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1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13篇)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的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13篇),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13篇)

篇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党之所以能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考验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之所以能不断提高都是与我们党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题目: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答: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党之所以能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考验,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之所以能不断提高,都是与我们党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场"和“排头兵”,在改革开放30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我将结合深圳改革实践来论述:

  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经济总量跃居中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一个罕见奇迹。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深圳成功的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没有特区今天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完全可以较快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未来希望。

  1979年1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省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2月2日,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炸响开山炮,这被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30年间,招商银行、中集集团、平安保险等一批知名企业从蛇口起步,叱咤风云.蛇口的一系列改革成绩斐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变革的一个缩影。在蛇口炸响的”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这一声在沉默年代的爆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号声,是"杀出一条血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路”的呐喊.僵化的思想被它震出一个缺口,新的体制从这里破土。这也拉开了对原有的旧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的序幕。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1982年,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道路旁,巨幅标语牌上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看到了这句口号.回京后,他在一次中央负责人会上说:“深圳建设速度相当快……蛇口工业区更快,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此,这句口号传遍了全国.这句改革开放以来最响亮的口号,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它和后来深圳人喊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等口号,都体现了深圳特有的精神内涵。在改革开放前,也就是大锅饭时期,根本就不讲效率,没有时间观念,人人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改革开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其实追求的就是效率。这念的转变也说明了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现在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深圳率先勇闯”禁区""难区”"险区”,最早放开消费品价格、取消票证,满足了民众生活的选择权.这是买卖的自由、生存的解放、民众的盛宴。它标志着深圳坚定地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方向,并成为全国打破僵化的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示范。这是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第一步。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拍卖一宗土地编号H409-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面积8588平方米地块50年使用权。这是土地使用权在国内第一次作为资产进入市场,使国有土地使用变无偿、无期限、无流动为有偿、有期限、有流动,被称为新中国建立土地使用制度后的“第一场革命”。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草案》,修改原有条款,为全国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一项一项的新措施,一种新的经济体制,以深圳为龙头开始在全国实施开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开放从对内到对外,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进程波澜壮阔。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众多的事实雄辩再一次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这方面道理也要讲够。"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因此现在我们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篇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注重质量建设提高官兵素质大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和国防工业建设改善武器装备全面增强战斗力科技强军取得明显成效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帄明显提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提出并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繁荣稳定洗雪了百年国耻并有效地推进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台海和帄发展两岸关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摘要]改革开放作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居于极端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给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之路。十七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

  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许多人通过广东边境逃往香港、澳门谋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

  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扣除价格因素,GDP是1978年的倍,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家财政收入显着增加,接近4万亿元。中国开放性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从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29年前亿美元,到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之首。2006年,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7%。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

  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倍。农村贫困人口从亿下降到2000多万,反贫困工作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

  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拥有世界人口1/5的国家而言,改变自己也意味着改变世界。正是中国的发展,才使亚太地区构成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已达25%,超过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

  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

  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

  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四、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改革开放前,中国虽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和“文革”灾难影响相当深刻,计划经济时期留下来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单位制度等,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物质财富匮乏,等等,为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改革开放后首先着手解决经济发展问

  题,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现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所带来的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以及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就业等问题又凸显出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都有待解决。改革开放首先彻底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社会管理的理念和体制开始更新,促进文明、进步、和谐成为社会建设的目标。在收入分配方面,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被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取代,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同时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增加,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税收调节机制得到建立并不断完善,有效地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推进以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扩大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有效的利益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的机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机制。优先发展教育,已开始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就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开始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社会管理逐步完善,使人民过上殷实、幸福的生活。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升,社会活力显着增强,社会事业取得显着成就,并正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阔步前进。五、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防外交事业大发展改革开放前,世界很不太平,世界和平与我国领土完整受到诸多挑战,中国面临着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的任务相当繁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始终坚持党

  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注重质量建设,提高官兵素质,大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和国防工业建设,改善武器装备,全面增强战斗力,科技强军取得明显成效,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提出并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繁荣稳定,洗雪了百年国耻,并有效地推进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截止2007年9月底,两岸累计贸易总额6933亿美元。台湾获得的贸易顺差累计4541亿美元。两岸同胞增强了了解和沟通,增进了共同利益,结成了实实在在的命运共同体,不断地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在外交领域,面对复杂多变、很不安宁

