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12篇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12篇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1
1983年,杨振宁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我想我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些认识,而且都有浓厚的感情,在这两个大国初步接近的形势下,我认识到我有一个做桥梁的责任,我应该帮助建立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虽然毛主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秉持着伟人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杨振宁继续为中美交流事业出力,他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始终不忘宣传祖国,经常组织进行各方面交流,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邓公访问美国时,作为华人代表,在邓公的接待宴会上,杨振宁再一次上台发表演讲,表达了他对祖国领导人的欢迎之情。
在充当中美桥梁时,杨振宁也没有忘记教育以及科学的重要性。他始终认为,美国科技之所以如此发达,最主要还是这里为科学家们提供最丰厚的条件,始终都在吸收并培养全球优质人才。
所以在国内他大力提倡中科大少年班的组建,并通过多个途径组建学术研究基金会,8年时间便募集了上千万港币,为中山大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
2003年,81岁本该在美国颐养天年的杨振宁,选择回到中国定居,仍然坚持在学校为学生们授课。直到百岁高龄,杨振宁依旧活跃在国内学界,为学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从钱学森到杨振宁,毛主席亲自接见并给予一定的优待,无不在展示着我党面对人才的政策。回顾我党历史,就是一部聚集人才、团结人才、培养人才、壮大人才的奋斗史。无论是建国初期对干部、科学家的重视,还是如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方针,我党始终坚持着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这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身为新中国的接班人,无论年龄大小,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身的学习,唯有努力提升自我,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2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此时的物理学家们一直都在尝试,用对撞机来获取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现象,结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种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何才能把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帮助其他科学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的一个新方向。于是,物理学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实现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在这座物理学高峰当中,杨振宁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那这样的科学成就在物理学领域属于什么样的江湖地位呢?
客观地说,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由于都曾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因此他们应该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仅次于他们的是了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他们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而杨振宁就应该排在这一档,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聂华桐就曾说过,我们常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应该算在里面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3
杨振宁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渊源深厚,结下了几十年的良缘,多年来对大学的学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杨振宁长期为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讲课,2006年和2007年开设的课程是“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有修读。
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经常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国内已有不少地方通过杨振宁教授引进了不少‘少壮派’高端人才,这其中包括杨振宁教授的弟子。”
1986年,杨振宁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83]杨振宁创建后亲自指导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可积系统,杨—Mills场,杨—Baxter系统,量子群,关联体系的代数结构,Yangian,纽结理论等。
杨振宁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室,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的博士中,有人当选院士,有人成为大学副校长,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终身教职。用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的话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毕业了一批人、做出点事”。
据葛墨林院士回忆,杨振宁“管”得很细。从1988年开始,南开的理论物理室办过7次讲习班,邀请的都是各个方向最有发言权的科学家。因经费匮乏,要靠杨振宁从香港募捐讲课费。
1992年,为了南开主办的一场国际会议,杨振宁筹集了两万美元。考虑到大陆不易换开百元大钞,他特地换成20元、50元的钞票,捆在一个包里带来。南开数学所的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也是杨振宁当时购自香港,运到天津的,他还派自己的秘书负责打字。他甚至考虑到了外宾喝咖啡的习惯,打算自带咖啡壶。
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早期毕业生,包括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都曾受杨振宁的资助到他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一年。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杨振宁为了筹钱,曾发着高烧去唐人街演讲。
20xx年6月18日,南开大学以理论物理前沿讨论的方式庆祝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25周年和杨振宁先生89华诞。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在庆祝之际,我们更要记住陈省身先生和杨振宁先生。正值陈省身先生诞辰100周年、杨振宁先生89华诞,他们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超过70年的学术合作与深厚友谊,理论物理研究室则是他们晚年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25年来,理论物理研究室做出了突出成绩,培养了大批人才。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4
身为新中国的接班人,无论年龄大小,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身的学习,唯有努力提升自我,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感动中国杨振宁先进事迹体会范文锦集五篇。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5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此时的物理学家们一直都在尝试,用对撞机来获取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现象,结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种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何才能把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帮助其他科学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的一个新方向。于是,物理学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实现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在这座物理学高峰当中,杨振宁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那这样的科学成就在物理学领域属于什么样的江湖地位呢?
