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楼梦集合5篇
解读,读作:jiě dú 对事物进行理解的过程或者结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解读红楼梦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解读红楼梦5篇
解读红楼梦篇1
《红楼梦》人物性格之解析——史湘云
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史侯家小姐,贾母内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婶母抚养。
她是《红楼梦》里活得最明白的人。她的生命生来原本是极为高贵的,应该如元春宝钗一样极受宠爱,可是她却又是不幸的,父母早亡无人真心疼爱,她的生命在那个家庭中就变得轻如草荠一般。可是她自己很珍视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人格。她对贾府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给下人丫鬟的礼物都要亲自送到。她能做贾府中由下人们来做的手工,可是她一直是乐观的。因为她是笑对生命的。她幸福地度过她生命中有过的每一个快乐的日子,在快乐的时候不去想那些多余的不快乐。这样当不快乐到来的时候她才可以坦然地接受,因为她的一生毕竟有过很多很多的快乐。同是孤儿,与黛玉相比,她明显快乐的时候更多。有时候我们真该学学史湘云的豁达,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悦纳自己,这样一生才会更快乐。
她心直口快,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与黛玉的哭哭啼啼 ,悲秋伤月相比 ,史湘云简直是没心没肺,不知悲伤为何物。她说话常常不经过大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简直有点“傻白甜”。不过这种性格我喜欢,与简单的人相处,不累。
史湘云为人热情,教香菱作诗,与翠缕思辨,她乐在其中,爱凑合所有有趣的事情。她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充满信心,热情似火。
她性格大大咧咧,开朗豪爽,颇具男子风范。心理学上说男人的女性化的一面为阿尼玛,女人的男性化的一面为阿尼姆斯,意思就是每个男性身体里都有女性潜倾,每个女性身体里都有男性潜倾。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想史湘云身体里的阿尼姆斯一定高于其他女性,不然性格不会如此豪放。
性格决定命运,她的一生因为简单、乐观而快乐。
解读红楼梦篇2
红楼梦解读
我们都经受过林黛玉的痛苦她从一个尖锐的,总带着质疑眼神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通晓事理的姑娘。与此同时,她感觉到自己的眼泪也越来越少了,成长,也意味着耗损。闫红今天 10:03阅读(9.3万)贾政,宝玉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不经过奋斗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即便是你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如此卑微,都能令你心脏强劲,眼神明亮,静如处子,脱如狡兔。命运剥夺了贾政打造这样一个自己的机缘。闫红10月19日 09:32阅读(29万)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黛玉的婚姻,既然是老太太一句话的事,她为什么不早早发下这句话来?另一方面,贾母执意将宝钗视为透明,也是意味深长。闫红10月12日 09:43阅读(93万)喜鸾的心事她们都是小家碧玉,共同拥有的资源,都是三个字:生得好。叶倾城10月1日 10:49阅读(80万)平庸者就活该得不到爱—— 不可爱的人,让人拿什么来爱?我并非花容月貌,我也没有一技之长,我智商平平,情商也只是“人笨事皆难”,但平庸者,就不应该得到爱吗?叶倾城8月20日 11:46阅读(108万)林黛玉何曾目无尊长?—— 启阵说红楼之八如果说,林黛玉日后有爱使小性子、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之类缺点,导致她遭遇的不幸,那么,贾府长辈尤其是贾母、贾政、王夫人诸人负有相当的教养之责。丁启阵8月15日 10:20阅读(59万)可以当妈,别当奶妈—— 宝玉心中的另一个死鱼眼珠子都说宝玉最爱护女性——错了,他心目中的女性仅包括青春正好的美丽女孩子,珍珠一样明丽。婆婆妈妈们不是女性,无才无貌的傻大姐也向来无缘进入群芳谱。叶倾城8月5日 14:38阅读(116万)胡文彬自叹“朽木”著名“红学家”拒绝公开指证“红学界”长期隐瞒陶洙伪造贩卖“脂砚斋评本”的事实。陈林7月23日 11:06阅读(24万)抓住男人的胃,未必抓住男人的心—— 薛姨妈的糟鹅掌鹅信与沈太太的莴笋圆子大部分男人,不是美食家。也许要到老了,他们才能懂得,女人亲自下厨代表了什么。可是到那时,女人也老了。叶倾城7月22日 10:27阅读(93万)“芳名”背后是文章《红楼梦》里的名字,大多都内中有文章,但相对于贾雨村、甄士隐这些巧用谐音的名字,我更喜欢丫鬟们名字里藏着那份委婉用意。闫红7月13日 09:08阅读(72万)晴雯,她只在那三千弱水中对于宝玉,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告别不断割舍的过程,一章章筛选,逐一放弃,留下那两三个,而晴雯,是被放弃被筛选掉的。闫红6月24日 12:41阅读(99万)“拥钗”是反文学行为—— 启阵说红楼之七我认为,由“拥黛”转向“拥钗”,是对文学的背离,对《红楼梦》的亵渎。他们这是把《红楼梦》当成了《列女传》,把曹雪芹当成了卡内基!丁启阵6月18日 10:47阅读(56万)笔迹专家已亮剑—— 权威专家鉴定陶洙伪造“脂评本”无论是最后的误判,还是第一步坚定的结论,公安部门权威笔迹鉴定专家方邡严肃认真的鉴定意见,对陶洙伪造“脂评本”和“红学界”长期隐瞒真相的罪恶行径都是毁灭性的打击。