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忆江南》教学反思1  古诗古词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

《忆江南》教学反思1

  古诗古词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要求学生质疑。在激情中成长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次的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达,放飞智慧的风筝,在歌唱中感受快乐,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总之,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掌握、记忆的诗词为70余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记硬背,岂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儿。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为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思索: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既然词曲作家能为古诗词谱曲,为什么不能将它填于学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让他们相互传唱,在传唱中记忆,在传唱中领悟,在传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呢?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为学生用熟悉的曲谱填词打下基础。其次,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方向。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既让学生欣赏了诗词的韵律美,也将学科性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了!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向开课的激情导入、幻灯片的顺序、对词句的"理解等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做更好的铺垫。

《忆江南》教学反思2

  今天上了一节相对成功的语文课了。今天上的是《忆江南》。

  这同样是一首简单的词,词里的内容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大致了解。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在这节课里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从网上找了许多的内容。找了关于白居易的生*。还有其他两首词等来丰富课堂内容。

  课伊始,我就向学生介绍词人。“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这首词是他在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写下的。看到学生那认真的目光我就向他们提问“你知道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吗?”学生都摇着头说不知道。看着他们摇着头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高兴,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我吸引了,我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接着我向他们解释“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当过*,那他一定游览过许多的地方,那他笔下的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这首词。”这样的导入或许会显得过于简单,但是当我看着学生们那认真读书的样子,我认定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导入。当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读了词,我给了他们鼓励的掌声。这是一群可爱的学生,只要给予一些阳光,他们就回报给你们无限的灿烂。这掌声是给学生,也是给我自己的。压抑得太久的我也需要一些鼓励来肯定自己。当然这是我的努力换来的。

  接着我开始解释词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课文的注解学生能较正确的理解词的内容。于是我缩短了这一部分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词。

  课文就这样结束了?这是我在头天晚上在备课的时候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但是当我找到了《忆江南》这首词的其他两首时,我决定用剩下的时间来朗读这两首词。当我说这首词还有另外两首,“想不想看看时,学生兴趣较大,于是我把另外两首词抄在黑板上,并且简单的解释了意思。”我并不能预测到底这另外的两首词会对学生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当学生做同步指导的作业时,里面出现了《忆江南》的第二首看到学生那兴奋的表情,我知道了这额外的学习的好处。这让我有了一种想法,如果学生的学习都能如此般愉快和简单,那将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啊。。。之前的课堂是我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吗?是,我将改正。

  今天我也感觉到了压力,因为我的请假和对学生的不熟悉。现在我们的课已经落在了别班的后面了。我应该如何才能追赶上他们呢?我不想占用学生别的时间,或许只能逐步的提高自己上课的质量了。我应该怎么样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准确的吸引到精华呢?于是我开始努力的备好《桂林山水》。。

  不急,慢慢来,这是我对自己的劝告。我现在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备好每一节课。现在的我已经开始了解学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赶超别人。一起加油吧我的学生人们。

《忆江南》教学反思3

  《忆江南》是小学教材第一篇词的教学。这首词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诗词是白居易老年回忆在杭州任职期间的美好时光而作的,共三首,这是其一。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特殊感情,我除了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充分诵读之外,还为学生准备了这首词的解读视频,把白居易的江南生活轨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忆江南》教学反思4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独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政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忆江南》教学反思5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独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政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忆江南》教学反思6

  学生学习古诗,总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所以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白居易在哪忆江南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然后我再补充白居易写作的背景,并及时打出他描写洛阳春天的一首诗,让学生找出洛阳春天的特点,就是那的春天来得很晚,于是乎,就有了回忆江南春天美景的这首诗。

  既然这首诗是描写江南春天江边江水美景的一首诗,那么诗句开头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字能换成“美”字吗?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尝试回答,发现学生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又补充了作者白居易曾在苏州等地做官十年,与百姓建立了良好关系的背景。学生就能大体体会到作者第一句话用“好”字的缘由了。而诗的最后一句话“能不忆江南?”,也可结合这个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回忆的不仅是江南美景,还有那的人、事、物。

  但是,这首古诗的中间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教学时,没考虑得很多,教学时不觉得很难。但是课后,与其他老师相互讨论时,才发现很多有争议之处,仍需进一步探讨。

《忆江南》教学反思7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

  通过让学生看、听、唱、编感受江南音乐为主线,围绕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江南的各种美。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画面优美,语言精练又富有有诗意,让听者都陶醉在江南水乡小镇那古朴、恬静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看江南这个环节上,教师精心准备,先让学生从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朴神韵的图画中了解江南;通过吟江南,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的诗《忆江南》的内涵,进而感受到诗词、音乐的韵律美。接着又让大家唱江南,通过老师的范唱、聆听歌曲、交流,解决歌曲的难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的拓展欣赏,是苏州白话演唱的《忆江南》以及评弹版本《忆江南》,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听辨审美能力。

  这节课从一开始参照了网上的一节《忆江南》的课,觉得很难结合到自己的特点去实施,然后考虑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的精神去备,拿来主义并不实用,最后构思既然是《忆江南》,就结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诗、江南的歌,江南的乐、以及改变忆江南的伴奏对比不同的风格去备,终于让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语句,经过多遍才定稿,实则不易,通过这次体会到*时要多思考,到时才不会有临阵磨枪的现象。

  说实在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时上课因为条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忆江南》的音乐、影片、图像资料为了给学生以美感的欣赏找了很久,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过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个素材要找10多种进行对比了才能择优选定。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有时要多收集积累留心点上课的素材,上课时才能精为其用。