客观地说,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由于都曾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因此他们应该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仅次于他们的是了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他们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而杨振宁就应该排在这一档,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聂华桐就曾说过,我们常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应该算在里面。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6
回国后,他交给接待人员一份希望会见的人员名单,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学——邓稼先。因为他心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疑问。1964年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举国欢腾,但美国学界一直传言这其中有美国物理学家的帮忙,杨振宁希望好友邓稼先能亲口打破这个传言。
杨振宁:希望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
慎重起见,邓稼先在请示了周总理后,次日托人转交给他一封信,十分确定地告诉他,原子弹的成功完全是中国人自主研发。
杨振宁的弟弟 杨振汉:我大哥拆完信以后他就哭了,然后他就跑到了洗手间,整理了以后出来。
杨振宁:这是灵魂深处的一个震荡。当我知道邓稼先的回答以后,我感情上的冲动不是当时能够自己控制住的。
杨振宁的激动是有原因的,早在1945年出国前,父亲杨武之就曾叮嘱他,“每饭勿忘亲爱永 ,有生应感国恩宏”。在美国,读完博士并正在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杨振宁为了继续当时的研究工作,没有像邓稼先等人那样1950年就乘船回国,但等他想回的时候,已经回不了了。
杨振宁:我们当时已经想要回来了,但美国的总统杜鲁门下了一个命令,说是中国学生在美国得到理科功科博士学位的人,不可以让他们回国,所以,很多这种人被挡住了。
这一等就是20年。然而,在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在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
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翟荟:杨先生的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的一个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可能再过1000年,再过几千年,我们人类提到我们最重要的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还是不可避免要说到杨米尔斯理论。
学术界公认,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4个领域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的成就,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
杨振宁:基本上每一次探亲访问,回国以后都有中情局的人或FBI的人来了解情况。
尽管不断受到盘查和压力,杨振宁仍然坚持每年回国一两次。他跟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领导人都多次研讨中国教育和科技上存在的问题,主张重视基础理论的发展。他十分关心新中国的科研力量,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学习深造,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
1996年,杨振宁接到了一份协助清华大学创建高等研究中心的邀请。
杨振宁:我从小在清华长大。这个要求我必然答应。
2003年,杨振宁回国定居清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仅不领年薪,还将美国的一栋房产捐给清华。2004年,82岁高龄的他,甚至主动为200多个大一新生教了一整个学期的《大学物理》课。他为清华高研院累计筹措资金1亿多元,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同时,他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以一片赤子之心进行谏言和批评,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7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此时的物理学家们一直都在尝试,用对撞机来获取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现象,结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种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何才能把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有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帮助其他科学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的一个新方向。于是,物理学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实现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在这座物理学高峰当中,杨振宁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那这样的科学成就在物理学领域属于什么样的江湖地位呢?
客观地说,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由于都曾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因此他们应该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仅次于他们的是了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他们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而杨振宁就应该排在这一档,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聂华桐就曾说过,
我们常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应该算在里面。
杨振宁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在中国,我们常常会提倡德艺双馨,中国对于品德是十分重视的,同时还究竟“忠”和“孝”。这也是杨振宁之前被一些根本不知情的人所诟病的地方,他们说杨振宁老了才知道回国养老,没有对国家做出贡献。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的不是!
在1971年,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美国“禁止国家”的名单当中划去了中国。于是,他立马申请回国,成为了第一位访华的学者。回国后,国家领导人接近了他,还和他谈了很久很久。从那之后,几乎每年他都要回国,并且成为了中国沟通的桥梁。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特殊时期,很多家庭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而杨振宁呢?他拒绝了马里兰大学提供的高薪职位,把美国唯一的房产卖掉,捐给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同时把清华大学给他的工资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后来清华大学给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权,而没有要所有权。
除此之外,他从80年代起,就开始在中国旅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筹集资金给各大高校建造顶级的实验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华高等研究院现在已经是世界顶级的研究机构。
同时,他还为国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顶级的科研人才,比如:现在清华著名的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是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建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顶级计算机人才。
