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精选范文6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6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篇1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几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界昆虫的有趣习性。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三、教学建议

《荷花》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燕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燕子》是国家统编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教法学法

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要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要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学法——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本课教学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清风微微地吹拂着……的春天。”这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柔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5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平添了哪些生趣?请读读课文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阳光满地时……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斜飞、叽的一声、横掠、沾、荡漾”等词句,对于“斜飞、叽的一声、横掠、荡漾”,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叽叽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习作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写一种植物。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应做到:

1.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做好记录

首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尝试用眼看、鼻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对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可以观察它的数量、大小、高矮等。

2.示范引路,突破习作难点

动笔前,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所得,尝试借助记录卡,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难点是怎么将记录卡中的内容,转化成一篇习作。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读记录卡,也可能变成问答式的表达,教师可以出示一段借助记录卡中的材料,将特点说明清楚的例文,通过点拨,指导学生弄明白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醒学生除了写出植物的特点,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是当时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感受。教学时,可以用“观察时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眼耳鼻手身体等有什么感觉?”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时的真实感受。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燕子 2课时

荷花 2课时

昆虫备忘录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共计12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篇2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几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界昆虫的有趣习性。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三、教学建议

《荷花》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燕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燕子》是国家统编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教法学法

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要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要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学法——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本课教学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清风微微地吹拂着……的春天。”这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柔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5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平添了哪些生趣?请读读课文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阳光满地时……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斜飞、叽的一声、横掠、沾、荡漾”等词句,对于“斜飞、叽的一声、横掠、荡漾”,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叽叽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习作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写一种植物。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应做到:

1.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做好记录

首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尝试用眼看、鼻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对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可以观察它的数量、大小、高矮等。

2.示范引路,突破习作难点

动笔前,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所得,尝试借助记录卡,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难点是怎么将记录卡中的内容,转化成一篇习作。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读记录卡,也可能变成问答式的表达,教师可以出示一段借助记录卡中的材料,将特点说明清楚的例文,通过点拨,指导学生弄明白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醒学生除了写出植物的特点,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是当时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感受。教学时,可以用“观察时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眼耳鼻手身体等有什么感觉?”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时的真实感受。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燕子 2课时

荷花 2课时

昆虫备忘录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共计12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篇3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篇4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几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界昆虫的有趣习性。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三、教学建议

《荷花》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篇5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5-8单元)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嘉兴市行知小学 郁良妹

第五单元 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课文 :《孔子拜师》、

《盘古开天地》、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古代名人故事、神话传说故事、古代建筑文化、古代绘画艺术)

园 地:日积月累 (借助邮票,读背十二生肖)、

口语交际 (交流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习作 (把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了解到的写下来)、

展示台 (创设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平台)

综合性学习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重点:围绕传统文化进行综合性学习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 1、课文辅助,初步体会

17 孔子拜师 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列举了几句传诵最广的孔子名言。这几句名言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本课孔子拜师求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精髓。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安排学生继续搜集、背诵一些孔子的名句。

18 盘古开天地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19 赵州桥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2、运用提示,拓展思维

这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 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 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 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

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民间工艺:陶瓷、剪纸、布艺、泥塑……

民间艺术:戏剧、国画、书法、武术……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等) 祖国风光……

古典文学:诗词、散文、戏曲、小说…… ……

古代建筑:佛寺、佛塔、石窟、宫殿等

古代名人:蔡伦、王曦之、鲁班、华佗……

3、选择内容,自主合作

开展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如,查阅图书、图像或音像资料,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搜集或制作实物。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如,自主选择活动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如:学习了《盘古开天地》,建议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如果有时间,可以在班里召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4、小组合作,拟订方案

在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制定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比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老师对制定计划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小组专题调查实施方案

调查的专题

组长

小组成员和分工

调查时间

资料获取的途径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第二步:活动实施阶段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整合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实践的文化性实践的自主性实践的体验性

