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搭船鸟》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优秀范文】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 【教材理解】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搭船鸟》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
【教材理解】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课文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设计理念】
出示课题,激趣质疑—明确要求,合作解疑—总结方法,内化提高
【学情简介】
学生的年龄较小,自主学习的意识差,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是一只小鸟,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⑴是什么鸟要搭船?
⑵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⑶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⑷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师: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7,语境中识字。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课文中的句子,指生读。
(1)()()学舌、教室里静()()、一()当关,万()莫开。
(2)谜语:一人力气大,把天撑破了。
一口吃掉天。
8,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想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3,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4,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5,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三、积累与扩展。
1,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先指名读,再齐读。指名检查背诵情况。
二、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教学反思】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李雨蒙站起来就说是“搭窝”的意思,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她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这个字在课题中是不是她刚才说的意思。不过好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李雨蒙回答了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使她和大家都真正明白了“搭”字的含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小鸟的美丽和可爱展开讨论,它为什么美丽可爱?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我又及时的让学生按照书中的写法进行了仿写,使学生在习作方面进行了锻炼。体现小鸟的可爱,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一下子”、“没一会”。这两个词都是说翠鸟捕鱼速度快,用的时间短,学生在这里又补充了很多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衔”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词语的替换,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我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力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觉得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三、仿写练习,教给了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习作水*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2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貌美丽”、“动作敏捷”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貌美丽”、捕鱼“动作敏捷”,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
一、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给学生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告诉他们,最后一张图片是老师和女儿在动物园喂鸽子,让学生观察动物和人相处很和谐,丝毫不怕人,说明人只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就会有很多的乐趣。
紧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闯关,并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规律,让学生找这些词语出现在第几自然段中,学生很快找到在第二、四自然段中。
指导生字,“翠绿”的“翠”上下两部分都要扁。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卒”下横要长,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竖是悬针竖。
二.品读动情,丰富体验。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貌颜色鲜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课外拓展,点翠工艺。
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让学生找到有哪几个动词?动词说明了什么?“一下子”“不一会儿”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
指导生字“吞”,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就是嘴巴,代表喉咙,他的造字本义就是敞开喉咙,不嚼而咽,让学生体会。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播放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看了这段视频,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让学生回答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和他们和谐相处,不能因为它们外表美丽而伤害它。进而告诉学生前面我们提到的“点翠”首饰虽然华美,但需要取用翠鸟的羽毛,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因此很多人形容点翠工艺是:“残忍的华美。”制作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明朝皇后的凤冠修复时所需要的翠鸟总数达几万只。这就意味着几万只翠鸟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啊,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去观察生活,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保持一颗爱心,爱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才能使大自然更加神奇、美丽。
三、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猫玩球时候的`动作,同学来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试写,全班交流,组织评议,教师评价。
只要我们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生活中的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也能被我们抓住,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不足之处
1.备课过程中,“备学生”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通过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3.生字教学,体现较少。
4.朗读安排时间少,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
5.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
《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看到一只美丽的翠鸟在船上捕鱼的情景,教育学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对比朗读,感悟翠鸟动作之敏捷。
三年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动词的精妙,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比较法。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我先让学生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衔着”“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其中“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像这样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还有,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这样,学生就能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就有了近距离的对话!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上课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词,同时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燕子衔着泥筑巢;小弟弟生病吞药片;同时翠鸟能够“衔”着鱼,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三年级孩子已经开始习作了,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习作。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翠鸟美丽的外形。是属于静态描写;而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那敏捷的动作,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就把翠鸟写活了,犹如身临其境。教学到此,我话锋一转,这样的方法我们也会,同学们试着运用这个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动物。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习作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缺乏,对于“橹、船蓬、蓑衣”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到位,我在备课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预设,在教学时,学生提出来后,也没有及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片,给予直观的了解。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总分关系,对学生进行总分习作训练,总分关系是学生习作中经常会用到,教学中要用小组长和组员的关系,来说明总写和分写的关系,并要求练习。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阅读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1)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船的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感受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在这里我喊了两位学生回答“搭”意思,他们也都说出是“顺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从“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的都是“这是只可爱、聪明的小鸟”。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孩子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观察了旅途中的环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写一写。这个地方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给与的提示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思维。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搭船的鸟》讲的是作者和母亲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雨过天晴之后,作者发现船舷上有一只漂亮的鸟,他仔细的观察鸟,发现鸟是搭了他们的船在捕鱼吃,在母亲的告知后知道了那是一只翠鸟。
我第一课时上的比较成功,第一课时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认生字,读书课文,并且明白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朝着三个目标的方向,我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适当,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小组内读,最后指名在全班读,经过这么几次的读,大多数的同学基本上能读熟了,再让他们认读生字,并且离开课文内容和词语意境去认生字,巩固的更好,最后的时候,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到了要保护动物,保护鸟类等,还有一些同学说的很好,把课文内容很好的说了出来,有一些话说的不完整,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说的很好。
在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吸取了上次课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自己的语言,我发现更多的让学生去说可以说的更好,课堂的效果更好,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不在把内容说的深了,不把问题问得深了,我把自己当做二年级的孩子,和他们共同去探讨问题,和他们融在一起。
我渐渐地明白了,其实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了多少,发现了多少,真正的领悟到了多少,我会更加努力,进步,去了解孩子的认识情况,把课上的更好,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是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那么,在《搭船的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形美”、“动作快”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快”,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那么,一整节课下来,我既有完成了公开课任务的欣喜,也有许多遗憾之处,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整个教学流程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导入视频,然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快”,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文本中,再去朗读文段。
不足之处:
1、前期准备教案过程中,“备学生”这个环节相对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比较生硬,有时候抛出去了一个问题,学生会有点蒙,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3、课堂时长安排前松后紧,小练笔那个环节时间不足,如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先准备好相关的检测单,观看完视频直接在检测单上进行练笔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4
根据学校三课活动的安排,周一下午上了这节课,课上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和教训才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一、关注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节课上学生提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翠鸟跟人一样都是用肺呼吸,却在水里捕鱼淹不死呢?第二个是为什么作者拿鹦鹉和翠鸟比而不是和公鸡比呢?