无论是招募人才,还是募集资金建立一流实验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发起设立给科学家颁奖的各类组织,他5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同时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还帮助清华建立起了凝聚态物理系,在研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始终如一地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并发表了多项成果。
而另一件让他进入公众视野的事情就是反对对撞机,实际上,他在刚回国时,就被邀请去探讨中国是否应该建立对撞机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当时参与会议的科学家中,只有杨振宁一直在反对建造对撞机。
他认为,当时中国很贫穷,能花钱建造的对撞机都是西方国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术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么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这些钱去发展计算机、芯片半导体、生物、机械工程方面的领域。
杨振宁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贡献,很难用一篇文章全部书写完。2019年度的“求是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2021年9月22日,在清华大学,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年华诞,国家也特意为这位伟大科学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8
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最新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事迹材料介绍。
杨振宁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渊源深厚,结下了几十年的良缘,多年来对大学的学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杨振宁长期为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讲课,2006年和2007年开设的课程是“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有修读。
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经常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国内已有不少地方通过杨振宁教授引进了不少‘少壮派’高端人才,这其中包括杨振宁教授的弟子。”
1986年,杨振宁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83] 杨振宁创建后亲自指导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可积系统,杨—Mills场,杨—Baxter系统,量子群,关联体系的代数结构,Yangian,纽结理论等。
杨振宁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室,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的博士中,有人当选院士,有人成为大学副校长,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终身教职。用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的话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毕业了一批人、做出点事”。
据葛墨林院士回忆,杨振宁“管”得很细。从1988年开始,南开的理论物理室办过7次讲习班,邀请的都是各个方向最有发言权的科学家。因经费匮乏,要靠杨振宁从香港募捐讲课费。
1992年,为了南开主办的一场国际会议,杨振宁筹集了两万美元。考虑到大陆不易换开百元大钞,他特地换成20元、50元的钞票,捆在一个包里带来。南开数学所的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也是杨振宁当时购自香港,运到天津的,他还派自己的秘书负责打字。他甚至考虑到了外宾喝咖啡的习惯,打算自带咖啡壶。
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早期毕业生,包括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都曾受杨振宁的资助到他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一年。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杨振宁为了筹钱,曾发着高烧去唐人街演讲。
2011年6月18日,南开大学以理论物理前沿讨论的方式庆祝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25周年和杨振宁先生89华诞。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在庆祝之际,我们更要记住陈省身先生和杨振宁先生。正值陈省身先生诞辰100周年、杨振宁先生89华诞,他们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超过70年的学术合作与深厚友谊,理论物理研究室则是他们晚年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25年来,理论物理研究室做出了突出成绩,培养了大批人才。
杨振宁留学经历
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鼓励在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中国大陆。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1958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杨振宁个人简介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2] 。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9
杨振宁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渊源深厚,结下了几十年的良缘,多年来对大学的学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杨振宁长期为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讲课,2006年和2007年开设的课程是“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有修读。
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经常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国内已有不少地方通过杨振宁教授引进了不少‘少壮派’高端人才,这其中包括杨振宁教授的弟子。”
1986年,杨振宁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83]杨振宁创建后亲自指导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可积系统,杨—Mills场,杨—Baxter系统,量子群,关联体系的代数结构,Yangian,纽结理论等。
杨振宁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室,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的博士中,有人当选院士,有人成为大学副校长,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终身教职。用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的话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毕业了一批人、做出点事”。
据葛墨林院士回忆,杨振宁“管”得很细。从1988年开始,南开的理论物理室办过7次讲习班,邀请的都是各个方向最有发言权的科学家。因经费匮乏,要靠杨振宁从香港募捐讲课费。
1992年,为了南开主办的一场国际会议,杨振宁筹集了两万美元。考虑到大陆不易换开百元大钞,他特地换成20元、50元的钞票,捆在一个包里带来。南开数学所的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也是杨振宁当时购自香港,运到天津的,他还派自己的秘书负责打字。他甚至考虑到了外宾喝咖啡的习惯,打算自带咖啡壶。
