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下面是免费学习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西医结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下面是免费学习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鼓胀
鼓胀的概念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鼓胀的病因病机
鼓胀形成,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关键。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是形成鼓胀的基本条件。
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凸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及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鼓胀的辨证论治
气滞湿阻证
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水湿困脾证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水热蕴结证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瘀结水留证
证候: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阳虚水盛证
证候: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白光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药: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阴虚水停证
证候: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眩晕
眩晕的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眩晕的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眩晕之病因虽有上述多种,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以虚者居多。
眩晕的辨证论治
肝阳上亢证
证候: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气血亏虚证
证候: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肾精不足证
证候: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方药:左归丸加减。
痰湿中阻证
证候: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瘀血阻窍证
证候: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推荐访问:内科学 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汇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