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范文(通用6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6篇

第一篇: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吉林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和实践基地学校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依托基地学校开展德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重点研发、典型示范、分层提高的工作策略,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校际间、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基地学校为基点,开展各种德育研究和实践活动,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观念、新途径,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有效推进德育基地校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发挥德育基地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建立科学、长效的德育运行机制,构建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推动我市德育工作快速发展。

三、实施过程

(一)推荐申报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各县(市)、区推荐小学两所学校,要求城镇、农村学校各一所;初中一所,高中(含职业学校)一所,经过审核后作为吉林市德育研究和实践基地学校;市直学校自主申报,经审核后选取小学三所、初中三所、高中三所、职业学校两所作为基地学校。

申报条件如下:

1.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以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扎实有效、特色鲜明,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2.学校近三年在国家、省、市级德育活动中汇报、展示或获得表彰。

3.学校近五年内组织或承担过区级以上德育课题研究。

4.学校获得过“德育精品工程”或“德育先进校”荣誉称号。

(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既可申报)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12月)

市学院将对确定的德育基地校进行定期调研,长期跟踪、考察,并适时组织各种参观、考察、研讨、交流、评比、竞赛活动,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和专题培训,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完善德育机制,构建德育新模式。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7月)

对德育基地学校三年来的德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进行审核和评估,评选优秀德育研究和实践基地学校。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4年8月—— )

总结基地学校先进的德育经验,召开基地学校建设总结表彰及经验交流会,宣传和推广德育先进经验、先进事迹。

四、具体要求

1.各县(市)、区进修学校和市直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这一活动,按照上述精神,积极、客观、公正地做好推荐和申报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2.学校上交材料:一是能够反映学校近三年德育工作的经验材料一份,要体现学校近三年的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呈现因有效的德育途径而形成的教育合力,突出学校德育特色,做到整体完善、特色鲜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具体化、个性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模式。电子稿上传到xy2042826@126.com(可附图表、照片等资料)。二是申报表(见附表)。

要求汇报材料用A4纸打印,标题黑体二号,正文楷体小三号。(从中选取两所学校在2012年吉林市德育论坛上进行展示交流)

3.材料要在2011年10月20日前报送到教育学院综合部。

联系人:陈老师 62042826

附:吉林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和实践基地学校申报表

吉林市教育学院

2011年9月 13日

吉林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和实践基地学校申报表

第二篇: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爱在重阳,感恩天下 化学教研组:倪慧英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脉相承,积淀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包含着优秀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嬗变、文化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教育缺失与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使得传统节日日渐失落,在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对我国传统节日逐步淡化、对外国洋节日(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日感兴趣的趋势,对我国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内在文化知之甚少。在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今天, 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良好社会氛围的渲染,让这些散发着悠久的历史韵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情趣的传统文化节日真正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实践润物无声的无痕德育,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未成年人的中华民族情结,仍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 指导思想: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感恩情怀,使敬老爱老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由爱老、爱家推及到爱国家、爱社会,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宣扬与坚守优秀的中华

传统文化与节日,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2、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充分展现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和主体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刻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主题

以 “爱在重阳”“孝从我做起” “感恩在我心”“念亲恩”等为主题的系列感恩活动。

四、活动准备:

1、布置校内活动场地,营造尊敬老人的浓烈氛围。

2、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的各种资料图片;广播、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等音响设备。

3、每位学生收集自己或他人孝敬父母、长辈,互敬互爱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及自备的各种材料和用具

4、活动时间为重阳节来临之际至结束后共一周时间。

五、活动组织

第一阶段:调查访问、宣传发动--------(感知)

1、随机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和关注现状。通过升旗仪式、周会向学生发起重阳节感恩倡议: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集体宣誓承诺活动,让学生郑重承诺:在学校要做一名尊师守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里要做一名

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的好子女;在社会要做一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2、通过周一的专题教育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全体师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资料、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重阳节的典故、风俗习惯、感恩的故事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章、诗词等,要求学生通过书籍,上网学习古人和现代人敬老爱老的典型事迹。利用校刊校报把有关重阳节专题内容印发至全体师生,供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外阅读,并进行集体交流谈体会、论感受,使学生对重阳节形成初步的认识,从而树立感恩意识。