说实话,害怕课堂节奏被打乱,我并没有让学生们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用我的生活经验给他稍作解释。可能学生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我的宗旨就是不要打乱我的节奏。
我们一直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今学生想要当回主人,却被老师强行遏制。所以口头上的尊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并没有实行。今后定会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
二、删繁就简,一课一得
一堂课时间有限,怎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高效的学习,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好考虑。不要无效的环节,直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实现高效。
所以本课也应该再删除一些没必要的环节,短文比较那块可以省略,看视频谈感受也可以删减。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不过度拔高
之前在讲课时,设想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单,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但是呢,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观察单,且不说是不是适用,学生可能根本不会填写,无从下手。
课堂上出示公鸡啄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虽然了解了在观察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但终究撒手让他们自己描述时,依然出现语言错乱的情况,甚至无从下手。所以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5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在学习第10课《搭船的鸟》时,我和孩子们重点来学习了有关翠鸟的样子和捕鱼的段落。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6
《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看到一只美丽的翠鸟在船上捕鱼的情景,教育学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对比朗读,感悟翠鸟动作之敏捷。
三年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动词的精妙,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比较法。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我先让学生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衔着”“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其中“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像这样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还有,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这样,学生就能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就有了近距离的对话!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上课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词,同时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燕子衔着泥筑巢;小弟弟生病吞药片;同时翠鸟能够“衔”着鱼,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三年级孩子已经开始习作了,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习作。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翠鸟美丽的外形。是属于静态描写;而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那敏捷的动作,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就把翠鸟写活了,犹如身临其境。教学到此,我话锋一转,这样的方法我们也会,同学们试着运用这个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动物。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习作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缺乏,对于“橹、船蓬、蓑衣”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到位,我在备课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预设,在教学时,学生提出来后,也没有及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片,给予直观的了解。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总分关系,对学生进行总分习作训练,总分关系是学生习作中经常会用到,教学中要用小组长和组员的关系,来说明总写和分写的关系,并要求练习。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7
《搭船的鸟》一课,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会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紧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8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1.教学效果: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2.成功之处: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个地方我没有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就给与过多的提示,限制孩子们的思维。
3.不足之处: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改进措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9
最近我师傅来听了我的一节课,然后给我的评价说实在的挺深刻。我们学习的是《搭船的鸟》。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
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
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
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习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习,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近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0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习作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力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进而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中间进行观察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记录观察所得,进行习作小练笔,让学生把想法落实到纸上,笔尖触碰纸张,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美妙。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目标,可取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复习阅读导读页,做到目标明确
在进入新课前,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导读页,观察导读页的图画,阅读导读页上罗丹的名言和下面的语文要素,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单元——习作单元,目标指向习作,学习的重点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做到每个孩子心中目标明确,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应该让孩子清楚特殊单元的不同的功能。这个主要在第一课时进行,第二课时主要复习导读页内容,导入新课。
2、整体把握内容,体会观察的细致,提炼观察方法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这个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能抓住主要信息通过品读描写雨声“沙*啦”和船夫用力摇橹,发现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这里学到一个观察的小妙招——从不同角度观察。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这样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颜色鲜艳。通过比较“一些蓝色”能否去掉,发现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继续追问“观察真仔细,那是不是都写出来呢?”让学生感受到描写外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特点”,从而发现习作的第二个小妙招——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动词“冲”“飞”“衔”“吞”“一下子”“不一会儿”等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从而感受描写动作时用词的准确。
2、学以致用,体现习作单元功能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一定要体现它的习作指导功能,所以本节课安排了两次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的小练笔。在学习了作者观察翠鸟外形美丽之后,安排了第一次小练笔——观察大公鸡,让学生小试身手。
在学习了翠鸟捕鱼的情景后,让学生观察青蛙捕食的视频,试着描述青蛙捕食的过程。在学生看视频前先提示学生聚精会神观察,找到视频中青蛙的动作,提炼出动词按顺序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动笔写,再展示。这样使训练更有层次,更便于学生上手。
4、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完了全文,我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一次**常常的旅行,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的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船里听雨有趣,观察翠鸟鲜艳的外形有趣,观察翠鸟捕鱼更有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完成观察记录单,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边读边悟,既让学生体会留心生活的好处,也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从而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明确到备课时不只是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1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貌美丽”、“动作敏捷”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貌美丽”、捕鱼“动作敏捷”,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
一、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给学生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告诉他们,最后一张图片是老师和女儿在动物园喂鸽子,让学生观察动物和人相处很和谐,丝毫不怕人,说明人只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就会有很多的乐趣。
紧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闯关,并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规律,让学生找这些词语出现在第几自然段中,学生很快找到在第二、四自然段中。
指导生字,“翠绿”的“翠”上下两部分都要扁。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卒”下横要长,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竖是悬针竖。
二.品读动情,丰富体验。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貌颜色鲜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课外拓展,点翠工艺。
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让学生找到有哪几个动词?动词说明了什么?“一下子”“不一会儿”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
指导生字“吞”,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就是嘴巴,代表喉咙,他的造字本义就是敞开喉咙,不嚼而咽,让学生体会。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播放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看了这段视频,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让学生回答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和他们和谐相处,不能因为它们外表美丽而伤害它。进而告诉学生前面我们提到的“点翠”首饰虽然华美,但需要取用翠鸟的羽毛,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因此很多人形容点翠工艺是:“残忍的华美。”制作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明朝皇后的凤冠修复时所需要的翠鸟总数达几万只。这就意味着几万只翠鸟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啊,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去观察生活,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保持一颗爱心,爱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才能使大自然更加神奇、美丽。
三、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猫玩球时候的动作,同学来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试写,全班交流,组织评议,教师评价。
只要我们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生活中的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也能被我们抓住,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不足之处
1.备课过程中,“备学生”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通过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3.生字教学,体现较少。
4.朗读安排时间少,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
5.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我让学生先读一读课后题,带着其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比如,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第二、三、四自然段,观察了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然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翠鸟站在船头的描写,结合插图,理解“搭船的鸟”的意思。
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教学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翠鸟的外貌引人注目,羽毛鲜艳,还有一张长嘴、非常美丽,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在了解了“我”对翠鸟的观察后,还需要回归课文的整体,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比如,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先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旅途的环境,感受这是一次*常的旅行,在这次*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最后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2)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搭船的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在学习第10课《搭船的鸟》时,我和孩子们重点来学习了有关翠鸟的样子和捕鱼的段落。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根据学校三课活动的安排,周一下午上了这节课,课上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和教训才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一、关注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节课上学生提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翠鸟跟人一样都是用肺呼吸,却在水里捕鱼淹不死呢?第二个是为什么作者拿鹦鹉和翠鸟比而不是和公鸡比呢?
说实话,害怕课堂节奏被打乱,我并没有让学生们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用我的生活经验给他稍作解释。可能学生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我的宗旨就是不要打乱我的节奏。
我们一直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今学生想要当回主人,却被老师强行遏制。所以口头上的尊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并没有实行。今后定会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
二、删繁就简,一课一得
一堂课时间有限,怎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高效的学习,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好考虑。不要无效的环节,直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实现高效。
所以本课也应该再删除一些没必要的环节,短文比较那块可以省略,看视频谈感受也可以删减。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不过度拔高
之前在讲课时,设想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单,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但是呢,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观察单,且不说是不是适用,学生可能根本不会填写,无从下手。
课堂上出示公鸡啄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虽然了解了在观察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但终究撒手让他们自己描述时,依然出现语言错乱的情况,甚至无从下手。所以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习作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力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进而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中间进行观察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记录观察所得,进行习作小练笔,让学生把想法落实到纸上,笔尖触碰纸张,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美妙。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目标,可取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复习阅读导读页,做到目标明确
在进入新课前,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导读页,观察导读页的图画,阅读导读页上罗丹的名言和下面的语文要素,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单元——习作单元,目标指向习作,学习的重点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做到每个孩子心中目标明确,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应该让孩子清楚特殊单元的不同的功能。这个主要在第一课时进行,第二课时主要复习导读页内容,导入新课。
2、整体把握内容,体会观察的细致,提炼观察方法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这个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能抓住主要信息通过品读描写雨声“沙*啦”和船夫用力摇橹,发现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这里学到一个观察的小妙招——从不同角度观察。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这样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颜色鲜艳。通过比较“一些蓝色”能否去掉,发现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继续追问“观察真仔细,那是不是都写出来呢?”让学生感受到描写外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特点”,从而发现习作的第二个小妙招——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动词“冲”“飞”“衔”“吞”“一下子”“不一会儿”等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从而感受描写动作时用词的准确。
2、学以致用,体现习作单元功能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一定要体现它的习作指导功能,所以本节课安排了两次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的小练笔。在学习了作者观察翠鸟外形美丽之后,安排了第一次小练笔——观察大公鸡,让学生小试身手。
在学习了翠鸟捕鱼的情景后,让学生观察青蛙捕食的视频,试着描述青蛙捕食的过程。在学生看视频前先提示学生聚精会神观察,找到视频中青蛙的动作,提炼出动词按顺序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动笔写,再展示。这样使训练更有层次,更便于学生上手。
