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菁华20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1 一、谈话导入,引入气温: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气状况及获取信息的途径。 2、播报天气预报,感知一天温度高低变化。研究温度变化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温度) [教学手段: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菁华20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教案1
一、谈话导入,引入气温: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气状况及获取信息的途径。
2、播报天气预报,感知一天温度高低变化。研究温度变化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温度)
[教学手段:课件视频播放]
天气播报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城市气温写在表格中。(生听边记录)
(生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找记录不同符号的学生到黑板书写。)
3、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生读记录)
4、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学生交流不同的记录方法,统一介绍温度的读法和规定的写法。)
(1)认识温度单位℃。
(2)认识零上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认识零下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4)指名读北京的最低气温,检查反馈。
5、教学反馈。(投影出示天气预报的城市气温表示方法)
学生检查记录订正完善,练习读城市温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1、合作探究温度计组成部分。
2、汇报交流,认识0℃及理解温度情境下表示的`意义。
(1)温度计组成。(两种不同的单位、数字、刻度线、水银柱(煤油柱)组成,有的温度计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认识零度在温度计的位置,介绍意义。
(实物)在自然界中,我们把水刚结成冰的温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0度比冰的温度要高,比水的温度要低。
在0℃以上的温度就是零上温度,在0℃以下的温度就是零下温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个新的意义,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在温度计上找到零下温度,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意义。
(1)拨出长春的气温,生读温度,追问表示的意义。
(2)指名学生拨出9.5℃、拨出-9.5℃、零下6度、追问怎样找到的。(从零度向上10个半格)意义?(生做)
(3)比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学小结:刚才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度高,零下温度比零度低)温度计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1、从温度计上读出教室的温度,表示的意义。
2、游戏活动猜温度:现在老师说一个温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个零下温度,在-10℃和-15℃之间,比-15℃高2℃
3、从课件中读取城市温度:(几种特殊情况温度大小的比较,课件出示的温度计)
一组是两个零上温度;两个零下温度;一个零下一个零上温度的比较)
广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东:-2度---8度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低,零下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4、在题卡上画出三个不同城市的温度高低。(87页括号3)
四、走进生活,深化认识:
1、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
2、看图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情,灵活选择相关练习)
3、某日黄山的气温中午12时为8℃,到晚上9时下降了9℃,那么这天晚上9时的气温是多少?
质疑:两个城市之间的温度相差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
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
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
2、生活图片欣赏。
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
2)抽象出圆。(PPT)
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
(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
2、圆规画圆
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
2)认识圆规(PPT)
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
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
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
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
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
板书:
点
长
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
(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
板书:定点
动点
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
(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
(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
7)师演示圆规画圆。
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
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8)学生再次画圆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
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
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
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
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
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
3)教师演示(用“线钉”)
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
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
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
钉子就是…… 线就是…… 小推车就是……
2)圆的构成确定
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圆?
(生上台指圆)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
(三)圆的特征揭示
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
(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
板书:半径
圆心
5、学生演示画“半径”
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
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
(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
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
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
为什么?
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学生讨论
2)媒体展示解释
2、人文素养的培养
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
2)媒体演示。
3、圆的归类
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
2)讨论反馈
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
四、总结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点圆心(o)位置
动点长半径(r)大小
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使学生了解*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2、难点:罗马数字的特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有认识的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生产劳动中开始对数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绍三种计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3、介绍记数符号(数字)
介绍巴比伦数字、*数字、罗马数字
比较每一种数字的特点,重点介绍罗马数字,并分析罗马数字的特点。
4、出示各国的`数字,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5、听录音介绍*数字的由来。
6、教学自然数的概念。
思考:
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1、读书第16页、第17页。
2、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的感想。
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天*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教具、学具: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你了解天*吗?怎么才能使天*保持*衡?(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在天*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能否用一个算式表示:5=5
2、再在天*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恢复*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仍然保持*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都减去相同质量,天*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体会到天*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仍然保持*衡后,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验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思维能力。】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8、 120+( )=120+35 234—123=234—( )
345—( )=345—( )
三、解释运用
1、(出示图片)这时候天**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X+8=10
X+8—8=10—8方程两边都减去8
X=2
(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独立完成解方程的题目,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高效。】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xx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xx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方米”称为“近2万*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方米”称为“近2万*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
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看的。
2、能正确搭出要求的图形。
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法:观察、发现法。
学法:动手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在桌面上摆学具(文具盒和杯子)。
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观察这一组物体,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情景。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根据课本课本55页笑笑的指令分别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小组交流你们的看法。
(二)小组展示成果
四、点拨升华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图形。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56页第2图。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七、知识拓展
2、在课桌上摆放水杯、文具盒、橡皮、铅笔,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的情景有什么不同?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略
四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
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课后随记。
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公顷、*方千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 (板书课题:)常用的单位有*方米、公顷和*方千米.【演示课件】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
(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3)把学生带*室,思考讨论: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方米)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
250120=30000(*方米)
30000*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方千米.
(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方公里的土地.*方公里也就是*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方米也就是1*方千米.想象一下1*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继续演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1.2公顷=*方米
50000*方米=公顷
2*方千米=公顷
4000公顷=*方千米
2.(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方米,合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
1.(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方米,合公顷.
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例1.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方米)
30000*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1公顷=10000*方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写小数。
2、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小数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见数会读,听数会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小数数位顺序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2459,60709,100000,200043)这些是什么数?