陈林6月11日 16:26阅读(47万)钗黛和好之谜—— 启阵说红楼之六曹雪芹之所以要用不小的篇幅,浓墨重彩表现钗黛和好,我认为很可能是欲擒故纵的伏笔,为了更深刻地揭露宝钗的虚伪,更鲜明地衬托日后钗黛矛盾,更震撼地凸显林黛玉泪尽人亡的悲剧丁启阵6月6日 11:49阅读(60万)陶洙伪造“脂评本”(下)—— 百年“红学”第一造假大案告破,事实清楚,人赃俱在前文举例论证陶洙伪造“己卯本”和“庚辰本”,那么陶洙伪造其它“脂本”的指控是否能成立呢?陈林5月31日 11:28阅读(51万)既生黛玉,何生宝钗在争夺贾宝玉的过程中,薛宝钗虽然有“金玉良缘”、家庭背景、身体比较健康、处事周全等优势,但是,相比于林黛玉的跟贾宝玉相处时间长、情趣相通、价值观念相近、善于表达感情等优势,一直处于下风。丁启阵5月28日 15:15阅读(62万)勘破虚实是枉然—— 也来谈谈《红楼梦》虽然可以揪出书中许多虚实来,但又如何呢?其实以笔说故事的人,头疼事之一便是被人追着问,某段情节是真是假?朱天衣5月24日 14:32阅读(44万)陶洙伪造“脂评本”(中)—— 百年“红学”第一造假大案告破,事实清楚,人赃俱在我坚信找出陶洙的亲笔笔迹对比“脂本”笔迹,就是对“红学界”肆虐近百年的“脂本”谎言的直接致命一击。陈林5月19日 11:32阅读(40万)林黛玉适合做结婚对象吗即使是在《红楼梦》时代,比起公认“贤惠宽厚”的薛宝钗来,林黛玉也是更加合适的对婚对象。丁启阵5月19日 10:34阅读(67万)陶洙伪造“脂评本”(上)—— 百年“红学”第一造假大案告破,事实清楚,人赃俱在我坚信,找出陶洙的这种亲笔笔迹,对比“脂砚斋评本”,就是对百年“红学”第一造假大案的致命一击。陈林5月4日 15:38阅读(36万)假如林黛玉当上荣国府管家—— 红楼说梦之一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本是一种劣势生活境遇。但是,倘若赋予黛玉管理家族财政的大权,这种劣势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省却亲情嫌疑、利益羁绊的“客卿”优势。丁启阵3月26日 11:30阅读(129万)食色,性也—— 红楼梦里的好味道孟子说:“食色,性也。”如果来个歪解:“食与色,都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亦是对的。像那个薛蟠,是好色之人,与宝玉低回再三的“意淫”不同,他贪婪、粗鄙,只求肉欲,不讲情调。闫红2月22日 10:44阅读(66万)笔迹鉴定有章法—— “特殊笔画”和“特殊结构”是确证陶洙亲笔伪造系列“脂本”的关键面对十几部承载造假者数十万字迹的假古籍“脂砚斋评本”,笔迹鉴定就变得相当容易,并不一定非要通过司法部门刑侦专家来定案,大多数普通民众就能清晰辨别。陈林2月17日 11:49阅读(48万)宝钗的“无情”与有情她不像宝玉那样有着盲目的安全感,也不像凤姐以为有个法子可以常保家族基业,她知道聚散兴衰是人世必然,虽然家业尚可维持,她已做好衰败的准备。闫红1月16日 12:45阅读(48万)谎话连篇陶北溟—— “红学”诈骗元凶之一陶北溟生平迷雾及揭秘陶北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史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在金石书画领域(包括创作、收藏和鉴定)享有很高的地位,在“红学”诈骗的舞台上也有不小的影响……陈林1月2日 10:42阅读(35万)“乱臣贼子”陶兰泉(中)—— 伪造“红学”假古籍元凶之一陶湘丑行累累我对日本人的刻苦和细致相当敬佩,日本学界的认真严谨也令人刮目相看;可是,仓石到死也不知道,日本“红学界”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都被陶湘、陶洙和董康伪造的“程乙本”所欺……陈林2013年12月4日 10:12阅读(24万)谁伪造了“曹雪芹”和“脂砚斋”(上)—— “甲戌本”的伪造者剽窃了陈寅恪老师王伯沆的评点“甲戌本”必伪的事实猛然提醒了我,有关“曹雪芹”的一切材料也必定是伪造的,并且跟“甲戌本”的伪造者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陈林2013年11月18日 23:15阅读(24万)胡适的红学造假案(三)—— 胡适长期垄断“甲戌本”秘不示人并掩盖售买真相胡适根据自己心知肚明的假古籍“甲戌本”腰斩《红楼梦》,谬种流传,贻误后生,祸害百年,有罪。这将是历史的定论……陈林2013年11月12日 11:47阅读(22万)东西南北要辨清—— 细读分析《红楼梦》作者曹頫所用的“乾坤大挪移”手法我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些人连最基本的文本事实都认识不清,就敢于说三道四,狂妄得要“腰斩红楼”?陈林2013年10月29日 14:18阅读(46万)省亲别墅即荣禧堂(下)—— 论元春省亲以康熙驻跸曹寅江宁织造府“萱瑞堂”为原型大家为什么那么多从不细读文本,从不认真考察后40回的读者,胆敢轻率断言前后文本如何如何“相互矛盾”,以至于要狂妄地“腰斩红楼”?陈林2013年10月27日 13:52阅读(47万)宝玉婚房与大观园机密—— 宝玉宝钗新房的位置透露了荣国府大观园建筑布局的重大秘密如此而言,请大家问问大家,精心谋篇布局的这位“后40回作者”,不是前80回作者本人,还能是谁?陈林2013年10月26日 10:49阅读(44万)林黛玉隐藏最深的嫉妒—— 从宝玉和妙玉住得最近看林妹妹的“小心眼”林妹妹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根本原因在于大量情诗显示李商隐是个多情公子,经常跟女道士、尼姑甚至歌妓眉来眼去。心眼儿最重的林妹妹最怕贾宝玉也是这么一个情种……陈林2013年10月17日 20:33阅读(22万)大观园里放风筝—— 从第70回放风筝的地理位置看“脂本”妄添文字的荒谬错乱红研所的“红学家”们放过风筝,会放风筝吗?“脂本”之伪,在放风筝这一情节描述上再一次凸显出来……陈林2013年10月14日 20:09阅读(18万)“曹雪芹遗稿”的拙劣快闪—— 围绕假新闻“《红楼梦》后二十八回手稿回到祖国”的种种荒唐表演大家不知道的是,张贵林的骗术表演,比起“红学界”的“专家”“学者”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张贵林的骗术容易被戳穿,“红学家”却更具欺骗性。