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伊利的swot分析范文(通用3篇)
分析(英语:Analysis)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尽管“分析”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技巧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经应用在了数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分析可以指:金融分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伊利伊利的swot分析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伊利伊利的swot分析3篇
【篇1】伊利伊利的swot分析
1、背景介绍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正式成立,1992年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对内蒙古青山乳业公司进行控股,正是成立内蒙古伊利集团。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2005年至2010年伊利集团发展进入飞跃期。2005年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首家突破百亿元的乳制品企业,也成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符合奥运会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2007年推出金冠系列奶粉,获得2007~2008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2010年后公司注重品牌升级,公布新的标识、品牌主张和企业愿景。伊利集团以“滋养生命活力”为新的品牌主张,向“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团”的愿景迈进,提供健康食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行业健康发展。2011年超额实现业绩增长目标 伊利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26%。伊利不仅超额实现了增长目标,同时也释放出行业整体回暖的信号。同年10月伊利作为亚洲首家、中国唯一一家加入“国际冰淇淋协会”的企业。
2、行业分析
(一)行业环境
1.宏观环境
(1)安全问题
2008年中国爆发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给中国乳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的重创,包括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首次出现达上亿元的严重亏损,也使中国乳制品行业进入冷淡期,受到外国乳品企业的压制,1500多家乳品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被淘汰出局。
(2)体制问题
但此事件对中国乳品企业的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除了奶粉市场外企产品份额扩充外,伊利、蒙牛等品牌仍是占据主流地位。结构得不到完善,安全问题不能够彻底解决,使得国内消费者对国内乳品市场的道德标准失去信心。中国乳业存在的严重的体制扭曲问题,企业、奶农、消费者三者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一个大的环境因素。
2.行业环境
(1)发展情况
中国乳品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劲头强势,乳品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的提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观念的重视,是乳品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在2008年的乳制品安全问题的冲击下也迅速复苏。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因为中国具有强大的需求市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而乳制品的产量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二)市场分析
1.需求市场
随着人们对乳制品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乳制品消费状况正在发生明显改变,乳制品市场需求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1)乳制品进口
是中国乳制品进口需求量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达98万吨;2012年达84.4万吨,金额29.7亿元,同比增长28.4%和26.2%。
同比增长率表
从图表结合实际可推断出乳制品进口量的大幅度增加与2008年爆发的乳制品安全问题有着密切关系,这无疑是对国内乳制品市场的一次挑战。
(2)消费结构
消费需求多元化。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健康群体,对乳制品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对乳制品企业的生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出符合各类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产品是对企业生产技术改革的新的考验。
2.行业竞争
(1)奶源竞争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十分迅猛,出现白热化竞争形式,市场供需变化使得乳制品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对市场投入加大,国内企业竞争加剧,乳制品产量也走过08年的低温期。乳制品供应缺口达到30%。
(2)入行壁垒
从生产、技术、经济、规模、资本投入来分析,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入行壁垒较低。使得产业层次参差不齐,各类小企业不符合生产液态乳品规范。新的竞争者加入必然会影响市场的均衡状态,就需要新的资源调入以便使市场恢复均衡状态,因而收益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另外行业管理不完善,使得国内乳制品行业很容易受到外来企业的挤压,部分中小企业缺少与之竞争的优势,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形式中被淘汰,给国内乳制品行业带来或多或少的损失和影响。
(3)品牌竞争
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乳制品行业龙头集团如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的主导地位受到动摇,因而针对恢复企业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心成为乳制品企业新的竞争焦点。为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必要性的技术投入是企业重树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正确有效的宣传是不可缺的竞争手段
伊利2010至2012年资产负债表
伊利2010至2012年利润表
伊利2010至2012年现金流量表
3、企业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
伊利股份2008-2012年短期偿债能力比率比较 word/media/image1_1.png
同行业流动比率比较
同行业速动比率比较
分析
由图1-1可知,伊利2008-2012年流动比率呈起伏变动,2010,2011年下降,2012年上升很大,说明2012年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明显;结合图1-4来看,伊利的流动比率明显低于蒙牛和光明,说明伊利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同行业低
由图1-2可知,伊利2008-2012年速动比率除2009年上升之外,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说明伊利的债务偿还的安全性比较低;结合图1-5来看,伊利的速动比率低于蒙牛和光明,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权益乘数条形图