3、加强校园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在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搜集资料、更新板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升国旗仪式等文化阵地,大力宣传重阳节典故、传统习俗和诗歌诗词等,在校园醒目位置喷绘大型版画“中国传统节日记”, 创建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板,设置祝福墙、祝福树等。使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充分感受重阳节的感恩氛围,让师生全方位接受节日文化的熏染。

4、设置重阳溯源组、重阳调查组、重阳习俗组、重阳美食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等活动小组,组织重阳知识竞赛;以班为单位举办中华经典诗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吟诵有关重阳节的诗词和历代尊老爱老的经典诗篇;举办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故事;开展“孝歌我会唱”活动: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目自选;学生可在星期一第一节课前五分钟齐唱周末所学歌曲。

第二阶段:调查访问、探讨交流。--------- 筹划

1、开展主题活动: 话说重阳。围绕重阳节的典故、民间习俗、庆祝形式、重阳节诗词佳句等开展。目的是了解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如登山、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领悟重阳节的节日内涵。

2、在学生中开展“我身边老人的生存状况” “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等社会调查活动,关爱老年人生活、关注老人生活的今昔变化,体会祖国60多年来发展成就。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既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又要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满足情况。调查之后,书写翔实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和研究,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3、小小真心话:说一句向长辈问候或祝福的话语。统一印制发放“孝亲承诺卡”,让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承诺卡上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如有在远方的老人长辈,请拨一个温馨的电话或发送一条温馨的短信或遥寄一张温馨的电子贺卡 ,让你们的贴心问候成为老人长辈们绽开的笑脸。学生制作“爱心折纸”“感恩卡”,在“感恩卡”上记录自己的感恩格言或写下要感谢的人和事物或谈谈感恩前后的感受,把“感恩卡”贴于祝福墙。4、听长辈讲那过去的事情。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和青壮年,体会他们几十年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为后辈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辛酸,让学生们珍惜美好的今天,更加尊敬和孝顺长辈。

第三阶段:身体力行、实践体验。------- 体验 以实际行动为身边的老人长辈做一件暖心的小事

  活动内容 (一)“感恩”在我心,做到五个一

1、一是为家里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孝心事,如泡茶洗脚、盛饭洗碗、叠被洗菜、倒垃圾、送水、叠衣服、叠被子、捶背揉腿、文艺表演等,体验长辈们的辛劳,争当“贴心小主人”。

2、二是了解老人的心愿,每位同学与老人聊一次天,听听老人聊聊过去的故事;打一次电话,送去一个节日问候;陪身边的爷爷奶吃上一顿节日饭,献上一支歌;带爷爷奶奶走出家门,为他们拍一张照片;

3、三是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老人或长辈,把浓浓的情结融入精美的贺卡,呈上最真挚的祝福与爱,力求把感恩传播到家庭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4、四是利用课余时间找合作伙伴,排练几个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节目,召开一次

“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5、五是写一则“感恩”日记或习作,记录重阳节活动的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要感谢的人和物。“

(二)组织走访慰问退休老校长、老教师活动,并举行退休教师座谈会

1.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访慰问周边地区退休的老教师,帮助老教师打扫卫生、修剪指甲、清洗衣物、陪老人下棋、读报、赠送节日小礼物等。

2.由学校组织,在重阳节这天走访慰问三位离退休的老校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

(三)到敬老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由学生会、团委发动,组织会员、优秀团员代表等,在重阳节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开展一次敬老爱老的活动,做一回“临时子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人送去一份温暖和爱心。如清扫敬老院宿舍以及庭院、制作寿星卡、送重阳糕、水果、点心、礼物、表演文艺节目(一个独唱、两个故事、三个朗诵)、与老人下棋、打牌、陪老人聊天散步、摄像或拍照、爱心调查问卷、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等等

第四阶段:回顾总结,交流评比、爱心承诺 ------ 感悟

活动结束后,收集整理各班孝心感恩活动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活动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组织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评议,评选“十佳敬老爱老班集体”和“十佳敬老爱老标兵”。写一则“感恩”日记(附家长的一句话和签名),记录重阳节活动,如一次敬老活动(如聊天、劳动、伺候、礼物等)的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要感谢的人和物。评出当月“爱之星”、礼仪之星等,表彰“敬老之星”。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学中做、做中悟,可以有效引领学生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使他们的灵魂到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荡涤,也必将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现光彩!