陈林2013年10月12日 15:46阅读(22万)“曹雪芹”根本不存在(下)—— 再论“曹雪芹”是曹頫创造的小说人物前人未曾了解的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恰恰在小说中隐藏并暗示了多重证据,不但足以指证作者的真实身份,而且设下了种种令作伪者丑行败露的圈套。陈林2013年10月9日 11:05阅读(23万)天上掉下来个薛宝琴宝琴的到来,试出那友谊和爱情的坚固,所以她要才貌双全,要人人称羡,要得到最夸张的褒奖,再由作者峰回路转地告诉我们,宝玉,已经择定了他那一瓢饮。天上掉下个薛宝琴,宝琴姑娘,是为了证实别人的故事而来的。闫红2013年10月4日 15:26阅读(39万)“曹雪芹”根本不存在(上)—— 论“曹雪芹”是曹頫创造的小说人物“曹雪芹”根本不曾真正存在,他只是现存120回《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曹頫虚拟的小说人物,因此不但“曹雪芹墓石(墓碑)”必定是造假作伪,而且现存一切有关“曹雪芹”的所谓“史料”都是造假作伪或者以讹传讹。以下详细申论之。陈林2013年9月26日 22:51阅读(27万)“曹雪芹墓碑”绝对是假的—— 从干支纪年等小常识一举粉碎“红学大师”冯其庸主导的荒唐闹剧只要不对“曹雪芹墓石(墓碑)”这一造假事件穷追猛打,这块丑陋不堪的垫脚石还会继续间歇性上演荒唐闹剧。陈林2013年9月23日 18:26阅读(22万)胡适“脂批”的错上加错—— 由《红楼梦》所写“虎兔相逢”谈有关干支历法的正确常识“脂砚斋”时间叙述的常识性错误,不仅证明“脂批”根本就是作伪,而且完全证伪了有关“曹雪芹”的一切所谓史料。陈林2013年9月22日 09:45阅读(27万)中秋礼赞《红楼梦》—— 兼论曹頫“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与T.S.艾略特《荒原》之比较1706年到1724年,恰好是被吹嘘为超越历朝历代的“康熙盛世”,而曹頫笔下的贾宝玉如同安徒生笔下的小男孩,毫不客气地指出所谓“盛世”的华美新装不过是一丝不挂的荒唐丑态……陈林2013年9月19日 11:24阅读(31万)盛世流氓贾雨村—— 从贾雨村的飞黄腾达看“康熙盛世”的悲惨真相贾雨村做得最狠的,应该是为求自保,对大恩人贾政一家“落井下石”。如果说没有甄士隐,贾雨村就一辈子是个穷酸……陈林2013年9月17日 16:12阅读(54万)电视剧《红楼梦》的年龄错误—— 兼谈《红楼梦》的主角是少男少女及作者之意图尽管《红楼梦》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清楚明白《红楼梦》的主角宝黛钗等人是一群少男少女。19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欧阳奋强、陈晓旭等演员都是以成年人形象扮少男少女,角色根本不能成立。陈林2013年9月16日 12:15阅读(55万)怡红夜宴排座次—— 兼谈从宴会参与人数和掷骰点数看“脂砚斋评本”“庚辰本”之伪“脂砚斋评本”和“程乙本”的作伪者,乃至后世的“红学家”,哪里知道聪明的曹頫设下的这些“迷魂阵”,轻举妄动,妄加篡改,胡乱阐释,其下场当然是动辄得咎,自投罗网。怡红夜宴排座次,就是经典一例。陈林2013年9月13日 10:07阅读(59万)宝玉“自恋”的瓦解—— 从精神分析学看“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的实质及作者意图一旦某个人被贴上“自恋”的标签,这种看似平淡的词语所包含的评价性质就是毁灭性的,它仿佛在揭露被评价者正在进行一种可怕的、病态的自慰。跟贾瑞幻想与凤姐颠鸾倒凤一般,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得好死。陈林2013年9月11日 11:09阅读(52万)贾母为何弃黛择钗—— 家族利益的算计是宝黛钗三人爱情悲剧的元凶贾母在宝玉的婚事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宝钗而非黛玉呢?这的确是一个长期困扰广大读者的问题。我今天要给出的答复,也许有些方面是前人已经讨论过的,但这并非掠人之美,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陈林2013年9月9日 09:47阅读(248万)贾府当然在南京—— 从小说原著文本和新发现的证据论宁荣两府的地理位置“红学家”的荒谬,集中体现于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新《红》剧严重背离原著,将荣国府和宁国府安置到了北京,可笑至极。陈林2013年8月28日 10:33阅读(159万)红楼美味话鲟鳇—— 兼谈从第53回乌庄头进贡的鲟鳇鱼数量看“脂本”之伪鲟鳇鱼体大肉多,自古称为美味。早在周朝,捕捉到的大型鲟鳇鱼首先要献给天子,所以鲟鳇鱼又叫作“王鲔”……陈林2013年8月24日 11:59阅读(160万)红楼朝贺与康熙—— 从第55回林黛玉犯咳嗽的季节异文之辨看“脂本”之伪熟悉本专栏前文的读者都知道,程甲本《红楼梦》是曹頫《石头记》传世的唯一原本真本,“程乙本”和一切“脂本”都是后世伪造的假古籍……陈林2013年8月21日 09:27阅读(164万)
解读红楼梦篇3
《红楼梦》男性形象解读
王默涵
【期刊名称】《《青年文学家》》
【年(卷),期】2019(000)035
【摘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了成群的性格鲜明而又富有社会内蕴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男性人物有235人,而单从全书内容上看,作者描写闺阁生活、女子言行的笔墨占了绝大部分,而男性形象并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他们也在《红楼梦》中闪耀着同样的光辉.本文对男性形象的角度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男性形象的分类,男女形象不同的对比剖析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的不同,从而解读《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
