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培训会三篇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根据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培训会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培训会3篇
第1篇: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培训会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方法。
2.难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抽样调查举例的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两种方法,能从事调查过程,能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用表格、析线图反映数据信息。
2.能力目标
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信息,逐步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抽样调查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理念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差别,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与创造中获得发展。本节课在设计时遵循新“课标”,贯彻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充满了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选择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系的“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为例子进行教学,拓展课堂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建立统计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掌握统计的方法和原理。
2.采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学,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多渠道信息反馈。
(二)学法
1.指导学生学会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2.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活动目标
体验统计调查的全过程,确定统计调查方案,确定样本,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确定方案
1.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情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我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怎样?我们又如何获取这一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自学第156页第一、二和三自然段)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了解本节课所要实现的目标:(1)调查本市中小学生视力的情况;(2)调查方法:①全面调查;②抽样调查。激发学生活动愿望,从而达到全员参与活动的过程。
2.制定调查方案
(多媒体展示问题背景)
据统计,我市学生有67万人,面对这样一个巨大数据,怎样调查才能既省时又省力地实现活动的目标呢?请看两则阅读材料:
材料一:数据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试验得到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获得统计数据。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都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和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
材料二:几种常用的抽样方式。一是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样本,这种抽样方式能使总体中每一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这种方式是抽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方式;二是类型随机抽样,这种方式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主要标志分类,然后再从各类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这是一种将分组法和抽样法结合起来的方式;三是机械抽样,这种方式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相同个数据的个体,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四是整群随机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然后再从其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并对抽中各群中的全部单位一一进行调查。各样本群中所包含的单位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种抽样方法抽取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个体而是群。
(老师参与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设计不同的个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上述两篇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获得数据的方法以及在统计中常用的抽样方式,帮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并设计出抽样调查的方案及调查问卷的编制。
如果为了获得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的数据,找出保护视力的措施,我们采用问卷调查,那么调查问卷中应包括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编制调查问卷,让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见解设制调查问卷,根据讨论情况教师用课件展示中小学生视力调查问卷)
中小学生视力调查问卷 年 月 日
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调查生活中影响视力的不良习惯,从而设计调查问卷,这样设计是出于新教育理念中,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理念。
(二)实施方案合作完成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背景,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调查对象。全市有29所高中,400所初中,1 000多所小学,怎样选取调查学校及人数才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全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呢?
(教师参与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得出结论:采取抽样问卷调查)
(1)确定调查的学校
高中选取2所:城区一所、农村一所;初中选取三所:市直一所、郊区一所、农村一所;小学选取四所:市直一所、区直一所、市郊一所、农村一所。
(2)确定调查人数
高中每年级抽取100人共300人,初中每年级抽取100人,共300人,小学每年级抽取50人,共300人,在抽取的人数中男女生各半。
(3)确定调查时间
利用周六、周日进行调查。
2.分小组活动进行调查
全班分成三个大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高中组分成六个小组(两人一组)分别调查两所高中的每个年级的学生;初中组分成9个小组(两人一组),三所学校每个年级一个小组;小学组分24个小组,四所学校每个年级一个小组,各小组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让学生经过先思后议,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抽样调查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在生活中通过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并且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观念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合作交流整理数据
1.各组展示调查数据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活动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采用画图的方式或列举的方式表示;
(2)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统计图起什么作用?你知道的统计图有哪些?
2.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后填入下表格中。(课件展示表格)
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
3.描述数据
(1)学生交流各自数据,画出高中、初中、小学学生视力折线图;
(2)根据活动统计的数据,画出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视力统计图。(课件展示学生画出的折线图)
主要让学生掌握抽样调查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由数到形,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从而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四)展示结果得出结论
1.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数据(通过观察表格、折线图,学生进行讨论)
(1)高中、初中及小学的视力情况各如何?
(2)城区、农村学生的视力情况各如何?
(3)男生、女生视力不良情况及其所占比例?
(4)使用电脑时间长短对视力的影响如何?
