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菁选3篇(范文推荐)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1 游东田原文: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游东田翻译:戚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菁选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1
游东田 原文: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游东田翻译:戚然无欢,相邀行乐。寻赏云雾,登临层叠的楼宇,伴随山势迂回,观望形如菌的台阁。远处树木葱郁,烟霭迷离。水中游鱼触碰到新生的荷叶,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时值暮春,景色寂寞,不得饮酒言欢,暂且眺望青山。
游东田字词解释:
(1)悰(cong):即乐。
(2)寻云:是心中的志趣,象征高尚的追求。
(3)阡阡:同芊芊,树木茂盛的样子。
(4)漠漠:散布的样子。
游东田鉴赏:
《游东田》是谢朓的名作之一。东田,是齐惠王于钟山下立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这首诗即以清新流媚的笔触描绘了东田山水的自然之美。开首二句“戚戚苦无悰(cóng),携手共行乐”,先写自己出游的原因,即苦于内心闷闷不乐,所以约伴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乐趣。悰,心情,这里指欢乐。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拣个有山水草木的去处走走,便可以消去许多烦恼。看来谢朓也是这样,于是他很快就陶醉在自然景物之中了。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这两句写出游的路线。陟,即升、登的意思。沿着重叠连绵的台榭向上登攀,回首俯瞰,山下的楼阁宛若芝菌一般。这二句的妙处在于开了一个大的画面,可以使我们想象到飘转的白云、堆迭的台榭楼阁那种美妙的景象,甚至能辨识出诗人拾级而上的身影。“寻云”与“随山”四字表现了诗人这时闲适自得的情怀。“寻”字饶有兴味,“寻”的是云,而非水、或风,或其它什么,这固然是说所游的地方是在高处,但更重要的是云的飘渺悠远的姿态更能激起人们翩翩的联想,“寻云”是虚写诗人内心的想望,而“随山”则是实写诗人外表的情状。因寻云而来,但随山而去,表现诗人诗思的高远,和情态的悠闲,具有语淡态浓,笔留神往的艺术效果。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其《抒情歌谣集序言》中道:“诗人的思想对象随处都是;虽然他也喜用眼睛和感官作向导,然而他不论什么地方,只要发现动人观听的气氛可以展开他的翅膀,他就跟踪前去。”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诗人敏锐地捕捉着自然界中富有特征的景物,浚发巧思,加以形象地描绘。“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远景。诗人这时登上山巅,纵目远眺,只见远处林木丛茂,连成一片,周围又为一层薄雾轻烟所笼罩。犹如*画中常见的山水,于烟雾迷茫中偶尔露出点山光或树色。“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漠漠”,散布的样子。这两组叠字既写出绵邈的自然空间,也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树色的瞹叇,烟雾的氤氲,乃至山姿的连绵,云块的团结,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也同诗人一起凭高送目、涵泳沉酣,领略大自然之美,竟至留连忘返。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这是写近景,也点明节令。两句写得情彩飞动,意趣横生,向来为人们所传诵。如果说前面数句犹如写意山水,那么这两句则似工笔花鸟了。诗人紧紧抓住一瞬间的活动,把自然界充满生机的景象,尤其是把初夏特有的景物,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二句中又有层次,前句写俯视,后句写仰看。寥寥十字,却有很大的艺术容量。“鱼戏”的“戏”字,写出鱼儿优游不迫,怡然自得的活泼神态;“新荷动”,又使鲜嫩的荷葩的娉娉袅袅的风致跃然纸上,“鸟散”句,把近景稍拉开,向人们展示了众鸟欢唱、落英缤纷的景象。而花之为“余”,因而容易洒落,鱼动新荷,点出时间是春末夏初之交。两句中的四个景物,构成一个画面,整个画面写的又是一刹那间的活动,字里行间,缭绕着诗人的斐然的情思,喷薄着大自然的活力。
面对着大自然美好的图景,诗人如梦如醉,完全忘记了自己初来时的烦闷,以致使诗人发出:“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这种由衷的慨叹。在诗人看来酒味再美,也莫如山坞水涯更为令人神往的了。在篇章结构上,这两句又是与头两句相呼应。古时酒与愁是连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故有“借酒浇愁”的说法。而在谢朓此时看来,即使有很多的愁烦也无须用酒来消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诗人仿佛从自然山水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情感相契合的东西。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美好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状物写景的才能。谢朓山水诗最大特点就是善于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出自然界秀丽明媚的景色,而且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具有一种意境深邃的含蓄美。意境的深浅仅仅以有无形象和能否做到情景交融来衡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在于作者要能使读者的“意”与作品中的“境”交融。