【总页数】1页(80)
【关键词】《红楼梦》; 男性形象
【作者】王默涵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试析秦可卿形象在《红楼梦》主题解读中的寓示意义——兼论李国文对秦可卿形象的错误解读 [J], 王纯忠
2.一部力图正确解读《红楼梦》的学术著作——张兴德的《文学的哲学:红楼梦的第三种读法》 [J], 胥惠民
3.非经典作品的文本解读:《红楼梦》续书研究的新收获——评张云《谁能炼石补苍天——清代续书研究》 [J], 詹颂
4.破译《推背图》,解读《红楼梦》——浅谈《推背图》对《红楼梦》艺术构思的影响 [J], 侯仰军
5.下凡的《红楼梦》与不下凡的启蒙--晚近中国政法转型之际《红楼梦》的启蒙式解读 [J], 柯岚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解读红楼梦篇4
中外名著解读——《红楼梦》
一 重点情节疏理:
1、宝玉挨打
出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道。
2、黛玉葬花、作《葬花词》
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4、诉肺腑宝玉痴情
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 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5、宝钗戏蝶
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去唤黛玉。她远远看到宝玉走进院去就停住了脚。她想:“我现在跟进去,一来宝玉不方便,二来黛玉生疑,还是不进去的好。”转身就往回走。宝钗没走几步,忽然看见一对彩蝶上下飞舞,觉得有趣,就赶去捕捉,她手拿绣扇飞扑蝴蝶。彩蝶忽起忽落,宝钗一路追赶, 只赶得香汗淋漓,娇喘吁吁,方才罢手。
6.王熙凤的故事
(1)弄权铁槛寺
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2)借刀杀人
凤姐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先是挑唆尤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
7、尤三姐自刎
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自遇柳湘莲后,暗中发誓,非湘莲不嫁。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来,湘莲从宝玉口中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他认为宁国府除石头狮子外没有干净的地方,因此上门索剑,想退掉亲事。尤三姐猜想湘莲一定是把自己当作下流人物了,她马上捧剑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例以表清白。湘莲方知三姐的为人,后悔不迭。他抽出宝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出家当道士去了。
8、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干金一笑”。晴雯是宝玉房里的大丫鬟,但她生性倔犟、泼辣,遇事敢怒敢言。一日,晴雯失手将扇子骨摔断了,若得宝玉大发脾气。晴雯见此,笑道:“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晚间,晴雯在凉椅上纳凉,宝玉凑过去,晴雯翻身坐起道:“干嘛又来招我?”,宝玉赔笑道:“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9、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贾宝玉、薛宝琴、邢蛐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预备下酒席,喝酒玩闹。宝玉提议:“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赞成。香菱把酒令一一写下。活泼、顽皮的湘云姑娘只划拳,不行酒令,被宝钗灌了一杯。酒令行到香菱,她一时想不起来。湘云暗中教她。黛玉眼尖,又罚湘云一杯。湘云相继被罚了好几杯。散席时突然不见了湘云。这时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僻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争艳,蜜蜂飞舞。大家跑去一看,不由得笑了起来。
10、勇晴雯病补孔雀裘
一天晚上,宝玉不留神将贾母送他的孔雀裘烧了一块。工匠们不识此物不敢接这活儿。这下可急坏了宝玉。晴雯此时正因病卧床,听说此事,忙硬撑着坐起来,拿过来一看说:“用孔雀金线织密一点儿,恐怕能混过去。”她挣扎着披上衣服坐起来,咬着牙做起活儿来。每缝几针就得喘一阵,一直补到半夜。补完之后,宝玉一看,简直和原来一模一样。
11、元春省亲
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大女儿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也有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元春被选入宫,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此番见到贾母、王夫人等,彼此悲喜交集,欲泣无声,不由得泪水频垂,强作欢颜。
12.抄检大观园
一个绣香囊丢在大观园的山石后,被捡后交到了王夫人手里。王夫人让凤姐纠集王善保家的等几人连夜对大观园进行抄检。她们先后抄检了宝玉、黛玉丫头的箱子,都没发现可疑之物。再要搜探春的丫头时,受到探春的阻挠,王善保家的还挨了探春一巴掌。最后在迎春的房里发现了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与其表弟潘又安的私情,王保善家的又气又臊。
