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隆中对3篇,供大家参考。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隆中对》,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隆中对 篇一
陈 寿
教学目的
二。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
3.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4.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难点
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2)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陇亩(long3)倾颓(tui2)猖蹶(chang1jue2)存恤(xu4)
夷越(yi2)胄(Zhou4)殆(dai4)沔(mian3)诣(yi4)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L一
作者陈寿233—297字示祚zuo4 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
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
国的历史。
2.时代背景简介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
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一黄
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
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
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
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
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
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
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
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
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
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三、正课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语音,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
[好]喜欢。
[每]常常。
[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
[友善]友好。
口]认为。[信然]确实这样。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
【谓……曰】对……说。
[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
[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
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人
[信]通“伸”,伸张。
[遂]就。[用]因此。[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已]停止,罢休。
[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5.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非临…,抑亦]不仅……而且 【谋】筹划(得当)
[挟]挟持,控制。[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争锋]争强,争胜。
[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援]外援。[囹]谋取。
[利]物资。[尽]全部取得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殆]大概。[资]资助,给予。
[险塞]地势险要。
[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因]依靠。[成]成就,创建。
[暗弱]昏庸懦弱。
[殷]兴旺富裕。[存恤]爱抚、爱惜。
[胃]后代。
[信义]诚信仁义。[著]显明。
[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修]治理。[政理]政治。
[身]亲自。
[箪食壶浆]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箪”和“壶”是形
容词作状语,表工具。箪,用箪。壶,用水壶。
[诚如是]确实像这样。
[日]一天天。
6.请一生翻译全文。
7.再次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朗朗上口。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谓
认为 调为信然
对··说 谓先主日
已
停止 然志犹未已
通“以”自董卓已来
已经 已历三世
信
确实 谓为信然
诚信 信义著于四海
同“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
这样 谓为信然
但是 然志犹未已
用
因此 遂用猖獗
利用 贤能为之用
运用 此用武之国
2.古今词义
顾
古义 拜访 将军宜枉驾顾之
今义 照顾
凡
古义 总共 凡三往
今义 平凡
孤
古义 我,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不度德量力
今义 孤立
殆
古义 大概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今义 危险
日
古义 一天天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今义 太阳
3.词性活用
箪 用革 名词作状语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壶 用水壶 名词作状语
4.通假字
信,通“伸”伸张 欲伸大义于天下
已,通“以” 自董卓已来
5.句式
1)判断句。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2)省略句。
君与俱来。
(3)倒装句。
时人莫之许也
4)递进复句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五、作业
l.完成课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看拼音写出汉字。
(long3)亩 倾(tui2) 存(xu4)
猖(jue2)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谓为信然2.将军宜枉驾顾之
3.凡三往4.欲信大义于天下
5.遂用猖厥6.汉室顾颓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全文,质疑。
2,思考课后练习一、三题。
二、导入
上节课,我0]已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0]将深入探究课
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朗朗上口。
2.提问: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提问: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调为信然”?
讨论并归纳: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
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4.提问: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讨论并归纳:
1)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做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2)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
5.提问: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
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
理想。
6.提问: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提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讨论并归纳: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
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8.提问: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讨论并归纳;根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
而不可图也。
3)荆州是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刘潭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
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5)刘备是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9.提问:课后练习三。
讨论并归纳:
1)文中“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
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这句介
绍诸葛亮生平与(隆中对)相似,不同在于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本文
是“时人异焉”,课文是“时人莫之许也”,只有诸葛亮的朋友“谓为信
然”
文中“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与(隆中
对比较为简略。课文先写徐庶的介绍,再写先主三顾茅庐问计。
文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关于对策的具
体内容本文省略。课文最后还加上关、张对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的
反应,从侧面写出刘备如鱼得水的感受。本文则没有这情节。
2)诸葛亮“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孙权“遣军三万以助
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
益
四、小结
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为主要内容。诸葛亮在对策中
分析了敌我友多方的形势,确定了“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然后北定中原的战略方针。充分展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
能和军事才能。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8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
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
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
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琼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27,乃建奇策,身使别、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
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
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
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各狙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毕
专之。于是刘、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当J匕之时,亮
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凌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
无身之日,则未能有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戢,屡耀其
武。……青龙二年春,亮率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
年,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霖
之味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躬耕于野 2)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3)身使孙权 4)备得用与武帝交做
2.下面句子的“以”解释为“认为”的一项是
A.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显
B.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C.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D.以亮为军师将军
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亮少有选群之才,英霸之器*诸葛亮年轻时有超过一般人的
才能,英雄争强的本事。
B.[亮深谓备雄姿杰出]诸葛亮深深地感到刘备相貌不凡品德超
过一般。
C.[遂解带写诚]于是解下腰带写了一封诚挚的信。
D.[而备失势众寡]而刘备失去依靠兵力很少。
4。文中写刘备去世后,诸葛亮采取怎样的政策管理国家?
