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3篇(完整)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企业文化,或者叫作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凝聚员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企业文化,或者叫作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企业文化,准确把握创新企业文化的方法和原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与精神资产。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传承和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两个重要轮子。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壮大,必须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自己独有或独特的企业文化,尤其在企业发展演变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企业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之成为企业发展之魂、壮大之根。在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只要领导班子或主要领导一更换,对多年来形成的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理念、企业愿景在内的企业文化,不是用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去冷静的思考和对待,不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去发扬光大,而是简单地弃之不用,另起炉灶。或不加甄别,随意更改套路,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归零”状态。象一个人爬山一样,永远只能爬到山的半腰,不可能到达顶峰,甚至导致企业误入歧途,一蹶不振。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形势需要,避免企业文化自发演进和成长中所走的弯路,加速传承与创新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处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和科技环境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迅速成长,促使企业必须转轨变型,以应对变化。继承与创新就犹如鱼与水的关系,没有继承鱼就没有水,再好的创新都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创新水里就没有生气,就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只有在继承的基础创新和创新中发展,才能使创新有稳固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挺立潮头,昂首前行。
二、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企业文化,符合马克思主义“扬弃”的哲学观点。讲文化传承,主要是传承带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带有我国工商企业优良传统的*分,如团队意识、人本观念、和谐精神以及爱国敬业、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等优良传统。讲文化创新,主要是指在市场理念和现代人文理念上谋求创新。是否实现创新,可以用如下四个标志衡量:一是看企业有没有危机意识,二是看企业是否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三是看企业能否宽容失败行为,四是看企业有没有快速反应、迅速行动的执行力。创新是责任,也是胆识。任何事不敢想,是不负责,不敢闯,就是没有胆识,不创新,凡事将会一成不变。但目睹现状,许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是随企业领导人而定的,随着企业领导人的更换,企业文化的提法也在改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些因为领导人的经常更换而总是在“创新”的企业文化,只能成为“流水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那些没有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所谓企业文化,只会留下一个个看似新颖的话题,说说而已。对于*的企业来讲,过去形成的良好传统,不能老想着“弃”。文化上要创新是对的,但一定要有基础,要着力于继承和发扬。在传承企业文化方面,石油石化企业做得比较好。例如起源于大庆油田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带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精髓,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也一直是石油石化职工的行为准则。
三、创新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创新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主要是借助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并希望在本企业建立一个明确的企业文化和一致的价值观,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永续能量的“核动力”,从而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为实现这一目的,创新企业文化并构建与之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是全体共识的原则。核心价值观培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共识程度。只有全体达成共识,每个参与决策者更有决心贯彻执行决策,以及采取统一行动。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企业管理者要以真挚的情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增强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三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原则。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四是协调与*限的原则。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限合作,这*限就需要文化来融合,靠核心价值观来串连,其内容包含求同存异、合理评估、相互沟通和团队精神,从而形成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五是激励与约束的原则。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要坚持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的机制,尽管两者手段不同,但目的是一至的。要加大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执行力,旗帜鲜明的表达倡导与反对的态度,有效激励员工围绕企业最高目标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
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这话没错,但是企业家通过方向引领,最终还是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全体员工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工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二是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与升级,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文化新体系。
三是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群体)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
四是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是追求卓越的原则。塑造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卓越的原则,使企业和员工始终感到总有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激励着他们,激动人心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即使是在其他企业都感到满足的时候,企业仍能保持创新上的不满足,崇尚革新,与时俱进,不懈地追求完美和第一,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六是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像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阅读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1)
——企业文化传承标语3篇
企业文化传承标语1
1. 石头变成金
2. 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3. 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气氛融洽,工作规范,提升品质,安全保证。