2010年至2012年,伊利集团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从表面上来说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伊利集团利用较少的自有投资形成了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正好应和需求增加的市场背景。产权比率也是逐年增加,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但是伊利集团的产权比率总体比较小,说明伊利集团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同样权益乘数也是增长状态,企业对负债经营的利用比较充分。
与光明集团相比,伊利集团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差,但其所有者投入资本所占比重较小,企业对负债经营利用的更为充分。
(二)盈利能力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是指营业利润和营业收入的比率,体现每一元的营业收入能够带来多少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的多少反映企业基本获利能力的高低,企业没有足够大的营业利润遍不能获得更多的最终盈利。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额),反映企业综合利用效果,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的盈利,该指标越大,表明盈利能力越强,财务管理水平越高。
表3-1 公司 盈利能力各年重要财务指标数据趋势表
与同行业相比,10年,11年都低于行业水平,但是11年净利率与同业的差距减小,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在提高。经营中往往可以发现,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由于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企业净利润并不一定会同比例的增长,甚至并一定会增长。盲目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未必会为企业带来正的收益。因此,分析者应关注在企业每增加1元销售收入的同时,净利润的增减程度,由此来考察销售收入增长的效益。
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可见伊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税率降低引起的,企业筹资成本的下降和负债与净资产比率的改变都使净资产收益率有所上升但幅度并不大,但是总资产报酬率的下降引起净资产报酬率大幅度变动,需注意。
另通过对两个指标的计算可知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10和11年年间呈稳步上升趋势,说明企业运用资本和资产盈利的能力较强;
销售获现比率反映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可知随着赞助奥运和世博会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销售情况较好,货款收回的情况较稳定。
同行业比较
由上表可知伊利的净资产收益率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盈利能力较强。但总资产报酬率差距不大,究其原因可能和权益资金所占比重有关。蒙牛乳业和伊利股份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光明乳业的盈利能力一般。
建议
基于上面的分析结论,根据对3大乳品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高其盈利能力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国家鼓励政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比如提高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健全疫病防控体系等,乳业公司应该抓住时机,利用优惠政策,扩充自己的后续发展力量,通过调整经营方向,增强主营业务的竞争力。 (2)提高乳品企业资产管理质量。乳品公司要重视资产管理,加快资产的周转速度。加速货币资金的回笼,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提高资产的获利能力。
(3)加强成本控制。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努力实现成本费用同比增长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当期的盈利能力的增长幅度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通过节约开支的系列措施可以达到增收的目的。
(4)强化乳制品安全意识,把应对食品安全的应急机制纳入企业盈利能力建设.
(三)营运能力与发展能力
伊利公司发展能力各年重要财务指标数据趋势表
发展能力各比率变化柱形图
伊利公司营运能力各年重要财务指标数据趋势表
同行业2012年的重要财务指标数据比较
同行业比较分析:
从上述图表我们不难看出,伊利公司和光明公司2012年的各个数据对比情况,光明公司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与伊利公司相比更趋平稳,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光明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小于伊利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看出伊利公司在总资产周转率上是更加优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光明公司,整体的资产经营运转能力也高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表明了伊利公司在2010到2012年这三年中企业争夺市场,开拓市场以及提升企业资产经营能力上的努力。
意见如下:
(1)伊利公司2012年发展能力各财务指标与2011,2010年相比较呈现下降趋势,即可认为本公司的发展能力较弱,但是高于同行业的光明公司的发展能力。给出建议:应加强本公司的发展能力,提高各个项目的周转率。
(2)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发现2010,2011,2012三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逐渐上升的总资产周转率表明伊利公司资产经营能力的提升,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一种有利表现。给出建议:应继续加强销售发展能力,提高利润。
(3)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发现2010,2011,2012三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了企业在应收账款规模与回收速度的能力,随着整个行业环境的变化波动而上涨,这符合一般的现实情况。
(4)要善于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技术型人才,加强品牌的运用。应该根据市场竞争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即时跟踪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好市场策略,这将有利于企业稳定的发展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
四、综合分析
(一)财务比率的比较和分析
所以2010、2011、2012年的权益净利率分别为10.83%、28.69%、29.27%。
2011年比较上年权益净利率变动=17.86%;2012年比较上年权益净利率变动=0.58%
与上年同期比较,股东的报酬率上升,公司的整体业绩比呈上升趋势。
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程度:
1.销售净利率变动的影响
2.资产周转率变动影响:
3.财务杠杆变动的影响:
通过分析可知,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皆为有利因素,其中销售净利率的有利性最强,因此企业应该重点关注销售净利率,从而使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提高,使企业能够良好的发展。
5、问题与建议
(一)行业因素
1.原奶供应大幅增加,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我国奶粉自去年10月“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发生后,开始产生大量积压。
