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1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1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 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需要将蜡烛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很浪费! 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这时问:“这是谁加工的?我一看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课堂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绍道: 先和家长一起用蜡油滴,但是总不能做到薄层均匀,家长帮着出了个主意,即滴满蜡油后,将铁片放在燃气灶上烤一烤,待蜡油化开再将铁片摇一摇,这时蜡油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我好好地表扬她一番,并请她代我向家长致谢。从那儿以后,每节课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活动。这样一件小事激活了她对科学课越来越有兴趣。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 只有当它感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他(她)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2

  一、科学教师要认真抓好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门课都必须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科学课这一门课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仅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就上好一堂课,因此抓好备课环节是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重要前提,我认为科学课的备课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从全局入手,读通整册教材。

  要上好科学实验课,首先就得通读整册科学教材,对整册教材所需材料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材料准备,才能在准备具体的某一课时得心应手。而如果一课课临时去准备材料,就难免会发生措手不及的情况,影响科学课的教学。就一册教材来说,每一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单,上面列出了本学期要用的主要材料。因此,在开学初就应该去认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熟悉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科学教师要想比较轻松的上好科学课,除了通读整册教材之外,还要更加细心的去钻研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师只有熟悉了本单元的教材之后,教师才能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先知道本单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频率高,哪些材料可以顺便一次性准备好,哪些材料实验仪器室里已经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购买,哪些材料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样提前心中有数,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才能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教师提前动手做实验

  科学课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这个实验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教师课前做好实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再者,科学课堂不像语文对一首诗歌或一篇课文的理解,每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不会出现什么危险,而科学课中有些试验却不同,如果科学老师不认真备课,不事先做一做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的试验,就不能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就没法给学生讲解试验注意事项,如果课堂上试验出现了危险又没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那麻烦就大了。因此,上科学课要求科学老师更加认真、严肃地备课。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设计好导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科

  学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想办法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想尽办法设计好精彩的导课环节,导课有很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2、科学教师要掌握好实验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这就是一种科学能力,一种科学素养,但是现在我们的科学教学由于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往往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满足于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为目的,忽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么做?想得不多。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科学实验课教学,如果我们都严格的遵照“提出问题——猜测结论——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我想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高的。

  3、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①、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科学课上学生除了自己要积极发言以外,不仅要学会倾听老师说的每一字,每一句,也要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也许在别人的发言中,只有善于倾听的学生才能从比人那里获取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不管是上观察课还是动手操作实验课,都要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俗话说“双手越用越巧,大脑越用越灵。”只有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扎实,对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的理解,才不至于囫囵吞枣,课堂效率也才会高。

  ③、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

  我们的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但现在的很多课堂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讨论,实际上却不知道是不是在讨论课堂问题,所以我们在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有记录员、材料员、组长、监督员、汇报员、操作员等,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④、注重对学生课外实验习惯的养成

  科学课有些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内能完成的,种凤仙花、养蚕等等,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都很长,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只能布置给学生课外完成,于是就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做或者即便做了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实验的检查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实验的习惯。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经常写好教学反思,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

  我在这几年的科学教学中逐渐沉淀下来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觉得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科学精神。它要求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具有敢于质疑、标新立异的品质,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教师,对所学知识善于独立思考,乐于生疑提问,提出解答问题的不同方法。我们怎样才能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体会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科学课上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3、解决科学课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怎样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呢?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进步。

  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这样组内成员各负其责:组织、记录、操作、观察、提问、解疑、汇报……老师负责观察指导,这样一节课井然有序完成了任务,又得到了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小学科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后的教学反思1

  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我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能不能真正地达到反思的作用,关键是看他们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否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从上述看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的捷径,因此教师必须总结出自我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要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

  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形成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依赖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内容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内容而孤立进行的。

  三、要认真地进行科学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丢掉了本质内涵。

  总之作为一名乡村的科学教师,只要认识了反思的重要性,不要误入反思的误区,认真正确的进行反思,就会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能变、能通、能久,从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1

  《听听声音》这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主要目的在于要引领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声音和感受声音的变化,意在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同时我将教材的内容做了个整合,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有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材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是一节课,不同的教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大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实施创造性的教学。在《听听声音》一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声音的变化》的内容,以激起学生探究声音如何产生的欲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开课将课题“听听声音”改成倾听声音,并在整节课中贯穿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首先我创设了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达到我的教学目标。这节课中,我用音乐引入,将学生带入课堂,学生情不自禁地哼唱歌曲初步感知了声音,再通过倾听周围的声音和物体发出的声音,回忆和播放*时听到的声音几个活动,引领学生用心倾听各种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感受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思考并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

  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一方面,利用游戏有效地激发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两次游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方向和远近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思考声音还有哪些变化,学生从游戏和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声音的变化,最后用专业的工具音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将学生的认知上升到科学的认识。

  拓展环节,用音乐首尾呼应,利用水扬琴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体验到声音发声的奇妙,有效地实现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探究欲。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究并能有所发现,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课堂组织上还不够紧凑和老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在听辨音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只准备了我用的音叉,如果再上一次这课的话,我想多为学生准备好音叉,让他们亲自体验音叉的振动和变化,这样更加直观。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1

  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

  活动一: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本活动我是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学生主要交流他们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植物的生长从什么开始?学生通过交流,在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回顾三上学习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长过程,学生都能认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

  活动二: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

  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练习,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2、学生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2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一学期来,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纵观全册、制定计划

  学期初,纵观各册教学内容,虽然是带了几年的老教材(期间也有不少改动),但不能一条老路走下去,根据学校现行条件与学生实际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各册实验计划,力求创新且更具实效。

  二、潜心钻研、设计教案

  教要成功,备要当选。虽然网络上有铺天盖地的各种版本的教案,如果只是简单地“粘贴”后草草地“和盘端进”课堂,可想课堂没有“深入”怎能会有高质量的“浅出”。

  教材与教参已经被我读了几遍,但仍然能读出新内容,一遍遍地潜心深入教材后,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到位,对教案的设计也就更加胸有成竹。实话实说,我有两份教案,有一份是备检查用的,另一份是真正为课堂教学准备的,字迹不算工整,多处涂改现象严重,那是我对教材层层深入理解不断完善方案的过程,也是一次次地在心里与学生对话模拟教学的过程,有了课前的演习,教学流程自然更加顺畅,一些意外基本也能在“意料”之中,能较轻松地化险为夷,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精心准备材料 适时提供