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早期毕业生,包括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都曾受杨振宁的资助到他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一年。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杨振宁为了筹钱,曾发着高烧去唐人街演讲。
20xx年6月18日,南开大学以理论物理前沿讨论的方式庆祝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25周年和杨振宁先生89华诞。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在庆祝之际,我们更要记住陈省身先生和杨振宁先生。正值陈省身先生诞辰100周年、杨振宁先生89华诞,他们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超过70年的学术合作与深厚友谊,理论物理研究室则是他们晚年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25年来,理论物理研究室做出了突出成绩,培养了大批人才。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10
我要比洋人强。这句话是我国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小时候立下的承诺。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一天,小振宁家来了几位客人,他们问小振宁长大想不想做大官,而小振宁却说他不想做大官,还说:我要比洋人强!原来小振宁一天在大街上捡树叶时看见一个车夫正在很努力的拉着黄包车,而车上的洋人却破口大骂车夫,还用皮鞋蹬车夫的脊背。小振宁看后很生气,很愤怒;还有一次,小振宁看到几个持枪的洋人正在欺侮一个佝偻着背的盲人乞丐。从此,小振宁就立下承诺:我要比洋人强。后来小振宁发奋学习,1945年,他前往美国深造,受到费尔米教授的高度评价。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从我要比洋人强这句话,从中我体会到杨振宁从小就有爱国的精神,他宁愿自己不做大官,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像杨振宁这样爱国的人士很多,徐悲鸿就是其中一个。徐悲鸿年轻时就在法国巴黎徐梁画院和巴黎国力高等学校学习绘画。他在画院向一个外国学生挑战,看看谁是人才。从此,徐悲鸿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绘画,为祖国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他经常到罗浮宫,凡尔赛宫和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一去就是一整天。最后,徐悲鸿用他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你们看,徐悲鸿和杨振宁这两位爱国人士为我们祖国争了多少口气啊!但是也有部分中国人不知道爱国,不把爱国放在第一位,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就出卖祖国利益,这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例如日本侵略中国时有些人为了身存,竟然投靠侵略者,去和日本小鬼子并肩作战,他们还配得叫中国人吗!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11
我要比洋人强。这句话是我国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小时候立下的承诺。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一天,小振宁家来了几位客人,他们问小振宁长大想不想做大官,而小振宁却说他不想做大官,还说:我要比洋人强!原来小振宁一天在大街上捡树叶时看见一个车夫正在很努力的拉着黄包车,而车上的洋人却破口大骂车夫,还用皮鞋蹬车夫的脊背。小振宁看后很生气,很愤怒;还有一次,小振宁看到几个持枪的洋人正在欺侮一个佝偻着背的盲人乞丐。从此,小振宁就立下承诺:我要比洋人强。后来小振宁发奋学习,1945年,他前往美国深造,受到费尔米教授的高度评价。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从我要比洋人强这句话,从中我体会到杨振宁从小就有爱国的精神,他宁愿自己不做大官,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像杨振宁这样爱国的人士很多,徐悲鸿就是其中一个。徐悲鸿年轻时就在法国巴黎徐梁画院和巴黎国力高等学校学习绘画。他在画院向一个外国学生挑战,看看谁是人才。从此,徐悲鸿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绘画,为祖国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他经常到罗浮宫,凡尔赛宫和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一去就是一整天。最后,徐悲鸿用他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你们看,徐悲鸿和杨振宁这两位爱国人士为我们祖国争了多少口气啊!但是也有部分中国人不知道爱国,不把爱国放在第一位,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就出卖祖国利益,这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例如日本侵略中国时有些人为了身存,竟然投靠侵略者,去和日本小鬼子并肩作战,他们还配得叫中国人吗!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感动中国杨振宁感悟篇12
杨振宁在现在的物理学界是绝对的C位
提起物理学,大家第一反应应该就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伟人,各自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物理学。
1905年-1925年,被称为物理学的黄金年代,牛顿已经逝世一百多年,爱因斯坦也已经老去,谁是这个黄金年代之后的第一人呢?
那个人就是杨振宁。
别觉得不可能,这不是我封的,也不是杨振宁自封的,这是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公认的。
看一个物理学家厉不厉害,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个诺贝尔奖,而是有多少同行靠研究自己的成果而获得多少诺贝尔奖。
杨振宁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个大家都知道。
还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利用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
有几十个诺贝尔奖,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
此外还有6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也就是菲尔兹奖研究的对象,是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还有一个小故事,杨振宁拿诺贝尔奖,是有史以来获奖最快的人。
从论文刊登到最终获奖,只有短短12个月。
而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从发表论文到获奖,间隔平均时间是18年。
杨振宁获奖的研究成果是“宇称不守恒”,太专业的东西就不说了,就说下它产生的影响吧。
在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之前,整个物理学界都认为,宇称是守恒的,说个不太恰当的比如,这个就像大家都认为“1加1等于2”一样,“宇称守恒”是真理。
但杨振宁的研究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思想,之后整个物理学界都在此理论基础上去研究物理学。
一个奠定物理学理论基础的人,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成就。
牛顿是,爱因斯坦是,杨振宁亦是。
可以说杨振宁是华人在物理学界的顶峰,是一个能和历史上所有伟大物理学家比肩的人物。
时至今日,杨振宁依然是华人在世界科技领域触达过的最高的高度。
别去念叨霍金,霍金比起杨振宁,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廖化对比关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不是我矮化霍金,这是事实。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 感悟 杨振宁 感动中国对杨振宁的评价简短 关于杨振宁的心得体会 杨振宁事迹读后感 读杨振宁有感800字 杨振宁的感人故事 杨振宁读后感600字 读杨振宁传有感800字 对杨振宁成就的感想 对杨振宁的感悟 读杨振宁有感
上一篇:有关护士给宝宝接种疫苗演讲稿6篇
下一篇:剧团年终总结【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