2.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可能有:(课件展示学生得出的结论)
(1)高、初、小随年级升高,学生视力不良率也升高;
(2)城区的学生比农村学生视力的不良率高;
(3)看电视、用电脑时间长影响学生视力。
(4)全市的视力情况。
在第三学段“课标”要求,通过自然、社会、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主动地从事统计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是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使学生在分析数据统计活动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反馈练习及作业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本校学生最喜欢的学科;
(2)针对调查统计结果,每人写一份倡议书,号召本校全体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视力。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再一次经历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以及分析的基本过程,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和调查结果的应用。
(六)小结
引导同学们对这次活动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的收获和体会以及为防止视力变坏应该采取的措施。
六、活动设计说明
(一)依据“课标”,本节课分三个教学活动环节:第一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学生认知本次活动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讨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建立活动方案。这个过程达到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统计的基本思想,编制调查问卷;第二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学生亲身经历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数据,灵活地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社会调查,获取资料,实现主动参与合作的目的;第三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展示成果,互动互补,完成活动目的。分小组展示成果,在交往互动中实现互补过程,使学生对抽样调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不是从教师和书本那里直接复制或灌输到头脑中来的,而是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表现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为了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即使样本的统计值近似总体的参数值,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抽样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
第2篇: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培训会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思考
李三春
【摘 要】摘要:人口调查的现状:PDA数据采集的使用,调查样本的抽取,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口调查存在的问题:PDA使用存在的局限性,样本代表性;几点建议:加强调查人员统计业务技能培训,改进人口调查方案。
【期刊名称】市场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4
【总页数】2
【关键词】人口调查的现状;人口调查存在的问题;几点建议
10.13999/j.cnki.scyj.2016.04.023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河南省3%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其中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两次人口普查年份之间的一次重要人口调查,又称“人口小普查”,一般逢“5”年份进行。它为两次人口普查之间的各种数据的衔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次的人口普查做好准备。河南省3%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则是河南省政府为准确掌握我省每年人口发展状况及城镇化发展水平而进行的调查。2015年的这次人口抽样调查,是首次采取PDA录入,电子地图绘制等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而进行的调查,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人口调查的数据质量,而且为党和政府提供了更加及时准确的数据参考。现就这次调查工作做出归纳和总结。
一、人口调查的现状
(一)PDA数据采集的使用
这次人口抽样调查全部使用PDA进行数据采集录入审核,有了以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再生性差错。第一,利用PDA操作一旦发现新的调查对象,可以随时更新数据,完全可以做到实时掌握新情况;第二,使用PDA调查是集数据采集、录入、审核于一体,与传统普查相比,减少了以往单独的数据录入和审核过程,把复杂漫长的工作变得简单,节省了后期录入工作时间,减少了录入工作量和再生性差错的几率。内置审核关系,现场改正数据差错,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数据,从而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和效果。
2.提高数据质量,有效确保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通过PDA和普查员的信息绑定,实现人机一一对应,数据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普查机构对普查员的监管质量;PDA程序具有自动审核、自动提示的功能,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录入错误的可能。
第3篇: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培训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抽样调查的意义
