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个人业绩(精选范文3篇)
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义务教育个人业绩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义务教育个人业绩3篇
【篇1】义务教育个人业绩
农村义务教育论文:农村义务教育的困惑及对策
【摘 要】在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实现全民教育的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最为突出,如师资配备不合理、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等,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结合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困惑的分析,提出改善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困惑;对策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教师队伍的总体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给教师带来严峻的考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是引导者,又是研究者。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就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困惑以及针对措施进行论述。
一、师资配备不合理的困惑与对策
1.师资配备不合理。受客观重要条件的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地理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利,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农村参加工作,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和能力较强的教师,往往被市办学校挖走;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宁可经商,也不愿投身到农村的义务教育中来。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给农村义务教育以多方优惠和倾斜,虽然有志愿者的献身,但总体上来说,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配备不合理的现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和弥补,现有的教师或老或小,知识,阅历,技能差距很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难度更大。
2.对策。地理条件差是存在的,但可以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去改变。可以通过合并、联办的方法来解决学校的交通、信息交流的不便;改走读为寄宿,这样,既可保证学生的交通安全,又可拓展学生的相互交流空间,特别是农村山区,解决好学校的选址,资源配置等问题。
二、城乡差异造成教师心理上不平衡的困惑与对策
1.城乡差异造成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城乡的教育环境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农村,多数老师是一头沉,家庭负担重,心理负担重。城市的教师在各方面比农村教师优越。城市教师下乡支教一两年,就可获得评定职称的加分,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贫困地区的教师,他们在农村工作几十年,职称评定也加不了分值,农村教师心理不平衡。
2.对策。一是鼓励城市老师到农村锻炼;二是进行城市、农村师资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缩小城乡差异;三是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四是给予农村教师住房政策上的优惠。
三、学生读书观念的困惑与对策
1.家庭、学校配合不尽人意——读书无用,能挣钱就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是一件大事,想支持子女学习,但经济力量达不到。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可以给孩子买电子琴、电脑等,经济条件差的家长想买却买不起。二十年前,考学就业国家分配,现在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分配,不如认几个字做点生意,只要能赚钱就行。有的家长一味拼命地赚钱,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2.对策。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缺少一个因素,事物的发展和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其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是终身大事,必须重视起来;其二,要改变农民的思想上的定势,让他们明白,国家不分配工作,也正是为孩子的必发展拓展空间,其就业的渠道更多;其三,农村基层组织要多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关心孩子的成长。
四、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的困惑与对策
1.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存在弊端——用人不用才,老师负担重。在农村,评价一个学校工作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语文、数学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因此带来很多弊端。有些学校人数编制不够,教师的课业负担更重,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搞教研。再者,很多教师专业不对口中,校长对这些教师往往另眼看待。更有甚者,用人任人唯亲,看人不看才。
2.对策。其一,强化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其二,要加强对教师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其三,着力解决教师编制紧缺的现象;其四,合理地进行人才流动,城乡互补;其五,彻底改变唯成绩论的思想定势,放开教师的创新手脚。
五、待遇的困惑与对策
1.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教师的意愿,心中窝火,不愿言表,工作上自然是大打折扣。政策上明明说不与升学挂钩,但实施起来,成绩却是绩效工资的主要部分。学校的图书、仪器、体育器材等兼职工作无人问津,造成抢课时,抢主课的局面。