  总体来说,这次上课还是比较顺的,四年级的学生不管是回答问题上还是声音表现上都较为出色。这课的整体思路比较清晰,也围绕了江南这个主题来进行拓展,本曲中的难点就是一字多音和江南民歌特有的细腻委婉的特点来渗透,从读词到唱谱再到整体演唱的一个过程。歌曲的结构也进行分段式的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我用了多种方式来指导,如科尔文手势引导唱谱,对比巩固解决一字多音,多次范唱。在意境上也用了多种形式来引导,如欣赏苏州评弹演绎的《忆江南》,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江南吴侬软语,江南音乐的细腻。但是在歌曲的整体演唱情绪上还需要使学生再多一点的投入,所以在这点上还需要加强。

《忆江南》教学反思8

  《忆江南》这首词我已教过三遍,很熟悉了,没想到今天的授课,学生给了我一份不曾意想的惊喜。教学时,在读通,读正确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这首词的意思。在解释这首词时,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中的浪花”,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在理解“绿如蓝”时也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是“蓝天”,有的学生认为是“蓝草”。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这正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的一个好机会,于是我把这些问题留在课后去讨论,查资料完成。下去后,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资料、问家长等方法,理解了“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蓝”指“蓝草”。

  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多的听到了学生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让学生切身感到了学习过程的快乐。

《忆江南》教学反思9

  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回顾江南的美

  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

  “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

  “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

  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

  “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

  “江南真是四季——”

  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

  “孩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

  “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

  “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

  “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

  “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

  “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

  “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

  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习与理解。

  (二)品味江南的好

  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

  生:胜过、比过、超过。

  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

  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

  师:还有原因吗?

  (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

  师提示:江水是——

  生:碧绿的。

  师: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

  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水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样美的江南,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江南——

  生:“好”!

  师:干嘛不说江南“美”?

  生:除了景美,还有人好。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所以称“江南好”。

  师:学学诗人,赞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如此好江南,难怪诗人——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请看诗人在洛阳写的《魏王堤》

  生: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洛阳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难怪诗人身在洛阳,心中却念念不忘江南。再读《忆江南》

  由于课前认真地备课,学习了名师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很有启发。因此,在学习《忆江南》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只要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紧扣“好”字,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读诗词的意境,深入领会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比较诗词不同

  感悟、品读了《忆江南》后,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就找出了古诗与词的不同之处。除了古诗的字数、行数、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外,孩子们还发现了古诗的题目与词不一样,词多数用词牌名,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孩子们一口气说了很多词牌名,有天仙子、西江月、点绛唇、蝶恋花、渔家傲、踏莎行等等。经过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明白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兴趣大增。

《忆江南》教学反思10

  学生学习古诗,总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所以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白居易在哪忆江南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然后我再补充白居易写作的背景,并及时打出他描写洛阳春天的一首诗,让学生找出洛阳春天的特点,就是那的春天来得很晚,于是乎,就有了回忆江南春天美景的这首诗。

  既然这首诗是描写江南春天江边江水美景的一首诗,那么诗句开头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字能换成“美”字吗?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尝试回答,发现学生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又补充了作者白居易曾在苏州等地做官十年,与百姓建立了良好关系的背景。学生就能大体体会到作者第一句话用“好”字的缘由了。而诗的最后一句话“能不忆江南?”也可结合这个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回忆的不仅是江南美景,还有那的人、事、物。

  但是,这首古诗的中间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教学时,没考虑得很多,教学时不觉得很难。但是课后,与其他老师相互讨论时,才发现很多有争议之处,仍需进一步探讨。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

《忆江南》教学反思1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

  通过让学生看、听、唱、编感受江南音乐为主线,围绕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江南的各种美。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画面优美,语言精练又富有有诗意,让听者都陶醉在江南水乡小镇那古朴、恬静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看江南这个环节上,教师精心准备,先让学生从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朴神韵的图画中了解江南;通过吟江南,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的诗《忆江南》的内涵,进而感受到诗词、音乐的韵律美。接着又让大家唱江南,通过老师的范唱、聆听歌曲、交流,解决歌曲的难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的拓展欣赏,是苏州白话演唱的《忆江南》以及评弹版本《忆江南》,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听辨审美能力。

  这节课从一开始参照了网上的一节《忆江南》的课,觉得很难结合到自己的特点去实施,然后考虑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的精神去备,拿来主义并不实用,最后构思既然是《忆江南》,就结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诗、江南的歌,江南的乐、以及改变忆江南的伴奏对比不同的风格去备,终于让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语句,经过多遍才定稿,实则不易,通过这次体会到*时要多思考,到时才不会有临阵磨枪的现象。

  说实在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时上课因为条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忆江南》的音乐、影片、图像资料为了给学生以美感的欣赏找了很久,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过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个素材要找10多种进行对比了才能择优选定。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有时要多收集积累留心点上课的素材,上课时才能精为其用。

  总体来说,这次上课还是比较顺的,四年级的学生不管是回答问题上还是声音表现上都较为出色。这课的整体思路比较清晰,也围绕了江南这个主题来进行拓展,本曲中的难点就是一字多音和江南民歌特有的细腻委婉的特点来渗透,从读词到唱谱再到整体演唱的一个过程。歌曲的结构也进行分段式的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我用了多种方式来指导,如科尔文手势引导唱谱,对比巩固解决一字多音,多次范唱。在意境上也用了多种形式来引导,如欣赏苏州评弹演绎的"《忆江南》,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江南吴侬软语,江南音乐的细腻。但是在歌曲的整体演唱情绪上还需要使学生再多一点的投入,所以在这点上还需要加强。