篇一:人口抽样
四、抽样方案
(一)抽样设计原则
1.对20xx年11月至20xx年人口普查前全国人口变动调查、劳动力调查和群众安全感调查作为为期四年的整体调查项目进行样本的统筹设计。
2.第四季度劳动力调查和年度人口变动调查结合在一起进行。
3.在四年调查周期内,人口变动调查、劳动力调查样本均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轮换。4.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为子总体进行抽样设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5.样本设计既照顾科学性,同时兼顾可操作性。在保证抽样科学性的前提下,适当考虑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差异。
(二)调查样本量
全国人口变动调查每次调查的样本量全国约为120万人,其中城镇约40万人、乡村约80万人,各省调查的样本量为3-4万人。第四季度劳动力调查样本与人口变动调查相同。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允许误差控制在0.2‰左右,相对误差在3%以内,失业率的允许误差在0.3%左右,相对误差在5%以内;各省人口出生率的允许误差控制在1‰左右,相对误差在10%左右;死亡率的允许误差控制在0.9‰左右,相对误差在15%左右;失业率的允许误差在1%左右,相对误差在20%左右。调查指标的把握程度为90%(t=1.64)。
(三)抽样步骤
各省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三阶段或二阶段抽样。三阶段抽样的步骤为:
第一阶段,20xx年7月下旬全国统一组织开展乡级单位(指乡、镇、街道)样本的抽取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9月初全国统一组织开展村级单位(指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样本的抽取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9月底全国统一组织开展调查小区样本的抽取工作。两阶段抽样的步骤为:
第一阶段,20xx年9月初全国统一组织开展村级单位(指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样本的抽取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9月底全国统一组织开展调查小区样本的抽取工作。(四)抽样方法
根据样本设计原则与要求,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采取以20xx年11月调查为起点,整理统一的抽样框,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抽取主样本,建立样本轮换框,按人口变动调查、劳动力调查样本按比例轮换的要求选取各次调查的样本。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以调查小区作为最终样本单位。调查小区按30户(常住人口100人)左右划分。
1.抽样框的整理
根据不同阶段抽样的需求,以20xx年各级行政区划为基础,按照地域原则落实地域边界,
绘制边界图,并整理名称、地址代码、城乡分类标志以及分层等标志信息,构建各阶段抽样需要的地理区域框架作为抽样框。具体规定和安排见《抽样框的编制和维护》。
2.主样本的抽取
采用三阶段抽样时主样本的抽取方法为:
(1)对乡级单位进行分层,可参考的分层指标有:行政区划(乡、镇、街道)及其所在的县级单位特征;城乡人口比重,农业、非农业人口比重;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地理地形标志等。分层的原则应尽可能使层内各单位之间调查指标的差异减小,各层间调查指标的差异增大,以便降低总体的抽样误差。省级单位对乡级单位分层时,尽可能保持层与层之间的人口数大致相等,使各层间样本量能均匀分布。根据各层人口数占本省人口数的比重分配(即等比例分配)各层应调查的人口数。
(2)乡级单位个数的确定
按每个乡级单位抽取2个村级单位,每个村级单位抽取2个调查小区,每个调查小区调查100人,来计算各层应抽取的乡级单位个数。
(3)在各层中抽取乡级样本单位。对各层按照pps方式抽取乡级单位。
(4)在每个抽中乡级单位内,按pps方式抽取6个村级单位。抽取时需考虑村级单位的城乡类型。
(5)在每个抽中村级单位内,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个调查小区。
(6)将每个乡级单位中抽取的6个村级单位按一至六编号,将每个村级单位中抽取的4个调查小区按1至4编号,组建样本轮换框。
两阶段主样本抽取的基本过程与三阶段抽样类似。3.主样本的维护
为保证人口变动调查和劳动力调查样本的科学轮换,在每次调查的准备阶段,需要对主样本进行维护,保证各调查小区界限的稳定,并对各调查小区所属村级及以上区划的名称、地址代码等信息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
(五)样本轮换原则
抽中的乡级单位在四年的调查周期内固定。人口变动调查每年在同一乡级单位内轮换村级单位,没有轮换的村级单位内抽中的调查小区继续作为调查样本保持不变;劳动力调查在上年第四季度和下年第二季度保持村级样本单位不变,对调查小区进行100%轮换。人口变动调查和劳动力调查年度样本轮换率为50%。
(六)数据汇总和抽样误差估计1.省级单位调查指标和抽样误差估计
在省级单位总体内,调查数据汇总采用加权的估计方法。省级单位抽样误差估计采用比率估计方法。
(1)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估计估计20xx年出生率、死亡率:
用本次抽样调查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10月31日调查年度的出生率、死亡率替代日历年度20xx年全年的出生率、死亡率。
b
(2pbd)2
d
(2pbd)2
cbR1000
‰‰
cdR1000
其中,p为样本加权后的20xx年11月1日常住人口,b、d分别为调查前12个月的样本加权后的出生和死亡人口。
上述公式中的cbR表示出生率,cdR表示死亡率,ngR表示自然增长率。(2)抽样误差估计
调查主要指标抽样误差采用比率估计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V(R)
(V(y)RV(x)2Rc(x,y))
x
h
2
2
ngRcbRcdR
R
yx
y
hh
h
x
hh
h
2
V(y)
a
hh
h
syh
V(x)
a
h
h
h
sxh
2
c(x,y)
a
h
h
sxyh
2
(y
syh
2
a
ha
yh)
(ah1)
2
(x
sxh
2
a
ha
xh)
(ah1)
(x
sxyh
a
ha
xh)(yhayh)(ah1)
(xhayhaahxhyh)
a
R表示调查年度有关调查指标比率。如出生率、死亡率、失业率;
x表示调查年度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母。如调查年度人数(或平均人数)、经济活动人数
