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倍数特征教学后记,菁选2篇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后记1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倍数特征教学后记,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后记1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1、找准知识冲突激发探索愿望。
找准备知识中冲纷激发探索,在第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特征并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而后我们“谁来猜测一下3的倍数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由于学生刚刚复习了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 激发学习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
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刚开始我们先采用课本上百数表来研究,结果在一个班实践后认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数太多,让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这些数时,并从中找出相同的地方,结果,很多同学找了与本节课毫无关系的东西,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又讨论是不是找一些数代表百数表,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并观察这些数,这些数的个位分别从0到9都有,让学生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跟数的个位没有关系,然后从中又把像45和54,75和57,123和321等特殊的数单独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结果我又重新上了这节课,效果比上节课要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习判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氛围好,课堂不是同步,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最佳的`效果。
【扩展阅读】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后记2
有时候,我们是需要给学生挖个“陷阱”的,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本节课开始探究时,学生纷纷凭借2、5的倍数特征这一经验,关注个位数字,在“瞎忙活”了一阵后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能仅看个位数字的。这是我给出了“123”和“729”两个数,让学生任意组合,并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在经历了“123÷3”“213÷3”“312÷3”……等活动后作出了大胆的猜想:3的倍数和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有关系。紧接着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圈出后3的倍数排列极其有规律——3的倍数都在几条斜线上。这时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什么特征?学生起初有些茫然,经教师提醒“看和”后,思路瞬间打开,学生小组交流、提出规律、举例验证,很快发现了知识,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虽说时间有所“浪费”,但我认为是值得的。农村学生思维水*相对发展较慢,尤其是如何引导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舍得花费时间,要舍得去绕弯路,要舍得去等待,这样才能还给学生真正的“*等”、“民主”,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和爱护。教育的路很长,我希望在这条路上,和孩子们一起走出最好的自己。
推荐访问:倍数 后记 特征 3倍数特征教学后记 菁选2篇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后记1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后记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实录 3的倍数的特征课件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