【篇2】义务教育个人业绩
美国的义务教育
中国的高中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全才,英语、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等都要去学。学生一切按照书本和考纲学习。被动的学习,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很多人因某一本差而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但这样的教育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基础只是得到丰富。欧美的高中教育: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爱好,自己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兴趣,让后去学自己所感兴趣科目。欧美的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这样的教育,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
在美国大学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激增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美国高中视为跳板。孩子与家长把读美国中学看作是重大投资,而投入巨资让未成年的孩子离井背 乡是否值得?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在美国各地私立高中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在2005学年只有65人,在2008学年猛增至4,503人,而在本学年更增加 至23,795人。在美国284所寄宿学校协会(TABS)会员学校中,2010-2011学年注册的学生中27%来自中国,而在2002-2003学年 只有1-3%。美国公立高中限制外国留学生。于是,对于在经济困境中入学率与收入下挫的美国私立高中而言,来自中国的新增需求无异于雪中送炭。据寄宿学校协会的计算,在2011-2012学年,美国私立高中学费和寄宿费最高可达每人65,860美元。而雇用代理人联系中学的家长还要另外支付约5,000美元的服务费。来自南京的崔梦冉(JessieCui)2008年注册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林登学院,一个私立女子学校。20岁的她现在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崔梦冉早就决定要去美国读大学,可父母觉得不如送她去美国读高中,这样可以早点适应美国的生活,还可以提高进入美国大学的机会。中 国学生数量的猛增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戎雪兰倍感担忧。她每年有六个月的时间用于观察研究美国的高中生。戎雪兰认为,中国家长在孩子性格成 型以前送他们去美国,意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英语能力,也让他们适应美国学校中的研讨会、做项目等教育手段,但是许多家长并没有完全理解过早出国 的其他潜在后果。戎雪兰提到了“超同化”(over assimilation)的可能,也就是年纪太小的孩子, 因为失去或疏离了自己 的根,过于融入强势文化,而过多吸收了其中的糟粕。“美国高中和全世界其他各国的高中不一样。它不强调读书,而是很全面的,很容易让孩子‘超同化’。美国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在青春期的时候受同龄人影响和追求流行文化,与中国孩子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戎雪兰说,“中国留学生可能向美国高中生学吸毒、 酗酒,还可能适应不了而自杀。因为美国的社会文化力量极强,家长也无力改变孩子的行为。”家长送孩子去美国读中学前,最好考虑每个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坚韧、自信、自立、有主见、守纪律、不甘人后、中文能力强而外向的孩子更适合早期出国。这一类型的孩子已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较多滋养,从而相对更能适应另一种教育和社交方式,融入另一种文化,从中汲取精华。据 崔梦冉的观察,在国内倍受娇宠、虚荣心强、迷恋物质新潮、吃不起苦、经不得挫折的留学生,往往受不了美国学校的压力,而陷入中国留学生自己的小圈子。而中 国学生的大量聚集更使得他们能够形成这些小圈子,相互以中文沟通,把自己隔绝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甚至隔绝于英语环境之外。过早出国还有和国内脱节的问题。LEK咨询公司上海办事处负责招聘的合伙人陈源道说,他在招聘海归时,侧重考虑在国内读高中的申请者,因为“在语言上你可能流利,但如果你太早出国,几乎就失去了与文化的关联”。“找工作时,海归并不觉得有优势。”戎雪兰说,“有人说要有工作经验还要有后门才有优势。可如果有后门的话,也不需要海外读书了。我刚访问北大,那里学生的英语很好,于是我想了想,是否必须要到美国来受这个罪?”1987 年,刘亚伟已经在当时的西安外国语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并已在国内媒体工作了几年。27岁的他于这一年到美国夏威夷大学读硕士,以后又在埃默里大学获得政治 学博士。他现在住在亚特兰大,担任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他觉得在国内学习工作期间所建立的关系网络以及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构成了他现在工作的基 本资源。“完成大学本科学业以前来到美国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中文,不能充分理解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而这些是重要的竞争武器。”刘亚伟说,“中国还有大量国内经验丰富的优秀学生在海外受教育,这使得少年出国的留学生将来即使想回国也难以获得机会。”美国寄宿中学协会主任理查德•菲尔普斯(RichardPhelps)说,送孩子出国的父母们未必权衡了这些利弊。不过,他预测,因为美国各地中学已开始为中国学生设置人数上限,中学里中国留学生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类似于前些年日本和韩国留学生的增减周期。可 崔梦冉认为,虽然少年时期留学美国的费用和其他风险都比较高,但与她那些高中毕业后才来到美国的同学相比,在美国读高中的经历给了她更广阔的视野。虽然她 有些担心,如果大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她能否适应美国公司的文化,但她也自信,高中开始培育的独立人格,将帮助她迎接未来的挑战。
