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中宣部提出的(精选范文6篇)
中共中央宣传部是中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1924年5月,中央正式决定分设宣传、组织、工农等部,罗章龙为中央宣传部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取消。1976年10月中央决定恢复成立。主要职能是:负责指导全国理论研究、学习与宣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中宣部提出的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应中宣部提出的6篇
第1篇: 应中宣部提出的
现任中宣部领导名单2016.10
部 长
刘奇葆
(1953.1,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共青团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党委党校校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四川省委书记。)
常务副部长
黄坤明(1956.11,福建上杭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正部长级。曾任福建省龙岩市市长,浙江省湖州市市长,嘉兴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副部长
雒树刚(1955.05,河北南宫人,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2008年5月-2014年14月,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兼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蒋建国(1956.12,湖南汉寿人,中央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任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党组副书记、副署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鲁 炜(1960.01,安徽巢湖人,正部长级。曾任新华社副社长;中共北京市常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副市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央外宣办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
徐 麟(1963.06,上海市人,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曾任上海市民政局局长,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
聂辰席(1957.07,河北灵寿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曾任河北省邯郸市市长、市委书记;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广电总局副局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
第2篇: 应中宣部提出的
台湾突然提出解决两岸惊人方案,大陆回应!
西陆军事网 昨天10:48
近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举行,针对蔡英文在年终记者会上提出了两岸关系的“新三不”,即:两岸关系不会暴走、不会僵住,也不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的新三不正式回应。
大陆的回答干脆利索,回到九二共识,是底线,不容触碰。没有任何的商量妥协余地。
至此,大陆释放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了,不再对台湾有任何让步。
和平统一的大门已经缓缓关上了。
很多大陆网友纷纷猛夸蔡英文真明智,竟然还提出来:不走僵路、不走老路。是的,想回你也回不去了!
蔡英文可能想不到,就是她送给大陆一个千载难逢的统一契机。
我们试想,如果国民党老油条,还是承认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我们怎么办?岂不是还是无限期的拖下去。
蔡英文可能还没有完全明白,如今的大陆早已不是1996年军演时被美国羞辱的大陆了,也不再是那个被李登辉叫嚣大陆不敢动台湾时的大陆了。
如今的大陆已经不是美国关闭GPS大陆导弹就盲目瞎撞的时候了,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的导弹精确度可以到米,如果斩首坐在办公室的蔡英文,能打到他办公桌上的花盆就算误差了!
和平统一已经无望,这反而让台湾的统派们看到了台湾回归的希望。
还在以为大陆吃不起茶鸡蛋的台毒认为中国不会武统,蔡英文前几天不也在说:放心吧,大陆不会武统来给台毒鼓劲加油。
对此,大陆随后回应: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最大诚意,去追求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我们也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发生和出现“台独”分裂势力分裂中国的情况。
虽然,如今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台湾尚未回归,祖国尚未统一,作为一个中国人,隐隐感觉心在流血,真的感谢横空杀出的蔡英文,让两岸统一的形式变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之好,让台湾离我们如此之近。如果再被吴敦义之类的暗毒老油条把持,台湾回归可能真的无望了!
当下,很多国外媒体已经纷纷划出大陆武统台湾时间表了,其中美国媒体预计大陆最快在2020年左右解决台湾问题。
反分裂法高悬两岸,大陆的态度已经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两岸统一红线绝不容逾越践踏。
蔡英文“同志”,看你的了,再加把火,两岸统一大业上将留下你浓重的一笔。XLW
其实,不论蔡英文如何的挣扎,最后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不可能让台湾永远漂泊在外,台湾问题不会久拖不决,收复台湾是历史潮流,也是人心所向。
当然,蔡英文的“台独”舞台剧也演不了太久,四方面的原因已经决定了收复台湾已经被提上国家的日程。
一,台湾长期不独不统的状态,已经让大陆没有了耐心。想要独立又不敢,忌惮于大陆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李登辉和陈水扁都试图搞台独,最后谁也没有成功,鸡蛋总碰不过石头。
想要统一更是不可能了,自从蒋经国之后台湾几乎已经没有了“光复大陆”的想法和雄心,历届领导人也只是偏安一隅,况且国民党失去大批民众的支持,如今的台湾已经不是国民党一家独大的时候,其自身都难保,更不会去想当年蒋介石的“光复大陆”的夙愿。
二,武力收复台湾的法律基础已经打好。武统台湾,必须师出有名,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只有当台湾面临着被分裂出去的危险,中国政府才能恰逢其时的启动反国家分裂法,这部法律可以说就是为台独势力量身订做的。
蔡英文的任何行为都可能会成为我们收台的导火索,一旦台湾有公投或独立的行为,军委一声号令,必定是百万雄狮过海峡。同时,因为台湾独立而出兵统一国家领土,这是中国的内政,在国际上也会得到支持,当然美日等国除外。
三,台湾已是中国的伤疤,迟迟不决,只会越来越不利。趁着当年逃到老一辈的人还在,他们有着认祖归宗的强烈愿望还对一个国家具有强的认同感。
一旦这代人纷纷离世,那时候同统一台湾,在民间将会有较大的阻力。多年来,台湾的去中国化教育已经在台湾的年轻人中明显奏效,很多年轻人在意识里已经认为台湾是一个“国家”,甚至很多人将美国和日本视为朋友,而同宗同族的中国大陆却是敌人。
当这代年轻人成为台湾的主力军,我们的统一失业必将面临大的麻烦,文化上失去认同比地理上的隔阂更可怕。
四,在世界大国里,连自己的国土还没有统一的只有中国。台湾不仅成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遏制的第一岛链的重要支撑,更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对中国打的政治牌。
要打破美国的战略围堵,冲出第一岛链,从台湾方向出击是最好的选择,一旦拿下台湾,第一美国的第一岛链就会不攻自破。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外交总是也只能处于被动。
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且必须尽快解决。不然我们就会长期受制于人。
不论今天我们说自己如何的富强,一个连自己国土的都无法收复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强国。在台湾,台独绝对不是一人、一党的意愿,而是有很大的民意基础。
这使得我们和平统一的可能几乎为零,武统台湾或已成定局!