《赵州桥》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建议学生了解家乡某个古建筑的历史,并画下来。这是把学生引向生活实践的一个学习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让学生都亲自做一做,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综合性学习提示(76页)。这次综合性学习提示,目的是提醒学生对自己前一段的活动做一下小结,并为交流展示做准备。主要任务是整理资料,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如,怎样把搜集到的内容分门别类;用什么形式体现,如用卡片、图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第三步:活动展示阶段 (口语交际+展示台)

将口头语言表达与展示活动有机地结合,有利于使学生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内化为语言和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达成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 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表演评书等

词语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山河一日游”或“趣谈传统节日”等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如游戏“我来演,你来猜!”等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赠送小吃等

第四步:活动内化阶段

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 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 作”则是“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文字总结。

展示台

教材提供了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几个方面:展示春联,展示和家人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风筝,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手抄报。这仅是几个侧面,带有举例的性质。在本班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时,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本组的活动情况,提出打算展示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各组的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建议。这部分的教学也可以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结合起来,把展示学习成果和口语表达融为一体,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

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三)两点建议:

a、用好用活资料袋 案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1、初读课文,了解重要信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要把握中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交流收获,提升重要信息

课文所选画面的内容十分丰富,课文的文字也非常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建议学生对照图画多读几遍课文,特别是作者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非常生动,传神,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

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

3、欣赏名画,运用重要信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课文描写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讲解员,对照相应的画面,介绍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或场景。

4、制作资料卡,积累重要信息

还可课后,建议学生根据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对照画面,向爸爸妈妈介绍这幅名画。

B\正确理解和运用文中的学习提示语

1、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课文设置提示语的用途。(见课件)

《孔子拜师》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提示学生从词句的内容来理解感受人物的精神。像这类提示语,只说出哪些方面有心得和发现,至于心得 和发现的具体内容则有意藏而不露,为教师的启发诱导 和学生们的互动交际预留了活动空间。

(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这是理解关键句子的方法的提示。

《盘古开天地》(我发现这一段有不少意思相反的词)从句段中的反义词去理解句子,也是理解句子的方法。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从联想画面去理解句子。

《赵州桥》(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启发学生理解、品位语言,体会表达方法。这类 提示语,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存在的,而且对于领会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

2 注意保持提示语原有学习伙伴的对话口吻,不要变成一般的教师提问。

3、 让学生也来编写提示语。(见课件)

如:短短一段话让我获取了不少信息。

“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我要往下看看。

这里不仅说明画上的人物多,而且……

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

张泽端画的画为什么会名扬中外呢?

我好象看到了桥北头的情景

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                 西湖的旖旎多姿 。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东方之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宽带网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备课:只有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 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侧重讲习作教学

习作前的铺垫:

(一)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是按照进入群岛的地点变换由上而下,有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介绍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有顺序地来描述的。

《“东方之珠”》:抓住了香港最具特色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来介绍其繁华和美丽。

案例: 《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快速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非常有特色。 

生:按“四季”的顺序来写的。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这样写吗?请你说说原因。

生:我会这样写的。因为这样写醒目,读者明白。

生:我也会这样写的。我觉得这样写比较有条理,能让读者很快地了解小兴安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我不会这样写。我觉得这样写很烦琐,选择一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把小兴安岭的特点写出来会更好。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一看四季里描写的景物又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从而得出:写景的文章要注意描写对象的顺序、景物特点、 景物间的关系及景物内部各个部分的关系,要有顺序地把这一些写下来。可按远近、上下、前后、左右 等空间顺序来写;也可按一年四季的季节顺序来写; 还可按“总分总” 写作顺序来写等。

(二)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 〈富饶的西沙群岛〉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 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正像人 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教学片段:

师: 请同学们来看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么样。

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的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他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的呢?请同学们回忆、分析、总结。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    ),有(   )   有(    ),还有(    )。 或、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    ),黄昏(       ),到了晚上(    )。

3、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4、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三)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1、课内扎实学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 扎实的语文基础。”

A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一步:分组研读课文。     

老师让学生自由分组,分成“海水研究小组”“海底研究小组”“海滩研究小组”“海鸟研究小组”,然后各组分别研读2、3、4、5自然段中相应的一个自然段,要求是:认真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步:汇报研读成果  

生:我们“海水研究小组”知道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光十色、异常美丽的。   生:我们知道了西沙群岛的海产很多,有珊瑚,有海参,有大龙虾,还有鱼。  

 生:我补充一点,那儿的鱼各种各样,多得数也数不清。  

 师:那么多海产呀,你就挑一种喜欢的海产,认真地读一读描写它的句子,然后,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吧!