4、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完了全文,我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一次**常常的旅行,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的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船里听雨有趣,观察翠鸟鲜艳的外形有趣,观察翠鸟捕鱼更有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完成观察记录单,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边读边悟,既让学生体会留心生活的好处,也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从而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明确到备课时不只是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4
最近我师傅来听了我的一节课,然后给我的评价说实在的挺深刻。我们学习的是《搭船的鸟》。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
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
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
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习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习,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近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5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是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那么,在《搭船的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形美”、“动作快”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快”,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那么,一整节课下来,我既有完成了公开课任务的欣喜,也有许多遗憾之处,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整个教学流程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导入视频,然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快”,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文本中,再去朗读文段。
不足之处:
1、前期准备教案过程中,“备学生”这个环节相对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比较生硬,有时候抛出去了一个问题,学生会有点蒙,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3、课堂时长安排前松后紧,小练笔那个环节时间不足,如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先准备好相关的检测单,观看完视频直接在检测单上进行练笔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6
《搭船的鸟》一课,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会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紧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 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7
《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看到一只美丽的翠鸟在船上捕鱼的情景,教育学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对比朗读,感悟翠鸟动作之敏捷。
三年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动词的精妙,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比较法。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我先让学生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衔着”“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其中“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像这样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还有,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这样,学生就能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就有了近距离的对话!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上课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词,同时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燕子衔着泥筑巢;小弟弟生病吞药片;同时翠鸟能够“衔”着鱼,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三年级孩子已经开始习作了,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习作。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翠鸟美丽的外形。是属于静态描写;而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那敏捷的动作,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就把翠鸟写活了,犹如身临其境。教学到此,我话锋一转,这样的方法我们也会,同学们试着运用这个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动物。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习作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缺乏,对于“橹、船蓬、蓑衣”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到位,我在备课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预设,在教学时,学生提出来后,也没有及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片,给予直观的了解。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总分关系,对学生进行总分习作训练,总分关系是学生习作中经常会用到,教学中要用小组长和组员的关系,来说明总写和分写的关系,并要求练习。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8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我让学生先读一读课后题,带着其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比如,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第二、三、四自然段,观察了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然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翠鸟站在船头的描写,结合插图,理解“搭船的鸟”的意思。
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教学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翠鸟的外貌引人注目,羽毛鲜艳,还有一张长嘴、非常美丽,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在了解了“我”对翠鸟的观察后,还需要回归课文的整体,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比如,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先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旅途的环境,感受这是一次*常的旅行,在这次*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最后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9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貌美丽”、“动作敏捷”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貌美丽”、捕鱼“动作敏捷”,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
一、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给学生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告诉他们,最后一张图片是老师和女儿在动物园喂鸽子,让学生观察动物和人相处很和谐,丝毫不怕人,说明人只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就会有很多的乐趣。
紧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闯关,并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规律,让学生找这些词语出现在第几自然段中,学生很快找到在第二、四自然段中。
指导生字,“翠绿”的“翠”上下两部分都要扁。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卒”下横要长,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竖是悬针竖。
二.品读动情,丰富体验。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貌颜色鲜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课外拓展,点翠工艺。
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让学生找到有哪几个动词?动词说明了什么?“一下子”“不一会儿”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
指导生字“吞”,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就是嘴巴,代表喉咙,他的造字本义就是敞开喉咙,不嚼而咽,让学生体会。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播放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看了这段视频,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让学生回答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和他们和谐相处,不能因为它们外表美丽而伤害它。进而告诉学生前面我们提到的“点翠”首饰虽然华美,但需要取用翠鸟的羽毛,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因此很多人形容点翠工艺是:“残忍的华美。”制作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明朝皇后的凤冠修复时所需要的翠鸟总数达几万只。这就意味着几万只翠鸟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啊,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去观察生活,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保持一颗爱心,爱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才能使大自然更加神奇、美丽。
三、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猫玩球时候的动作,同学来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试写,全班交流,组织评议,教师评价。
只要我们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生活中的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也能被我们抓住,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不足之处
1.备课过程中,“备学生”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通过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3.生字教学,体现较少。
4.朗读安排时间少,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
5.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0
《搭船的鸟》讲的是作者和母亲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雨过天晴之后,作者发现船舷上有一只漂亮的鸟,他仔细的观察鸟,发现鸟是搭了他们的船在捕鱼吃,在母亲的告知后知道了那是一只翠鸟。
我第一课时上的比较成功,第一课时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认生字,读书课文,并且明白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朝着三个目标的方向,我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适当,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小组内读,最后指名在全班读,经过这么几次的读,大多数的同学基本上能读熟了,再让他们认读生字,并且离开课文内容和词语意境去认生字,巩固的更好,最后的时候,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到了要保护动物,保护鸟类等,还有一些同学说的很好,把课文内容很好的说了出来,有一些话说的不完整,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说的很好。
在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吸取了上次课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自己的语言,我发现更多的让学生去说可以说的更好,课堂的效果更好,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不在把内容说的深了,不把问题问得深了,我把自己当做二年级的孩子,和他们共同去探讨问题,和他们融在一起。
我渐渐地明白了,其实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了多少,发现了多少,真正的领悟到了多少,我会更加努力,进步,去了解孩子的认识情况,把课上的更好,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1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1.教学效果: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2.成功之处: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个地方我没有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就给与过多的提示,限制孩子们的思维。
3.不足之处: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改进措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2
柏拉图曾说:“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
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
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而我认为教师也可成为那“艺术巨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一切美善事物相遇、相知、相融,而语文课堂正是这样一片让孩子们与美相遇、打开孩子与自然生命连接、启迪学生、提升能力的沃土。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本文搭船的主体是一只翠鸟,一个“搭”字,赋予翠鸟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细致,记录观察所得,并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与此同时,我设计的这堂课也秉承着学校“兴发教学”的理念,紧跟兴发教学的步伐,将始于自然、立于礼、启于智、成于乐较好地融入到了课堂。具体解析如下:
一、始于自然——打开学生自然生命
柏拉图认为:“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始于自然”正是打开自然生命之通道,让“自然生命之美”先入为主。让孩子接近,回归自然,让儿童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自然的、敞开的状态,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无需教师师的灌输,无需教师用语言赘述,轻柔和美的音乐与灵动的自然画面就是最具感染力的。“一只小巧玲珑、美丽敏捷的翠鸟于水波荡漾、粉荷绽开的池塘中,一会静静站立于枯枝上,一会儿迅速冲入水中捕鱼”,这样的视频画面,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我感受到孩子们正将自身与自然界美好的生命——翠鸟建立起了联系。这时,孩子们是兴趣盎然、充满好奇的,它们渴望进一步走进课文去接近翠鸟,这视频大概也起到了效果。
二、立于礼、启于智——启迪学生理智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礼”我觉得就是方法的渗透;
理智生命的启发就是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让有一定距离的自然生命与生活联系起来,启迪学生。而在我执教的这堂课中有以下几“礼”:
1、在“聚焦翠鸟,感受其外形之美”的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文本,说说对翠鸟的第一印象(这是一只_______的翠鸟。),让自然生命与孩子的主观感受建立起联系,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对话;
接着层层递进,让孩子们找“关键词”来体会翠鸟外形之美,由模糊、整体的印象上升到了清晰、具体的印象,此时“美丽的翠鸟形象”已经住在了孩子们心中,也从对翠鸟的“相遇”变成了“相知”。
2、在“体会作者内心所想”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先让孩子们将自置身于那飘荡的船只上,带孩子们走进情境,如果是自己置身其中会想些什么?发散孩子的思维,孩子们疑问重重。接着再让孩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对话,这样孩子们则能与作者达到共鸣。此时,孩子已不是孩子,大概成了雨后乘船观察翠鸟的那位小朋友了吧!
3、在“聚焦翠鸟捕鱼,体会细致观察”部分,顺势而下,由疑而进,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顺水推舟,接着圈出动词、品析动词、关键词和视频体会翠鸟捕鱼速度,这时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了。
4、在指导朗读方面,注重层次和方法,做到“读有层次、读有所悟、读有所感”。在指导朗读“翠鸟外形”部分,要求读出美丽(感受自然生命之美)、读出喜爱(与自然生命连接),学生通过“彩色”“翠绿”“蓝色”等词语感受翠鸟外形之美,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在指导朗读“作者内心所想”部分,先让学生提疑问,聚焦三连问指导读出好奇;
在指导朗读“翠鸟捕鱼”动作部分,聚焦关键词——冲、飞、衔、站、吞,聚焦关键词——没一会儿、一下子,体会翠鸟捕鱼之迅速,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然后观察老师读(带表情、动作、节奏有快有慢),最后孩子再次入情入境模仿读,朗读落到了实处。
5、迁移训练方面,在学完“翠鸟外形”和“翠鸟捕鱼”部分,我设计了口述孔雀外形的环节和描写小狗开车动作的环节,让孩子细致观察,落笔有方法,紧密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进行迁移训练,让孩子学有所获,授之以渔。
三、成于乐——提升学生文化生命
轻柔舒缓的音乐旋律,是让孩子们在听觉上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让孩子们全身心得以放松,播放一组美丽的图片(雨景图、船夫摇橹图、美丽翠鸟图、翠鸟捕鱼图)回到课文,由分到整,最后启发性地提出让孩子们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大自然、人世间无尽的美好,经由师生对话去重建学生个体与自然、与事物的联系,也使这节语文课有了一定的精神渗透和教育性。
每一堂课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存有一丝丝不足,最后环节,对精神生命的托举还不够到位。教育教学中真的有太多的学问,学无止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兴发教育”课堂不是将“始于自然、兴于诗、立于礼、展于智、成于乐”这一理念看成是一个一个死板的模式,不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地强塞进教学设计中,如何将“兴发教育”“生命教育”落实到日常每一堂课中,这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所谓“教学”,要不断“学”才能知道如何“教”,永远都抱着一颗“我是学生”的心去教学,想必定会“硕果累累”。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教学是需要用智慧去打造的,是需要用方法去装扮的,是需要用知识和经验去丰富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去反思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的心态去面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励志做一名学习型、智慧型、善于反思型、研究探索型、创新型教师!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3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感受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在这里我喊了两位学生回答“搭”意思,他们也都说出是“顺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从“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的都是“这是只可爱、聪明的小鸟”。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孩子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观察了旅途中的环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写一写。这个地方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给与的提示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思维。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3)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船的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根据学校三课活动的安排,周一下午上了这节课,课上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和教训才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一、关注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节课上学生提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翠鸟跟人一样都是用肺呼吸,却在水里捕鱼淹不死呢?第二个是为什么作者拿鹦鹉和翠鸟比而不是和公鸡比呢?