从地缘角度上看,位于西太平洋的阿留申、千叶、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等群岛,共同构成一条相对完整的带状岛链,对东亚大陆形成海上环绕之势。
当其为东亚大陆所控制时,是拱卫大陆的海上长城;但一旦被其他强大地缘势力所掌握,则成为其围堵、压制东亚大陆地缘势力的海上围墙。
长期以来,第一岛链被美国用来作为围堵中国、俄罗斯的战略锁链。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形势随之发生变化。
鉴于东亚大陆具有不逊于北美的地缘实力,一旦其底蕴被激活,势必对西太平洋的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还是扩展地缘影响力的考虑,处于北美板块最外围,东亚板块内线的第一岛链,都成为中国必须从美国手中夺取的目标。
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台湾是最重要的基点之一。它位于第一岛链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遏止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也把握住了进入“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
同时,在第一岛链中,台湾又是与中国地缘关系最为密切的岛屿。台湾本身就位于东亚大陆架上,本岛距离大陆最近不过200公里,最远亦不过400公里。一旦海峡两岸统一,第一岛链将被从中间撕裂,继而彻底瓦解。
正因为台湾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任何一个东亚大陆的拥有者,都必须将台湾收入囊中。
复台的技术性可能
得益于中国政府几十年如一的强势立场,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承认台湾为中国的组成部分。这种国际承认,使中国收复台湾在法理上不存在任何障碍。
而随着中国军力的增长,收复台湾也不存在任何技术性难题。形势发展至今,两岸之间的军力对比已经悬殊到了不值得再多费口舌的地步。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即便是最基本的远程武器--火箭炮,大陆的卫士2D远程火箭炮,有效射程都已高达400余公里,完全可以覆盖台湾全岛。这意味着,一旦两岸开战,台湾作为一个孤岛,将被大陆彻底封锁。台湾莫说反抗,甚至连上层人士想乘飞机逃亡都不可能,只能沦为瓮中之鳖,坐等被俘。
当然,即便是最狂热的台D分子,也不会真傻到相信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顶住大陆的军事进攻。他们唯一的寄望,无非是美系势力的援救而已。
当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即便中国国力继续增长,也不大可能全面超过美国,更不用说再加上日、澳、加等其他潜在“盟友”。所以,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台湾的“底气”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只不过,一旦大陆决定武装攻台,这些所谓的台湾盟友是否真会挺身相助?他们又会为台湾的独立拿出多少家底?这或许是决定这场海峡战争结果的最大变数。
就中国而言 ,台海战争一旦打响,对国家、以及政权意味着什么,恐怕所有人心里都一清二楚。这就决定了,一旦战争打响,大陆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换句话说,由于此战直接决定国运兴衰和政权续亡,所以中国政府的投入是没有上限的。即便战事受阻,中国政府也不可能拱手认输,而只会不断加码,直到押上中国的全部身家。
中国的强硬,将台海战争引入到了一种近乎于“死斗”的模式。任何愿对台湾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都将不得不陷入一种困境:即它无法做到见好就收,而必须消灭中国的几乎全部军事打击力量和战争潜能,才能达到保全台湾的目的——而这是十分艰难的。
首先,由于近年来中国军力的快速发展,其远程打击能力基本上已经将第一岛链全程覆盖。这也就是说,一旦美国参战,其在东亚的全部军事基地将直面中国打击。
当然,美军也有强大的攻击能力,但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东亚大陆作为战略纵深,而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力量只能以少数的基地为依托,所以这种初级阶段的对抗几乎没有悬念,第一岛链美军被全歼几乎是铁板钉钉。
而来自本土的支援也难以破局。尽管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航母舰队。但中国二炮近年来大力推行远程遏止战略,已可以做到仅仅通过岸基导弹,就足以对第二岛链以西的任何目标进行大规模打击。这使得美国在基本摧毁中国导弹力量前,根本不可能将军事力量越过第二岛链,更不用说消灭以东亚大陆沿海为根据地的中国海空军。
当然,以美国的实力,辅以一众盟友的支援,如果全力投入,击垮中国也并非无法做到。只是鉴于中国世界第二的综合国力,和全球最大的工业规模,这一过程必将十分漫长,美国也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而且,即便中国最后被彻底打垮,美国也会如一战后的英国一样,因此战元气大伤。其结果,不仅是其全球霸主地位无法维持,本身也有被俄、欧等其他势力压过的风险。
对中国而言,台湾是其大国崛起的关键所在,并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和民族意义;而对美国来说,台湾、乃至第一岛链,都不过是其全球霸权的一个组成部分,虽则重要,但即便失去,也不会致命。
台湾在中美战略中的重要性不同,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在台湾岛上投入自己的全部实力;而台湾与大陆紧密的地缘关系,以及中美的国力对比又决定了,美国若不投入全部实力,则无法达到保台的目的。
投入少了没用,投入多了又得不偿失。基于这种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基本可以判定,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国不可能直接出兵保台。而在美军不出的情况下,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都远非中国对手,更不可能出头找打。基于这种博弈格局,台湾回归在技术上不仅不存在任何问题,甚至是相当容易的。
在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国的情况下,收复台湾已不存在技术性阻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收复台湾的战略时机已经成熟。
(日本推测的大陆攻台形势图)
复台背后的中国战略考量
在当前形势下,一旦强取台湾,必会引发美系势力的全线封锁,进而导致新冷战的发生。
就本身而言,当下中国国力虽已大幅增长,但距离天花板尚有不短距离,远没有达到像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那般,国内经济潜力已经充分开发,必须通过扩张对外的影响力,从外部攫取大量利益,才能保证国力的继续增长。(这方面,一个比较形象化的例子就是:美日欧通过自家货币的国际化,获得了印钞票换资源的资格。而一旦这种地位被打破,这些国家必然陷入严重危机)
而在外部环境方面,中国在国力上虽已是世界老二,但崛起速度过于迅速,国际地位一时尚无法跟上步伐。当下,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中,中国仍处于弱势地位,与美系势力全不能比。一旦因为强行复台,导致新冷战的爆发,美系势力必将对中国全线封锁,并会利用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将这种封锁扩展到全球范围。
届时,中国无法从外部获取足够支持,也丧失了国内工业体系发展所必须的技术、市场和原材料来源,进而将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最终对自身的战略崛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同时,台湾处于第一岛链核心的位置,也决定了一旦其回归中国,必将导致东亚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而今日之中国,国力虽已十分强大,但这种实力仍多体现为“内功”,地缘影响力仍远未充分发挥,对区域内国家的影响远逊于美国。
这种局面就决定了,中国虽然有能力收复台湾,但却无力把控复台后的东亚格局。一旦强行复台,必然在东亚各国引发连锁反应。在中国无力掌控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维护既得利益,必会倒向美国,进而拼凑起东亚版北约,形成中美新冷战格局,中国的周边形势将急剧恶化。
所以,尽管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这一核心利益的取得,不应以损害中国整体利益为代价。在台湾维持割据而不独立的局面下,中国政府不可能因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放弃大国崛起的历史机遇。
当然,台湾割据的局面不可能永久持续。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终有尽头。一旦工业化和现代化基本完成,中国也就没有了韬光养晦以积攒国力的必要;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金砖国家银行、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一路一带以及泛亚高铁、亚欧高铁等战略的逐渐施行,中国的地缘影响力和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也会逐渐增强。当此二者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也就有了抗衡美系势力的本钱。
届时,即便美国欲兴新冷战,此消彼长之下,它也无法拉到足够多的支持;而中国在获得充足战略转圜空间之后,对此也可以从容应对。