此外,我们在今后还要继续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它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及其蕴涵的意义,深切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切实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成为理想坚定、道德高尚、文化优秀、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第三篇: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创新中学德育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李淑敏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2期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学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从创新的角度,审视德育,走德育改革创新之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考。

        一、转变思念,理念创新

        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传统的德育往往是见事不见人,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独立个性和内在需求等因素,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进行呆板的说教,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现代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为此,有必要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为科学育人提供依据。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设计个人情况(包括自我评价、生活习惯、读书习惯、爱好与娱乐、心理困难)、测试情况、家庭情况三大类别。其中个人情况与家庭情况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不清楚的部分可询问家民。测试情况由学校心理教师完成。心理测验之后,可以把有关的结果分别反馈给老师、家长和学生。如学习适应性测验后,把班级分析表给班主任老师,把个人诊断卡给学生。在反馈结果的同时,将给班主任讲解如何根据测验结果评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测验结果可相信,但不可全信;可参考,但不可完全依靠”的原则,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同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详细的测验报告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各个年级、各个层次、各种类型学生的详细情况。

        二、丰富内涵,内容创新

        中学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就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充实。

        1、寓德育于各科教育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各科教师要立足课本,利用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时,每位教师还需通过言传身教的文明语言、得体的举止、高尚的情操及人格魅力感化影响学生,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充分利用学校局域网,构筑学校德育主阵地,让学生在愉快的浏览过程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与学生对德育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学校德育工作于润物细无声中。

        3、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除按照教学大纲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外,每周要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到校外进行实践活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例如,利用宣传栏、板报、标语、黑板报、手抄报、校园雕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在教师节期间进行尊师教育的报道,在奥运期间开设奥运快讯窗口,使每位学生能心系祖国的命运。校报除了发表学生的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成为学生展示思想、提高兴趣、活跃校园生活的园地。

        4、通过演讲、讲座、比赛、升旗等形式进行德育。各个年级可以分别组织“我为班级添光彩,学校就是我的家”的全校性演讲。如在“五四”期间组织“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文艺汇演及英语小品晚会,在“十一”期间进行“爱祖国歌咏比赛”等。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合唱国歌,进行国旗下的宣誓讲话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做合格小公民”征文、演讲比赛及“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使许多学生明确自己已成为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四篇: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卢先福

现阶段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具体地说,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基础理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大力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现在,党建领域中的有些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对党的建设客观规律还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对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些突出问题难以从理论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因此,我们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党建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比如,在对待马列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上,目前党内外有许多不同看法,有的甚至不屑一顾。如何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阐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价值,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仍需要努力。又如,我们虽然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包含的党建思想分别作了些研究,但如何把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进行系统研究,全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很不够。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建设思想,实为必要。再如,这些年在党的建设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如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等等,它们相互之间以及与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究竟是什么关系,也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加以说明。特别是,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对外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鉴于这种情况,尤其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深入研究党的执政条件、执政环境深刻变化及其对党的建设影响,为化解执政风险、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进行前瞻性、战略性思考和谋划,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要通过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为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深入研究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也是一个老党。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认真总结和用好党加强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对党治国理政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明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要结合开展纪念活动对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进行系统总结,同时也要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求得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并不断增强善于运用这些规律的本领。

例如,我党长期以来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形成了哪些特点和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以及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怎样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建设经历的曲折,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金融危机后世界政党政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执政党比较有哪些异同,如何合理借鉴国外政党的有益经验?这些问题尽管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然还要不断深化。

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实际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着力点和衡量标准。因此,必须把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当前党建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

比如,进入后危机时代,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面临哪些新挑战新考验,如何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要求和当前发展阶段新特征结合起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是什么;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增强理论武装工作有效性,不断提高全党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水平;如何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如何努力营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风清气正的环境,健全保障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监督机制等等,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这方面,我们要结合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做法,进行系统理论思考,力求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深入研究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

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永恒课题。必须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党执政时间的延续和党员队伍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各种严峻考验,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都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成为党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比如,现阶段如何认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新变化、坚持两个先锋队问题;如何处理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如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巩固执政基础等,虽然已有不少论述,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从理论上说透彻,因而难以消除人们的思想困惑。又如,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和党内外群众“网络问政”、“网络议政”热情空前高涨的趋势,如何加强党建工作信息网络化建设,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能力等,也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还有,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学习型政党建设、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党内民主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等方面,都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继续攻关,力求在理论上有新突破,对策建议上有新举措,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第五篇: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巩冬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5年第05期