说实话,害怕课堂节奏被打乱,我并没有让学生们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用我的生活经验给他稍作解释。可能学生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我的宗旨就是不要打乱我的节奏。
我们一直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今学生想要当回主人,却被老师强行遏制。所以口头上的尊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并没有实行。今后定会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
二、删繁就简,一课一得
一堂课时间有限,怎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高效的学习,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好考虑。不要无效的环节,直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实现高效。
所以本课也应该再删除一些没必要的环节,短文比较那块可以省略,看视频谈感受也可以删减。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不过度拔高
之前在讲课时,设想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单,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但是呢,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观察单,且不说是不是适用,学生可能根本不会填写,无从下手。
课堂上出示公鸡啄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虽然了解了在观察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但终究撒手让他们自己描述时,依然出现语言错乱的情况,甚至无从下手。所以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搭船的鸟》一课,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会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紧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 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
最近我师傅来听了我的一节课,然后给我的评价说实在的挺深刻。我们学习的是《搭船的鸟》。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
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
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
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习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习,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近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4
《搭船的鸟》讲的是作者和母亲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雨过天晴之后,作者发现船舷上有一只漂亮的鸟,他仔细的观察鸟,发现鸟是搭了他们的船在捕鱼吃,在母亲的告知后知道了那是一只翠鸟。
我第一课时上的比较成功,第一课时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认生字,读书课文,并且明白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朝着三个目标的方向,我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适当,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小组内读,最后指名在全班读,经过这么几次的读,大多数的同学基本上能读熟了,再让他们认读生字,并且离开课文内容和词语意境去认生字,巩固的更好,最后的时候,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到了要保护动物,保护鸟类等,还有一些同学说的很好,把课文内容很好的说了出来,有一些话说的不完整,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说的很好。
在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吸取了上次课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自己的语言,我发现更多的让学生去说可以说的更好,课堂的效果更好,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不在把内容说的深了,不把问题问得深了,我把自己当做二年级的孩子,和他们共同去探讨问题,和他们融在一起。
我渐渐地明白了,其实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了多少,发现了多少,真正的领悟到了多少,我会更加努力,进步,去了解孩子的认识情况,把课上的更好,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5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我让学生先读一读课后题,带着其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比如,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第二、三、四自然段,观察了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然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翠鸟站在船头的描写,结合插图,理解“搭船的鸟”的意思。
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教学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翠鸟的外貌引人注目,羽毛鲜艳,还有一张长嘴、非常美丽,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在了解了“我”对翠鸟的观察后,还需要回归课文的整体,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比如,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先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旅途的环境,感受这是一次*常的旅行,在这次*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最后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6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习作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力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进而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中间进行观察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记录观察所得,进行习作小练笔,让学生把想法落实到纸上,笔尖触碰纸张,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美妙。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目标,可取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复习阅读导读页,做到目标明确
在进入新课前,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导读页,观察导读页的图画,阅读导读页上罗丹的名言和下面的语文要素,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单元——习作单元,目标指向习作,学习的重点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做到每个孩子心中目标明确,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应该让孩子清楚特殊单元的不同的功能。这个主要在第一课时进行,第二课时主要复习导读页内容,导入新课。
2、整体把握内容,体会观察的细致,提炼观察方法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这个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能抓住主要信息通过品读描写雨声“沙*啦”和船夫用力摇橹,发现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这里学到一个观察的小妙招——从不同角度观察。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这样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颜色鲜艳。通过比较“一些蓝色”能否去掉,发现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继续追问“观察真仔细,那是不是都写出来呢?”让学生感受到描写外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特点”,从而发现习作的第二个小妙招——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动词“冲”“飞”“衔”“吞”“一下子”“不一会儿”等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从而感受描写动作时用词的准确。
2、学以致用,体现习作单元功能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一定要体现它的习作指导功能,所以本节课安排了两次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的小练笔。在学习了作者观察翠鸟外形美丽之后,安排了第一次小练笔——观察大公鸡,让学生小试身手。
在学习了翠鸟捕鱼的`情景后,让学生观察青蛙捕食的视频,试着描述青蛙捕食的过程。在学生看视频前先提示学生聚精会神观察,找到视频中青蛙的动作,提炼出动词按顺序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动笔写,再展示。这样使训练更有层次,更便于学生上手。
4、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完了全文,我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一次**常常的旅行,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的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船里听雨有趣,观察翠鸟鲜艳的外形有趣,观察翠鸟捕鱼更有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完成观察记录单,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边读边悟,既让学生体会留心生活的好处,也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从而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明确到备课时不只是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7
《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看到一只美丽的翠鸟在船上捕鱼的情景,教育学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对比朗读,感悟翠鸟动作之敏捷。
三年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动词的精妙,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比较法。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我先让学生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衔着”“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其中“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像这样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还有,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这样,学生就能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就有了近距离的对话!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上课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词,同时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燕子衔着泥筑巢;小弟弟生病吞药片;同时翠鸟能够“衔”着鱼,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三年级孩子已经开始习作了,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习作。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翠鸟美丽的外形。是属于静态描写;而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那敏捷的动作,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就把翠鸟写活了,犹如身临其境。教学到此,我话锋一转,这样的方法我们也会,同学们试着运用这个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动物。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习作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缺乏,对于“橹、船蓬、蓑衣”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到位,我在备课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预设,在教学时,学生提出来后,也没有及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片,给予直观的了解。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总分关系,对学生进行总分习作训练,总分关系是学生习作中经常会用到,教学中要用小组长和组员的关系,来说明总写和分写的关系,并要求练习。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8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感受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在这里我喊了两位学生回答“搭”意思,他们也都说出是“顺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从“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的都是“这是只可爱、聪明的小鸟”。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孩子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观察了旅途中的环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写一写。这个地方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给与的提示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思维。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9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在学习第10课《搭船的鸟》时,我和孩子们重点来学习了有关翠鸟的样子和捕鱼的段落。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0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是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那么,在《搭船的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形美”、“动作快”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快”,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那么,一整节课下来,我既有完成了公开课任务的欣喜,也有许多遗憾之处,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整个教学流程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导入视频,然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快”,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文本中,再去朗读文段。
不足之处:
1、前期准备教案过程中,“备学生”这个环节相对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比较生硬,有时候抛出去了一个问题,学生会有点蒙,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3、课堂时长安排前松后紧,小练笔那个环节时间不足,如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先准备好相关的检测单,观看完视频直接在检测单上进行练笔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1
柏拉图曾说:“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
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
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而我认为教师也可成为那“艺术巨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一切美善事物相遇、相知、相融,而语文课堂正是这样一片让孩子们与美相遇、打开孩子与自然生命连接、启迪学生、提升能力的沃土。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本文搭船的主体是一只翠鸟,一个“搭”字,赋予翠鸟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细致,记录观察所得,并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与此同时,我设计的这堂课也秉承着学校“兴发教学”的理念,紧跟兴发教学的步伐,将始于自然、立于礼、启于智、成于乐较好地融入到了课堂。具体解析如下:
一、始于自然——打开学生自然生命
柏拉图认为:“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始于自然”正是打开自然生命之通道,让“自然生命之美”先入为主。让孩子接近,回归自然,让儿童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自然的、敞开的状态,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无需教师师的灌输,无需教师用语言赘述,轻柔和美的音乐与灵动的自然画面就是最具感染力的。“一只小巧玲珑、美丽敏捷的翠鸟于水波荡漾、粉荷绽开的池塘中,一会静静站立于枯枝上,一会儿迅速冲入水中捕鱼”,这样的视频画面,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我感受到孩子们正将自身与自然界美好的生命——翠鸟建立起了联系。这时,孩子们是兴趣盎然、充满好奇的,它们渴望进一步走进课文去接近翠鸟,这视频大概也起到了效果。
二、立于礼、启于智——启迪学生理智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礼”我觉得就是方法的渗透;
理智生命的启发就是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让有一定距离的自然生命与生活联系起来,启迪学生。而在我执教的这堂课中有以下几“礼”:
1、在“聚焦翠鸟,感受其外形之美”的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文本,说说对翠鸟的第一印象(这是一只_______的翠鸟。),让自然生命与孩子的主观感受建立起联系,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对话;
接着层层递进,让孩子们找“关键词”来体会翠鸟外形之美,由模糊、整体的印象上升到了清晰、具体的印象,此时“美丽的翠鸟形象”已经住在了孩子们心中,也从对翠鸟的“相遇”变成了“相知”。
2、在“体会作者内心所想”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先让孩子们将自置身于那飘荡的船只上,带孩子们走进情境,如果是自己置身其中会想些什么?发散孩子的思维,孩子们疑问重重。接着再让孩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对话,这样孩子们则能与作者达到共鸣。此时,孩子已不是孩子,大概成了雨后乘船观察翠鸟的那位小朋友了吧!