  国际环境,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履行应尽的义务,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没有袖手旁观,更没有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而是庄严地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亚太地区国家尽快地摆脱危机作出了贡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在一年前,中国政府宣布了未来三年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在国际上引起热烈反响。中国的发展为全球带来大

  量的机遇。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不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而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国际地位,积极倡导建立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个例证。它为世界呈现了新的合作理念和精神,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体现了以谋求共同发展的新型安全观念,为世界的发展与和平注入强大的动力。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愈来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六、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提高了执政能力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各种原因,在党的思想理论、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因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党不断改革和

  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我们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改革开放促进我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实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深刻变化。在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理论不断创新,并以开放的方式构建党的理论体系。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的新的思想认识,上升到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党

  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改进执政方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以建设和谐社会的思维取代了“革命”、“阶级斗争”的思维。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创造性地开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显着的成效,使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使党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之,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

  族团结、边疆巩固,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这些发展进步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才使我国从困境中重新奋起,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才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提升。正是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的改革开放,正是在中国基本国情之下的一条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认,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从一个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国内生产总值相继超过了新加坡和香港。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25968亿元,人均GDP达到3509美元,提前14年达到了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标准。来源于广东的财税总收入突破了5000亿元,约占全国的1/7。广东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广东的改革开放已经从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率先领悟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不仅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近五年GDP总量接近翻一番,占全国的由2001年的1/9上升到1/8;进出口总额5272亿美元,五年增长%;税收收入增长倍;而且率先转变增长方式,初步呈现出低投入、

  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的良好趋势。广东率先推行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依法治省,首先促进依法执政,实施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行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执政的机制。广东省委带头实行重大工作部署学习——调研——决策相结合的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人大立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广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积极推行科教兴粤战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兴未艾,并实行“排污不排外”,“有所引进,有所抵制”的方针。广东省委九届二中全会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加大了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建设活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80亿元,占GDP总量%,居全国第

  一。文化产业进出口值、从业人数和营业收入,均居全国首位。公共卫生建设全面推进,并率先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在广东,改革开放的成果最早惠及南粤人民。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最早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府着力解决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基本上解决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率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率先实行退伍兵免费职业教育。树立法律权威,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平安广东”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和谐社会建设扎扎实实推进。广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从抓反面教员的警示教育,到抓制度抓预防机制的建立,再到注重抓理想塑灵魂,“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十百千

  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成效显着,并率先探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驾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广东特别是深圳等特区在全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篇三: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摘要: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并在国内和国际严峻的形势环境下决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并为中国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也为今后的美好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关键词:改革开放、环境背景、伟大革命、成就

  正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

  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而换来的,之后为了发展本国的实力i,中国共产党做了不懈的努力,力争尽快赶英超美。不过,前期他们翻下来很多错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还有“文化大革命”,这些错误不但不能帮助发展中国,反而还是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知道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次的抉择彻底地改变了中国。那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当时,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他们极力想寻找一个方

  1

  法来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并且,此时许多新兴国家都已兴起,发达国家不断地将资金往其投放,也促使了其产生。另外,当时邓小平同志认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不是要本本主义,而是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提出改革开放,即本国的国家本质不变,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政策。

  除此之外,当时因为因为质量高而且价格低的劳动力队伍也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且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和交通、能源体系属于充分条件。制造业要求充分配套,如果电力、钢铁、交通、技术装备条件不好,产业部类不齐全,单个制造业根本不会进来。正是解放后我们正确地选择了重轻农的关系,大力发展能源、交通和设备制造业,中国才具备改革后承接大量制造业的条件。为什么中国能早早就把工业做的部类齐全?因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国策,全国人民勒紧了裤腰带创造出这个局面。

  上世纪70年代后,世界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使后期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条件改变了。这个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包括股票、期货、汇市在内的金融市场交易量一飞冲天,完全脱离了物质生产的羁绊,世界成为一个大赌场。同时,西方工业国在70年代后期,尤其时90年代后以直接投资方式将产业资本向新兴国家转移,形成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同时,西方工业国的产业空洞

  2

  化必然造成全球国际贸易猛增,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迅速工业化的新机会,也是中国能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还有,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将改革开放定义为一次伟大革命,是因为它引领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

  3

  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而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此,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如小平所指出的,“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因此,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改朝换代的革命,不是要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更改社会主义旗帜,而是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体制上来讲,这次革命的对象是要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现代化实现的经济社会体制,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对于这一点,

  4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都有哪些成就呢?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本人周围来说,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无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已正步入小康生活。从前听我们的长辈说他们以前每天只图个温饱就足够了,而现今温饱已不是主要问题了,现在人们讲究吃得好,吃得健康,还得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也学会享受了。从前高楼基本上很少见,现今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国家整体来说,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还有,高考制度恢复,并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

  5

  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08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正式也成为过奥运的主人!