  “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课”已经被绝大多数科学教师接受,简言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活动是以材料为载体的。科学课的备课重点不仅在备教材和学生,另一重点还在于备材料,材料准备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学初制订实验计划时就统筹了本学期各册实验教学所需的材料。仪器中配备的有哪些,还有哪些是没有的,哪些实验材料是需要动手制作的,哪些材料需要临时购买的,均做到心中有数。如五年级《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几个单元的许多材料都需要自行解决,有的一课有几组实验,所需实验材料多而杂,课前准备材料上常常要比上课所花的时间多几倍,看到孩子们持久深入有效的探究感觉到几倍的付出很有价值。

  四、网络资源 优化课堂

  把网络资源运用于科学教学中,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五年级《地球的运动》单元和六年级的《宇宙》单元,对于离我们遥不可及的宇宙天体的运动,虽然我们课堂上用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但当庞大的太阳系、银河系,浩瀚的宇宙画面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多媒体的音像动画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教学效果更佳。有的单元虽然很直观,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比如三年级的观察《凤仙花的.一生》,我们的凤仙花已经种下去两个月了,至今还未开花,大概在等到放假后才能开花吧,为了能让学生看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利用了视频展示,效果相当不错。

  利用网络资源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我也同样享受着网络资源的优势。备课中遇到了小难题,学生的质疑问难“百度一下”基本可以找到答案,当然受益最多还上我入住的家园“探索博客”“科学视野网”,在那里,博友们无私上传着多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都会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极大的帮助,分享大家辛劳成果的同时,我也会将自己潜心设计的教案、教学中的得失呈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同进步。

  网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我的专业提高与成长。

  五、兴趣小组活动 延伸课堂触角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着科学技能与习惯的培养,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

  课堂时间紧缩为35分钟后,许多的探究实验课进行了实验后,总结阶段总是那样的匆匆又匆匆,巩固练习的时间几乎没有。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得以巩固应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起到了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作用。科技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与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对于学习有困难,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科技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的同时,也在为课堂教学提供实验材料和教具。如饲养蚕、种植凤仙花;制作滴漏与钟摆,自制显微镜等。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得以顺利进行。

  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

  1、科学教研氛围仍不浓厚,教研活动不能定期开展,需要引导领导、家长的足够重视。

  2、每周两节科学课时间时间太紧,只能带领学生勉强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虽然课堂花了许多功夫但不能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导致学生遗忘现象较普遍。

  3、实验室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有待加强。开学初尽管对每个班级进行了常规教育,*时教学中也会间隙地渗透常规教育,仍不能完全避免实验桌凳被涂抹乱画现象。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

  四年级科学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变化”这一概念统整教学内容,共设计5个单元,25个课题。在教学中,我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变化现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变化的奇妙。同时也在获取资料,设法记录各种变化的能力上得到了有效训练。通过教学,发现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改进的地方。首先,谈一谈我在本册教学时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学习过程。本册教材非常注重以科学探究为主,设计了“物质的状态”“有趣的变化”单元,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体验、游戏等各种活动,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设,分析试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雨的形成》《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盐到哪里去了》这几课时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而在《固体 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盐到哪里去了》三课教学时,又注重学生对天*、酒精灯、量筒量杯、漏斗,过滤等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在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学科学科学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本册教材涉及50多个活动,其中还包括10多个拓展活动。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搜集天气资料”“养小鸡”,“种花”,“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的不同角色,极大丰富了孩子们学习生活;在教年《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几课时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象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非常喜欢。虽然收获很多,但是在教学内容多,容量大,课时少的情况下,怎样更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这一问题我处理的还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与学习,在理解理念,深挖教材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阔的探究空间。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4

  一、科学教师要认真抓好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门课都必须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科学课这一门课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仅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就上好一堂课,因此抓好备课环节是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重要前提,我认为科学课的备课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从全局入手,读通整册教材。

  要上好科学实验课,首先就得通读整册科学教材,对整册教材所需材料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材料准备,才能在准备具体的某一课时得心应手。而如果一课课临时去准备材料,就难免会发生措手不及的情况,影响科学课的教学。就一册教材来说,每一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单,上面列出了本学期要用的主要材料。因此,在开学初就应该去认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熟悉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科学教师要想比较轻松的上好科学课,除了通读整册教材之外,还要更加细心的去钻研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师只有熟悉了本单元的教材之后,教师才能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先知道本单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频率高,哪些材料可以顺便一次性准备好,哪些材料实验仪器室里已经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购买,哪些材料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样提前心中有数,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才能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教师提前动手做实验

  科学课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这个实验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教师课前做好实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再者,科学课堂不像语文对一首诗歌或一篇课文的理解,每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不会出现什么危险,而科学课中有些试验却不同,如果科学老师不认真备课,不事先做一做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的试验,就不能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就没法给学生讲解试验注意事项,如果课堂上试验出现了危险又没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那麻烦就大了。因此,上科学课要求科学老师更加认真、严肃地备课。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设计好导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科

  学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想办法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想尽办法设计好精彩的导课环节,导课有很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2、科学教师要掌握好实验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这就是一种科学能力,一种科学素养,但是现在我们的科学教学由于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往往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满足于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为目的,忽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么做?想得不多。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科学实验课教学,如果我们都严格的遵照“提出问题——猜测结论——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我想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高的。

  3、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①、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科学课上学生除了自己要积极发言以外,不仅要学会倾听老师说的每一字,每一句,也要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也许在别人的发言中,只有善于倾听的学生才能从比人那里获取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不管是上观察课还是动手操作实验课,都要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俗话说“双手越用越巧,大脑越用越灵。”只有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扎实,对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的理解,才不至于囫囵吞枣,课堂效率也才会高。

  ③、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

  我们的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但现在的很多课堂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讨论,实际上却不知道是不是在讨论课堂问题,所以我们在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有记录员、材料员、组长、监督员、汇报员、操作员等,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④、注重对学生课外实验习惯的养成