3、在“聚焦翠鸟捕鱼,体会细致观察”部分,顺势而下,由疑而进,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顺水推舟,接着圈出动词、品析动词、关键词和视频体会翠鸟捕鱼速度,这时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了。
4、在指导朗读方面,注重层次和方法,做到“读有层次、读有所悟、读有所感”。在指导朗读“翠鸟外形”部分,要求读出美丽(感受自然生命之美)、读出喜爱(与自然生命连接),学生通过“彩色”“翠绿”“蓝色”等词语感受翠鸟外形之美,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在指导朗读“作者内心所想”部分,先让学生提疑问,聚焦三连问指导读出好奇;
在指导朗读“翠鸟捕鱼”动作部分,聚焦关键词——冲、飞、衔、站、吞,聚焦关键词——没一会儿、一下子,体会翠鸟捕鱼之迅速,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然后观察老师读(带表情、动作、节奏有快有慢),最后孩子再次入情入境模仿读,朗读落到了实处。
5、迁移训练方面,在学完“翠鸟外形”和“翠鸟捕鱼”部分,我设计了口述孔雀外形的环节和描写小狗开车动作的环节,让孩子细致观察,落笔有方法,紧密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进行迁移训练,让孩子学有所获,授之以渔。
三、成于乐——提升学生文化生命
轻柔舒缓的音乐旋律,是让孩子们在听觉上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让孩子们全身心得以放松,播放一组美丽的图片(雨景图、船夫摇橹图、美丽翠鸟图、翠鸟捕鱼图)回到课文,由分到整,最后启发性地提出让孩子们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大自然、人世间无尽的美好,经由师生对话去重建学生个体与自然、与事物的联系,也使这节语文课有了一定的精神渗透和教育性。
每一堂课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存有一丝丝不足,最后环节,对精神生命的托举还不够到位。教育教学中真的有太多的学问,学无止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兴发教育”课堂不是将“始于自然、兴于诗、立于礼、展于智、成于乐”这一理念看成是一个一个死板的模式,不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地强塞进教学设计中,如何将“兴发教育”“生命教育”落实到日常每一堂课中,这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所谓“教学”,要不断“学”才能知道如何“教”,永远都抱着一颗“我是学生”的心去教学,想必定会“硕果累累”。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教学是需要用智慧去打造的,是需要用方法去装扮的,是需要用知识和经验去丰富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去反思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的心态去面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励志做一名学习型、智慧型、善于反思型、研究探索型、创新型教师!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2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1.教学效果: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2.成功之处: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个地方我没有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就给与过多的提示,限制孩子们的思维。
3.不足之处: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改进措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3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貌美丽”、“动作敏捷”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貌美丽”、捕鱼“动作敏捷”,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
一、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给学生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告诉他们,最后一张图片是老师和女儿在动物园喂鸽子,让学生观察动物和人相处很和谐,丝毫不怕人,说明人只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就会有很多的乐趣。
紧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闯关,并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规律,让学生找这些词语出现在第几自然段中,学生很快找到在第二、四自然段中。
指导生字,“翠绿”的“翠”上下两部分都要扁。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卒”下横要长,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竖是悬针竖。
二.品读动情,丰富体验。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貌颜色鲜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课外拓展,点翠工艺。
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让学生找到有哪几个动词?动词说明了什么?“一下子”“不一会儿”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
指导生字“吞”,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就是嘴巴,代表喉咙,他的造字本义就是敞开喉咙,不嚼而咽,让学生体会。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播放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看了这段视频,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让学生回答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和他们和谐相处,不能因为它们外表美丽而伤害它。进而告诉学生前面我们提到的“点翠”首饰虽然华美,但需要取用翠鸟的羽毛,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因此很多人形容点翠工艺是:“残忍的华美。”制作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明朝皇后的凤冠修复时所需要的翠鸟总数达几万只。这就意味着几万只翠鸟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啊,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去观察生活,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保持一颗爱心,爱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才能使大自然更加神奇、美丽。
三、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猫玩球时候的动作,同学来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试写,全班交流,组织评议,教师评价。
只要我们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生活中的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也能被我们抓住,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不足之处
1.备课过程中,“备学生”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通过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3.生字教学,体现较少。
4.朗读安排时间少,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
5.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4)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双线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要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
2、实践学习: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致之处,进而阅读和品评拓展作品,感受细致观察的妙处。
教材解析:本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体会坐着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进而通过例文研读,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却是学生认识“细致观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过阅读分清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进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份细致所在及其表达效果,初步了解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形、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联想动态情景,体会文中这只鸟儿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准确性。本文能够激发在生活中观察的意识,提升观察和描写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对于文中出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可以通过图文了解。对于“细致观察”有初步的认知,但是还需要提升准确的判断力,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对于“细致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还要有更加具体、系统的认知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3、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对比辨析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检测:搭船 沙*啦 羽毛 羽毛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捕鱼
2、 “搭船的鸟”指的是翠鸟,题目的特别之处,体现了作者与鸟相遇的方式,随机观察的好习惯。
二、学习课文:
1、认识细致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选择简单描述,有时候就要细致观察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这两种方式。
出示第一段:自己读读看,说说哪一句可以算作细致观察。
学生交流: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地响。”属于细致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度,“沙*啦”听到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属于细致观察,因为看到人物的衣着,跟感受到他的力量。
(2)教师小结提示:只要是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具体的一方面,就是细致观察。第一段对环境和船夫做了细致观察。
2、寻找细致观察,体会语言魅力:
(1)自读课文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细致观察的语句旁边标注“Δ”,看看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说说细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预设1:翠鸟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上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嘴。
(抓住颜色特点来写外形。)
教师追问:“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呀!”是不是细致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彩色”是外形概括,“美丽”是感觉概述。
预设2:翠鸟捕鱼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课时,没一会儿,它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抓住了翠鸟的动作来写捕鱼的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嘛?