4. 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5. 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6. 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7. 爱护公物,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共同发展
8.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9. 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最好变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10. 才有公司的辉煌力求一次做好
11. 是建立洁净亮丽,整齐舒适,安全高效的法宝。
12. 培育礼仪员工,创造团队精神
13. 最大的资产是希望乱丢乱吐 文明全无
14. 成就团队辉煌
15. 一想二干三成功质量是帆 企业是船
16. 培育礼仪员工,创造文明团队
17. 生活因拼搏而存在,拼搏因生活而永恒
企业文化传承标语2
1. 铸一流形象
2. 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遵循必要的工作流程
3. 员工以厂为荣生活因拼搏而存在
4. 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5. 今天的`付出,明天的回报。
6. 您的自觉贡献,才有公司的辉煌
7. 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8. 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9.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10. 人能百忍自无忧
11. 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以厂为家,共同发展。
12. 全员参与,强化管理,精益求精,铸造品质
13. 创新致远
14.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15. 技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
16. 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17. 热爱工作,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18. 做好品质记录,打好品管基础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2)
——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路3篇
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路1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它代表了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同观念。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导向、维系和约束的作用,它有很强的维持现有模式的倾向。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路2
2.1 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的核心 内容 因 时代 的不同各不相同,在 科技 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硬件的较量已经逐渐开始淡化,60年代竞争的核心内容在于技术,70年代在于管理,80年代在于营销,90年代在于品牌。继技术竞争、管理竞争、营销竞争、品牌竞争之后,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在新世纪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也由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2 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创新企业文化是 现代 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它与以往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直接挂钩。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 目前 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影响 ,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企业必将会成为强弩之末。
2.3 企业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关系
管理的方式与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先推行文化创新。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变革约束创新的思维、观点,打破现有文化模式,从当前国有企业的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必须转变粗放式管理的思路,建立 科学 管理的观念。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要求企业必须创新建立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 的技醮葱拢必须建立在企业文化创新的基础之上。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是企业技术体制的创新。要善于培植和完善科技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投资的主要力量,从而形成高效合理的科研体系。其次,技术创新有赖于文化价值观念的创新,技术创新的背后是观念。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得*思想,不为传统观点和已有的知识所束缚?br> 制度创新的基础就是文化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制度创新是一句空话。企业在深化改革、完善 现代 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 发展 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表征。其中两类制度创新比较重要:一是对内部员工的激励导向制度的创新,比如工资制度、福利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干部制度、招聘制度等;二是对业务流程和制度的创新。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3)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文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文1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坚信,*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4)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对比3篇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对比1
一般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自发建设阶段和自觉建设阶段。所谓自发阶段就是企业在生存压力下的一种本能的经营运作,那时候企业只有简单的赢利目的,而企业价值、理念、精神都模糊不清,甚至连规章制度都是支离破碎的。换句话说,在自发阶段只明白“企业做什么”,对“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未来向何处去”等问题不是很清楚。所以尽管实现了原始积累,但没有系统的文化建设,没有相应品牌文化。而在自觉建设阶段,企业已经不再为“温饱”问题犯愁,它这时会更多地关心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问题,于是必须从自觉意识上规范、规划自己现在和将来的运作模式,审视公司最终的价值观、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规划公司远景目标等等。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同源异形。它们的差别在于,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所有的思维模式、产品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主要反映在企业精神、理念、内部规章制度和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上。企业文化是向内的,而品牌文化则是向外的,是企业文化通过产品销售、服务、公关事件、广告宣传等方式传达或影射给消费者的一种文化。
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也许最关心的是究竟怎样去建立—个适合公司自身的品牌文化?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企业品牌所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什么?它和消费者、*、竞争者等其他市场主体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它主张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产品研发观、市场服务观等等?其中,企业价值观犹如个人的世界观一样,又被企业称之为企业精神,它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可以说企业价值观是品牌文化的基石。
