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政策规划(3篇)
外语政策规划(3篇)外语政策规划 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 孟臻 【期刊名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外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语政策规划(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外语政策规划
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
孟臻
【期刊名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政策不单单局限于学校教育,它同时也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研究。有文献资料和数据显示,全球化背景下各发达国家在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方面有较多举措,如确立长远外语教育发展战略、重视和强化外语教育、加大外语教育投入、执行多元外语教育政策、加强师资培养和重视外语教育研究等。它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页数】2页(P154-155)
【作者】孟臻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1
【相关文献】
1.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r——兼论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J],蒋咏梅2.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J],孟臻;3.澳大利亚外语教育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J],赵晓燕4.发达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启示[J],刘锦芳5.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启示[J],刘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外语政策规划
22增强我国小语种人才的人文素质众所周知在当前客观形势下我国小语种人才具有稀缺性和特殊性同时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小语种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小语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因此小语种人才身上往往容易表现出强烈的商业色彩而暴露出人文素养的缺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作者:刘光胜何明清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活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外语语种规划也需进一步深化,要求改变现在大学外语教育英语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促进我国小语种教育的发展,需要确立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重视提高我国小语种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加强我国小语种教育软件、硬件建设。
关键词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现状
1.1大学英语教育“一统天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其中,在英语教育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1979年,教育部发布专门文件,提出要加强外语教育,并且语种布局要有长远规划和战略眼光,在大力发展英语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俄、德、法、日等语种的比重。至今,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中“大力发展英语教育”这点可以说是很好地实现了,我国外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大学英语几乎是大学外语的代名词。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关键词“大学外语”(1979-2013)检索到的1009篇研究文章中,99%都是关于大学英语的研究。由此可见“大学英语一统天下”的现状。我国在轰轰烈烈开展大学英语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显现出了许多问题。对于普遍接受了至少从小学到高中9年以上英语教育的大学生来说,英语的比较优势渐渐失去,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多是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在机械地执行。甚至在一些学校,大学英语实际上成了一种教学行政命令。学生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和空间,形成了一种获得学分以求毕业的消极懈怠心理,或是由于考研升学的需要,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更谈不上学习兴趣。
对此,胡文仲先生在《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一文表达了这样的担忧:如果说在五十年代,语言规划方面的失误是因为夸大了俄语的重要性,把比例提到了不恰当的程度,使得英语教学水平大为下降,那么,在今天是否又有以英语代替一切外语的倾向?
1.2教育行政部门正在着力改善大学外语教育局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可喜的是,有关教育教育部门正致力于改革“英语大一统”的局面,比如,北京市教委近期发布关于《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英语分数从150分调整为100分,比过去减少50分。
我国的语言政策属于行政行为,是国家宏观调控语言使用的主要方法,语言政策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关系、国家安全等方面。因此,在当今现实情形下,我国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充分了解外语教育的现实。毫无疑问,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在优先发展英语的同时,还要兼顾多元化发展的策略,适当发展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
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活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外语语种规划也需进一步深化、细化,要求对各专业领域语言有更精确的把握,这使专业外语教学面临无法承受之重,势必要求大学外语教学有更多的担当。
1.3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方兴未艾
小语种,就是指相对汉语、英语等使用面广、使用者多的语言而言,在少数地区或国家使用的语言。当前,在我国能把小语种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才较少。这种现状跟当前经济区域化、全球化、一体化的现实很不融洽。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不断加强与东南亚、欧美等国的交流合作。高校的小语种培训、专业越来越受青睐。云南省在“十二五”人才专项规划中,特别关注小语种培训和培养,确保省财政的资金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助项目。云南民族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是较早开设东南亚语种专业的学校。早在1993年,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学院)就首先在云南省开设了缅、泰语等东南亚语言专业,后于2003年成立了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06年发展成为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经过20年的发展,云南大学现已开设缅、泰、越、柬、老挝和马来西亚语等6个本科专业并拥有了“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云南大学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评为“非通用语种群”国家特色专业。云南大学小语种专业近4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供不应求。由此可以看出小语种人才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云南大学历届毕业生中有的进入云南省市及各地方政府的外事部门、边防武警、公安部门、科研单位等政府事业单位,有的进入有涉外业务的大中小型企业,还有的在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云南大学东语学院已经成为国内小语言专业重要的师资来源。
2我国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发展策略
2.1确立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语言能力是桥梁,是中介,桥梁固然重要,但如果桥梁本身不能承载实际内容的话,桥梁就成了一幅空架子。
例如,现在多数企事业单位都没有储备专门的小语种工作人员,当需要小语种工作人员时,每次都是临时去翻译公司聘请。而由于临时聘请的小语种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未能得到预期的工作效果,还增加了公司的成本,真可谓吃力不讨好。如果高校培养出的小语种复合型人才,既可以在企事业单位胜任文员、秘书等职,又具备处理企事业单位日常事务的能力,在与有关单位涉及小语种业务洽谈时,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小语种专业的优势。
因此,高校在创建发展小语种专业的时候,首先要确立符合就业市场的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将小语种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将小语种语言能力与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术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
2.2增强我国小语种人才的人文素质
众所周知,在当前客观形势下,我国小语种人才具有稀缺性和特殊性,同时,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小语种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小语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因此,小语种人才身上往往容易表现出强烈的商业色彩而暴露出人文素养的缺失。
美国高校向来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传统。在北京大学校庆典礼上,关于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如是说:“首先,请允许我说明我们称之为人文学习的重要性……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成功和更具有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具有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这种我们称之为开化教育传统。”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将大学生的人文教育逐渐提升到与科学教育一样的重视水平,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纷纷开设了许多人文课程和人文讲座。