美国的义务教育年限共13年,l年幼儿园、6年小学、2年初中(7、8年级)4年高中(9一12年级)。我们访问了两所学校,亚利桑那初中和约翰·北方高级中学。我们看了许多,也听了许多,汇总后有下列一些感想。 一、办学“虽富不奢”。 两所学校的校舍都是储仓式的平房,没有一间两层楼房,也不见高大的校门。接待我们的地点也很随意,亚利桑那初中在阅览室,北方中学在校长室。据说我们是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教育代表团,两所学校没有供接待的贵宾室,整个接待过程俭朴、热情。 亚利桑那初中现有学生1200名,虽然该校有34间教室,由于实行小班化教学,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只能取消寒暑假和双休日。全校学生分成四批,每批300名,上两个月课,放1个月假,轮换上学。教师与学生一起休息,校长无假期。约翰·北方高级中学1964年创办,占地44英亩(1英亩=6市亩),有55间教室,13间流动教室(学生入学高峰期过后由政府收回),有剧场、球类馆、游泳池、健身房、器乐室、打字房、科学室、劳技室等,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16000册,电脑130台,并建立CD-ROM设备及数据库。另外学校向社会开放咨询电话号码有26个之多。97年10月注册学生数2458人,专职教师101人,教师工资按10个月计发,初级教师28000美元,中级教师42000美元,高级教师54000美元,学校领导的工资水平更高。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占财政预算的50%左右。北方高中所在的社区全年总经费1.5亿美元包括3%的学校彩票收入,北方高中年生均经费4500美元,另有16万美元的专门财政拨款用于学校设备改善、教师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以及学生的各类活动经费。学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税金,其中州政府占45%、地方占55%。美国中学生的课本都是免费的,一部分贫困学生的伙食也是免费的。两所学校的校长表示,他们的财权有限,学校经费并不宽裕。当然他们没有创收的责任。 二、社区教育顾问委员会权限大、责任也大。 亚利桑那初中和北方高中分属ALV0RD和R1VERS1DE两个社区。社区设立教育顾问委员会,由督学、学生家长、雇主、专家学者组成,校长由社区教育顾问委员会任命。学校工作受社区教育顾问委员会监督和领导,美国人认为社区是实行“一元化的学校管理区域”。社区教育顾问委员会有责任开发本地区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校享用,如使用社会设施、聘请专家学者讲学以及招募教师、补充师资队伍。ALV0RD社区除有850多位专职教师之外还有625位代课教师供雇用。另外社区教育顾问委员会还兼有社会教育、直至家庭教育的功能。 ALV0RD社区督学南希的名片反面赫然印有“怎样帮助孩子们”的三句铭言:全力投入,替孩子们讲话,保持积极的政治态度。R1VERSIDE社区专门印有《家庭作业布置方针与前景希望》的小册子,印发给本社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家长,里面既有家庭作业布置的原理、目的,又有学生的责任和任务,完成作业的指导原则,还为家长提供了五条可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倾听孩子们诉说;为孩子作业提供时间、场所及资料并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让孩子只做自己的作业;与老师取得联系的方法等等。 三、课程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美国的中学和大学一样,推行学分制。北方高级中学规定,凡修满215学分,方可高中毕业。其中必修课145学分、选修课70学分,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还可获得40学分,当然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必须学习成绩合格(平均C级以上水平)。必修课共有6门:英语,40学分;自然科学,30学分;社会科学、数学、体育,各得20分;艺术或外语任选,10分,卫生健康得5分。学生阅读、写作和数学方法的能力测试以及就业技能培训能顺利通过,可得选修课学分,为了避免前松后紧,北方高级中学还规定了各年级必须获得相应的学分,如:进入10年级至少得5O学分,进入11年级得105学分,进入12年级第一学期得155学分,第二学期得185学分。同时规定学期中途不能中断任何一门课程学习,达不到规定的学分予以留级。 学分制导致分班以学科为依据。北方高级中学的班级分别以语言文学班、数学班、自然科学班、社会科学班、外语班命名,每班人数在32一33名,如换班,要履行规定的手续才可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河滨市仅离墨西哥边境200公里。北方高级中学学生有各种肤色,来自不同国家,其中拉美裔学生占41%,黑人占14%,亚裔学生5%,白人占38%,其他占2%,外语课语种繁多,有法语、德语、当代希伯来语、意大利语、日语、高丽语、拉丁语、西班牙语以及汉语。 学分制促使考试制度适应学生的需要,我们访问北方高中虽然正值暑期,但校方已编制了98年9月--99年6月的各门学科考试方案,我们看到了汉语学科测试题,以听力为主,难度比我国的英语课程低得多。 美国没有高考指挥棒,学生没有高考压力。但北方高中的《1997一98简介》中披露了他们学校的质量状况:高中毕业生中55%是大学生,其中20%本科生,35%二年制专科生。1995一96全国性的SAT考试成绩,北方高中有196名学生参加,语文、数学成绩渐次低于社区、州和全国平均数。 四、采取特殊措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 在国内我们就已知道美国的一些中小学生语文数学水平低下,读写有困难,计算离不开计算器。此次到美国眼见为实。我们参观的两所学校都专门设有一个学习障碍班,这是一种混合班,专门收容各年级智商差而跟不上班的学生,配备专门教师和教室,规定最基本的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能学有长进。 美国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青少年除非持有学校出具的劳动技能培训证明,不能就业。北方高中的选修课设有职业教育课程,学校提供艺术信息、商业营销,环境与工业技术,健康与休闲、政府公务服务(即办公自动化),让学生任意选择,学生修满规定的课时,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可得10学分,同时从学校专门机构领取劳动技能培训合格证明。 对学习成绩不最理想,但有学术培养潜力的学生,北方高中让他们参加AVID课程学习,旨在激励学生,教会他们必需的学习技能,并给以个别指导。 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北方高中通过AP计划,让他们学习大学预备课程,激励聪明智慧的学生发挥学科上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在特别学科中获得学分。提前高中毕业,另外择优挑选11--12年级的学生直接到RCC学院或UCR大学学习“高中—大学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高中实施的国际学士学位计划(IB)。IB计划1962年由日内瓦国际学校开始着手设计,它是贯通高中—大学课程学习的一种形式,高中生通过IB规定的6门课程考试(语言学、社会学、实验科学、数学等),撰写一篇4000字的研究论文,参与一门理论学科的交流活动,即可获得IB文凭,该文凭为四十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门所承认,许多大学根据IB考试分数给学生以各种荣誉称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四年学士学位的学习,从而降低攻读文学士或理学士的费用。