  科学课有些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内能完成的,种凤仙花、养蚕等等,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都很长,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只能布置给学生课外完成,于是就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做或者即便做了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实验的检查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实验的习惯。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经常写好教学反思,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5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 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需要将蜡烛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很浪费! 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这时问:“这是谁加工的?我一看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课堂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绍道: 先和家长一起用蜡油滴,但是总不能做到薄层均匀,家长帮着出了个主意,即滴满蜡油后,将铁片放在燃气灶上烤一烤,待蜡油化开再将铁片摇一摇,这时蜡油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我好好地表扬她一番,并请她代我向家长致谢。从那儿以后,每节课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活动。这样一件小事激活了她对科学课越来越有兴趣。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 只有当它感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他(她)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6

  我在这几年的科学教学中逐渐沉淀下来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觉得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科学精神。它要求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具有敢于质疑、标新立异的品质,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教师,对所学知识善于独立思考,乐于生疑提问,提出解答问题的不同方法。我们怎样才能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些体会。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科学课上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3、解决科学课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怎样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呢?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进步。

  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这样组内成员各负其责:组织、记录、操作、观察、提问、解疑、汇报……老师负责观察指导,这样一节课井然有序完成了任务,又得到了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扩展4)

——科学课后教学反思3篇

科学课后教学反思1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铁为什么会生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空气》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空气 ”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地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课后教学反思2

  《土壤中有什么》这节课的内容很多,主要分五个部分:观察新鲜的土壤、观察干燥的土壤、研究土壤的沉积实验、燃烧土壤、了解土壤与生命的关系,内容相当多,所以进行简单的引入后可以直奔主题了。

  学生对土壤并不陌生但是没有系统地认识,所以在课堂上观察新鲜泥土还是必要的,里面有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会给学生带来惊喜,但是在喜悦的同时记录也相当重要,可以采用多种记录方式,如文字和图画。观察干土壤,要求学生用牙签把颗粒大小分清楚,学生感觉有难度,但是如果我们用手去触摸、去感觉,学生的印象很深刻,在这个时候引入地质学家区分颗粒大小的标准,看直尺上一毫米的刻度,再用手比划两毫米有多少大。根据颗粒大小的标准,学生自己对土壤进行分类,他们会发现黏土太小,无法用肉眼区分,引出“土壤沉积”实验,这个实验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将干燥的土壤放到水里学生会发现有气泡出现,“这个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是空气,对于土壤的沉积实验时间比较长,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土壤在沉积的过程中,师可以继续引导:土壤中只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吗?老师来做两个实验,从中你能看到土壤中还有什么?

  (1)燃烧土壤,让他们闻到一股臭味,引出“腐殖质”。

  (2)燃烧浸泡土壤的液体,水烧干后他们看到勺中的白色斑点,引出“盐分”。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学生便可以充分掌握。

  课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土壤与生命的关系”通过土壤的横截面图,让学生了解生命和土壤间的关系,渗透热爱土壤的思想。

  我在课还有一些疑问:在分析教材后,产生了两个疑问:一是借助放大镜真的能比肉眼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吗?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我发现使用放大镜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观察工具越多学生注意力会分散。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土壤的分成实验学生很难发现沙子,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发现分层现象,我在土中拌入了一定量大小不一的沙石。我到底该不该作假?

科学课后教学反思3

  细节描写:

  一、听听摇摇。活动开始,我出示一个空瓶,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为什么没有声音?然后请幼儿说说怎么样可以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有说往瓶子里放水的,放石头的,更多的是说放米,放豆子等。

  幼儿讨论结束后,出示几个里面装有东西的瓶子,请幼儿闭上眼睛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然后再睁开眼睛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幼儿了解了不同的东西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并有了初步的经验后,我请幼儿听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孩子们对猜很感兴趣,都为自己能猜对里面的东西而兴奋不已。

  听了能发出声音的瓶子后,请幼儿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东西都能发出声音?”一开始孩子们都很肯定,然后我做了一个示范,放了餐巾纸在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放布没有声音,有的说放棉花没有声音。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请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试试,放什么东西可以发出声音,什么东西不能发出声音。

  二、音乐游戏《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瓶子,然后跟着音乐的空拍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游戏几次后结束活动。

  理论分析:

  科学课倡导以科学实验为中心,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的奥秘,尝试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真谛。在《不同的声音》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摇摇猜猜的过程中,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在操作活动中,了解到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讲述和讨论,从孩子们的回答中选出教育内容,切合孩子们的回答让幼儿知道瓶子能发出声音和不能发出声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同时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巩固幼儿的经验,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能猜出答案也体会到了成就感。探索声音结束后,让幼儿思考是不是在瓶子里放任何东西都能发出声音,进一步感知物体的特性与声音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

  活动最后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增加活动的兴趣性,利用瓶子发出的好听的声音进行表演,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体验声音带来的美妙感受,让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所思所悟:

  活动中,由于事先请家长们和幼儿一起做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瓶子,所以在讨论在瓶子里放什么东西能发出声音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经验过的,而家长们一般在瓶子里放的都是各种豆子或米,这容易导致幼儿思维的限制,也没能让幼儿很好的进行思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结合孩子们的已经经验和扩展孩子们的经验,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结合,让活动更能体现教育价值!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以及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由于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物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以“热”为载体,展开观察、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质中传递的方法,验证太阳能热水器所选用的材料、摆放的位置与热的关系,探究棉被等常用的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揭开了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探究物体热涨冷缩的秘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春夏星空》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典型的春夏星座,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以光为主题,研究了光的传播、发射、折射、色散、合成及光与我们的生活的两面性关系,呈现了知识的系统性。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通过查资料、观察、实验探究、搜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都有影响,知道食物链、事物网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衡及生物防治的含义,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并知道如何保护生态*衡。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的认识、了解、探究地球的起始单元,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研究与实践》单元选用与本册研究密切相关的“太阳能”、“月相”、“动植物”知识,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知道春夏季节的代表星座;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享受。

  3、了解光的传播现象,了解*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4、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知道如何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生态*衡并开展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活动。

  5、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知道昼夜、四季的形成原因;认识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天体的运动关系及相互影响,建立空间观念。

  6、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情况,知道月相的变化过程;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春天与夏天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科学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把握教材的精髓,争取吃透每一节教材。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性学习方法的培养,促进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原有的学习方法,理解掌握学习知识地各种方法和手段。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5、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7、增加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课时安排及进度:

  xxx

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精神为方向,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准指导日常教学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围绕课程实施中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认真研究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和科研水*。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爱差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激发求知欲,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终身学习、自主创新的科学态度。新学期特制订此计划:

  二、工作套路: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上好科学课。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把时间交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科学教师要继续认真学习科学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程贯穿在工作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

  2、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

  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提高每个科学教师的教科研水*。加强学科整合,研究教材,提高业务素质;坚持备课,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

  3、以教研活动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从本学期起,我校根据学科改革的方向、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特别是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加强内部练习,要有求变的意识,改变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好学习与案例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发展活动相结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学期,我校围绕学生科学自主探究为核心,备课、说课、上课、实验等一系列活动,切切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具体做法: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现代科技光盘和网络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自主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方法;

  4、悉心指导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

  5、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3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本学期教学力求达到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特制定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学习情况而言:全班80%的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不仅在观察、实验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储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加强科学的探索本学科的学习夯实了基础。美中不足的是有6名同学由于基础差,观察、分析能力欠佳,致使分析、解决的能力较低,对此,老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相互的辅导工作,以便提高教学效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温度计的奥妙”、“春天来了”、“光与镜子”、“材料与生活”、“夏天来了”、“太阳与生命”等研究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专题研究为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构成,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知道春季的代表星座。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的传播路线;认识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4、能判断不同的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织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性质对材料分类,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5、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6、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7、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8、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四、教学重点:

  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围绕着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活动,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2、评估侧重于激发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避免用统一的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理性与情感项结合、结果与过程并重。

  3、关于“考察”中长期观察等内容可在观察前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准备、实施过程、小组成员、考察中的思考、多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后继续探究计划等。

  4、加强*时教学的分类指导,力争使优生冒尖,差生过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预期教学效果

  研究突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机、方式、方法。在和谐、合作、自主、创新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班级的整体学习水*达全镇上游。

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热胀冷缩》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温度计的秘密,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岩石的科学》单元主要让学生从身边有趣的石头这一熟悉的物体切入岩石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岩石中的奥秘,从而知道岩石的种类,学会如何制作岩石标本,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各种岩石的信息,知道rental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岩石资源的利用,懂得保护岩石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土壤与植物》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土壤的结构是由沙、黏土、腐殖质组成;通过实验认识三类土壤的特点;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等教学内容。《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光现象。课与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先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再了解*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主要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植树的过程;考察当地岩石种类。

  二、教学目标

  1)对热胀冷缩进行研究。从观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2)认识岩石,对岩石的形成、用途进行研究,探究岩石的变化过程。辨别岩石的种类。

  3)对土壤与植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土壤的种类与植物向哪里生长,指导如何保护土壤。

  4)对光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研究,对*面镜曲面镜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实验的方法模拟彩虹的形成。

  5)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在那里和重力问题,如何进行测量重力。

  6)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7)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教学重难点:

  对实验的探究活动是本册的教学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四、教学基本措施:

  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习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习,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扩展6)

——小学科学《光的反射》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小学科学《光的反射》教学反思1

  《光的反射》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经过几堂课的试教和最后的正式上课,我和我的学生共同经历了从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汽车后视镜、额镜)→光的反射在教室中的运用→光的反射在科学上的应用、军事上的应用(潜望镜)→认识简易潜望镜→光的反射不利的一面→人眼对光线的调节这一过程。

  对于照亮三个目标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都乐于参于其中,第一个活动用手电筒照亮书本,让学生自己举手,然后选几位同学上来进行活动,对于我用非自己班的同学进行上课起了一个很好的调动作用,学生参与这堂课,学生对于教师的陌生感也会渐渐减少。这个活动也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对于认识光的传播路线,对于光是直线传播这一特性的再次认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个活动是把书本往外再移一点,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的照亮书本,由四人小组讨论,再请同学上来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意识的培养。第三个活动增加了难度,让学生用手电筒照亮书本后面的橡皮,我并没有多说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去想办法解决难题,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通过学生的探究,会发现,用两面镜子,经过两次光的反射,可以照亮小球。

  通过照亮小球的三个活动,学生已然知道这是运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这一点,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但对于光的反射的概念他们了解的还不够深,对于光的传播的路线也不一定知道,故对于概念的讲解,对于画光的传播路线的认真指导是必须的。必须让学生掌握光的传播是直线的,反射光和入射光是不能分离的,大致了解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一样的。

  三个活动结束了,对于光的反射以及光的反射过程中的传播路线掌握巩固了之后,我们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出示,让学生更加掌握光的反射原理。通过额镜和汽车后视镜的出示,通过看教室墙壁的比较,通过日光灯灯罩的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对于生产生活的运用。紧接着对于潜望镜的观察及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路线。

  最后通过对于光的反射的危害的了解,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光的反射,了解它的好处及坏处。

  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路线,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本堂课中,我们的学生对于光的反射的掌握还是比较多的,举的例子也比较多,有许多例子是学生自己掌握并告诉我们的,这一点我非常感动,感动于我们有这样优秀的学生。

  当然,本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光的传播路线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等地方多画一些,然后反馈。而不是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下,然后讲解,最后画在课本上。对于由游戏导入的前两个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不一定只让个别学生上来做一做。这就体现了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更提醒我要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对于个别同学说出来的错误答案没有及时反馈,也提醒我的经验积累还不够。

  通过这学期的第一次上公开课,我也给自己定了以后上课的几个目标:1、重、难点要吃透。2、多给学业生激励性的语言。3、设计好板书。希望这学期中,自己也能从这几方面入手。

小学科学《光的反射》教学反思2

  1、教材解读

  光的反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增加了一个自己设计的通过在水槽中加入牛奶蓝墨水液体,再通过镭射笔进行反射这一分组活动,让学生比较清晰直观地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且通过画下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制作潜望镜的活动,经过以前的试教,这个活动在制作上很费时,如果按照教材上,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制作潜望镜,通过教研组的讨论,我们认为要把时间更多地利用到促进孩子对于科学概念理解上来,因此对教材的活动进行了一些取舍。

