”。
2、读音节
(1)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声母b ,前些天我们认识的单韵母也想和声母b交朋友。来,我们先请出第一位来,它是谁?
[出磁板:ɑ]
现在老师把声母b和a摆在一起,哪位同学还认识它?来拼读一下。我们在拼读音节的时候,声母要读得轻而短,然后快速和韵母连读,请仔细听。哪位同学再来试一试?
(2)那么声母b和o相拼,谁能来读读?声母要读得怎样?然后快速与谁相拼?
(3)来,我们再把i 和u拿出来分别和b相拼。同学们注意别着急,先不出声音在心里拼一拼。谁能拼读出这个音节?(指读、师生对读)
(4)现在我们给音节bɑ加上声调(贴出音节条),哪位同学能读准它?
bá 可以是拔草的拔,那b à呢?(贴出词语与声调一致的对应)看看这个音节是词语中哪个字的读音?
音节bi的四声谁来读?想一想,鼻子的“鼻”是几声?铅笔的“铅”是几声?墙壁的“壁”是几声?
(二)学习声母p
1、还记得小朋友介绍他的爸爸的爱好是什么吗?(爬山)对,这个字就是“爬”。这个音节前面的声母谁认识?(p)发这个音时,把嘴拢圆,快速发出泼水的“泼”这个音。
2、p这个音你想怎样记住它?(出示泼水图)
老师也为p 编了儿歌。“妹妹正在把水泼,脸盆泼水向下泼。”
3、刚才ɑ o i u和b交上了朋友,p 在一边也等不及了,现在让p和它们交朋友。
______ ɑ
p ______ o
______ i
______ u
4、p和四个韵母交上了朋友,那么带声调你们会读吗?(出示带调音节)
5、我们这节课认识了b p 和它们的音节。我为儿歌配上了音乐,请大家仔细听。
(三)课间休息:
加动作演唱有关b p的歌曲(引用歌曲《布谷鸟》的旋律),巩固拼音特点。
(四)“找朋友”游戏
1、同学们唱得真好听,看得出大家都在用心学。接下来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打乱顺序来认读这些音节。(用卡片抽读)
2、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吧!老师这有一些词语卡片,谁会读(指读并发卡片)再把拼音卡片发给在坐的同学,拼一拼,找到自己的朋友。例:词:我的名字叫“毛笔”,谁来和我做朋友?
拼音:我来和你交朋友,bǐ毛笔的“笔”。
3、刚才我们又是唱歌又是做游戏,大家都很开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写一写b p ,让他们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把它记住。
(1)出示课件,观察b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中、上格)
提示:想想儿歌,记住“天线向上拉”。
(2)下面再小黑板上写一写,生书空练习。在本子上练习。
(3)p 同b。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声母b p的音节,课后同学们注意看看,这些音节还能组成哪些词语,比比谁找得最多、最好。
《乙醇》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关怀》教学设计3篇
《关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九板块《关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意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讲述了一个有爱心的小女孩救了一只美丽蝴蝶,而蝴蝶变成仙女,告诉了她一个秘密,从而,她幸福地度过一生。生动的语言、富有情趣的画面,必然会激起儿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唤起他们对友情的渴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理念:
1.识字方法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感情朗读,唤起他们对友情的渴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交朋友的快乐,并学会交朋友。
教学目标:
1.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初步了解获得快乐的方式。
2.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3.识记14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能够说出几个获得快乐的方式和格式。
教学重、难点:
1.想象小女孩关心他人的事例,感受快乐。
2.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小黑板、《找朋友》歌曲、蝴蝶标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设计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蝴蝶的关爱,从而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师陈述:
这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它的翅膀被刺破,它怎么挣扎也飞不起来,如果这时你在它的身边,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帮它把刺拔掉,再将它放飞……
师:听到回答后,给予回答的肯定,再夸奖他(她)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2、引入课题:
A师:象这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有了麻烦,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能伸出双手,主动帮助别人的行为就是——关怀,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B、识记“关”和“怀”
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没有讲这两个字大家就认出它们来了,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关和怀的呢?有什么办法尽管说出来好了!(如果没有特殊的方法,老师就讲讲“怀”字)
C:换词练习:说出与“关怀”意思相近的词语。
师:能像这样说出几个和关怀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关心、关爱、关照)恩,都和关怀意思相近,这说明大家懂得了什么是关怀。
二、随文识字,熟悉课文。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随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和效率。】
1.过渡:
师:同学们,正当这只受伤的蝴蝶需要关怀的时候,一位和你们一样善良的小姑娘恰巧走过这里,她会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开第69页,借助拼音,读一读这篇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大屏幕,师读)——第一个要求是:读准字音,不破词,按标点停顿。第二,圈出本课的生字,并读两遍。
3.检查识字情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A请同学么们一同看大屏幕,我们一同借助拼音认读本课的生字宝宝。
B将拼音去掉,生字宝宝变色,同学再读。
师:刚才我们是借助拼音认读的,现在我们的拼音朋友走了,现在我们再读一读变了颜色的生字宝宝。
C开火车游戏:
师:看到同学们认得这么好,老师想请大家做个游戏,有四列火车,例如你是一名火车司机,请你选择一列你喜欢的火车号,把它开过来好吗?
