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劳动教育方案(通用5篇)
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2-18岁左右。在中国大陆中学教育由初级中学(初中)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另有同名杂志。初中生读完初三后会有以升入高中的中考,成绩上线者可以进入高中或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甚至部分大专院校还可以直接招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劳动教育方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学生劳动教育方案5篇
中学生劳动教育方案篇1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一、劳动教育内容
主要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技课实习、学工学农劳动及勤工俭学劳动。初中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分别应达到30— 45分钟。
二、劳动教育的要求
劳动教育应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求专职教师、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有机的结合学生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和项目, 进行知识联系与渗透,做到手脑并用,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较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根据劳动课的综合性特点,劳动课必须按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三个要素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综合训练。
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育人过程。因而要把学生劳动转化为劳动态度, 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 并内化为稳定的心里品质和劳动技能, 形成能力和迁移。
劳动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所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劳动内容和项目,并严格控制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还要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组织劳动项目,不影响教学与教育计划。
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但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地区培养人才的需求出发,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创造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劳技课教学。要求做到课时落实、设备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
2、家庭教育中实施自我服务与家务劳动。
3、学校与社会公益劳动。
4、技能性活动课和勤工俭学。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做到 “ 四结合 ” :(1)课内外结合;(2)校内外结合;(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4)日常劳动和集中劳动相结合。
中学生劳动教育方案篇2
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我们相信以上三个目标作为行为的动力,无论对我们学校还是班级或是个人都有极大的意义。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 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中学生劳动教育方案篇3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de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de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de:
1、从小培养学生de劳动意识及其良好de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de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e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de矫正方案,做到良好 习惯de培养和不良习惯de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de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de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de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de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de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 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 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de学 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de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de名人名言。 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 们世界上最美好de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de聪明de手创造出来de。”以及宋庆龄:“知识 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de,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de结果。”等。校内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 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de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 劳动”de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 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de小品节 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de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de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de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de重点内容,是做人de基本道德准则, 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de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de环境氛围。如班级de 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de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de活 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de花”、“我不甘落后”等 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de“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 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de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de中队会; 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de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 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中学生劳动教育方案篇4
一、活动目的:
利用劳动实践基地,抓住植树节这一教育契机,通过种树护树的绿化行动,宣传环保,使学生懂得植树绿化的意义并积极参与植树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劳动的观念,以及手拉手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且在手拉手活动中增进两校学生间的友谊。
二、活动时间:2011年3月11日--12日
三、活动人员:
全校参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队会)
部分参与(手拉手,共栽友谊树)
四、活动过程:
1、晨会介绍3月12日是植树节,宣传植树绿化的意义,号召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2、五(2)班办一期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红领巾小广播。
3、各班在3月11日(周一)召开与绿色同行主题班队会。
4、各班分别拟写春天行动计划书,并举行签名承诺活动。
5、从三—五年级各班选两名手拉手通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指导、制作植树护绿童话卡。
6、3月12日与兄弟小学进行手拉手小伙伴共栽友谊树。
7、听手拉手小伙伴介绍农作物的知识。
8、每位参加植树活动的同学,说说心得体会,并记下体验文章。
2011年3月
中学生劳动教育方案篇5
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黑板报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专栏、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 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
G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上一篇:统战干部作风能力建设体会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