第三步:朗读课文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B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一步:师生研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让学生在“贝壳”和“海龟”中选择一种,研读相关句子,要求是: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贝壳”或“海龟”的特点的?   圈圈画画重要词语。

第二步:组织汇报交流。(以“贝壳”这部分的交流活动为例)    

教师抓住学生汇报中提到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等词语,要求学生结合看图自由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贝壳大小不一,大的(  ),小的(   )。  

贝壳形状多样,有的(  ),有的(  ),有的(  )   

贝壳颜色不一,有(  ),有(  ),有(  )   

西沙群岛的贝壳真是(   )、(   )!

第三步:自主研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圈画画重要词语的方法自主研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口语表达活动:为海产品做代言人,看看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一会儿,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产品自我介绍会拉开了序幕……

2、课外引导学生不断积累。

课 内 积 累

课 外 积 累

学了〈古诗〉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请学生当堂背背自己知道的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可以先分小组让同学们在组内交流,再请同学在全班交流。要鼓励学生课后多积累古诗。

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让学生交流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课文里的4句谚语,要引导学生读熟,并能背诵。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科普读物。

学了〈“东方之珠”〉〈结合“资料袋”里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说说自己知道的香港。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关于香港的历史和香港回归的一些情况。

宽带网 本次宽带网从“迷人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因“宽带网”布置的任务与单元的专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可以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资料既可以是“宽带网” 中所举的例子,也可以是其他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资料的交流可以结合语文园地的其他活动而进行,如,“口语交际”,也可以专门进行交流。

习 作 一 得

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学了〈“东方之珠”〉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小组合作,编写介绍香港的黑板报。

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

第七单元 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建议:语文课要点燃学生智慧与情感的火花

一、语文课是充满智慧的课堂

1、语文教学处处闪现着智慧。

2、科学的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在探究阅读中开启学生的心智。

1、语文教学处处闪现着智慧。

(1)课文记载着前人的智慧 。

例:25 矛和盾的集合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2)阅读是文本意义再创造的过程 。

例:〈科利亚的木匣〉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可以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交流的基础上,以“由《柯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为题目写下来。然后放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这种认识和体会可多可少,内容不限。不作硬性要求。

(3)阅读教学是特定情境中人际交往活动。

例:27 陶罐和铁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科学的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导语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

(2)课文

除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

还有《狮子和鹿》 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开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来谈,也可以联系实际举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可能说美丽外表不一定是有用的,虽然外表不漂亮,却很实用;再进一步可能体会到有的东西各有优缺点,在不同的情况下,优点就可能变成缺点,也不能因为有些东西存在某些缺点而看不见它的优点。要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思想上没有错误,教师一般不作定论,要充分让学生思考,鼓励说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和《陶罐和铁罐》作比较学习,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说说共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会更加开阔,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陶罐和铁罐》,说一说课文说明了什么道理,再想一想本课讲了什么道理。共同点是两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表达方法上是两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3)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

这次口语交际训练是本组教学的组成部分,交际的内容是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的办法。学生在思考怎么说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怎样集合优点的问题,怎样取长补短的问题,怎样全面看问题的问题等,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刚学过的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所阐明的道理,以便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教学可参考下面的步骤进行。

1.可让几名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以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2.读本次口语交际的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3.小组交流,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之处。如果问题已经解决了,可以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也可以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怎样解决。

4.全班交流。把在小组里讲得好的同学推荐到班里汇报,交流。

5.评议:哪一组问题提得好,办法想得好,表达得清楚明白。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八字成语,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科学的思想方法

