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课人教版教案7篇(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课人教版教案7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八年级物理课人教版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八年级物理课人教版教案 篇一
§5—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 掌握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2、 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现象
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谱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
3、物体的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2、密度定义:
计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反思。
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5、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篇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 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
二、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主要措施: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四、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安排表:
20xx—9—1
篇三: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
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 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1
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准备好每一节的导学案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物理教案大全 篇五
一、引入新课:
1、引导:课文107页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引入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效率
1、组织讨论。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人对沙子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对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提出问题: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吗?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1、阅读“斜面的机械效率”。了解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和记录表格。
3、完成实验的实验报告。
三、课堂小结
四、作用:110页1。
五、教学反思:
板: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六
课题
§ 4.1 温 度
执教
郭敏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
3、 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识别方法。
4、 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重点
1、 温度概念
2、 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
1、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
2、 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
演示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学生
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烧杯(2)、冷水及热水若干。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用时
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 人类生活与热现象。
设问 刚才的课件说明了什么?
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物理现象--—热现象。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观看课件
思考与回答说明了气候的冷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度的概念
点拨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引导请同学们体验把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归纳 要准确测量物理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实验体验温度。
结论靠感觉无法区水的冷热度。
3分
(二)温度计
点拨 1.常见的温度计 2.作用
引导3.观察常用温度计并归纳:①构造 ②工作原理
播放课件 摄氏温度的定标
点拨 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练习 温度计的读数
观察温度计
交流 观察结果
质疑 ℃意思?
观看课件
练习 温度计的读数
15分
(三)温度计的使用
播放课件 温度计的使用
点拨 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估、放、读
练习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练习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10分
四、体温计及其他温度计
观察 1.测量氛围、最小刻度 2.特殊结构
点拨 使用时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练习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播放课件 展示其他温度计
练习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8分
小结(板书)
§ 4.1 温 度
一、温度的概念
1、 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作用: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3、常用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
②构造 玻璃泡:水银、酒精、煤油等适量液体
刻度:零刻度、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0℃:冰水共存物的温度
①规定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1℃:在两者间均分100等份后的每一等份
②读法:5℃读作“5摄氏度”;
-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
(1)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2)放:玻璃泡浸没于被测液体,不接触容器底、壁。
(3)读:玻璃泡不离被测液体片刻后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最小刻度:0.1℃
2、特殊构造:
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
②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
3、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2分
回家作业
完成P19实验报告及练习1
估计时间
15分
课后小结: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试图通过对教材的再处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实验和
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体现实验学科的基本特点。冀此探索老教材的新用法,为迎接二期课改的到来做一些铺垫和积累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112页。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2、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3、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 m.shubaoc.com 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
实验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上面内容就是小编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八年级物理课人教版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小编的价值所在。
推荐访问:物理课 人教版 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课人教版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课人教版教案
下一篇:2023年春节活动方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