而在这种内外兼修皆成硕果的形势下,中国也有了把控东亚格局走向的能力。届时再行复台,不仅不会遭受严重内伤,反而可以以此为契,一举粉碎第一岛链,将美国挤出东亚,建立由自己主导的东亚新秩序。
台湾统一的最终结局
不管台湾人心作何想,本身几不足道的实力,决定了在这场事关台湾命运的大国博弈中,台湾人的意愿几乎无足轻重。
当然,台湾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搅局的能力。如果台湾强行宣布独立,将同时打乱中美双方的战略布局,进而迫使二者提前摊牌。
只不过,这绝对是损人更害己的伎俩。
台湾一旦独立,大陆只能选择武统。至于美国,它本来就不可能出兵援台,台湾的严重犯规,更使华盛顿有了不出兵的理由——至少在国内民众和盟友那里,白宫完全可以交代的过去。
只不过,基于台湾在第一岛链上的重要地位,美国必须发起对中国的封锁,而中国也只能强势应对。对峙局面一旦形成,对中美两国都是巨大的国力消耗。
由于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均处弱势,中国无疑是更吃亏的一方。而这也会加重中国的怒火。
完全可以想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被生生打断后,台湾将面对大陆何等样的报复:
首先,政治清洗不可避免。对峙局面形成后,大陆已经无需顾忌国际压力。无论是出于报复,还是彻底铲除台独的祸根,大陆必将毫不留情的开动专政机器,台独分子的下场可想而知。
其次,台湾人的全部财富积累将会一扫而空。作为打断中国崛起的罪魁祸首,台湾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同时,严重失血的大陆,也必须找到血源补充自身。
而国际形势的变化,也迫使大陆必须对台湾下狠手。
在被全面封锁后,中国国力将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无法像过去那样,借助经济这种和平手段拓展地缘影响力。周边局势有可能急剧恶化。
既然利诱已不可行,中国若想稳定周边局势,那剩下的方法,就只能是威逼了。
毁灭台湾,通过这种残酷的手法,使周边小国感受到强烈的威慑。如果他们不想落得台湾这般下场,那至少就不敢跟美国跟的太紧,进而有可能成像当年冷战时的奥地利一样保持中立,最不济也能像西德那样有所保留。中国的周边局势也不至于败坏到不可收拾——而这一切,都将由台湾人买单。
当然,由于后果太过严重,所以无论台独思潮多么泛滥成灾,这种局面也不可能发生——体现在现实层面中,最正常的局面则是台湾想独、美国不准;台湾怕美国撒手不管,故不敢强行独立。当年陈水扁一句“不能独立就是不能独立”,正是台湾害怕独自承担后果的真实写照。
想独又不敢独,台湾的选择就只剩下“拖”字一途了。只是在大陆国力快速增长、战略布局逐步推开的大形势下,带有浓厚消极抵抗主义色彩的“拖”,虽能为台湾延续二三十年的“国祚”,但代价却是谈判筹码的流失。很难想象,等大陆万事俱备,开始破局后,台湾还有什么资格为自己争取像香港、澳门那样的特权待遇(香港特权待遇的负面影响,已经在“占中运动”中充分体现。)。
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台湾与大陆的隔阂;台湾曾经的经济发展,更培育了台湾人面对大陆的优越感。
只是,时至今日,台湾经济低迷,沦为大陆附庸,政治体制颓势尽显,乱象纷生;只能靠群氓主义式的喧闹,来掩盖内心的恐惧,维持幻想中的虚荣。面对这样一种类似于历史末年的社会形态,恐怕再英明的领导人,也只能徒唤奈何。
当然,解救的方法也是有的,禅语一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只是,台独人士显然是不会听的。
第3篇: 应中宣部提出的
中宣部:雷锋精神在现代就是公民精神 永不过时中宣部27日在京举行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luo)树刚、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分别介绍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情况和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工作举措。
雒树刚说,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在谈及雷锋精神现在有没有过时说,“高尚的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人民日报今发表任仲平文章《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写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之际》
自我与他人,有限与无限,平凡与伟大。无论时空如何变化,这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这些人类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没有变,对这些命题给出完美答案的追求没有变。这就是为什么,半个世纪以来总有人一次次被雷锋打动,他的精神因此能超越时空、穿越时代;这就是为什么,21世纪的我们面对这个小个子战士的灿烂笑容,依然要经历精神的洗礼与心灵的拷问。
在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一个公民需要以精神信仰作为人生灯塔,需要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社会公德,需要敬业创新的职业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精神”就是公民精神,雷锋为全社会提供了鲜活的公民道德样本。这种精神,包含着一个国家公民所具有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人文关爱和家国情怀。
第4篇: 应中宣部提出的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理性看 齐心办
一、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背景】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抓事业、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正义得到更多重视和保障。
从现实来看,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原因】
(1)社会不公现象凸显。
潜规则在一些领域比较盛行;求人的事屡见不鲜,很多事都得走关系、靠背景;贫富不均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2)政策制度不完善。
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公现象,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养老保险接续、随迁子女高考等方面的改革不到位、政策不完善,加剧了一些人的不公平感。
(3)人们权利意识增强。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
(4)媒体传播放大。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公平事件的传播速度很快,而且部分人在非理性和极端化情绪支配下,利用网络进行炒作,夸大了不公平的程度。
【意义】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诸多矛盾的交结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应把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追求公平正义体现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正确看待公平正义】
(1)历史地看,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中制度下,公平正义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公平正义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过程。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为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面对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通过维护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讲公平正义,又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只能“就米下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去满足人们的要求。
公平正义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螺旋式上升。我们一方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实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2)相对地看,绝对的公平正义,从来都是没有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幻想中。
(3)具体地看,讨论公平正义,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放在具体领域、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
【对策】
(1)通过制度改革为公平正义护航。
公平正义,从美好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紧建设对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网的织就,关键还是靠改革。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是权利公平。