遗憾的是,北方高中尽管早在1987年就成为加里福尼亚州第19所许可进行1B计划的学校,但1997年获得国际学士学位文凭的仅10人,96年、95年分别是8人和9人。 五、教师培训是一大特色。 打开北方高级中学1998—1999年《课程目录》,目不暇接。有普通教育的课程,还有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有传统的两个学期课程,还有暑期学校的课程;有必修课程,还有选修课程。学生活动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有制陶工艺、绘画、书法、戏剧文学、表演、舞台管理、器乐演奏、独唱、三重唱、大合唱、还有社团组织,其形式有政治型的,交际型的,学术型的和活动型的。值得赞赏的是北方高中自编North star校报,由schoo1 yearbook学生组织编制,形式活泼,版面清新,一期16版,全部反映本校学生生活,北方高中的体育老师办公室内挂有体育比赛的获奖照片,令他们自豪的是曾获加州篮球比赛第一名,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劳动成果,折射出教师智慧的火花,北方高中把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摆在学校优先考虑的地位,教师培训的宗旨是使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完善或精益求精。在现有的101位专职教师中,46人有硕士或相当硕士学位,2人有博士学位,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校规定,每年安排7天时间培训教师,7天在职培训的主要课题有:教学的多样化手段,学生成功策略,让特殊学生获得成功,家长教育的技巧、掌握职教技能培养劳动大军。 两所学校对教师工作进行专项评价,评价由校长和校长助理进行,评价标准公开和客观,评价细则由校长及教师联合会共同制定,每年有一半的教师被评价,新教师受聘后开头两年,年年要被评价。 六、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美国中学生的犯罪状况全世界是有名的。北方高中明文禁止学生不得从事的活动有17项之多,如伤害他人身体;携带出卖武器、炸药;携带出售毒品;帮助安排或商谈违禁物品买卖;偷窃、抢劫、敲诈勒索;淫荡或亵读行为;搞分裂活动或故意低毁学校当局;性骚扰或性攻击;恐吓威胁低年级学生作伪证或对其指证行为报复;袭击学校教师等等。校园内时有警察巡逻。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提高,犯罪年龄越来越低,美国公众对加强道德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品德教育己作为公立学校的基本任务。听两所学校的校长介绍,他们的基本做法是抓学生的行为规范,虽然方式方法有所侧重,亚里桑那初中针对7一8年级学生年幼的特点,强调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学生不到学校马上和家长联系。对帮教学生每天由各科教师反映该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学校邮袋传送给学生家长。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由学校俱乐部授予完成老师分配任务好的学生,全部出勤的学生以及学习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以奖状。北方高中的学生成人化意识强,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有反作弊准则,全封闭校园准则,着装准则,迟到、旷课处理准则,携带证件准则等等。除此之外,北方高中还制定了搜查没收、拒之教室门外、停课、停学、取消学分、甚至开除等规定。两所学校的校长介绍,说明历史上两次全美教师调查的数据对比更有真实性。 1940年教师认为严重的问题 1990年教师认为严重的问题--------------------------------------------------------------------------- 发言秩序混乱 吸毒 吵闹 酗酒 大厅里到处乱跑 怀孕 切断电话线 自杀 穿戴奇装异服 强奸 拖拖拉拉 抢劫 嚼口香糖 斗殴 北方高中专司学生工作的人员很多,有演讲专家、法律顾问,心理医生、青少年服务顾问、儿童福利顾问、保安人员、反毒品小组等,但令人头痛的学生逃学屡禁不止,美国教育部曾颁发过一份《与逃学作斗争指南》,尽管头痛,但抓与不抓不一样,抓的有些方式和我们的做法不一样,北方高中的统计年报反映出近几年学生出勤率逐年下降,但较全国平均要好一些。该校的退学率也在下降,并远低于全美4.9%的退学率。民意测试表明,北方高中的家长满意率达95%,尽管学生满意率才88%。 北方高级中学所属的Riverside学区曾向全地区发出一纸告示:为适应21世纪的要求培养大批人才,把学生推向全面成功,他们制定了11条策略、经过整合,归纳为3条战略思想:即以培养孩子为中心,实现优秀师资的聚合以及所有人员的努力。此话不假。然而学校教育取得成功,并非教育系统孤军作战就行的。教育的成功受制于社会,美国社会的毛病不少,反映在学校教育中诸如学生逃学、犯罪,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低下只是社会痼疾的一方面结果,我们接触到美国中学的校长是忠诚和能干的,美国中学的教师是敬业和勤勉的,在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美国人民是会寻找到解决自己国家教育弊病良方的
好的私立高中除了在进入藤校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以外,还有如下一些好处。
1。相对来说,教学水平较高。小班上课,特别是文科,大多是ROUND TABLE风格,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与成人的交流沟通能力益处很大。阅读和写作量大。总体来说,私校的文科优势最为明显。2。学校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品行和素质的培养,要求高纪律严。 相对来说,私校的毕业生更成熟,更自律,独立性更强。3。学校资源丰富,特别是在培养艺术修养方面,学校提供丰富的设施鼓励学生在文学音乐绘画表演等方面的发展。学校有自己的音乐厅剧院画廊,甚至教堂。4。学校鼓励和培养孩子为社会服务的观念。提供多种为学校为服务社会的机会。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精英意识”。学生大多以母校为自豪。5。学校常请毕业的精英校友办讲座,与孩子互动,开阔孩子的视野。6。学校在体育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严格,每天必须完成三小时以上的运动量。虽然在大球方面,运动队水准常不如公立高中,但提供很多“冷门”运动资源供学生玩,如冰球,高尔夫球,壁球,划艇,击剑,棋类,游泳,摔跤,并在某些项目上具有较高的水平。7。良好的校园环境,优异的食宿条件,相当于一所小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提供准备。8。高水平的大学申请咨询综合服务,很多咨询官就是前藤校的招生官,了解藤校需要什么样的申请人和材料。并具有直接和藤校沟通的能力。一般比例是1:20或更小