  2、整合活动,长时探究

  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一直推崇活动版块要简洁,课堂环节要少,教研员邓美娇和特级教师邵锋星在指导明珠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时候,也一直带领我们进行大环节、长时探究的尝试。实践也证明,长时探究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持续性,以及思维延续性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因此我们把这节课的两个活动(任务一、任务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有大块的时间来进行实验,也给予学生充分研讨的空间,体现了这种精神,也符合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提出的大环节、简约课堂的理念。从今天的教学来看,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材料准备

  这节课中选用的镭射笔、水槽中的液体起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应该说这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几次的试教中,我们从先前的牛奶到后来的黑墨水、蓝墨水、最后到蓝墨水加适量的牛奶,经过了很多次的实验,终于把最直观的光线呈现在孩子面前。

  当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待提高的方面。例如,过渡环节的自然流畅性,研讨活动的时间分配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总之,我们力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性,充分体现孩子主体性,充分培养学生相互肯定、相互质疑的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光的反射》教学反思3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导入新课的准备是新课程备课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背景、认知结构状况,精心设计和选择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提高导课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致,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在学习《光的反射》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节日的夜晚,礼花炮声阵阵轰鸣,空中的礼花上下飞舞,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它们都争着、强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漂亮的身影。整个城市姹紫嫣红。光把城市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动人。城市中许多景物本身并不发光,而我们能清晰的看见它,这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反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呢?本次课,老师和大家来共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通过简短的导课,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选择导课的方法要依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发展需要,要贴近于学生生活,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导入话语要精炼,内容要全面丰富,形式要新颖,但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不能生搬硬套,不要盲目的追求华丽的辞藻,教师一定要灵活的掌握。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荟萃20篇)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样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点点粗浅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2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样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点点粗浅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3

  通过这学年的教学与观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科学”是什么概念,这种情况完全是我们教师自身的原因,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认识自然科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动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材中的实验,学玩结合

  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实验是我们教师上好一堂科学课的宝贵财富,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深化和优化。学玩结合的实验带有一种游戏的性质,要做好这篇文章,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在小学科学课的教材中,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在一起,延长了孩子的有意注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使孩子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中,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表扬和批评

  吃多了甜的,换换酸的口味,也许你会觉得酸也不错。以前的科学教学老是觉得批评太多,表扬太少。而现在又觉得科学课堂上的表扬似乎太多了,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这些夸奖的词有些冲昏了孩子的头脑。要想培养孩子的兴趣,既要有正面的表扬,又要有合理的批评。如果单采用过多的褒扬,孩子会感觉是“虚情假意”,就会对孩子经历失败后的重新奋起造成不必要的阻力。可以采用“你还需要努力!”“你的认识还不够!”等评价用语。

  三、用名人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名人的故事激发兴趣。其实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象*、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可以激励孩子学习兴趣的故事。这些可是一笔可观的人文资源。对激励孩子学科学,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四、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调动孩子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兴趣就象人的生命,假如孩子们对科学课感兴趣了,才会沉迷于其中,付之于其中,我们在对孩子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课改探索时要注意挖掘每个孩子的个性,时刻注重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4

  1.有效的科学教学取决于学习材料、科学设备、视听媒体以及教学技术的可以获得与组织安排。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求有特定的探究题目和学习活动所需的专用设备,而且要求有范围广泛的基础科学材料。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教具能调动学生的手、眼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建立鲜明的表象,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师生的总结,学生的科学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课堂上运用了书中的彩图;人体骨骼模型;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手臂活动模型等教学手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同时使学生明确骨骼、肌肉和运动的关系,重点放在摸一摸和活动体验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常运动部位的肌肉。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些广播体操的动作,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动作,如,弯曲手臂、提起脚跟、握紧拳头,让学生认识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了人体的各种运动。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腰腹、臂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然后指引学生制作纸板、橡皮筋做的手臂活动模型,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显得更直观、更生动。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肌肉和骨骼运动关系的整体认识,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5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第五课内容,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学认识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学会写食物链和画出食物网,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是紧密联系的。

  本节课我选用了学生喜欢看的美术片《螳螂捕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片中发现各种动物之间存在着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食物链。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出示了蔷薇花丛中的一些生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找出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样让学生发现这些食物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接着我便出示了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三条食物链的写法是否正确,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引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产者是食物,消费者都是动物,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教学食物网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示了一些田野里的各种生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箭头画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看哪个小组找出的食物链多,

  学生的讨论氛围很浓,争论着谁被谁吃,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找出的多条食物链,使学生认识了什么叫食物网,这样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解决两个案例,从案例出现的问题中,让学生懂得生物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食物链中不能缺少一种生物,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在这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种生物的重要性。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活了解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不足点: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我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写食物链和画食物网,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得出概念,避免填鸭式教学,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会需要很多的时间。本节课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才能保证不拖堂。可我在让学生写食物链时,用了较长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我没有充分的备学生,不清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学生对蚜虫和七星瓢虫了解的很少,它们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所以学生找起来很困难,不断地向老师求助,费了一些时间,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预设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在教学拓展环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浪费了一些时间,在这里本可以不进行小组讨论,直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节省一些时间,使教学活动顺利结束。在这里也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只是一味地按照备好的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今后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充分预设,解决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快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

  这节课我是讲了5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同。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时间分配上还是有一些不合理,导入的时间比较长,出示池塘生态系统后,在孩子们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重难点没有突破,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备课方面,“备学生”还做得不够。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把生态瓶做好了,而且做得非常棒。这样的小组有好几个,这样就导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生态瓶做好后,再要他们来讨论设计方案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学生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如果在课前我了解了学生的状况,在做生态瓶时我就会请那些做好了的同学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再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这样既能体现他们组的价值,又让他们有事可做,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评。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刻得认识。我想任何一节课只有在教师的潜心研究和精心打磨下才能使教学环节精细化,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6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课标中提出的理念要求“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引领学生亲历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作用的活动。

  本节课对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探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在引导学生认识骨骼作用时,直接呈现了“骨架模型”,帮助学生了解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这一做法虽然直白,但能帮助学生降低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要有启发性,注重把握预设目标如期得到生成,使学生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7

  一个民族的兴旺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知上好科学课和开展好科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的程序、自行得出结论规律,自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谈谈本人的一些反思和体会。

  1、依据学生的好奇心,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从中获得知识。

  对自然界的有些现象,学生经过亲身探究才能产生认识,才能提出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举措。

  亲身探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亲身探究,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批评性思维以及创造力也得到了最有效的培养。