        摘要: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儒家提倡“德治”,孟母也要三迁,可见“德”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国家都很重要。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少年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少年宫 德育 实践体验

        一、有效践行德育,助力素质教育

        少年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的广阔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少年宫独特的教育平台作用,拓展校外活动空间,搭建多样的活动平台,改变单一的说教,突出实践体验,面向区域推进,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主动发展的活动空间。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游赏园林享受天人和谐、光风霁月,漫步阡陌品味辛勤耕耘,植出坚韧;走进社区,义卖捐助,奉献爱心,歆嗅赠人玫瑰之芳馨;走进企业,亲历实践,谂习企业文化,感受科技的奥妙;走进军队、走近英雄榜样……精彩纷呈的校外德育活动若流光溢彩的琅玕串成珠链,熠熠生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味、思索、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当道德被学生自己去追求、体验过后变成独立的个人信念时,便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二、搭建体悟平台,践行无痕德育

        1.平台之——思辨平台: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

        开展槐荫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辩论赛,为学生搭建思辨平台。在赛制和辩题上别出机杼、努力创新,引导中小学生在语言和思维的较量中获取智慧、感悟人生、思考社会;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三次造势,体现三个层次。第一阶段,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征集辩题、评选最佳辩题,从“老人跌倒了该不该去扶”“成大事者拘小节还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校园生活该勇于创新还是墨守成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还是子女”“小学生应不应该和同学聚会”等等,这些辩题可以看出学生在洞察社会、思考社会现象;第二阶段,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内涵,学习辩论技巧,充分备战;第三阶段,创设辩论舞台,以校为单位组建参赛队参加辩论,赛场上时常听到妙语连珠、掷地有声、语出惊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唇枪舌战中,学生们对问题深刻的剖析与理解。活动持续一个月,掀起了一次次高潮,同学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深刻认识,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季之中。

第六篇: 德育实践和研究方向

湖口中心小学‘美德行’德育实践活动的校本研究”

课 题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进入科研的随着学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德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直面我们的德育工作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新的思考。首先,我们的德育目标偏重于认知,而对于情感、态度、习惯、过程、方法等则多说教而少引领。这种德育的“知性”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道德知识层面上,而所期望的优良“德性”并未在学生心灵中生成。其次,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取向于“成人化”、“理想化”,而缺少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儿童化”、“日常化”内容。再者,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重心往往放在如何改善对学生德育“注入”的技巧上,而忽视活动的开展及在活动中生发的体验和感悟。另外,也有诸如德育实施的时空比较单一等倾向。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冷静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获得丰富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以此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自主养成。这些,是我们开展该课题研究的缘由之一。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要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观照这一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又面临着些许新的环境和追求。

1.小学德育实践面临时代挑战——社会转型时期来自各种媒介的多元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学生道德的形成,同时对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挑战。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必须深入学生心灵,才能产生实效。

2.道德教育要树立大德育观——小学生的道德并不只是在学校中形成的,教育必须树立大德育观,才能为小学生道德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

3.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校本探索依然有着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我们认为

——①小学生“美德”是一个序列化的、具有鲜明阶段特点的内在特质。②“美德”塑造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化的、立体化的育人过程。教师师德、学生美德、社会公德可以相互联动、形成教育合力;情感陶冶、审美涵育、活动促进、生活滋养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实践社会、提高能力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关注活动的全过程,变盲目行动为科学规划,变随意为规范,变零散为系统,变被动防范为主动发展。③小学生“美德”是可以评价、改变和重塑的。依据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分阶段实施“美德”塑造,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可以探索出一个更有效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新途径,解决美德养成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这些,是我们开展该课题研究的缘由之二。

综上,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自觉实践、自主参与中获得独特珍贵的道德体验,积极设计、探索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各类活动,我们拟以“小学‘美德行’德育实践活动校本研究”这个课题的立项研究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美德行”:我校特色德育实践活动。她以“美德卡”等为载体,旨在引导小学生以美德标准美化自身的德行,修正不足,形成美德素养,“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小公民”。

德育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针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实际而开展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德育工作的实践活动。“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是德育的生命。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管束、强制、责罚中获得的,而是主体在与客体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的。这种主客体的互动,就有赖于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亲历体验的各种活动。它主要涉及德育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模式。