  具体的成果到点的还有,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农民私自分田到户的行为,就象传染病一样,很快普及了全国农村。的确,由于分田到户打破了人民公社时期劳动者出工不出力的大锅饭,农民的积极性空前调动,市场供应农副产品大幅度增加。河南颖上县南街村和江苏江阴县华西村,都是中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改革开放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这就如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样,毫无疑义!

  由上可知,改革开放确实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6

篇四: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摘要]改革开放作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居于极端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给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之路。十七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

  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许多人通过广东边境逃往香港、澳门谋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

  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扣除价格因素,GDP是1978年的倍,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家财政收入显着增加,接近4万亿元。中国开放性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从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29年前亿美元,到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之首。2006年,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7%。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

  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倍。农村贫困人口从亿下降到2000多万,反贫困工作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

  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拥有世界人口1/5的国家而言,改变自己也意味着改变世界。正是中国的发展,才使亚太地区构成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已达25%,超过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

  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

篇五: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

  择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者认为要在加快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在新时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新时期最显着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短短29年里,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村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有强大市场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增长超过9%,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1978年财政收入只有1132亿元,2006年为万亿元。

  国家外汇储备1978年只有亿美元,2006年末已达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开放成效显着。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78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长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元增长到3587元。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显着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通过改革开放,我们还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50%以上的国有重点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多种层次、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资本、土地、

  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呈加速发展态势。政府主要职能开始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转移,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日趋成熟,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体系向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历史性转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做出的斩钉截铁的判断,也是对前几年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潮的有力回应。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

  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重要领域改革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和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等,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二、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造就每一个人都能全面发展的体制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人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的问题,收入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关系广大群众切身生活的如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够,对改革的期望越来越高,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基本上是政府主导的,在新的时期,群众对改革的关注与参与都比以前深入了许多。初期的改革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也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在新时期,重新强调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改革导向,是改革能够继续推进的动力来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篇六: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段话深刻阐释了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表达了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决心和信心。那么,改革开放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究竟有哪些重大历史作用呢?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当时,我们党之所以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正如邓小平所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带领人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尽快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正是由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举起了改革开放这面伟大旗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所以才逐步引导全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向全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2.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通过改革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我们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

  实惠,使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到今天,可以说是中国生产力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国力程度增强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不断焕然一新。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有力地实施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危为机,实现了经济率先回升向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受到广泛赞誉。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3.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它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推动,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来加以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我们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由于受我国国情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还很不健全和完善。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使我们从根本上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上摆脱了“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制度、新体制。在经济领域,我们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大胆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重视市场经济在解放生产力、配置市场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有序中的优越性;在政治领域,我们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力地加强和改进了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工作,积极促进政协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建立和逐步完善城乡基层

  政权、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等等,不断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在文化领域,我们全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创新步伐,通过文化市场化建设与所有制变革、文化产业化与财政投入机制变革以及全面制度创新,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社会建设领域,我们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制度措施,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所有这些,都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们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建立和实施了应急反应制度和机制,有效应对了非典、特大地震、雨雪冰冻、特大干旱、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一系列灾后恢复重建的人间奇迹。4.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党在3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

  验基础上逐步深化和完善的。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逐步把社会建设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创新性地作出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从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清晰地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发展演变的轨迹。这个新布局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5.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概括了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个结合”,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这“十个结合”,全面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它清楚地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可逆转,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经验弥足珍贵,启示极其深刻。

篇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办好我们的事情发展好我们的事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要着力消除障碍做到三个解放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促进经济社会和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十年“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勇气,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深刻总结正反两局面的历史经验,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首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1.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等。这种局面不改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2.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么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3.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5.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如何赶超?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其次剖析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3】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然后关注由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实现突破,逐步理顺了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市场建设和价格、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配套推进,城市、农村以及科技、教育和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从开始经济特区的设置,到沿海城市的开放、到沿海经济区域的开发,再到内地……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点面结合、独具特色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有效地把沿海经济发展同内地经济开发密切地结合起来。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大发展。从1978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4.66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提高到21?738亿元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5?282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国内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比重也由1%到提高5%以上;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多减少到1000多万,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提高到13?786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提高到4140元。在这30年中: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改革开放领域拓宽、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贯彻积极、社会建设发展全面、国防建设特色标新、“一国两制”进展重大、外事交往活跃异常、党建工程推进扎实。

