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1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供大家参考。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1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民桥其上 桥:

  ⑵逾石而往有石泓 逾:

  ⑶北堕小谭 堕:

  ⑷卷石底以出 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 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 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长可十许步。

  ⑵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⑴搭桥,架桥 ⑵越过,经过) ⑶落入 ⑷弯曲,翻卷

  2.C

  3.⑴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⑵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2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

  C、绿树村边合四面竹树环合

  D、水尤清洌 其境过清

  2、从文中找出与“斗折蛇行”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句,并将相同用法的词加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

  文章对游鱼的描写,意图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小溪*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4.衬托潭水的清澈和作者的"愉快心情。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扩展阅读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扩展1)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佁然不动 佁然:

  (3)以其境过清 以:

  (4)不可久居 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斗折蛇行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潭西南而望

  D.凄神寒骨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9.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分)

  答:

  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围,表现了作者 的处境和 的心情。(3分)

  答案:

  6.(4分)(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3)因为(4)停留

  7.(2分)D

  8.(3分)它的岸的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9.(2分)隔篁竹,伐竹取道

  10.(3分)凄清寂静,孤独寂寞,忧伤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 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 虽乘奔御风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

  【小题4】[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小题5】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

  【小题1】(1)即使(2)大约(3)像狗的牙齿一样(4)因为

  【小题2】(1)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猿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 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

  【小题4】[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

  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小题5】(1)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2)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

  8.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悄怆幽邃邃:深

  B.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而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愠

  B.以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

  C.之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乃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解析:

  8.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邃:深。解释正确。

  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坻:水中高地。解释正确。

  C.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蛇:像蛇那样。解释不正确。

  D.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清:凄清。解释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来。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判断正误即可。ACD.

  分析正确。

  B.错误;《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④句中重点词: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都;空,在空中。句意为: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句中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知,知道。句意为:溪流*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答案:

  (1)C(2)D(3)B

  (4)④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扩展2)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理解及答案3篇

《小石潭记》《右溪记》阅读理解及答案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 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佁然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扩展3)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菁选3篇)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1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

  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13、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

  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13、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乃记之而去。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1) 民桥其上 ( ) (2 )逾石而往有石泓 ( )

  (3)北堕小谭 ( ) (4)心乐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2分)

  (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2分)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

  答案

  【小题1】(1)桥: 建桥、架桥。(2)逾:过、越过。(3)堕:落入。(4)乐:以……为乐

  【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2分)

  (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分)

  【小题1】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清澈透明,水声悦耳。

  【小题1】先“乐”后“忧”(2分)。作者被贬谪后心情抑郁,因而寄情山水寻得欢乐。但这种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流露出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桥”在此为“动词”,意思为“建桥”。(2)“逾”根据语境,意思为“超过”。(3)“堕”根据语境意思为“落入”。(4)“乐”在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以----为乐”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巅是山顶的意思,韵是像----音乐的意思,动是回荡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流畅性。翻译(2)时,注意“蒙是覆盖的意思,络是缠绕的意思,缀是连接的意思,参差是长短不齐的意思,披拂是随风而动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中“其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小”体现出水具有“清澈幽深、鸣声多变”的特点。乙文中“如鸣佩环,水尤清冽”体现出水具有“清澈透明、水声悦耳”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关键在于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意思,分析出甲乙两段水的特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郁闷,因而把心情寄托于山水之情,但快乐的心情只是暂时的。所以分析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来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的能力。

  点评: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原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作者的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生活处境来分析即可。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扩展4)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附答案】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3.(2分)D.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作者为 代(朝代)文学家 (人名)。(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往来翕忽( )

  ③斗折蛇行( ) ④悄怆幽邃( )

  【小题3】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绿水*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本文中与此景致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小题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是“心乐之”,写游鱼是“似与游者相乐”,这与后文的“凄神寒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3分)

  【小题5】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成为名篇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唐 柳宗元

  【小题1】格外; 迅速; 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忧伤的样子。

  【小题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1】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找出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心情的变化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写法上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写景的特色;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来写。(能结合文章内容详谈一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

  注:

  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

  ②罅(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光下澈(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疾趋度石罅( )(4)山行之极观也(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6.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7.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4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B.日光下澈(清澈)C.水尤清冽(寒冷)D.隶而从者(随从)

  【小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小题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5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佳作,作者写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是_______,可游到最后,心情却感到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意思相近即可)

  3.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

  4.心乐之 悄怆幽邃 因为小石潭的"幽静、寂寞、冷清的环境触发作者内心的隐痛快忧伤。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6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 :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不以千里称也

  B.乃记之而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细 而或长烟一空

  D.而或不达于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1) 窥谷忘反 反:

  (2) 理明矣 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

  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1分)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甲】

  【乙】

  15.【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C

  11. (2分,每题1分)

  (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

  12.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13.(1分,有错不得分)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4分)

  【甲】文侧面(直接)描写(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静(或:*静)”的特点(1分);

  【乙】文正面描写(或直接)和侧面(或间接)描写相结合(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急(或:湍急)”的特点(1分).