2.进口价格低廉,乳制品进口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受进口乳制品原料价格大幅回落影响,进口品牌奶粉价格有望高位回落,并可能引发国内奶粉市场新一轮的价格战。
(二)企业问题
1.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2.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协调不够合理,信息交流不够充分。
3.产业结构趋于传统型,缺乏改革创新,对于乳制品行业结构的完善缺乏促进性作用。
4.由对各个比率的计算分析可知,发展能力较弱,净资产报酬率波动比较明显。
(三)发展建议
1.加大技术投入,改善产业结构,从奶源、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增强自身硬实力竞争力。
2.实现需求市场与供给市场的均衡,应和市场需求,提高产能利用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销售净利率。
3.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软实力达到较高水品。
4.实现多元化生产经营,积极创新,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从而拉开与同行业之间的距离,增加企业新的竞争力。
5.恪守行业道德,提高企业道德形象,为人民群众提高安全优质的产品。
【篇2】伊利伊利的swot分析
伊利集团的SWOT分析
作者:王 颖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7期
[摘要] 采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综合内外条件形成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挖掘其品牌、规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给同司提开拓思路,指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和建议。
[关键词] SWOT 战略 市场竞争 竞争优势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乳品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并且龙头的领先优势越来越明显。伊利独占鳌头,其资产规模、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均列首位。从行业发展入手,借助SWOT战略分析法,对影响伊利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适合伊利发展的战略。
一、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经过十多年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发展成为国内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利用SWOT模型分析伊利目前内部的主要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以期对伊利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有所启示。
图1 2002年~2006年伊利主营业务收入
二、产业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
1.伊利内部优势(S)
(1)奶源优势。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伊利地处中国最大的牛奶输出地—内蒙古,天然地拥有优质而丰富的奶源,这一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超越。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
(2)管理优势。伊利采用以技术为依托的精确管理理念,要求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最为关注的重点,将奶农、牧场、奶站、供应商,加工经销商、服务商等都纳入质量控制系统。伊利在国内率先提出SQS奶站标准管理体系的概念,力争通过奶站管理精确化、卫生清洁化、收奶器具整齐化、挤奶规范化、标识统一化——“五化”管理,以及用标准化的程序指导奶站进行正确的质量管理。在对经销商的选择上,伊利有一套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标准,保证经销商的基本素质。在业务合作中,每月度/季度/年度会对经销商的合作进行阶段评估,尤其对经销商的进、销、存管理上,全面实现了电子信息化进行及时跟进。伊利还采用了MES产品追踪系统,对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的任一产品,都能快速准确地追溯到各个环节。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得,经销商由原来的“坐商”转变为“行商”,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到主动积极地开发和维护市场。
【篇3】伊利伊利的swot分析
伊利股份分析报告
格林柯尔集团
钟振发
Confidential Material(商业机密,非得允许请勿传阅复制)
2004年7月
一、伊利股份概况 2
1、最新股本结构 5
2、历次股本结构 6
3、01到03的十大股东 6
(1)截止2003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6
(2)截止2002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6
(3)截止2001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7
二、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的基本情况 7
1、金信信托的基本情况 7
2、金信信托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 8
3、金信信托的组织结构 8
三、伊利股份的基本财务指标 8
1、财务指标 8
2、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表数据摘要 9
(1)资产、负债 9
(2)利润 9
(3)现金流量 10
四、历次重大投资项目 10
五、公司人员情况 11
1、公司成员组织情况 11
2、高管人员情况 11
六、伊利股份的现状 12
1、新品大量压库年销售20亿目标受挫 12
2、伊利股份数亿元资金到底用在哪 13
3、伊利缘何如此自乱阵脚 15
(1)澄而不清欲盖弥彰 15
(2)罢免独董不打自招 18
(3)打压蒙牛适得其反 18
一、伊利股份概况法定名称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日期
1996-1-25
上市日期
1996-3-12
主承销商
君安证券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郑俊怀
董事会秘书
李永平
董事会秘书电话
(0471)3601621 360235
董事会秘书传真
0471)3601615 3601621
证券业务代表
李永平
证券业务代表电话
、360235
证券业务代表传真
注册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金四路8号
注册地址邮政编码
010080
办公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金四路8号
办公地址邮政编码
010080
公司电话
公司传真
注册资本(RMB万元)
成立日期
1993-6-14
董事长
郑俊怀
总经理
潘刚
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乳制品制造,食品、饮料加工;农蓄产品及饲料加工,牲畜、家禽饲养,经销食品、饮料加工设备、包装材料及包装用品、五金工具、化工产品(专营除外)、农副产品,汽车货物运输,日用百货,饮食服务,旅游,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投资咨询,资本运作,乳制品及乳品原料;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 主营业务:乳制品制造,食品、饮料加工,农畜产品及饲料加工。
公司沿革