13.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14.刘姥姥进贾府
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
二、《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及与全书内容的关系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更好地解读《红楼梦》,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璎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并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略)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这一段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已有,不做赘述。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蕃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这里的一些重要判词,应该认真解读,最好借助相关资料。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三 人物鉴赏:
1.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他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封建家族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隘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2.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3.薛宝钗
说完了宝黛,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黛玉的美是一种感性而诗意的存在,宝钗的美则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道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甚至就连那个几乎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买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打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不满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以此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但她苦心争取到的“金玉良缘”并没有给她带来她所渴望的幸福。在一场由封建家长亲手导演的婚姻轰轰烈烈的上演中,不仅结束了黛玉年轻而脆弱的生命,也开启了宝钗后半生的悲酸。在这场闹剧中,当事人木偶般被动地被操纵着,宝钗只能噙着泪,一任家长将骗婚者的嫁衣披在自己身上,无奈的同演着“掉包计”。骗局之中,三个当事人,宝痴黛亡,惟有宝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角色的尴尬,清醒的品味着痛,这对这位才貌双全的淑媛的尊严与骄傲是怎样的一种摧残?一进洞房,就被宝玉哭闹着质问为什么把林妹妹“赶了出去”而“霸占住在这里”;“自过了门没过过一天舒服日子(108回)”……面对着这个疯傻而且心系另一个女子的丈夫,宝钗非但不能“怒”,反而要“劝”,要“开解”(109回)。她虽有“停机德”,却不免遭冷落:做到了“举案齐眉,却仍让人意难平”;成就了金玉良缘,仍以冷漠空虚为伴侣。
金玉良缘终悲苦琴边衾里总无缘 --------薛宝钗也是悲剧的结局,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条,却仍难免是礼教供桌上的牺牲品。
4.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纪轻轻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着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得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相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 “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未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之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5.史湘云
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襁褓之间父母违”的孤苦无助以及“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的生活阴影一点也没有影响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格。
湘云在书中首次亮相,就形容“大笑大说的”出场来。爱说爱笑是她的天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
湘云给众人带来的快乐不仅缘于她的笑,更皆出语谐趣。如她用《点绛唇》编出了刁钻古怪的谜语惹得众人大笑。她的酒令也比有说不尽的俏皮!