  30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它之所以完全正确,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最后结合当今新时代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发展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办好我们的事情,发展好我们的事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要着力消除障碍,做到“三个解放”,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促进经济社会和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和谐发展。

  科学理论只有武装头脑才能变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解放思想,指导实践,开拓创新,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篇八: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必然性:

  从国内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处于混乱状态;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崩溃边缘,人民饱受物资短缺之苦、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改革开放成为人心所向。

  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高速发展,而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使党和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改革开放的可行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带来的飞跃式的变化:

  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进出口贸易总额都飞跃上升至世界第二;人均收入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人民进入了小康社会,教育普及至高等教育入学率进入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各项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生机蓬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面对环境约束加剧的严峻形势,确立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结合实际

  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经济总量跃居中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一个罕见奇迹。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深圳成功的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没有特区今天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完全可以快速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这些伟大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正式国际市场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融入不到世界经济体中,那么中国的经济不可能那么快速的发展,不可能有今天的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的经济离不开世界的成功。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无论从人民的衣食住行还是人民的精神风貌,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创造的经济基础,就没有百姓人民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是党和政府恢复高考、重设教育、发展并重视教育事业的转折点。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党和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30年的教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我们所在大学乃至全国各大高校的蓬勃发展。

篇九: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摘要]改革开放作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居于极端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给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之路。十七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

  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许多人通过广东边境逃往香港、澳门谋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

  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扣除价格因素,GDP是1978年的倍,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家财政收入显着增加,接近4万亿元。中国开放性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从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29年前亿美元,到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之首。2006年,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7%。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

  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倍。农村贫困人口从亿下降到2000多万,反贫困工作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

  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拥有世界人口1/5的国家而言,改变自己也意味着改变世界。正是中国的发展,才使亚太地区构成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已达25%,超过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

  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

  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

  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四、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改革开放前,中国虽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和“文革”灾难影响相当深刻,计划经济时期留下来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单位制度等,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物质财富匮乏,等等,为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改革开放后首先着手解决经济发展问

  题,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现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所带来的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以及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就业等问题又凸显出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都有待解决。改革开放首先彻底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社会管理的理念和体制开始更新,促进文明、进步、和谐成为社会建设的目标。在收入分配方面,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被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取代,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同时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增加,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税收调节机制得到建立并不断完善,有效地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推进以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扩大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有效的利益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的机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机制。优先发展教育,已开始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就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开始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社会管理逐步完善,使人民过上殷实、幸福的生活。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升,社会活力显着增强,社会事业取得显着成就,并正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阔步前进。五、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防外交事业大发展改革开放前,世界很不太平,世界和平与我国领土完整受到诸多挑战,中国面临着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的任务相当繁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始终坚持党

  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注重质量建设,提高官兵素质,大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和国防工业建设,改善武器装备,全面增强战斗力,科技强军取得明显成效,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提出并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繁荣稳定,洗雪了百年国耻,并有效地推进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截止2007年9月底,两岸累计贸易总额6933亿美元。台湾获得的贸易顺差累计4541亿美元。两岸同胞增强了了解和沟通,增进了共同利益,结成了实实在在的命运共同体,不断地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在外交领域,面对复杂多变、很不安宁

  国际环境,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履行应尽的义务,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没有袖手旁观,更没有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而是庄严地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亚太地区国家尽快地摆脱危机作出了贡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在一年前,中国政府宣布了未来三年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在国际上引起热烈反响。中国的发展为全球带来大

  量的机遇。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不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而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国际地位,积极倡导建立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个例证。它为世界呈现了新的合作理念和精神,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体现了以谋求共同发展的新型安全观念,为世界的发展与和平注入强大的动力。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愈来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六、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提高了执政能力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各种原因,在党的思想理论、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因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党不断改革和

  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我们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改革开放促进我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实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深刻变化。在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理论不断创新,并以开放的方式构建党的理论体系。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的新的思想认识,上升到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党

  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改进执政方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以建设和谐社会的思维取代了“革命”、“阶级斗争”的思维。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创造性地开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显着的成效,使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使党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之,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