《忆江南》教学反思2

  《忆江南》是小学教材第一篇词的教学。这首词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诗词是白居易老年回忆在杭州任职期间的美好时光而作的,共三首,这是其一。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特殊感情,我除了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充分诵读之外,还为学生准备了这首词的解读视频,把白居易的江南生活轨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忆江南》教学反思3

  *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 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邑县西城实验小学 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我的反思】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忆江南》教学反思4

  古诗古词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要求学生质疑。在激情中成长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次的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达,放飞智慧的风筝,在歌唱中感受快乐,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总之,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掌握、记忆的诗词为70余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记硬背,岂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儿。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为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思索: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既然词曲作家能为古诗词谱曲,为什么不能将它填于学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让他们相互传唱,在传唱中记忆,在传唱中领悟,在传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呢?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为学生用熟悉的曲谱填词打下基础。其次,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方向。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既让学生欣赏了诗词的韵律美,也将学科性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了!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向开课的激情导入、幻灯片的顺序、对词句的理解等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做更好的铺垫。

《忆江南》教学反思5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独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政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忆江南》教学反思6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独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政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忆江南》教学反思7

  一、注重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不但能说出诗中所写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说出仿佛听 到了流水的声音,这足以见得学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大胆尝试了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仍是教学重点,我尝试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儿歌识记、家族识字、给生字组词,用词语说句子等多种方法,夯实了识字教学,特别是用词语造句,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忆江南》教学反思8

  教学过程很*实。我一改以往教诗词的老套路:解释理解——朗读背诵——写意做题(这种完全为了应付考试的做法延传至今,而且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至少我们这里会)。学生不会朗读——全是唱读,没有半点节奏和韵律感,这是我事先预计到的,因此有意加强了古诗词的朗读训练,把读作为这堂课一个重要目标。从试读,到指导读,再到体会意境后的感情朗读,这一线索贯穿始终,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终于能读出韵味来了。之所以要花这么大功夫去完成这一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明白:书要这样读,仅仅是要这样朗读!也希望我们的一部分老师知道——朗读,朗读,还是朗读!别不在乎语感!我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跟上,与现代教学理念近点!

  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让人真的很无奈。整堂课中除了在试读环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要求读之外,在自学过程中,不与同伴交流,不与集体交流,只有一两个学生有欲望。在体会意境环节,要求学生谈谈江南美景,居然没人主动举手。虽然这们这里还不是典型的江南,但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他们,并不缺少那些感性认识。他们能说上青山、绿水,能说上蜂蝶、鸟雀,还有红花、绿树。但,没有人发言......

  今天上了一节相对成功的语文课了。今天上的是《忆江南》。

  这同样是一首简单的词,词里的内容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大致了解。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在这节课里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从网上找了许多的内容。找了关于白居易的生*。还有其他两首词等来丰富课堂内容。

  课伊始,我就向学生介绍词人。“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这首词是他在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写下的。看到学生那认真的目光我就向他们提问“你知道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吗?”学生都摇着头说不知道。看着他们摇着头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高兴,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我吸引了,我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接着我向他们解释 “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当过*,那他一定游览过许多的地方,那他笔下的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这首词。”这样的导入或许会显得过于简单,但是当我看着学生们那认真读书的样子,我认定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导入。当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读了词,我给了他们鼓励的掌声。这是一群可爱的学生,只要给予一些阳光,他们就回报给你们无限的灿烂。这掌声是给学生,也是给我自己的。压抑得太久的我也需要一些鼓励来肯定自己。当然这是我的努力换来的。

  接着我开始解释词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课文的注解学生能较正确的理解词的内容。于是我缩短了这一部分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词。

  课文就这样结束了?这是我在头天晚上在备课的时候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但是当我找到了《忆江南》这首词的其他两首时,我决定用剩下的时间来朗读这两首词。当我说这首词还有另外两首,“想不想看看时,学生兴趣较大,于是我把另外两首词抄在黑板上,并且简单的解释了意思。”我并不能预测到底这另外的两首词会对学生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当学生做同步指导的作业时,里面出现了《忆江南》的第二首看到学生那兴奋的表情,我知道了这额外的学习的好处。这让我有了一种想法,如果学生的学习都能如此般愉快和简单,那将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啊。之前的课堂是我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吗?是,我将改正。

  今天我也感觉到了压力,因为我的请假和对学生的不熟悉。现在我们的课已经落在了别班的后面了。我应该如何才能追赶上他们呢?我不想占用学生别的时间,或许只能逐步的提高自己上课的质量了。我应该怎么样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准确的吸引到精华呢?于是我开始努力的备好《桂林山水》。

  不急,慢慢来,这是我对自己的劝告。我现在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备好每一节课。现在的我已经开始了解学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赶超别人。一起加油吧我的学生人们。

《忆江南》教学反思9

  《忆江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学生们语文第一课正在学习本首词。学生对歌词背景已相当了解。教学中我从优美的画面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为画面配乐,从而引出《忆江南》的歌曲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先让学生对江南有一个总体的感受,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一个情感铺垫。

  初听教师范唱,学生们找出歌曲表达江南美景的句子且印象最深的句子,从这一句开始学习歌曲,打破歌曲教学的常规,这样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学始终围绕一个字“美”。之后的歌曲教学通过教师唱谱 、学生接唱等方式让学生来学唱歌曲。

  这首歌曲虽然不长,但是却有许多的一字多音,这是歌曲的难点。教唱时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在完整演唱时基本没有错误。教师的教学语言很重要,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的设计有它的完整性。