  3、在探究活动中,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堂自由、民主的科学课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课堂上独立的思考、想象、选择,做出决定。课堂上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时,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4、创造条件,正确引导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每一位科学课的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同时,教师还可将有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使之有所发现,以达到培养认识事物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8

  上课开始,我采用复习旧知的方法引入本课的重点,即:上节课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和*时的观察,推想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课后你们是怎样设计实验探究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情境,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汇报、交流欲望。当教师对他们实验的认真、观察的仔细、表达的流畅表示赞赏时,可想而知他们会是多么的高兴;当他们从各小组的汇报交流中自己得出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时,那种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更是溢于言表。

  由于学生实验的局限性,在验证铁在有水的条件下是否生锈时,学生的发现是铁在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这与实验室里正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这其中的原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件中的小资料去揭开这个困惑,远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有价值。另外,除了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的结论外,还有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原因,如“水中有盐,铁器表面粗糙等”,这些小资料的阅读,意在让他们学会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然后,教者抓住资料中“铁生锈后就会烂得更快”这一重要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铁生锈有什么危害?”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的并不多,于是我让学生课前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查阅,了解了更多的铁生锈的危害。

  铁钉生锈了教学反思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了解了铁生锈的危害,那么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呢?这一问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学生很快就能想到要防止铁生锈就必须让铁与水、空气隔绝。可以采用哪些办法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都能想到擦去铁器上的水,用油漆覆盖等。为了深化认识,我再次设疑:既然这些防锈办法都是为了让铁与水、空气隔绝,那么为什么不采用同一种防锈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大考验,学生只能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猜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又会勾起学生的好奇心。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程序,不仅通过自主探究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培养了动手能力;还能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了解了更多相关的信息,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在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还注重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教师观察、启发式谈话、等多种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激励者。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9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样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点点粗浅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0

  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我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能不能真正地到达反思的作用,关键是看他们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否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领悟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不一样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正因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性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正因科学领悟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这天,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务必更新自我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务必要及时“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构成不是短时刻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理解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构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构成影响学生生命的潜质。

  从上述看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的捷径,因此教师务必归纳出自我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要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领悟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领悟方式,是众多领悟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领悟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领悟需要整合不一样的领悟方法,需要将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构成就应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构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正因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潜质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构成。

  学生科学探究潜质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构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构成是依靠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资料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明白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资料而孤立进行的。

  三、要认真地进行科学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资料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用心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必须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就应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决定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构成都务必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构成合作、交流、探究等潜质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务必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刻是否恰当。科学课的领悟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带给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带给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刻也是相当重要的,正因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学课的领悟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正因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思考学生思维的深度,再思考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明白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丢掉了本质内涵。

  总之作为一名乡村的科学教师,只要认识了反思的重要性,不好误入反思的误区,认真正确的进行反思,就会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能变、能通、能久,从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1

  本学期的第一节新课,与原来最大的不同是现在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作业本,说实在的,作业本的设计确实很好,很适合孩子们使用,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对我们老师确是很大的挑战!作为专职教师一星期21节的课时量,每天四节以上,也就意味着每天有200多本作业本需要批改。课后批改既没时间也难以反馈,所以,课堂上我们就尽量要完成作业本的批改与反馈。那么,35分钟的课堂就会显得更加的紧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也就会明显减少。担心……一节课下来,一个感觉就是“紧凑 ”,作业本勉强完成!但活动方面深入不够!

  《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种子发芽”,是上节课知识点的延续和拓展。本课有三个内容:1、整理分析实验信息。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从实验中获取的信息,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分析。2、交流实验信息。认真听取做不同实验的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3、种植绿豆芽。

  运用前面所学改变“水”的方法,进行改变“空气”条件,改变“阳光”条件,对绿豆芽生长影响的实验。最后,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实验只能让绿豆种子发芽,如果让绿豆芽健康地茁壮成长,一定要将绿豆芽种植到泥土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反思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节课的探究目标是绿豆芽在生长时需要哪些条件?教材安排了阳光和水两个实验。但我觉得水这个实验没有

  再做的价值,因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没有水分绿豆苗不能活。而阳光这个实验我觉得是有实验探究价值的,因为学生对前面种子发芽需不需要阳光的实验,很多同学是认为需要阳光,而实验结果却是种子发芽可以不要阳光。那发芽以后的生长过程是否需要阳光呢?学生肯定很疑惑。我想这时提出这个探究实验应该正是时机。所以我很详细地指导了这个实验,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具体该怎么做以及课后怎么观察和记录等。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这个对比实验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布臵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做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比较它们茎的粗细,颜色,高度,叶子的大小、颜色等。

  但是在交流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有个别同学却发现: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于是,我进一步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拿出两盆已经长得比较高的绿豆芽,理直气壮地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外面阳光下的,一盆我放在屋里没有阳光的,他们长得差不多,所以我觉得绿豆芽生长不需要阳光。”话音刚落,班里有几个同学也纷纷举手赞同他的观点。我接过这位同学手中的两盆绿豆芽,一看,果然长得都很茁壮,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以前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我就追问他:“你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阳光下的,一盆没有放在阳光下,那具体分别放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一盆放在屋外场上,一盆放在屋里阴凉的墙角里。听了他的回答后,我让其他学生思考,他的变量有没有控制好,分析是哪里出错了。有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了:其实,他的两盆绿豆苗都有阳光照射到的。只不过屋外的阳光强,屋内阳光弱而已。听了这位同学的分析,原来还一脸不服的学生都不好意思的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还轻声说道:想错了。于是,我顺势引导,同学们在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变量,不能得到阳光就是一点也照不到阳光,所以做实验时一定要在它上面罩一个不透明的东西。好多学生都以为室内的光不是阳光,这可能是学生的意识偏差吧。当然也不否认设计实验计划时指导得还不够到位,(虽

  然我做了强调,但总有个别学生做错)学生对于如何让对比组的绿豆芽得不到阳光并不是很清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对于如何实验一定要指导到位,最好老师能做个示范。

