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阅读答案五篇【完整版】
苦恼阅读答案1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强盗首领计划“反其道而行之”,“出人们意料之外”地展开行动,这一安排不仅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还为下文人们果然信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苦恼阅读答案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苦恼阅读答案1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强盗首领计划“反其道而行之”,“出人们意料之外”地展开行动,这一安排不仅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还为下文人们果然信以为真后的言行作了铺垫。
B.作品中银行行长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作为报酬递给强盗,是希望他们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提高顾客对银行的信赖
C.作品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详尽地叙述了强盗们由计划抢劫到实施抢劫的整个过程,对于情节发展中不同人物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极具画面感。
D.面对银行里乱哄哄的场面,强盗们很是气愤却无计可施,还要被动应对人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抢劫行动无法展开,于是强盗首领决定改期。
E。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滑稽荒诞的情节不仅起到了博人一笑的作用,还对荒诞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批判。
(2)小说中的交通警察、门卫、顾客、职员等作为群体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开头部分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4)“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人意料”是微型小说三要素,请从中任选两个要素,联系文本,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8分)
苦恼阅读答案2
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
“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竟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
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
“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
“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不过,如何下手呢?”“光天化日之下,持闯进银行抢劫!”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啰喽们不禁大失所望。“别开玩笑啦!简直不着边际。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
“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首领的话音未落,啰喽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见,太棒了!妙不可言!”
“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待脚本印刷完毕,啰喽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令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开始付诸实行。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好,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万事如意!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大声喝道:“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来!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
“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上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我是作家。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
他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来到窗口,在那里工作的一位姑娘慌忙站立起身来说:“什么时候播放呀?请签名留念,我也能上镜头吗?等等,让我再化妆一下……”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够了!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呵,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
另一个人接上话又说道:“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的人,倒还真给唬住了呢!”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
“喂,先生们。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击玻璃的镜头!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
“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已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大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
“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
苦恼阅读答案3
(1)C、E (答 E给3分,C给2分,D给1分。D 项“强盗首领决定改期”表述欠妥,文中所谓“改日再来重拍”只是撤离的借口。A项“精明能干”错,“精明能干”侧重于说行动,此处应该是“诡计多端”。B项“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错,行长的意思是“击不碎”)
(2)答:作品塑造了滑稽愚昧的群体形象。①他们无知愚昧,毫无安全警觉意识。当强盗们以拍电视为由实施抢劫时,门卫的话里已经暴露出“上司没有事先通知”,但没有一个人怀疑这个摄制组,反而全都热情配合。②他们追求浮华,热衷于表现自己。门卫嬉皮笑脸地想要帮忙,显示自己的重要;作家适时地批评脚本,显示自己的才华;女职员们想趁机上镜头露脸,满足虚荣心;交通警察也想扮演角色,表现自己“捉拿强盗”的英姿。③他们不安本分,渴望刺激,异想天开。面对强盗们拍电视的谎言,银行中的职员玩忽职守,不顾银行职业的严肃性;男职员们渴望“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行长想趁机为银行的“防弹玻璃”作宣传;门卫和交通警察都忘了自己的职责,警察还想着怎么“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小男孩也觉得“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
(3)答:①开头写强盗首领的完美抢劫计划,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还造成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这样开头,不仅为后文银行中所有人把强盗当成真正的拍电视者以及那些滑稽言行做了铺垫,也与文章结尾写强盗计划破产的苦恼相呼应。③这样开头,就使计划的完美与实施时的苦恼形成了反差,突出了计划的荒诞性和故事的滑稽性,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4)答:①构思新颖奇特。一场的抢劫银行行动本来应该是充满血腥的悲剧,然而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带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荒诞剧,罪犯们自作聪明,以为计划万无一失,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脚;银行里的群众毫无警惕心,乱哄哄地配合歹徒的“拍摄”,反而歪打正着使歹徒的抢劫行动无法得逞,最后让盗“苦恼”起来,看似荒诞,实则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
②情节相对完整。小说以抢劫计划作线索,从设计计划开始,到实施计划,再到计划破产,“计划”贯串全文。看似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可读性。
③结尾出人意料。小说以强盗们的牢骚话为结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本是强盗们打算“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抢劫,谁知却是这样的结局,不仅歹徒想不到,读者也想不到,可谓出人意料,本来是犯法作恶的歹徒,却抱怨世人“无法无天”,又不禁让人哑然失笑,这种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今社会”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发人深省。
苦恼阅读答案4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p巴?”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
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本文有删改)
10、姚纳都向哪些人倾诉了白己的苦恼,结果如何?通读全文,分点概括。(4分
11、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联系全文,小说中对马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6分)
13.《一样孤苦两种诉说》一文中说“契诃夫与鲁迅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又有很多相通之处”,请结合“车夫姚纳”和“祥林嫂”的形象对比分析。(6分)
答案:
10、他给到维堡区的军人讲,军人问了两句就不愿听了;他给三个上警察桥去寻欢作乐的青年讲,青年人根本不听他的苦诉;他和大车店的小伙子诉说,小伙子却蒙头睡着了。
11、小说开篇描绘了一篇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折射当时社会的黑暗冷漠。衬托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为下文姚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又与结尾处人马倾诉的情景相呼应。
12、就结构上而言,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没有人听姚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这强烈的对比,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就内容方面而言,描写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的处境、神态和遭遇,暗示出姚纳牛马般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13、人都地位低下、身世孤苦、命运悲惨。
面对的都是自私、冷漠的群体。
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无人理解他们的不幸遭遇。
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同情,反而被嘲笑、奚落。
苦恼阅读答案5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 ),事情的结果是( )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2.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________(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________(走 冲 迈)进门来了。
3.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5.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期末题
参考答案
1.B AD C
2.(1)引发(2)冲
3.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
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
“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4.A
5.示例:
(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
(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
(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
(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答对以上任何一点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