为便于在企业内外推广,企业品牌价值观往往以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以下是一些不同行业的著名企业的品牌价值观:麦当劳(饮食连锁)的“质量、服务、清洁、价值”,通用(电气公司)的“进步乃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飞利浦(电器公司)的“让我们做得更好”,杜邦(化学公司)的“通过化学使美好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西尔斯(批发公司)的“价廉物美”,大陆(银行)的“寻求最佳的途径”等。
因为品牌文化是一种外化的企业文化,所以欲求发展和长生的品牌,在企业价值观的设计上应考虑使其最重要的外部主体——顾客最终受益,应考虑效率、卓越、地位、道德、尊严、乐趣、美感、精神面貌等体现和评估其优劣的因素,并像以上提到的那些著名企业一样,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予以提炼和升华。
除了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之外,品牌还要把企业价值观以恰当的外延构成外化的价值体系。也就是说,企业还应建立包括产品、服务、员工、采购、广告等在内的各种内外交流界面的价值取向(如某一品牌之下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定位、定价的原则是什么)。
同样在品牌的广告宣传战术上,也要从企业核心价值观出发,设计品牌价值取向的合理外延。在这一方面,国内许多企业与国外著名企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强生公司持续通过广告对怀孕妇女进行产前教育和基础保健常识宣传,以获得在婴幼儿市场的领导地位;大众汽车通过对“甲壳虫”车的大力推广,向大众表明其“提供民众的车”的远景规划……。遗憾的是,国内的一些品牌大多缺乏整体规划,未能从企业核心价值观出发,忽视在广告宣传上始终如一地延伸其品牌的价值取向,并形成表里如一、诉求准确、近期与远期呼应、亲近受众、健康向上的品牌推广体系,而往往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对比2
一、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起源之比较
品牌的载体是产品,是商品。不是所有的产品、商品都有品牌,但品牌的背后一定有产品、商品。可见,品牌的起点是商品,品牌文化源于商品,品牌文化靠商品的属性、靠商品的内在品质体现。因此,品牌先于企业,品牌文化的起点远远早于企业文化。
品牌的初始含义是商品的牌子,即牌号。它是一个名称、标记、图案、符号或这些因素的组合。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部分是品牌的名称,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部分是品牌的标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品牌的起点都是商品,品牌以商品为依托。品牌文化的起点是商品交换。同类产品在交换的过程中很难区别,在消费者心目中难以形成信誉的保证、质量的承诺。一旦在商品上融入文化,有了名称、标记、图案、符号,即有了品牌,就等于商品有了自己的“脸面”,并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烙印”,这正是品牌文化的效应。品牌名称的构想,品牌标识的设计,品牌符号的推出等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概括与包含。如采用何种颜色作为品牌标识的基本色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包括消费文化、流行文化、潮流文化、时代文化等。不同的产品通过不同颜色的品牌标识传递各自的文化、信息,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
企业文化的起点是企业的问世。企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企业诞生之后方能沉淀企业文化。18世纪以前未产生企业,也就无所谓企业文化。1769年英国阿克顿特在诺丁汉创办全球第一家企业,企业文化并未随之问世。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历练的产物、结晶,在时间概念上要晚于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品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品牌由商品领域扩展到服务领域。不仅商品有品牌,服务也有品牌,而且进一步扩展到企业品牌。品牌由商品品牌延伸到服务品牌、企业品牌。如《福布斯》等刊物评出的世界500强、100强显然是世界级著名企业品牌。企业形象战略、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意味品牌跳出了商品的圈子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企业品牌的实施,使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基点之比较
品牌最初是商品的第一形象,进而又是服务、企业的第一形象。品牌作为“形象大使”是沟通商品、服务、企业与公众的桥梁;发挥“初始效应”进入公众心智的是品牌;特殊事物容易被人们牢记的“莱斯特夫”效应,在品牌身上体现得十分充分,而这些统统属于品牌文化。由于商品、服务、甚至企业品牌文化的差异,使得相同的商品仅因品牌不同而价格相差悬殊。现代品牌文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品牌具有可塑性,品牌文化具有可塑性。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品牌,由于原产地不同,商品的制造者不同,服务的提供者不同,会有不同的品牌文化,即同一品牌的品牌文化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品牌及品牌文化的可塑性加大。
企业文化的基点是企业。正像不是所有的商品、所有的服务、所有的企业都有品牌一样,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从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看它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初级阶段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内部分人、少数人的文化;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者的文化;在“家长制”企业甚至是一个人的文化,即“家长”文化。初级阶段的企业文化有正企业文化、负企业文化、零企业文化之分。正企业文化指决策者的意念、心智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员工的愿景相吻合;负企业文化指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文化与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相冲突,甚至相抵触。
第二个层次是成熟阶段的企业文化,即高级阶段的企业文化。这一阶段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理念,是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企业精神。成熟阶段、高级阶段的企业文化是全方位的企业文化,它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品牌文化为形象,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为己任,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尚有60%的企业没有自主商标,即没有品牌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60%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文化,其企业文化是残缺的,失去了自己的形象文化。至于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我国大约有90%以上的企业尚无这一文化意识,因为企业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形成了一种“低工资”“低待遇”的企业文化。企业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缺失。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文化,是一种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文化,故也称之为基准文化。
三、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性向之比较
性向或向性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范畴,它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或者说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内的称之为内倾型,心理活动倾向于外的称之为外倾型。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性向或向性是借用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的。
品牌文化的性向是外倾型、外向型的。它是一种公众的文化,是一种市场文化。产品的品牌是商品的“脸”,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脸”,故品牌文化是一种“脸面文化”、“形象文化”。它直接涉及产品的声誉、企业的名声,是一种“声誉文化”、“面子文化”;它直接影响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是一种“价值文化”、“效益文化”;它直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是一种“观念文化”、“理念文化”;它直接决定企业的财富,企业的潜力,是一种“软文化”、“资源文化”。
