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工科理念的内涵六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工科理念的内涵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新工科理念的内涵6篇

【篇1】新工科理念的内涵

“新工科”专业介绍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新工科”专业介绍,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新工科”专业介绍

“新工科”专业介绍:航空航天类专业

专业介绍:航空航天属于工学中的一个专业类。它包含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适航技术等7个专业。

开设院校:目前,我国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近些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此类专业,还有一些院校如南昌航空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填报志愿时,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和自己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报考条件:航空航天类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钻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所学的课程中也不难看出,航空航天专业普遍对力学、数学、物理的要求非常高,开设的课程也比较难。所以,数学、物理等科目成绩优异,且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钻研动手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这类专业。

“新工科”专业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海洋工程类,是研究各类船舶的设计、性能、结构、建造等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船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报考条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喜欢科学实验和动手实践,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一颗深入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

开设院校:据统计,目前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院校有20多所。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8所学校,在专业发展、师资力量和专业实验设施等方面力量最雄厚,属于全国船舶类高校的第一梯队,是老牌的船舶类专业院校。

“新工科”专业介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2012年教育部调整专业名称,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五个专业合并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开设院校: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有200余所。其中代表院校如: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和情况有不同的优势和侧重,主要培养方向有:光电仪器、光学工程、光通信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等。

“新工科”专业介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介绍: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一门融合了电气、计算机、传感、通讯、控制等众多学科领域,多学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学科专业。

开设院校:目前,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招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其中,开设该专业较早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近几年,华南理工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院校也新开设了该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平均分一般略低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新工科”专业介绍:机器人专业

培养本科生的机器人学院: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原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机器人学院创建于2012年,是学院重点打造的特色分院。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气、监控机器人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娱乐、教育机器人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人集成、机器人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智能软件、服务机器人方向)等5个本科专业。

东莞理工学院设有东莞机器人学院,由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等四方合作共建。面向在校的电子信息、自动化、机械设计、软件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以及其它对机器人有深厚兴趣的其它理工科专业学生招生(包括电子、机械、软件卓越班)。

东南大学2016年开设国内本科阶段首个“机器人工程”专业,以自动化大类统一招生的方式。进入“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大一大二阶段以通识课为主,大三开始进行机器人专业知识的学习。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就涉及“机器人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还有一些高校相关专业会开展工业机器人实训,如中国海洋大学的自动化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是:揭示自然智能的生成机理和探索机器模拟的理论,研究自然智能机理的机器实现技术特别是由信息提炼知识以及由知识生成智能策略的技术,研制面向各种应用领域的智能机器。涉及机器人技术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以及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交互系统技术等。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成为IT行业创新的重要生长点,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日趋明显,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机器、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社区、智能化物流等等,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专业被称为能赋予机器人以“大脑”的专业。

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招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其中,开设该专业较早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近几年,华南理工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院校也新开设了该专业。部分高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按大类招生,各校所归入的大类不同。

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院校:

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厦门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武昌理工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10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成为首家开设这一专业的职业院校。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主要研究自动控制原理和实现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专业支撑,以机器人机械结构、运动控制、微处理器应用、机器人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及编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软硬件相结合。

此专业不仅需要学习机械、电子、数控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学习工业机器人编程和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安装等。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科)开设院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仙桃职业学院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2016)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6)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16)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

2016年广东省共有15所高职院校新增同一个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共招1300人。部分院校: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私立华联学院(招生人数最多,文理兼招共200人)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预计3~5年后该专业招生人数稳定在100~120人)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五年内该专业在校生达400人)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机器人方向)本科专业培养具有工业机器人现场操作、编程、维修、保养能力,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能力,运用“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化设备设计、改造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开设自动化(机器人方向)专业的院校: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机器人方向)(本科)。

周口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机器人方向)(本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方向(专科)的开设院校: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方向)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2014年)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柔性制造方向)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方向)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技术)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控制技术(机器人方向)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应用方向)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方向)(2016年)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方向)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方向)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该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机械加工、食品、新能源等行业企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自动化成套装备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现场编程、调试维护、人机界面编程、系统集成等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教育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直通车”专业,课程有“工业机器人调试”。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专科)开设院校: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

日照市技师学院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淮海技师学院(2015)

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

漯河技师学院

嘉兴技师学院(学制5年,大专)(2013)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威海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科)

(本文所统计的各专业开设高校仅是一部分,院校后所注为首次开设此专业的年份。)

【篇2】新工科理念的内涵

“新工科”19大类专业王牌院校大盘点!