生:整数
师: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1: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生2:个位,十位,百位……一(个),十,百,千……
师:这就是整数数位顺序表,同学们还记得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
生:3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师:说的很好,那你认为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应在什么位置上?
生:在整数部分的右侧
师:中间怎样区分呢?
生:用小数点隔开
师:我们已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十分之一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所以十分之一就在小数点右侧第一位,它所占的位置叫十分位,计数单位为十分之一。
师: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数位呢?计数单位是什么?大家猜一猜?
生:百分位,百分之一(百分之一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所以百分之一就在小数点右侧第二,所占的位置叫百分位,计数单位为百分之一)
师:谁能依次说出小数部分右侧几位的数位顺序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生:千分位,千分之一……
师:为什么后面用省略号?
生: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
师:这就是小数数位顺序表。(板书:小叔数位顺序表)
巩固练习
1、下面各数中的“5”表示的意思
50.06 5.11 0.25 0.475
2、小数的读法
师:同学们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什么样吗?
生:想
师:请看这里,这就是这枚古钱币的有关数据,高,厚,重量你会读吗?(小组合作交流)
生1:0.58读作:零点五八
生2:3.5读作:三点五
生3: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总结读法
师:这几位同学都读对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读小数?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生1: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生2:小数点读作“点”
生3:整数部分为0的读“零”
师:回答的真好,以上3名同学说的加起来就是读小数的方法。谁能完整的说一下。
生: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的0读作“零”)。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师:回答的很好,但是大家要注意读小数时数字要大写。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第二个内容,小数的读法(师板书:小数的读法)
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6.5 0.04 6.72 0.058 340.09
师: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咱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开火车)
2、小数的写法
师:我们已经会读小数,接下来我们学习小数的写法,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听了一则有关环境的新闻其内容为: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均海*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想?
生:随着时间的增长,全球*均气温上升,说明环境受到了污染,我们要保护环境。
师:你说的真好,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师:大家能试着把这段话中的小数写出来吗?(同桌为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1:一点四写作:1.4
生2:五点八写作:5.8
生3:零点零九写作:0.09
生4:零点八八写作:0.88
师:写的非常好,谁来总结一下怎样写小数?
生1: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写成实心小圆点,
生2: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生3:写小数时应写*数字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写小数的方法,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整数部分是0的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写成实心小圆点,再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注意:写小数时应写*数字)。这就是今天学的第三个内容,小数的写法(并板书:小数的写法)。
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点七一五点零六零点零八九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我们在一起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写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0.050.005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均海*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习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认识直角、*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导入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出示图片认识量角器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2.(1)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直角、钝角、*角、锐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刘顶点和0刻度线,确定如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周角最特殊,
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激问导学:
一、激问导学
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提出问题,筛选重心。
活动一:买衣服。
1、阅读理解: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2、思考问题:请选择数学信息解答。
3、汇报、交流。
体验学习。
二、自主体验
发表、反思:学生激活经验,尝试体验,引发观点
活动二:计算周长。
1、请你介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哪些部分组成?
2、请根据所给的数据计算它的周长。
3、汇报计算情况。
体验学习。
三、合作体验
方法探究、学法指导、领悟提炼、培养学习能力。
活动三:观察、对比。
1、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结合活动说一说列式的含义。
3、试一试: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转化为公式吗?
4、汇报、交流。
5、归纳、总结。
综合体验。
四、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体验,拓展延伸,感悟内化,对知识进行多元化运用体验。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25×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
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思考题。
(1)9×47+53×9。
(2)25×(100—4)。
五、课堂学习体验小结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多元体验,共同发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议?(a-b)×c=?请你结合“买衣服活动”课后思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详案(3篇)相关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学习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相同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学方法错误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师要求下画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学习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相同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学方法错误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师要求下画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1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略
四年级数学教案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四年级数学教案18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四年级数学教案19
第1课时 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P116页的练习二十五的第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迁移思维的能力,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刻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数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
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回答)
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回答)
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克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回答)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生1: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2:我学会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
生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总结得出: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提出假设,如果假设后的情况与实际不符,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我们进行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结果,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逐一板书:假设、调整、检验)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假设→调整(列表、画图)→检验
四年级数学教案20
一、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整修已经全线通车了,我们跟着小记者起去看看。
播放课件:聚集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播放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进出场面的录像。
引出问题: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看,转轩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请学生在白板上示范转杆的打开和关闭)
(1)同桌合作,作出活动角模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讨论转杆打开和关闭时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2)结合白板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旋转了90度。
(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旋转的方向相同?
学生观察交流。
(4)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度,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度。
3、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
让学生先*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二、将图形旋转90度
谈话:生活中旋转的现象可多了解,今天我们就来把下面一些图形旋转90度。出示例题。
1、 理解题意。
提问: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
指A点固定不动。
2、 转一转。请几位学生在白板上亲自旋转,由于几个同学旋转的方向可能
不同,这里可以用到相机,把每位同学旋转的图形拍下来,然后开始对比,并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顺时针旋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
3、全班交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每幅图中的指针分别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白板,让学生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整个旋转过程,)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之后由学生亲自在白板上演示整个旋转过程。
3、先观察每组图形的特点,再想象使每组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旋转方法,最后通过多白板演示,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比眼力。
比较一下这些图形按要求旋转之后会成为哪一个图形。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推荐访问:菁华 四年级 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20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1 四年级数学教案1-3单元 四年级数学教案1-4单元 四年级数学教案100字
上一篇:简短抖音伤感签名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