谢朓山水诗就有这种特点。虽然写山水,但他不是作地理风水介绍式地罗列一些景物,而是选择一些主要的特征加以形象的描绘,给读者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间。正象*画常于一两抹断水残山之外留下一大片空白,使读者在空白处也能感到山势的巍峨和水气的浩荡。刘熙载《游艺约言》中就说:“高山深林,望之无极,探之无尽,书不臻此境,未善也。”无论诗文,抑是书画皆是如此。谢朓山水诗富有空间感,与他喜用叠字也有关系,因此常有一种深远幽邈的思致,如这首诗中的“阡阡”、“漠漠”两组叠字就把诗人所要描绘的画面拉得很开,空间显得异常的辽阔。在谢朓其它诗中也有这种现象,象“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暂使下都》);“眇眇苍山色,沈沈寒水波”(《出藩曲》);“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秋竹曲》)等等不胜枚举。
谢朓这种清新秀逸的诗风在当时别具一格,与他时代相近的沈约就说他的诗“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伤谢朓》)。谢朓的诗风对后代尤其是唐代的山水诗颇有影响,李白小诗清新俊逸的一面也可以见出谢诗的浸淫。
作者资料:
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谢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永明前、中期,他担任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他广结诗友,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未预其谋,被诬死于狱中。
谢眺入政后,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晋初,谢氏举家随元帝南渡长江,迁居京邑建康(今南京)乌衣巷。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女)、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都长于写景,每有清新的风格。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萧鸾死去后 ,其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译文
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注释
东田:南朝太子萧长懋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下所建的楼馆。
戚戚(qī):忧愁的样子。
悰(cóng):快乐。
行乐:游玩。
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
陟(zhì):登,上。《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
累榭(xiè):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
随山:顺着山势。
菌阁:华美的楼阁。王褒《九怀》有句:“菌阁兮蕙楼”,用菌、蕙等香草来形容楼阁的华美。
暧(ài):昏暗,不明晰。
阡阡(qiān):同“芊芊”,茂盛的样子。
生烟:指新生之烟。谢灵运《撰征赋》:“睹生烟而知墟。”
漠漠:弥漫,散布。
荷:荷花。
余花:残余的花朵。
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
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
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赏析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3
游东田 原文: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游东田翻译:戚然无欢,相邀行乐。寻赏云雾,登临层叠的楼宇,伴随山势迂回,观望形如菌的台阁。远处树木葱郁,烟霭迷离。水中游鱼触碰到新生的荷叶,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时值暮春,景色寂寞,不得饮酒言欢,暂且眺望青山。
游东田字词解释:
(1)悰(cong):即乐。
(2)寻云:是心中的志趣,象征高尚的追求。
(3)阡阡:同芊芊,树木茂盛的样子。
(4)漠漠:散布的样子。
游东田鉴赏:
《游东田》是谢朓的名作之一。东田,是齐惠王于钟山下立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这首诗即以清新流媚的笔触描绘了东田山水的自然之美。开首二句“戚戚苦无悰(cóng),携手共行乐”,先写自己出游的原因,即苦于内心闷闷不乐,所以约伴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乐趣。悰,心情,这里指欢乐。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拣个有山水草木的去处走走,便可以消去许多烦恼。看来谢朓也是这样,于是他很快就陶醉在自然景物之中了。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这两句写出游的路线。陟,即升、登的意思。沿着重叠连绵的台榭向上登攀,回首俯瞰,山下的楼阁宛若芝菌一般。这二句的妙处在于开了一个大的画面,可以使我们想象到飘转的白云、堆迭的台榭楼阁那种美妙的景象,甚至能辨识出诗人拾级而上的身影。“寻云”与“随山”四字表现了诗人这时闲适自得的情怀。“寻”字饶有兴味,“寻”的是云,而非水、或风,或其它什么,这固然是说所游的地方是在高处,但更重要的是云的飘渺悠远的姿态更能激起人们翩翩的联想,“寻云”是虚写诗人内心的想望,而“随山”则是实写诗人外表的情状。因寻云而来,但随山而去,表现诗人诗思的高远,和情态的悠闲,具有语淡态浓,笔留神往的艺术效果。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其《抒情歌谣集序言》中道:“诗人的思想对象随处都是;虽然他也喜用眼睛和感官作向导,然而他不论什么地方,只要发现动人观听的气氛可以展开他的翅膀,他就跟踪前去。”