博采众长 自相矛盾

取长补短 刻舟求剑

扬长避短 守株待兔

3、在探究阅读中开启学生的心智。

(1)由果溯因,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矛和盾的集合》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用事实说明道理,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使学生了解本文所要阐明的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2)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可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课文。比如,可以把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妈妈的大,科利亚的小);把妈妈走的步数和科利亚走的步数相比(妈妈走了30步,科利亚走了10步);这样的对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思考作了铺垫。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写妈妈埋木区的意图所在。第一次挖木匣时,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木匣,说明木匣没丢,仍在原地;这就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木匣也不会丢且还在原地提供了依据。读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科利亚埋、挖木匣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挖木匣,这个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可用下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最后一段写的是科利亚受到的启示。由挖木匣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他懂得了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表达了肯定的意思。教学中可结合文后泡泡的要求“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3)自主选择,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陶罐和铁罐》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可以用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继而再提出: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交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在学生说出以上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第八单元 献出我们的爱

一、教材分析:

八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 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一个“爱” 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内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 的思想。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建议:语文课是充满情感的课堂

1、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2、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3、在体验阅读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1、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1)课文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

(2)教师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3)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2、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1)导语

爱是什么?爱是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手。

(2)课文

《掌声》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给予树》、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好汉查理》这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

(3)学习园地

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夸我的新同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

习作练习:自由表达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以上教材告诉我们:

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给老奶奶座

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

爱是给遇到困难的人伸出温暖的手

爱是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别人鼓励

爱是在别人成功时给予赞扬

爱是在危险的时候让别人先走

爱是团结合作走向成功

爱是给别人带去的快乐

爱是帮助别人实现愿望

……

还有许多有关爱的名人名言: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中)冰心

爱一个人,意味着要为他的幸福而高兴,还要为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只有爱人,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感到无限的幸福。——歌德

强烈的爱,会给人无穷的智慧、巨大的力量。对爱的追求,会使人变的纯洁、高尚。——(法)法郎士

爱,既非环境所能改变。爱,亦非时间所能磨灭。——(英)布朗宁

希望被人爱,首先要去爱别人。——(美)富兰克林

爱是生命中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法)罗曼·罗兰

3、在体验阅读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1)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移情体验。

《掌声》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理解,并对学生不容易领会到的地方加以指导。例如,本课的第三自然段,详细叙述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终于走上讲台的全过程。老师可以抓住两次“掌声”,让同学们思考:“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掌声是英子在经过思想斗争后走向讲台时,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名同学,你为什么要给她掌声?从而体会到这掌声里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信任。总的说来,这掌声里有同情、理解,但更多是鼓励,也就是激励和勉励,同学们希望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不再忧郁,融入集体中。如果你是英子,你又会怎么想?体会英子“犹豫” 的矛盾心情。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她的普通话说得好极了,声音也十分动听”。于是,“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你为什么给她掌声?这第二次掌声里除了鼓励,还有赞扬。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作为残疾人的英子,只是行走不方便,其他方面不比正常人差甚至更为出色。第二次听到掌声,你是英子,又会怎么想?从而读懂:这是因为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爱,并从这种爱中获得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在精神状态上才产生了后面一系列的变化。

课后的第二题“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这个题目旨在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既可以联系课文来谈,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既可以谈同学们和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也可以谈英子能够从大家的鼓励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例如,估计学生会在同学的友爱方面谈得比较多,老师可以提问点拨:“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提示学生注意,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2)参与实践,引导学生入情体验。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有较强的现场感,可以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对话较多,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例如: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这里的语气应该是低声而果断的。)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教育家看见实验成功以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疑惑,这里应该把这两种语气读出来。)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这里应该更多地读出探询的语气。)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应该稍快。)

(3)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抒情体验。

《给予树》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 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或鼓励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引导学生抒情体验。

三、语文课是智慧与情感共生的课堂

1、语文教学是智慧与情感的生命体。

2、智慧与情感在教学中互为促进。

3、语言是情感与智慧共振的基点。

1、语文教学是智慧与情感的生命体。

(1)文章是作者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

(2)语文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

(3)语文教学充满着生命活力。

2、智慧与情感在教学中互为促进。

(1)智慧和情感在教学中密不可分。

(2)丰富的情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3)活跃的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3、语言是情感与智慧共振的基点。