品牌文化是一种张扬性、扩张性文化。品牌竞争的典型特征是排他性,通过品牌注册以法律的手段保护品牌,保护商标的“唯一性”。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品牌抢注己成为当今品牌竞争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企业并购、合并中,特别是企业跨国并购、合并中,控股方将另一方的品牌打入“冷宫”,用自己的品牌取而代之。没有品牌文化的扩张,其实质是市场萎缩。品牌文化张扬到哪里、扩张到哪里,意味市场的开拓到哪里,故品牌文化又是市场开拓文化。品牌文化的公众认知度代表品牌市场的广度,品牌文化的公众信任度,代表品牌市场的深度。如驰名商标、世界名牌的市场都是全球性的。
品牌文化的外倾性、外向性特征告诉我们,品牌文化是需要公众认同的文化,市场不接受的品牌文化,无论它是“老字号”品牌还是新秀品牌,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而“出局”。
企业文化的向性是内倾型、内向型的。它是面向企业员工、企业内部的文化。正如“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一样,品牌文化是主外文化,企业文化是主内文化。品牌文化的市场开拓力、资本扩张力、无形资产聚集力取决于企业文化对品牌根基稳固的贡献程度。品牌文化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认可度、偏好度、美誉度、信誉度、满意度、忠诚度,靠企业扎扎实实练内功建立。世界级品牌没有一个不是建立在成熟的企业文化之上的,反过来,没有品牌文化的企业一定是短命的企业。
综上所述,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均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均是发展变化的文化,均是不断丰富、完善的文化。进入新经济时代和商业时代,企业全球化成为潮流,品牌文化、企业文化的全球意识渐浓,跨国企业、跨国品牌对全球资源环境的影响渐深,品牌、品牌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己成为整合资源最核心的要素,实施以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5)
——企业文化与品牌管理3篇
企业文化与品牌管理1
一、企业文化是品牌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人员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的综合反映。而品牌是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它的主要特征是与用户共鸣和推动企业的价值取向。现代,著名品牌的建立,都是先由确立企业核心文化开始,并有意地把企业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品牌中,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从而促使用户视其品牌为生活的一部分。总之,企业文化就是品牌的精神力量、品牌价值的核心。
1984年张瑞敏接手海尔的时候,海尔是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85年的时候,面对76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张瑞敏抡起的铁锤,从此海尔开始了狠抓质量管理。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海尔预计实现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是1984年创业时的4万倍。张瑞敏砸冰箱,砸出是海尔的质量文化,但也是同时砸出来海尔的品牌。直到现在,海尔的质量文化依然是海尔这个品牌最核心的存在。
二、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2008年,*三鹿奶粉爆出*事件。事件经过媒体逐步揭发之后,三鹿奶粉不去反思反而想办法去掩盖事实,其所作所为本质就是变质的欺骗文化和缺德文化,从而导致三鹿品牌的轰然倒塌,最终三鹿也在国人心中烟消云散。
实践表明,知名的品牌都是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的。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之一。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与品牌,如果一味追求利润,终归昙花一现。因为一个真正的品牌,是需要企业给用户的心理感受、心理认同和精神价值,使用户真正认同这个品牌。因此,只有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生产、产品之中,才会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扩大品牌价值的资源,也才会有高质量的品牌。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老托马斯·沃森为公司就制定了“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公司策略及政策都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1、必须尊重个人。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目前IBM作为全球最著名的跨国公司,管理着全球40万员工,拥有着最具价值的品牌价值力量,但其核心文化“三大准则”从来没变,并继续影响着IBM未来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要和谐发展
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只是一个名字、一种符号,而是企业的象征,是企业文化与理念的体现。品牌与企业文化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企业不能没有文化,品牌不能没有文化;过于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总会苍白无力的。尤其是在商业社会快速变迁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
据相关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0年期间我国企业对于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年均增长率不到3.8%,而同期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该项指标数值达到了11.4%,大大高于国内水*。因此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增加投入,以文化力,来提升品牌力,适应这种竞争局面。未来,企业也只有赢得文化竞争优势的品牌,才可得到世人的瞩目和用户的青睐,获得长足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6)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规划3篇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规划1
第一,企业战略的定义及内涵。
企业战略一般可以概括为:战略是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为求得长期发展,通过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进行的总体谋划。简而言之,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从事的事业目标和企业前进的竞争对策与着力点。企业战略的制定不是简单的拍脑袋工程,而是应该经过详尽的调查、多次的研究、反复的提炼,并在企业长期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制定企业战略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因素,如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的需求、资源的供给、人们的要求等,还要详细研究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实力、资金供应情况、企业员工情况、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和企业的信誉等等一系列因素。由于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的战略可以说是在充分利用环境存在的各种机会与创新机会的"基础上,经过千锤百炼、充分调研才形成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为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和管理科学,主要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企业的现代管理方法包括了社会心理分析方法、横断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和战略管理方法,其中战略管理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产生的一种方法,它不是对某种职能的具体管理,而是对组织活动的总体性管理。企业战略体系是由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手段、战略措施、战略步骤、战略任务等要素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并通过战略决策与战略规划来表达和实现。战略管理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第二,企业战略的作用。