9。同学的素质整齐,“往来无白丁”,良性竞争。10。学校鼓励五花八门的社团并提供资助,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11。每学年都有各种出国游学的项目。12。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不仅在课堂,很多老师就住在校园内,对学生了解深入,推荐起来更有说服力。
美国从高中开始,会给学生提供升入大学或进行职业训练的准备。一般到高二以后,才决定是升入大学还是到社会做事。今年,很多家长倾向于让孩子在读完初三或高一后申请美国的高中,中国学生往往数学基础比较好,经过两年或三年在美国的学习准备过程,很容易申请到美国排名前20名的名校,并且常常是带着奖学金直接入读世界一流的大学,在美国,准备升大学的,在学校都修过英文、数学(代数、几何、微积分)、美国历史及世界史、科学(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学及两年或三年的外语。也有一些高中提供AP 课程,让已经却定读大学的高中生预修大学课程。谈到美国大学,就首先了解一下美国大学的大致分类,美国的大学习惯上分为以下三类:⑴两年制学院,多半为地方社区所取办,一般提供的课程有两类:一类为过渡性文理课程,相当于四年制大学的头两年,提供大学教育中头两年的通识教育,今年在美国,有40%超过1000万的学生就读两年制学院,因为社区学院学费较为低廉,加上离住家社区近,如此可以省下一笔可观的学费。另一类为终止性技术课程,毕业生直接就业。社区学院颁发的是准学识学位。⑵四年制学院,一般是文理学院或文科学院。。四年制学院毕业授予学士学位。 ⑶综合性大学在大家眼里,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学院是属于中等学校,跟大学很不一样。但是,在美国,学院和大学很相似。而且,由于综合性大学人数众多,班级人数也很多,教授有继续作研究的压力,对教学付出的心血较少,学生比较难得到教授的直接指导。四年制学院师资较强,注重对学生的辅道,毕业生成就也不亚于综合大学。四年制学院对高中生来说可是不错的选择哦。美国大学采用学分制,学生每成功修毕一门课程,便得到若干学分。当学生考取到足够的学分时即可毕业,本科段一般为120-140学分,其中35-45个学分时主修科目,而通识教育课程也最少需35-45个学分,余下的学分,学生可自由选课形式考取。本科段学生每周有23次大课,大课之外,便是小组讨论,教授不讲课,而让学生自己阅读资料,然后一起讨论。学生在讨论会上的表现,便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美国长久采用启发式教育,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个人发展和独立研究能力。这和中国的硕士阶段教育模式可是大不一样的。硕士段一般要修满30-60学分,初几门必修课,还要完成2-3门的选修课,另外还要完成一个项目或毕业论文。
英国一直对其严谨的治学学风及高品质的教学质量世界闻名,文凭得到全球认可和重视,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前来求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有经济实力的家庭选择让孩子高中阶段就选择留学[微博]英国,享受世界最好的中学教育资源。
英国的寄宿学校一直致力于为来英留学的孩子提供最优质的综合教育,无限挖掘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领导力、责任感和沟通能力等,使孩子无论在学术发展和个性的发展,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很多家长[微博]都希望孩子能够进入顶尖的私立高中学习,以便以后能有更大的机会进入世界级名校,但是如何才能把握好时机成功申请到顶尖的私立高中呢?下面为大家从几个问题出发,做下细致的介绍。
问题一:申请时间
英国申请学校原则是先到先得。英国大多数名校都是寄宿,每年仅有9月份一次开学,每年招收名额也非常有限,因此倾向于选择名校的学生,建议至少 提前一年甚至两年来递交申请。Top50的学校建议提前两年申请。像RoyalMasonic School For Girls,寄宿中学排名48,A-level每年仅招收6名学生,如果递交的晚了就没有名额了。
问题二:学生年龄
英国顶尖的寄宿中学对学生年龄的要求16-18周岁,但是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校是对学生最大入学年龄有严格的要求,绝大多数学校能够接受学生 年龄在当年入学的时候年龄低于17岁半的学生,有一部分学校最大年龄限制在17周岁9个月,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能够接受当年入学年龄接近18周岁的学校。 但是留学专家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针对那些年龄没有达到16周岁的学生,只能把学生材料发学校咨询,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接受的。
问题三:入学测试
不论是排名高低的寄宿中学每个学校都有测试,通常必考的科目数学、英语及英语小论文写作。TOP100的学校通常还会考物理、化学、生物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题有很多跟国内考公务员[微博]的题型类似,但是大部分题目没有那么难。
寄宿中学学校申请和入校考试不要求学生出具雅思[微博]等英文水平证书,通常TOP100的学校对考生的英文水平要求大致相当于雅思6分。因此,建议学生家长根据孩子情况酌情选择学校。
问题四:面试准备
主要考察学生英语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另外还考察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计划是否清晰,是否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学生性格是否开朗自信, 因为在未成年的时候就要赴海外留学,要适应一个新的语言和学习环境,如果没有坚韧的性格和自信,相信对这些小留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在此建议家长提早准 备,合理引导孩子。比如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感兴趣的学科,以及选择这些学科以后的职业方向。
问题五:申请名校的几率
经历过笔试和面试之后,想必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对英国的学校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是否可以被录取也心里也有数。一般排名靠前的学校因为收到申请 的学生都来自国内顶尖的一些高中,竞争比较激烈,学校一般在一个月之后会有录取和拒信通知。在学生未参加入学测试和面试之前,仅凭学生的高中成绩单和一些 优秀证书很难判定申请名校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如果家长和学生的目标是要进名校,那么建议申请的时候分档次来选择学校,这样不至于到申请一轮下来最后学生没 有合适的学校可以选择。耽误学生宝贵的时间
中国更注重题海,还有做非常大量的练习.在中国有的高中只是一味让学生学习. 好一点的高中的话 给学生机会发展---有些小社团, 讲座机会,人文熏陶. 看学校而定.
