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3篇
*对联1 冯玉祥题过厅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驰,愿佑兹蜀部遗黎。 冯煦题过厅 与吴魏为难,此日收场,可是墓门宽几尺; 继高光而起,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联3篇,供大家参考。
*对联1
冯玉祥题过厅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驰,愿佑兹蜀部遗黎。
冯煦题过厅
与吴魏为难,此日收场,可是墓门宽几尺;
继高光而起,当年壮志,哪容汉土窄三分。
陈逢元题过厅
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郭沫若题诸葛亮殿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
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孙墨佛题诸葛亮殿
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赵藩题诸葛亮殿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王天培题诸葛亮殿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沙孟海集杜甫诗题诸葛亮殿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陈矩题诸葛亮殿
唯德与贤,能够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
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
蒋攸铦集句题诸葛亮殿
时艰每念出师表;
日暮如闻梁父吟。
瞿朝宗题诸葛亮殿
讨贼竭忠贞,沥胆披肝,天下文章惟两表;
奇才根静学,清心寡欲,隆中半策定三分。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迹;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躬耕未遂老臣心。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对联2
赵藩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曾在成都*有一副著名的楹联,原文如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联语讲的是诸葛亮治国和作战的指导思想,意义十分深刻。上一句所说的反侧,意即反复无常,指的是当时征服孟获的故事。这个战略方针是马谡向诸葛亮提出的,诸葛亮虚心采纳了,果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原话不载于《三国志》的马谡传(附于马良传),而见于裴松之注所引的《襄阳记》。据记载说: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时,马谡送行,诸葛亮向他征求意见,马谡回答说: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这个战略方针是由诸葛亮实现的,但最初提出的则是马谡。马谡虽然后来犯了严重错误,在街亭打了一个大败仗,可是我们也不能以人废言,应该说他对于孟获要采取攻心为上的意见是正确的,而诸葛亮对周边关系实行了互不侵犯、区域自治的办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因此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里也采用了这段对话(见毛批本《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使我们对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联下一句所说的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是诸葛亮对法正的回答。这段对话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的记载: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主客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后,诸葛亮替他制定政规法令,从严治蜀。法正却提出不同意见,劝谏诸葛亮要缓刑弛禁,执法从宽,以汉高祖为法。诸葛亮对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作了具体分析,认为从宽还是从严,需要根据客观形势决定。汉高祖入关的时候,要除去秦朝的严刑苛法,所以宽刑省法,解除了人民的痛苦;现在益州在刘璋统治时期积弊很多,没有权威,就必须从严法治,荣恩并济。历史条件不同,就该实行不同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如果不审时度势,不当宽时也宽,不当严时也严,那都是片面的。诸葛亮治蜀的方针,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后来也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后面称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就充分肯定了他的政绩。罗贯中也把这一段对话编入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毛批本第六十五回),基本上照抄原文,只作了少量删改,因此已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了。
对联的作者赵藩(1850—1927),字樾,号仙,云南剑川人,白族,清光绪元年举人,曾任川南道按察使。辛亥革命后,代表唐继尧任广州护法军*交通部部长。后回云南任省图书馆馆长。擅长写对联,著有《介庵楹句正续合钞》。精于书法,昆明大观楼的孙髯翁长联毁于兵火后,就是由赵藩于光绪十四年重写的。他用群众熟悉的诸葛亮的两件事,写出了这一副发人深思的对联,很值得鉴赏。
第一,这副对联是论史的名言,只有三十个字,却抵得上一篇史论文。*的对联从唐宋时代流行以来,发展到清代更为昌盛。不仅长联越来越多,而且技巧娴熟,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采,可以写景,可以叙事,可以抒情,也可以发议论,已成为汉语文化的一种独特作品。它可以说是汉语文学的一种体裁,说它是对偶体的短诗也未尝不可。赵藩这副对联借诸葛亮的事迹,发表了对历史、对政治、对军事等各方面的看法,文字精炼,对仗工稳,实际上是一篇对偶体的史论文。它是近代对联的一副杰作。
第二,这副*联运用我们熟知的.三国故事,对诸葛亮作了极为精当的评价。征服孟获和以法治蜀是诸葛亮的主要功绩。以往我们读《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三国志》时,往往只注意于具体的如火如荼的战争故事,而对诸葛亮的决策思想却理解不深。赵藩则抓住了这两件事,从思想高度上评论了诸葛亮的历史贡献,真是慧眼如炬,巨笔如椽。我们看了对联,对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的认识就加深了。
第三,这副对联评论历史人物,注意到了鉴古知今,提出了要后人深思的问题。从古以来,真正知兵者,都懂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最好的战略是不战而胜,从政治上道义上征服对手。至于施政执法,要宽猛相济,则是一门艺术,从郑子产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孔子就曾总结为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见《左传》昭公二十年)。什么时候从宽,什么时候从严,都需要审时度势,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面有辩证法,而赵藩则以对联的语言作了高度的概括,这对我们读历史、学哲学都是很有启发的。
*对联3
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
下联:先生有道出羲皇(滇南黎天才集杜工部句题*)
上联:丹心一片安炎鼎
下联:浩气千秋壮属疆(勉县*,在陕西勉县新城西)
上联:当年正气扶元气
下联:万世人心仰赤心(*,当阳关陵)
上联:两表酬三顾
下联:一对足千秋(成都:游俊题*过厅,位于成都市南郊)
上联:志见出师表
下联:好为梁父吟(成都:郭沫若题*过厅)
上联:八千余年上下古
下联:七十二家文字奇(顾槐题河南南阳*)
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
下联:指挥若定失萧曹(成都:冯灌父集杜甫诗题*刘备殿)
上联:梁父吟成高士志
下联:出师表见老臣心(灵川*,在广西灵川县漓江畔的甘棠镇)
上联:兴亡天定三分局
下联:今古人思五丈原(赵藩题成都*)
上联:一诗二表三分鼎
下联:万古千秋五丈原(成都*)
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
下联:宗臣遗像肃清高(成都:沈尹默集杜甫诗题*过厅)
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
下联:隆中胜迹永清幽(*题湖北襄阳*)
上联:旨寻六家业窥五际
下联:内学七律旁通三微(南阳:卧龙岗*)
上联:成大事以细心一生谨慎
下联:仰流风于遗象万古清高(灵川*)
上联:三分割据纡筹策
下联:万古云霄一羽毛(成都:沙孟海集杜甫诗题*诸葛亮殿)
上联:三分天下四川地
下联:六出祁山五丈原(*)
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
下联:一番晤对古今情(成都:*题*过厅)
上联:扇摇战月三分鼎
下联:石黯阴云八阵图(*)
上联:时艰每念出师表
下联:日暮如闻梁父吟(成都:瞿朝宗题*)
上联:文章西汉两司马
下联:经济南阳一卧龙(襄樊:李尔重题古隆中*)
上一篇:读书真让我着迷作文800字五篇
下一篇:正式施工合同3篇【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