小学“美德行”德育实践活动:首先是一种活动,是受教育者真实、生动、活泼地投入其中的实践活动;其次,这种活动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紧紧围绕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而开展的;再次,这种活动是一个交互性的过程,是教育者围绕着一定的德育目标,组织活动,受教育者亲历实践,在活动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逐步内化、规范自己的行为的一个过程。它从亲历实践开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逐渐积淀成某种精神。这个过程,受教育者获得独特而珍贵的体验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

校本研究:是指根据学校所处地域特点、现有的教育资源、本校学生品德现状、师资教育水平等而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的个案研究。

小学“美德行”德育实践活动校本研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校情实际,探索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通过“美德书”(重视引进生态文明道德等)的编写、“美德卡”的优化、“美德尺”的研制等,使“美德行”活动系列化、经常化、科学化,提高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理论依据

1、活动教育的理论。

活动理论认为,存在于我们思想之中的精神本性是自由的、抽象的、内在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意志的创造活动,才能体使理性的自由本性外化、对象化,并在世界历史中实现自己和确证自己,然后又通过活动回到自身。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发展主要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学习、提高,教育从学生当前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因而具有实效性。学生的德育过程,同样需要在活动实践中内化道德认识,并在实践中外化成道德行为。活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为:(1)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2)活动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3)活动对人之存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4)教育应对儿童的活动予以充分的关切。

人类的心理是作为与环境互动的一个特殊要素产生和存在的,个体不作用于某样东西就不能去理解它。知识和活动之间存在着规律的相互反馈。学生在行动中获得理解,反过来理解会影响行动,而行动又进一步改变理解,如此循环反复。这告诉我们意识和活动是动态相关的。因此活动理论认为学和做是不可分开的。在真实世界中引发的活动,常常是受到目的激发,容易取得与目标相一致的良好效果。活动是意识产生、发展的基础,也决定着个性的形成。

2、人本主义发展理论。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发展理论强调,教育应重视发展人的潜能、促进人潜能发挥的趋势。认为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通过整合化和现实化发展达到新自我的过程。整合化是将已有经验和知识的不断整合,达到深化。现实化是通过人的不断地交流、互补等活动,使人的感受广度逐步扩展,感受程度逐步加深,以形成自省和自我体验的能力,达到内在化自我。人本主义理论承认这个过程可能发生的早一些,也可能发生的晚一些,或者根本不发生。因此,活动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理论。

兰德、汉纳芬所研究的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如果向学习者提供自己的选择和追求自身兴趣的机会,学习者会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在脱离情景脉络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知识,常常是呆滞的,不具备实践作用的。这一点使我们认识到,仅仅孤立地将道德准则、规范等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无法加以灵活地应用,也会影响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而,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实践体验的活动情境,能促进德育的实效性。

4、时代性理论。

学生总是身处于一定的时代发展进程之中,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德育也体现着明确的时代性。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也与时代紧密相关。因此,活动的组织要联系本地的教育资源,不断灵活地加以充实、丰富,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关注儿童生活也是课程改革体现的重要理念,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为学习者——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作为“在生活中并且是为了生活而展开的一种人类活动”,可以为学生的美好生活、有意义的生活提供预期性的启发和引导,正是这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而逐渐积累的准备:包括精神的充实、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为儿童成人后的生活品质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杜威曾指出“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出发,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学生就应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者。

四、研究的目标

1、发展是学生活动的根本目标,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手段。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美德行’德育实践活动校本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优化德育过程中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引领学生通过外部的操作活动和内部的观念活动的多次交替、转化,逐步形成与完善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和谐发展。

2、学校通过对适合小学生美德行养成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研究,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主德育的新路子。通过对“美德行”活动“美德书”的编写、“美德卡”的优化、“美德尺”的研制等,探索小学生“美德”塑造的新途径、新策略,建构一个具有时代气息,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科学合理的德育育人模式,从而实现学校德育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理想愿景。

3、建立方向明确、目标具体、内容适当、方法科学,适合当下小学生心理的“美德”教育实践活动体系。探讨德育与美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美感,使其能够初步地享受道德、欣赏道德。

4、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促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学习、理解、运用各种教育理念,通过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提升新的教育思想,重又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螺旋式上升,也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

五、研究的内容

1.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本校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分别以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管理者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不同方面,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维度了解学生的道德现状,并分析本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差异的原因所在。