(教师引导想象画面,体会翠鸟的敏捷伶俐。)
对比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冲”的力量和速度,“吞”所展现的整个、快速吃下去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一只鸟,外形和动作都可以很细致。
三、拓展阅读:
其实,还有一位作家也喜欢翠鸟,看看它是怎么写的,说说什么地方写得细致。
(课件出示《翠鸟》文本,自读,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写鸟的文章,看看哪里做了细致观察。
2、尝试自己观察一处景物或者一种动物,尽量做到细致观察,看看有没有奇妙的发现。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一般描述 细致观察
环境 角色 外形 动作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语文要素]
3.在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重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鹦鹉的图片,从而认识“鹦鹉”一词。(课件展示,学生欣赏、评价。)
2.鹦鹉是鸟类中很漂亮的一种鸟,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另一种鸟,它比鹦鹉还要漂亮。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搭船的鸟》,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是什么鸟要搭船?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件出示小组自学要求。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小组成员合作自主识字,在课文中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互相检测。
(3)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生字自学情况,给予“笑脸”贴纸评价。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成果。
2.检查自学成果,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全班同学评议、补充。
3.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如:搭——答悄——消吞——吴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如:“父”字要先撇后捺,且撇捺要舒展;“翠”字的最后一横要写长;“嘴”字的口字旁要靠左上方。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呢?课前提出的疑问,有答案了吗?(“搭船的鸟”是翠鸟。文中的“我”发现翠鸟的外形很好看,捕鱼的身手很敏捷。本文讲了“我”和母亲在搭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了一只翠鸟,通过对翠鸟的外形描写和捕鱼过程的描写,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指名回答,再读相关的段落。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暂时不用解答。
师小结:文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重点探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难点)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复习巩固。
2.师:大家的生字词掌握得真好!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翠鸟是只漂亮的鸟,它还很会捕鱼。你知道文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吗?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美在哪里?它的捕鱼动作如何?勾画相关语句。
2.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1)读完这句话,你知道“我”是怎样注意到这只小鸟的吗?(鲜艳的羽毛吸引了“我”的注意)
(2)你想怎样读好这句话?(引导学生)
3.课件出示: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这句话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美的?(整体到部分。羽毛——翠绿;翅膀——蓝色;长嘴——红色)
(2)(出示鹦鹉与翠鸟图片)你更喜欢哪一种鸟?说说你的理由。
(3)你能运用“我”观察翠鸟外形的方法,描述鹦鹉的外形吗?(指名回答)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翠鸟的外形美。(板书:外形美)
师过渡:面对这个“不速之客”,“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我”产生了3个疑问,这3个疑问体现了“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4.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引导学生通过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敏捷。(板书:动作敏捷、迅速)抓住“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等字词重点体会。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等字词,语气轻快,语速紧凑)5.最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教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师小结:文中的“我”在乘船的过程中因为细心观察,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
三、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也有许多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家门口、上学途中、课外活动、上课瞬间、与人交流、收到的一份小礼物、别人的某个小动作……细心的你,都有怎样的发现呢?请你说给大家听。
2.课外练笔:把你观察到的一个事物或现象,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教学板书]
15搭船的鸟
外形
彩色的小鸟 翠绿的羽毛
蓝色的翅膀 红色的长嘴
动作
冲 飞 衔 站 吞
留心、细致观察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设计以小组合作式学习让学生自主扫清字词障碍,把握课文大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第2、4自然段进行重点教学,通过找关键词、对比图片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的敏捷以及作者观察的细致,最后通过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3篇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
柏拉图曾说:“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
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
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而我认为教师也可成为那“艺术巨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一切美善事物相遇、相知、相融,而语文课堂正是这样一片让孩子们与美相遇、打开孩子与自然生命连接、启迪学生、提升能力的沃土。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本文搭船的主体是一只翠鸟,一个“搭”字,赋予翠鸟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细致,记录观察所得,并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与此同时,我设计的这堂课也秉承着学校“兴发教学”的理念,紧跟兴发教学的步伐,将始于自然、立于礼、启于智、成于乐较好地融入到了课堂。具体解析如下:
一、始于自然——打开学生自然生命
柏拉图认为:“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始于自然”正是打开自然生命之通道,让“自然生命之美”先入为主。让孩子接近,回归自然,让儿童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自然的、敞开的状态,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无需教师师的灌输,无需教师用语言赘述,轻柔和美的音乐与灵动的自然画面就是最具感染力的。“一只小巧玲珑、美丽敏捷的翠鸟于水波荡漾、粉荷绽开的池塘中,一会静静站立于枯枝上,一会儿迅速冲入水中捕鱼”,这样的视频画面,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我感受到孩子们正将自身与自然界美好的生命——翠鸟建立起了联系。这时,孩子们是兴趣盎然、充满好奇的,它们渴望进一步走进课文去接近翠鸟,这视频大概也起到了效果。
二、立于礼、启于智——启迪学生理智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礼”我觉得就是方法的渗透;
理智生命的启发就是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让有一定距离的自然生命与生活联系起来,启迪学生。而在我执教的这堂课中有以下几“礼”:
1、在“聚焦翠鸟,感受其外形之美”的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文本,说说对翠鸟的`第一印象(这是一只_______的翠鸟。),让自然生命与孩子的主观感受建立起联系,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对话;
接着层层递进,让孩子们找“关键词”来体会翠鸟外形之美,由模糊、整体的印象上升到了清晰、具体的印象,此时“美丽的翠鸟形象”已经住在了孩子们心中,也从对翠鸟的“相遇”变成了“相知”。
2、在“体会作者内心所想”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先让孩子们将自置身于那飘荡的船只上,带孩子们走进情境,如果是自己置身其中会想些什么?发散孩子的思维,孩子们疑问重重。接着再让孩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对话,这样孩子们则能与作者达到共鸣。此时,孩子已不是孩子,大概成了雨后乘船观察翠鸟的那位小朋友了吧!
3、在“聚焦翠鸟捕鱼,体会细致观察”部分,顺势而下,由疑而进,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顺水推舟,接着圈出动词、品析动词、关键词和视频体会翠鸟捕鱼速度,这时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了。
4、在指导朗读方面,注重层次和方法,做到“读有层次、读有所悟、读有所感”。在指导朗读“翠鸟外形”部分,要求读出美丽(感受自然生命之美)、读出喜爱(与自然生命连接),学生通过“彩色”“翠绿”“蓝色”等词语感受翠鸟外形之美,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在指导朗读“作者内心所想”部分,先让学生提疑问,聚焦三连问指导读出好奇;
在指导朗读“翠鸟捕鱼”动作部分,聚焦关键词——冲、飞、衔、站、吞,聚焦关键词——没一会儿、一下子,体会翠鸟捕鱼之迅速,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然后观察老师读(带表情、动作、节奏有快有慢),最后孩子再次入情入境模仿读,朗读落到了实处。
5、迁移训练方面,在学完“翠鸟外形”和“翠鸟捕鱼”部分,我设计了口述孔雀外形的环节和描写小狗开车动作的环节,让孩子细致观察,落笔有方法,紧密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进行迁移训练,让孩子学有所获,授之以渔。
三、成于乐——提升学生文化生命
轻柔舒缓的音乐旋律,是让孩子们在听觉上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让孩子们全身心得以放松,播放一组美丽的图片(雨景图、船夫摇橹图、美丽翠鸟图、翠鸟捕鱼图)回到课文,由分到整,最后启发性地提出让孩子们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大自然、人世间无尽的美好,经由师生对话去重建学生个体与自然、与事物的联系,也使这节语文课有了一定的精神渗透和教育性。
每一堂课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存有一丝丝不足,最后环节,对精神生命的托举还不够到位。教育教学中真的有太多的学问,学无止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兴发教育”课堂不是将“始于自然、兴于诗、立于礼、展于智、成于乐”这一理念看成是一个一个死板的模式,不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地强塞进教学设计中,如何将“兴发教育”“生命教育”落实到日常每一堂课中,这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所谓“教学”,要不断“学”才能知道如何“教”,永远都抱着一颗“我是学生”的心去教学,想必定会“硕果累累”。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教学是需要用智慧去打造的,是需要用方法去装扮的,是需要用知识和经验去丰富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去反思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的心态去面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励志做一名学习型、智慧型、善于反思型、研究探索型、创新型教师!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6)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感受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在这里我喊了两位学生回答“搭”意思,他们也都说出是“顺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从“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的都是“这是只可爱、聪明的小鸟”。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孩子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观察了旅途中的环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写一写。这个地方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给与的提示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思维。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1.教学效果:
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2.成功之处: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个地方我没有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就给与过多的提示,限制孩子们的思维。
3.不足之处: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改进措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7)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3篇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船的鸟》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搭船的鸟》一课,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会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紧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根据学校三课活动的安排,周一下午上了这节课,课上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和教训才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一、关注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节课上学生提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翠鸟跟人一样都是用肺呼吸,却在水里捕鱼淹不死呢?第二个是为什么作者拿鹦鹉和翠鸟比而不是和公鸡比呢?