  族团结、边疆巩固,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这些发展进步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才使我国从困境中重新奋起,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才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提升。正是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的改革开放,正是在中国基本国情之下的一条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认,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从一个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国内生产总值相继超过了新加坡和香港。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25968亿元,人均GDP达到3509美元,提前14年达到了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标准。来源于广东的财税总收入突破了5000亿元,约占全国的1/7。广东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广东的改革开放已经从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率先领悟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不仅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近五年GDP总量接近翻一番,占全国的由2001年的1/9上升到1/8;进出口总额5272亿美元,五年增长%;税收收入增长倍;而且率先转变增长方式,初步呈现出低投入、

  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的良好趋势。广东率先推行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依法治省,首先促进依法执政,实施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行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执政的机制。广东省委带头实行重大工作部署学习——调研——决策相结合的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人大立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广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积极推行科教兴粤战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兴未艾,并实行“排污不排外”,“有所引进,有所抵制”的方针。广东省委九届二中全会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加大了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建设活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80亿元,占GDP总量%,居全国第

  一。文化产业进出口值、从业人数和营业收入,均居全国首位。公共卫生建设全面推进,并率先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在广东,改革开放的成果最早惠及南粤人民。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最早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府着力解决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基本上解决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率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率先实行退伍兵免费职业教育。树立法律权威,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平安广东”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和谐社会建设扎扎实实推进。广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从抓反面教员的警示教育,到抓制度抓预防机制的建立,再到注重抓理想塑灵魂,“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十百千

  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成效显着,并率先探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驾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广东特别是深圳等特区在全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篇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论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文如下:

  [摘要]改革开放作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

  居于极端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给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之路。十七大报告,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许多人通过广东边境逃往香港、澳门谋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扣除价格因素,GDP是1978年的13.3倍,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接近4万亿元。中国开放性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从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29年前1.67亿美元,到2021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之首。2021年,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7%。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

  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5.7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下降到2000多万,反贫困工作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各类商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时代取代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虞的梦想变成现实,实现了由贫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并出现回流的现象。

  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拥有世界人口1/5的国家而言,改变自己也意味着改变世界。正是中国的发展,才使亚太地区构成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已达25%,超过美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更具优势。

  从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蒙上了传统专制主义的阴影,等级观念、人治观等封建政治文化的观念大量沉积。加上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等等,这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较晚;长期形成的阶级斗争的定性思维,以及人们通常将“西方”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给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给政治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再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确实企图“西化”、“分化”中国;国内极少数人企图呼应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这一切说明了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同时表明政治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进。

  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制制度,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

  同时,积极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把促进政治权力有效运行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了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又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和谐;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人治”时代正在被“法治”时代所取代,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保障,服务型政府正在形成,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与接受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一些国家政权垮台和社会、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而使我国实现社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焕发了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建设底子薄,又遭到“”的严重摧残,人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着简单地以“政治”画线,排斥外来文化、鄙视传统文化的观念,知识和文化处于贬值状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实干兴邦精神被激发,人类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被我们所接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优秀文化蔚然成风。

  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正在被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华大地兴起,有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到来。

  四、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

  改革开放前,中国虽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和“”灾难影响相当深刻,计划经济时期留下来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单位制度等,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物质财富匮乏,等等,为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

  改革开放后首先着手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现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所带来的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以及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就业等问题又凸显出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都有待解决。

  改革开放首先彻底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社会管理的理念和体制开始更新,促进文明、进步、和谐成为社会建设的目标。在收入分配方面,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被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取代,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同时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所增加,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税收调节机制得到建立并不断完善,有效地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推进以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扩大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有效的利益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的机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机制。

  优先发展教育,已开始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就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开始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社会管理逐步完善,使人民过上殷实、幸福的生活。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并正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阔步前进。

  五、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防外交事业大发展

  改革开放前,世界很不太平,世界和平与我国领土完整受到诸多挑战,中国面临着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的任务相当繁重。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注重质量建设,提高官兵素质,大力加强国防科技研究和国防工业建设,改善武器装备,全面增强战斗力,科技强军取得明显成效,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提出并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和繁荣稳定,洗雪了百年国耻,并有效地推进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截止2021年9月底,两岸累计贸易总额6933亿美元。台湾获得的贸易顺差累计4541亿美元。两岸同胞增强了了解和沟通,增进了共同利益,结成了实实在在的命运共同体,不断地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

