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劳动教育课件(精选范文4篇)
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劳动教育课件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劳动教育课件4篇
【篇1】小学劳动教育课件
***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2020.3)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纠正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临港区周边工农业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四、课程实施
(一)确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二)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分工。在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综合实践课、多元发展课、研学旅行课、劳动主题教育课进行全方位整合,课程中心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教师中心做好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过程管理与培训,学生中心、各级部积极做好家长的引导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四)规范实施过程。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五、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信息、通用技术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纳入《威海市第四中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中,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档案袋评价”。要求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档案袋,里面包括劳动教育出勤登记表、劳动教育活动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成果等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4)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六、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校内通用技术教室的改造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四)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在“光威”碳纤维等前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联系临港区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田、山林、采摘园等作为学校的学农实践基地,联系临港区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篇2】小学劳动教育课件
蒇 中心校小学劳动教育措施
袇一、指导思想:
薂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劳动课,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箱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真正做到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薂?二、工作重点
袈1、 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莅2、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薅三、具体措施
蚂1、加强劳动教育要做到校内与校处相结合的原则
艿2、加强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劳动教育的学校劳动与家庭中的劳动完美结合。
肆3、 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莄4、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螂5、 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成立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6、 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篇3】小学劳动教育课件
《叠衣服》劳动课程讲义
曲阳县XX镇XX小学 张XX
1、课程类别
生活技能类
2、适用年级
三年级
3、课程时长
40分钟
4、所需物品
师生各自带一件T-恤衫和一条长裤
5、课程内容简介
由日常生活中家人收衣服导入,并提出问题:她们都是叠衣服的呢?学生先自己动手试一试怎么叠长裤。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发现一些问题。厚的棉裤不能对折次数太多。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更好的折叠方法,并练习几次即可成功。同样让学生再自己动手试一试叠T-恤衫,然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发现一些问题。带有立领的T-恤衫直接对折两次会破坏衣领的美感,为了保护衣领不变形,需要让衣领完整的展示,不能直接对折。大家可以想一想有没有见过商场里的衬衫,它们都是怎么折叠的呢?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折叠T-恤衫的技巧,并多练习几次即可成功。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会了叠衣服,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特别期待马上回家收院子里的衣服,为家人减轻负担,增强了家庭责任感。
六、课程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裤和T-恤衫的方法和技能。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七、课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我们经常看到妈妈或者奶奶把晾干的衣服从晾衣架上取下来,取下后她们会怎么做呢?是胡乱团在一起还是叠起来放在衣柜里呢?叠起来有什么好处呢?她们都是怎么叠的呢?
(二)叠长裤
学生可回忆日常所见,先自己探索怎么折叠长裤。叠完可以同桌、前后桌之间互相交流,看看大家都是如何操作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将衣服先左右对折一次,然后上下对折,最后再上下对折一次。这样虽然比较方便,但是有的同学带了冬天的棉裤,比较厚,对折次数多会造成折痕处不平整,内层有褶皱,穿上身后影响美观。
那应该怎么减少对折次数,尽量少地产生褶皱呢?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上下折叠的时候对折一次,长度变成原来的二分之一,裤子还是有点长,对折两次,长度变成了原来的四分之一,虽然短了,但是会有褶皱。可不可以变成原来长度的三分之一呢?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学生很容易会想到三等分的方法。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叠裤子的技巧,并动手操作:
(1)把长裤铺在床板或者桌子上,用手抚平。
(2)将长裤沿中间的对称线折叠(如图1)。
(3)对折后,将裤子按长度分成3等份,如图2。刚开始学生不太容易三等分,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裤子的小腿部分是下段,大腿部分是中段,剩余部分是上段,学生很容易根据膝盖和大腿根部位置找出三等分的简便方法。
(4)先将下段沿虚线向上折叠,如图3,再将上段沿虚线向下折叠即可,如图4。
【板书】
叠裤子的步骤是“一铺二折三分四叠”。
【巩固练习】
学生自己探索归纳演练后,基本掌握叠长裤的技巧,按照板书的顺序独立练习几遍,就可以很熟练地叠好长裤。
(三)叠T-恤衫
学生回忆自己日常所见,自己探索怎么折叠T-恤衫。很多同学都是将衣服先左右对折,再上下折叠,虽然速度很快,但是不够美观,尤其是带有立领的上衣,立领对折后就会变形,不太美观。那应该怎么折叠可以很好地保护立领呢?
引导学生回忆商场里的衬衫是怎么展示的呢?教师展示自己折叠好的T-恤衫。
这样折叠可以完好的展现立领效果,衣领不易变形。这是怎么折叠出来的呢?学生先自己动手折叠,再和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讨论,合作探索折叠方法。
教师巡视,并及时引导,由小组长汇报探究结果,师生归纳总结出叠T-恤衫的技巧。
(1)把上衣铺在床板或者桌子上,用手抚平(如图a)。
(2)找到一边肩宽的三分之一点(图b中小花1的位置),垂直向下直到衣角找到小花3的位置(如图c),沿图c中虚线把袖子往衣背里叠(如图d);
(3)叠另外一边的方法与上述步骤相同,沿图e中虚线向衣背折叠(如图f);
(4)找到图f中小花2和5的位置,即两条竖直线的中点,沿图f中虚线向衣肩折叠(如图g);
(5)衣服翻转至正面,如图h,即可完成。
【板书】
叠T-恤衫的技巧是“一铺二叠三叠四折五翻转”。
4、巩固练习
相对于叠裤子,叠T-恤衫比较难尤其是第(2)、(3)步,学生对于关键点的位置把握不够准确,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后再进行下一步。
学生自己按照板书的顺序独立多练习几遍,可以很熟练地叠好T-恤衫。
八、课堂效果评价
本节劳动课内容实用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叠衣服操作较简单,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学生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衣服,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孩子们迫切希望回家自己叠衣服,为父母减轻负担,增强了家庭责任感。
九、拓展训练
回家后,学生把院子里的衣服折叠好收到衣柜里。
【篇4】小学劳动教育课件
中心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2020.9)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纠正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中心小学周边工农业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四、课程实施
(一)确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围绕丰富劳动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二)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借助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分工。在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综合实践课、多元发展课、研学旅行课、劳动主题教育课进行全方位整合,课程中心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教科处做好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过程管理与培训,学生成长中心、各级部积极做好家长的引导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四)规范实施过程。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五、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信息、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纳入《中心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中,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劳动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劳动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中心小学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要求各班为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档案,里面包括劳动教育活动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成果等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4)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六、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室的改造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四)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在金阳广场、复圣公园等前期校外德育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联系中心小学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田、山林、采摘园等作为学校的学农实践基地,联系县城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上一篇:关于葡萄沟课文教材分析【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