(1)语言是作者表达情感与思想载体 。

(2)语言是发展情感和智慧的立足点。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语文课在智慧与激情齐飞中充满生命活力。

2005年7月5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篇6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年级,是第二学段(小学中段)的起点。所以,第一单元就是这个崭新的新学段的起点单元。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含《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
通过与二年级下册的教材相比较,我发现本册教材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单元开篇多了一页“单元导读”,这导读是给老师看的,更是给学生看的,它让我们师生都明白这个单元要学什么,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二是“写话”正式升级为“习作”,并单独作为一个板块呈现,不再像二年级那样放在语文园地当中。三是出现了略读课文,并以课文序号后加星号作为标志;课文也自然被分为了两类: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四是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被“交流平台”取代,不再安排“我爱阅读”。作为教师,这些变化都要看得见,而且要在第一个单元——新的语文课程生活开启的时候,对这些变化进行思考、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学习发展价值在哪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给人带来新鲜感,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略读把握大意、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本篇课文通过对一所边疆小学的描写,反映了边1.认识25个生字和“假、背、
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
圈”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友爱和团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
2
(三年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理解,需要更开阔
等34个词语。的视野。从这一角度建立联系,既契合校园生活
主题,又可以进一步落实“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和句子”的文本,可以拓展阅读《山沟里的孩子》
——这篇文章写了偏僻山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边读边想象画面。语言也是朴素而诗意的,有很多“有新鲜感的词3.默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句”。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儿童
生字,会写“早晨、穿戴”

学习生活的不同特点,欣赏、积累这些词句。还可以阅读吴然的《走月亮》《珍珠泉》等,感受吴然儿童散文朴素诗意的语言特点,进一步欣赏、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激发课下阅读吴然儿童散文的兴趣。
能结合课后的泡泡框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意,说出自己的看法。
整本书有王淑芬的《三年级花样多》等,都可4.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以作为开放性教室课程的一个选择。)
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
本篇课文是郑振铎翻译的、印度的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它的确是一篇经典。诗人以清新流畅仿说或仿写。的笔触,写出了花儿们的美丽、向上,充满了儿

童情趣。
作为一首散文诗,《花的学校》最吸引人的就是其诗的语言(鲜明的节奏、朴素优美的词句、充满想象和童趣的修辞)、诗的形象(热情的雷云和阵雨、欢快的东风、因为“放假”而充满生机的花朵、和花朵心心相印的孩子、温柔倾听孩子心声的妈妈)、诗的意境(雷云轰响,阵雨落下时,东风的口笛带来了放假的消息,一群一群的花儿从地下学校“冲了出来”,尽情呼吸自由的空气,急切奔赴妈妈的怀抱),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与文字的亲密接触(阅读、想象、品味)心领神会——无论是富有阅读经验的成人,还是三年级的儿童——都能将文字读成画面,读成心思。
在主题单元这个整体当中,经典文本的学习价值往往是在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承载着更丰富的拓展性目标。所以,本课学习目标的定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常规性学习目标,二是基于学段、单元、文本特性及学生需要设计的重点学习目标,三是基于文本内蕴价值的拓展性目标。
(建议:1、教师简介泰戈尔时,结合《花的学校》介绍《新月集》的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阅读泰戈尔散文诗的兴趣。2、拓展阅读《职业》《十二点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或者开个小小的读书分享会,或师生、家长参加的朗诵会,也是很不错的。)
本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
花的学校2
不懂就要

1

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内容讲清楚。
口语交际
1
我的暑假生活
2.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图片或实物。
1.能选择一两点让你印象深刻的、特别的地方,用几句话
习作
2
猜猜他是谁
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2.注意格式:写一段话时,开头要空两格。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右边的泡泡框掌握积累这些词句的方法,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包括三个部分: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
2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3.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准确地读出句子的重音。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个响亮的、有吸引力的名字。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推荐访问:上册 单元 语文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