  通过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身有不足,要通过自己每天、每一节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真正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忆江南》教学反思10

  学生学习古诗,总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所以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白居易在哪忆江南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然后我再补充白居易写作的背景,并及时打出他描写洛阳春天的一首诗,让学生找出洛阳春天的特点,就是那的春天来得很晚,于是乎,就有了回忆江南春天美景的这首诗。

  既然这首诗是描写江南春天江边江水美景的一首诗,那么诗句开头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字能换成“美”字吗?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尝试回答,发现学生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又补充了作者白居易曾在苏州等地做官十年,与百姓建立了良好关系的背景。学生就能大体体会到作者第一句话用“好”字的缘由了。而诗的最后一句话“能不忆江南?”也可结合这个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回忆的不仅是江南美景,还有那的人、事、物。

  但是,这首古诗的中间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教学时,没考虑得很多,教学时不觉得很难。但是课后,与其他老师相互讨论时,才发现很多有争议之处,仍需进一步探讨。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

《忆江南》教学反思1

  《忆江南》是小学教材第一篇词的教学。这首词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诗词是白居易老年回忆在杭州任职期间的美好时光而作的,共三首,这是其一。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特殊感情,我除了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充分诵读之外,还为学生准备了这首词的解读视频,把白居易的江南生活轨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忆江南》教学反思2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出现了一大败笔,现课堂实录如下:

  师: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一句

  生:江南好

  师:江南好在哪?诗人写出来了吗?

  生:诗人写出来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你能说说吗?

  生:太阳出来了,照在江边的红花上,花儿显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江水碧绿碧绿的,好像是用蓝草染过似的。

  师:多美的一幅画呀!让我们一块去江南看看。

  放课件演示江南美景

  (在看课件过程中,生不停地发出“啊、啊”的声音,以示自己发现了美)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皆作陶醉状)

  师:真美呀!难怪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生接读:江南好

  这一片段的教学,我试图用“学生说美景、课件演示美景”,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努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由衷地赞叹——“江南好”,为理解诗人“忆江南”做铺垫。可惜教学被简单化、程式化了。学生理解的江南美景只是从字面上将古诗句译为,对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意境,根本没有深入体会、领悟,教师就马上用课件演示,将所谓的江南美景强加给学生,这样的“美景”怎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呢?

  如果能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描绘春天美景的优美诗文,通过朗读表达他们的感受,并且将学生自己眼中所见到的春景与之整合、融会贯通,再同白居易词中的“江南美景”作比较,突出白居易对江南的情有独钟,对江南的依依不舍,他记“忆”中的江南就变成了鲜活的画面,也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此时,再播放课件演示江南美景,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定然能让学生陶醉其中,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之情趣了。

《忆江南》教学反思3

  案例

  《忆江南》是白居易的一首名词。第一节课上,当我把诗题板书出来时,班上大部分孩子将古诗内容顺畅地背了下来。我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在我校的大阅读系列(“古诗周周背”是其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中,我们的四年级学生背诵八九十首古诗,那是不在话下的事。不过,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们有这么强的记忆力,竟能记得起二年级时曾积累的这首词。但这也给我出了个大难题:下面的课该如何上呢?

  “老师,我有问题。”

  “我也有问题。”

  ……

  背完了古诗的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我只好示意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知道,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我还知道原题下有词三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可我不会背其余的两首,老师,你能给我背一背吗?”*日里问题最多的张杰首先发问了。

  “白居易,他为什么要写《忆江南》呢?”

  “这首词是白居易在什么地方写的?江南有什么值得他回忆的?……”

  问题接二连三地涌现出来,把我事先预设好的教学设计,破坏的“千疮百孔”,一下子,我的头都大了。虽说*时经常代表镇参加“市优质课比赛”连续拿下一等奖的我,授课水*不能算太差,但这节课上发生的事,完全超出了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些问题涉及到文学史方面的内容,我一时不知所措。只是想着,反正孩子们第二课时中还要学到,这节课上没必要浪费时间来讨论讲解了。我红着脸站在讲台上,被几十双眼睛盯着,只好难为情地笑笑,说课后一起查资料再讨论学习。后来我又花了一节课时间来解决当初孩子们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孩子们这才满意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反思:

  从这件事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要做好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的想法是纯真的,在课堂上他们会大胆地直白自己的心声,我们不能用生硬的方法扼杀这份童真。而这节课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缘由其一,是因为学生受到家庭条件及家长素质的限制,且每学期的教学时间紧,教师又无力在*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指导。其二,因为我的知识水*和定向思维的限制,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并不能一一解答,尤其是与语文学科相差甚远的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也因为学生的动态变得生机勃勃。教学中我们不能让“死”的教案牵着“活”的学生走,在生成的课堂中我们应该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将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的统一,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令人惊讶,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理论修养和专业学习。在多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也是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的。只有随时积累新知,更新陈旧观念,不断扩充知识面,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

  要做一个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好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种种问题,用我们柔和的迂回“战术”引导他们创新,“生成”一个美丽的“天堂”。

《忆江南》教学反思4

  *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 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邑县西城实验小学 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我的反思】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忆江南》教学反思5

  古诗古词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要求学生质疑。在激情中成长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次的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达,放飞智慧的风筝,在歌唱中感受快乐,在歌唱中燃放激情。