首先,企业战略是企业奋斗的目标。*人现在都在为实现“*梦”而发愤图强,不断前进。实现“*梦”就是实现*的发展战略。同样,企业也必须有一个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企业的战略。有了企业的战略,就会有了企业前进的方向,有了企业指路的明灯。没有发展战略的企业,失去了企业奋斗的目标,这个企业就会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企业不知道明年要干什么,将会在浑浑噩噩中混日子,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落伍,直至被淘汰。
其次,企业战略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人没有精神动力不行,精神动力就来源于追求的目标,人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就会不断地努力。企业战略也是如此,它吸引和鼓励着企业以及企业员工一代代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着。
另外,企业战略还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向外界和社会宣传企业的发展理念,树立企业的形象,使得企业的战略得到大家的认可,企业得到社会的信任。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规划2
第一,企业战略的定义及内涵。
企业战略一般可以概括为:战略是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为求得长期发展,通过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进行的总体谋划。简而言之,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从事的事业目标和企业前进的竞争对策与着力点。企业战略的制定不是简单的拍脑袋工程,而是应该经过详尽的调查、多次的研究、反复的提炼,并在企业长期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制定企业战略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因素,如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的需求、资源的供给、人们的要求等,还要详细研究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实力、资金供应情况、企业员工情况、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和企业的信誉等等一系列因素。由于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的战略可以说是在充分利用环境存在的各种机会与创新机会的基础上,经过千锤百炼、充分调研才形成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为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和管理科学,主要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企业的现代管理方法包括了社会心理分析方法、横断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和战略管理方法,其中战略管理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产生的一种方法,它不是对某种职能的具体管理,而是对组织活动的总体性管理。企业战略体系是由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手段、战略措施、战略步骤、战略任务等要素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并通过战略决策与战略规划来表达和实现。战略管理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第二,企业战略的作用。
首先,企业战略是企业奋斗的目标。*人现在都在为实现“*梦”而发愤图强,不断前进。实现“*梦”就是实现*的发展战略。同样,企业也必须有一个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企业的战略。有了企业的.战略,就会有了企业前进的方向,有了企业指路的明灯。没有发展战略的企业,失去了企业奋斗的目标,这个企业就会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企业不知道明年要干什么,将会在浑浑噩噩中混日子,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落伍,直至被淘汰。
其次,企业战略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人没有精神动力不行,精神动力就来源于追求的目标,人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就会不断地努力。企业战略也是如此,它吸引和鼓励着企业以及企业员工一代代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着。
另外,企业战略还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向外界和社会宣传企业的发展理念,树立企业的形象,使得企业的战略得到大家的认可,企业得到社会的信任。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7)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论文3篇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论文1
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受到当地文化的滋养,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风范。
地域经济文化发达状况与企业文化
区域经济文化发达程度不同,对企业愿景、价值观、风气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来看,区域性经济文化差距明显较大。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文化发达,有广州、上海、深圳、宁波、顺德、青岛等若干经济活跃、文化繁荣的中心城市;也有因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慢的内陆,尤其是西北地区。因此,处于这样差别较大的不同地区的企业,因市场需求差异、信息来源差异、竞争性差异以及员工素质差异等,就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及风格出现差异性。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文化导向和风格更加市场化,创新和竞争精神、时效观念更突出;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文化导向和风格更加凸现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更加勤奋和朴实无华。
地域文化底蕴及传统风格与企业文化
不同的地域文化底蕴与传统风格给不同地域的企业文化打上鲜明的烙印。比如,北京与上海两大中心城市目前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明显地与“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对两个地区企业长期不同的影响有关。“京派文化”讲正义、讲政治、讲大局,这对企业文化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京派文化中也有讲等级,重关系、面子的传统,也有受八旗子弟遗风影响所形成的重志轻功、重言轻实乃至“天桥把式光说不练”的旧习,因此在北京企业文化中就积淀了不少任人为亲、哥们儿义气、消极保守、不重实际等因子。北京不能创造经久不衰的企业名牌产品,可能与“京派文化”的消极因素有关;北京企业有那么多下岗者,同时又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吸引着外来务工者,这一反常现象可能也与“京派文化”的消极影响有关。“海派文化”中所蕴涵的创新、冒险、竞争以及精明算计的金融意识和作风,与市场经济有很强的亲和力,与这种大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自然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力量。上海这几年迸发出来的旺盛的经济活力与海派文化有直接关系。当然,“海派文化”也有劣根性,“海派文化”里异常突出的是功利性和崇洋思维模式。以我为中心,有利于自己的就拿起来用,有损于自我的就断然抛弃,发展至极端,就是金钱、地位崇拜;不少上海人总认为洋的总是好的,以自信的心态瞧不起外地人,却以自卑的心态崇尚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这种区域性文化对上海企业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利他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易形成。
因此,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要研究本地区文化的特点和风格,积极吸收本地区文化的精华,摒弃糟粕,有效地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才能使企业文化更有特色和生命力。比如,地处鲁南的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企业在建设自身文化过程中,就应积极吸收革命老区文化和齐鲁文化中诚实、纯朴、和谐、仁爱等优良传统和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爱国、奉献的革命传统。
地域商帮文化与企业文化
*明清时代,形成十大商帮,虽然多数已经没落,但其商帮文化仍然对当地企业文化产生着持续性影响,近些年也有不少企业在深入挖掘商帮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我所用。