应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公民合法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权利,建立健全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重点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能享受平等“待遇”。完善权利维护和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工资拖欠等群众权益受损的突出问题,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是机会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都渴望平等拥有拼搏奋斗、展现自己的机会。应强化政策保障,拆除制度“篱笆”,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使尽可能多的人有打拼的舞台。同时,搭建更多平台,疏通上升渠道,让人们的创造活力迸发出来,使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现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对那些困难群体,还要给予更多关怀和扶持,避免“无机会群体”出现。
三是规则公平。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套规则来保证运行,而公平正义则应是这套规则的灵魂。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确保规则公正严明、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全社会都应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坚决抵制潜规则。
维护公平正义,还须反对特权现象。应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公权私用变特权。
(2)用法治守护公平正义。
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如何坚决维护法治的权威、尊严和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审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已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首先,以公开促公正。
公开透明才能公道公正,暗箱操作则会问题丛生。继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完善公开审判和公开执行制度,推广庭审电视网络直播、网上晒判决书等做法,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司法公正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
其次,以完善体制促公正。
科学规范的体制和制度,是阻止金钱、权力、人情干扰司法公正的隔离墙。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改进司法权运行机制,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司法公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再次,以强队伍促公正。
司法队伍头顶天平、手握准绳,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建设一支廉洁正派、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关键。应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价值理念,注重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最后,维护公平正义不只是司法部门的事情,全社会都应树立法治理念,增强遵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各级政府应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广大群众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高学习运用法律的能力,避免在维权的同时违法。社会舆论应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努力防止“权力”伤害“权利”现象的发生。
二、好日子一起过——收入分配怎么改革
【现状】
(1)差距依然较大。同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2)国家高度重视。中央政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改革一直在路上。
(4)成效初步显现。
【意义】
收入分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一头连着人们的“钱袋子”、“好日子”,一头连着国家的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必须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使全体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
收入差距过大是长期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不断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在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逐渐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表明,收入分配改革必须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
(1)难在“牵一发而动全身”。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件全局性的大事,涉及范围广、层次深,单靠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破除制度性壁垒,才能逐步改变收入差距较大的状况。
(2)难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利益调整。打破利益格局的藩篱,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其阻力可想而知。
(3)难在监管跟不上。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相关法律和法规还不健全,收入信息不透明,监管部门难以掌握准确情况。
(4)难在公平与效率的度不好把握。
不能因为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怎样在讲究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收入分配改革从何突破】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今后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目标思路明确了。《意见》提出收入倍增的目标,强调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要更快一些;提出有效缓解城乡、区域之间收入差距大的问题,明显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的分配结构;提出明显改善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原则要求明确了。《意见》提出“一个并存”,就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一个并重”,就是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提出完善“两个机制”,就是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提出“三个重点”,就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出“两个同步”,就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政策措施明确了。《意见》针对人们关心的问题,既提出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又提出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既提出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又提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提出集中更多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提出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既提出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又提出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既提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提出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既提出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又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信息检测系统,等等。