  总之,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掌握、记忆的诗词为70余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记硬背,岂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儿。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为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思索: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既然词曲作家能为古诗词谱曲,为什么不能将它填于学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让他们相互传唱,在传唱中记忆,在传唱中领悟,在传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呢?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为学生用熟悉的曲谱填词打下基础。其次,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方向。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既让学生欣赏了诗词的韵律美,也将学科性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了!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向开课的激情导入、幻灯片的顺序、对词句的理解等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做更好的铺垫。

《忆江南》教学反思6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独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政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忆江南》教学反思7

  *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 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邑县西城实验小学 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我的反思】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忆江南》教学反思8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

  通过让学生看、听、唱、编感受江南音乐为主线,围绕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江南的各种美。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画面优美,语言精练又富有有诗意,让听者都陶醉在江南水乡小镇那古朴、恬静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看江南这个环节上,教师精心准备,先让学生从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朴神韵的图画中了解江南;通过吟江南,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的诗《忆江南》的内涵,进而感受到诗词、音乐的韵律美。接着又让大家唱江南,通过老师的范唱、聆听歌曲、交流,解决歌曲的难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的拓展欣赏,是苏州白话演唱的《忆江南》以及评弹版本《忆江南》,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听辨审美能力。

  这节课从一开始参照了网上的一节《忆江南》的课,觉得很难结合到自己的特点去实施,然后考虑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的精神去备,拿来主义并不实用,最后构思既然是《忆江南》,就结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诗、江南的歌,江南的乐、以及改变忆江南的伴奏对比不同的风格去备,终于让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语句,经过多遍才定稿,实则不易,通过这次体会到*时要多思考,到时才不会有临阵磨枪的现象。

  说实在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时上课因为条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忆江南》的音乐、影片、图像资料为了给学生以美感的欣赏找了很久,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过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个素材要找10多种进行对比了才能择优选定。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有时要多收集积累留心点上课的素材,上课时才能精为其用。

  总体来说,这次上课还是比较顺的,四年级的学生不管是回答问题上还是声音表现上都较为出色。这课的整体思路比较清晰,也围绕了江南这个主题来进行拓展,本曲中的难点就是一字多音和江南民歌特有的细腻委婉的特点来渗透,从读词到唱谱再到整体演唱的一个过程。歌曲的结构也进行分段式的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我用了多种方式来指导,如科尔文手势引导唱谱,对比巩固解决一字多音,多次范唱。在意境上也用了多种形式来引导,如欣赏苏州评弹演绎的《忆江南》,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江南吴侬软语,江南音乐的细腻。但是在歌曲的整体演唱情绪上还需要使学生再多一点的投入,所以在这点上还需要加强。

《忆江南》教学反思9

  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回顾江南的美

  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

  “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

  “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

  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

  “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

  “江南真是四季——”

  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

  “孩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

  “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

  “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

  “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

  “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

  “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

  “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

  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习与理解。

  (二)品味江南的好

  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

  生:胜过、比过、超过。

  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

  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

  师:还有原因吗?

  (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

  师提示:江水是——

  生:碧绿的。

  师: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

  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水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样美的江南,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江南——

  生:“好”!

  师:干嘛不说江南“美”?

  生:除了景美,还有人好。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所以称“江南好”。

  师:学学诗人,赞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如此好江南,难怪诗人——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请看诗人在洛阳写的《魏王堤》

  生: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洛阳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难怪诗人身在洛阳,心中却念念不忘江南。再读《忆江南》

  由于课前认真地备课,学习了名师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很有启发。因此,在学习《忆江南》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只要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紧扣“好”字,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读诗词的意境,深入领会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比较诗词不同

  感悟、品读了《忆江南》后,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就找出了古诗与词的不同之处。除了古诗的字数、行数、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外,孩子们还发现了古诗的题目与词不一样,词多数用词牌名,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孩子们一口气说了很多词牌名,有天仙子、西江月、点绛唇、蝶恋花、渔家傲、踏莎行等等。经过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明白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兴趣大增。

《忆江南》教学反思10

  学生学习古诗,总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所以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白居易在哪忆江南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然后我再补充白居易写作的背景,并及时打出他描写洛阳春天的一首诗,让学生找出洛阳春天的特点,就是那的春天来得很晚,于是乎,就有了回忆江南春天美景的这首诗。

  既然这首诗是描写江南春天江边江水美景的一首诗,那么诗句开头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字能换成“美”字吗?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尝试回答,发现学生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又补充了作者白居易曾在苏州等地做官十年,与百姓建立了良好关系的背景。学生就能大体体会到作者第一句话用“好”字的缘由了。而诗的最后一句话“能不忆江南?”也可结合这个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回忆的不仅是江南美景,还有那的人、事、物。

  但是,这首古诗的中间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教学时,没考虑得很多,教学时不觉得很难。但是课后,与其他老师相互讨论时,才发现很多有争议之处,仍需进一步探讨。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忆江南教学设计5篇

忆江南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静)

  [水*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忆江南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八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词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5.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并逐步掌握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教学中,着眼诗的语言,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境,韵味,情感等真切的感受,产生“悦心悦目”的情感体验效应。运用同一词牌对比的方法学习,精读一首,迁移其余两首词的赏读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架设对话交流的*台,使诗的语言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情感,语言日趋丰妙。

  教学过程

  一、揭课题,初读诗,知题意

  1、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读诗,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悲欢离合,看见戍守边关的战士,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人自豪的古诗语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江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诗,指名读。

  3、说说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自主阅读解诗意,晓意境

  1、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学古诗,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学生自学,自读,播放古琴乐,五分钟)

  2、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什么样的意境,描述一下。

  3、开头的一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4、再诵读词,体会其中的境界,感悟诗人用字的精妙。