眼下,正值2019高考的最终冲刺阶段,相信不少考生和家长也开始在心中筹划志愿填报的院校和专业相关事宜了。

说到当下的热门专业类别,工科绝对是最受考生青睐的了。当下热门的专业,比如软件工程、建筑学、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都是工科这一大类。这些专业也是一直位居薪酬榜榜单的前几位的。

其实,除了传统的工科之外,现在还有一个名词也是需要考生和家长格外予以关注的,那就是“新工科”。

“新工科”的提出,是国家为了满足“一带一路”、“中国智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推进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

2018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其中,“新工科”专业改革类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智能制造类等热门“新工科”在内的19个项目群。

通过上表的目录显示,我们可以看到,这19个项目群,基本上涵盖了当下比较火的热门专业。尤其是当下非常受市场青睐的人工智能类、大数据类、智能制造类、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电子信息、仪器类等。

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其中大家非常关注的几大类专业中的王牌院校。

一、人工智能类/大数据/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

把这几大专业放在一起,是因为,基本上属于一个整体的大方向。基本上这4大类专业中,某一块比较突出的,其他几块的综合实力也相对比较强。

王牌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计算机、电子通信与工程等实力强的985理工类高校,这方面的实整体都非常雄厚!

二、机械类/自动化类

王牌院校:以“机械五虎”和“机械四小龙”为代表的相关院校,具体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燕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

三、航空航天类

王牌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四、交通运输类

王牌院校: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

五、土木、建筑类

王牌院校:以建筑老八校为代表的高校,主要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另外,还有,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也非常不错。

六、能源、电气类

能源类王牌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

电气类王牌院校:以“二龙四虎”为代表的院校,具体包括: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还有,原电力部直属的6所院校:东北电力大学、三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

除此之外,还有,广西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电力也非常不错。

【篇3】新工科理念的内涵

新工科建设的六个问题导向

新工科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六问: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

一问产业需求建专业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问题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调研,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要做好增量优化,主动布局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注重专业设置前瞻性,积极设置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兴工科,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要做好存量调整,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引导高校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拓展传统学科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形成新课程体系,打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升级版,服务钢铁、石化、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要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强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二问技术发展改内容当前,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企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工程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要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探索综合性课程、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课程、交叉学科研讨类课程,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推动教学内容更新,把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程教育的全过程。进一步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教育在师资队伍、实践平台、行业协同等方面的优势,广泛搭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专业化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专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高校是新工科建设的责任主体。“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立项,既是研究课题,要搞清楚新工科的内涵与规律,也是实践项目,不能坐而论道,要付诸人才培养的实践行动之中,更是改革方案,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体制,激发活力。要增强新工科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历史规律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要求工程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发生转型。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必须布局新工科建设,从而获得未来竞争优势。要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高校要做好学科专业的整体规划,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自我更新机制,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大胆实践,探索学科专业设置管理的新范式。要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改革只争朝夕,落实重在方寸。高校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充分利用好“新工科”这块试验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适应高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探索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的机制;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得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学习动力、注意力变成了稀缺资源。必须根据学生志趣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要坚持并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方便学生跨专业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加快管理者本位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借鉴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向学力”。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变革。

五问内外资源创条件为促进学校发展,必须优化配置校内资源,积极获取社会资源,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好条件。现在,高校面向社会汇聚优质资源的动力和能力还是不足。大学是开放的,要把办学视野打开,推进校企协同、科教协同,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主动联系和挖掘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积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统筹安排学生到实务部门、生产一线实习实践。要推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经验。要推广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要探索建立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学院。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国家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学院,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建设一批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的实践基地或工程创新训练中心。

六问国际前沿立标准要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实现全面超越,必须站在国际前沿来考量我们的人才培养,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体系。要加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要关注世界前沿科技进展和发达国家经济转型战略,如未来将在以下领域开展全面竞争:石墨烯技术、全面破解人脑、重组基因组、会学习的电脑、商用太阳能飞机、智能飞机、永不停止的太空竞赛,再如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实施工业4.0战略,重新树立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把这些国际前沿转化成我们的培养标准。