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诗人敏锐地捕捉着自然界中富有特征的景物,浚发巧思,加以形象地描绘。“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远景。诗人这时登上山巅,纵目远眺,只见远处林木丛茂,连成一片,周围又为一层薄雾轻烟所笼罩。犹如*画中常见的山水,于烟雾迷茫中偶尔露出点山光或树色。“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漠漠”,散布的样子。这两组叠字既写出绵邈的自然空间,也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树色的瞹叇,烟雾的氤氲,乃至山姿的连绵,云块的团结,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也同诗人一起凭高送目、涵泳沉酣,领略大自然之美,竟至留连忘返。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这是写近景,也点明节令。两句写得情彩飞动,意趣横生,向来为人们所传诵。如果说前面数句犹如写意山水,那么这两句则似工笔花鸟了。诗人紧紧抓住一瞬间的活动,把自然界充满生机的景象,尤其是把初夏特有的景物,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二句中又有层次,前句写俯视,后句写仰看。寥寥十字,却有很大的艺术容量。“鱼戏”的“戏”字,写出鱼儿优游不迫,怡然自得的活泼神态;“新荷动”,又使鲜嫩的荷葩的娉娉袅袅的风致跃然纸上,“鸟散”句,把近景稍拉开,向人们展示了众鸟欢唱、落英缤纷的景象。而花之为“余”,因而容易洒落,鱼动新荷,点出时间是春末夏初之交。两句中的四个景物,构成一个画面,整个画面写的又是一刹那间的活动,字里行间,缭绕着诗人的斐然的情思,喷薄着大自然的活力。
面对着大自然美好的图景,诗人如梦如醉,完全忘记了自己初来时的烦闷,以致使诗人发出:“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这种由衷的慨叹。在诗人看来酒味再美,也莫如山坞水涯更为令人神往的了。在篇章结构上,这两句又是与头两句相呼应。古时酒与愁是连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故有“借酒浇愁”的说法。而在谢朓此时看来,即使有很多的愁烦也无须用酒来消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诗人仿佛从自然山水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情感相契合的东西。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美好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状物写景的才能。谢朓山水诗最大特点就是善于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出自然界秀丽明媚的景色,而且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具有一种意境深邃的含蓄美。意境的深浅仅仅以有无形象和能否做到情景交融来衡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在于作者要能使读者的“意”与作品中的“境”交融。谢朓山水诗就有这种特点。虽然写山水,但他不是作地理风水介绍式地罗列一些景物,而是选择一些主要的特征加以形象的描绘,给读者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间。正象*画常于一两抹断水残山之外留下一大片空白,使读者在空白处也能感到山势的巍峨和水气的浩荡。刘熙载《游艺约言》中就说:“高山深林,望之无极,探之无尽,书不臻此境,未善也。”无论诗文,抑是书画皆是如此。谢朓山水诗富有空间感,与他喜用叠字也有关系,因此常有一种深远幽邈的思致,如这首诗中的“阡阡”、“漠漠”两组叠字就把诗人所要描绘的画面拉得很开,空间显得异常的辽阔。在谢朓其它诗中也有这种现象,象“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暂使下都》);“眇眇苍山色,沈沈寒水波”(《出藩曲》);“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秋竹曲》)等等不胜枚举。
谢朓这种清新秀逸的诗风在当时别具一格,与他时代相近的沈约就说他的诗“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伤谢朓》)。谢朓的诗风对后代尤其是唐代的山水诗颇有影响,李白小诗清新俊逸的一面也可以见出谢诗的浸淫。
作者资料:
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谢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永明前、中期,他担任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他广结诗友,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未预其谋,被诬死于狱中。
谢眺入政后,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晋初,谢氏举家随元帝南渡长江,迁居京邑建康(今南京)乌衣巷。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女)、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都长于写景,每有清新的风格。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萧鸾死去后 ,其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
推荐访问:赏析 原文 翻译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选3篇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1 游东田古诗意思 《游东田》 谢朓《游东田》
上一篇:温暖雨天作文,菁选3篇(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