【收入倍增怎样实现】
收入倍增含义: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里所说的“倍增”,指的是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实际增长。收入倍增,也是在缩小差距前提下的倍增,就是力争让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
【对策】
一是兜底,就是编织好安全网,使社会保障广覆盖、保基本。
二是增收,就是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增加居民收入。
三是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
四是规范,就是大力整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三、用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环境恶化怎么扭转
【现状】
——空气持续恶化。
——水污染日益严重。
——重金属污染呈现高发态势。
【危害】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环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人民福祉,影响社会稳定,关乎民族未来。
(1)环境恶化直接危害人的健康乃至生命。
(2)环境污染大多难以恢复,有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3)污染问题表面看是环境问题,但却是涉及社会稳定、民众福祉的重大问题。如果任由环境恶化趋势蔓延,很可能会积聚社会不满情绪,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冲击。
【环境恶化的症结所在】
客观上讲,环境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
主观因素:
一是衡量政绩过于看重“GDP”,致使地方政府不惜“血本”上项目。
二是环保部门不敢管、管不了,监管职能难以发挥。
三是污染企业违法成本低,手段隐蔽。
【对策】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走出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子。当前的关键,就是要抓住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推出符合实际、管用有效的举措,让人们看到环境治理实实在在的成效。
(1)加强与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监管是环保工作的“千里眼”,肩负着生态“守护神”的重要使命。缺乏有力的监管,再好的法律、再严的政策也会落空。
第一,理顺环保管理体制。
第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严格问责机制。
(2)治理环境应加强法制建设,需用“重典”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作为一种刚性约束和制度保证,能够有效克服人为干扰的随意性。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第一,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
第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威权在于执行。
第三,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诉讼是追究责任、索取赔偿、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的重要保障。
(3)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自觉践行,美丽你我
众人拾柴火焰高。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四、紧扣舌尖上的安全阀——食品安全怎么监管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从食品行业来说,正处于从保障食品供应转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食品产业层次不高,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约束。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制度设计和手段仍有许多不适应。
一是监管体制缺陷。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监管部门多,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多头管理的问题。“政出多门”却“问责无门”,容易产生“人人都管事、实施无人管”的监管盲区。
二是执法问责不严。法不足畏往往使一些人唯利是图、知法犯法,如对不法企业的经济惩罚较轻,在实际执法中,以罚代刑时有发生,甚至有的执法人员置法律权威于不顾,有法不依、违法不究。
三是监管能力不足。如监管人手不够,执法装备匮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风险检测等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很难做到事前防范、科学管理。
【提高监管能力】
充实监管力量。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省、市、县三级监管队伍标准化,提高基层执法人员专业水平。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装备建设,配备必需的快检设备和现场调查取证设备等,提高执法能力。
强化技术支撑。食品安全监管最基础的技术就是风险监测和检验检测。应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测,完善风险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管理,健全评估预警制度。大幅度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推进检测资源整合、结果互认,提高隐患排查能力,切实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
完善标准体系。国家正在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到2015年形成严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标准体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坚持公开透明、科学严谨、广泛参与的原则,力求不断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
建设信息平台。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向社会及时通报食品安全信息,增强群众辨别能力,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
【筑牢食品安全的法治“防火墙”】
一要专项整治常规化。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大规模的集中排查和治理,切实消除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做到常抓、长抓,让群众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要重典严打犯罪。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重处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关键是要加大惩治力度,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三要实施行业推出制度。实行问题企业“黑名单”和从业禁入制度,健全诚信不良记录制度,使企业“一处失信、寸步难行”、“一次违法、终身禁入”。
四要严格追究监管责任。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大行政问责制度,加快出台关于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明确细化责任追究对象、方式、程序等,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厉问责。
五、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质量怎么提高
【教育质量备受关注原因】
国家发展对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紧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归根到底是靠人才、靠教育。只有高度重视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才能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升级、发展转型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国现在仍然是“穷国办大教育”,尽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大增加,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教育自身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大多是在点上推进,统筹考虑和整体部署有待加强;一些工作还停留在具体层面,亟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激励机制;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围着应试教育打转,素质教育虽然有所进展,但推进比较艰难。