说实话,害怕课堂节奏被打乱,我并没有让学生们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用我的生活经验给他稍作解释。可能学生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我的宗旨就是不要打乱我的节奏。
我们一直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今学生想要当回主人,却被老师强行遏制。所以口头上的尊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并没有实行。今后定会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
二、删繁就简,一课一得
一堂课时间有限,怎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高效的学习,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好考虑。不要无效的环节,直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实现高效。
所以本课也应该再删除一些没必要的环节,短文比较那块可以省略,看视频谈感受也可以删减。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不过度拔高
之前在讲课时,设想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单,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但是呢,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观察单,且不说是不是适用,学生可能根本不会填写,无从下手。
课堂上出示公鸡啄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虽然了解了在观察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但终究撒手让他们自己描述时,依然出现语言错乱的情况,甚至无从下手。所以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
《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看到一只美丽的翠鸟在船上捕鱼的情景,教育学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对比朗读,感悟翠鸟动作之敏捷。
三年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动词的精妙,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比较法。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我先让学生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衔着”“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其中“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像这样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还有,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这样,学生就能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就有了近距离的对话!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上课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词,同时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燕子衔着泥筑巢;小弟弟生病吞药片;同时翠鸟能够“衔”着鱼,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三年级孩子已经开始习作了,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习作。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翠鸟美丽的外形。是属于静态描写;而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那敏捷的动作,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就把翠鸟写活了,犹如身临其境。教学到此,我话锋一转,这样的方法我们也会,同学们试着运用这个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动物。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习作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缺乏,对于“橹、船蓬、蓑衣”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到位,我在备课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预设,在教学时,学生提出来后,也没有及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片,给予直观的了解。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总分关系,对学生进行总分习作训练,总分关系是学生习作中经常会用到,教学中要用小组长和组员的关系,来说明总写和分写的关系,并要求练习。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是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那么,在《搭船的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形美”、“动作快”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快”,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那么,一整节课下来,我既有完成了公开课任务的欣喜,也有许多遗憾之处,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整个教学流程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导入视频,然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快”,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文本中,再去朗读文段。
不足之处:
1、前期准备教案过程中,“备学生”这个环节相对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比较生硬,有时候抛出去了一个问题,学生会有点蒙,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3、课堂时长安排前松后紧,小练笔那个环节时间不足,如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先准备好相关的检测单,观看完视频直接在检测单上进行练笔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4
这节公开课我选取了《搭船的鸟》一课,因为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回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进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5
《搭船的鸟》讲的是作者和母亲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雨过天晴之后,作者发现船舷上有一只漂亮的鸟,他仔细的观察鸟,发现鸟是搭了他们的船在捕鱼吃,在母亲的告知后知道了那是一只翠鸟。
我第一课时上的比较成功,第一课时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认生字,读书课文,并且明白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朝着三个目标的方向,我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适当,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小组内读,最后指名在全班读,经过这么几次的读,大多数的同学基本上能读熟了,再让他们认读生字,并且离开课文内容和词语意境去认生字,巩固的更好,最后的时候,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到了要保护动物,保护鸟类等,还有一些同学说的很好,把课文内容很好的说了出来,有一些话说的不完整,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说的很好。
在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吸取了上次课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自己的语言,我发现更多的让学生去说可以说的更好,课堂的效果更好,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不在把内容说的深了,不把问题问得深了,我把自己当做二年级的孩子,和他们共同去探讨问题,和他们融在一起。
我渐渐地明白了,其实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了多少,发现了多少,真正的领悟到了多少,我会更加努力,进步,去了解孩子的认识情况,把课上的更好,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6
最近我师傅来听了我的一节课,然后给我的评价说实在的挺深刻。我们学习的是《搭船的鸟》。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
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
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
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习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习,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近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7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1.教学效果: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2.成功之处: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个地方我没有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就给与过多的提示,限制孩子们的思维。
3.不足之处: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改进措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8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两点是做得较好的:
一、目标明确,方法有效
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
1、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2、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二、联系字源,理解字义
“翠”字是本课教学中要掌握的一个生字,学生要正确书写理解。在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通过字源认识“翠”,而后对比理解“翠”字。在理解“翠”原义基础之上,扩展为生活中见到的与“翠”相关的事物,将课内与课外进行迁移整合。
但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9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貌美丽”、“动作敏捷”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貌美丽”、捕鱼“动作敏捷”,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
一、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给学生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告诉他们,最后一张图片是老师和女儿在动物园喂鸽子,让学生观察动物和人相处很和谐,丝毫不怕人,说明人只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就会有很多的乐趣。
紧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闯关,并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规律,让学生找这些词语出现在第几自然段中,学生很快找到在第二、四自然段中。
指导生字,“翠绿”的“翠”上下两部分都要扁。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卒”下横要长,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竖是悬针竖。
二.品读动情,丰富体验。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貌颜色鲜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课外拓展,点翠工艺。
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让学生找到有哪几个动词?动词说明了什么?“一下子”“不一会儿”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
指导生字“吞”,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就是嘴巴,代表喉咙,他的造字本义就是敞开喉咙,不嚼而咽,让学生体会。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播放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看了这段视频,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让学生回答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和他们和谐相处,不能因为它们外表美丽而伤害它。进而告诉学生前面我们提到的“点翠”首饰虽然华美,但需要取用翠鸟的羽毛,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因此很多人形容点翠工艺是:“残忍的华美。”制作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明朝皇后的凤冠修复时所需要的翠鸟总数达几万只。这就意味着几万只翠鸟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啊,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去观察生活,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保持一颗爱心,爱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才能使大自然更加神奇、美丽。
三、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猫玩球时候的动作,同学来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试写,全班交流,组织评议,教师评价。
只要我们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生活中的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也能被我们抓住,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不足之处
1.备课过程中,“备学生”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通过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3.生字教学,体现较少。
4.朗读安排时间少,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
5.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0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习作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力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进而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中间进行观察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记录观察所得,进行习作小练笔,让学生把想法落实到纸上,笔尖触碰纸张,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美妙。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目标,可取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复习阅读导读页,做到目标明确
在进入新课前,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导读页,观察导读页的图画,阅读导读页上罗丹的名言和下面的语文要素,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单元——习作单元,目标指向习作,学习的重点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做到每个孩子心中目标明确,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应该让孩子清楚特殊单元的不同的功能。这个主要在第一课时进行,第二课时主要复习导读页内容,导入新课。
2、整体把握内容,体会观察的细致,提炼观察方法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这个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能抓住主要信息通过品读描写雨声“沙*啦”和船夫用力摇橹,发现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这里学到一个观察的小妙招——从不同角度观察。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这样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颜色鲜艳。通过比较“一些蓝色”能否去掉,发现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继续追问“观察真仔细,那是不是都写出来呢?”让学生感受到描写外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特点”,从而发现习作的第二个小妙招——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动词“冲”“飞”“衔”“吞”“一下子”“不一会儿”等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从而感受描写动作时用词的准确。
2、学以致用,体现习作单元功能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一定要体现它的习作指导功能,所以本节课安排了两次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的小练笔。在学习了作者观察翠鸟外形美丽之后,安排了第一次小练笔——观察大公鸡,让学生小试身手。
在学习了翠鸟捕鱼的情景后,让学生观察青蛙捕食的视频,试着描述青蛙捕食的过程。在学生看视频前先提示学生聚精会神观察,找到视频中青蛙的动作,提炼出动词按顺序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动笔写,再展示。这样使训练更有层次,更便于学生上手。
4、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完了全文,我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一次**常常的旅行,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的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船里听雨有趣,观察翠鸟鲜艳的外形有趣,观察翠鸟捕鱼更有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完成观察记录单,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边读边悟,既让学生体会留心生活的好处,也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从而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明确到备课时不只是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1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在学习第10课《搭船的鸟》时,我和孩子们重点来学习了有关翠鸟的样子和捕鱼的段落。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我让学生先读一读课后题,带着其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比如,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第二、三、四自然段,观察了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然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翠鸟站在船头的描写,结合插图,理解“搭船的鸟”的意思。
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教学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翠鸟的外貌引人注目,羽毛鲜艳,还有一张长嘴、非常美丽,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在了解了“我”对翠鸟的观察后,还需要回归课文的整体,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比如,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先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旅途的环境,感受这是一次*常的旅行,在这次*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最后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3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感受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在这里我喊了两位学生回答“搭”意思,他们也都说出是“顺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从“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的都是“这是只可爱、聪明的小鸟”。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孩子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观察了旅途中的环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写一写。这个地方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给与的提示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思维。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
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扩展8)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3篇)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3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船的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根据学校三课活动的安排,周一下午上了这节课,课上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和教训才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一、关注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一节课上学生提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翠鸟跟人一样都是用肺呼吸,却在水里捕鱼淹不死呢?第二个是为什么作者拿鹦鹉和翠鸟比而不是和公鸡比呢?