  绿豆芽生长的需求实验,由于以前失败过,所以现在上这课时,我在课前也做了充分准备,自己亲自实验,选了几盆绿豆苗长势状况对比非常明显的。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就比较出浇水、见光的绿豆芽粗壮、葱绿。见光、不浇水的绿豆芽出苗的棵数不全,而且茎短、细,叶小、枯。浇水、不见光的绿豆苗虽然长的也较高,但整体颜色呈白色,叶小而淡绿。三盆对比强烈的绿豆苗为实验结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证。由此更深切地体会到,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实验的成功,对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多么的重要。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这节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了蚯蚓、盒子、泥土,结果,由于我没有说清楚需要干的泥土,学生带来的都是找蚯蚓时,蚯蚓生活环境中那些湿的泥土。对实验蚯蚓会选择怎样的泥土生活带来了困难。那些天也正是下雨,校园内干的泥土还比较难找,可真是把我难住了。在做蚯蚓对光的选择时,课前我提醒了学生带鞋盒,一边挖了孔,觉得这个装臵挺不错的嘛,可是蚯蚓一点不买账,在盒子中间不爱动,有的甚至爬到了盒子角落缩在那。在巡视的过程中看到了这个现象,当时就不知道怎样清楚地解释了,还是有位学生说:“角落里黑,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我就马上夸奖他“你说得很好!”

  虽然这节课上两个实验都不是很成功,不过学生在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蚯蚓生活的环境,再加上三年级已经学习过蚯蚓,这节课内容对他们而言就是非常简单了。以后布臵实验器材时还是要考虑仔细,还需要根据天气原因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2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样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点点粗浅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3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铁为什么会生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空气》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空气 ”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地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4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一学期来,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纵观全册、制定计划

  学期初,纵观各册教学内容,虽然是带了几年的老教材(期间也有不少改动),但不能一条老路走下去,根据学校现行条件与学生实际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各册实验计划,力求创新且更具实效。

  二、潜心钻研、设计教案

  教要成功,备要当选。虽然网络上有铺天盖地的各种版本的教案,如果只是简单地“粘贴”后草草地“和盘端进”课堂,可想课堂没有“深入”怎能会有高质量的“浅出”。

  教材与教参已经被我读了几遍,但仍然能读出新内容,一遍遍地潜心深入教材后,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到位,对教案的设计也就更加胸有成竹。实话实说,我有两份教案,有一份是备检查用的,另一份是真正为课堂教学准备的,字迹不算工整,多处涂改现象严重,那是我对教材层层深入理解不断完善方案的过程,也是一次次地在心里与学生对话模拟教学的过程,有了课前的演习,教学流程自然更加顺畅,一些意外基本也能在“意料”之中,能较轻松地化险为夷,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精心准备材料 适时提供

  “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课”已经被绝大多数科学教师接受,简言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活动是以材料为载体的。科学课的备课重点不仅在备教材和学生,另一重点还在于备材料,材料准备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学初制订实验计划时就统筹了本学期各册实验教学所需的材料。仪器中配备的有哪些,还有哪些是没有的,哪些实验材料是需要动手制作的,哪些材料需要临时购买的,均做到心中有数。如五年级《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几个单元的许多材料都需要自行解决,有的一课有几组实验,所需实验材料多而杂,课前准备材料上常常要比上课所花的时间多几倍,看到孩子们持久深入有效的探究感觉到几倍的付出很有价值。

  四、网络资源 优化课堂

  把网络资源运用于科学教学中,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五年级《地球的运动》单元和六年级的《宇宙》单元,对于离我们遥不可及的宇宙天体的运动,虽然我们课堂上用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但当庞大的太阳系、银河系,浩瀚的宇宙画面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多媒体的音像动画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教学效果更佳。有的单元虽然很直观,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比如三年级的观察《凤仙花的一生》,我们的凤仙花已经种下去两个月了,至今还未开花,大概在等到放假后才能开花吧,为了能让学生看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利用了视频展示,效果相当不错。

  利用网络资源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我也同样享受着网络资源的优势。备课中遇到了小难题,学生的质疑问难“百度一下”基本可以找到答案,当然受益最多还上我入住的家园“探索博客”“科学视野网”,在那里,博友们无私上传着多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都会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极大的帮助,分享大家辛劳成果的同时,我也会将自己潜心设计的教案、教学中的得失呈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同进步。

  网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我的专业提高与成长。

  五、兴趣小组活动 延伸课堂触角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着科学技能与习惯的培养,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

  课堂时间紧缩为35分钟后,许多的探究实验课进行了实验后,总结阶段总是那样的匆匆又匆匆,巩固练习的时间几乎没有。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得以巩固应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起到了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作用。科技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与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对于学习有困难,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科技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的同时,也在为课堂教学提供实验材料和教具。如饲养蚕、种植凤仙花;制作滴漏与钟摆,自制显微镜等。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得以顺利进行。

  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

  1、科学教研氛围仍不浓厚,教研活动不能定期开展,需要引导领导、家长的足够重视。

  2、每周两节科学课时间时间太紧,只能带领学生勉强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虽然课堂花了许多功夫但不能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导致学生遗忘现象较普遍。

  3、实验室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有待加强。开学初尽管对每个班级进行了常规教育,*时教学中也会间隙地渗透常规教育,仍不能完全避免实验桌凳被涂抹乱画现象。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5

  活动一: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本活动我是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学生主要交流他们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植物的生长从什么开始?学生通过交流,在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回顾三上学习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长过程,学生都能认识到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

  活动二: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

  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练习,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2、学生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6

  在科学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预设与生成必然不会完全协调,许多纷繁复杂的新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快速地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小学科学课的一些教学反思:

  一、科学教师要认真抓好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任何一门课都必须得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对于科学课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科学课这一门课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仅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就上好一堂课,因此抓好备课环节是上好一堂科学课的重要前提,我认为科学课的备课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从全局入手,读通整册教材。

  要上好科学实验课,首先就得通读整册科学教材,对整册教材所需材料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材料准备,才能在准备具体的某一课时得心应手。而如果一课课临时去准备材料,就难免会发生措手不及的情况,影响科学课的教学。就一册教材来说,每一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主要材料清单,上面列出了本学期要用的主要材料。因此,在开学初就应该去认真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熟悉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科学教师要想比较轻松的上好科学课,除了通读整册教材之外,还要更加细心的去钻研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师只有熟悉了本单元的教材之后,教师才能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先知道本单元哪些材料使用的频率高,哪些材料可以顺便一次性准备好,哪些材料实验仪器室里已经有了,哪些材料需要自制,哪些材料需要购买,哪些材料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样提前心中有数,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才能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教师提前动手做实验。