【篇3】义务教育个人业绩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中国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这是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
公益性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村而言,从今年到明年要全部免除学费、杂费,但是对城市而言,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实际上,要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就涉 杂费及到很大的财政问题。现在国家就是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强制性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义务教育的特征
义务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独特属性。
1、国家强制性
义务教育的国家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在我国除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外,其他任何教育制度都不强迫教育对象接受教育。所谓国家强制性,是指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的规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的。义务教育不仅是受教育者的权利,而且是国家的义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依法予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第1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吊销营业执照”。第16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禁止侮辱、殴打老师,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的国家强制性还表现在任何违反义务教育法律规定、阻碍或破坏义务教育实施的行为,都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强制性处罚或制裁。
2、普及性
义务教育的普及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所谓普及性,是指全体适龄儿童、少年,除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缓学或免学手续的以外,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并且必须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也不完全一样,我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第7条规定:“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但都必须按照义务教育本身的要求来实施。我国已经把在2000年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列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是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性这一基本特征相适应的。
3、公共性
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义务教育的国民性,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公共性,是指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属于国民教育的范畴。义务教育的公共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使学校教育成为世俗性的公共事业。二是义务教育由国家设立或批准的学校来实施,体现了国民的意志。义务教育应以国家办学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国家是办学的唯一主体,“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类学校。三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和教师具有公共和公务性质,他们的工作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全体国民负责。四是国家对实施义务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实际工作中的国家对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管理,中小学教师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社会各方面都应“助教”,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
4、免费性
免费性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所谓免费性是指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就学费用。这是世界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免费教育不等于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应当实行免费教育,因为只有国家、社会履行应尽的义务,创造免费的条件,才能强迫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教育。当然义务教育从免除部分费用到全部费用,从各国的条件出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国《义务教育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这说明我国的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但可以根据有关规定适当收取杂费,而所收取的杂费相对于国家、社会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免收学费,实际上已经免除了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大部分费用,体现了义务教育免费性的特征。义务教育的免费性还体现在,对那些贫困学生不仅免收学费,而且《义务教育法》第10条第2款还规定:“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5、基础性
基础性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义务教育作为依法强制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一定年限教育的制度,一般都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或包括基础教育制度。公民接受一定的基础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必要途径,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以法律规定了儿童和少年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还表现在义务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所谓的义务教育,定义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这是百度百科给出的意见。
一直接受的是所谓的义务教育,从小学普九开始就学会了“欺瞒骗”,上级领导来检查要怎么做、电视台来了要怎么做、考试的时候要怎么做、平时上课的时候要怎么做,都不用自己探索,会有老师教给我们。借着这次作业的机会,我重新了解了一下我国的义务教育,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上学经验,对义务教育做了以下的一些思考。
如果从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免费性和世俗性来讲,我想最先值得说说的是它的免费性。免费性说白了就是不收钱,因为不要钱,所以穷人家的孩子可以上学了,这大概是普遍的理解。我们上学的时候是要交学费的,当然费用也不是特别高,几十块一百块的,当然那是在九几年,百十来块钱对于像我家这样的贫困户来说,这也是笔不小的数目,也会有一些同学因为拿不出这几十块钱而离开课堂。必须要说明一点的是,我的同学中没有一个是因为拿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更多的退学的孩子们是因为本身就不想上学了,借着学校交学费书费的机会跟家里闹闹,家长也就不逼着孩子去上学了。
义务教育的免费性对于想上学而又拿不出学费杂费的孩子及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喜讯,没有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读完中小学九年还是不错的。而且近些年听妹妹们说,学校里的一些贫困学生也不用交书费了,因为国家教育部有免费教材,还有一些像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等“副科书”(不作为升学考试出题范围的教材)都是循环使用的。这一举措是极好的,一方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纸张书本制作中的浪费情况,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交书费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可谓是一举三得!