说实话,害怕课堂节奏被打乱,我并没有让学生们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用我的生活经验给他稍作解释。可能学生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我的宗旨就是不要打乱我的节奏。
我们一直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今学生想要当回主人,却被老师强行遏制。所以口头上的尊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并没有实行。今后定会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
二、删繁就简,一课一得
一堂课时间有限,怎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高效的学习,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好考虑。不要无效的环节,直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实现高效。
所以本课也应该再删除一些没必要的环节,短文比较那块可以省略,看视频谈感受也可以删减。
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不过度拔高
之前在讲课时,设想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单,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但是呢,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观察单,且不说是不是适用,学生可能根本不会填写,无从下手。
课堂上出示公鸡啄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虽然了解了在观察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但终究撒手让他们自己描述时,依然出现语言错乱的情况,甚至无从下手。所以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两点是做得较好的:
一、目标明确,方法有效
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
1、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2、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二、联系字源,理解字义
“翠”字是本课教学中要掌握的一个生字,学生要正确书写理解。在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通过字源认识“翠”,而后对比理解“翠”字。在理解“翠”原义基础之上,扩展为生活中见到的与“翠”相关的事物,将课内与课外进行迁移整合。
但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
这节公开课我选取了《搭船的鸟》一课,因为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回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进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4
《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看到一只美丽的翠鸟在船上捕鱼的情景,教育学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对比朗读,感悟翠鸟动作之敏捷。
三年级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动词的精妙,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比较法。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我先让学生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衔着”“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其中“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像这样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还有,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这样,学生就能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就有了近距离的对话!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上课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词,同时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燕子衔着泥筑巢;小弟弟生病吞药片;同时翠鸟能够“衔”着鱼,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读写结合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三年级孩子已经开始习作了,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学生的习作。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翠鸟美丽的外形。是属于静态描写;而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翠鸟捕鱼那敏捷的动作,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就把翠鸟写活了,犹如身临其境。教学到此,我话锋一转,这样的方法我们也会,同学们试着运用这个方法,写一写你熟悉的动物。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习作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缺乏,对于“橹、船蓬、蓑衣”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到位,我在备课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预设,在教学时,学生提出来后,也没有及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片,给予直观的了解。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总分关系,对学生进行总分习作训练,总分关系是学生习作中经常会用到,教学中要用小组长和组员的关系,来说明总写和分写的关系,并要求练习。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是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那么,在《搭船的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形美”、“动作快”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快”,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那么,一整节课下来,我既有完成了公开课任务的欣喜,也有许多遗憾之处,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整个教学流程的总体思路比较清晰,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导入视频,然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快”,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文本中,再去朗读文段。
不足之处:
1、前期准备教案过程中,“备学生”这个环节相对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比较生硬,有时候抛出去了一个问题,学生会有点蒙,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3、课堂时长安排前松后紧,小练笔那个环节时间不足,如果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先准备好相关的检测单,观看完视频直接在检测单上进行练笔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5
最近我师傅来听了我的一节课,然后给我的评价说实在的挺深刻。我们学习的是《搭船的鸟》。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
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
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
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习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习,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近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6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我让学生先读一读课后题,带着其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比如,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第二、三、四自然段,观察了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然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翠鸟站在船头的描写,结合插图,理解“搭船的鸟”的意思。
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教学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翠鸟的外貌引人注目,羽毛鲜艳,还有一张长嘴、非常美丽,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在了解了“我”对翠鸟的观察后,还需要回归课文的整体,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比如,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先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旅途的环境,感受这是一次*常的旅行,在这次*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最后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7
《搭船的鸟》讲的是作者和母亲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雨过天晴之后,作者发现船舷上有一只漂亮的鸟,他仔细的观察鸟,发现鸟是搭了他们的船在捕鱼吃,在母亲的告知后知道了那是一只翠鸟。
我第一课时上的比较成功,第一课时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认生字,读书课文,并且明白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朝着三个目标的方向,我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适当,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小组内读,最后指名在全班读,经过这么几次的读,大多数的同学基本上能读熟了,再让他们认读生字,并且离开课文内容和词语意境去认生字,巩固的.更好,最后的时候,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到了要保护动物,保护鸟类等,还有一些同学说的很好,把课文内容很好的说了出来,有一些话说的不完整,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说的很好。
在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吸取了上次课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自己的语言,我发现更多的让学生去说可以说的更好,课堂的效果更好,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不在把内容说的深了,不把问题问得深了,我把自己当做二年级的孩子,和他们共同去探讨问题,和他们融在一起。
我渐渐地明白了,其实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了多少,发现了多少,真正的领悟到了多少,我会更加努力,进步,去了解孩子的认识情况,把课上的更好,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8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貌美丽”、“动作敏捷”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貌美丽”、捕鱼“动作敏捷”,加以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
一、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给学生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告诉他们,最后一张图片是老师和女儿在动物园喂鸽子,让学生观察动物和人相处很和谐,丝毫不怕人,说明人只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就会有很多的乐趣。
紧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闯关,并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规律,让学生找这些词语出现在第几自然段中,学生很快找到在第二、四自然段中。
指导生字,“翠绿”的“翠”上下两部分都要扁。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卒”下横要长,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竖是悬针竖。
二.品读动情,丰富体验。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貌颜色鲜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课外拓展,点翠工艺。
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让学生找到有哪几个动词?动词说明了什么?“一下子”“不一会儿”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
指导生字“吞”,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就是嘴巴,代表喉咙,他的造字本义就是敞开喉咙,不嚼而咽,让学生体会。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播放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看了这段视频,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让学生回答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应该和他们和谐相处,不能因为它们外表美丽而伤害它。进而告诉学生前面我们提到的“点翠”首饰虽然华美,但需要取用翠鸟的羽毛,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因此很多人形容点翠工艺是:“残忍的华美。”制作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明朝皇后的凤冠修复时所需要的翠鸟总数达几万只。这就意味着几万只翠鸟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啊,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去观察生活,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保持一颗爱心,爱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才能使大自然更加神奇、美丽。
三、学习观察,尝试表达
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猫玩球时候的动作,同学来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试写,全班交流,组织评议,教师评价。
只要我们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生活中的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也能被我们抓住,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不足之处
1.备课过程中,“备学生”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和小组讨论环节有待规范,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与指导。
2.通过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3.生字教学,体现较少。
4.朗读安排时间少,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
5.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9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习作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力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进而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中间进行观察实践,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记录观察所得,进行习作小练笔,让学生把想法落实到纸上,笔尖触碰纸张,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美妙。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目标,可取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复习阅读导读页,做到目标明确
在进入新课前,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导读页,观察导读页的图画,阅读导读页上罗丹的名言和下面的语文要素,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单元——习作单元,目标指向习作,学习的重点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做到每个孩子心中目标明确,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应该让孩子清楚特殊单元的不同的功能。这个主要在第一课时进行,第二课时主要复习导读页内容,导入新课。
2、整体把握内容,体会观察的细致,提炼观察方法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这个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能抓住主要信息通过品读描写雨声“沙*啦”和船夫用力摇橹,发现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这里学到一个观察的小妙招——从不同角度观察。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直接聚焦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这样的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颜色鲜艳。通过比较“一些蓝色”能否去掉,发现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继续追问“观察真仔细,那是不是都写出来呢?”让学生感受到描写外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特点”,从而发现习作的第二个小妙招——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动词“冲”“飞”“衔”“吞”“一下子”“不一会儿”等的用词之妙。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动作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从而感受描写动作时用词的准确。
2、学以致用,体现习作单元功能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一定要体现它的习作指导功能,所以本节课安排了两次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的小练笔。在学习了作者观察翠鸟外形美丽之后,安排了第一次小练笔——观察大公鸡,让学生小试身手。
在学习了翠鸟捕鱼的情景后,让学生观察青蛙捕食的视频,试着描述青蛙捕食的过程。在学生看视频前先提示学生聚精会神观察,找到视频中青蛙的动作,提炼出动词按顺序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动笔写,再展示。这样使训练更有层次,更便于学生上手。
4、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完了全文,我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一次**常常的旅行,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的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船里听雨有趣,观察翠鸟鲜艳的外形有趣,观察翠鸟捕鱼更有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完成观察记录单,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边读边悟,既让学生体会留心生活的好处,也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观察到的事物特点,从而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明确到备课时不只是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0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
1.教学效果: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第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2.成功之处: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个地方我没有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就给与过多的提示,限制孩子们的思维。
3.不足之处: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当学生提到“鹦鹉”这个词语也能让他感受到美丽时,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改进措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1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感受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在这里我喊了两位学生回答“搭”意思,他们也都说出是“顺便乘、坐”的意思,但是后面从“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的都是“这是只可爱、聪明的小鸟”。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孩子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先初步感知“作者对那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留心观察了旅途中的环境,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接下来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鹦鹉图片说一说样子,给予孩子扶手进行写一写。这个地方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给与的提示过多,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思维。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
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2
《搭船的鸟》一课,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自主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会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差距,加深学生印象。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紧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3。配合动作,感悟朗读。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3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在学习第10课《搭船的鸟》时,我和孩子们重点来学习了有关翠鸟的样子和捕鱼的段落。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推荐访问:课后 教学设计 反思 《搭船鸟》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3篇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 《搭船的鸟》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00字
上一篇:2023年单位个人收入证明3篇
下一篇:单位个人证明格式3篇(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