例如,晋商帮学而优则“贾”,义中取利,信誉第一;徽商帮贾而好儒,诚信为本,财自道生;龙游商帮敢为天下先,海纳百川,宽以待人;洞庭商帮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稳中求胜;江右商帮贾德质朴,广泛从业,小本经营;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广东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山东商帮直朴单纯,重土安命,豪爽诚实;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卓尔不群,开拓创新;陕西商帮追逐厚利,生财有道。这些商帮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理念、信条、传统和作风,尽管时过境迁,但作为一种亚文化,延绵不断,直到今天,在当地的企业中还多少得到某种体现。具有深厚商业文化底蕴的各商帮活动地区的现代企业,也应该继承本地商帮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古为今用,彰显特色。
最近应邀到浙江参加2009’浙江企业文化论坛,与鲁冠球等浙商接触,也曾与正泰、方太、雅戈尔、传化、浪莎、青春宝、吉利、丝绸之路等企业接触,感觉到他们是在努力传承着旧商帮文化中的精华的。在明清时代形成的十大商帮中,浙江占有两席,龙游商帮和宁波商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浙商,传承了原有商帮开放、创新、争先的优秀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的发展土壤上,又逐渐形成不怕吃苦、抱团合作、内敛扎实、超越自我的精神,“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新浙商不张扬但表现出极强的进取性和巨大的能量,因此新浙商的企业文化也成为*最富活力的企业文化。
目前,*企业正面临转型和文化再造,这正是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利用本地文化优势,重塑个性文化的极好时机。
总体来讲,利用地域文化必须具有学习与批判精神,既善于挖掘、学习、利用和弘扬,又善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本地区文化弃弊扬利,激浊扬清,同时善于借鉴其他地区和企业的文化精华,从而创造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有区域个性又有*以至世界共性,既反映本企业魅力又体现市场经济共同伦理的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论文2
如何更好地实现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很多烟草行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常常将地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以凸显企业文化的特色。更好地实现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添彩”。
观点
抓住文化的相近性
如果盲目将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拉郎配”,很容易形成“四不像”文化。企业需要从适合的角度、用适合的方式有效将两者结合,而这两种文化的特质必须具有相近性。若企业文化是一种“刚性”的文化,引入的地域文化也应当是“刚性”文化;若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的文化,引入的地域文化也应当是“柔性”的文化。如浙江舟山烟草在建设“舟烟若舟,渡人自渡”的“舟”文化的过程中,就找出了具有相近性的当地渔民不怕苦不怕累的水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更加突出了海岛海洋文化的精髓。
关注所在地域人群的品质与性格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推动地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企业所在地域人群的品质与性格,真正找到地域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企业要关注内部人员结构,确定所占多数的人员所在的地域范围,明确对企业文化具有主要影响作用的地域文化,参考借鉴所在的城市的精神、所在地域的人群的品质与性格。如福建龙岩烟草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客家人口占龙岩全市总人口80%左右”这一事实,详细研究客家人“开拓进取、厚重淳朴、坚忍不拔、包容开放、重教崇文”的优秀品质与性格,总结提炼出“智圆行方,以方通责”的个性文化,更容易为职工和客户所接受。
注重自然传承 切忌牵强附会
地域文化是企业所在地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这种文化已经深深镌刻在当地人们的意识中。企业需要的是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发展实际,对地域文化适当进行提炼,真正实现为我所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抓住地域文化中符合企业实际的文化内涵,既能突出地域特色,又能强化企业特质,使其能自然、顺畅地融入企业文化并能为广大职工所理解和接受。切忌牵强附会,把一些虚无缥缈、晦涩难懂的地域文化加入企业文化,这样只会造成职工的不理解和反感,削弱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加强职工的学习和培训
地域文化如土,企业文化如花,职工如园丁。只有职工精心呵护培育,文化之花才能常开不败、芳香四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需加强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社会经济、地域人文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在不断认识和研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如此,可以更有利于将地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并最终影响职工的`行为。
在视觉形象融合上求创新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构建文化理念、文化评价等体系外,还需构建视觉形象体系。在设计视觉形象的过程中,企业可以积极导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带给受众更加亲切、直观的感受,更有利于企业文化及服务品牌理念的传播。比如,陕西西安烟草的“丝路情”服务品牌以及贵州遵义烟草的“娄山情”服务品牌标识都融入了地域文化元素,彰显了企业的文化特色,更好地推动了服务品牌的落地和推广。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8)
——企业文化理念创新的维度思考3篇
企业文化理念创新的维度思考1
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理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后危机时代,许多企业都会在这场竞争中消亡,“剩下来不死”才是硬道理,怎样做到“剩”下来?变革、创新是其中的关键。笔者试从以下六个维度,对企业文化理念创新进行思考和探索。
战略维度
企业文化理念创新应该符合发展战略方向。企业文化是战略目标实现的最基础保障,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建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组织的任何管理活动,都应该由战略思想统领。没有战略目标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盲目的管理就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灾难。企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战略,明确企业的基本信念和基本宗旨,并经过长期灌输、制度强化、精心培育,使员工认同和积极实践,促使文化战略落地,激励员工把岗位当事业,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
人本维度
文化理念创新中,除了遵循企业家的战略思想,也要遵循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判断。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强调人本思想,是由企业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不是某个企业家个人的“文化”,而是全体成员的文化,因此,只有从多样化的群体价值观中抽象出一些基本信念,然后再由企业在全体成员中强化这种信念,进而达成共识,才能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因此,企业文化理念创新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这一原则。
体系维度
所谓体系维度,即坚持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一体化,强调大家是一个整体。在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中,坚持体系维度,能有效建立起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实现“价值体系”创造条件。传统观念认为,管理者与一线员工是对立的,企业就像一座金字塔,从上到下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依照这种管理思路,为了研究如何管好人,管理学对“人性”作过多种假设,如“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缓解管理者和被管理紧张而对立的关系。遵循体系维度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打破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之间的人为“设限”,使二者融为一体,建立共同的目标和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关系,组织上的体系化最终促成精神文化上的体系化。