社会存在急功近利的风气。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育上的功利主义比较严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家庭“逼子成龙”、“逼女成风”,社会唯名校、唯学历的现象大量存在。
【判断教育质量四标准】
一是塑造健全人格,不只发展智商,还应培养情商,不只是学习好,还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尊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适度、适量施加教育。
三是拓展个性空间,使每个学生获得自由发展。
四是符合社会需求,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衔接。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要明确评什么——评学生、学校和教师
评价学生,应打破“唯分是举”,把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学生负担纳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考察。
评学校和教师,不能唯升学率,而应全方位、多样化。
二要明确怎么评。
逐步改变“政府评学校、学校评教师、教师评学生”的单向度封闭式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学校、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评价机制,培育社会专业评价。
突破纸笔测验模式的评价方式,增加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建立学生培养的跟踪监测体系,实施动态化管理。
完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科学平稳、渐进有序的改革,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教育质量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从政府来讲,应创造有利于教师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应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
从社会来讲,应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应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从教师自身来讲,应自觉加强专业学习和师德修养。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打牢深厚的知识功底。同时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六、老有所养定成真——养老难题怎么破解
【养老问题备受瞩目的原因】
其一,源于现实养老的诸多困难。经济收入上,很多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担心生病时无钱医治;生活照料上,独居和空巢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多;精神慰藉上,很多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甚至抑郁。
其二,源于对未来养老的心理焦虑。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如此严峻的老龄化态势,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我的晚年谁来养”的担忧。
其三,源于对养老保障的更多期待。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障的公平性、流动性和可持续性,也提出了更多诉求。
【存在困难】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财政投入有限。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
三是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四是受历史因素影响,个人养老储备不足。
【政府应采取措施】
一是制度上进行保障。
调整制度化,让养老金“水涨船高”。
筹资多渠道,让养老金“钱途无忧”。
转接无障碍,让养老关系顺畅衔接。
改革“双轨制”,让养老金“公平对待”。
制度多层次,让养老金锦上添花。
二是服务上进行完善。
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着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
七、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道德失范怎么治理
【存在问题】
一些领域诚信缺失、丧失道德底线,一些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生的失德事件,损害公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十分恶劣。
【原因分析】
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经济利益至上的逐利特性,诱发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传播与扩散,使一些人唯利是图,甚至敢于突破道德底线,挑战法律权威。
二是道德教育不够有效。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道德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抓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敷衍塞责的情况。从教育本身来看,存在内容空泛、形式僵化、对象一刀切等问题,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惩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当前,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对一些失德行为无法进行惩治。这就导致失德成本低,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德现象的发生。
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
改革开放进程中,以往的道德调节机制收到削弱,新的道德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一些漏洞,让一些道德败坏的人钻了空子。
【采取措施】
一、加强道德教育。
首先,抓住重点人群。应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水平,使之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其次,改进教育方法。继续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连环画、动漫、微电影等手法,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再次,注重实践养成。突出行为教育、习惯养成,把道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学习中,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民间舆论作用,褒贬邻里好人好事,批评身边不良现象。
二、加大惩戒力度。
定红线,明确行为禁区。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制定配套法规,将有关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重管理,狠抓集中治理。集中整治公共秩序,尽可能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重点整治窗口行业,严格行业规范,严明纪律要求,树立良好的政风行风。
惩恶行,震慑败德无良。对失德失信、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必须依法严肃惩处、追究责任;对情节特别恶劣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实行在相关行业终身禁入的惩罚。
三、建立长效机制。
健全法律法规,构筑道德保障。还应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逐步形成引导语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人们向上向善的动力。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搭建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健全个人和单位信用档案,完善“黑名单”制度,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
建立人人参与的机制。建立健全参与、激励机制,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动员人们积极投身到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来,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活动。
八、成由勤俭败由奢——铺张浪费怎么杜绝
【铺张浪费现象多】
吃喝浪费刺痛人心。如各种公务接待、商务宴请、私人聚会的“剩宴”。
工程浪费随心所欲。如城市建设拆建反复,“鬼城”、空城频频出现,培训中心、行政大楼豪华气派等。
