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说课稿五篇
泉城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泉城说课稿五篇,供大家参考。
泉城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如“珍珠泉”是“涌”,“五龙潭”是“汇注”,“黑虎泉”是“喷吐”,“趵突泉”是“冒”。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在写泉的文章中,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从语言表达上来说更胜一筹,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鉴从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来审视。崔峦说:“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需求,写景类的文章必须要在四年级完成。三年级上册做到有物,下册做到有物、有序;在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点。到四年级下册,做到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写景类的习作文章基本到此结束,学生完成一个能力训练。”我们的学生刚好是四上,需要形成“有物、有序、有特点”的写景类文章的能力,这篇文章正好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而《趵突泉》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四下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泉城》的价值在于它的篇章结构更符合该年段的学生搭建写景类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用的路径就是通过写来带动对内容的理解。在学本篇课文之前,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等总分总的写景类文章。那么,如果我们还从内容上来理解的话,就完全丧失了这篇文本的价值,我们把这篇文本定位于是写作的一个样品,(即王荣生博士对文本功能分类中的一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结构。)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不是学总分总,而是运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实际上就是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框架,即图式式地练写。
二、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李海林先生曾说:语文等于言语,等于语言的运用;语文教育等于言语智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时候,转向了“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点”,“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16字——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借鉴语言”,我们始终围绕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而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本课将文本定位于样品,因此,本文的教学重在将学生的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即雁荡瀑布的写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我们的目标体系当中,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以读促写,为真正
实现学生的学而教。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其实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拟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品味文章第一、二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开头、结尾以及大龙湫。
第二课时:品味文章的三、四、五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分述部分,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预设了“揭题启课——读文解构——泉水印象——赏珍珠泉——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揭题启课
教学开始,我这样导入:孩子们喜欢玩吗啊?到过哪些地方?玩完回来,最怕什么?预设大部分会说“写作文”课件:“写游记有妙招”,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随机教学“济南”,学生书写“济”字。
【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揭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解决他们的困难——学写游记的妙招,简洁明了。】
二、读文解构。
1、检查朗读。先指名分节读课文一节。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学习“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等词,并讲讲该段的主要内容。接着指名读第二节,说说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与第二段相似的段落,并挑选其中的一段读给同桌听。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关注结构。出示文章的机构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等总分总的游记,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会太大。并适机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的总起和总结段,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为下一步的写作了铺垫。
3、以读促写。你看看,好多作家都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雁荡山的瀑布,怎么写呢?为了降低难度,请生试着在作业纸上写开头或结尾。个别学困生仍觉得很难下笔,教师将引导他们看课外链接资料或者仿课文句式来减低难度。给足学生时间练写,写后交流评价。
三、泉城印象。
第三环节是我要重点阐述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我主要分:
第一步: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孩子们,济南的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学生说:多、奇、美等,请学生画出相关句子。并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这句话的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层次:
1、读通顺、流利。
2、引导想象。孩子们,哪一处的泉水最吸引你?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那么,教师就进一步引导:走近这样的泉水,你看到了这些浪花有的像——预设学生会说(有的像美丽的牡丹,有的像可爱的喇叭花),你侧耳倾听,你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我听到了“哗哗”的`声音,仿佛在唱一首动听的歌曲)。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教师引导:孩子,还没走近这泉,你就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听到前方传来了“哄哄”的水声,那声音震耳欲聋)。走近他,你听到的声音如虎啸狮吼一般,让你听了感觉——预设学生会说(激动、害怕等)。你看,这泉——预设学生会说(这泉喷地很急,水花四溅等)。不管学生说到上面四分句中的哪一句,教师都做进一步的指导,引导他们在“看与听”方面展开想象并随机做好朗读指导。如果个别学生朗读有困难,老师将采用范读的方法来指导。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泉”的。由于第二部分充分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发现是从“看和听”的角度来写的。及时小结:待会儿我们写瀑布的时候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4、再次完整的读句,之后出示图片观看并试着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5、小结批注:孩子们,读着背着,我们对济南的泉水有了整体的印象,像这样的描写我们就叫做“整体描写”,给你们二十秒,把这四个字送到这句话的边上,我们应该留下一些学习的痕迹。
第二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1、出示雁荡山的瀑布图片让生欣赏。