答:
附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喜欢唱(梁父吟* 身高八尺,常常把自
己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不承认他有这种才能。只有博陵的崔州
平,颖川的徐遮跟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确是这样。
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
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齐
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
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衰败了,奸巨董卓、曹操之流先后专
权,皇上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服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
否胜人,要想在天下仰张正义,但是缺乏智谋,因此失败,一直到今天。
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诸葛亮回答说二‘自从董卓以来,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占领州县的数
也数不清。曹操跟袁绍相比,名气低微并且兵力薄弱。但曹操最终能
战胜袁绍,从弱者变为强者的原因,不仅是机时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
(得当人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召令诸侯,这确
实不可以跟他争强争胜。孙权占据江东(长江下游)一带地方,已经经
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利用,这只可以把他
结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他。荆州北面占据汉水中下游一带,一直到南
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接连吴会,西面通往巴郡蜀郡,这是兵家都要
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不能守住,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您
的,您愿意得到它吗?盖州地势险要,肥沃的田野十分广大,这是自然
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的地方,高祖刘邦靠它创建了汉朝的基业。刘璋昏
庸懦弱,张鲁占据北方,人民兴旺国家富裕却不懂得爱惜。有智慧有才
能的人想得到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将军您既然是皇家的后代,诚信仁
义显明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人物,思慕贤人如口渴急于喝水一般,
如果占据荆、益两个州,守住形势险要的地方,西面与少数民族和好,南
面安抚各族人民,国外与东吴孙权友好往来,国内修明政j台;等待天下
有变,就命令一个上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J 进攻,将军您亲自率
领益州的部队,出兵秦川,老百姓怎么敢不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
浆来迎接您呢?确实如此,那么您的称霸的理想就可以实现,汉代就可
以兴旺了。”
刘备说:“好啊!”于是跟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
关羽3 飞等不高兴,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
了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停不止(不说了)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一、陇 颓 恤 蹶 二1.确
实这样2.拜访3.总共4.通“伸”,伸张5.失败6.
衰败 三1.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2.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1.(1)亲自 (2)拜访 (3)亲自
(4)因此2.A3.C4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
戎旅,出师北伐。<-- #EndEditable -->
隆中对 篇二
23、
探究指导
一、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陇(lǒng)亩 颍(yǐng)川 枉(wǎng)驾 诣(yì) 屏(bǐng)人
倾颓(tuí) 度 (duó)德 猖蹶(chāng ju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存恤(xù) 胄(zhòu) 夷(yí) 越 戎(róng)
二、 作者简介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三、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四、 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亮 躬 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 自比 于 管仲、乐毅, 时 人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唱《梁父吟》。(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为管仲、乐毅,(可)当时的莫 之 许 也。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和诸葛亮很友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 先主 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是卧龙啊,将军是否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愿意见他呢?” 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将 军 宜枉 驾 顾 之。”
上门)来。您应该屈尊一下亲自去拜访他。”
由 是 先 主 遂 诣 亮, 凡 三 往, 乃见。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 才见到。(刘备)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
奸 臣 窃 命, 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 德 量 力,
崩溃了,奸臣先后窃取了政权,皇上也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
欲信大义 于 天下,而 智 术 浅 短,遂用猖蹶, 至于今日。 然志
否胜人),想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智谋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
犹未已,君 谓 计 将 安 出?”
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亮 答 曰:“自 董 卓 已 来, 豪 杰 并 起, 跨州 连 郡 者
诸葛亮回答道:“自从董卓(杀死少帝刘辩,独掌大权)以来,豪杰共同起兵讨伐,占有好几个州郡的,
不 可 胜 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 操 遂 能 克 绍, 以弱为强者,
多得数也数不完。曹操和袁绍相比较,名声小而且兵力也少,然而曹操终于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的原因,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他的筹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曹操)
孙权据有江东, 已 历 三 世,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这(方面),确实不能和他争胜。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世,吴国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德有才的
此 可 以 为 援 而 不 可 图 也。 荆州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
人被他任用, (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面凭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
东连 吴会, 西 通 巴、蜀, 此用武之国, 而 其 主不 能 守,
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着吴郡、会稽郡,西面直通巴郡、蜀郡,这(是)用兵之地,然而他的主人(刘表)
此 殆 天 所 以 资 将 军, 将 军 岂有 意 乎? 益州险塞, 沃野
守不住,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可有(取它) 的意思吗?益州形势险要,土地肥沃,幅员辽阔,
千里, 天府之土, 高 祖 因 之 以 成 帝业。 刘璋暗弱, 张鲁在北,
自然条件优越,是天府之地,汉高祖(刘邦) 凭借它而成就了帝王大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百姓
民 殷 国 富 而 不知存恤。智 能 之 士 思 得 明 君。 将军既帝室
殷实,国家富裕,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爱惜(人民)。有见识有才能的人都想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您既然是
之胄, 信 义 著 于 四 海, 总揽 英雄, 思贤 如渴, 若 跨 有 荆、益,
皇室的后代,信用和道义闻名于天下,又广泛地罗致英雄,如饥似渴地思慕贤良,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
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 内 修 政 理;