〖公司沿革〗公司前身为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最早系从呼市国营红旗奶牛场发展而来。1982年4月,呼市国营红旗奶牛场领取营业执照,主管部门为呼市牧工商联合企业公司。1983年11月,呼市政府决定将红旗奶掉场公为回民奶牛牧场和回民鲜奶食品加工厂。1983年12月,呼市牧工商联合企业公司呈报市政府,将分立的两场(厂)正式定名为回民奶掉场和回民奶食品加工厂。1984年3月,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正式登记注册,主管部门为呼市牧工商联合企业公司。1988年11月,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更名为呼市牧工商联合公司清真奶食品厂。1990年8月申请变更为呼和浩特市加民奶食品加工厂,1990年11月领取营业执照,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1991年11月申请更名为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1992年6月领取营业执照。 1992年12月,呼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呼市加民奶食品总厂殚为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1993年2月经呼市体改委批准,在对呼市加民奶食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由21家发起人发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人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本公司,并于1993年6月14日在呼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 1995年9月4日经内蒙古自治区证券管理委员会批准,1996年1月经中国证监会复审同意,本公司向社会首次人开发行1715万股普通股股票。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总部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下设四大事业部,所属企业三十多个,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2003年,伊利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到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完成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亿元,实现每股收益元。
到2003年,伊利集团连续两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并连续五次入选“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连续两次进入前十名。2003年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
2002年,伊利牌纯牛奶在乳品行业独家获得《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合格产品》证书。同年,伊利集团所属的液态奶事业部首先通过了国际食品行业中通行的HACCP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内乳品行业第一家实现食品安全有效监控的企业。2003年初,伊利集团所属冷饮事业部、奶粉事业部、原奶事业部也全部通过第三方审核。为国内食品加工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003年12月15日,伊利集团获得了素有“绿色壁垒通行证”之称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资格认证证书。
2002年8月,伊利股份作为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七家增发股票的公司之一,增发了不超过5000万股A股,成功募集到资金8亿元,为伊利扩大生产规模、扩展产品结构,建立起全国性物流配送体系和现代化的营销体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1999年“伊利”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伊利集团在全国食品行业首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在国家乳品检测中心市场抽检中,连续多年产品的合格率为100%。公司荣获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质量效益型企业”。 2000年9月伊利集团又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同年七月被评为“30”指数样本股。作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2000年伊利集团实现全国同行业利税第一。2002年初,被和讯网评为全国十家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之一。为企业的资本运营注入了新的活力。伊利股份凭借良好的业绩和高速的成长性已成为证券市场公认的蓝筹绩优股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保证了伊利的纯天然品质。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举,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全新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5亿多元,建标准奶站、奶牛小区,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挤奶机和原奶质量检测分析系统,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伊利集团从2003年4月1日起全面启动现代化的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将逐步改变目前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奶牛的习惯,提高奶牛的养殖规模和品质,由现在的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转变,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建立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为伊利集团公司发展奶牛养殖、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开创全新的模式。
产品,不光要有优质的奶源,更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自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亿元建起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九十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集团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公司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投资亿元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县新建目前中国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最先进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四个事业部技术中心等二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标志伊利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优质的奶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伊利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证。
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几十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在此基础上伊利集团还将投巨资进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伊利新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各类奶制品。新工业园区本着奶源基地、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同步发展的原则,并在规划设计和技术装备上实现诸多创新和提升。新工业园区将参照GMP的工艺要求和工艺要点,使人流和物流实现有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保证产品的风味纯正;在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将采用机器人操作,整个生产、物流过程实行微机全自控等等。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