  5、赏析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情感。

  三、探究赏读,体验诗情

  1、出示白居易写于洛阳的《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在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和体会。

  2、反馈交流:通过洛阳与江南春天的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介绍白居易在苏杭做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感情,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

  四、合作诵读,加深情感,丰富底蕴

  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另外两首,学生自由读。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借助注释明白词的意思。

  3、从这两首词中理解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江南的景和物,人和事,他都忘不了。

  4、师生互动,诵读这组《忆江南》。

  5、学生在古琴乐中诵读这组《忆江南》

  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服相逢。

  教学反思:

  1.三首《忆江南》的教学,我运用了同一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如结尾处“能不忆江南”的诵读,就迁移到学习其余两首结尾句“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学生不仅认识了词牌的特点,更加深了词所表达的感情。

  2.这节课的教学还有两点比较好的地方:

  一是在教学中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正是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

  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词的.内涵、韵味、美感。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3.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小组合作时间有些少,孩子们没有充分讨论,我就急于让他们发言,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得生涩。

  4.改进策略: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在学生充分自主建构知识基础上,教师善于抓住兴奋点进行合作探究,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忆江南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静)

  [水*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

  忆江南的教学设计

  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人情珍惜景

忆江南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教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情

  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出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在读中学生领略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独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忆江南?”这个反问句时我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深刻的感悟到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但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诗文表面,无法走入诗人创作的精神世界,我应该多准备教材外的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忆江南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的教学准备: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江南春教学反思10篇

江南春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学生一起阅读了《江南春》,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的衰败,表现诗人反对佛教,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杜牧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因为每学期学生都会背诵古诗,所以对于这首古诗,学生都能背出。所以,本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说说“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南朝的覆灭,讲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治时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涨,这些达官显贵想通过拜佛求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千秋万代,荣华富贵,可是这些寺院在随着朝代的更替倒塌无数,已经没有多少存在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方法可行吗,学生很能领会老师的用意,他们发言完毕,最后一句诗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你看看,你只知修建寺院,不知道强兵练武,这么的寺院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中呀?

  诗句意思出来了,可是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于是我又给学生介绍杜牧生活的朝代,当时正是显赫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连年征战,宦官当道,民不僚生,苦不堪言.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企图通过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学生们听了很是愤慨,纷纷对当朝都的做法表示谴责,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就是诗人的情感,共鸣的情感在课堂上涌动。

江南春教学反思2

  春天将至,在这时节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的古诗,很合时宜。诵读经典,春的气息迎面扑来,温馨备至。

  《江南春》是首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之一。杜牧擅写绝句,尤其擅于写景抒情的句子。《江南春》写今吊古,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由烟雨迷蒙的楼台佛寺联想南朝覆灭,借古讽今,诗情画意中寓含讽喻之情。江南水乡的秀美画卷:黄莺、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这些江南特有之物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这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图画,意趣盎然,充分体现了杜牧诗歌明媚流畅,清新有致,情境悠然的特色。

  古诗教学,应从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是这样思考的:自主预习侧重了解作者生*和其他诗作,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课堂教学交流讨论为主。前两行诗的意思可以让学生看图自主理解,以学生的交流为主。难点在后两句,但经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对南朝和作者所处时期的了解,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应该不困难。这样,品读悟情也就容易多了。

江南春教学反思3

  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就琢磨着,有关春天的古诗这么多,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歌放到一起呢?我们知道,古人很多的写景状物文章其实都是在借此抒发自己的心情。那么这两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的目光停在了这两个作者身上,还真让我摸清了一些眉目。杜牧和程颢在思想上都是有点反对佛教的。在此我只说说杜牧的《江南春》,杜牧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有人认为是对南朝(宋、齐、梁、陈)尊崇佛学造成国家动荡衰亡的绝佳讽刺。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的目的,这是积极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的目的。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前者重生,后者重死,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历来喜欢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阶段性的目标开始启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对春天都有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所以*有个非常古老的“爱春”传统。但这种“爱”方式非常多。四年级下册选择的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方式的确是两种风格。《江南春》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责任”。从这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的江南真的没有思危,即使春天来了,这种心理还是没有走进人们的心中,走进官员的心中。也许这种思危不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也许我们不能借古说今,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杜牧看到这一切,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我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越是盛世,越隐藏着最终坍塌的危机。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已经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在教学过程我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突出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同时,我还: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我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两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负载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江南春教学反思4

  《江南春》一诗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位内容都是人与自然相关。因此,导入部分是从单元导读开始,引入到*的江南地区,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以前所学内容想象一下江南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出示江南图片,进入题目江南春天是什么样子。第二步,介绍作者,着重强调“小李杜”和“李杜”分别指的是谁。第三步,初学诗篇,自读,解决生字词。第四步,小组讨论掌握诗意。第五步,结合课后题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第六步,拓展延伸。

  经其他老师评课,总结出以下优点和不足。

  优点:环节设计好,诗的内容掌讲解细致,实用性强,对多音字,生字指导到位,并且结合本学期诗歌书写规范螺旋式教学。

  不足:对板书设计不够到位,没有体现出重点内容,课堂语速稍快,学生气氛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总之,通过本次公开课,我受益良多,尤其是听了其他教师的点评,更是醍醐灌顶。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每一次的公开课都是发现缺点努力提升的机会和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再接再厉,讲好每一节课。

江南春教学反思5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咏春,因为春天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本册教材中第一单元选取的几篇课文皆与春天有关。但这种“爱”春方式非常多。有散文、诗歌、古诗。其中本册课本中选择了两首以“春”为题材的古诗,展现出的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听本年级组张莉老师的课后,有了一些对比与反思。