①每个人先自由读。
②喜欢开奥特曼的小司机站起来开一开这列火车。
喜欢开比卡丘号的小司机请站起来吧。
喜欢开小丸子号的小司机请站起来吧。
喜欢开圣斗士星矢号的小司机请站起来吧。
③师:下面请各位小司机我们一同将这列火车全都开过来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就一同感受一下吧!齐读四列火车的词语。
④师:现在请各位出色的小司机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火车车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了的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有什么好办法告诉大家吗?
a.形近字识记b.猜字谜c.分部件d.联系法
⑤在交流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练习选词说话。
D、小结: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可真多啊!只要我们用新去动脑,就一定能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让我们再共同把本课的生字宝宝读一读,记一记。
三、再读课文,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读、交流读、评价读,达到以读促讲,以读悟情。】
1.要求是:读出语气,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2.同桌交流读。
3.指名汇报读。
4.师生互动评价。
四、三读课文,理解感悟: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在语言文字中感受人间真情的愿望。】
1.过渡:
师:同学们读文章都十分用心,读通了课文,老师更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读懂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这篇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师:老师这儿有个小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帮我吗?
(生:愿意。好,这有一组词语,能告诉我它们谁和谁能拉手做朋友用线连一连。)
绿茵茵的蝴蝶悄悄地度过一生
美丽的草地小心翼翼地说话
善良的小姑娘快乐地拔掉刺儿
师:真的谢谢你们,帮我解除了困难,得到你们的帮助我很快乐,你们快乐吗?
师:好,困难没有了,心情也好多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吧!
3.感情朗读:根据学生汇报的句子朗读指导。
A:她拂起蝴蝶,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儿,看着它飞向蓝天。(小姑娘是怎样做的"?)
①读。
②分析:这是小姑娘动作的句子,动词有“捧起、拔掉、看着”。谁能根据这几个动词:到前边演一演呢?
③有谁能说一说,小姑娘对蝴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心疼、怜惜)
④那就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吧!
B:第一处对话:(蝴蝶变成仙女,为小姑娘做了什么?)
仙女:孩子,你很善良,你许个愿吧!我会帮你实现的!
小姑娘:我希望得到快乐。
①先读:重点读仙女说的话。
②分角色读
③指导读、齐读。
C:第二处对话:(小姑娘的愿望实现了吗?)
人们: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
小姑娘:仙女告诉我,你想得到快乐,关心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①指导读:当你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那么需要怎样的语气?读一读。
②小姑娘在这一生中,她是怎么关心她身边的每一个人的?
③你关心过你身边的人吗?你是怎么关心的?
④老师还有让我们快乐的三大法宝。
板书:先贴生字,再写“善良”、“微笑”中间写个“快乐”。
五、整体感悟;节末升华。
【设计意图:总结升华,唤起他们对友情的渴望,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真情的快乐与幸福。】
1.总结:
师: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微笑面对一切,关心别人快乐自己,同学们请把目光转移到大屏幕,当我们读过这些词语后,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画面,点击屏幕上的词。
师:从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她给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如果我们也像小姑娘一样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也同样会快乐地度过一生,老师祝愿同学们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板书:
关怀
想得到快乐,就去关心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善良微笑
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设计,课件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不过在整个过程中,识字方法的交流这一目标完成得比较理想,朗读指导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使学生充分得到了锻炼,只是在理解感悟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尤其是学习的想象并未充分展开,所以,文中写小女孩到老年时这一段空白的时光里,她关心过什么样的人,怎么关心的这一环节并不理想。
《关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
能力目标:能够流利而准确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14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识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快乐,那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关怀》这篇美丽的童话会告诉我们答案。
2、齐读课题
3、关怀是什么意思呢?(关心、帮助别人就是关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领会课文大意。
3、标出自然段,圈画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课件生字的构字特点)
㈠、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生活中识字、猜字谜、部件组合、形声字等方法)
㈡、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
1、学习“关”字:①猜字谜(点撇下面有个天)②老师做动作,请同学们说词语。(关门、关灯)关的反义词是——开。③“关”字还能组成哪些词语呢?
2、学习“怀”字:①口诀:竖心加不——怀怀怀。②为怀字组词,扩词
3、学习“娘”字:①我们班的小姑娘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站起来的都是女孩)②所以“姑娘”这两个字都是女子旁。③指导三拼读音④你们谁还知道哪些字是“女字旁”?(指名回答)
4、学习“仙”字:①字谜:人不离山,打一字②组词:先说出课文中的组词,然后扩词。
5、学习“告”字:①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②扩词
6、学习“求“字:重点指导三、四笔的“点、提”而不是“撇、捺”
四、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㈠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这个小姑娘很善良?
2、理解“小心翼翼”的意思:⑴找一名同学把满满一杯水端到自己座位上,不能撒出一滴。其他同学观察这位同学端水的样子。⑵他端水时是什么样子?(非常小心)用书中的一个成语说,就是——小心翼翼。(形容做事非常小心的样子)⑶你能用这个成语说句话吗?⑷齐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要读得慢些。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㈡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蝴蝶是谁?他对小姑娘说了什么?
3、小姑娘的愿望是什么?
㈣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姑娘得到快乐了吗?
2、人们请求小姑娘干什么?
3、当你请求别人做事的时候,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诚恳)带着诚恳的态度读人们说的话。
4、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呢?(齐读)
5、仙女的话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6、小结:我们也要学会关心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我们自己也会很快乐的。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将给家人听
板书:关怀
推荐访问:乙醇 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3篇 《乙醇》教学设计1 《乙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