  在外交领域,面对复杂多变、很不安宁国际环境,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履行应尽的义务,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没有袖手旁观,更没有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而是庄严地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亚太地区国家尽快地摆脱危机作出了贡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在一年前,中国政府宣布了未来三年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在国际上引起热烈反响。中国的发展为全球带来大量的机遇。

  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不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而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国际地位,积极倡导建立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个例证。它为世界呈现了新的合作理念和精神,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体现了以谋求共同发展的新型安全观念,为世界的发展与和平注入强大的动力。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愈来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

  六、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提高了执政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各种原因,在党的思想理论、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因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党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我们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改革开放促进我们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实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深刻变化。

  在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理论不断创新,并以开放的方式构建党的理论体系。

  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的新的思想认识,上升到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

  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党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改进执政方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以建设和谐社会的思维取代了“革命”、“阶级斗争”的思维。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创造性地开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使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使党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的发展进步。鸦片战争以来,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频遭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民族,已经走向振兴。神州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这些发展进步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才使我国从困境中重新奋起,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才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提升。

  正是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的改革开放,正是在中国基本国情之下的一条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认,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从一个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国内生产总值相继超过了新加坡和香港。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达25968亿元,人均GDP达到3509美元,提前14年达到了十六大提出的“2021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标准。来源于广东的财税总收入突破了5000亿元,约占全国的1/7。广东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广东的改革开放已经从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率先领悟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不仅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近五年GDP总量接近翻一番,占全国的由2001年的1/9上升到1/8;进出口总额5272亿美元,五年增

  长198.7%;税收收入增长2.3倍;而且率先转变增长方式,初步呈现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的良好趋势。

  广东率先推行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依法治省,首先促进依法执政,实施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行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执政的机制。广东省委带头实行重大工作部署学习——调研——决策相结合的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人大立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广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积极推行科教兴粤战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兴未艾,并实行“排污不排外”,“有所引进,有所抵制”的方针。广东省委九届二中全会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加大了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建设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202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80亿元,占GDP总量6.5%,居全国第一。文化产业进出口值、从业人数和营业收入,均居全国首位。公共卫生建设全面推进,并率先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

  在广东,改革开放的成果最早惠及南粤人民。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最早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府着力解决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基本上解决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从2021年秋季开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率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率先实行退伍兵免费职业教育。树立法律权威,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平安广东”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

  和谐社会建设扎扎实实推进。广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从抓反面教员的警示教育,到抓制度抓预防机制的建立,再到注重抓理想塑灵魂,“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成效显著,并率先探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驾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

  广东特别是深圳等特区在全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十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P>  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投稿邮箱:sclunwen01@163.com(请注明投稿期刊)征稿BLOGhttp://blog.cnfol.com/zj2313569711/巴蜀论文网:www.sclunwen.com周丽雯黄英【摘要】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其讲话内涵,不难看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必然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认识深化的必然抉择;中国面貌翻天覆地变化表明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他在讲话中重申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其讲话内涵,不难看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抉择建国之初,由于缺乏经验,我国照搬了苏联模式。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开始考虑突破苏联模式,提出“以苏为鉴”,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1957年2月,在全面分析我国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两个讲话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受历史局限,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的复杂情况使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偏离了正确方向,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尽管如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后人的探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文革时期,正是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由于错失良机,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据世界银行报告,195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7%,而1980年下降到2.5%;196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日本相当,而1980年只占日本的1/4。①文革结束后,中国急需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重新奋起。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改革开放是摆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境和实现国家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追赶时代潮流、缩小同世界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认识深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但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毛泽东首次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但遗憾的是,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认识,其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在实践中得以正确实施。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了毛泽东的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提出了判断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标准,应该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其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断言:“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

  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②这样就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而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面貌翻天覆地变化表明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缺乏活力,发展迟缓,甚至一度停滞、倒退,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经济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8%(是同一时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外汇储备从1.7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位次从第10位上升到第3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长到4140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1947年7月,到延安考察的黄炎培与毛泽东交谈时,谈到了“兴亡周期率”,毛泽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个人崇拜、以及封建腐朽思想残余的影响,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③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立足于基本国情,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确立;司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自由和人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使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文化建设造成巨大冲击:破坏了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中华文化的断层;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排斥人类一切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成果;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我国和西方国家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文革结束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禁令和迷信被冲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人们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实干精神被激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取得巨大进步;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改革开放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三位一体: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但并未把社会建设摆在突出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三位一体格局逐渐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为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