  在教学《江南春》时,我是先布置学生预习了古诗,再根据课堂交流的情况适时地点拨,提升,积累,内化。教学《江南春》这首诗时,课前学生已经通过预习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过,课堂交流时,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说出“莺啼”、“绿映红”、“酒旗风”“郭”等词语的意思,但是让学生找一找诗中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就显得理解不深了,这时我作了适当的引导,点拨,学生就能明了,在此基础上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但是诗歌的难点“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能讲透。

  听了张莉老师的课豁然开朗。第一步:看图理解诗的表面意思;第二步,挖掘历史,充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第三步,置换角色,站在诗人的角度想一想并体会。

江南春教学反思6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江南春景的诗不胜枚举。杜牧的《江南春》,以其画面的优美和情思的含蓄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遍野绿树红花。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镇,酒旗在迎风飘展,行人在不断来往。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建立的寺院,在蒙蒙细雨和淡淡薄雾中隐约可见。只是由于写得含蓄蕴籍,因此,凭吊南朝、讽谕当代这些意思不易被人看出,其实他写《江南春》是有现实的讽谕意义。

  再加上诗歌的教学特点——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3.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通过这次的古诗教学赛课,我从教学上和自身谈谈自己的感触:

  在设计上从来没有这样认真的去思考过古诗的教学,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最后也能完整的设计出整个教学流程,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进步。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重要。在学法上刚拿到古诗时,我就在思考:古诗教学应该带给学生怎么样的学习方法呢?人们常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所以,除了借助注释这一方法之外,想象画面,借助背景资料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江南春教学反思7

  景、情、理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元素,也是打开古典诗词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若能披景入情、缘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说“景”。

  《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都和春天有关,也都有对于春景的描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那绿的草,红的花,欢快的鸟带给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诗人用精炼而浅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美丽的场景,沉醉于这魅力的春天。

  如果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沉默无语。也许,这首诗也能名噪一时,但很快将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诗人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景物,对人性的深思冥想。

  于是关注了“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句既有“景”又含“情”。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感叹,就特别引人遐想。有人说,这是诗人对于佛教的讽刺,我也同意这种观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一定非让他们在这里就学会明显的批判,不要硬性的破坏诗人带给我们的关于春天的美丽感受。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最后再说“理”。

江南春教学反思8

  春天将至,在这时节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的古诗,很合时宜。诵读经典,春的气息迎面扑来,温馨备至。

  《江南春》是首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之一。杜牧擅写绝句,尤其擅于写景抒情的句子。《江南春》写今吊古,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由烟雨迷蒙的楼台佛寺联想南朝覆灭,借古讽今,诗情画意中寓含讽喻之情。江南水乡的秀美画卷:黄莺、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这些江南特有之物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这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图画,意趣盎然,充分体现了杜牧诗歌明媚流畅,清新有致,情境悠然的特色。

  古诗教学,应从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是这样思考的:自主预习侧重了解作者生*和其他诗作,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课堂教学交流讨论为主。前两行诗的意思可以让学生看图自主理解,以学生的交流为主。难点在后两句,但经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对南朝和作者所处时期的了解,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应该不困难。这样,品读悟情也就容易多了。

江南春教学反思9

  今天和学生一起阅读了《江南春》,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的衰败,表现诗人反对佛教,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杜牧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因为每学期学生都会背诵古诗,所以对于这首古诗,学生都能背出。所以,本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说说“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南朝的覆灭,讲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治时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涨,这些达官显贵想通过拜佛求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千秋万代,荣华富贵,可是这些寺院在随着朝代的更替倒塌无数,已经没有多少存在了。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方法可行吗,学生很能领会老师的用意,他们发言完毕,最后一句诗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你看看,你只知修建寺院,不知道强兵练武,这么的寺院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中呀?

  诗句意思出来了,可是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于是我又给学生介绍杜牧生活的朝代,当时正是显赫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连年征战,宦官当道,民不僚生,苦不堪言.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企图通过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学生们听了很是愤慨,纷纷对当朝都的做法表示谴责,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就是诗人的情感,共鸣的情感在课堂上涌动。

  春的景致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那就把诗意和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读诵积累与情意熏陶结合起来。诗人杜牧在《江南春》这首诗描绘了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秀丽春光,同时由烟雨迷蒙中的楼台佛寺联想起南朝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借古讽今,这是本首诗的难点。如何巧妙地处理呢?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二两句;然后抓住“南朝”和“多少”切入第三、四句,适时补充作者用意,启发学生理解“写今”与“吊古”的内在联系,从而收到获得审美体验与弄清寓意的双重效果。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江南春教学反思10

  教学中,能抓住古诗特点,在学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想象,解诗意悟诗境,感受江南春色之美,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热爱。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借助资料自主解疑,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品味诗歌中那淡淡的忧伤。在解意悟情的同时,设计了个人读、小组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情境引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朗朗书声中激起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并让学生明白了: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则能看到文字背后的秘密。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自信展示,精彩不断。

  身为师者一定要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诗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课堂界限,适度拓展,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以诗带诗,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淀,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

  不足及改进措施:

  1、整节课虽然书声琅琅,但是朗读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组读、男女生读、集体读等层面,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较少,且朗读的层次性不强,不能体现螺旋式推进的课堂节奏。

  2、在借助想象理解诗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诗情的环节,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够生动丰满,课前设计的“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未能进行,因此整节课总有点稍欠火候的感觉。今后在教学环节的取舍和课堂节奏的把控上还应多下功夫。

  3、课堂中虽然有意识的关注全体,但在真正的实施中总有些不善于展示的孩子被忽视。于我们而言,他只是一个学生;于家长而言,他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因此我们不经意间的忽视,对一个家庭来说影响的可能是未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注视”的同时,多些“扫视”,多关注教室边边角角的学生,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孩子,让每位学生都被重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1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译文]东风吹拂,杨柳飘落,春天又过去了,多么感谢怀念那洛城的人儿啊!