新工科建设体系要体现“五个强化”

我们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形成新工科发展体系,新工科发展体系要充分体现五个强化:

第一是强化新工科人才质量的核心定位。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定位是质量。

第二是强化一流工科教育教学的评价导向。我们的评价导向是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办出一流水平。第三是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既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也要支撑区域发展需求,要有这样的责任担当。第四是要强化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新工科建设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项行动,这项行动的价值追求是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第五是强化面向未来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引领。新工科最终要引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不是经济强国,经济强国要靠制造业强国支撑,制造业强国要靠我们现有的制造业和未来的先进制造业来支撑。因此,新工科要面向未来,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六问”最终体现在“五个强化”上。近期,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和发展,我们将组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专家组,提供理论指导和战略咨询;根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面向高校征集项目,在评审之后正式立项。条件成熟时,考虑增加部分新工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点,并通过多种形式支持新工科建设。新工科项目不是牌子,不是帽子,而是要切实地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上,在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所体现。建设发展新工科要因时而动,“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性交汇,是国家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同时要返本开新,“本”是中国教育的特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未来和挑战。返本才有根,新工科的“新”要立足新经济的新,要面向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培养新工科人才,把握由来、坚守本来、吸收外来、开创未来。相关高校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从而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一大批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为建设工程教育强国作出贡献,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END -作者:张大良

【篇4】新工科理念的内涵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

一、新理念选题

此类项目应结合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国内外

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分析研究新工科的内涵、特

征、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提出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和

思路。

1.新工科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目标:分析新工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揭示新工

科的内涵、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从国家视角、全球视

野和未来角度,提炼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提出我

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为新工科建设提供指

导。

内容:新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工程教育的影响

与挑战;新工科的内涵、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提炼新

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新工科与传统工科、应用理科

的关系;新工科的主要范围和划分标准;新工科建设面临

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教育的范式迁移;我国工程教育必须

承担的国家责任、全球义务和未来使命,如何贯彻落实国

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国

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不同类型院校新工

科建设的重点、难点和主要任务。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高质量论文、案例集等。

2.新经济对工科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

1

目标: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行

分行业、分区域、大规模的行业企业调研,为高校工程专

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指导。

内容:调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

拟现实、基因工程、核技术等新技术和智能制造、集成电

路、空天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业对工

程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趋势,为新工科专业设置和建设、

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建议和发展

思路。

预期成果:形成结构完整、数据详实的调研报告和咨

询报告、专业发展战略、高质量论文等。

3.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借鉴

目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进行总结分析,为我国工程

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内容:分析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改革的历

史和经验,总结高等教育与历次产业革命互动的规律,特

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工程教育改革趋势;从工程教

育发展的背景、政策、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和

专业、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维度进行

对比分析;总结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规律,提供可资借鉴

的经验。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案例集等。

4.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经验分析

目标:梳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总结成功

2

经验,揭示存在问题,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政策措施。

内容:深入调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实

施情况,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专业建设、专业认证、CDIO、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微电子

学院等前期探索;全面总结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

与特色,揭示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规律;分析当前我国工

程教育面临的问题,研判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新工科发展

的对策建议、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等。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咨询报告、案例集、高质量论

文等。

二、新结构选题

此类项目应面向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开展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的

研究与探索等,推动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与组织模式变革。

5.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目标:满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需

要,推动高新技术与工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

度融合,探索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实施路径。

内容:研究分析新经济对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

新要求,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传统工科专业信

息化、数字化改造的途径与方式;探索传统工科专业多学

科交叉复合改造的途径与方式;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探索基于现有工科专业改造升

3

级的新方向、新领域,逐步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等。

预期成果:改造升级一批传统工科专业,提交专业培养

方案、课程体系、系列教材和实施案例等。

6.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目标:根据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与

跨界整合,推动工科专业之间、工科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

融合,培育建设新兴工科专业。

内容:探索设置面向新技术、新产业以及未来技术的新

兴工科专业;制定以多学科交叉为特征的各类新兴工科专

业培养方案;重组并优化涵盖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新工科专

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新工科专业的实践创新教

育教学体系;研究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科专业对师资队伍

的要求以及实现途径。

预期成果:形成若干新兴工科专业的设置论证报告,提

交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系列教材和实施案例等。

7.理科衍生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目标:以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为目标,探索理科在技术