扼守住险要地势,西面和各部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民族,对外和孙权结成联盟,对内修明政治;(等到)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 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天下(形势)有了发展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向宛、洛进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
百姓 孰 敢 不 箪食 壶浆 以 迎 将军者乎? 诚如是, 则 霸 业 可 成,
出兵,老百姓谁不(用)篮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呢? 如果真能如此,那么称霸的大业就
汉室 可 兴 矣。”
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 于是 与 亮 情 好 日 密。
刘备说:“好!” 从此,和诸葛亮的情谊就一天比一天深厚。
关羽、张飞等不悦, 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说:“ 我得到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
复言。” 羽、 飞 乃 止。
再说 (反对的)话。”关羽、张飞才不再说什么了。
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2):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第三部分(3~5):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第四部分(6):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五、 写作特色 1人物描写上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详略得当。 2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六、 一词多义
1为: 唱 好为《梁父吟》
结为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是 谓为信然
变为 以弱为强者
表示被动,“被” 贤能为之用
2谓 说 谓为信然
对……说 谓先主曰
3已 停止 然志犹未已
已经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通“以” 自董卓已来
4遂 就 由是先主遂诣亮
终于 然操遂能克绍
5 图 谋取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地图 图穷而匕首现
6利 物资 利尽南海
有利的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
7 尽 全部取得 利尽南海
消失,没有 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8信 信用 信义著于四海
通“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9好 友好hǎo 外结好孙权
喜爱hào 好为《梁父吟》
10将 将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率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11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 一箪食(
用竹筐盛着 箪食壶浆
12因 于是、就 此因屏人曰
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七、 通假字 1 “信”通“伸”,伸张。
2“已”通“以”,以。 例句:自董卓已来
八、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日:一天天 例句: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名词作动词 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3形容词作状语外:对外内:对内
九、 古今异义
1用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例句:遂用猖蹶2猖蹶 古义:失败 今义:凶猛而放肆例句:遂用猖蹶3抑 古义:而且 今义:压抑;或者 例句:抑亦人谋也
4可以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可能;表示许可 例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十、 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2 省略句① 省略主语例句:因屏人曰 省略了句子的主语:先主② 省略宾语例句:君与俱来 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即“他”,指诸葛亮。3倒装句① 宾语前置例句:时人莫之许也 ② 状语后置例句:欲信大义于天下4 被动句句:贤能为之用快乐套餐
一、 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1因屏人曰 ( ) 2好为《梁父吟》( ) 3枉驾顾之 ( )
4遂用猖蹶 ( ) 5先主遂诣亮 ( ) 6民殷国富 (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 2以弱 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3 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4则命一上将 将荆州之军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欲信大义于天下通; 通 。2自董卓已来通; 通 。
四、 文学常识填空
1 《三国志》是部 史书,共六十五卷,人们把它和 、 、 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2 陈寿是 朝人, 学家。“隆中对”的“对”是 的意思。
五、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① 胄( ) ② 戎( ) ③ 箪( )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3 翻译“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
4 上句中,“身”的意思是,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
5 根据文章,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 ② 安抚边境各民族; 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 ⑤ 巩固荆、益基地; ⑥ 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正确顺序是:
6 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参考答案 一、 1略 二、 1 谓:说;谓:对……说2 为:变为;为:表被动,“被”3 因:就此、于是;因:凭借 4 将:将领;将:率领。三、 1 “信”通“伸”:伸张2 “已”通“以”:介词,以。四、 1 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 2 晋史回答,应对 五、 (一) 1 ① zhòu② róng ③ dān 2 ①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②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3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4 亲自躬5 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6成霸业,兴汉室
《隆中对》教案 篇三
教学设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篇教学设计旨在立足文本本身,教师适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一、明确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
二、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
教学难点:
目的1。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起诸葛亮,我想大家都知道,你记得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诗句、故事、对联,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隆中对》,你们肯定会对诸葛亮有进一步的了解。(以故事、对联等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老师介绍《三国志》,范读课文。
三、生准备分小组比赛朗读课文,为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参照课文注释,自己解读课文,有问题的,做上记号。老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中解答疑难字句,充分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能够解决疑难问题,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蓝图及策略,解决课后习题一。
一、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用原文回答)
1。刘备的现状: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2。天下的形势:曹操、孙权、荆益二州。
3。在此形势下,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策略及政治蓝图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你如何评价诸葛亮?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完成短文:我眼中的诸葛亮。
第三课时
一、本节课进行比较阅读,将小说中的诸葛亮与史书中的诸葛亮相比较,小说家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
二、关于诸葛亮还有哪些故事?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一生,谈谈你的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3篇《隆中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上一篇:2023年《长城谣》4篇
下一篇:2023年高中语文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