  加大了社会建设,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十七大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在这一部署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渠道拓宽,自主创业获得政策支持;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分配格局更趋合理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诚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但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改革不到位、措施不完善造成的,只有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然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讲师,河北联合大学副教授)注释①毛磊等主编:《中西500年比较》,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第650页。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82页。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3页。

篇十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P>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abc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B),为浙江省解决自身难以克服的瓶颈和障碍提供了难得契机,机遇千载难逢,抓住机遇就能赢得战略主动。A、全面复兴战略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强国战略D、全面开放战略2.(C)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解放思想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B)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4、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A)A、改革开放B、坚持党的领导C、人民当家作主D、依法治国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C)旗帜。A、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B、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C、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D、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6、全面深化改革,应以(B)理论为指导。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C、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D、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B)。A、改革开放B、全面深化改革C、经济体制改革D、政治体制改革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是(C)A、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D、加快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9.(A)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A、深化改革B、加快改革C、坚持改革开放10、党的(A)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四届三中全会C、十五届三中全会D、十八届三中全会11.(A)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A、行政体制改革B、政治制度改革C、改革开放12.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A)。A、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深化开放C、全面改革开放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B)。A、政治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社会体制改革14、(B)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C.发展与环保15、(A)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6、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A)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A.党的工作中心B.党的奋斗目标C.国家社会性质17、以(B)为标志,我们党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改革开放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8、(A)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改善人民生活B.提高综合国力

  C.和平与发展19、(B)指出,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20.我国的改革是(A)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C.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21.改革从(A)开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A.农村B.城市C.经济领域22、改革开放是(B),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兴国之要B.强国之路C.立国之本2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A)。A.前提B.目的C.动力24、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B)。A.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建立经济特区C.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25、2001年,我国加入(B),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世界卫生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26、改革开放是(C)新的伟大革命。A.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B.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C.包括经济基础变革与上层建筑改革在内的2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B)。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改善人民生活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8、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就不能(C)。A.坚持改革的信心和决心B.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C.怀疑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29、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是(A)。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伟大创举

  B.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才需要的重大革命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当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超过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就不需要改革开放了30、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原因在于(C)。A.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实验,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B.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进入攻坚阶段C.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ABC)。A、指导思想B、目标任务C、重大原则D、实施步骤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AD)为出发点和落脚点”。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B、增进人民幸福C、促进民主法制D、增进人民福祉3、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AB),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A、不改革开放B、不发展经济C、不坚持党的领导D、不坚持马克思主义4、中央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ABCD),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A、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B、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C、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D、实现社会公平正义5、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指改革(ABCD)A.与第一次革命不同,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根本性变革C.不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必然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并将引起相应的思想观念变革D.改革与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6、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都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其中(BCD)A.改革是革命

  B.改革是动力C.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7、我们党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则是(ABC)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协调、相互促进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8、之所以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因为(ABC)A.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动力的主体B.人民群众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共同目的D.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稳定的关键9、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ABD)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样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ABCD)A.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利用外资,又不能盲目无计划无选择地引进B.既抓开放搞活,又抓廉政建设,打击经济犯罪C.既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资金,又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警惕与防止和平演变D.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又要注意肃清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三、判断题1、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错)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错)5、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7、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对)8、对外开放的起点是设立经济特区。(对)9、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和谐的深刻基础。(对)10、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概念。(对)

  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心壮志,要有远大的理想。

  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懒洋洋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缺乏热情地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高楼!”

  听完回答,心理学家判定:第一个人心中只有砖,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不错了;第二个人眼中只有墙,好好干或许能当一位技术员;而第三个人心中已经立起了一座殿堂,因为他心态乐观,胸怀远大的志向!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只能认为大象长得像柱子;登上五岳的人,才能感觉“一览众山小”;看到大海的人,就会顿感心胸开阔舒畅;

  心中没有希望的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心中没有梦想的人,是普天下最平庸的人;目光短浅的人,是最没有希望的人。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

篇十三: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P>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关系到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历史性选择