  [出自]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凝举袂,

  丛兰露浥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注释: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袖。

  浥(yì):沾湿。

  颦(pín):皱眉。

  译文1: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译文2:

  春天即将离去!它深情致谢留恋春光的洛城人。柔弱的柳枝随风轻摇,好似挥手举袖与春天告别;丛兰上香露晶莹,好像洒泪罗巾。一位女子凄然独坐愁锁眉心。

  赏析:

  这首词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乐天春词,即指白居易〈〈忆江南〉〉词。

  这是一首伤春词,首两句感叹洛城春去,写人与春天的惜别之情;中间两句,拟人的手法写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弱柳随风舞动,仿佛挥袖伤别;兰草沾着露水,仿佛洒泪辞春。最后一句是“曲终奏雅”,一语道出:面对此情此景,即使独坐也要发愁。

  在短短的五句话中,能写出这么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清人况周颐称这首词为"流丽之笔",简洁明快确实是刘禹锡小词的一大特色。

  这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让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来说也有无限依恋之情。她仿佛看到,春天在归去的当儿,还向她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去也”一词,感情色彩极浓,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词人仍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了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不胜依依,恍如一位妙龄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晶莹闪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别之际泪洒罗巾。“举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辞,正因为她惋惜春归,因此才觉得周围的客观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样扼惋叹惜。总之,词人不写人惜春,却写春恋人,这样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写得婉转有致,耐人寻味。

  “独坐亦含嚬”,由此词人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惜别之人——洛城少女。这时,洛城少女正独自端坐在花尽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额。由词中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无论是独吟、独赋,还是独思、独坐都无法排遣内心满腹的愁绪。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带给她无限的欢乐或者说曾激励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阑花谢,欢乐已成为过眼烟云,理想也最终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对物伤怀,黯然伤神罢了。总之,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加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

  纵观全词,词人巧借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从而寄托了自己盛年难再,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喟叹之情,由此使得全词情调哀婉,充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然而又不流于绮靡。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译文

  天朗气清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夜空;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

  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注释

  星汉:指银河。

  迥:远。

  素娥:嫦娥。

  赏析: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3

  原文: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释:

  ⑴忆江南:此词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云:“一名‘梦游仙’‘梦江南’‘江南好’。”又名“望江南”。《全唐诗》《词谱》等均作“忆江南”。

  ⑵梦魂:古人认为在睡梦中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唐代刘希夷《巫山怀古》中有句:“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⑶还似:《花间集补》中作“还是”。上苑: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这里指南唐的御花园。

  ⑷车如流水马如龙:意思是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形容车马络绎不绝,十分繁华热闹。语出袁宏《后汉纪·孝章皇帝纪》上记载:“建初二年(马)太后诏曰:‘吾万乘主,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旁人无香熏之饰,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众也。……前过濯龙门,见外家车如流水马如龙。吾亦不谴怒之,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愧其心。……’”

  ⑸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花月正春风,意思是形容春天鲜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风微拂的情景,描绘春光的明媚。

  翻译:

  昨天晚上的那个梦勾起我多少亡国之恨啊!我梦见了和过去出游上苑时一样的热闹场面。车如流水,络绎不绝;马似游龙,奔腾跳跃。月光明媚,春风拂面,花儿正红。

  赏析: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词写梦忆江南,抒写了作者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一切多从词中出。故这首词开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只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这是作者国破成囚后的真实心境。此情不解,便入梦中。李煜用梦写别情离恨的很多,这本也是诗文骚客常用的笔法,但这里李煜有意强调“梦魂”,有魂离此地,亲历故国之用,既是为下面的梦忆场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无奈中的一种寄托,其情苦切,也略可见一斑。在梦里,作者借魂归故国,又回到了旧时的繁华欢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时的阶下之囚,“车如流水马如龙”,语言朴实、洗练,一言以蔽之,热闹场面活灵活现,笑语欢歌宛在眼前。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此语原出《后汉记》,本为马皇后诏中指斥外戚奢华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似乎别有寓意,李煜是否对自己当年的安于奢丽、偏于闲逸的生活有检讨悔恨之意,也未可知。接下来“花月正春风”一句,似乎梦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将其与开篇“多少恨”对解,则婉转曲致,寓味深长。

  从表面上看,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着重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如今处境的无限凄凉。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全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忆江南》诗词鉴赏3篇

《忆江南》诗词鉴赏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赏析】: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过尽”两句,寓情于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入、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己。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泻,别具丰神。

《忆江南》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解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诗文赏析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阔大的图景。不仅色彩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耐人联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大“联章”诗词中,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 (菁选2篇)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1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解释2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诗人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诗人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诗人《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推荐访问:反思 忆江南 教学 《忆江南》教学反思【10篇】 《忆江南》教学反思1 忆江南的教学反思

热门文章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享受读书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享受读书的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书,是无声的老师;书,是我们最真诚的玩伴;书,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书,让我们从无知的幼童,变成了如今的莘莘学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的800字议论文优秀

2022年度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三篇

《2022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精选三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流程精选三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