  15. (2分,选取文中原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君子之学必好问。(或:君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必须善于问问题)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然胡不已乎(《公输》)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

  答案:

  【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

  【小题2】B

  【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然胡不已乎”中的“然”意思是“然而”。所以答案是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下澈”: 照到水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9

  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B.日光下澈(清澈) C.水尤清冽(寒冷) D.隶而从者(随从)

  【小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小题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0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作者为 代(朝代)文学家 (人名)。(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往来翕忽( )

  ③斗折蛇行( ) ④悄怆幽邃( )

  【小题3】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绿水*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本文中与此景致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小题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是“心乐之”,写游鱼是“似与游者相乐”,这与后文的“凄神寒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3分)

  【小题5】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成为名篇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唐 柳宗元

  【小题1】格外; 迅速; 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忧伤的样子。

  【小题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1】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找出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心情的变化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写法上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写景的特色;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来写。(能结合文章内容详谈一点即可)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扩展5)

——小石潭记原文5篇

小石潭记原文1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从:自,由。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行:走。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的岩石。岩,悬崖。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貌。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龚古:作者的朋友。宗玄:作者的堂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文言现象

  相似词句《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以为:古义: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珮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全(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珮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特殊句式倒装句:

  1、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珮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赏析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鉴赏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争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

  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艺术手法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赏析二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十二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高高低低,凹凸不*,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文章思路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所以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然而寄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可是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会流露出来。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巧用比喻寓情于景,。该篇为散文。散文可以叙事,写景和状物。其目的是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小石潭记》则是《永州八记》中的经典名篇,寄情山水之意尤为明显。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印象和感受。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小石潭记原文2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从:自,由。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行:走。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的岩石。岩,悬崖。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貌。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龚古:作者的朋友。宗玄:作者的堂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文言现象

  相似词句《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以为:古义: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珮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全(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珮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特殊句式倒装句:

  1、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珮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而(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赏析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鉴赏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争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

  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艺术手法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赏析二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十二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高高低低,凹凸不*,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文章思路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所以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然而寄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可是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会流露出来。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巧用比喻寓情于景,。该篇为散文。散文可以叙事,写景和状物。其目的是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小石潭记》则是《永州八记》中的经典名篇,寄情山水之意尤为明显。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印象和感受。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小石潭记原文3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唐代古诗词《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小石潭记原文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ng)幽邃(su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原文5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过。

  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7.乐:玩乐。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认为。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3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扩展6)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选2篇)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篁竹:竹林。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的岩石。岩,岩石。

  翠蔓:碧绿的茎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卷石底以出;以,而。

  文言现象

  相似词句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

  而

  (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赏析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写作特色

  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鉴赏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争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

  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写作手法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的记述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全文寂寥清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中还运用了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穷为尽妙,意境幽深。

  艺术手法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写作目的

  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

  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斗折蛇行”看出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溪的轮廓与外形。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高高低低,凹凸不*,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注释: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pè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珮通:佩)

  从:自,由。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行:走。篁竹:成林的竹子。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的岩石。岩,悬崖。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貌。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龚古:作者的朋友。宗玄:作者的堂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赏析: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扩展7)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赏析1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朝代:宋朝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环一作: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2]篁竹:竹林。[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的岩石。岩,岩石。[8]翠蔓:碧绿的茎蔓。[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21]龚古:作者的朋友。[22]宗玄:作者的堂弟。[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24]全石底以出;以,而。

  赏析:

  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

  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斗折蛇行”看出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溪的轮廓与外形。

推荐访问:小石 课内 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3篇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1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100字

热门文章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享受读书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享受读书的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书,是无声的老师;书,是我们最真诚的玩伴;书,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书,让我们从无知的幼童,变成了如今的莘莘学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的800字议论文优秀

2022年度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三篇

《2022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精选三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流程精选三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