资源浪费比比皆是。缺水城市搞水乡景观,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商品过度包装等。
生活浪费司空见惯。长明灯、长流水随处可见,一次性用品没有节制,份子多、酒席贵、场面大等。
【铺张浪费危害大】
一是吞噬发展成果。虽然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条件越来越好,但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吃光挖净。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不仅会消磨个人意志、淡化理想信念,而且容易形成物欲喧嚣的不良社会风气。
三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党员干部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高楼华宇之上,疏远了广大百姓。把党和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血脉和力量。
【公款铺张浪费原因】
思想认识不端正。有的干部认为公款不花白不花,有的利用公款巴结领导、变相敛财,有的干部好大喜功、追求个人政绩等。
制度安排有漏洞。公务接待制度不合理,财务报销制度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健全等。
监督制约不到位。一方面,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管不够;另一方面,公众监督“底气不足”,监督渠道、举报机制等不够通畅,舆论监督缺乏保障。
【遏制公款铺张浪费】
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应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接待标准,严格遵照执行,堵住用公款送礼和宴请,切实把接待费用降下来。
规范财政预算制度。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推进预算决算公开,严格监管预算外收入,取消“小金库”、“账外账”。
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决策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决策实施过程中,加强跟踪,督促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严格问责惩戒制度。对于公款铺张浪费,要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提高公款浪费的违法违纪成本,对于情节严重的要严肃查处。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关键是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强化人大、审计、纪委等监督职能,发挥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九、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作风怎么改进
【存在问题——“四风”问题】
一是形式主义。一些地方的干部成天赶“秀场”;埋头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检查评比、总结汇报;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
二是官僚主义。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
三是享乐主义。一些干部脱离现实可能和需要,大肆挥霍金钱,肆意浪费物质与时间,以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乐趣,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娱乐、公款赌博。
四是奢靡之风。一些党员、干部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争奢斗富,生活腐化;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大肆挥霍,大把花钱,滥建奢侈豪华的办公大楼和馆所、住宅,“三公”经费居高不下。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凝聚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和中国梦强大力量的战略之举。这次活动就是要就是要以好的作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振精气神,拧成一股绳,筑起实现中国梦的“铜墙铁壁”。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这次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根植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使党的执政地位安如泰山、坚若磐石。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有力抓手。这次活动就是要切实解决“四风”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赢得民心。
【解决“四风”问题】
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既要触及思想灵魂,又要涉及具体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切实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的问题。
一是认识到位。必须充分认识“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四风”问题违背党的性质宗旨,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在思想上警觉起来,坚决克服轻视的思想、观望的心理、敷衍的态度。
二是动真碰硬。必须按照以整风精神开展活动的要求,敢于抛开面子、揭短亮丑,抓住主要矛盾,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拿出符合实际、针对性强的举措。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取得实效。
三是领导带头。每个领导干部都应以普通党员身份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把自己摆进去,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问题好一筹。自觉接受监督,一级做给一级看,推动作风问题的真正解决。
四是强化监督。加强群众监督,提供多种平台,畅通群众产生问题的渠道。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目标要求和办法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发挥好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
【形成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建立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才能弘扬好的作风、遏制不良作风。
一是堵住“漏洞”,使制度不留空白。一方面,应针对工作中的死角漏洞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具体制度规定,做到制度要求全覆盖;另一方面,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边实践、边总结,把整改措施用规章明确下来,把落实意见用制度固定下来,做到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
二是推出“升级版”,使制度适应形势发展。应全面梳理现有各项制度,对经时间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须予以重申,继续坚持、抓好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或废止、或完善、或制定新的。
三是绷紧“高压线”,使制度得到百分之百的执行。既要重视完善各项制度,更要重视完善落实制度的制度,确保每项制度的落实,有执行主体、有检查监督、有问责机制,使改作风有可靠的制度保障。
第5篇: 应中宣部提出的
1、问题的提出