前沿的应用,推动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促进理、工、医

等学科交叉发展,孕育产生新兴工科专业。

内容:聚焦国家战略和未来产业需求,探究应用理科产

生新技术的环境、条件和路径,研究理科与工科之间交叉

融合的方式,推动应用理科与环境、医学、材料、能源、

通讯、人工智能等领域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工科领域及其

相关专业;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确立新兴工科专业

4

的建设目标,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等。

预期成果:形成若干由理科衍生的新兴工科专业的设置

论证报告,提交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系列教材和实

施案例等。

8.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与实践

目标:建立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

制,提升工程人才培养对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

支撑能力。

内容:研究产业发展特征及其规律,把握产业发展对工

程人才要求的动态变化;对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专

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建立专业

设置及其动态调整机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案。

预期成果:形成面向产业发展的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

整的体制机制。

三、新模式选题

此类项目应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 等

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和大学组织

模式创新。

9.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目标: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创新大学组织模式,建

立政校企等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

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

内容: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吸引多方面参与新工科建设,

5

创新高校与境内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其他高校及地方

政府的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

果共享、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结合新经济发展趋

势和产业需求,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人

才协同培养模式;推动大学组织创新,探索建设由校内外

多方参与的产业化学院等新型组织模式。

预期成果:建设一批面向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化学院,

如机器人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学院等;建设一批

集教育、培训、研发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形

成有利于社会机构深度参与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

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质量评价等活动的体制机制

等。

10.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目标:打破固有学科领域界限,形成体现多学科交叉融

合特征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内容:优化学院组织模式,建立跨学科交融的新型机构,

为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组织保障;

改革课程体系,开设跨学科课程,探索面向复杂工程问题

的课程和教学模式;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跨学科项目平

台,推进跨学科合作学习等;研究制定多学科交叉融合能

力达成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开展

体现学校优势与特色的专业集群建设。

预期成果:建设一批满足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新

组织机构;探索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6

和标准、课程体系、师资结构、管理模式等;开设若干体

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课程。

11.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目标: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升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建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

养模式。

内容: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创

新创业通识教育,积极探索设置学科前沿课程、综合性课

程、问题导向课程、交叉学科研讨课程;强化毕业设计的

创新创业导向;探索“工科+”创业双学位、主辅修制度等

多样化培养模式;建设基于工科优势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

平台,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

预期成果:建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路径,形成以创

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形成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

化应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等。

12.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目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探索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

内容:调研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

式、学习目标和方法,总结借鉴国内外高校个性化人才培

养的成功经验;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教学资源,鼓励学

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规划职业发展,允许学生选择专业和

自由组合课程;总结借鉴“拔尖计划”等教学改革经验,

探索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展示学生天赋特长;

7

研究制定自主设计培养方案和自创专业的标准和程序,建

立必要的支撑保障条件;完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推进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持续改进。

预期成果: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供基于案例、数据的实践经验等。

13.新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目标:面向产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需求,探索本研分

段衔接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配套制度体系。

内容:分别对本硕博阶段学习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成

果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索相关专业不同阶段的核心知

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有效衔接,形成多渠道的学生发展

路径;建立适应不同培养方案的选课体系,完善不同专业

的学分确认机制;探索实施学生自主选择和基于相应准入

条件的学生分流方案;针对本研分段连续培养的学生制定

合适的培养模式和选课体系等。

预期成果:完成研究报告,提供培养模式、选课体系和

学分确认机制的方案,并提供相应数据。

四、新质量选题

此类项目应在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

量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和专业评估体系,开展多维度的质

量评价等。

8

14.新兴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

目标:制订新兴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内容:立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研判发达国

家工程教育新趋势、新策略,以面向未来和领跑世界为目

标追求,组织高校和产业共同研究提出新兴工科专业人才

培养的质量标准,包括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课程体系、

教学规范、师资队伍等内容,作为专业设置、专业建设、

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遵循。更新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培养标准。

预期成果:一套新兴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实

施方案、项目成果报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新

标准等。

15.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目标: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基础课程体系(或通识教育课

