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稳态与调节【3篇】
高中生物是国家规定的高中学科,大多省份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有些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但大致内容是一样的。人教版教材共6册,供高中学生使用。必修1、2、3为必修内容,选修1、2、3供学生自行选择学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稳态与调节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稳态与调节3篇
第一篇: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稳态与调节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说课稿
(如何达到) 1.利用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为基础,再借助于媒体的展示,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2.在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基础上,利用媒体的动画功能,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3.在教学中,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的精神。 4.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研究性的课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兴奋的传导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它不仅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过程中还要用到物理学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层层设疑,步步追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学、思考、分析、讨论,然后找出正确答案。并在此充分运用多媒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借助于它们的直观、形象、动态等多种功能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出“神经调节”一节 2、新课教学:本节课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③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第一层次:反射、反射弧 在新课开始时首先设疑,接连抛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它由几部分组成?”(组织学生回忆、思考,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优点:在本层次中,通过开篇设疑,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去领会新知识的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问题形影相随,为教学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在本层次最后再辅以相应练习,起到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第二层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此基础上,提出“1、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2、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是如何形成的?”“3、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因为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接着再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辅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加以说明,加深理解。 优点:这样,通过老师的精心设疑,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问题情景和条件。经过点拨和追问,层层质疑,化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CAI课件的动画功能,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知识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增强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理解刚才所学的知识,在此及时安排一个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并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 (3)第三层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这一层次开始前,首先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一个疑问“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的呢?”从而使“兴奋在实际功能纤维上的传导”自然、流畅的过渡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探究下一个问题的欲望。在学生充满疑惑的情况下,将知识转换成问题抛出:“1、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它由哪三个部分构成的?”“2、兴奋是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海洋的浩瀚和自身世界的渺茫,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b.原因:为了形象的展现出突触的结构,在此利用多媒体的放大功能,突现出突触,了解其结构。同时为了克服兴奋在此传递过程中的抽象性,再利用CAI课件展示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紧随着安排一个思考题[呈现]使学生在再一次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过程。进而突出兴奋传导的单方向性。 在这一层次中,通过教师条理清晰的提问,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纳、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形象、生动的课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动态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突触部分的兴奋的传导过程一目了然,突破了难点。最后,再通过小练习,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3、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随堂练习(24)
第二篇: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稳态与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能力方面:
1、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挂图 PPT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或板书
教师引导和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探讨”
〖提示〗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 min左右(0.8~1.2 min)。
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
思考回答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
引导学生“资料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
【提示】1.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
2.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发现促胰液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这是因为这些被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部分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了,部分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还有一些被氧化分解了,所以血糖含量很快恢复正常。
组织【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提示〗1.乙代表胰岛。
2.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应用模型进行分析
提示: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反馈调节有正负反馈之分,其中负反馈在日常生活及人体的生理活动中都很常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冰箱、空调等的调温系统都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如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等都是负反馈调节的最好例子。正反馈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也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日常生活中也不乏正反馈的实例,如某位学习刻苦的同学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
〖与社会的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积)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及淀粉类食物。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适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思考回答
模型建构
分析讨论交流分析回答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小结〗略
八、板书设计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九、布置作业
知识点参考
动物及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化学性质
激素的中文名
主要来源
主要作用
异常时的主要表现
分泌不足
分泌过剩
含
氮
激
素
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素
甲状腺
促进糖和脂肪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若幼年易患呆小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
可以使多种激素,如促性腺素、ACTH、TSH的分泌受到影响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加速代谢
肽
类
及
蛋
白
质
激
素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调节代谢,降低血糖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
促胰液素
消化管
促进胆汁和胰液中HCO3-的分泌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垂体
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从尿中排出
生长抑素
下丘脑
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
生长素
垂体
促进生长,影响代谢
侏儒症
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催产素
下丘脑、神经垂体
具有刺激乳腺和子宫的双重作用;促进乳腺排乳
催乳素
腺垂体、胎盘
发动和维持泌乳
促性腺激素
垂体
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腺垂体、脑
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从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与释放
促甲状腺激素
腺垂体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类固醇(甾体)激素
肾上腺皮激素
肾上腺皮质
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等的代谢,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对钾的排泄,是盐皮质激素的代表
雄性激素(睾酮)
睾丸间质细胞
维持和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性器官萎缩、第二性征减退
雌性激
主要是卵巢
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孕激素(孕酮
黄体、胎盘
促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的变化,为受精卵着床和妊娠的维持所必需
受精卵种植障碍
第三篇: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综合复习——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
[内容概述]
本专题包括选修本第一章的内容。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包括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方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重点难点]
一.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2.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温度、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1)血浆pH稳态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对均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 Na2HPO4等。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 ==== H2CO3
H2CO3 ==== H2O+CO2(从肺部排出)
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OH-+H2CO3 ==== HCO3-+H2O
例如: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①水的平衡与调节
水的平衡:
来源:饮水和食物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去路:肾脏排尿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皮肤通过汗液排出、肺呼吸、大肠排便。
水平衡调节
②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钠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钾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血糖平衡
①血糖平衡
②血糖平衡调节
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使血糖下降——胰岛素
(4)体温及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10余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二、总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
2.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寒冷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4.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三、免疫
(1)免疫分类
(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特异性免疫过程
①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
(4)免疫系统疾病
①过敏
原理:
病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等。
②自身免疫病
病因:免疫系统不能正确分清“自我”和“非己”成分,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的抗原而围攻,造成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伤害并出现病症,这就是自身免疫病。
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③免疫缺陷病
病因: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病例:艾滋病等。
[知识链接]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必修本第三章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第四章第二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大系统。
3.必修本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与寒冷时的体温调节。
4.免疫部分知识与初中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例题解析]
1.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解析:
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属于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所以,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例如:自身免疫病。所以,ABD选项正确。只有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C选项错误。
答案:C
2.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 冷觉感受器兴奋
B. 温觉感受器抑制
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解析: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炎热时不会增加,ABC选项错误。炎热环境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
答案:D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多余的H+可以与缓冲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直接从肺排出。Na+、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ABC选项错误。血浆流动速度快,范围广,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答案:D
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解析:
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也分布在黏膜和内脏器官;人在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而不是通过降低新陈代谢。ABD选项错误。人在安静时主要是内脏器官产热,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答案:C
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解析:
Na+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可以通过皮肤蒸发排出,ABD选项错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调节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
答案:C
6.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过敏反应主要与效应B细胞有关,过敏反应也可以发生在消化道黏膜等处,甚至引起全身反应。
答案:B
7.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
缺乏淡水,引起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身体水分。
答案:A
8.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人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解析:
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释放出去,乳酸钠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答案:A
9.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解析:
K+经肾脏随尿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K+主要来自食物,只饮水不进食,K+摄入量减少,虽然也会有排出,但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
答案:C
10.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一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一⑥表示有关过程。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填数字)。
(4)效应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合成抗体的翻译过程需要__________作为模板。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解析:
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单克隆抗体形成的过程。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首先需要进行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分化成各种细胞。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核具有全套遗传物质,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失去全能性。
(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后分化而来,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基因有选择性的表达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3)F与效应T细胞来源于同一细胞d,所以是记忆T细胞,d是T细胞。c是B细胞,B细胞和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时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4)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中含有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信使RNA)。。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答案:
(1)增殖(分裂) 分化 没有细胞核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记忆细胞 ⑤和⑥
(4)(动物)细胞融合 mRNA(信使RNA);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