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屑犹抱琵琶半遮面,举手投足,痛快淋漓。第49回三进荣府在芦雪庵赏雪时,她也是一身男装,逗得黛玉打趣她,说她是“孙行者”、“小骚达子”,众人也赞她“只爱打扮成个小了样儿,原比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这与封建社会对女子所要求的那种“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简直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史湘云这种豪秀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就成为纯真直爽,无事不可对人言的纯真直爽。她胸无鲜尘,也胸无芥蒂,率诚在性。
湘云敬爱宝钗,也情有可原。宝钗确实是个善解人意、能嘘寒问暖之人,让缺乏亲情关爱的湘云倍感温馨。但湘云与宝钗相比,想法还是要简单许多,对功名前途考虑得没那么复杂。这也正是她的天真之处。
大观园里有两位男子气质的女子,这就是贾探春和史湘云。但贾探春的男子气质表现为政治风度,而史湘云的男子气质则表现为名士风度。贾探春是封建社会的预言者,她最早看出并最早预言了四大家族无可挽回的必然败落的命运。史湘云是封建社会的逍遥者,她独立于叛逆者与卫道者之间,用笑迷迷的眼光看着人世,风度显得是那么潇洒飘逸。大观园中“醉卧芍药裀”这样的画面,最能体现这种风度了。
笼罩在整个家族,整个社会头顶上的阴影,同样也笼罩着湘云。她和金陵十二钗中以及之外的那些青年女子一样,前景黯淡,命途多厄。湘云即便侥幸“厮配得才貌仙郎”,也“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到头来不免归入薄命司中。这是作者为证明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制度下,女子地位的低下与生活的不幸。无论你是贵是贱、是美是丑、是性灵是愚顽、是柔弱是强悍,终逃不过男权社会中对女子惨酷的压制与迫害。
模拟测试(一)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E、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 ,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参考答案:1、AE((A 说反了,E黛玉住潇湘馆)
2、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5分)
参考答案:①善良的老人家。②勤劳的劳动者。③热心的好心肠。④智慧的公关师。⑤幽默的老太太。⑥率直的好脾气。⑦乐观的生存者。(任意答出五点即可)
3、《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5分)
参考答案: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性格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原因2分,性格3分,其中“平等思想”2分)
模拟测试(二)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B、在《红楼梦》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晴雯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C、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石榴裙是薛宝琴送的 ,最早提到将黛玉许给宝玉的是凤姐。
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E、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参考答案:2、AB(A是湘云,B忍辱吞声的是尤二姐)
2、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5分)
参考答案: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意思大致即可。基本正确,不能低于3分)
3、简述凤姐或“贪”或“狠”的一个故事情节。(5分)
参考答案:①弄权铁槛寺。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②借刀杀人。凤姐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先是挑唆尤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
模拟测试(三)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B、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C、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睛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花袭人。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E、《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五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参考答案:3、DE(D诗社叫海棠社,E这里所说为第四回)
2、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对刘姥姥的了解,说说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刘姥姥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她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所与生俱来的处世美德。最令人感动的王熙凤托孤,刘姥姥救助巧姐儿,就是她善良诚信的表现。大风大浪,难掩其忠厚本色。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她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救济之恩,同时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二是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3、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5分)
参考答案: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
《红楼梦》阅读分析题
1、《红楼梦》第一回曾提及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有过一段“木石前盟”,请简述“木石前盟”的由来。
2、《林黛玉进贾府》从哪些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3、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的总结。
请结合故事情节,对以上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4、《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用两首《西江月》词来评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请结合《西江月》,谈谈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5、《红楼梦》不少回目中,常把两个不同的场景并置在一起对照着写,如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焚稿和宝钗成亲是典型的对照描写。作者把两个人物的悲与喜、死与生等场景并置在一起描写,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请分析将“宝玉成亲”和“黛玉焚稿”交替着描写的艺术效果。
6、《红楼梦》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写“宝玉挨打”,这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宝玉挨打有那些直接的原因?宝玉挨打的真正的根源是什么?宝玉与贾政的冲突仅仅是父子之间的冲突吗?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7、《红楼梦》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写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的不通反应。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分别来探访,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这是为什么?哭了半天之后,只说了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包含了黛玉怎样复杂的心情?这些显示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8、“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是宝钗探望宝玉时,对宝玉说的第一句话。虽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试加以分析概括,并指出宝钗的性格特点。
言外之意--------
宝钗性格特点:
9、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回答以下问题。
①、请简要叙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
②、为什么贾雨村在接到案子始初的审案态度与其后来判案时判若两人呢?请简要分析其中的缘由并概括贾雨村的性格。
③、门子是个怎样的角色?这一角色有何社会意义?
《红楼梦》阅读分析题(答案)
