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赏析3篇【优秀范文】
《大学》赏析1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选自《大学》第一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赏析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赏析1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选自《大学》第一章。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
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
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
选自《大学》第二章。齐:管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
治国、齐家、*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在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大学》赏析2
原文
《康诰①》曰:“克明德②”。
注释
① 康诰:《尚书·周书》中的篇名,《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所作的的文告。 ② 克明德:克,能够。明,崇尚。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评析
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要求别人做道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必行,行必果。
典故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廉颇对蔺相如的负荆请罪,与生俱来的高尚品质
原文
《大甲①》曰:“顾諟天之明命②”。
注释
① 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太甲,商代国王,商汤的嫡长孙。 ② 顾諟天之明命:这是伊尹告诫太甲的话。顾:回顾、想念、思念。諟:是,此。明命:光辉的命令,接明德。
译文
大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评析
做人的成功的要诀的在于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而不是浪费在无谓的虚名上。
典故
东晋书法家《兰亭记序》作者王羲之,《高山流水》(伯牙、钟子期)
远古的昭示
原文
《帝典①》曰:“克明俊德②。”
皆③自明也。
大学之道
注释
①《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一篇,主要记叙尧、舜二帝的事迹。
③ 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④ 皆:都。
译文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要自己弘扬正大光明的品德。
典故
褒贬不一的隋炀帝,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浑天仪、地动仪)张衡。
《大学》赏析3篇扩展阅读
推荐访问:赏析 大学 《大学》赏析3篇 《大学》赏析1 经典《大学》全文及解读
下一篇:2023医学生党员个人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