(2)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访谈和学校以前关于德育工作的种种举措的梳理,了解各教师、班主任及学校管理层在德育实践途径、方法等方面所作的尝试、探讨,反思其实效性,并座谈各自理想的德育模式,倾吐当前小学德育中存在的困惑、难点。与此同时,通过问卷或谈话等方法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当前学校德育效果的反映。在了解目前小学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

2.“美德行”道德实践活动的载体研究

这部分是本课题的研究重心所在,包括:

(1)“美德书”:“美德行”道德实践活动内容的载体建设

依据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与国家、社会对未成年道德培养的要求,借鉴已有的小学德育内容和小学美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编写出具有校本研究特色的《美德书》(含有生态文明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重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打通),并力图使该书不仅具有科学性,即内容的认知水平呈现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1至6年级的《美德书》成为螺旋上升的系列教材,而且使其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2)“美德卡”:“美德行”道德实践活动方式的载体深入研究

我校在“美德行”的道德实践活动载体方面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即通过使用“美德卡”的形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美德教育的实践活动。经过几年来的道德实践,发现其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将“美德卡”这一道德实践活动载体编制得更加科学全面、更具人性化且能凸现出美学与德育相结合的特征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3)“美德尺”:“美德行”道德实践活动评价手段的载体研究

我们设想通过编制“美德尺”建构起一套可操作性德育评价体系,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一套简便易行的测量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提供鲜活、现实的资源,为深化德育理论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

3.“美德行”道德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通过何种路径、方法使“美德行”有机地“行走”于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将是此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能否突显“美”、“德”、“行”特色的关键所在。

4.学校、家庭、社区美德教育整合的研究

树立大德育观,在以“美德卡”为形式联合三种教育力量进行美德教育的基础上,既发挥学校德育主导作用,更对整合三种教育力量的方法、途径、形式等进行探索和实验。

5.“美德行”道德实践活动的个案研究

在对全校进行“美德行”实验的基础上,每个年级重点选择一个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美德行”的开展及其效果进行追踪调查研究。

研究重点

(1)“美德行”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研究;

(2)道德美感养成的研究。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各种文献档案,为制订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2.调查法:主要是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学生、教师等诸多人群,了解学生道德现状和学校德育现状,同时也调查了解德育实践活动的活动效果。

3.行动研究法:开展延伸实践活动,并及时记录下教育实践日记。

4.个案法:追踪研究、典型的学生案例与活动案例。

5.经验总结法:及时回顾总结实践研究做法,整理总结形成经验、报告

七、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思路:

第一,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手段切实了解、分析现阶段本校范围内小学生“美德”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第二,方案设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美德”结构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设计研究方案;

第三,实践干预。并要求全体研究成员按照方案设计步骤对德育实践活动进行实践干预;

第四,总结提升。同时施加辅以适当的评价跟进,以实现教育者所期望的德育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关注理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剖析、科学统计等研究方法,凸显实践策略的实效与创新。

第五,反思回顾。

第六,模式建构。构建贴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有目的的道德熏陶并建构相应的美德实践模式。

(二)研究过程:

1、时间规划:实验总体时间为4年(2009.20~2013.20)。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2009.20~2009.12)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2.课题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德育的理论,获得理论支持。

3.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构思实验方案。

4.课题研究分工,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0.1~2012.1)

本阶段按照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实验。

1.总课题组每年召开1次学术年会;

2.针对需要,召开阶段实验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实验的经验,或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会、报告会,实行过程指导;

3.收集、整理形成性的资料,建立实验档案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2012.2~2013.12)

1.每位课题组教师对自己分管的项目进行归类、总结;

2.课题组作全面总结,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3.申请课题成果鉴定。

八、课题的管理

1、课题主持人:谭小龙

2、课题研究小组骨干成员:江秋南、周祥平、颜福华、谭佑善、颜件华、贺社明、周卓铭、廖牛苟、周瑾。

3、保障措施:

组织保证:组成子课题研究小组,精选挑选骨干教师组成子课题组,在校德育领导小组领导下,切实做好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时空,实施研究。

机制保证: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明确职责,制定课题管理条例,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在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

经费保证:校行政计划投入科研活动所需经费。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丰富的过程性活动记录与评价资料;

3、体现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

4、教师经验论文、活动案例集;

5、学生“美德行”活动体验文集;

6、活动专题片;

湖口中心小学

二00九年二月

推荐访问:德育 研究方向 实践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