2、请生试着说一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点拨他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如大小、粗细、形状等,引发其他学生更多角度的想象。个别学生可能觉得有难度,站起来只能说一两句。教师就请学生把他们几个讲的连起来讲从而形成一句完整的句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3、听了你们绘声绘色的讲,我都身临其境了。孩子们,你最想去欣赏哪个瀑布?预设学生会说单个词语,如大龙湫、小龙湫等瀑布名。教师引导:把他们的话合起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预设学生会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龙湫、小龙湫、梅雨瀑了。
4、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简介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四、赏珍珠泉
第一步:赏珍珠泉
1、读文本。看来我们接下来就要写写这些瀑布了,该怎么写呢?请你们去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泉的,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2、直接聚焦语言。孩子们,喜欢珍珠泉吗?作者怎样写出珍珠泉的美?文中哪些字词写出了珍珠泉的美?请拿起笔来圈圈画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涌”。一个“涌”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吐着一个个小泡泡,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串串珍珠等。同时,还请学生关注到“拎”。生活中,你拎过什么东西。预设学生会说拎袋子,拎水桶等。你有想过“拎泡泡”吗?点出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
3、回读整段话后小结:作者就是这么写珍珠泉的,用上想象,特别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动词。
第二步:以读促写。
1、出示视频、画面,请生欣赏。
2、想象画面:作者眼中泉水涌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在你的眼中瀑布又像什么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的骏马,宝剑,珍珠,天女散花等
3、提炼动词:这么美的形象你打算用哪些动词来写生动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飞泻、洒、飘落等词
4、配乐写话,教师巡视指导笔并交流修改。
五、拓展延伸
1、小结:孩子们,就这么学着写着,你们不知不觉把写游记的妙招都学会了,就这么简单,按照一定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上准确的词语就能够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2、布置作业
在整个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几个力点
一、遵循学生学的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几次的读写结合)
二、化教为学,真正实现为学服务。(降低习作的难度,为其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关注言语特征,关注语用,实现从吸纳到表达的过程。
(在第一段:对比发现作者描写的不同角度;关注整体描写与过度句;在第二段引导学生关注“涌、拎”)
泉城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难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力求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五、教学准备: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泉城》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四大名泉”(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 白浪翻滚、晶莹剔透) 、“拓展延伸”( 老舍的《趵突泉》)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云南省的省会昆明因为四季如春,所以被称为春城。你知道山城、冰城、羊城分别是哪里吗?那么,我们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又被称为什么城呢?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济南为什么会被称为泉城?
2、屏显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谁能加上“因为”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简单的常见的关联词。
3、过渡:大家想不想去泉城旅游观光啊?好,老师今天就带领你们去欣赏一下济南的泉水。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二)、精读第一段(加强朗读,读中品味)
1、屏显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学生齐读句子。【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句式的特点,让学生联系*时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语言的积累和知识的扩充。另外对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帮助。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泉水的,这些泉有什么特点?
3、屏显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A、读一读这个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B、学生交流讨论:
(都有“有的”;前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形态,后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声音;先写看到的听到的,再写想像到的。)
C、回忆一下,*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或者是体育课上,你们都做些什么活动呢?学生练习用上“有的”说一句话,如果能在后面加上自己想象到的,那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要理解词义,能感情朗读,便大功告成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必定僵化。这一次,我让学生再仔细读这一句,找一找是否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一般能找出:⑴有四个“有的……”。⑵前两个“有的……”是讲泉的形态,后两个“有的……”是描述泉的声音。⑶每一个“有的……”都是先讲看到或听到的情景,再讲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帮助学生悟透句式特征之后,我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欢腾的操场上,仔细想想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是怎么开展的?又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四个“有的……”说话。并拓展学生的思路,把视野放得更宽广些,除了说运动项目,还可以说其它的内容。如天上的云、果园里的水果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积累语言。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再读最后一小节。
【设计意图】:在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
4、过渡:济南的泉水不仅多,而且也很美。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泉呢?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选读第二段:(示范引路,明确学法)
1、选学生最喜欢的先学(如:趵突泉 )。播放“趵突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说说自已看了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把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视频更直观地认识到趵突泉的位置和特点,有助于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习积极性。
2、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3、指名学生全班交流。(先介绍趵突泉的位置,再介绍趵突泉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5、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配乐播放趵突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边看边解说。)
【设计意图】: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体会趵突泉的特点。其次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实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迁移运用,尝试学法)
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合作探究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分别有什么特点?