在培养小语种人才的过程中,有多种途径可以渗透人文学习。从高校自身来说,可以定期开展人文教育讲座和开设素质教育选修课,丰富学生的人文视野,并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学校的总体建设思路上来,渗入到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中,鼓励任课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加强我国小语种教育软件、硬件建设
创办小语种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小语种师资建设。努力提升小语种教师自身素质是办好小语种专业的关键。高校在发展小语种专业的进程中,要想方设法解决小语种师资这一发展瓶颈,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之上合理建设教师队伍,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通过进修、海外学习及到相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教师队伍,努力将教师培养成为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优秀教师。
创办小语种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开展有效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强小语种教材建设,为小语种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语言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取得飞跃性发展。因此,联合国外高校共同培养小语种人才尤其重要。例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2+2模式,即在国内培养两年后,再送到国外的合作学校培养两年。按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其小语种专业能力与素质,必将相对突出。
总的说来,近年来我国在小语种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突出。然而随着形势的飞快发展,小语种教育教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语种教材与小语种教学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小语种教材成了小语种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能完全适应小语种教学的需要。小语种教材应该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创设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综合性教材。跟随社会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包括纸质教材、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学习软件、教学网站、试题库等内容的教学资源。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1YB177)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
[2]胡文仲.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
篇三:外语政策规划
国家利益视角下当代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探究摘要:从国家利益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历程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可知道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经历了国家政治利益优先、经济利益为重和文化利益凸显的三大阶段。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仍面临政策目标迷失、政策制定机构不统一、制定过程不合理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应采取明晰政策目标、建立外语教育政策统筹协调机构、完善政策制定过程等对策,以使其完善。关键词:外语教育政策;国家利益;完善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77-03在全球化时代,外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语已成为国家谋取利益的手段之一,而外语教育政策作为政府解决外语教育问题所采取的行为和举措,是国家指导和干预外语教育的主要手段。外语教育政策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并以维护国家利益作为终极文化目标指向。一、语言(外语)与国家利益的深层关系谈到国家利益,西方经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曾指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国内学者阎学通提出,
“国家利益是一切满足国家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承认”。本文认为,国家利益是满足和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的总和。国家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物质利益是指国家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而精神利益是指国家文化利益。国家安全利益是保证一个主权国家独立与生存的重要基础,国家经济利益是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政治利益是保证国家主权和人权的重要手段,国家文化利益是保护本土文化以及增进本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的基本因素。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与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文化利益正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
由于国家利益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尽全力去维护国家利益。语言作为传播价值观念的载体,是各国谋取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语言好比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其露出海面的一角,更大的冰体潜伏在海底,那是依托语言的文化构件”。可以说,当前世界各国语言之争的背后是语言文化权力和国家利益的争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价值理念和它所负载的政治文化,因此,语言可以称之为一种“软权力”。具体来说,语言对内有凝聚力,可促进民族身份的认同;语言对外有影响力,可传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正是通过语言的“软权力”特征去实现国家利益的。当前我国国民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
收了部分西方的价值观念,但更多的应该是利用外语使国人更加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二、当代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历程之国家利益审视由于语言(外语)与国家利益的密切关系,使得推动外语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显得至关重要。而外语教育的规划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行为,每一项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国家利益。著名语言学家罗伯特·库珀(robertcooper)提出的语言规划行为的分析模式有助于我们分析我国每一历史时期外语教育政策的国家利益取向。库珀的语言规划分析模式包括:谁是规划的制订者,针对什么行为,针对哪些人,要达到什么目的或出于什么动机;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决策过程,效果如如何。根据此模式,我们可以对我国当代外语教育政策进行国家利益的审视。1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外语教育政策:国家政治利益优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在这种舆论影响下,国家全面压缩英语教育,大力推行俄语教育,培养俄语人才。1950年8月1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规定;初高中须设一门外语课,如有条件(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从这个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国家要积极推行俄语教育的决心。从1949年至1951年短短两年间,全国设立俄语系和科的大学就从13所增长到34所,国家还成立了规模较大的俄文专门学校7所。1952年3月10日,政务院颁发的《关于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大力培养俄文干部。从1952年起,我国的俄语教育有了迅速发展,社会上形成学习俄语的热潮,学习俄文的人数已相当可观。但是,由于过度强调俄语教育,没有全面均衡地对外语教育进行规划,致使“外语教育片面发展,俄语发展过于迅速,超过实际需要,而英语教育不仅规模大为缩小,而且水平下降”。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与苏联开始出现分歧,面临着苏联的军事威胁和核威慑,我国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及时调整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与西方国家以及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更多的外交关系。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我国政府于1964年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把英语提高到学校教育中第一外语的地位,并建立了一批外国语学校。但是,由于“文革”的到来,《纲要》并未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在“文革”时期,在“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谬论影响下,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外语教育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育陷于停滞状态,这也是符合当时政治需要的。
毋庸置疑,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语教育经历从重视俄语、削
弱英语,到恢复英语教育,再到外语教育受到重刨四个阶段,这些都是由于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的外语教育政策导致的。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从国家政治利益出发而制定的,是与当时国家领导人的理想主义政治利益观紧密联系的。
2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外语教育政策:国家经济利益为重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经济利益在党和中央政府的决策中得到了高度重视。1979年10月,邓小平说道:“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取向也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优先考虑的是国家的经济利益。教育部于1978年8月28日至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此次会议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国领导人摒弃了国家利益认知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务实地从国家自身利益的发展出发来处理国与国的关系。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考虑
上一篇:退役军人工作情况汇报(11篇)
下一篇:网络安全设计方案总结(12篇)