1.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所以,体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决定》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具体要求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其根本落脚点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的意识。那么使学生养成自主健体的习惯,则是学校体育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只有通过系统的研究,才能找到答案。因此,从实施课程标准来说,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健体习惯”的问题进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2.是@实现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多年来,庄河市实验小学一直以“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指导思想,树立了“实施自主教育,促进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 在秉承“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的办学传统,践行“自主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自主尚艺”的办学思路,不断实现“会做人、会学习、会锻炼、会欣赏”的育人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健体的习惯,则成为我校自主发展教育思想在体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3.是急待改变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饮食营养丰富,注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但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得到相应的提高,很多方面反而呈下降趋势:肺功能的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柔韧及耐力也有明显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是究其主要是学生没有自主健体的习惯,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此,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健体的习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不论是落实国家教育法规角度来说,还是从改变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角度说,都应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健体习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我们粗浅地总结出,学生自主健体能力的发展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引导性自主健体阶段;兴趣性自主健体阶段;习
惯性自主健体阶段。
引导性自主健体阶段是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健体,
它属于初级阶段,是培养兴趣阶段。
兴趣性自主健体阶段是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或掌握了
一些技术与技能之后而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阶段。
习惯性自主健体阶段指自主健体的高级阶段,是人对体育锻炼产生了
依赖性,尝到了体育锻炼的甜头,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体育锻炼
的阶段。(见下图)
目前,学校自主健体还停留在前两个阶段,而小学生主要以第一阶段
为主,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或其它相关人员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
加强引导,
使学生建立自主健体的意识与应有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及终身体育打下
良好基础。
越来越多的目光已经关注到学生身体健康上来,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日趋上升。然而,当我们开始关注现在学生的体质健康时,其状况实在令人堪忧,那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人类已经步入的“经济时代”自主教育则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流教育思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促进学生的素质自主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那么对培养学生自主健体的习惯,则更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同时还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那么,体育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构建适合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的教育模式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程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惟一的部分。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广泛的,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教师而言,学校体育目标的完成,更不能只靠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只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积极参与、努力探索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养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去获取更多知识的技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江泽民同志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由此可见,教育教学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激发出学生潜藏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我们将促进学生自主健体能力发展作为我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对于《体育课程标准》进一步贯彻实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办学理念:实施自主教育,促进自主发展。
办学理想: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陈希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新需求与高等教育的使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性、个性化需要,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多样化的发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需求。
第6篇: 应中宣部提出的
中宣部推荐100首红歌曲目
注:本次比赛限定在以下100首歌曲中选定两首参赛曲目,否则不予评奖。1、《浏阳河》 36、《我为祖国献石油》 71、《亚洲雄风》
72 、《超越梦想》 、2《弹起我心爱的土琵37、《众人划浆开大船》7338、琶》 《毕业歌》 、《今天是你的生日》
74 3、《红星歌》 、《大中国》 39、《我爱北京天安门》75、《当兵的人》 40、4、《映山红》 《北京颂歌》
76、《中国人》 、《情深谊长》 41、《祖国颂》 577、6、《二十年后再相会》 《五星红旗》42、《我爱这蓝色的海
78 、《红旗飘飘》洋》 7、《五月的鲜花》79、、《太阳最红毛主席最《青藏高原》 8、《保卫黄河》 4380亲》 、9、《在太行山上》 《在中国大地上》
81、《我和我的祖国》 、44《中国娃》 10、《二月里来》82、、45《我爱五指山,我爱《春天的故事》11、《游击队歌》
83、万泉河》 12、《延安颂》 《走进新时代》
84《中国,中国,鲜红 、《祝福祖国》 46、13、《南泥湾》85的太阳永不落》、《同一首歌》 《东方红》14、
86 、4715、《歌唱二小放牛郎》 《边疆泉水清又纯》、《爱我中华》
87、《为了谁》 48、16、《团结就是力量》 《我爱你,中国》
88、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好日子》 、4917、《谁不说俺家乡好》89、《青春舞曲》光》《军民大生产》18、
90、《没有共产党就没有19、《美丽的草原我的50、《七子之歌--澳门》
91 家》 新中国》、《天路》
92、 、51《我们美丽的祖国》《祖国不会忘记》、20《我们是共产主义接
93、亲爱的妈妈》、52《党啊, 《说中国》 班人》
94、《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希望的田野上》53、 、21《革命人永远是年95、《长江之歌》、 54 《学习雷锋好榜样》 轻》96 《我爱你,55、塞北的雪》、《共和国选择了你》 《歌唱祖国22、》
97、56《鼓浪屿之波》、《江山》 、2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98、57《嘀哩嘀哩》 、 《旗帜颂》 太阳》99、《少年,少年,祖国 《我的祖国》、《我是一个兵》 、5824>《国家、 《英雄赞歌》25、100 的春天》 26、《歌声与微笑》59、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东方之珠》60《远方的客人请你留27、、 下来》61、《我的中国心》 、2862《龙的传人》、 《快乐的节日》 《我们的田野》、29《大海啊,故乡》63、 慈祥的母亲》《祖国, 《让我们荡起双桨》、30、64 、65《难忘今宵》 《社会主义好》、31 《我爱祖国的蓝天》、3266《小白杨》、 33、 《我们走在大路上》、67《说句心里话》 、34、68 《唱支山歌给党听》《万里长城永不倒》 《光荣啊,中国共青、35《少年壮志不言愁》、69 《共和国之恋》、70 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