品牌维度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者设计及其组合,是通过以上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和社会活动而表现出来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一种形象认知度和美誉度,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利益相关者的忠诚度,是为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益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产品就是人品”,客户从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员工心智模式、企业社会活动所折射的企业价值观,特殊事件、特殊时期、突发事件中所体现的员工凝聚力等多方面勾勒出某个企业的综合状态。企业文化中的品牌文化,旨在对内塑造人的职业修养、对外传达企业的价值观,利于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和企业形象的软性传播。
绩效维度
绩效是一个岗位阶段性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的起点。在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中坚持绩效原则,不仅只是鼓励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更重要的目标是引导员工从“关注过程”到“关注结果”,避免*、教条主义。解决问题最完美的方案往往来自基层,我们提倡“标准化”和“规范化”,不仅告诉员工做什么,而且告诉他们怎么做,这种自上而下的严密监督与控制,会压抑员工的工作个性和创新精神。文化理念创新不仅提倡“标准化”和“规范化”,更强调过程中“pdca+认真”的自我改进和提高。一步一个台阶,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
绿色维度
所谓绿色维度,即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员工、对商业合作伙伴,对社会,是绿色环保、持续共赢的。企业的发展,提供给社会的,是爱与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发展。并不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标。除了赚钱之外,企业更应该有一种服务社会、创造文化、求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更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这就是企业的使命。公司使命要内化为每一个员工回报社会的共同的责任感。企业的所有事情最终都要落到每个员工身上。使命感是员工前进的永恒动力。工作绝对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工具,即使是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也是社会运转所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环。
企业文化理念创新还有时代背景、产品变更、传统继承、文化障碍思考等维度,在此不一一详述。总之,所有企业决胜在变革的转折点,而不是决胜在创始之初的起点;决胜在文化理念的先进性,而不是决胜在资本规模的庞大。企业需要进入新的沟通*台,学习日本的持续改进,学习美国的不断创新,学习德国的团队精神,学习北欧的精密制造,兼收并蓄,去粗存精、去芜存真,培育适合自己的独特文化,企业才有光明灿烂的未来。
企业文化理念创新的维度思考2
1.企业文化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由以往的技术竞争、管理竞争、营销竞争和品牌竞争转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可使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动力源泉。企业文化创新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还是一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只有适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和变革,才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等提供动力。
2.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多年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总结和积累形成的,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动态发展的。当经济环境或企业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以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需求。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来面对挑战。企业文化创新会对人的思维方式、观念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企业的文化建设停滞不前或者企业文化失去了创新的动力,那么这个企业必将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3.企业文化创新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
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没有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就无从谈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可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必须要首先转变不利于管理创新的旧思维和旧观念,努力改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模式,树立创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创新的范畴。因此,只有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才能真正推动管理创新活动向前发展。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篇(扩展9)
——国企企业文化创新的方法是什么3篇
国企企业文化创新的方法是什么1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就是实现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跨越式发展,它是国有企业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需要对企业文化做出的战略性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拔和培养一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科特和赫斯克特对美国十家进行了企业文化重大改革的公司调查发现,所有进行企业文化重大改革的公司都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进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更是如此。首先,国有企业旧有的企业文化根深蒂固,反弹阻力很大,需要强大的权力支撑;其次,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涉及到企业内部各级机构,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盘根错节的联系性和依赖性;最后,国有企业员工已经习惯于领导决策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可见,企业家在国有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选拔和培养一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也成为当务之急。
2.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国有企业强调“以人为本”应包含两方面内容:对内,以全体员工为本,如重视员工的培训,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为员工提供可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使员工不仅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而且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信任感;对外,以全部服务对象乃至全社会为本,明确企业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树立绿色、环保等观念,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总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完成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自然契合,实现多重利益主体的共赢。
3.塑造形神俱佳的品牌形象。没有品牌,就衰观不出企业,更很难彰显出企业文化个性。企业在重视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方面,即内聚精神,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外塑形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企业的文化个性。