1、林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赤瑕宫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用甘露精心灌溉它,使它久延岁月。后来,仙草受了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就脱去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动了凡心,投胎转世为人,就是宝玉。而绛珠仙草因为上辈子神瑛侍者有恩于自己,也决定投胎转世为人,就是林黛玉。黛玉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黛玉也觉得宝玉好眼熟,好象在哪里见过。正因为他们二人前世有盟,今世有缘,他们相见才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2、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而黛玉的心理活动从侧面表现王熙凤的与众不同: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王熙凤的出场显示了她在老祖宗面前受宠的程度,从而显示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
肖像:包含服饰及容貌两方面。服饰方面,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与众姐妹完全不同的华贵妆扮,突出她在贾府与众不同的地位。又着重写她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的美丽及美丽外表下隐藏着的刁钻和狡黠。
见黛玉:先是恭维,继而拭泪,随后忙转悲为喜,顷刻之间就能完成了感情的转变,突出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又揭示了她深得贾母喜欢的原因。
回王夫人:她的周到的安排和对长辈的尊敬,赢得了王夫人的赏识,表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干练。
3、在宝玉出场以前,作品首先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和他在贾府的地位。贾府内外有许多人都对宝玉持贬斥的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过,她这个“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一个封建阶级的逆子。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的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他在贾府便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了。
贾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写宝玉。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了亲切感。
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现个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赞颂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4、这一部分,作者先抑后扬,明贬实褒,多角度刻画了宝玉的性格。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西江月》词,第一首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寓褒于贬,似贬实褒,概括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该词表面上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则是宝玉叛逆精神的赞歌。
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 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厌弃功名,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
5、黛玉把诗稿、诗帕焚了,这是她对宝玉的告别,是对那恶浊世界的最彻底的决裂!“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林黛玉的悲剧形象更加鲜明和感人!这一部分是为黛玉之死这一高潮的到来做最后的铺垫,引导观众进入黛玉生命的最后阶段,并把观众推入极度绝望和悲恸之中,让人们在永久性的遗憾中,品位着愈睐愈浓重的哀伤,大大增强了悲剧色彩。
作者写黛玉之死与宝玉、宝钗成亲,使用了反复的交叉和对比的手法,巧妙的安排穿插,使前后情节互相映衬,对比度逐渐加大,生活画面的色彩愈发地浓郁起来。一方面是满堂合奏笙箫,一方面是旧院凄凉冷落;一边是生,一边是死;一边是喜,一边是悲;宝玉、宝钗的婚礼,办得愈热闹,读者就愈来愈多的感受带了黛玉的悲惨凄凉。
病榻上卧着痛苦绝望的林黛玉。"知音已绝,诗稿怎存?"她焚了诗稿,焚了宝玉赠的诗帕。紫鹃、雪雁急得团团转,向上头禀报,偏偏不见贾母、王夫人,原来她们都在忙宝玉的喜事。只能找来寡嫂李纨,帮忙准备后事。
一边是黛玉和紫鹃决别,一边是宝玉和"黛玉"(遮着盖头红的宝钗)喜成大礼;一边黛玉嘱托紫鹃让她"质来洁来还洁去",一边宝玉披红牵彩,将新娘送入洞房。
正当宝玉洞房花烛时,黛玉直着喉咙喊着"宝玉!你好……"而死去。
作者把“黛玉焚稿”和“宝钗出阁”两个高潮放在一起来写,把力量攒足,一下子把情节推向高潮,把观众久悬之心一下子掼到了地上,给人的心灵以极大的震动,激起了人们对黛玉的强烈同情,对扼杀青年美好自由爱情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强烈愤恨,并把观众推入极度绝望和悲恸之中,让人们在永久性的遗憾中,品位着愈睐愈浓重的哀伤,大大增强了悲剧色彩。
6、直接原因:①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
②宝玉与戏子琪官(即蒋玉菡)的交往中得罪了忠顺府,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
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逼死了金钏。
根本原因:宝玉不走仕途,不好四书五经,与封建“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不符,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振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同时宝玉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违背了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法。
宝玉与贾政的冲突,表面上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说到底是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尖锐冲突,展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7、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 已哭了大半天,“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怕别人取笑。
与宝钗劝宝玉求功名不同,黛玉追求的情感和人生观与宝玉相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从不说让宝玉讨厌的“那些混账话”。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这是一句只有深爱宝玉的黛玉才能说出来的话。话虽短,但意味深长,是汹涌的感情,跳过悲伤的阻塞而喷溅出来的一句话,这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而更多的是对宝玉的发自心底的纯洁的爱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性格特征:①对宝玉爱之深切;②处事小心,时时在意,步步留心。
8、言外之意--------
对贾政毒打之事的态度: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
对宝玉的劝告: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
对宝玉的情: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却用“我们”这个代称,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中。
宝钗性格特点:从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钗是一位温柔、贤良、端庄的“大家闺秀”,但又谙于世故,城府极深。
黛玉是“直”的,情感胜于理智而宝钗是“圆”的,理智多于情感;黛玉是“直”的,情感胜于理智。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
9、①、请简要叙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情节。
冯、薛两家争买英莲,薛蟠打死冯渊后潜逃,积案一年,贾雨村接案。 贾雨村初闻案情,先是大怒,但其后却因门子的出现,以及门子所提供的护官府改变了审案初衷,最后却徇情枉法,让薛蟠逍遥法外。
②、为什么贾雨村在接到案子始初的审案态度与其后来判案时判若两人呢?请简要分析其中的缘由并概括贾雨村的性格。
贾雨村是一个初入官场的封建官员,门子所提供的护官符动摇了贾雨村判案的初衷。他一心想攀附权贵,根本不敢得罪才大势粗的四大家族。为自己的仕途铺砖砌道,于是,他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案,草菅人命。
贾雨村的性格: 趋炎附势、圆滑老练、忘恩负义、虚伪狡诈。
③、门子是个怎样的角色?这一角色有何社会意义?
