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加减法应用》说课稿3篇(精选文档)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1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7加减法应用》说课稿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1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 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 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 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 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 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 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 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
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
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
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4、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1)
——6、7的加减法说课稿3篇
6、7的加减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减法”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重大作用。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学会6与7的组成。
教材难点: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的组成。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学会6与7的组成。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二、说教法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根据这些特征,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游戏法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6和7的组成”,并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游戏《手指对数》
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2—5的组成”,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于游戏,而不是在进行枯燥的学习。
(2)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情境的兴趣,我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问引入。
2、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根据学生的设问,出示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并说出6的组成。
(2)提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教师驾驶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3)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6的组成,边读边看边思考,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习惯。
3、提供探索机会,让学生探索
(1)操作
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推想、合作与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去体会新知识的那种成就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认识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为了使学生对7的组成产生更深的记忆,我让学生手指对数读一读,通过手、口、脑三者的结合,从而使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五、巩固新知识
巩固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每到这个环节也是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趣味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摘星星、帮小蚂蚁找家等活动。
六、全课小结
通过游戏的结束画面,使学生联想到今天学习的课题,并知道学习的内容。
6、7的加减法说课稿2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 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 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 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 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 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 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 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
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
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
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4、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6、7的加减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减法”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重大作用。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学会6与7的组成。
教材难点: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的组成。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学会6与7的组成。
(2)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二、说教法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根据这些特征,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游戏法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6和7的组成”,并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游戏《手指对数》
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2—5的组成”,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于游戏,而不是在进行枯燥的学习。
(2)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情境的兴趣,我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问引入。
2、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根据学生的设问,出示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并说出6的组成。
(2)提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教师驾驶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3)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6的组成,边读边看边思考,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习惯。
3、提供探索机会,让学生探索
(1)操作
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推想、合作与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去体会新知识的那种成就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认识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为了使学生对7的组成产生更深的记忆,我让学生手指对数读一读,通过手、口、脑三者的结合,从而使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五、巩固新知识
巩固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每到这个环节也是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趣味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摘星星、帮小蚂蚁找家等活动。
六、全课小结
通过游戏的`结束画面,使学生联想到今天学习的课题,并知道学习的内容。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2)
——6、7的加减法应用说课稿3篇
6、7的加减法应用说课稿1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教材简析:
1、 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 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 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 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共分四大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 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 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 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
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
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
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新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我认为只要教师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强烈的需要。
4、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3)
——《6和7的加减法》教案3篇
《6和7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吹塑纸上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智慧了。
教师出示一组复习题目:
6 7 7
1 2 4 6 2
想一想,□里应该填几?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教师填出□里的数。
观察每一组的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对说错的,只要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再观察,再说)。
你说得真不错,智慧爷爷说,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两分钟讨论的时间,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可说出的结果有:①发现我在这边看到的是1+5=6,他在那边看到的是5+1=6;②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③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等等)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个圆片,然后用你的红线把它们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有6个圆片,一部分有1个圆片。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看一看你们摆的圆片,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1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6个圆片,所以7-1=6
还有别的小朋友说吗?你想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7-6=1
问:你为什么列7-6=1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6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1圆片,所以7-6=1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
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我发现7可以分成1和6,也可以分成6和1。
(对学生说得好的及时鼓励,发智慧星。)
四、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出示课题)
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向日葵姐姐想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朵红色向日葵,2朵黄色向日葵)
谁来说一说图意思?(指名说图意)
谁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在4朵和2朵向日葵之间画一虚线。
问:谁知道这一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他表示把6朵向日葵分成两部分。
问:谁会根据虚线分的情况说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6-2=4,6-4=2)
小朋友们,向日葵姐姐就在我们书上的第45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5页,先看图,然后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指名上台填算式,然后讲评,发智慧星。
问:你们觉得上台来的同学做的怎么样?
指名说一说,若有错误教师及时更正。
问:说愿意把你做得给大家看?(可以把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及时给予表扬)
通过展示,教师做小结。
刚才向日葵姐姐看到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为我们感到很骄傲,那么她问大家,是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或者说,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呢?
等学生反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笑脸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问:还有吗?(学生可能还说3+3=6,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你说得真好。奖一颗智慧星。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板书:6-3=3
问:还有吗?(可能还说6-3=3,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教师可做引导)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同学得到了智慧星,请得到星的同学上台来,我们为他们表示祝贺好吗?大家鼓掌。
大家看上台的同学和他们得到的星星,你们也想得到智慧星吗?
那么,你能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几个减法算式呢?请按练习格书写。
如: 6 + 1 = 7 62 = 4
(投影演示)
等大家写完后,可在投影上展示学生所写的算式。
问: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出的算式?
生:我看到了3颗红星,4颗黄星,所以写
3+4=7 7-3=4
4+3=7 7-4=3
问:谁有与他不同的算式?(实物展示)
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的?