计划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
1、最新股本结构总股本
万股
100%
社会法人股
13,355万股
%
流通A股
25,771万股
%
2、历次股本结构项目(万股)
2002-12-31
2002-9-30
2002-9-10
2000-12-8
1999-2-8
总股本(万股)
已流通A股(万股)
其中高管人员持股(万股)
0
0
0
0
未流通股(万股)
转配股(万股)
0
0
0
0
3、01到03的十大股东(1)截止2003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
持股比例
股份类型
股东特征
1
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万股)
56,057,486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2
呼和浩特市启元投资有限公司(万股)
17,156,000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3
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万股)
15,098,468
%
流通A股
正式
4
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万股)
12,897,428
%
流通A股
正式
5
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万股)
8,448,482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6
建行信托投资公司包头证券营业部(万股)
7,599,106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7
内蒙古财信实业有限公司(万股)
7,240,000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8
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华宝平衡(万股)
6,442,813
%
流通A股
正式
9
上海洁富丽康绿色洗涤剂厂(万股)
6,081,599
%
流通A股
正式
10
上海盘龙实业有限公司(万股)
5,830,822
%
流通A股
正式
(2)截止2002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
持股比例
股份类型
股东特征
1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万股)
28,028,743
%
国有股
正式
2
四川长虹新艺电工有限公司(万股)
9,310,030
%
流通A股
正式
3
呼和浩特市启元投资有限公司(万股)
8,578,000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4
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万股)
7,749,971
%
流通A股
正式
5
博时增长(万股)
6,847,546
%
流通A股
正式
6
宝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万股)
5,189,836
%
流通A股
正式
7
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万股)
4,224,241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8
建行信托投资公司包头证券营业部(万股)
3,799,553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9
内蒙古财信实业有限公司(万股)
3,620,000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10
内蒙古元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万股)
2,881,000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3)截止2001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
持股比例
股份类型
股东特征
1
呼和浩特国有资产管理局(万股)
33,028,743
%
国有股
正式
2
华宝信托(万股)
5,818,060
%
流通A股
正式
3
同盛基金(万股)
4,354,660
%
流通A股
正式
4
华世商贸(万股)
4,224,241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5
维志伟业(万股)
3,930,000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6
建包证券(万股)
3,799,553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7
内蒙古财信实业有限公司(万股)
3,620,000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8
内蒙古元和建筑集团公司(万股)
2,881,000
%
境内法人股
正式
9
普丰基金(万股)
2,386,725
%
流通A股
正式
10
第三钢铁(万股)
1,961,405
%
流通A股
正式
二、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的基本情况1、金信信托的基本情况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金华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2月,是一家专业经营信托业务的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在2001年的全国性信托公司大整顿中,全国仅保留50多家信托机构,公司获准单独保留并于2002年5月全面完成重新登记。公司注册资本亿元,注册资本、管理资产规模居行业前列,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信托投资公司之一。业务区域覆盖浙江、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内蒙古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1991年2月浙江省金华市财务开发公司、工商银行金华市分行等九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金华市信托投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1993年5月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通过定向募集,注册资本增至亿元,并更名为金华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省首家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
1996年9月再次进行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3亿元
2001年底公司获准单独保留,并完成第三次增资扩股工作,一批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和投资机构成为公司的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增至亿元。
2002年5月公司按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完成信托机构重新登记工作,并更名为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金信信托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浙江广厦(600052)
万股
%
募集法人股(:3000000股)
金地集团(600383)
万股
%
外资法人股
申达股份(600626)
万股
%
流通A股已经出卖了
伊利股份(600887)
万股
%
境内法人股
长丰通信(000892)
万股
%
一般法人股
3、金信信托的组织结构三、伊利股份的基本财务指标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
2003-12-31
2003-9-30
2003-6-30
2003-3-31
每股收益
DR每股收益
每股权益
DR每股权益
每股公积金
DR每股公积金
