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教案集合7篇
【必备】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语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语文教案集合7篇,供大家参考。
【必备】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 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
2.能从关键语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揣摩。虚实相间写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描写的几个场面以及作者的真实的感受,结合作者的情感谈出自己的体会,并能仿照课文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伴着音乐尽情畅谈当你遥望星空时的遐想和感受。(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1)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2)师生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有丰富的遐想,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表达也很有感情,说明你们都是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外界事物有着敏感和好奇,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和美好。
充满激情诵“繁星”
教师指导语: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繁星的感悟写在了《繁星》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为了让我们也能分享巴金的这份激情,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看看是谁最能走进巴金青年的心灵,感受到星空的那种美妙。要求:分成小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进行组内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推荐一个代表,到大组进行朗读展示;另外,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
(1)学生分组朗读、评议、推荐代表。(朗读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朗读的有关知识,比如重音、节奏、停顿等。)
(2)大组朗读展示,学生评委打分评点并推选出最佳朗诵者。(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评委对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都被文章的美好的意境陶醉了,大家似乎沉浸在那美好的夜色中,享受着美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好的文学作品确实要多多诵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学的美好世界。
(4)教师颁奖。(根据班级实际,可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或设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朗读处理奖、最佳情感奖等,适当给一点小奖品。)
仔细研读析“繁星”
教师指导语:刚才,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聆听了几位学生的深情朗读,我们已经陶醉在夜的梦幻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灿烂的星空,仿佛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再细读文章,研究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的画面的。
(1)学生读书,思考,填表。(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2)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可以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评点,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完善表格内容,所填内容大意对即可,但是如果学生填的词语准确精彩的话,老师要及时肯定,并且说明这样用词的效果。)
(3)教师进一步启发讨论: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是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先让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再讨论发言。)
明确:第一次侧重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伙伴关系;第三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答案允许有不同,只要能看出作者写作角度有不同就行。
点点“繁星”驻我心
教师指导语: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下面请你找出这些描写,细细品味,说说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的……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字数150左右。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文字。(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且说说写作的体会。)
(4)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看学生写的文字是否符合要求,看虚实相间的写法运用得是否自然合适。教师尽量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星空》,领略了大海、夜色和星空的美好,感受了作家那种追求自由,渴望美好的情怀,我想,大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了一个热切的期待,那就是要像巴金那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只要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课后学习
1、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
2、查阅有关星空知识的书籍,了解有关星空的科学常识或神话传说,写一个有关星空的小论文。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学会生字词,理解“藕断丝连”等词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 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
设计理念:
1. 探究阅读,自主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 读中感悟,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课力求以读为本,每遍都有每遍的目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乐意读书,让课堂气氛宽松活跃起来。
3. 迁移扩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讨论语言是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主旨,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语言,到领悟语言的精妙,步步深入,吸收、积累。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1、 情境故事;
2、 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3、 全班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初读感知
1、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2、 检查读书情况,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探究合作
1、 师: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2、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创设情境,延伸扩展
1、 情境设置,指导学生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 师:如果你是发明家,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相信大家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一定能发明更多更好更能为人类服务的新型玻璃。
实践活动
把这几种新型玻璃介绍给你的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3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遐想春天
执教:刘改兰
设计课时:1课时实施课时:1课时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各种事物的能力和大胆合理的想象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的探讨,培养学生互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感受,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围绕一个中心,写出对春天的所见所闻。
教学产出:
1、仔细观察,把握住景物描写的中心;
2、抓住重点,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
3、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的描写形象生动;
4、把你喜欢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材料:
PPT课件、朱自清《春》的视屏、儿歌《春天在哪里》的视屏、小红花。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名称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欢欣声音秀1、合上眼睛,深吸进去一口气,1、媒体导入,激发兴趣。
慢慢地呼出来,静静地、仔细地听。
春景图秀2、欣赏万物复苏春景图;2、播放收集到的春天图片。
3、快乐感知,各抒己见。
精彩题目秀4、以所见所闻为内容,设计题目。3、组织、引导。
快乐小导游5、读、说。4、播放PPT课件,组织、范读。
小游戏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想象春天美。5、组织、巡视。
美文欣赏7、欣赏美文。6、播放PPT课件,并欣赏
朱自清的《春》。
8、明确习作要求。7、出示习作要求.
小练笔9、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合作写一个8、组织、巡视、引导。
有关春天的小片段。
成果展示10、汇报交流。
11、歌唱。9、感情升华,播放儿歌
《春天在哪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展现”、“极目了望”、“朦朦胧胧”、“猛烈”、“耸立”、“仿佛”等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和记叙事物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读课文,懂得“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都看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为学习生字作准备)
出示卡片:诵、共、船、杭、常、浑、期、识、织、耳、深、舟。
(1)认读。
(2)用这些字口头组词。
二、揭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14课。(板书课题:14。大海的歌)
看到题目,同学们可能会想:大海会唱歌吗?大海唱的又是什么歌呢?我们学会了课文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各看到什么景物。
三、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①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注音要读准字音。
②在黑板上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正音。
③用生字口头组词,并说说词意或用新词说一句话。
④记忆生字字形(学生自由选择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办法)。
⑤在作业本上写生字(一个写一遍)。
(2)再读课文,懂得“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各看到什么景物。
①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选其中一段轻声朗读。
②指名朗读自选段落。
③边看幻灯片,边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思考:“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各看到什么景物?(板书: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
④讨论思考题。(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吊车、海轮、石油钻探船)
四、试探练习
(1)巩固所学生字。(以“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出现,在“找朋友”的歌曲中进行)
(2)看幻灯片,练习说话。(变换形式,完成课后习题四)
①出示句子——“我到驾驶室了望”,让学生说说句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出示幻灯片(幻灯出现新华书店的画面),看图说一句话,用上“到”字,要说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③出示幻灯片(幻灯出现*、公园的画面),请同学生们看图,在作业本上写一句话,要求用上“到”字,写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④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朗读了课文,懂得“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各看到了什么。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学设计之九》,来自网!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②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②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
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二、认定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注意以下词语: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诲汝 是知也 弘毅 死而后已 后凋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五、重点探究:
1.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 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 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
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提出要求: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需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诲女知之乎!
六、课堂训练:
1.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2.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3.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4.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5.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七、课堂总结: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八、布置作业
① 背诵课文。②抄写、识记字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注音、释义: 说 信 愠 三省
2、翻译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课文探究:
理解后五段内容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需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怎样看待“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从“我的学习方法”或“我从《论语》学到很多”两个题目中任选取一个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论语或格言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字数300字左右。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学习方法:1、3、4、
学习态度:5、6、7、
修身做人:2、8、9、10、
语文教案 篇7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沙埔中学林可兴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章的阅读:一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阅读;一是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阅读。近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阅读的考查尚未考过,但考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要重视。
二、小说知识的梳理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二)、小说考点的梳理
1、把握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其中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要注意思考的方向。
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人物形象。
(1)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理解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一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2)、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1)、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它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2)、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三、练习《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
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个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探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例l、在第①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例2、小说题为“病人”有什么深刻含义?
例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例4、对于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第②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表现了她典雅的气质。
B.第③段“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
C.小说巧妙地把情节场景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了“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E.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上一篇:改名村上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