但是义务教育的免费性也是会带来一些问题的。孔子那时候教学生还要收一些“束脩”的,而今上学不花钱让人们大为不放心,因此不少脑子灵活的家长会给老师递条烟送箱酒什么的,这极大的腐蚀了我们可敬的小学教师,也划分了同班同学的不同等级,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家长这种不放心的思想也为私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我身边的好多小孩子被家长送到了县里的寄宿学校,交上大量的借读费,美其名曰可以全面发展,可我觉得那真的是“全面花钱”!衣食花钱、吃住更甚,最要命的是我看到的那几个小孩子没有一个素质得到提高的,倒是学会了不少“非主流”的东西,还有就是万恶的攀比之心。而家长不但不会为此感到不安,反而觉得孩子花的多,肯定学到的也多。每次想到这些,就会无比心痛。
如何真正发挥义务教育免费性的优越性?我认为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们的思想不变,一切新的观点在他们看来都会是“旧瓶装新酒”的行为。为什么我们淳朴的乡亲们会认为上学交钱老师才会教得好,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大多数是因为交不起钱而辍学,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因此他们会很自然的将“上学”和“交费”划等号,他们会很自然的认为这些不用交学费的孩子是被“放弃”的一代。因此要让他们了解到义务教育免费的真实性,普及全民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他们切身体会到了这种制度的优越性,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觉得我不是很能理解义务教育的强迫性。百度说“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里规定的。单从字面意义来看,是说我国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就是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去学校读书,如果不去就罚学校、罚家长、罚社会。我觉得这一条的优越性可以忽略不计,强迫性是用来限制辍学率的,可是这个辍学率除了用来计算某校、某中心校、某教育局的政绩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对孩子们有帮助的。
对于强迫性我有以下几点要说。
第一,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具有虚伪性。不用去统计什么数据,到滨江道看看那些乞讨的小孩子们就可以知道了,那些孩子每一个都是适龄儿童吧,可是为什么没人强迫他们去上学呢?如果说孩子们是孤儿,那我们伟大的教育部门呢?我们无所不能的社会呢?当孩子们在乞讨的时候,他们是在修改第几条政策还是在讨论第几条法规呢?说这些没有反社会的意思,只是觉得很可笑,那些伟大的政治家们在规划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未来,是他们都不上街吗?他们都没去过车站吗?他们都没看到过那些乞讨的孩子吗?连这些眼皮底下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他们还真敢相信自己的下属汇报上来的那些统计数据!
第二,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具有短时性。基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强迫性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用“降班”了。八零后的大部分人对降班这个词大概不陌生吧,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如果你的成绩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最低标准,你将在你读过的班级里多待一年,如果再考还是达不到老师的最低标准,那你将多待两年……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比我大四岁的,据说他是在一年级待了很多年了。义务教育普及后,孩子们再也不用惧怕考试了,也不用担心降班了,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啊!可是,这个优待政策只能持续到中学结束,因为考试没有被取消,以分数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没有被改变,过了这快乐的九年,还是要面临中考这一关的。这个时候就没有义务教育来“强迫”孩子们继续读书了,考不上的依旧是回家从事土地工作。我觉得这是很残忍的,一个小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很努力,但是成绩不好也不差的,因此在班里不太受关注。在中考的时候,这一层的孩子是容易被忽视的。很少有老师找他谈话鼓励他,家长也会对他的中考抱着“随缘”的态度,因此他的未来在他的心中也成了不怎么重要的未知数了。义务教育的强迫性让一些孩子失去了危机意识,缺乏上进的动力,如果再得不到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可能他的一辈子就这样了。
第三,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具有不合实际性。导致孩子失学的原因有很多种,以一个强迫性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有的孩子家庭人口多,没有人帮忙干农活是不能糊口的,这种情况下,家长是先让孩子去上学呢还是先让孩子吃饱饭呢?显然是后者。吃不饱饭是没有力气学习的。
综合以上几点考虑,我觉得义务教育强迫性的优越性还是有待探讨的,它强迫的是什么、是谁,这些还有待商榷。
对于义务教育的世俗性,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对不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育。奥巴马在英特尔公司演讲的时候也指出了要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可见发展科教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中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却也使教育流于世俗,失去了学习知识的本真和追求真理的单纯。
在如今的义务教育范畴内,知识不重要成绩重要、素质不重要分数重要,学习已经慢慢成为了一件用来攀比的商品,很少有人去关注它的实际用途和价值,只是最高的就是最好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同品牌的学习机、不同价位的一对一家教、不同机构的辅导班……一切和学习有关的都可以和经济相挂钩。义务教育沦为此种情形,不知道是教育学家的失败还是经济学家的胜利。(上次去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时候一个师兄还在抱怨,他们的经济学家校长说老师和学生的教育关系就是经济关系,我们均对此表示不解。)一旦教育和一切攀比的、炫耀的因素相联系就难免世俗了。就好比奖学金本来是奖给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鼓励其继续上进的一小笔钱,在家长的眼里那就成了接近成功的象征。这不但影响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会造成小孩子大量心理问题的产生。
但凡一个好的政策,执行好了就利国利民了,执行不好就祸国殃民了。义务教育是一个很不错的政策,虽然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还是不错的,起码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可以无忧的读完九年级了,在此期待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