每股未分配利润
DR每股未分配利润
每股现金流量
净资产收益率(加权)
净资产收益率(滩薄)
股东权益比率
主营利润率
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
2、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表数据摘要(1)资产、负债
数据摘要
2003-12-31
2003-9-30
2003-6-30
2003-3-31
资产总计
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递延资产
应收帐款
存货
货币资金
长期投资
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
股东权益
公积金
(2)利润
2003-12-31
2003-9-30
2003-6-30
2003-3-31
主营收入
主营利润
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
净利润
未分配利润
(3)现金流量
2003-12-31
2003-9-30
2003-6-30
2003-3-31
现金净流量
12,
2,
-17,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50,
49,
20,
投资性现金净流量
-80,
-64,
-52,
-31,
筹资性现金净流量
29,
27,
34,
13,
四、历次重大投资项目公布日期
项目名称
计划投资金额
投资回收期
项目进度
2004-6-2
引进灭菌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19526
完成
2004-6-2
奶源基地建设项目
8000
0
完成
2004-6-2
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项目
7100
完成
2004-6-2
伊利技术中心建设项目
完成
2004-6-2
酸奶、保鲜奶技术改造项目
19673
进行中
2004-6-2
日处理鲜奶600吨配方奶粉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6131
完成
2004-6-2
冷饮二车间技术改造项目
4207
完成
2003-6-30
奶源基地建设项目
8000
0
进行中
2003-4-5
奶源基地建设项目
8000
0
进行中
2003-4-5
冷饮二车间技术改造项目
4207
进行中
2003-4-5
日处理鲜奶600吨配方奶粉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18000
进行中
2003-4-5
酸奶、保鲜奶技术改造项目
19673
进行中
2003-4-5
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项目
7100
进行中
2003-4-5
伊利技术中心建设项目
进行中
2003-4-5
引进灭菌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19526
进行中
2001-8-3
液态奶技改项目
2426
0
进行中
2001-8-3
北京保鲜奶及保鲜酸奶项目
10500
0
进行中
2001-8-3
奶源基地建设项目
1164
0
完成
2001-8-3
冷饮技改项目
426
0
完成
2001-8-3
污水处理项目
0
0
完成
2001-8-3
市场网络项目
1091
0
完成
2001-8-3
其他项目投资
605
0
完成
五、公司人员情况1、公司成员组织情况职工总数
6300
其他人员数
677
生产人员数
1981
退休职工数
不详
销售人员数
2107
博士以上学历
不详
技术人员数
1236
研究生学历
不详
财务人员数
141
本科学历
不详
行政人员数
158
大专学历
不详
2、高管人员情况姓名
出生年月
学历
年薪
持股数
职务
陈彦
1962
大专
不详
不详
董事
富子荣
1958
大专
不详
不详
董事
郭顺喜
1955
大专
不详
5000
董事
李耀林
1963
不详
不详
不详
董事
李云卿
1947
大专
不详
不详
副董事长
母剑明
1958
不详
不详
不详
副董事长
钱芳
大专
不详
不详
监事
宋昆冈
1948
不详
不详
不详
董事
王发兴
1949
不详
不详
不详
监事
王淑珍
1951
不详
不详
25304
监事会主席
旭日干
1940
不详
不详
不详
董事,教授
杨贵
不详
不详
25888
董事
杨桂琴
硕士
不详
23326
董事,副总裁,董秘
张文善
1955
不详
不详
不详
监事
郑俊怀
硕士
不详
31658
董事长,总裁
六、伊利股份的现状1、新品大量压库年销售20亿目标受挫今年2月初,伊利宣布,2004年冷品将实现大跃进,年销售额从去年的13亿元升到20亿元。然而近期的表明,在国产冷饮市场销售排名第一的伊利,目前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压库危机,销售目标可能难以实现。新品“真棒”亏损千万,这场危机的主角是伊利今年着力推广的新品种“真棒”———棒状甜口味的低价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真棒”共投入1亿元以上的资金,在伊利华南区,产品压库已经是事实。江苏南京城北的伊利江苏区中转库内,这个品种有一万多箱结结实实地占着一半场地。
面对这种危机,“真棒”开始强行出台搭售举措,伊利要求经销商购买任何其他冷饮品种,每五箱就得搭上一箱“真棒”,不搭不给货。
北京一李姓经销商告诉记者,“真棒”在北京销路不大好,现在已经开始买一赠一的大促销活动,他们心中已做好“处理价”的准备。消费者反映“真棒”的口味不出众,不愿意买。在终端零售市场,冷柜里积压的伊利产品除了“真棒”还是“真棒”。面对“搭售令”,经销商们担心压资金,所以干脆就停进整个伊利系列的货。
在冷饮行业,“一个品牌要成功,新品开发占到30% -40%的因素”,新品不仅能夺取市场份额,更关键的是,新品作为“热点”会大大带动老品种的销售。
据知情人士介绍,“真棒”是伊利在上海的伊利爱贝公司隆重推出的新品,公司在该产品上投入非常大,全国广告做得非常多,可以说是把“宝”押在这个产品上。“真棒”
这个新品种伊利有很强的生产能力,5条线一天总共能出3万箱。而伊利的其他畅销品种,比如滚雪球,8条线一天才出2400箱。目前来看,“真棒”显然不尽人意,他估计“真棒”给伊利带来的损失将在三千万元以上。
年销售20亿目标受挫
在今年2月伊利冰淇淋客户订货会上,伊利集团冷饮事业部总经理吴建国曾表示,在东莞建成基地后,实际上伊利已经完成了全国的市场布局,伊利冷饮帝国的疆土已经初步形成,同时也具备了与外资巨头对抗的能力,今年销售目标定为20个亿只是个保守数字。
但实际上,中国市场冷饮行业已经连续5年出现了行业亏损,国际冷饮品牌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以中高价位产品来开拓市场,但是在整体行业亏损的大背景下,个别国际品牌已经被迫推出低价位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业内人士分析,“真棒”事件暴露出在冷饮的竞争中,厂家面临市场占有率与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困局。
目前,国产冷饮占了市场份额的优势,但洋品牌却占了利润的大头。国产冷饮为了保持份额,只好推出更多的低价品种,一旦市场不认可,积压就在所难免。滚雪球等品种之所以畅销就是口味好,口味好又与其工艺复杂画等号,这也就是其产量低的原因,“真棒”则相反。伊利为了利润最大化,想以新品种、高产量的“真棒”来赌一回。
2、伊利股份数亿元资金到底用在哪今年3月份3亿元国债投资曝光后,6月19日伊利股份再次爆出亿元国债投资。上市公司数次澄清,投资者的疑云却依然未散。
分析人士指出,国债投资事件极有可能与伊利股份管理层收购有关,伊利的“黑幕”也许才刚刚拉开。
国债投资疑点重重
3月9日,伊利股份称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四届四次董事会做出了“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事项”的决议,从2002年11月开始累计投入3亿元进行国债投资。2002和2003年底余额市值分别为亿元和亿元。
对于如此重要的一次会议决议,伊利股份此前为何只字未提?
面对为何不及时披露四届四次董事会决议内容的质疑时,伊利股份的回复是:“会议审议了2002年第三季度报告和讨论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进行国债投资事宜,因会议未明确投资金额等具体事宜,故公司未对该次董事会会议内容进行单独披露。”
伊利股份独立董事俞伯伟也指出这是属于议而未决的事项。既然董事会没有作出明确决定,那就是伊利股份管理层自作主张动用巨额资金进行国债投资,对其投资造成的损失又由谁来承担?
6月19日,伊利股份又称“自查”发现公司持股%的控股子公司内蒙古牧泉元兴饲料有限公司于2004年一季度购买了部分国债。伊利股份通过向“牧泉元兴饲料”提供资金,在2004年一季度内累计购买了亿元国债。已经出售并收回国债投资资金亿元,截止到6月16日,国债市值余额为亿元,浮亏940万元。该事件同上次购买国债一样,也没有及时披露。
分析人士指出,伊利股份“自查”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如果“牧泉元兴饲料”私自进行国债投资,伊利股份对此不知情尚有可能,但此次“牧泉元兴饲料”购买国债,系伊利股份提供资金,何需“自查”?