(五)、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回读全文,结合板书,说说自己现在最想说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再指名说。
(六)、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练习用“有的……有的……”写一段话,最好能加上自己的想像。
2、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当导游介绍趵突泉。
【设计意图】:体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附:板书设计:
泉水多、美
8、泉城 ←――――――――――――― 济南
闻名天下
泉城说课稿3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如“珍珠泉”是“涌”,“五龙潭”是“汇注”,“黑虎泉”是“喷吐”,“趵突泉”是“冒”。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在写泉的文章中,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从语言表达上来说更胜一筹,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鉴从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来审视。崔峦说:“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需求,写景类的文章必须要在四年级完成。三年级上册做到有物,下册做到有物、有序;在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点。到四年级下册,做到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写景类的习作文章基本到此结束,学生完成一个能力训练。”我们的学生刚好是四上,需要形成“有物、有序、有特点”的写景类文章的能力,这篇文章正好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而《趵突泉》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四下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泉城》的价值在于它的篇章结构更符合该年段的.学生搭建写景类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用的路径就是通过写来带动对内容的理解。在学本篇课文之前,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等总分总的写景类文章。那么,如果我们还从内容上来理解的话,就完全丧失了这篇文本的价值,我们把这篇文本定位于是写作的一个样品,(即王荣生博士对文本功能分类中的一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结构。)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不是学总分总,而是运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实际上就是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框架,即图式式地练写。
二、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李海林先生曾说:语文等于言语,等于语言的运用;语文教育等于言语智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时候,转向了“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点”,“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16字——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借鉴语言”,我们始终围绕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而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本课将文本定位于样品,因此,本文的教学重在将学生的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即雁荡瀑布的写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我们的目标体系当中,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以读促写,为真正
实现学生的学而教。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其实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拟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品味文章第一、二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开头、结尾以及大龙湫。
第二课时:品味文章的三、四、五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分述部分,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预设了“揭题启课——读文解构——泉水印象——赏珍珠泉——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揭题启课
教学开始,我这样导入:孩子们喜欢玩吗啊?到过哪些地方?玩完回来,最怕什么?预设大部分会说“写作文”课件:“写游记有妙招”,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随机教学“济南”,学生书写“济”字。
【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揭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解决他们的困难——学写游记的妙招,简洁明了。】
二、读文解构。
1、检查朗读。先指名分节读课文一节。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学习“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等词,并讲讲该段的主要内容。接着指名读第二节,说说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与第二段相似的段落,并挑选其中的一段读给同桌听。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关注结构。出示文章的机构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等总分总的游记,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会太大。并适机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的总起和总结段,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为下一步的写作了铺垫。
3、以读促写。你看看,好多作家都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雁荡山的瀑布,怎么写呢?为了降低难度,请生试着在作业纸上写开头或结尾。个别学困生仍觉得很难下笔,教师将引导他们看课外链接资料或者仿课文句式来减低难度。给足学生时间练写,写后交流评价。
三、泉城印象。
第三环节是我要重点阐述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我主要分:
第一步: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孩子们,济南的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学生说:多、奇、美等,请学生画出相关句子。并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这句话的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层次:
1、读通顺、流利。
2、引导想象。孩子们,哪一处的泉水最吸引你?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那么,教师就进一步引导:走近这样的泉水,你看到了这些浪花有的像——预设学生会说(有的像美丽的牡丹,有的像可爱的喇叭花),你侧耳倾听,你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我听到了“哗哗”的声音,仿佛在唱一首动听的歌曲)。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教师引导:孩子,还没走近这泉,你就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听到前方传来了“哄哄”的水声,那声音震耳欲聋)。走近他,你听到的声音如虎啸狮吼一般,让你听了感觉——预设学生会说(激动、害怕等)。你看,这泉——预设学生会说(这泉喷地很急,水花四溅等)。不管学生说到上面四分句中的哪一句,教师都做进一步的指导,引导他们在“看与听”方面展开想象并随机做好朗读指导。如果个别学生朗读有困难,老师将采用范读的方法来指导。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泉”的。由于第二部分充分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发现是从“看和听”的角度来写的。及时小结:待会儿我们写瀑布的时候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4、再次完整的读句,之后出示图片观看并试着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5、小结批注:孩子们,读着背着,我们对济南的泉水有了整体的印象,像这样的描写我们就叫做“整体描写”,给你们二十秒,把这四个字送到这句话的边上,我们应该留下一些学习的痕迹。
第二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1、出示雁荡山的瀑布图片让生欣赏。