中国在文革的痛苦10年洗礼后,又经历了10年,才对国家的教育颁布了非常之重要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过多照本宣科的废话我也不想多说,不明白老师为何把义务教育的三个特性:免费性,普及性,强制性,给我们换成了另外的给我们分析。但还是想用自己的看发来对中国的义务教育的三个特性进行剖析:强迫性,免费性,世俗性。
强迫性-强迫二字在中国好象很容易推行,我们中国人,不管被谁,总会被强迫着做着些事情。但是,好事并不能强迫他们,中国人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只有可怜的小学2,3年级,大部分人其实觉得上不上学无所谓,所以才导致这么多的小孩子因为家里的离异导致辍学,家里人的疾病而导致辍学等等种种的原因导致。虽说我在网上很难找到确切的中小学的辍学数量,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四个字-叹为观止。即使在各大中小城市里的孩子被“强迫”的很好,但是我宁愿为那些穷孩子们“抱打不平”。
免费性-我只能用最礼貌的四个字来回应-不敢苟同。当下最贵的事情是买房,房子是有价的,但孩子上学是无底洞。义务教育虽说保证的就是法律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但是这个能填饱谁的肚子呢?上小班是必须的,补课是应该的,额外的课外书是必备的。但是这些算的了什么?“懂事”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调个前面的位子给老师点礼是双方心照不喧的。这样唯一导致的是在免费性前只能想很多在网上嚷嚷爱国的人的前面加个假字。
世俗性-其实,出发点很好的免费性,被中国人弄成了当今这个尴尬的局面,只能归罪于其自己。
在我的眼光看来,中国之所以推出义务教育这么大的决策的原因归结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对于教育程度根本只有小学水平的国家来说,上学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因为毕竟回想一下,几乎没有学校的教育过的我们的长辈们过得还算“充实”。内心空虚之极的人从来没觉得受教育的好处反而生活的非常之“充实”。如果不是中国改革开放这个彻底改变中国的政策,我们现在也不会知道脑力工作比体力活的工资要多这么多。于是人们的观点改变了,不再把计划经济里的淳朴品质当成珍宝,每天都陷入了培养孩子们的旋涡当中,人们聊天的话题从厨房,电视转移到了我们的孩子上了什么什么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读了大学,稍年轻的家长,在谈论着又给孩子报了什么音乐的课,美术的课,书法的课,对于孩子在学校的什么什么成绩而当成一种致高的荣誉。中国的孩子很累,是因为中国的家长很闲。每个孩子都是人中之龙,人种之凤,社会也许更容易瘫痪。我宁愿让家长们都在注意你换了什么发行,换了什么手机,你在穿什么牌的衣服,你在看什么电视剧,也不希望他们拿人来开玩笑,玩笑的对象竟是自己的孩子。教育家都培养不出人上人,一群只是为了赶潮流才培养孩子的人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加淋漓尽致的,更加阴狠的继承自己民族劣根性!
中国教育发展到如此不伦不类的的境地,我还想归结于一个人-孔子。中国人甚至亚洲人的圣人的一句“学而优则士”,让教育变了态。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的希特勒魔鬼的屠杀,孔老二的教育论割了中国教育的阴茎。
20多年的义务教育说不上成功不成功,我们只是在摸索中,只是更希望人们能够把有文凭的人和在马路上的民工平等地对待。这样就能至少缓解一些所谓的世俗性吧。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从16世纪末起,德国的众多封建邦国先后将教育改由国家管理,首先是初等学校,然后才是中学和大学,于19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国家管理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在很长时期里,接受这种教育只是劳动者子弟的义务,德国等级性很强的双轨学制一直到1920年以后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德国教育的古典主义突出地表现在文科中学上,文科中学在德国一直是最受重视的中学,它那纯粹古典主义的性质虽然在洪堡德改革时略有改变,但后来又一度随着封建专制的强化而加强,一直到20世纪初仍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古典主义。德国较早产生了实科中学,自然科学也较早进入德国大学的课堂,洪堡德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后来成为世界各大学改革的楷模,德国大学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领先的地位。德国有着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的传统,早在18世纪普鲁士就创建了师资训练中心,到了20世纪初,德国的小学教师已改由高等学校的师范院校培养,中学教员则由大学直接培养,还须经过国家考试,因此师资水平较高。应该指出,德国教育中始终贯穿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
那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
我无所谓成功不成功,但我在乎我自己的成长;我无法掌握别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
我唯一能把握的,是我会一直尽力走下去,不为了别人,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握的,你不知道谁明天会离开,你不知道意外和你等的人谁先到来。
最可怕的是因为怕失去而放弃拥有的权利。
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会告别很多人,会继续往前走,也许还会爱上那么几个人,弄丢那么几个人。
关键在于,谁愿意为你停下脚步?
对于生命中每一个这样的人,一千一万个感激。有一些人、一些事是不需要理由的:
比如天空的颜色;
比如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的那个人;
比如昨天擦肩而过的人变成了你今天的知己。
梦想这东西,最美妙的在于你可以制造它,重温它。
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去一个地方,梦想就能重新发芽,那个在你体内扎根的与生俱来的梦想。
我们唯一能把握的事情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们不能不成长,没有什么比背叛自己更可怕。
你唯一能把握的,是变成最好的自己。
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牵到那个人的手,但是你付出了就不会有遗憾;
也许最后你也只是默默无闻,但你曾经为了将来努力地奋斗了一把;
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环游世界,可是你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找到了自己。
那是能够为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的自己,不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沉默却又努力的自己。
说不定你想要苦苦追寻的梦想,已经握在你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