  科学课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能明白这个实验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教师课前做好实验,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再者,科学课堂不像语文对一首诗歌或一篇课文的理解,每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不会出现什么危险,而科学课中有些试验却不同,如果科学老师不认真备课,不事先做一做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的试验,就不能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就没法给学生讲解试验注意事项,如果课堂上试验出现了危险又没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那麻烦就大了。因此,上科学课要求科学老师更加认真、严肃地备课。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设计好导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想办法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想尽办法设计好精彩的导课环节,导课有很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

  2、科学教师要掌握好实验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这就是一种科学能力,一种科学素养,但是现在我们的科学教学由于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往往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满足于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为目的,忽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能怎么做?想得不多。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科学实验课教学,如果我们都严格的遵照“提出问题——猜测结论——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我想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高的。

  3、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①、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科学课上学生除了自己要积极发言以外,不仅要学会倾听老师说的每一字,每一句,也要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也许在别人的发言中,只有善于倾听的学生才能从比人那里获取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不管是上观察课还是动手操作实验课,都要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俗话说“双手越用越巧,大脑越用越灵。”只有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扎实,对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的理解,才不至于囫囵吞枣,课堂效率也才会高。

  ③、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

  我们的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但现在的很多课堂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讨论,实际上却不知道是不是在讨论课堂问题,所以我们在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有记录员、材料员、组长、监督员、汇报员、操作员等,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④、注重对学生课外实验习惯的养成。

  科学课有些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内能完成的,种凤仙花、养蚕等等,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都很长,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只能布置给学生课外完成,于是就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做或者即便做了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实验的检查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实验的习惯。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经常写好教学反思,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7

  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种子发芽”,是上节课知识点的延续和拓展。本课有三个内容:

  1、整理分析实验信息。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从实验中获取的信息,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分析。

  2、交流实验信息。认真听取做不同实验的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3、种植绿豆芽。

  运用前面所学改变“水”的方法,进行改变“空气”条件,改变“阳光”条件,对绿豆芽生长影响的实验。最后,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实验只能让绿豆种子发芽,如果让绿豆芽健康地茁壮成长,一定要将绿豆芽种植到泥土里。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8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节课的探究目标是绿豆芽在生长时需要哪些条件?教材安排了阳光和水两个实验。但我觉得水这个实验没有再做的价值,因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没有水分绿豆苗不能活。而阳光这个实验我觉得是有实验探究价值的,因为学生对前面种子发芽需不需要阳光的实验,很多同学是认为需要阳光,而实验结果却是种子发芽可以不要阳光。那发芽以后的生长过程是否需要阳光呢?学生肯定很疑惑。我想这时提出这个探究实验应该正是时机。所以我很详细地指导了这个实验,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具体该怎么做以及课后怎么观察和记录等。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这个对比实验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布臵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做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比较它们茎的粗细,颜色,高度,叶子的大小、颜色等。

  但是在交流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有个别同学却发现: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于是,我进一步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拿出两盆已经长得比较高的绿豆芽,理直气壮地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外面阳光下的,一盆我放在屋里没有阳光的,他们长得差不多,所以我觉得绿豆芽生长不需要阳光。”话音刚落,班里有几个同学也纷纷举手赞同他的观点。我接过这位同学手中的两盆绿豆芽,一看,果然长得都很茁壮,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以前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我就追问他:“你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阳光下的,一盆没有放在阳光下,那具体分别放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一盆放在屋外场上,一盆放在屋里阴凉的墙角里。听了他的回答后,我让其他学生思考,他的变量有没有控制好,分析是哪里出错了。有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了:其实,他的两盆绿豆苗都有阳光照射到的。只不过屋外的阳光强,屋内阳光弱而已。听了这位同学的分析,原来还一脸不服的学生都不好意思的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还轻声说道:想错了。于是,我顺势引导,同学们在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变量,不能得到阳光就是一点也照不到阳光,所以做实验时一定要在它上面罩一个不透明的东西。好多学生都以为室内的光不是阳光,这可能是学生的意识偏差吧。当然也不否认设计实验计划时指导得还不够到位,(虽然我做了强调,但总有个别学生做错)学生对于如何让对比组的绿豆芽得不到阳光并不是很清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对于如何实验一定要指导到位,最好老师能做个示范。

  绿豆芽生长的需求实验,由于以前失败过,所以现在上这课时,我在课前也做了充分准备,自己亲自实验,选了几盆绿豆苗长势状况对比非常明显的。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就比较出浇水、见光的绿豆芽粗壮、葱绿。见光、不浇水的绿豆芽出苗的棵数不全,而且茎短、细,叶小、枯。浇水、不见光的绿豆苗虽然长的也较高,但整体颜色呈白色,叶小而淡绿。三盆对比强烈的绿豆苗为实验结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证。由此更深切地体会到,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实验的成功,对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19

  《听听声音》这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主要目的在于要引领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声音和感受声音的变化,意在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同时我将教材的内容做了个整合,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有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材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是一节课,不同的教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大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实施创造性的教学。在《听听声音》一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声音的变化》的内容,以激起学生探究声音如何产生的欲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开课将课题“听听声音”改成倾听声音,并在整节课中贯穿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首先我创设了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达到我的教学目标。这节课中,我用音乐引入,将学生带入课堂,学生情不自禁地哼唱歌曲初步感知了声音,再通过倾听周围的声音和物体发出的声音,回忆和播放*时听到的声音几个活动,引领学生用心倾听各种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感受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思考并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

  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一方面,利用游戏有效地激发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两次游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方向和远近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思考声音还有哪些变化,学生从游戏和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声音的变化,最后用专业的工具音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将学生的认知上升到科学的认识。

  拓展环节,用音乐首尾呼应,利用水扬琴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体验到声音发声的奇妙,有效地实现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探究欲。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究并能有所发现,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课堂组织上还不够紧凑和老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在听辨音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只准备了我用的"音叉,如果再上一次这课的话,我想多为学生准备好音叉,让他们亲自体验音叉的振动和变化,这样更加直观。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20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样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点点粗浅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

推荐访问:反思 课程教学 小学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3篇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1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100字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