程体系)。

内容: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工科专业的基

础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重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和效果;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工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设计思

维、工程思维、数字化思维、工程管理思维、工程伦理、

跨文化沟通素养等;研究新工科人才应具备的数字化思维

与能力,面向非计算机类工科专业开展计算机通识课程体

系的改革与实践等。

预期成果:形成新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改革方案;

建设一系列新工科通识课程。

9

16.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

目标: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

内容:围绕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课程设

置、实习实训安排、经费投入、体制机制、雇主反馈等关

键环节开展调查,深入分析我国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

现状与问题;推进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设计评价体系,指导改革实践;征选全国范围内的

制造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建立工程类大学生实习基地,

形成校企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从政策配套、学校体制机

制、企业深度参与等维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

平台,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及对策建议报告。

17.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教师发展与评价激励机制探索

目标:探索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教师任职要求、考核

与评价标准、教师发展机制。

内容:结合不同类型高校和学科的特点,强化教师工

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对教师的产业经历提出明确要求

并积极创造条件,探索与新工科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建设路

径,制定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标准。

预期成果:形成新工科师资队伍分类评价标准、激励

机制、政策保障及教师发展方案等。

18.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10

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

网+”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工程教育效率和教学

效果。

内容:探索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学习行为分析和教学持续改进的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数

字化思维,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新工科领域,建

设一批优质在线课程,既服务高校人才培养,也满足企业

培训需求;探索工程实践教学中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的深

度应用,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预期成果:开设一系列新工科领域在线开放课程;建

设若干应用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研制工

程教育信息化报告;形成与工程教育信息化相配套的共享

和交流机制、教学管理平台等。

19.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和探索

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推进校内评价与外部

评价相结合,建立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完善中国特色、

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内容:研究新工科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面向培养

目标达成度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探索形成新

工科专业评价的实施机制,包括完善评价主体、优化评价

过程、合理化应用评价结果;完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制度等。

预期成果:形成新工科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

11

法、实践案例、高质量论文等。

五、新体系选题

此类项目应分析研究高校分类发展、工程人才分类培养

的体系结构,提出推进工程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宏观政

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等。

20.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目标:跟踪总结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相关进展和

成效。

内容:调研分析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的计划和实

施情况,总结相关经验和实践案例,分析存在问题和障碍,

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报告。

21.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目标:跟踪总结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相关进展和成

效。

内容:调研分析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计划和实施

情况,总结相关经验和实践案例,分析存在问题和障碍,

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报告。

22.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目标:跟踪总结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相关进展和成效。

内容:调研分析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计划和实施情

况,总结相关经验和实践案例,分析存在问题和障碍,提

12

出相应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报告。

23.工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分类推进新工科建设的

研究与实践

目标:充分发挥工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统

筹各领域相关高校,分类推进新工科建设。

内容:在全面分析产业需求和技术趋势的基础上,对

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和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提出建议;探

索满足不同人才培养定位的差异化培养方案,修订或制订

专业质量标准;组织开展新工科建设的经验交流,提炼形

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预期成果:工科专业类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改革的实

施方案,出版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系列教材,提出分类

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政策建议。

24.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

目标: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扎根中国、放眼全

球,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

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

内容:探索构建“一带一路”工科高校战略联盟,共同

打造工程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大学之间在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

全面合作;推动高校与走向“一带一路”的企业实施产学

合作育人,培养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人才。

预期成果: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联盟

13


和工程教育共同体;培养一批认同中国文化、熟悉中国标

准的工科留学生;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走出去”,面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管理人才

和工程教育师资等。



14



组别:工科优势高校组综合性高校组地方高校组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荐表



项目名称:

实施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E-mail:

填表日期:



15



填表说明

一、请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

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推荐表为 A4 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由所

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送。

三、推荐表应明确所在单位在人员、条件、经费、

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



16


项目名称

对应项目

指南编号

起止

年月

年        月至

年        月

姓        名

性别

民    族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研究领域

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邮编

通讯地址

电话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简历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

姓名

出生

年月

职称/

职务

工    作    单    位

项目中

的分工

签字




18


一、项目拟解决的问题和工作目标(不超过 1000 字)



19



二、项目工作基础(与本项目研究与实践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不超过 2000

字)



20



三、项目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列明项目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