4.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圣外王”、“修己安人 可以理解为对国有企业及其员工的理想人格塑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与今天国有企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观”和“系统观”的思想完全吻合;身正令行,“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则对管理者提出警戒。总之,在发展中继承,在扬弃中吸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机制。重视员工个人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鼓励创新尝试,允许失败,在建章立制中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创新氛围。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文化创新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随着*入关时间的推移,*市场正在进一步国际化,国有企业必须尽快树立起企业文化创新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同步的思想观念,才能适应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
国企企业文化创新的方法是什么2
1、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创新
第一、国有企业努力树立社会责任伦理观。企业社会责任新观念要求国有企业改变对自身价值以及在新经济时代的位置与作用的认识,即认识到企业与社会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不仅要生产经营以赚取利润,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承担企业道德和慈善义务。以西门子、宝洁等著名跨国公司为榜样,把“做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作为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对社会甚至是对全球的承诺。积极以SA8000标准为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特殊地位,更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更深刻地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国有企业树立对知识价值的新认识。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迫切性,旨在建立一种学习型企业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知识图强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国有企业一方面应强调全员学习、全面学习、不断学习的观念,注重群体智力的开发,着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对环境的敏锐洞察力、系统和辩证思维等,以促进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要把学习变为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秀东西并创造性地应用于自身领域,形成国有企业的新特色。
第三、国有企业要更新对企业资本价值的认识。一方面,对于国有企业物质资本价值的认识上,物质资本仅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先进的技术、惊人的速度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才是企业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取胜的优势所在。要以价值增值和创造作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改变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认识,深化对人性的认识,建立一种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的国有企业文化。把“以人为本、以能为本”作为国有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国有企业里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优势,真正地做到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另一方面,要树立企业家管理文化,摆脱过去由党政干部管理企业的观念,努力建立完善的职业企业家管理制度,给予优秀的人才一个舞台,真正地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2、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国有企业应该将其管理模式上升到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的高度,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树立远大的目标,用更高更远的目光来审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更强调国有企业要站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制定和企业制度的安排。另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树立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更为强调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向员工灌输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一种强凝聚力和推动力的文化氛围,从价值、制度和行为规范各层面来对国有企业员工进行整合,使国有企业员工在宽松开放的环境里,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主动为企业奉献自我,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3、国有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
第一、国有企业应牢固树立起诚信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最有效的竞争手段。我国加入了WTO,这要求作为国民经济掌控者的国有企业,一定要按世贸规则办事,在生产经营中诚实守信,才能有效地与国际对话。国有企业要努力通过认真制定诚信经营准则,牢固树立诚信理念等诚信建设来提升企业文化水*和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儒家文化宣扬诚信,重义勤俭,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也”,这都已深深植根于人们心里。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对这些理论重赋新义,弘扬继承儒家文化精华,才能逐步确立企业文化的根基。
第二,国有企业应努力营造自觉的法律理念。在国有企业现今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现今的社会是法制社会,国有企业所处的信息技术时代的背景是法律背景,法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许多企业违背法律所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惨重。国有企业要进*际化市场,成为时代的弄潮者,就要首先尊重法律,自觉地考虑遵守法律的约束,尽快树立自觉的法律理念。国有企业要全面地学习和了解法律,要懂得有效利用法律来进行生产经营,同时还要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4、国有企业文化个性的创新
企业文化的形式基本上是标准化的,真正不同的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就是形式化和趋同化,而缺乏个性化。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个性鲜明的,根植于企业发展的内在过程,内化于企业员工的行为和作风中,体现在企业整体形象中的。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特殊性质的企业,是肩负着社会功能和市场功能双重角色的企业,一方面与*有源远流长的关系,同时又要面向市场,兼顾与客户的关系。因此,国有企业的个性化创新就应该立足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既把握*对企业的期望又把握民众对企业的期望,找到实现*和民众对企业期望价值的结合点,将其内化为企业的理念,使国有企业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一种鲜明的形象。
国有企业文化应坚持吸收国外著名成功企业的企业经营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因企而宜,洋为中用,比如“顾客至上”、“产销统一”等。犹如SONY公司的提升日本文化与国家地位的企业文化,波音公司的领导航空工业的企业文化,默克的保护和改善员工的企业文化等,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独特的发展,选择自身的价值理念,把握住社会期望价值,才能营造个性的企业文化,能够成为引领潮流的先进的有*特色的国有企业。
推荐访问:企业文化 传承 创新 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3篇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企业文化传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