y表示调查年度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子。如: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失业人数等;V(R)表示估计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方差;
(ah1)
V(x)表示估计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母人数方差;V(y)表示估计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子人数方差;h表示分的层数;h表示层的序号;
ah表示第h层第一级抽样单位(县级单位)的个数;
xh
,sxh分别表示调查年度第h层第一级抽样单位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母人数及方差;
syh分别表示调查年度第h层第一级抽样单位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子人数及方差;,
2
2
yh
sxyh
表示调查年度第h层第一级抽样单位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母和分子人数的协方
差;
xha表示调查年度第h层第a个第一级抽样单位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母人数;yha
表示调查年度第h层第a个第一级抽样单位有关调查指标比率R的分子人数;
抽样标准误:se(R)=(R)
允许误差:=1.96×(R)估计值区间:R变异系数:cV(R)=
(R)R
×100%
相对误差:1.96×cV(R)
由于各省单位的抽样比在1‰左右,为了计算简便,上述抽样误差的公式忽略了抽样比。2.全国调查指标和抽样误差估计
全国数据按各省级单位所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进行加权汇总。调查指标比率:R抽样误差:V(R)
w
i
2i
i
i
RiV(Ri)
w
其中Ri为各省级单位的调查指标,wi为各省级单位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V(Ri)为各省级单位调查指标的抽样误差。
附表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调查样本量分配
单位:万人
篇二:关于对《关于在人口抽样调查中若干问题的请示》的批复
关于对《关于在人口抽样调查中若干问题的请示》的批
复
来源:国家统计局政法司发布时间:20xx-05-1114:49
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关于在人口抽样调查中若干问题的请示》的批复
国统字[1997]41号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你局1997年1月3日《关于在人口抽样调查中若干问题的请示》(内统法字[1997]2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统计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和统计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自行修改;如果发现数据计算或者来源有错误,应当提出,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根据这一规定,领导人提出核实订正统计数据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项条件:
1.领导人提出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统计数据,必须以领导人发现数据计算或者来源有错误为前提。如果领导人只是主观认为统计数据不实或者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疑问,则不能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对统计数据进行核实订正。
2.领导人提出核实订正统计数据的要求,只能是针对原搜集、加工、整理、审核、签署统计数据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作出的,并只能由该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对统计数据予以核实订正,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此权力。
3.提出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统计数据的领导人,仅限于搜集、整理、提供、审核、签署该统计数据的地方、部门或单位的领导人。具体可分为:①地方各级(人口抽样调查的意义)人民政府及其统计机构的领导人,可以对有关地方统计数据依法提出核实订正的要求;②各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可以对有关本部门的统计数据依法提出核实订正的要求;③各单位的领导人,可以对本单位的有关统计数据依法提出核实订正的要求。
二、由此可见,你局关于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有关问题的意见是正确的。即:
1.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属于国家统计调查,其样本单位是在全国范围内随机产生的,其所得数据属于国家统计数据的范畴。对该数据获得过程中所涉及的你区的个别旗县来讲,由于该数据仅涉及该地方的部分人口,并且这一部分人口对该地方来讲并无代表性,因而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时获得的该地方的有关统计数据,并不属于该地方的地方统计数据的范畴,它属于推算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的统计数据的来源和依据。
2.你区个别旗县人民政府对当地统计局在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时所获得的统计数据产生疑问,并责成当地计生局进行跟踪调查,后又责成统计局再进行复查的做法违反了《统计法》第七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应予纠正。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篇三:20xx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20xx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10月26—30日入户摸底,绘制小区地图,编制调查底册。
10月30日下午5:00前电话上报调查底册数据,包括:11月1日—10日
11月11日登记总户数、登记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已怀孕妇女年底前待出生人数。入户登记,填写登记表,复查、议查、人工逻辑检查。上报小区地图、调查底册、登记表。
上一篇:领会2022两会精神10篇
下一篇:新年简短寄语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