2、请生试着说一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点拨他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如大小、粗细、形状等,引发其他学生更多角度的想象。个别学生可能觉得有难度,站起来只能说一两句。教师就请学生把他们几个讲的连起来讲从而形成一句完整的句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3、听了你们绘声绘色的讲,我都身临其境了。孩子们,你最想去欣赏哪个瀑布?预设学生会说单个词语,如大龙湫、小龙湫等瀑布名。教师引导:把他们的话合起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预设学生会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龙湫、小龙湫、梅雨瀑了。
4、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简介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四、赏珍珠泉
第一步:赏珍珠泉
1、读文本。看来我们接下来就要写写这些瀑布了,该怎么写呢?请你们去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泉的,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2、直接聚焦语言。孩子们,喜欢珍珠泉吗?作者怎样写出珍珠泉的美?文中哪些字词写出了珍珠泉的美?请拿起笔来圈圈画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涌”。一个“涌”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吐着一个个小泡泡,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串串珍珠等。同时,还请学生关注到“拎”。生活中,你拎过什么东西。预设学生会说拎袋子,拎水桶等。你有想过“拎泡泡”吗?点出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
3、回读整段话后小结:作者就是这么写珍珠泉的,用上想象,特别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动词。
第二步:以读促写。
1、出示视频、画面,请生欣赏。
2、想象画面:作者眼中泉水涌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在你的眼中瀑布又像什么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的骏马,宝剑,珍珠,天女散花等
3、提炼动词:这么美的形象你打算用哪些动词来写生动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飞泻、洒、飘落等词
4、配乐写话,教师巡视指导笔并交流修改。
五、拓展延伸
1、小结:孩子们,就这么学着写着,你们不知不觉把写游记的妙招都学会了,就这么简单,按照一定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上准确的词语就能够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2、布置作业
在整个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几个力点
一、遵循学生学的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几次的读写结合)
二、化教为学,真正实现为学服务。(降低习作的难度,为其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关注言语特征,关注语用,实现从吸纳到表达的过程。
(在第一段:对比发现作者描写的不同角度;关注整体描写与过度句;在第二段引导学生关注“涌、拎”)
泉城说课稿4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如“珍珠泉”是“涌”,“五龙潭”是“汇注”,“黑虎泉”是“喷吐”,“趵突泉”是“冒”。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在写泉的文章中,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从语言表达上来说更胜一筹,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鉴从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来审视。崔峦说:“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需求,写景类的文章必须要在四年级完成。三年级上册做到有物,下册做到有物、有序;在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点。到四年级下册,做到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写景类的习作文章基本到此结束,学生完成一个能力训练。”我们的学生刚好是四上,需要形成“有物、有序、有特点”的写景类文章的能力,这篇文章正好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而《趵突泉》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四下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泉城》的价值在于它的篇章结构更符合该年段的学生搭建写景类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用的路径就是通过写来带动对内容的理解。在学本篇课文之前,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等总分总的写景类文章。那么,如果我们还从内容上来理解的话,就完全丧失了这篇文本的价值,我们把这篇文本定位于是写作的一个样品,(即王荣生博士对文本功能分类中的一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结构。)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不是学总分总,而是运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实际上就是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框架,即图式式地练写。
二、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李海林先生曾说:语文等于言语,等于语言的运用;语文教育等于言语智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时候,转向了“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点”,“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16字——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借鉴语言”,我们始终围绕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而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本课将文本定位于样品,因此,本文的教学重在将学生的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即雁荡瀑布的写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我们的目标体系当中,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以读促写,为真正实现学生的学而教。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其实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拟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品味文章第一、二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开头、结尾以及大龙湫。
第二课时:品味文章的三、四、五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分述部分,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预设了“揭题启课——读文解构——泉水印象——赏珍珠泉——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揭题启课
教学开始,我这样导入:孩子们喜欢玩吗啊?到过哪些地方?玩完回来,最怕什么?预设大部分会说“写作文”课件:“写游记有妙招”,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随机教学“济南”,学生书写“济”字。
【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揭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解决他们的困难——学写游记的妙招,简洁明了。】
二、读文解构。
1、检查朗读。先指名分节读课文一节。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学习“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等词,并讲讲该段的主要内容。接着指名读第二节,说说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与第二段相似的段落,并挑选其中的一段读给同桌听。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关注结构。出示文章的机构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等总分总的游记,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会太大。并适机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的总起和总结段,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为下一步的写作了铺垫。