创新点等,建议列出清晰的图表,不超过 3000 字)



21



四、项目计划及预期成果(项目执行的时间表,可考核的项目完成结果,可

示范推广的经验等,不超过 2000 字)



22



五、所在单位支持措施(包括条件、经费、人员等方面相关政策和措施)



六、所在单位推荐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七、专家评审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23


项目名称

项目组别

对应项目指南编号

负责人

职称/职务

手机号码

邮箱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荐汇总表


24

【篇5】新工科理念的内涵

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周剑峰,韩民

【摘要】摘要: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工科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其课程体系仍不成熟,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其中,如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本文尝试分析新工科专业的特点和教学不足后,重点介绍了所在单位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模块化、集成创新的构建举措。【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年(卷,期】2017(000044【总页数】2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教学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从依靠劳动力和能耗的经济拉升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制造2025”“工业制造4.0”等一个个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在此背景下,国家需要布局面向未来的新工科专业,培养出新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工科人才。而现阶段,新工科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经济产业的发展,难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此,2017年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专题召开了关于新工科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探讨新工科学科发展和工程教育问题。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新工科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探索。学院在原有功能材料专业的基础上,面向新能源、光电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新技术领域,增建了三个对应工科专业,坚持“以理为基础、以工为方向,理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兴趣’和‘重大应

用’双力驱动”的学科发展理念,以现代工业的需求为导向,实施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本文将重点介绍该单位在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举措。
一、新工科的界定
虽然迄今“新工科”并未明确定义,但笔者认为至少有两方面可以纳入新工科范畴:一是传统工科在新技术支撑下得到较大新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微纳化以及集成度进一步提升,如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一是以前从未出现、面向未来应用、引领技术发展的学科,如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等。较之于传统的工科,新工科在技术领域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技术门槛高,投入大
新工科多数涉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尝试摸索,技术难度大,相应地,也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近期,基于量子通讯技术的应用开展很好地诠释了此特征。(二)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支撑
新工科多数属于交叉学科,单一学科无法支撑新工科的发展。如本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发的“面向癌症治疗应用的高精度手术导航系统”,原理为通过具有荧光发光性质的靶向显影粒子在仪器下显微成像。该技术即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制备纳米粒子,应用荧光发光的物理性质,在电子设备中成像,整套系统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电子等多学科知识的应用。
二、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工科实践教学薄弱,实践环节越来越少[1]。实践教学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浮于形式,内容陈旧,难以开展和新兴产业相关的技术实践。稍有难度

的专业实验倾向于演示性、验证性开展,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升。而新工科专业涉及知识面更广,内容更新,难度更大,实践教学问题相应更为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工程素养欠缺
高校多数教师学术科研突出,但在工业应用方面经验欠缺,难以给予学生面向应用的工程实践指导。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科学,不成体系
新工科在发展过程中,新知识不断繁衍,同时和传统工科之间存有交集,实践教学难以凝练出科学的体系,更多地体现为拼凑,教学内容因任课教师变化而异,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设备和场地不健全,教学形式单调
新工科专业,如半导体,实践教学所需设备要求较高,难以满足。受教学条件限制,部分新工科的实验,学生只能观摩,而且教学设备远落后于现行工艺设备,更新缓慢,学生难以受到和产业匹配的实践训练。(四)缺乏激励学生创新实践的开放管理机制
一是教学内容设置上,缺乏拓展性实践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和引导;二是实验设备缺乏对学生的开放式管理,学生难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开展实验。
三、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新工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课程教学方面不能照搬传统工科的教育模式,要做好新工科课程计划:突破传统工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安排,摈弃将实践课主要安排在高年级的做法,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发挥

【篇6】新工科理念的内涵

AResearchontheCurriculumSystemoftheMajorof
NewEnergyScienceandEngineeringfromthe
PerspectiveofNewEngineering

作者:戴彬婷[1];夏建军[2];吴婷婷[1];郭亚娟[1];刘艳龙[1]
作者机构:[1]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安全工作处,河北张家口075000
出版物刊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页码:113-115页年卷期:2018年第3期
主题词:新工科;新能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和“新工科”理念被广泛提出的背景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基于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势,结合“新工科”理念,分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改革建议,以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推荐访问:工科 内涵 理念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