负债持续攀升,何来巨额“闲置资金
2002年底伊利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36%,较2001年底的44%有所下降。但负债率下降纯粹是由于2002年9月通过增发新股募集资金亿元导致,扣除这一因素,负债率将攀升至50%。其中,伊利股份2002年底的流动负债同比上升了44%,而2002年度的利息支出更是同比增长了95%。
2003年底,伊利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上升至45%,负债总额同比上升81%,流动负债同比上升71%,长期负债更大幅增长230%,同年的利息支出同比增长133%至2134万元。负债总额中,有息负债部分(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从亿元增至亿元。
负债持续攀升,财务费用快速增长,伊利股份又何来“闲置资金”?
巨额资金购买国债或与管理层收购有关
更令人关注的是,伊利股份巨额国债投资发生的时间、数额,与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金信信托受让公司股权的时间和规模非常接近。
2003年3月,伊利股份第一次披露金信信托受让伊利股份的%的股权。伊利股份从2002年11月开始国债投资,2002年底的规模为亿元。
2003年7月,金信信托以每股10元的价格受让这部分股权,并完成过户,正式成为伊利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受让总金额为万元。而伊利股份2003年中期报告披露,国债投资账面金额为万元。
伊利股份与金信信托受让其股权,从时间上看,国债投资总是先于受让一步,国债投资资金总额与受让股权的总金额也很接近。
这更让市场相信此前的猜测:巨额资金投资国债是为管理层收购!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伊利股份管理层通过金信信托名义收购伊利股份股权,因为信托公司为客户保密的原则也可以规避信息披露,因此神不知鬼不觉。
我们通过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股民呼叫中心与伊利股份取得了联系。伊利股份否认了市场的猜测,称“公司进行国债投资与金信信托受让公司股权没有关系,公司并未利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MBO”。
此前金信信托也披露,其用于本次收购的资金来源全部为自有资金,不存在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伊利公司及其关联方的情况。
一掷亿元,成为第一大股东,却不派遣一兵一卒进入伊利股份,如此放心在常人看来已经左右不得其解。金信信托在收购时明确作出了“收购人有意保持伊利公司在人员安排、经营管理上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支持公司在现有管理层领导下按预定发展规划管理运作,原则上不干涉伊利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承诺。
这至少表明,金信信托与伊利股份公司管理层极为默契。因此,仍然有人怀疑其收购的真实性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3亿元国债投资在长达一年半后才披露一样,市场依然在等待着伊利股份的另一份补充公告。
3、伊利缘何如此自乱阵脚今年6月17日,伊利股份股价跌停。次日,公司在市场一片质疑声中匆匆发布“澄清公告”。然而,正是这则公告涉及的相关事项表明,公司在面对来自蒙牛的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自乱阵脚了。
(1)澄而不清欲盖弥彰
伊利股份的澄清公告提到的几件事情,头两件尤其让人感觉澄而不清。
一是购买国债。公告称,经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公司四届四次董事会关于“公司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事项”的决议,公司从2002年11月26日始在闽发证券北京营业部利用部分自有资金自主进行购买国债,并于今年3月26日撤消指定交易,全部转入金通证券股份公司 金通证券上海营业部,期间累计投资额4.17亿元,共出售国债2.47亿元,截止6月16日国债余额为1.45亿元,累积亏损1700万元。
公告提到的这一点,颇多蹊跷。
其一,重大事项不公告。查遍公司2002年的公告及上证所有关公司信息,找不到公司关于购买国债这一董事会决议,在此后的股东大会决议中也没有提及。
独立董事俞伯伟揭露说,在3月9日的公告之前,公司三名独立董事对国债投资一事完全不知情。如此重大事项,直至事情露出马脚之后才于今年3月29日和5月22日分别补充公告。
其二,公告挤牙膏,吞吞吐吐。6月18日公司称购买国债事项已在定期报告中做了披露,可是到第二天 6月19日又公告说,经自查,控股子公司内蒙古牧泉元兴饲料有限公司 原“内蒙古伊利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在今年1-3月间购买了部分国债,该事项公司未披露。除通过母公司累计购买4.17亿元国债外,公司又向牧泉元兴提供资金,今年1-3月间牧泉元兴在金通证券上海营业部累计购入国债2.2994亿元,出售并收回国债资金1.1634亿元。截至今年6月16日,牧泉元兴持有的国债市值余额为1.0420亿元,浮亏940万元。对此,公司不得不承认,在上述事项的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规范性和不及时性。
其三,国债越亏越买。伊利股份于2002年8月末增发4896.14万股,募资8亿多元。资金到位不到两个月,公司就大量买入国债。由于国债市场自2003年8月份开始连续下跌,伊利股份也深套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是及时收手,而是越亏越买。据俞伯伟介绍,在3亿元国债投资于今年3月被媒体曝光和上交所质疑后,公司在卖掉2.53亿元国债后又买了1.16亿元国债。
从2004年3月31日到4月23日,新购买的国债投资就又亏损了1200多万元。对于这种越亏越买的行为,从今年4月27日的股东大会,到5月26日的董事会,独立董事都曾提出质疑,但至今未得到公司管理层的合理解释。
其四,是否为公司MBO输送资金?公司的国债投资席位从闽发证券转到金通证券也存在疑问。俞伯伟称:“我们在公司结算中心查到:董事长和副董事长杨桂琴将公司2.8亿资金从今年1月12日到2月26日期间分5次打入一家控股子公司,并迅速将该公司改名。这家公司又分6次将其中的2.3亿元转给金通证券,剩下的5000万元退回伊利股份。这个钱和MBO需要的资金额非常接近!”