3、以读促写。你看看,好多作家都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雁荡山的瀑布,怎么写呢?为了降低难度,请生试着在作业纸上写开头或结尾。个别学困生仍觉得很难下笔,教师将引导他们看课外链接资料或者仿课文句式来减低难度。给足学生时间练写,写后交流评价。
三、泉城印象。
第三环节是我要重点阐述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我主要分:
第一步: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孩子们,济南的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学生说:多、奇、美等,请学生画出相关句子。并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这句话的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层次:
1、读通顺、流利。
2、引导想象。孩子们,哪一处的泉水最吸引你?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那么,教师就进一步引导:走近这样的泉水,你看到了这些浪花有的像——预设学生会说(有的像美丽的牡丹,有的像可爱的喇叭花),你侧耳倾听,你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我听到了“哗哗”的声音,仿佛在唱一首动听的歌曲)。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教师引导:孩子,还没走近这泉,你就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听到前方传来了“哄哄”的水声,那声音震耳欲聋)。走近他,你听到的声音如虎啸狮吼一般,让你听了感觉——预设学生会说(激动、害怕等)。你看,这泉——预设学生会说(这泉喷地很急,水花四溅等)。不管学生说到上面四分句中的哪一句,教师都做进一步的指导,引导他们在“看与听”方面展开想象并随机做好朗读指导。如果个别学生朗读有困难,老师将采用范读的方法来指导。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泉”的。由于第二部分充分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发现是从“看和听”的角度来写的。及时小结:待会儿我们写瀑布的时候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4、再次完整的读句,之后出示图片观看并试着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5、小结批注:孩子们,读着背着,我们对济南的泉水有了整体的印象,像这样的描写我们就叫做“整体描写”,给你们二十秒,把这四个字送到这句话的边上,我们应该留下一些学习的痕迹。
第二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1、出示雁荡山的瀑布图片让生欣赏。
2、请生试着说一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点拨他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如大小、粗细、形状等,引发其他学生更多角度的想象。个别学生可能觉得有难度,站起来只能说一两句。教师就请学生把他们几个讲的连起来讲从而形成一句完整的句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3、听了你们绘声绘色的讲,我都身临其境了。孩子们,你最想去欣赏哪个瀑布?预设学生会说单个词语,如大龙湫、小龙湫等瀑布名。教师引导:把他们的话合起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预设学生会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龙湫、小龙湫、梅雨瀑了。
4、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简介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四、赏珍珠泉
第一步:赏珍珠泉
1、读文本。看来我们接下来就要写写这些瀑布了,该怎么写呢?请你们去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泉的,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2、直接聚焦语言。孩子们,喜欢珍珠泉吗?作者怎样写出珍珠泉的美?文中哪些字词写出了珍珠泉的美?请拿起笔来圈圈画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涌”。一个“涌”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吐着一个个小泡泡,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串串珍珠等。同时,还请学生关注到“拎”。生活中,你拎过什么东西。预设学生会说拎袋子,拎水桶等。你有想过“拎泡泡”吗?点出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
3、回读整段话后小结:作者就是这么写珍珠泉的,用上想象,特别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动词。
第二步:以读促写。
1、出示视频、画面,请生欣赏。
2、想象画面:作者眼中泉水涌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在你的眼中瀑布又像什么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的骏马,宝剑,珍珠,天女散花等
3、提炼动词:这么美的形象你打算用哪些动词来写生动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飞泻、洒、飘落等词
4、配乐写话,教师巡视指导笔并交流修改。
五、拓展延伸
1、小结:孩子们,就这么学着写着,你们不知不觉把写游记的妙招都学会了,就这么简单,按照一定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上准确的词语就能够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2、布置作业
在整个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几个力点
一、遵循学生学的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几次的读写结合)
二、化教为学,真正实现为学服务。(降低习作的难度,为其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关注言语特征,关注语用,实现从吸纳到表达的过程。
(在第一段:对比发现作者描写的不同角度;关注整体描写与过度句;在第二段引导学生关注“涌、拎”)
泉城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其中有三篇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一篇课文介绍了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异国风情。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这四节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段的阅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义;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运用本课生字词。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3、借助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1、2两点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第3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三、说教学准备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前我准备了文中重点语句、以及珍珠泉五龙泉黑虎泉的图片、趵突泉的视频等做成的多媒体。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精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对泉城有一个大致的总的印象。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第一自然段,回忆泉城总的特点,引出新课:游览其中最著名的四处泉水。
(二)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以采访的口吻收集学生对游览这四处景点,希望获得的知识,定出游览目标,也就是阅读目标。
(三)导学“趵突泉”。
先带领学生游览最著名的“趵突泉”,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趵突泉这一景点的三个知识点:位置,特点,名字由来。为学生接下来进行的自由阅读指明了方法。
(四)选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潭:
由于四个景点的介绍方式是一样的,所以在此处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品读,体会,用和“趵突泉”同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自己喜欢的泉水,并且把自己的收获和同桌分享,最后还叫学生把自己对景点的游览感受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景点知识点印象的同时,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现了出来。
(五)写作方法指导:
小组讨论完成课后第四题,引发学生对作者用词精准的赞叹。
(六)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到的写景方式,技巧,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