  许多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上遭受重创,甚至亡党亡国,归根到底就是没能正视历史条件的变化,创造性地应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在不断地回应时代的挑战中,科学地总结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而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不断地科学把握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变化中,结合中国的实际,走自己的路。这条道路的实质就是回答由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不发达国家通过革命走上社会主义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这条道路的基本轨迹就是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出中国特色。因此,只有真正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前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才能真正高举这面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旗帜,也才能真正认清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的决定性意义。这里主要涉及对于两大历史探索(即苏联模式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把握,核心问题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尖锐问题是,结束文革以后,中国存不存在一个向何处去的道路选择问题,如果存在,又是从什么意义上去加以界定的。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存在着两种偏向:一是根本否定文革前的十七年,把改革开放视为另起炉灶、改弦更张,实际上是向资本主义回归;二是满足于十七年的成就,把拨乱反正视为简单地回到十七年,看不到必须探索一条没有任何现成答案的新路。这里的关键是科学地评价十七年。从历史的观点看,十七年的成就是主要的,它所奠定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我们此后一切探索的出发点;从发展的观点看,十七年的探索并没有真正解决以苏为戒、走自己的路这样一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问题。如果孤立地抓住前者,就会否定改革开放、固守老路;而如果孤立地抓住后者,就会割断历史、走上邪路。因此,不承认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的决定性、革命性意义,就会走已被实践证明是走不通的僵化封闭的老路;而不承认十七年探索所奠定的社会主义基础,就会走已被历史证明是走不通的资本主义化的邪路。两者都是在根本道路问题上的迷失。我国的历史发展表明,道路的选择不仅发生在革命时期,也贯穿于发展时期的每一重大关头。从党在当代的指导思想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同义语,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没有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都是死路一条。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种种新情况,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加以应对。

  那么,新情况、新形势是什么?邓小平在谈论毛泽东错误及回顾中苏论战的历史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话。他指出:`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基本上是做得对的,但是有曲折,有错误。责任不只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我们这些人也有责任。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1)为什么大家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责任不一样)?小平思考的结论是: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从一九五七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六十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2)要不讲空话、不僵化教条、不脱离实际,首先要准确跟踪时代主题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今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时代的主题时,意味着必须对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战略思路作根本性调整。

  十月革命是回应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的重大创新成果。它开创了从资本

  主义最薄弱点打开缺口的外围突破式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并成为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诞生的主要方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引领世界历史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的希望只能在资本主义发达民族的同时行动,此即中心引导式的社会主义变革。虽然马克思也有过俄国可能通过其农村公社制度的变革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但这一设想的实现无疑是有条件的,即有效抵御资本主义入侵,从而解除公社被解体的危险。(3)事实证明,俄国村社没能抵挡住资本主义的侵蚀,到19世纪末,俄国已不可遏制地走向了资本主义。这样,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就变成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变革问题。东方社会在自身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新社会因素要得以释放,也有赖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转向。世界社会主义变革的中心引导式格局没有改变。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转变,其重要特征之一是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1)在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中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帝国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两大民族的基本矛盾。于是,出现了帝国主义世界链条的薄弱点和焦点,出现了先进的亚洲和落后的欧洲历史新特点,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从预备进入了可能。列宁正是据此捕捉到了时代特征的新变化,作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获得成功的新结论,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此后几十年,这种从资本主义最薄弱点打开缺口的外围突破式,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高潮,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但是,外围突破毕竟不能直接引领世界历史潮流,而只有在其转化为资本主义核心危机时才能根本扭转由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局面。因而这是以推动世界革命为最高追求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图通过切断与资本主义的经济交往、相对自我封闭的方式,促成资本主义的总崩溃。这条道路要走得通,前提是核心对边缘的深度依赖。然而当代资本主义进一步演变的新特征,恰恰在于其减少了对于外围地区进行硬性资本输出的依赖,而主要通过科技创新上的支配、金融和信息以及话语权的垄断、国际游戏规则的操纵等软控制。维护资本的活力。这样,通过资本主义外围的政治独立以致随后经济独立的方式,已不可能直接导致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根本动摇资本主义的全球统治。这就是说,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其在经济科技上的优势地位并未丧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主战场已从政治转向经济、从革命转向发展,相应地,时代特征也就从革命与战争转向和平与发展。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 中国 改革开放 抉择

相关推荐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2022中国梦演讲稿最新10篇(范文推荐) 中国队61枚奖牌完美收官心得范本参考 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理解10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政治决议》学习心得15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个人感想6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11篇 2023年中国改革开放演讲稿 改革开放史党课题目(4篇)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对照材料(14篇)

热门文章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全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精选六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在古时候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甚至将其称之为小年,每年过冬至的时候,都要做好许多准备,民间甚至有诸多的庆祝活动。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冬至精彩优秀作文600字,希望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关于珍爱生命作文800字高中【精选推荐】

范文参**网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关于珍爱生命的作文800字高中【】》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关于的作文800字高中【5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