“金通是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为什么让他做?据说,金通是金信信托的控股子公司,而金信信托正是为伊利股份做MBO的合作伙伴。伊利股份好像是宁可亏损也要买国债,是不是和MBO所需要的资金有关系,我怀疑国债投资是股份公司资金体外循环的通道。”
二是伊利股份第五大股东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 华世商贸疑团重重。公告称,这家成立于1999年12月的公司当时以两名中层管理者名义注册,目的是为解决管理层持股。2002年该公司由公司五名中高层管理者家属以个人出资的形式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465万元。通过协议受让和转增股本,华世商贸占伊利股份总股本的2.16%。因政策因素为规范运作,公司高管家属将所持有的该公司股权近期已依法转让给他人。转让前,该公司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公告的这种“澄清”,无法排解投资者的诸多疑点。其一,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呼和浩特市启元投资有限公司本身就是一家由管理层持股的公司,成立华世商贸公司就谈不上“为解决管理层持股问题”;其二,华世商贸的法人代表开始是伊利股份董秘张显着,股东是张显着和公司信息披露人李永平。增资后公司法人由张显着变更为李凤兰,第一大股东为郑海燕。据悉,郑海燕为董事长郑俊怀之女,马庆是副董事长杨桂琴的丈夫,李凤兰则是信息披露人李永平之母。华世商贸2002年开始变成了一个管理层家属个人出资持股的公司,这与其“管理层持股”不相吻合;其三,华世商贸的增资,真是私人掏的腰包吗?其四,澄清公告中关于“因政策因素为规范运作,公司高管家属将所持有的该公司股权近期已依法转让给他人”也语焉不详。比如,政策因素具体是哪些?为何近期才开始“规范运作”?“近期”何所指?受让方究竟是谁?
(2)罢免独董不打自招
伊利股份公告,6月15日上午,董事长接到监事会要求在股东大会中增加议案的要求,为了保证监事会增加《监事会关于提请股东大会免去俞伯伟先生独立董事的议案》的合法要求能够实现,董事长立即通知董事会办公室,要求董事会办公室通知于6月16日下午在呼和浩特公司总部召开四接诃事会临时会议并获通过。
而据了解,这个议案是强行通过的。第一轮投票表决时,只有董事长郑俊怀和副董事长杨桂琴投赞同票,其他人或反对或弃权。在休会期间,郑对其他董事分头谈话,一个个做工作,之后进行二次表决,最后才获多数票通过。
公司为什么要匆匆罢免独董呢?原来,6月15日,公司的三名独立董事俞伯伟、郭晓川和王斌曾就公司的国债买卖及股东情况向公司函索相关资料,并以所提供资料欠详为由,拟聘请一家审计公司于近日对有关伊利股份资金流动、国债买卖交易和华世商贸公司等问题进行专题审计。而且,6月8日,三位独董共同签署的要求审计国债交易的独立声明传真至伊利董事会后,董事会至今没有公开发布该项声明。因果关系如此明显,人们不得不对伊利股份董事会、监事会拟罢免俞伯伟的动机抱有怀疑。
(3)打压蒙牛适得其反
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罢免独董的背后,其根源是伊利与蒙牛的势不两立。
早些时候,蒙牛计划上市的消息一出,伊利就非常紧张。发展迅猛的蒙牛成为伊利的心腹大患,如果再有资本市场融资通道,伊利担心蒙牛将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伊利聘请咨询机构,制定打压蒙牛的计划。据称,当初步调研报告汇总后,项目主持人认为计划实行的结果,可能招致整个中国乳品业的重大损失,遂立即叫停。而据说这个计划和俞伯伟有关,他投了反对票,由此,俞和郑的5年合作关系濒于破裂。
而郑俊怀有一个强烈的梦想,要使伊利在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美元,进入世界乳业20强。而1999年7月,时任伊利集团副总裁兼冷饮事业部总经理的牛根生另起炉灶后,成为他最大的绊脚石。到2002年,蒙牛在全国乳品行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目前,在蒙牛的中层以上管理者及生产一线的主要核心骨干几乎都是伊利过去的,现在每年还有很大比例的伊利员工投奔蒙牛。摩根士丹利、英联投资、鼎晖投资于2002年共同向蒙牛投资2600万美元,2003年这3家公司又同时增资3500万美元。日前,蒙牛又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蒙牛发展的势不可挡,让郑俊怀如坐针毡。
在这种情况下,伊利又自乱阵脚,如不迅速改弦更张,郑俊怀的宏伟蓝图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