门子是一个地位低下的门卒,只不过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的角色,他趋炎附势,惟利是图,人性丑恶。
门子这一角色,反映了当时官场腐败成风、社会乌烟瘴气的黑暗状况。
解读红楼梦篇5
适之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如今我且模仿写一篇『《红楼梦》解读走向刍议』,(且言为走向,而非趋势。)且不说能有多少人能看到,即便只是一二人阅之,便也算是不白费功夫。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半人读懂了红楼:破解《红楼梦》的三个绝招』,引文如下:『红楼梦成书以来,迷恋仰视的文字排上了月宫。但俺以为评者虽众,真正能接近红楼核心内容的是慕容素衣的《金陵十二钗评传》应该算半个,其余的那些,包括脂砚斋、蔡元培、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等统统可以拉进大观园枪毙掉,拿去为袭人谄媚,和薛宝钗殉情。要想破解红楼密码的谜底,应具三项潜质:一,较深的文学写作功底和审美修养。红楼是超一流小说,三流以下的写小说经验和审美能力是无法破解红楼的。二,贯通中外文学典籍,要读懂,不懂装懂别装。三,对老庄、佛学和国外哲学主要观点有所了解,并有自己的看法,不是人云我晕。』
后文之内容基本是他将大多著名红学家批得一无是处,再后来便是他对红楼的解读。(然究其对红楼梦的看法,不知是解读还是误读。是非褒贬且由后人评说,于此不再赘言。)倒不知此人果真学富五车有真学识,还是心高气傲,对红楼梦一知半解。依山野人之鄙见,恐怕也只是沽名钓誉之徒,或者跳梁小丑之类耳。(闲言少述)我且先小人后君子吧,先姑妄言之他的这三项。第一项,较深的文学写作功底和审美修养。这个总的来说可圈可点,还算不错,我基本同意。只是他表述的词为『文学写作』,多了写作两字。笔者以为,这两字的重量何止千斤?从学国文到能写作,到有文学功底,再到有『较深的文学写作功底』这个过渡何其漫长?若以此为据,恐怕难倒了无数华人。就是遍观当今作家,亦屈指可数。或如李敖,而余光中,余以为恐怕也都不能入列。故以此观之,这一条要求过于苛刻,审美修养暂且不表,能做到雅俗共赏的便已经难能可贵。第二个不过是第一个的延伸,通俗讲来,他要骂尽所有国人,因为这本是无法完成的事。第三个就更糟粕了,且不说他有无分清东西方哲学含义,或者更
简单一点,恐怕连哲学含义尚不可知,不妨建议先阅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再表也不迟。对三点做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从中自是有可学习之处。只是作者太过贪功急进,一些基本词汇或者观点尚不能辨析清楚,而于语句之间也都出现常识性错误。可见,面对学问,人皆应怀有一颗虔诚敬畏之心,不可急功近利,厚积而薄发,方才是正道。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平心静气方可。今之谈红学者众矣,然论解之者鲜有闻。尝有思而不得记之,一则不熟,二则亦不敢动之。久矣,今再四研思,觉其结果颇不无取谏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三事,分言述之,三事者何?
一曰,知史明智。
史与红虽不无交集,谓亦少矣,然『读史使人明智,知史可以解今。』在此处仍须严明的是读史不必“五读俱全”,一则浪费,二则易走偏。饱饭茶余亦可多阅杂文、诗歌之物。知性之余而先博后渊,则成一家之言。二曰,『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分为二,『能善悟』不论神秀渐悟,慧能顿悟(引为哲思明辨,是以西方之多行为,而东方之多思想。)『多笔记』此亘古之定则也,不必多赘。三曰,再论『个中人』(因其论述者颇多,故再细解之。)此则最轻、次之。然其苛刻繁琐亦难言表,何解?若先论『个中人』,则必先谈其『文化』二字。今世三大文化,一曰:情感(东亚)二曰:信仰(印度),三曰:理性(西方)。其『情感』亦《石头记》所系『大旨谈情』之痴情,又解其痴,唐寅曰:“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曹翁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亦系『痴颦儿』,亦系『龄官画蔷』,亦不可不明也,明痴而再解情,原系世间至高、至善之精神也。亦可解之『真善美』。明其果,而再究其因。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而脂砚斋则解『甲戌侧批:三字要紧。不知谁是个中人。宝玉即个中人乎?然则石头亦个中人乎?作者亦系个中人
乎?观者亦个中人乎?』先不表此字是为抄录者之过『‘个’字,基本解释(量词①单独的②人或物体的大小③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说文解字并无,康熙字典太过冗长,故稍引之,(又通作介。獨也,偏也。俗呼个爲個。)』亦或者脂砚斋为虚(详参见尤志心《中立者眼中的甲戌本真伪之争》其中谬论姑且不表,仅作参考),且说脂砚斋之评看似评,然模糊不清,其何评也?笑之。闲言少述。再表『个中人』何解?先引巴金先生一言。其言如下『《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反封建的小说。它不是曹雪芹的自传。但是这部小说里有作者自传的成份。我相信书中那些人物大都是作者所熟习的,他所爱过或者恨过的;那些场面大都是作者根据自己过去的见闻或亲身经历写出来的。曹害芹要不是在那种环境里生活过,他就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部小说来,对这一点,我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深有休会。』有言论者,其解为曹世家族也?谬论呼!不若乎于其言董鄂妃也!『个中人』实解则为有感同身受,亦乎大起大悲,曹翁、苏轼之流,亦乎小起小落。
匆匆而记,言微意浅。山野之人,一家之见,若有不当之处,君且谅之。虽有“为芹脂,誓把奇冤雪”之意,然《石头记》终为小说也,不可作史考,亦不必作“圣”来读,切莫推至崇高而忘其本心。大唐取《大乘佛法》而贡之,不学于无益,惟恐曹翁笑也。
下一篇:解读基金集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