《6和7的加减法》教案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
(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和7的加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45、46页内容: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一套,男生女生的头像,大大的智慧星
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复习口算、做好铺垫
1、接火车——口算卡片
三、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以旧引新(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显示数学乐园的背景)
①问:这是谁啊?(蓝猫)
这节课蓝猫要带着咱们班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玩一玩。想去吗?大门紧锁,怎么办呢?(生说:门上有钥匙)
②(点钥匙,出现6和7的组成画面)只有回答出蓝猫的问题才能进去。(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同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2、新课探究(点门打开,出现智慧塔,塔尖有闪烁的星星)
①师:小朋友真聪明,门打开了,瞧!这里都有什么?
这是智慧塔,上面有一颗闪亮的智慧星,想不想要!那就让蓝猫带领着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吧!(点第一层门出现画面,左边5根小棒,右边1根小棒)请你学着蓝猫的样子摆一摆
②学生独立摆
③问:“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为什么你们写的不一样呢?
④看黑板总结:看一幅图咱们能写出2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观察这2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⑤师小结: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是得数不变。像这样你还能说出几道得数是6或者是7的算式吗?(畅所欲言)教师板书:4+2。3+3等等。
⑥(点击进入第2层)“第一层的任务顺利完成了,继续跟着蓝猫前进”
显示画面:七根小棒,一根和6根之间有一虚线
问:这是什么?(虚线)和原来我们认识的虚线有什么不同?
小结:以前表示去掉是用虚线把去掉的部分框起来,今天的虚线是直的,可以表示去掉左边,也可以表示去掉右边。
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一摆?你是怎么摆的?
(独立写)根据你摆的写出2个减法算式,
板书:7-1=6 7-6=1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呢?”
“观察这2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⑦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学会了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完成了蓝猫的又一个任务,蓝猫看咱们班的小朋友这么厉害,请来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⑧点击进入第3层(老虎图)
问:你能用3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根据你看到的列出2个算式,你是怎么列的?(独立写,指名回答)
(老虎图中间出现虚线)根据你看到的列出2个算式,你是怎么列的?(独立写,指名回答)
⑨最后第四层完成书45页的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4)
——幼儿园数学《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教案3篇
幼儿园数学《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教案1
教学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幼儿园数学《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挑战游戏:完成信封的算式题。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奖励笑脸。
3、结束部分
游戏:小动物找家。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动物身上都有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多少,就找到相应的门牌号码。老师事先在教室画上5个有号码的圈,(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玩两次,根据时间而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减法。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妈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请幼儿轻轻的把头饰放到篮子。”
【教学反思】
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幼儿园数学《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进一步体会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6以内的加法,复习加法交换律。
【活动准备】
1、学具:数字卡片1——6、+、=,6元纸币。
2、教具:数字卡片若干、算式卡片若干、价格标签若干、音乐。
3、环境创设:超市一角:饮品专柜。
【活动进程】
一、布置“超市饮品专柜”——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各种饮品,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
2、引导幼儿分类放置饮品,并请幼儿介绍分类的方法;
二、统计饮品数量——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加法解决问题,复习加法交换律,体会加法的意义;
1、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
(1)按颜色不同列算式。
a、发现营养快线的不同(颜色不同)。
b、点数记录橙色、蓝色的数量。
c、引导幼儿列加法算式,并说说列示的原因。
4+2=6
2+4=6
(2)按大小不同列加法算式。
1+5=6
5+1=6
(3)按名称不同列加法算式。
3+3=6
(4)观察第一组、第二组算式,引导幼儿复习加法交换律。
a、发现两组算式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b、用手势表示。
三、看算式口述加法应用题——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引导结合生活经验,口述加法应用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四、购物游戏————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1、出示物品价格,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
2、说一说6元钱可以买什么,发散幼儿思维:可以2种物品,可以3种,可以更多(突破2步加法的模式,熟练运用加法,举一反三)
3、分配游戏角色,讲解游戏规则:
所购饮品价格总和必须为6元,多于或少于6元的必须及时调整货物,否则不予结账。(渗透排队交费的社会教育)
4、师幼共同游戏,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小超市。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5)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教材在6、7的加减法后,第一次出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并介绍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了这种形式的内容,是一种在情境图中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一般性策略所要经历的步骤: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检验、口答,这也是教材修订后的部分,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现把这节课反思如下:
1、体现数学知识本质特征
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情境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难免有一些非数学因素的存在,例如例题中小兔子采蘑菇的事件、小兔的颜色等都有可能干扰学生,在3班试讲时,就有孩子很关注这些方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我采用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相结合的方法,在动态中经历简化题目的思维过程,我先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图,获取数学信息,过滤非数学因素,再介绍大括号和问号,并根据情境图理解其意义,从而提炼出问题,并用手势边比边说,这样,就使图中的数学问题完整而深刻,也使学生在学解决问题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重视数学学习经验的培养
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获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学生在以后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时,会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经验,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意适时引导,让学生经历、积累学习经验。例如在本课中,学生学习图意后,让学生用图形或符号画直观图的形式将图意呈现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使学生积累理解题意的好经验。
3、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不仅仅是获得问题的具体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这节课中,一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解决问题,教材中给了三个基本步骤: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并借助做动作、画图理解题意,检验引导学生有序,练习体验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建立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4、使学生的"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创设快乐的森林情境,提供孩子感兴趣的动物素材,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甄别错误,在运用中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快乐的加入学习,最后,发现生活中这样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在自己的身边,还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价值所在。
当然,本课存在很多不足:
1、由于紧张,课上将解决问题的三个主要步骤的提示语张贴掉了,虽然教学环节并没受影响,但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解决问题的模型的直观性差了一些。
2、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比如,画的图粗糙、大括号写得不象等,相信给学生学习空间,学生的能力会有所提升。
3、课堂还不够轻松活泼,练习形式还不够丰富多彩。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成功之处:
1、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2、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不足之处:
1、对于4+2和2+4的同一幅图,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言表达的不够精炼、准确,有的学生没听清,所以教师又重新开始复述。让学生从理解到体验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不足之处:
认识集合圈学生第一次接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但是从学生描述图意、提问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能看图说出图的意思,但在表达时语言不够通顺,词不达意。因此语言的训练还是非常艰巨的。通过各自语言的叙述,学生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算式的内在联系。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加强,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整个课堂都变的能动起来。
成功之处:
通过上这一段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所以,我想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的学习知识。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6)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3篇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习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习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铺垫——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整数极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课前进行已有知识的铺垫,课中探索发现新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能力。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习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0.8+0.6=1.4(元)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2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1)师:同学们真聪明,又帮小明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能解答出来吗?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好,老师也来提一个:(课件出示)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三)、小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帮小朋友解决问题时,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那你们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与我们以前所学习的整数加减法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一组题(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题),同学们,你们看,你们能自己计算出这些小数的加减法式题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3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 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 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 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1)师:同学们真聪明,又帮小明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能解答出来吗?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好,老师也来提一个:(课件出示)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三)、小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帮小朋友解决问题时,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那你们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与我们以前所学习的整数加减法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一组题(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题),同学们,你们看,你们能自己计算出这些小数的加减法式题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吹塑纸上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智慧了。
教师出示一组复习题目:
6 7 7
1 2 4 6 2
想一想,□里应该填几?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教师填出□里的数。
观察每一组的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对说错的,只要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再观察,再说)。
你说得真不错,智慧爷爷说,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两分钟讨论的时间,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可说出的结果有:①发现我在这边看到的是1+5=6,他在那边看到的是5+1=6;②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③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等等)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个圆片,然后用你的红线把它们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有6个圆片,一部分有1个圆片。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看一看你们摆的圆片,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1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6个圆片,所以7-1=6
还有别的小朋友说吗?你想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7-6=1
问:你为什么列7-6=1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个圆片,如果去掉左边的6个圆片,就剩下右边的1圆片,所以7-6=1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
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我发现7可以分成1和6,也可以分成6和1。
(对学生说得好的及时鼓励,发智慧星。)
四、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智慧爷爷要我们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出示课题)
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向日葵姐姐想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朵红色向日葵,2朵黄色向日葵)
谁来说一说图意思?(指名说图意)
谁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在4朵和2朵向日葵之间画一虚线。
问:谁知道这一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他表示把6朵向日葵分成两部分。
问:谁会根据虚线分的情况说出两个减法算式?
学生说算式(6—2=4,6—4=2)
小朋友们,向日葵姐姐就在我们书上的第45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5页,先看图,然后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指名上台填算式,然后讲评,发智慧星。
问:你们觉得上台来的同学做的怎么样?
指名说一说,若有错误教师及时更正。
问:说愿意把你做得给大家看?(可以把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及时给予表扬)
通过展示,教师做小结。
刚才向日葵姐姐看到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为我们感到很骄傲,那么她问大家,是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或者说,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呢?
等学生反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笑脸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问:还有吗?(学生可能还说3+3=6,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你说得真好。奖一颗智慧星。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板书:6—3=3
问:还有吗?(可能还说6—3=3,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教师可做引导)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同学得到了智慧星,请得到星的同学上台来,我们为他们表示祝贺好吗?大家鼓掌。
大家看上台的同学和他们得到的星星,你们也想得到智慧星吗?
那么,你能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几个减法算式呢?请按练习格书写。
如: 6 + 1 = 7 62 = 4
(投影演示)
等大家写完后,可在投影上展示学生所写的算式。
问: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出的算式?
生:我看到了3颗红星,4颗黄星,所以写
3+4=7 7—3=4
4+3=7 7—4=3
问:谁有与他不同的算式?(实物展示)
你是根据看到的什么来写的?
《6、7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3篇(扩展8)
——大班数学复习6的加减法教案3篇
大班数学复习6的加减法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拼图会编出相关的题目,在列式中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运算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练习纸,铅笔等
活动指导:
1、幼儿一起观看课件,请幼儿说说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有什么不同?
2、幼儿一一观看每种小动物的幻灯片,说一说它有那些图形组成的。
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个数编出相关的4道题目。(巩固三数四题法)。
3、幼儿继续观看课件,根据幻灯片的图片编出合适的应用题,并请幼儿根据应用题列出式题回答题目。
4、做游戏,让孩子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5、老师请幼儿根据课件列出相关的算术题,进一步巩固6以内加减法。
6、幼儿完成练习,做6的相关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